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破中药传统用量局限,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 被引量:34
1
作者 肖小河 鄢丹 +1 位作者 金城 赵艳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9-232,共4页
从增加中药用量角度,寻求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大举措。通过对中医药疗效的现状、中药用量与疗效的关系、传统中药用量规定的合理性等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分析,阐释了从增加中药用量角度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增加中药用量角度,寻求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大举措。通过对中医药疗效的现状、中药用量与疗效的关系、传统中药用量规定的合理性等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分析,阐释了从增加中药用量角度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医药之所以屡屡受到诟病,关键还是中医药的疗效问题;中药疗效平平或者不够确切,剂量偏低是其重要原因,中药大剂量应用在中医临床上往往有上佳表现;从西药的临床剂量和中药有效成分的有效剂量看,一些中药传统用量设定是欠严谨和科学的;"中庸思想局限论"、"沙锅容积局限论"、"肚皮容积局限论"、"超大剂量风险论"等是中药用量难以突破的制约瓶颈;阐明中药量-效(毒)关系,突破中药传统用量局限,增加中药用量,可能将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大乃至根本性举措。"治疗窗"摸查法、生物效价比测法等可作为寻找和科学制定中药临床最佳用量范围的重要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量-效关系 增加中药用量 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 “治疗窗” 生物效价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高压氧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黄怀 陈辉强 +1 位作者 古菁 虞容豪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窗高压氧治疗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284例SCI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组)及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处理(包括脱水剂、神经营养药物、康复训练、针灸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HBO组患者...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窗高压氧治疗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284例SCI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组)及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处理(包括脱水剂、神经营养药物、康复训练、针灸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HBO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不同时间窗(SCI发生8 h以内、8 h~1 d、1 d~1周、1周以上)分别辅以HBO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患者脊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在SCI发生8 h内开始治疗,2组患者脊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2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CI发病24 h内或1周内开始治疗,2组患者脊髓功能、ADL能力亦较治疗前获得一定程度改善(P<0.05),但均明显不及发病8 h内开始治疗的患者(P<0.05);且此时HBO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SCI发病1周后开始治疗,发现2组患者脊髓功能及ADL能力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于SCI发病早期(<8 h)辅以HBO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脊髓功能及ADL能力,其疗效明显优于其它时间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高压氧 治疗时间窗 疗效
原文传递
高压氧处理时间窗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朱敏 张跃 +5 位作者 汤健 武海燕 傅大林 李红英 赵晓科 袁素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3-497,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处理时间窗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713龄新生SD大鼠12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氧缺血(HI)组、6hHBO组、24hHBO组、48hHBO组、72hHBO组、1周HBO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处理时间窗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713龄新生SD大鼠12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氧缺血(HI)组、6hHBO组、24hHBO组、48hHBO组、72hHBO组、1周HBO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应用HBO(2ATA,1h)进行干预1周。观察大鼠HI后15d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及海马组织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HI后15d,6hHBO组、24hHBO组、48hHBO、72hHBO组大鼠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密度明显高于HI组(P〈0.05);1周HBO组与HI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I后15d,6hHBO组、24hHBO组、48hHBO组、72hHBO组的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凋亡率均明显低于HI组(P〈0.05),1周HBO组与H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hHBO组、24hHBO组、48hHBO组、72hHBO组与HJ组NO、MDA和SOD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HBO组与HJ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窗HB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具有重要影响;开始治疗时间越早则疗效越佳,以发病后6h内进行治疗的疗效最件.24~72h疗效次之.招讨1周则无昂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高压氧 治疗时间窗
