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生高等植物受危种的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于丹 种云霄 +2 位作者 涂芒辉 汪小炎 周晓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3-21,共9页
本文根据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有关受危种类型的划分标准,并参考国内外部分受危种类型的划分原则,试将中国(包括台湾和港澳地区)海域和内陆水体所产水生高等植物受危种划分为7个类型,其中属于灭绝种的有2种,濒危种16种... 本文根据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有关受危种类型的划分标准,并参考国内外部分受危种类型的划分原则,试将中国(包括台湾和港澳地区)海域和内陆水体所产水生高等植物受危种划分为7个类型,其中属于灭绝种的有2种,濒危种16种,易危种31种,稀有种22种,未定种44种,脱险种21种和外来种11种。对上述受危种的受危现状与致危因素也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高等植物 受危种 划分标准 内陆水体 海域
下载PDF
水松地理分布及其濒危原因 被引量:41
2
作者 李发根 夏念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20,共8页
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福建、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和越南。根据野外调查、查阅标本和文献,结合水松的化石分布资料,对分布区内水松的生长状况和分布区的自然环境概... 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福建、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和越南。根据野外调查、查阅标本和文献,结合水松的化石分布资料,对分布区内水松的生长状况和分布区的自然环境概况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温度、雨量、光照和土壤等生态因子对水松地理分布的影响。导致水松濒危的主要原因有: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导致水松分布区大幅度缩小和居群数量剧烈下降;水松对生境要求严格;人为破坏严重。根据水松濒危的原因和现状,建议加强对水松原产地的保护,特别是保护那些遗传多样性高的居群;重视水松居群周围生境的保护;以及采取人工繁殖和进行迁地保护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孑遗种 濒危种 地理分布
下载PDF
通过红色名录评估研究中国内陆鱼类受威胁现状及其成因 被引量:41
3
作者 曹亮 张鹗 +1 位作者 臧春鑫 曹文宣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8-609,共12页
根据已有的基础资料,采用IUCN评估等级和标准,对中国目前已鉴定的1,443种内陆鱼类受威胁现状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1,443种内陆鱼类中,灭绝3种、区域灭绝1种、极危65种、濒危101种、易危129种、近危101种、无危454种和数据缺乏589... 根据已有的基础资料,采用IUCN评估等级和标准,对中国目前已鉴定的1,443种内陆鱼类受威胁现状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1,443种内陆鱼类中,灭绝3种、区域灭绝1种、极危65种、濒危101种、易危129种、近危101种、无危454种和数据缺乏589种。同已有的IUCN评估结果相比,本次被评估的物种数目多,受威胁物种大幅度增加,其数目达295种,占已知中国内陆鱼类总数的20.44%,低于全球平均值(29%)。属于灭绝等级的鱼类是大鳞白鱼(Anabarilius macrolepis)、异龙鲤(Cyprinus yilongensis)和茶卡高原鳅(Triplophysa cakaensis);属于区域灭绝等级的鱼类是长颌北鲑(Stenodus nelma)。鲤科是受威胁物种数最多的科,其中裂腹鱼亚科和鲤亚科的种类受威胁程度最高。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受威胁物种最多,是受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中国内陆鱼类受威胁的主要因素为河流筑坝、生境退化或丧失、酷渔滥捕和引进外来种。列入数据缺乏等级的鱼类较多,占中国内陆鱼类的40.82%,表明对中国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了解不充分,需要加强野外调查以积累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鱼类 红色名录 受威胁物种 致危因子
原文传递
中国濒危的多孔菌 被引量:35
4
作者 戴玉成 崔宝凯 +1 位作者 袁海生 魏玉莲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4-171,共8页
1992-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国多孔菌进行了系统调查,基于对多孔菌生境是否受到威胁,初步将48种中国多孔菌列为濒危种,占中国多孔菌总数的8%;分布于20个省和自治区,其中绝大部分生长于原始森林中,主要在倒木和腐朽木上;它们几乎不能在... 1992-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国多孔菌进行了系统调查,基于对多孔菌生境是否受到威胁,初步将48种中国多孔菌列为濒危种,占中国多孔菌总数的8%;分布于20个省和自治区,其中绝大部分生长于原始森林中,主要在倒木和腐朽木上;它们几乎不能在人为干扰的林分内生存;38种为木材白色腐朽菌,9种为褐色腐朽菌,1种为树木菌根菌。对每种的基本形态学、生长基质和生态习性进行了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腐朽菌 濒危种 森林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浙江淡水维管束植物的区系特点与地理分布 被引量:24
5
作者 丁炳扬 张庆勉 方云亿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8-136,共9页
