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幸福感的解释模型综述 被引量:48
1
作者 苗元江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33-36,共4页
本文综述了幸福感主要的 5种解释模型 ,即目标模型、自我决定模型、判断模型、适应理论、人格模型 ,认为 :各种解释模型各有优缺点 ,未来的研究方向 ,是对不同理论模型的整合 ,从而更加清晰的理解幸福感作用和机制。
关键词 幸福感 目标模型 自我决定模型 判断模型 适应模型 人格模型
下载PDF
文化语境顺应与翻译策略 被引量:65
2
作者 李锦 廖开洪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2,共4页
本文探讨了文化语境的顺应性对翻译研究的启示,指出在直译、意译及意义补全等翻译策略中文化语境的顺应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译员应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弥补文化缺省,避免翻译中出现文化信息传递障碍,以取得等值的翻译。
关键词 顺应论 文化语境 翻译策略 等效翻译
下载PDF
别开生面的理论建构——读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 被引量:53
3
作者 李亚舒 黄忠廉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5-96,共2页
胡庚申教授新著《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达尔文“适应/选择”说为理论支撑,选取“译者为中心”的基本视角,提出了“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基本理念,对翻译理论的宏观问题作出了原创性探索。该理论的构建将为中国译坛、特别是为翻译理论研究... 胡庚申教授新著《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达尔文“适应/选择”说为理论支撑,选取“译者为中心”的基本视角,提出了“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基本理念,对翻译理论的宏观问题作出了原创性探索。该理论的构建将为中国译坛、特别是为翻译理论研究带来一股新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 适应与选择 译者中心
下载PDF
Verschueren的语用理论对语用句法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41
4
作者 张克定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共5页
Verschueren在区分语言资源的语言学和语言使用的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语用综观论 ,根据使用语言就是进行语言选择的观点提出了顺应论。 Verschueren的语用理论对语用句法研究有如下几点启示 :1 )语用综观论为语用句法研究提供了理论依... Verschueren在区分语言资源的语言学和语言使用的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语用综观论 ,根据使用语言就是进行语言选择的观点提出了顺应论。 Verschueren的语用理论对语用句法研究有如下几点启示 :1 )语用综观论为语用句法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 )语言的可变性和协商性为语用句法指明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3)顺应论为语用句法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综观论 顺应论 语用句法 启示
下载PDF
语用失误与顺应理论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国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4期60-62,共3页
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和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顺应理论的角度解释了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即语用失误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的任何一方忽视了语言与交际语境诸因素的动态顺应造成的.
关键词 语用失误 顺应理论 语用失误原因
下载PDF
模糊语言的顺应性解释 被引量:31
6
作者 张瑞鸿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7-29,33,共4页
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交际中的语言现象,是语言的基本特征。本文试图采用Verschueren(1999)的顺应理论,对交际中模糊语言的现象进行顺应性解释,交际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是语言选择和顺应的结果,是根据语言的变异性、协... 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交际中的语言现象,是语言的基本特征。本文试图采用Verschueren(1999)的顺应理论,对交际中模糊语言的现象进行顺应性解释,交际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是语言选择和顺应的结果,是根据语言的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的特点,通过对语境关系、结构客体、动态顺应以及顺应过程意识突显来完成的。顺应性是模糊语言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语言 顺应论 顺应性解释
下载PDF
文化语境顺应与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被引量:32
7
作者 王炤 井永洁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85-87,共3页
本文探讨了文化语境顺应对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作用。指出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等翻译策略都是为了顺应文化语境而采取的翻译方法。同时,片名的语言结构和商业性也应与文化语境顺应。文化语境在片名的翻译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顺应论 文化语境 语言结构
下载PDF
从顺应性理论看商标的翻译 被引量:20
8
作者 白淑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0-91,94,共3页
文章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语用学的顺应性理论探讨商标翻译,认为在商标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突出商品性能,顺应商标的表义功能;注意选词用字,顺应不同政治制度;注意控制字数,顺应不同审美习惯;注意文化差异,顺应不同消费者需求;促成积极联... 文章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语用学的顺应性理论探讨商标翻译,认为在商标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突出商品性能,顺应商标的表义功能;注意选词用字,顺应不同政治制度;注意控制字数,顺应不同审美习惯;注意文化差异,顺应不同消费者需求;促成积极联想,顺应消费者心理,等等,从而为顺应性理论应用到其他翻译领域作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性理论 商标翻译 语用学
下载PDF
语用含糊的生成和理解 被引量:19
9
作者 邵有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13,共3页
本文借鉴当代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关于语境和言语交际的观点,从认知角度对说话人和听话人进行分析,探讨语用含糊的生成和理解,进而说明作为一种交际策略,语用含糊并不影响听话人的理解,它对言语交际是必要的,恰当地使用含糊表达是... 本文借鉴当代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关于语境和言语交际的观点,从认知角度对说话人和听话人进行分析,探讨语用含糊的生成和理解,进而说明作为一种交际策略,语用含糊并不影响听话人的理解,它对言语交际是必要的,恰当地使用含糊表达是善于运用语言技巧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含糊 关联理论 顺应论 生成 理解