原文传递
方药量效关系文献与理论研究思考 被引量:55
4
作者 傅延龄 蔡坤坐 宋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01-605,640,共6页
方药量效关系是中医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方药量效关系的文献与理论研究包括7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经方本原剂量考证、方药剂量发展变化历史研究、证-量-效关系研究、方剂结构与量效关系研究、方药量效关系影响因素研究、随证施量原则研究... 方药量效关系是中医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方药量效关系的文献与理论研究包括7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经方本原剂量考证、方药剂量发展变化历史研究、证-量-效关系研究、方剂结构与量效关系研究、方药量效关系影响因素研究、随证施量原则研究,以及方药临床用量控制策略与方法研究。经方本原剂量目前虽然不能得出最终结论,但方药剂量发展变化历史的研究有助于认识经方的本原剂量。方药量效关系是一种"证-量-效关系",所以对方药关系的理解,不可忽略证的因素。中医临床处方用药应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讲究方药用量控制策略与方法,随证施量。由于经方本原剂量尚难确定,所以也不能确定历史上存在经方剂量大幅缩小的变化。大量的临床事实表明,中医方药具有较低的"剂量阈"和较宽的"治疗窗",这与临床病证的复杂性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对方药的反应性有密切关系。中医临床处方用药应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讲究方药用量控制策略与方法,随证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药剂量 量效关系 文献与理论研究 经方本原剂量 剂量阈 治疗窗
原文传递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5
5
作者 仲崇金 华骏 +3 位作者 陈萌 王聪 丁建花 胡刚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752-758,共7页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GMI)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治疗时间窗及相关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t MCAO)模型,缺血1 h后ip不同剂量的DGMI(1.25、2.50、5.00、10.00 mg/kg),缺血1.5 h后血流复灌,再灌注24和72 h评...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GMI)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治疗时间窗及相关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t MCAO)模型,缺血1 h后ip不同剂量的DGMI(1.25、2.50、5.00、10.00 mg/kg),缺血1.5 h后血流复灌,再灌注24和72 h评价大鼠神经运动功能,72 h时测定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以及氧化应激和IL-1β水平;选取DGMI有效剂量5.0 mg/kg,分别于再灌注前0.5 h、再灌后1、2、3和6 h时给药,3 d后取材研究药物治疗时间窗。结果2.5、5.0 mg/kg剂量的DGMI改善大鼠再灌注24 h后的神经运动功能、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增强缺血脑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减弱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降低丙二醛(MDA)、IL-1β水平。DGMI5.0 mg/kg在t MCAO大鼠再灌注3 h内给药均改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结论 DGMI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治疗时间窗少于缺血再灌注后6 h,其机制与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保护 治疗时间窗 氧化应激 炎症
原文传递
实验性脑梗死的亚低温治疗时间窗——亚低温开始时间对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承晏 李涛 +2 位作者 梅志忠 喻文莉 余绍祖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8期485-487,共3页
目的 :确定脑梗死亚低温治疗的时间窗。方法 :12 0只 SD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 60只 ;每组再分为大脑中动脉阻塞 ( MCAO)后 2、4、6、8、10和 12小时亚组 ,每亚组 10只。所有大鼠 MCAO后 2小时开始再灌注。监测心率 ( HR)、呼... 目的 :确定脑梗死亚低温治疗的时间窗。方法 :12 0只 SD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 60只 ;每组再分为大脑中动脉阻塞 ( MCAO)后 2、4、6、8、10和 12小时亚组 ,每亚组 10只。所有大鼠 MCAO后 2小时开始再灌注。监测心率 ( HR)、呼吸 ( R)、血氧饱和度 ( SO2 )、肛温 ( T)和血压 ( BP) ,实验组在 MCAO后不同时间将肛温控制在 ( 3 4 .0± 1.0 )℃。 2 4小时后处死动物 ,每亚组各取 5只测定脑组织含水量 ,另 5只测定梗死灶体积并作病理检查。结果 :所有 SD鼠 MCAO后 BP均较阻塞前明显升高 ( P<0 .0 1) ,但对照组与实验组间无明显差异 ( P>0 .0 5 ) ;实验组 MCAO后 2、4、6小时的 SD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 ( P<0 .0 5 ) ,但 MCAO后 8、10小时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MCAO后 2、4、6、8、10小时开始亚低温组的脑梗死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 P均 <0 .0 1) ;但 MCAO后 12小时开始亚低温不能减少梗死体积 ( P>0 .0 5 )。结论 :MCAO后 2小时开始再灌注 ,10小时后开始亚低温仍能减少梗死体积 ,8小时后开始亚低温能减少脑组织含水量 ;但 12小时后开始亚低温并不能减少梗死体积 ,10小时后开始亚低温不能减少脑组织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实验性 亚低温 治疗时间窗
下载PDF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分析的中药毒与效整合模式探讨 被引量:19
7
作者 周晋 刘惠 +6 位作者 刘文龙 唐宇 周逸群 唐昱 肖美凤 贺福元 邓凯文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08-1816,共9页