根据15年的调查结果,对浙江省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区系与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已知浙江有水生维管束植物150种,隶属于78属,42科。将78属归纳为11个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类型所占比例最高,热带分布属总数多于温带分... 根据15年的调查结果,对浙江省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区系与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已知浙江有水生维管束植物150种,隶属于78属,42科。将78属归纳为11个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类型所占比例最高,热带分布属总数多于温带分布局,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比例非常高。将150种植物归纳为13个分布区类型,温带分布远多于热带分布,以东亚分布类型最为突出,体现了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的明显特征。探讨了浙江水生植物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其分布不仅与气候带有关,更与水生植物的生境的分布格局有关。最后,分析了浙江水生植物濒危种的受威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区系特点 地理分布 濒危种 浙江省
下载PDF
中国穿山甲受危状况评估 被引量:21
6
作者 吴诗宝 刘廼发 +1 位作者 张迎梅 马广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6-461,共6页
中国穿山甲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少量分布在与我国广西、云南接壤的国家 .分析了中国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的各种致危因素共 19种 ,并以此评估了它的受危状况 .结果表明 ,中国穿山甲属易受危物种 ,潜在的绝灭危险较大 .较... 中国穿山甲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少量分布在与我国广西、云南接壤的国家 .分析了中国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的各种致危因素共 19种 ,并以此评估了它的受危状况 .结果表明 ,中国穿山甲属易受危物种 ,潜在的绝灭危险较大 .较高的受危指数 (Ti=0 .6 94 7)表明它处于高度受危状态 ,已成为濒危物种 (En) .最关键的外在致危因素是过度狩猎、利用和走私 ,其次是栖息地的丧失、改变、岛屿化和种群分布格局的片断化 .上世纪 6 0年代后至今 ,估计中国穿山甲种群数量已下降了 88.88%~ 94 .12 % ,栖息地内的种群密度已低至 0 .0 0 1134~ 0 .0 5 6头 /km2 ,较高的狩猎压力以及栖息地的丧失、改变、岛屿化和走私还将持续 ,受危程度将进一步加重 ,潜在的绝灭危险继续上升 .要缓解中国穿山甲当前的受危状况 ,减轻狩猎压力 ,保护好现有栖息地 ,打击走私是当务之急 .依据IUCN红色名录(RedList,version 3.1)和我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对受危物种等级标准的定义 ,以及CITES附录物种等级标准、我国重点保护动物等级标准 ,中国穿山甲应当从我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易危级 (Vu)和IUCN红色名录里的低危接近易危(LR/nt)上调为濒危级 (En) ,由CITES附录Ⅱ上升为附录Ⅰ ,由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上升为Ⅰ级保护 .图 3表 1参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穿山甲 受危指数 受危物种 濒危动物 栖息地 种群密度
下载PDF
海南岛吊罗山蕨类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保育 被引量:19
7
作者 董仕勇 陈珍传 张宪春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22-431,共10页
对海南岛吊罗山的蕨类植物进行了专题研究。吊罗山有蕨类植物 4 3科 10 0属 2 13种及 4变种 ,其中 5种为海南新记录。蕨类物种密度高达 5 5 .8种 / 10 0km2 ,为海南蕨类多样性中心之一。该地蕨类植物区系以水龙骨科和膜蕨科为优势科 ,... 对海南岛吊罗山的蕨类植物进行了专题研究。吊罗山有蕨类植物 4 3科 10 0属 2 13种及 4变种 ,其中 5种为海南新记录。蕨类物种密度高达 5 5 .8种 / 10 0km2 ,为海南蕨类多样性中心之一。该地蕨类植物区系以水龙骨科和膜蕨科为优势科 ,表现出明显的热带性质 ,热带分布的科、属、种分别达到 10 0 %、93.2 %和 95 .3%。在垂直分布上 ,蕨类植物的生态特点与植被类型相关 ,随着海拔升高 ,阳生性蕨类减少 ,阴生性蕨类、附生与石生蕨类增多 ,蕨类物种多样性在海拔 6 0 0~ 10 0 0m地段最为丰富。按照 2 0 0 1年IUCN红色名录等级及标准评估 ,在海南岛范围内 ,吊罗山有 36种受威胁蕨类植物 ,其中 6种为极危物种 ,13种为濒危物种 ,17种为渐危物种 ,这 36种受威胁蕨类中有 8种属于国家II级保护植物。导致这 36种蕨类植物受威胁的原因主要有 :人为直接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吊罗山 蕨类植物 植物区系 植物地理成分 垂直分布 受威胁种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黄河流域淡水鱼类多样性和保护 被引量:20
8
作者 赵亚辉 邢迎春 +3 位作者 吕彬彬 周传江 杨文波 赵凯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96-1510,共15页