下载PDF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实践启示 被引量:24
10
作者 胡海旭 金成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125,共12页
马特维也夫训练分期理论自创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不断发展与饱受质疑中愈显庞杂,极大地干扰了其实践应用。跟踪国际上训练分期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厘清其科学问题,以更好地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显得尤为必要。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 马特维也夫训练分期理论自创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不断发展与饱受质疑中愈显庞杂,极大地干扰了其实践应用。跟踪国际上训练分期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厘清其科学问题,以更好地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显得尤为必要。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认为:1)理论起源于苏联"5年计划经济"背景,受到"泰勒科学管理原则"与"一般系统论思想"的影响,并得到Selye应激理论强有力的科学支撑。Selye应激理论至今依然是其元理论基石。2)板块分期和多周期被认为是区别于经典分期理论的代表。近期有学者综合"训练方法、运动心理和运动营养"等内容提出"整合训练分期"模型。另有学者批判现有分期模型因"僵化的框架"难以精确预测未来等问题,提出关注运动员生理和情绪特征的个性化训练来予以补充。3)生物动作能力训练与训练负荷设计等训练方法的变易是当前训练分期的方法特征之一,系统性组织以促成"积极训练适应"是其逻辑起点和最终目标。实践启示:1)经典大周期安排与当时的恢复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有关,随着科技进步和恢复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及高效改进,集中大负荷的板块分期和多周期才应运而生。可见,分期并变易训练方法,以促进"训练恢复和适应"是当前分期理论的硬核之一。当前亟需整合训练、心理、营养等多维因素,打造复合型训练团队开展多模态训练监控。2)潜在的"瞬态生理、心理等多模态参数水平"是选择训练分期方法和其他训练方案的前提条件,永远不存在"一刀切"的训练理论或模型。数据科学驱动的数字化、个性化训练是大势所趋,也是对训练分期理论与方法系统组织框架下的补充和辅助。3)不囿于僵化模型框架,具体模型选择与应用依运动员的训练问题需要而定。当前训练分期理论模型中的"分期"所针对的核心训练问题是"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分期理论 板块分期 多周期 应激理论 训练适应
原文传递
动态顺应: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制约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颖频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79,共4页
从顺应论视角进行翻译研究始于本世纪初,本文尝试重新解读顺应论对翻译活动的特殊指导意义。本文首先阐述顺应论的内涵,然后从顺应论的四个分析维度出发探讨顺应论对翻译的特殊启示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和制约问题。顺应论突出译者的主体... 从顺应论视角进行翻译研究始于本世纪初,本文尝试重新解读顺应论对翻译活动的特殊指导意义。本文首先阐述顺应论的内涵,然后从顺应论的四个分析维度出发探讨顺应论对翻译的特殊启示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和制约问题。顺应论突出译者的主体性,而动态顺应既是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顺应论 动态顺应 译者主体性
原文传递
语用学需要“顺应”潮流——顺应论的几个关键概念述评 被引量:14
12
作者 蒋澄生 廖定中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8-71,共4页
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语用学理论 ,顺应论并没有像关联论那样引起语用研究者足够的重视 ,也没有产生应有的学术效应。它同关联论一样具有较强的理论解释力 ,因而值得人们深入研究。文章介绍了顺应论的理论要点 ,重点评述了顺应论四个... 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语用学理论 ,顺应论并没有像关联论那样引起语用研究者足够的重视 ,也没有产生应有的学术效应。它同关联论一样具有较强的理论解释力 ,因而值得人们深入研究。文章介绍了顺应论的理论要点 ,重点评述了顺应论四个关键概念 :做出选择、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 ,同时也呼吁语用学界应给予顺应论足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学 顺应论 概念述评
下载PDF
图式理论与跨文化交际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鸿宇 徐洪果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2-124,128,共4页
图式是由一般或抽象知识组成的一种知识框架、计划或脚本。在跨文化交际中,针对同一交际场景,不同文化群体的人的心理图式具有文化特有性。图式理论和跨文化交际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跨文化交际中,调整和构建具体交际场景的心理图式和行动... 图式是由一般或抽象知识组成的一种知识框架、计划或脚本。在跨文化交际中,针对同一交际场景,不同文化群体的人的心理图式具有文化特有性。图式理论和跨文化交际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跨文化交际中,调整和构建具体交际场景的心理图式和行动脚本是十分重要的;有效地进行心理图式调整和构建,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理论 跨文化交际 调整 构建
下载PDF
文化语境顺应对翻译中词义选择的制约——兼谈语用翻译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15
14
作者 廖开洪 李锦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5期92-95,共4页
本文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指导,旨在探讨顺应文化语境对翻译标准和翻译研究的影响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本文着重探讨了顺应文化语境对翻译中词义选择的制约,指出翻译中词义的恰当选择必须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译文才能实现原... 本文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指导,旨在探讨顺应文化语境对翻译标准和翻译研究的影响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本文着重探讨了顺应文化语境对翻译中词义选择的制约,指出翻译中词义的恰当选择必须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译文才能实现原文文化信息的传递,获得原文与译文的对等转换,从而取得接近等效的语用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论 文化语境 词义选择 等效翻译 翻译教学
下载PDF
德育本质研究与反思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忠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29,共7页
德育本质问题是德育基本理论的核心问题,它主要解决德育是什么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学者提出了转化论、主体发展论、适应论与超越论、自由论、沟通论、养成人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论、实践论、体验论等多种德育本质观。客观评价... 德育本质问题是德育基本理论的核心问题,它主要解决德育是什么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学者提出了转化论、主体发展论、适应论与超越论、自由论、沟通论、养成人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论、实践论、体验论等多种德育本质观。客观评价这些德育本质观,科学厘定德育概念,把握德育内部的特殊矛盾性,揭示出德育本质是培育人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对当今德育理论研究与德育实践改革具有重大价值。德育本质研究还存在着概念混乱,本质与目的、过程、功能、途径、特征等概念相混淆等问题。区分这些概念,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德育本质不可回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德育本质 转化论 超越论 适应论