中药是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既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也遵循药物作用普遍规律,毒与效并存。其毒与效的整合规律彰显于方剂学中,以"七情"和"阴阳"和合的配伍经验定性表征。当按中医药理论遣方口服用药仍产生毒性,或... 中药是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既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也遵循药物作用普遍规律,毒与效并存。其毒与效的整合规律彰显于方剂学中,以"七情"和"阴阳"和合的配伍经验定性表征。当按中医药理论遣方口服用药仍产生毒性,或传统中药给药方式被打破,其靠经验来维系的中药毒与效的整合规律就显得束手无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药现代化和中药新药创制不断推进,中药安全性事件频发,建立一套适用多成分中药的毒与效的整合方法非常迫切。随着生物超分子化学不断与中医药基础理论结合,一种基于中药超分子"印迹模板"毒与效的整合模式初见端倪。中药与人体都是生物超分子体,应遵循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规律,其所产生毒与效的整合效果是建立在单味中药成分基础上按中医药基础理论据证依法遣药组方治病的整合结果,亦是各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群按"印迹模板"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各成分群超分子"印迹模板"特征、作用规律及其网络药(毒)理谱学的定性定量研究,建立以整合成分"治疗窗"表征的毒与效整合分析方法,并找出高溢、进入和低溢"治疗窗"成分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 “印迹模板” 毒与效 定量网络药(毒)理谱学 治疗窗
原文传递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间窗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陆磊 孙晓江 +2 位作者 张进 施弘 薛波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18-621,共4页
目的研究高压氧在不同时间窗治疗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30例。4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药物治疗,A组患者在发病后24h内开始高压氧治疗,B组患者在发病后24... 目的研究高压氧在不同时间窗治疗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30例。4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药物治疗,A组患者在发病后24h内开始高压氧治疗,B组患者在发病后24~72h内进行高压氧治疗,C组患者在发病后72h~7d内进行高压氧治疗,D组患者未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在治疗后第14,28及90天时,发现4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其中A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B、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C、D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间疗效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4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高压氧治疗时间窗对首次发病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疗效具有重要影响,开始治疗时间越早则疗效越佳,以发病后24h内进行高压氧治疗疗效最佳,24~72h内干预则疗效次之,超过72 h则无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脑梗死 疗效 时间窗
原文传递
肾移植术后服用环孢素A2h血药浓度峰值监测及治疗窗浓度探讨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守春 韩丽萍 +1 位作者 司凯英 栾杰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国内患者服用环孢素A(CsA)2h血药浓度峰值在不同时期的监测范围。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同时测定92例肾移植受者CsA谷浓度(C0)和服药2h后峰浓度(C2),并观察排斥反应的发生及肝、肾毒性反应。结果肾移植术后CsA C...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国内患者服用环孢素A(CsA)2h血药浓度峰值在不同时期的监测范围。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同时测定92例肾移植受者CsA谷浓度(C0)和服药2h后峰浓度(C2),并观察排斥反应的发生及肝、肾毒性反应。结果肾移植术后CsA C2在不同时期监测范围建议0mo^1mo为1000~1300μg/L,2mo^3mo为950~1250μg/L,4mo^6mo为900~1100μg/L,7mo^12mo为750~1000μg/L,12mo以上为600~800μg/L。结论在上述治疗窗浓度范围,CsA既能达到满意的免疫抑制效果,又能减少排斥反应和肝、肾毒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环孢素A 血药浓度监测 治疗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局部亚低温治疗的时间窗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毕敏 王德生 +5 位作者 童绥君 马琪林 曲红丽 李剑鹏 郑坤木 张艺丹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最佳治疗时间窗. 方法 将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开始接受亚低温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即A组(≤6 h)、B组(6~24 h)和C组(≥24 h),每组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A1组、B1组、C1组...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最佳治疗时间窗. 方法 将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开始接受亚低温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即A组(≤6 h)、B组(6~24 h)和C组(≥24 h),每组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A1组、B1组、C1组)和对照组(A2组、B2组、C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48 h.各组患者均在人院时、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第30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在入院时及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动态监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 结果 与A2组、B2组相比,A1组、B1组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第30天NIHS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血清中NO含量明显降低,SOD活力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1组在各时间点的NIHSS评分、NO含量、SOD活力与C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B1组在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第30天NIHSS评分较C1组明显下降,在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NO含量较C1组明显下降,SOD活力较C1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A1组突出. 结论 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有效,理想的治疗时间窗为6 h,6~24 h开始亚低温治疗仍有效,但24 h后开始亚低温治疗则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 脑梗死 治疗时间窗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原文传递