本文介绍了黄河流域鱼类研究的历史、淡水鱼类的物种组成、整体分布格局、特有性、濒危性,以及鱼类多样性在黄河上、中、下游等的特点。历史上对于黄河鱼类多样性的研究,历经了四个阶段,从最初的零星记录一直到现阶段的深入研究。综合... 本文介绍了黄河流域鱼类研究的历史、淡水鱼类的物种组成、整体分布格局、特有性、濒危性,以及鱼类多样性在黄河上、中、下游等的特点。历史上对于黄河鱼类多样性的研究,历经了四个阶段,从最初的零星记录一直到现阶段的深入研究。综合历史记录和野外调查,已知黄河流域分布的淡水鱼类共计147种,隶属于12目21科78属,其中鲤形目种类占据绝对优势。另外,全流域黄河特有种计有27种,受危物种24种,分别占总数的18.37%和16.32%。同中国主要江河相比,黄河鱼类在高级分类阶元上的多样性较高,但物种多样性则处在较低水平;尽管黄河特有鱼类和受危物种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上游特有鱼类和珍稀濒危鱼类的占比很高。目前黄河鱼类多样性大幅降低,现状调查仅能采获历史记录种类的53.06%。梯级水电开发、水资源过度利用、外来物种、水域污染和过度捕捞都是威胁鱼类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但对各河段和支流的影响不一,应做出有针对性的保护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可持续发展 淡水鱼类 中国特有种 濒危物种
原文传递
安徽水生维管植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春景 周守标 +3 位作者 杨海军 李金花 王贵军 陈乃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7-90,共4页
通过实地调查并参考相关文献,对安徽水生维管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共有水生维管植物142种、3亚种、6变种,隶属于76属,41科;具有4种生活型,组成了18个主要的植物群丛,其中挺水植物所占比例最高(56.7%),漂浮植物比例最低... 通过实地调查并参考相关文献,对安徽水生维管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共有水生维管植物142种、3亚种、6变种,隶属于76属,41科;具有4种生活型,组成了18个主要的植物群丛,其中挺水植物所占比例最高(56.7%),漂浮植物比例最低(7.3%)。分析安徽水生维管植物受威胁的原因,主要是湿地生境的破坏与恶化及外来种入侵等,因此,在加快湿地保护与建设的同时,应保护和利用湿地及水生植物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维管植物 生物多样性 受威胁种 安徽
下载PDF
关于IUCN红色名录类型和标准新的修改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献溥 郭柯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3-56,共4页
在对 1994年的《红色名录类型 (版本 2 3)》修改补充的基础上 ,《IUCN红色名录类型和标准 (版本 3.1)》于2 0 0 1年由IUCN正式出版。修改的内容主要反映在类型等级系统的变动和等级划分标准的变化上。对于种群缩减不仅重视对过去的分... 在对 1994年的《红色名录类型 (版本 2 3)》修改补充的基础上 ,《IUCN红色名录类型和标准 (版本 3.1)》于2 0 0 1年由IUCN正式出版。修改的内容主要反映在类型等级系统的变动和等级划分标准的变化上。对于种群缩减不仅重视对过去的分析 ,而且要求推断或预测今后和任何时候的变化 ;同时 ,着重对缩减原因的分析 ,究竟是可以逆转的、被了解的和停止的或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UCN 红色名录 类型 标准 修改 世界保护联盟 维护物种生存委员会
下载PDF
黄河流域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及保护空缺 被引量:18
11
作者 段菲 李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59-1468,共10页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多样的地理气候、植被类型及人类活动塑造了多样化的生物多样性格局。本研究以IUCN与国际鸟盟发布的鸟类分布图层为基础,同时收集了黄河流域2009–2019年的鸟类实地观测记录,包括观鸟记录、GBIF数据库、红外相机监测...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多样的地理气候、植被类型及人类活动塑造了多样化的生物多样性格局。本研究以IUCN与国际鸟盟发布的鸟类分布图层为基础,同时收集了黄河流域2009–2019年的鸟类实地观测记录,包括观鸟记录、GBIF数据库、红外相机监测及其他实地调查的鸟类数据,共得到35,026条鸟类实地观测有效记录。汇总结果显示,黄河流域记录有鸟类物种662种,占中国鸟类物种总数的45.81%。这些鸟类分属于23目83科,其中雀形目物种数最多(384种,占本目全国鸟种总数的46.83%),其次为鸻形目(67种,占50.00%)和雁形目(39种,占72.22%)。黄河流域受威胁鸟类共计121种,其中有37种和52种分别在IUCN红色名录和《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被列为受威胁物种(即评估级别为极危、濒危或易危),22种和73种被分别列为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些受威胁鸟种多为地栖性、体型大、营养级高或具有长距离迁徙习性的物种。黄河流域鸟类整体物种多样性由南向北递减,以黄河上中游四川、甘肃、陕西的高原与山地内鸟种最为丰富,而受威胁鸟类物种多样性热点区则在黄河中下游,下游黄河三角洲及邻近平原区为受威胁鸟类最主要集中分布区。黄河流域内4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覆盖鸟种数504种(占黄河流域鸟类总种数的76.13%),其中受威胁鸟种92种(占黄河流域受威胁鸟种数的76.03%)。区域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多分布在黄河上游,对黄河下游的受威胁物种覆盖程度较低,保护空缺较严重。对此,我们建议着重加强中下游自然保护区建设与能力提升,增加对中下游受威胁鸟种的保护力度,在保护策略上应当积极探索高强度土地利用下的多样化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鸟类多样性 受威胁鸟类 分布格局 物种编目 自然保护地 保护空缺
原文传递
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红色名录评估 被引量:18
12
作者 董仕勇 左政裕 +1 位作者 严岳鸿 向建英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5-773,共9页