下载PDF
我国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的制度设计和规则设定——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务农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18,36,共9页
随着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试点和逐步推开,其制度变革的意义和遭遇的问题也受到学界的诸多检视。这些对问题的碎片化检视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多维的视角,但仍需在此基础上将研究进一步推进。推进的方向是为问题解决提供一个整体... 随着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试点和逐步推开,其制度变革的意义和遭遇的问题也受到学界的诸多检视。这些对问题的碎片化检视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多维的视角,但仍需在此基础上将研究进一步推进。推进的方向是为问题解决提供一个整体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寻求系统性的优化路径。作为一种超越单一学科分析框架、调适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理论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有望解决此前相关研究结果呈现的碎片化症结。本研究沿袭既有研究边界,尝试运用系统化的理论分析工具考察我国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的制度设计和规则设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招生 申请考核 制度理论 制度适配
原文传递
论商务广告翻译中的顺应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廖洪中 周梅香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8-161,共4页
顺应性理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概念,随着学科发展的多元化,语用学中的理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翻译领域中,尤其是商务广告的翻译中。由于不同类型的商务广告具有不同的词汇句法特征、修辞特征和广告功能,商务广告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跨语... 顺应性理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概念,随着学科发展的多元化,语用学中的理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翻译领域中,尤其是商务广告的翻译中。由于不同类型的商务广告具有不同的词汇句法特征、修辞特征和广告功能,商务广告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活动,涉及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使译文最大限度地顺应消费者的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性理论 商务广告 翻译 广告功能 消费者心理
下载PDF
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标准 被引量:8
18
作者 辛春晖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4-87,共4页
在“顺应论”的框架内,语言的使用就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从语用顺应理论的视角来看,翻译很难实现对等。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的时代差异、语境差异以及语言结构差异都可能造成信息再现的困难。语言... 在“顺应论”的框架内,语言的使用就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从语用顺应理论的视角来看,翻译很难实现对等。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的时代差异、语境差异以及语言结构差异都可能造成信息再现的困难。语言顺应的动态性给翻译的启示是:译者完全可以按照跨文化交际的具体语境灵活地采用翻译策略。评判译文的标准是看它是否顺应译文读者的时间、语境和语言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顺应理论 翻译标准 动态顺应
下载PDF
律师庭审辩护词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理论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崔凤娟 苗兴伟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38-41,共4页
律师辩护在庭审这一语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其他变量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律师对辩护语言的选择与辩论成败与否息息相关。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便是律师经常选择的语言策略之一。本文以美国辛普森案中B lasier律师的... 律师辩护在庭审这一语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其他变量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律师对辩护语言的选择与辩论成败与否息息相关。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便是律师经常选择的语言策略之一。本文以美国辛普森案中B lasier律师的陈词总结为语料,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对模糊限制语作为语用策略在律师庭审辩护词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研究。研究指出模糊限制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说话人(律师)的元语用意识,顺应法官、检察官和陪审团的社交心理、客观事实以及律师的心理动机是产生模糊限制语的内在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审辩护词 模糊限制语 顺应论
下载PDF
顺应论与翻译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贺华丽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05-108,共4页
本文从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理论出发重新审视翻译过程,认为只有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等诸方面对源语和目标语做出动态顺应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语言顺应论作为Verschueren语用综观说的核心内容,将对翻译学的理论革新产生巨大... 本文从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理论出发重新审视翻译过程,认为只有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等诸方面对源语和目标语做出动态顺应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语言顺应论作为Verschueren语用综观说的核心内容,将对翻译学的理论革新产生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论 语用翻译 语言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