地高辛治疗窗浓度的再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司凯英 王守春 +3 位作者 栾杰 高志刚 韩丽萍 肖艳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081-1083,共3页
目的:探讨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血清治疗窗浓度范围。方法:将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分别给予小剂量和常规剂量地高辛治疗,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结果:小剂量组有效率、无效率、中毒率分别为71... 目的:探讨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血清治疗窗浓度范围。方法:将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分别给予小剂量和常规剂量地高辛治疗,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结果:小剂量组有效率、无效率、中毒率分别为71.9%、21.9%、6.3%,常规剂量组分别为64.7%、19.1%、16.2%,2组有效率、无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毒率小剂量组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地高辛有效、无效、中毒浓度分别为(0.87±0.41)、(0.67±0.34)、(1.70±0.48)μg/L,常规剂量组分别为(1.11±0.48)、(0.71±0.39)、(1.69±0.63)μg/L,2组地高辛无效浓度、中毒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地高辛有效浓度小剂量组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1)。结论: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血清治疗窗浓度范围以0.50~1.50μg/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高辛 心力衰竭 药物监测 治疗窗
下载PDF
不同时段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嘉伟 孔繁军 李宝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60-362,共3页
目的 探讨病程超过6h的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44例脑梗死患者按病程分为A组 (病程≤6h)和B组(病程6~24h),两组均接受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结果 对两组间的血管再通率、治疗前后神经 功能缺损积分差值、... 目的 探讨病程超过6h的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44例脑梗死患者按病程分为A组 (病程≤6h)和B组(病程6~24h),两组均接受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结果 对两组间的血管再通率、治疗前后神经 功能缺损积分差值、病后90d的巴氏指数、出血转化率和溶栓治疗中发生血管再通的时间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 异。结论 部分脑梗死患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可以延长至6h以后,且仍可以取得较高血管再通率和较好 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溶栓疗法 治疗时间窗 急性脑梗死 疗效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成人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现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若林 赵红川 耿小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1-187,共7页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是慢性肝病或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期的最严重形式,往往同时合并肝外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短期预后极差。ACLF的触发病因复杂多样,其分期及器官功能衰竭的类型和定义各不相同,目前尚无统一的ACLF诊断标准,难以直接预...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是慢性肝病或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期的最严重形式,往往同时合并肝外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短期预后极差。ACLF的触发病因复杂多样,其分期及器官功能衰竭的类型和定义各不相同,目前尚无统一的ACLF诊断标准,难以直接预测和比较不同地域ACLF的总体发病率和预后情况。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肝移植在ACLF外科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价值尚存争议。目前ACLF具体的入院处理和治疗方案,包括ICU的监护治疗、器官功能的支持维护、肝移植手术指征和时机选择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流程或意见。ACLF患者是否应较其他潜在的肝移植等待受者在供者分配方面更具有优先权亦无定论。此外,人工肝支持系统在ACLF移植前桥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尚需更多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因此,本文就肝移植在成人ACLF外科治疗中的指征选择、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手术时机选择、供肝资源分配及移植前桥接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ACLF肝移植治疗的未来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功能衰竭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治疗时间窗 器官分配 桥接治疗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时间窗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7