为了解中国现存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灭绝风险,我们按照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Version3.1)首次开展了国家水平上的红色名录评估。三人评估小组通过查阅文献、标本以及向其他30位中国蕨类同行征询物种信息等途径,历经16... 为了解中国现存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灭绝风险,我们按照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Version3.1)首次开展了国家水平上的红色名录评估。三人评估小组通过查阅文献、标本以及向其他30位中国蕨类同行征询物种信息等途径,历经16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此次评估。经统计,中国目前所知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计2,244种(包括亚种和变种,但不包括变型和杂交种)。评估结果为:极危(CR)43种(其中6种可能已经灭绝)、濒危(EN)68种、易危(VU)71种、近危(NT)66种、无危(LC)1,124种、数据缺乏(DD)872种。受威胁种类(包括VU、EN、CR)共计182种,其中79种为中国特有或准特有种。特有而又极度濒危的植物有24种,分别是梅山铁线蕨(Adiantum meishanianum)、荷叶铁线蕨(A.nelumboides)、秦氏莲座蕨(Angiopteris chingii)、壮乡铁角蕨(Asplenium cornutissimum)、海南实蕨(Bolbitis hainanensis)、直叶金发石杉(Huperzia quasipolytrichoides var.rectifolia)、东方水韭(Iso?tes orientalis)、台湾水韭(I.taiwanensis)、云贵水韭(I.yunguiensis)、台湾曲轴蕨(Paesia taiwanensis)、海南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subimmersa)、基羽鞭叶耳蕨(Polystichum basipinnatum)、洞生耳蕨(P.cavernicola)、微小耳蕨(P.minutissimum)、倒披针耳蕨(P.oblanceolatum)、岩穴耳蕨(P.speluncicola)、长柄新月蕨(Pronephrium longipetiolatum)、尾羽假毛蕨(Pseudocyclosorus caudipinnus)、罗浮牙蕨(Pteridrys lofouensis)、细叶凤尾蕨(Pteris angustipinna)、十字假瘤蕨(Selliguea cruciformis)、黑柄叉蕨(Tectaria ebenina)、河口叉蕨(T.hekouensis)和冈本氏岩蕨(Woodsia okamotoi),它们应予以最优先保护。目前的红色名录只是一个初步评估结果,若要得到一份更完整更准确的红色名录,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信息收集和评估工作,特别要加强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分类学研究。今后评估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类群主要有莲座蕨属(Angiopteris)、铁角蕨属(As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保护 石松类 蕨类植物 IUCN红色名录等级 IUCN红色名录标准 受威胁种
原文传递
全球中华鲎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7
13
作者 朱俊华 吴宙 +5 位作者 冯炳斌 邓帅帅 甄文全 廖永岩 颉晓勇 Kit Yue Kwan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1-629,共9页
鲎是古老的海洋节肢动物。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是世界现存4种鲎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是河口生态系统的标志物种,同时其血液被用于生产医用检验试剂――鲎试剂。中华鲎的自然地理分布范围相当狭窄,仅局限于日本濑户内海向南延伸... 鲎是古老的海洋节肢动物。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是世界现存4种鲎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是河口生态系统的标志物种,同时其血液被用于生产医用检验试剂――鲎试剂。中华鲎的自然地理分布范围相当狭窄,仅局限于日本濑户内海向南延伸至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北岸以北的太平洋西岸海域,其中在中国东岸和日本南部海域的历史产量较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华鲎种群数量出现了显著减少,2019年中华鲎在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正式更新为濒危(EN),明确了中华鲎资源呈现全球性衰退的状态,究其原因可归纳为鲎生境破坏和过度捕捞两个方面。在开展鲎资源保护的实践工作中,作者深刻反思当前鲎资源保护在海洋保护区划定、增殖放流及科普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包括加快完善种群基线数据,制定标准化种群和生境基线监测指南,构建科学放流体系等,以期推进全球范围内的中华鲎资源保护与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物种 种群趋势 海洋保护地 增殖放流
原文传递
Population trends, threats, and conserva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waterbirds in China 被引量:15
14
作者 Xiaodan Wang Fenliang Kuang +1 位作者 Kun Tan Zhijun Ma 《Avian Research》 CSCD 2018年第2期89-101,共13页
Background: China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abundant waterbird diversity. Over the past decades, China's waterbirds have suffered increasing threats from direct and indirect human activities. It is important to... Background: China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abundant waterbird diversity. Over the past decades, China's waterbirds have suffered increasing threats from direct and indirect human activities. It is important to clarify the population trends of and threats to waterbirds as well as to put forward conservation recommendations.Methods: We collected data of population trends of a total of 260 waterbird species in China from Wetlands International database. We calculated the number of species with increasing, declining, stable, and unknown trends. We collected threatened levels of waterbirds from the Red List of China's Vertebrates(2016), which was compiled according to the IUCN criteria of threatened species.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we refined the major threats to the threatened waterbird species in China.Results: Of the total 260 waterbird species in China, 84 species(32.3%) exhibited declining, 35 species(13.5%) kept stable, and 16 species(6.2%) showed increasing trends. Population trends were unknown for 125 species(48.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pulation trends between the migratory(32.4% decline) and resident(31.8% decline) species or among waterbirds distributed exclusively along coasts(28.6% decline), inland(36.6% decline), and both coasts and inland(32.5% decline). A total of 38 species(15.1% of the total) were listed as threatened species and 27 species(10.8% of the total) Near Threatened species. Habitat loss was the major threat to waterbirds, with 32 of the total 38(84.2%) threatened species being affected. In addition, 73.7%(28 species), 71.1%(27 species), and 57.9%(22 species) of the threatened species were affected by human disturban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llegal hunting,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We propose recommendations for waterbird conservation, including(1) strengthening conservation of nature wetlands and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wetlands,(2) enhancing public awareness on waterbird conservation,(3) improving the enforcement of Wildlife Protection Law and crack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ERVATION HABITATS Population trend threatened species WATERBIRDS WETLANDS China
下载PDF
中国大型担子菌受威胁现状评估 被引量:15
15
作者 魏铁铮 王科 +8 位作者 于晓丹 李熠 吴海军 吴红梅 王永会 卫晓丹 李斌斌 蒋岚 姚一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53,共13页
基于文献和标本信息以及专家提供的数据,依据中国大型真菌评估的标准和程序,对中国范围内已知大型担子菌进行了受威胁状态评估。结果显示,在评估的6,268种担子菌中,受威胁(疑似灭绝、极危、濒危、易危)的物种有45种,受威胁比例为0.72%... 基于文献和标本信息以及专家提供的数据,依据中国大型真菌评估的标准和程序,对中国范围内已知大型担子菌进行了受威胁状态评估。结果显示,在评估的6,268种担子菌中,受威胁(疑似灭绝、极危、濒危、易危)的物种有45种,受威胁比例为0.72%。受威胁的大型担子菌物种中食药用菌比例达1/3以上,且大部分物种仍无法人工栽培,主要依赖野生资源。我国受威胁担子菌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和东北地区。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栖息地萎缩和破坏是我国大型担子菌受威胁的首要因子,过度采挖是食药用菌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此外,数据不足的大型担子菌共4,251种,占被评估大型担子菌总数的67.82%,表明我国大型担子菌物种多样性及相关研究还存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红色名录 受威胁物种 食药用菌
原文传递
中国裸子植物物种濒危和保育现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永 刘冰 Dennis M.Njenga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58-764,共7页