14
作者 尹又 徐运 +10 位作者 詹青 董万利 张旭 张昆南 孙琳 柯开富 刘煜敏 于浩 薛明 阮锦满 赵忠新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05-510,共6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时间窗。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共入选2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入符合方案分析集209例:试验组(A组)101例(依达拉奉30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mL,i...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时间窗。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共入选2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入符合方案分析集209例:试验组(A组)101例(依达拉奉30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mL,iv,gtt,bid×14d),其中起病72h内(A1组)60例,发病72h~1wk内(A2组)41例;对照组(B组)108例(等量氯化钠注射液15mL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mL,iv,gtt,bid×14d)。2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治疗前和治疗后d7、14、21对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进行疗效、安全性比较。结果治疗后d 14 A组和B组ESS有效率(50.5%vs.35.2%),ADL有效率(61.4%vs.43.5%)均有显著差异(P<0.01);d 21 A组和B组ESS有效率(65.4%vs.48.2%),ADL有效率(71.3%vs.55.6%)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A1组和A2组d 14有效率(ESS 55%vs.44%、ADL 62%vs.61%)、d 21(ESS 70%vs.58%、ADL 73%vs.68%),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A1组和A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有较长的时间窗,发病1wk内使用仍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脑梗死 治疗时间窗 自由基清除剂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兵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2年第2期75-78,共4页
本文阐述了急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进展。重点介绍了脑梗死的治疗关键是尽早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超早期溶栓治疗,即发病6h内的"治疗窗",目前国内常用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早期的治疗包括降纤(代表药物为东菱克栓酶),抑... 本文阐述了急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进展。重点介绍了脑梗死的治疗关键是尽早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超早期溶栓治疗,即发病6h内的"治疗窗",目前国内常用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早期的治疗包括降纤(代表药物为东菱克栓酶),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奥扎格雷钠疗效优且安全可靠,纤溶酶是新一代溶栓抗凝药物;进展型脑卒中的治疗以抗凝、抑制血栓形成的治疗尤为重要,临床常用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本文还就各种代表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药物治疗 缺血半暗带 治疗窗
下载PDF
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婷 梅义将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2年第6期380-383,共4页
回顾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临床应用等,本文重点综述抗癫痫药物与免疫抑制药物的TDM临床应用评价,分析开展TDM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治疗药物监测(TDM) 治疗窗 安全用药 抗癫痫药物 免疫抑制药物
原文传递
靶向α-酮戊二酸脱氢酶增强纳米银的抗菌作用
17
作者 何雨婧 杜华茂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77-2294,共18页
【目的】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Ag NPs)的生物安全性一直受业界诟病,扩大纳米银的治疗窗将为治疗人和动物多耐药性细菌感染提供有效的备选药物。本研究拟用三羧酸循环的重要成员α-酮戊二酸(alpha-ketoglutaric acid,AKG)对纳米... 【目的】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Ag NPs)的生物安全性一直受业界诟病,扩大纳米银的治疗窗将为治疗人和动物多耐药性细菌感染提供有效的备选药物。本研究拟用三羧酸循环的重要成员α-酮戊二酸(alpha-ketoglutaric acid,AKG)对纳米银进行表面修饰以提高其抗菌的生物安全性。【方法】芦丁在常温下合成纳米银,用全波长分光光度计、粒度仪及透射电镜进行表征。加1 mmol/L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作为稳定剂(PVP-Ag NPs),另加10 mmol/L AKG作为封端剂(PVP-Ag NPs@AKG),比较2种纳米银的抗菌性及对人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uman cervical epithelial cells,HCer Epic)的毒性作用,再分析2种纳米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W25113能量代谢、抗氧化应激和无氧呼吸相关基因表达等的影响。【结果】PVP-Ag NPs@AKG对多株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均比PVP-Ag NPs低50%或50%以上,而对HCer Epic细胞的毒性无显著差异。与PVP-Ag NPs相比,PVP-Ag NPs@AKG在MIC浓度下对E.coli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AKG蓄积,ATP水平显著降低,同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显著升高,sox S表达上调,但是,厌氧呼吸相关的arc A、fnr、fdn H基因表达上调的程度显著降低。【结论】AKG修饰纳米银能通过靶向α-酮戊二酸脱氢酶抑制细菌的能量代谢,使其对氧化损伤更敏感,从而获得更强的抗菌能力,是一种扩大纳米银治疗窗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Α-酮戊二酸 抗菌作用 治疗窗
原文传递
环孢素A血药浓度对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与复方硫酸亚铁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席壮新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12-515,共4页