参考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Version 3.1的等级和标准,我们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对251种(含种下分类群)国产裸子植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评估,并依据最新的研究动态,对结果做了少量修订。结果显示极危37种,濒危35种,易... 参考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Version 3.1的等级和标准,我们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对251种(含种下分类群)国产裸子植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评估,并依据最新的研究动态,对结果做了少量修订。结果显示极危37种,濒危35种,易危76种,无危87种,数据缺乏16种;受威胁种类占评估裸子植物总数的59%。生境退化、分布面积过小和过度利用是主要的致危因子。结合实际保护案例,我们提出裸子植物濒危物种保育应有针对性措施,过度保护会进一步导致它们的濒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名录 评估 受威胁物种 致危因子
原文传递
我国迁地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受威胁和特有维管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利松 湛青青 +1 位作者 廖景平 黄宏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59,共12页
启动实施以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为主导的就地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战略,是我国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的科学使命和责任担当。本文以国家重点保护、受威胁和中国特有维管植物为对象,系统梳理了这3类植物在我国... 启动实施以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为主导的就地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战略,是我国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的科学使命和责任担当。本文以国家重点保护、受威胁和中国特有维管植物为对象,系统梳理了这3类植物在我国植物园的迁地保护概况,对这些植物的生活型、物种组成和系统发育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当下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我国植物园保存的此3类植物共计7,141种,分属265科1,271属,分别占我国维管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6%、42%和23%。在7,141种植物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43种,受威胁植物2,095种,中国特有植物5,957种,分别占我国国家重点保护、受威胁和特有植物总数的72%、59%和37%。这些植物包括乔木2,555种、灌木1,025种、草本3,117种、攀缘类419种和水生类25种。3类植物在各植物园的物种组成共有比例较低,系统发育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园 迁地保护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受威胁植物 特有植物
原文传递
中国最受关注濒危物种保护现状快速评价的新方法探讨 被引量:11
18
作者 顾垒 闻丞 +2 位作者 罗玫 王昊 吕植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3-590,共8页
本文尝试制订了一套评分标准,对中国174个国家I级保护动植物物种和IUCN物种红色名录中极危(CR)、濒危(EN)级别的鸟类的保护成效进行了快速评价。选取种群数量和趋势、信息完善程度、模拟分布区中适宜生境面积变化趋势和模拟分布区被保... 本文尝试制订了一套评分标准,对中国174个国家I级保护动植物物种和IUCN物种红色名录中极危(CR)、濒危(EN)级别的鸟类的保护成效进行了快速评价。选取种群数量和趋势、信息完善程度、模拟分布区中适宜生境面积变化趋势和模拟分布区被保护区覆盖程度等4个指标进行评分。数据来源包括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遥感数据、实地调查和公众收集。结果表明,174个物种的保护状况整体呈变差趋势,4项指标平均值均为负值。单个物种保护状况改善的有26种,维持原状的有32种,变差的有116种。本文还对2000–2013年间发表的涉及746个受威胁物种的9,338篇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被研究物种数和文献数都逐年上升,但每年被研究的物种不到1/3。研究集中于明星物种和有经济价值的物种,如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文献占了全部的11.33%,大多数物种研究不足。分析表明即使是集中了最多保护资源的濒危物种,其保护状况仍然是变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物种 保护成效 评价标准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along an Altitudinal Gradient of Bhabha Valley in Western Himalaya 被引量:9
19
作者 Amit Chawla S.Rajkumar +3 位作者 K.N.Singh Brij Lal R.D.Singh A.K.Thukral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08年第2期157-177,共21页
The present study highlights the rich species diversity of higher plants in the Bhabha Valley of western Himalaya in India. The analysis of species diversity revealed that a total of 313 species of higher plants inhab... The present study highlights the rich species diversity of higher plants in the Bhabha Valley of western Himalaya in India. The analysis of species diversity revealed that a total of 313 species of higher plants inhabit the valley with a characteristic of moist alpine shrub vegetation. The herbaceous life forms dominate and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The major representations are from the families Asteraceae, Rosaceae, Lamiaceae and Poaceae, suggesting thereby the alpine meadow nature of the study area. The effect of altitude on species diversity displays a hump-shaped curve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increase in habitat diversity at the median ranges and relatively less habitat diversity at higher altitudes. The anthropogenic pressure at lower altitudes results in low plant diversity towards the bottom of the valley with most of the species being exotic in nature. Though the plant diversity is less at higher altitudinal ranges, the uniqueness is relatively high with high species replacement rates. More than 90 % of variability in the species diversity could be explained using appropriate quantitative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long the altitudinal gradient. The valley harbours 18 threatened and 41 endemic species, most of which occur at higher altitudinal gradients due to habitat specif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threatened species altitudinal gradient FLORA Bhabha Valley western Himalaya INDIA
下载PDF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卵壳的超微结构及元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常崇艳 张正旺 +2 位作者 陈晓端 刘金英 孙全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2,共5页
对采自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卵壳样品进行了检测和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卵壳的超微结构,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了卵壳中的化学元素.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卵壳的表面晶体... 对采自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卵壳样品进行了检测和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卵壳的超微结构,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了卵壳中的化学元素.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卵壳的表面晶体层、栅栏锥体层和壳膜层的厚度分别为20.8,220.8和62.5μm,分别占卵壳总厚度的6.8%,72.6%和20.6%;栅栏层有很多蜂窝小孔,其直径为(0.32±0.08)μm(n=30);卵壳表面有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的气孔,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气体交换有关,气孔横断面呈细漏斗状,在其上半部有颗粒状填充物.同时比较了白冠长尾雉野生和笼养个体未孵化卵壳中21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发现在组成卵壳的化学元素中,野生白冠长尾雉的Ca,Mg,P,S的质量分数叫〉1mg·g,其中Ca含量超过卵壳元素总含量的40%;Na,Si,S,K和A1次之,w=0.1~1mg·g^-1;Fe,Zn,Pb,Mn,Cu,V,Ti元素的w=1~100μg·g^-1;Ni,Cr,Co,Se,Cd的含量最低,w〈1μg·g^-1.与野生个体的卵壳相比,保护区人工饲养的白冠长尾雉的卵壳成分有显著差异,其中S,Cu,Fe,Al,Mn,Si,Sr,Se,Cr等元素野生个体与笼养个体相比,同种元素在不同个体上w的差异均达到20%以上.饲养个体对Fe,Mn,Si和Sr等4种元素摄入明显不足,而S,Cu,Al,Se,Cr等元素则显著偏高,这可能是造成董寨自然保护区白冠长尾雉卵受精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建议适当调整饲料中这些元素的配比,以保证饲养条件下白冠长尾雉拥有良好的营养供给,从而提高人工繁殖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胁鸟类 白冠长尾雉 卵壳 超微结构 元素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