目的 探讨环孢素A血药浓度对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与复方硫酸亚铁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效果的影响,为合理使用环孢素A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苏州沧浪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26例A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目的 探讨环孢素A血药浓度对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与复方硫酸亚铁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效果的影响,为合理使用环孢素A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苏州沧浪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26例A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重型AA组(n=55)与非重型AA组(n=71),均给予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与复方硫酸亚铁治疗,观察不同时间的治疗效果,比较重型AA组与非重型AA组治疗有效率,并比较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环孢素A血药浓度差异,以及不同环孢素A血药浓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苏州市沧浪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重型AA组与非重型AA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与复方硫酸亚铁免疫治疗本组AA患者6个月时,治疗有效率为78.86%(97/123),明显高于治疗2和3个月时的有效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重型AA患者治疗2,3及6个月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10%,88.72%与95.71%,均显著高于重型AA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有效组AA患者的环孢素A血药谷浓度与血药峰浓度分别为(198.87±68.45)μg/L与(742.15±188.95) μg/L,均明显高于无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孢素A血药谷浓度≥200 μg/L组治疗有效率(94.83%)明显高于血药谷浓度<200μg/L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药峰浓度≥700 μg/L组治疗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血药峰浓度<700 μg/L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孢素A血药浓度与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与复方硫酸亚铁治疗AA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其血药谷浓度≥200 μg/L及血药峰浓度≥700 μg/L可作为一个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环孢素 复方硫酸亚铁 血药浓度 治疗窗
原文传递
浅谈中药汤剂用法用量的规范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可 龚轩 《医学争鸣》 CAS 2019年第3期53-56,共4页
中药汤剂在临床上运用十分广泛,但存在着中药调剂不准确、煎煮器具和方法不合格的情况。本文通过对中药汤剂剂量及煎服法的研究,探讨正确恰当的用法用量,从而避免药材的浪费,亦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 阈剂量 治疗窗 重剂 轻剂 煎服法
下载PDF
2019—2021年2992例次丙戊酸治疗药物监测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靖 蒙卓成 +6 位作者 张燕 崔小花 刘家瑞 贺娇 张阳 李亚娟 杨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923-2929,共7页
背景丙戊酸作为一种心境稳定剂,广泛用于双相情感障碍及其他精神疾病的治疗。尽管丙戊酸的治疗药物监测(TDM)在国内外已开展多年,但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其血药浓度的影响仍存在一定争议。目的分析丙戊酸TDM结果,为丙戊酸治疗双相情感障... 背景丙戊酸作为一种心境稳定剂,广泛用于双相情感障碍及其他精神疾病的治疗。尽管丙戊酸的治疗药物监测(TDM)在国内外已开展多年,但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其血药浓度的影响仍存在一定争议。目的分析丙戊酸TDM结果,为丙戊酸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的个体化、合理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瑞美医学实验室Lis信息检索系统,收集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2019—2021年所有进行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TDM原始数据、监测例数、监测频次等。根据《神经精神药理学与药物精神病学协会(AGNP)-神经精神TDM共识指南》推荐的治疗窗浓度参考范围进行分类统计,计算丙戊酸TDM在低于治疗窗(<50 mg/L)、治疗窗内(50~100 mg/L)和高于治疗窗(>100 mg/L)的分布情况。采用Med Calc 5.2医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431例患者共计监测2992次,其中男性监测1637次,女性监测1355次。与2019年监测次数相比,2020年及2021年监测次数分别增长54.93%、44.00%。2992例监测样本中,仅接受1次监测的占比约为74.41%;监测频次为1次的门诊患者比例高于住院患者(χ^(2)=95.15,P<0.001);监测频次为2、3次以上的住院患者比例均高于门诊患者(χ^(2)=49.41、34.24,P<0.001)。门诊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低于住院患者(Z=-11.60,P<0.001);男性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低于女性患者(Z=-4.39,P<0.001);不同年龄段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5,P>0.05)。2019—2021年丙戊酸TDM在治疗窗内的监测比例为57.72%,高于在低于治疗窗及高于治疗窗的监测比例(χ^(2)=155.38、1216.68,P<0.001)。不同年份、年龄段、性别丙戊酸TDM在低于治疗窗、治疗窗内、高于治疗窗的监测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及总体样本丙戊酸血药浓度均为40~80 mg/L,稍低于AGNP共识推荐的丙戊酸“治疗窗浓度参考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治疗药物监测 血药浓度 双相情感障碍 治疗窗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