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镜像疗法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秀丽 冀京雷 +3 位作者 杜晓敏 辛辉 窦丽辉 李鹏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4期353-358,共6页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MT)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和鱼际肌萎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20年8月邢台市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MT)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和鱼际肌萎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20年8月邢台市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FES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MT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Brunnstrom偏瘫分级评定量表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定患者功能独立性;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测量鱼际肌群横截面积(CSA)和周长。结果:①上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MA-UE、WMFT和Brunnstrom偏瘫分级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MA-UE、WMFT和Brunnstrom偏瘫分级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FIM、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IM、MBI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IM、MBI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鱼际肌群CSA、周长: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鱼际肌肌群CSA、周长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鱼际肌肌群CSA、周长均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联合FES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减少鱼际肌萎缩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功能性电刺激 镜像疗法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鱼际肌
下载PDF
全臂丛神经损伤健侧颈7移位术后大鱼际肌功能的远期随访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立 劳杰 +1 位作者 赵新 高凯鸣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随访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行健侧颈7移位术后手内在肌的远期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5例行健侧颈,移位于正中神经的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远期随访,随访时间24—118个月,了解患肢受体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及其支配区域皮肤感... 目的随访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行健侧颈7移位术后手内在肌的远期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5例行健侧颈,移位于正中神经的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远期随访,随访时间24—118个月,了解患肢受体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及其支配区域皮肤感觉恢复、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等。结果5例患者(2例儿童,3例成人),其患侧大鱼际肌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拇短展肌肌力恢复达M2者为4例,M1者1例;电生理检测拇短展肌动作电位有2例为单纯相,3例为少量运动单位电位(MUP);感觉恢复达%者4例,是者1例。结论健侧颈7移位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损伤可使大鱼际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移位 随访研究 大鱼际肌 根性撕脱伤
原文传递
正中神经手内肌功能束(组)的神经纤维定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邵岩 顾立强 +2 位作者 李绍光 张景廖 谢颍涛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提供正中神经手内肌功能束组(支)的组织学特征,为临床修复手内肌功能的手术设计和估计预后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应用Loyez髓鞘染色法显示断面有髓神经纤维,通过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德国产Leica),测算神经分支及各断面的神经纤维数目... 目的提供正中神经手内肌功能束组(支)的组织学特征,为临床修复手内肌功能的手术设计和估计预后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应用Loyez髓鞘染色法显示断面有髓神经纤维,通过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德国产Leica),测算神经分支及各断面的神经纤维数目和结缔组织面积等指标。结果(1)鱼际肌支有髓神经纤维数为[(1475±143)根;x±s,下同]。(2)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有髓神经纤维数/鱼际肌支截面积)为(1130.76±77.09)根/mm2。结论臂丛神经损伤修复正中神经手内在肌支,从理论上讲,以选择在前臂远端直接修复为宜。因在近端修复需要数量庞大的供体运动神经纤维,移位的神经纤维数可能远远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 定量研究 有髓神经纤维 图像分析系统 鱼际肌支 组织学特征 手内肌功能 髓鞘染色法 功能束组 手术设计 临床修复 方法应用 结缔组织 神经分支 纤维密度 损伤修复 臂丛神经 直接修复 维数 截面积 断面
原文传递
修复大鱼际肌的掌骨平面拇指离断再植 被引量:3
4
作者 程贺云 巨积辉 +2 位作者 徐磊 赵强 杜伟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修复大鱼际肌的掌骨平面拇指离断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8年3月,对9例急诊伴有大鱼际肌损伤的掌骨平面拇指离断患者实施再植。结果9例掌骨平面离断指均Ⅰ期存活,其中3例出现肌腱粘连,术后3个月予肌腱松解术。术... 目的探讨修复大鱼际肌的掌骨平面拇指离断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8年3月,对9例急诊伴有大鱼际肌损伤的掌骨平面拇指离断患者实施再植。结果9例掌骨平面离断指均Ⅰ期存活,其中3例出现肌腱粘连,术后3个月予肌腱松解术。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10个月。再植指没有旋转、成角畸形,大鱼际肌饱满;8例拇对掌功能:拇指指间关节掌侧纹到第三掌骨远侧掌横纹之间最大距离为5~8 cm。5例再植指总主动活动度大于健侧75%,4例再植指总主动活动度大于健侧50%;7例再植指指体皮肤色泽、温度正常,张力适中,毛细血管反应灵敏,2例色泽稍差,温度略低,怕冷;指腹两点分辨觉7~9 mm,感觉恢复至S3~S3+。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再植拇指功能:优5例,良3例,可1例。结论伴有大鱼际肌损伤的第一掌骨平面拇指离断伤进行再植,存活后外观和功能良好。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离断指体完整的前提下,熟悉拇指解剖及变异,术前充分评估受伤情况,可提高掌骨平面拇指离断再植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再植术 大鱼际肌损伤 掌骨
原文传递
人鱼际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和肌梭密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卢远兴 谢鹏 杨胜波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索鱼际肌肌肌内神经分支和肌梭密度的分布。方法采用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和HE染色法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鱼际肌的神经常从肌起端深面入肌,神经入肌后在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收肌横头内与肌长轴垂直走向,拇收肌斜头和... 目的探索鱼际肌肌肌内神经分支和肌梭密度的分布。方法采用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和HE染色法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鱼际肌的神经常从肌起端深面入肌,神经入肌后在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收肌横头内与肌长轴垂直走向,拇收肌斜头和拇短屈肌内沿肌长轴平行走形。80%~82.5%的拇短屈肌和拇指对掌肌接受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双重支配。拇短屈肌浅头和深头、拇收肌横头和斜头有独立的神经支配,可分出神经肌肉亚部。4块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密集区多在肌的中部与近端,可见"Y"、"O"、"H"或"U"型等不同的神经吻合形式。鱼际肌肌梭密度高达16.19~27.14个/g,高低顺序为拇指对掌肌>拇短屈肌>拇短展肌>拇收肌。结论鱼际肌肌内神经吻合丰富,肌梭密度高,除拇对掌肌外,其余肌块可作整肌或半肌移植的供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际 肌内神经 肌梭密度
下载PDF
显微外科技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盛修 李静东 +3 位作者 王岩 宋守礼 黄钢 李主一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本项研究为修复拇指外展功能提出一种显微外科的技术。方法:其方法有二:一是采用吻合血管神经的肌肉皮瓣移植术;二是采用前臂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移位修复大鱼际肌肌支。结果:经过动物实验和显微解剖研究,证实了手术的科... 目的:本项研究为修复拇指外展功能提出一种显微外科的技术。方法:其方法有二:一是采用吻合血管神经的肌肉皮瓣移植术;二是采用前臂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移位修复大鱼际肌肌支。结果:经过动物实验和显微解剖研究,证实了手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应用于临床随诊病例优良率达90%。结论:凡是腕掌部各类外伤导致大鱼际肌功能丧失,需修复其外展功能者,均可采用本项技术修复之。因为本手术为修复肌肉原来固有的功能,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鱼际肌 外展 显微外科手术 拇指
原文传递
应用骨间前神经转位移植的方法重建鱼际肌功能
7
作者 钟生财 李洪 朱长德 《青海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3-24,共2页
腕部正中神经断裂直接吻合后感觉功能恢复良好,而内在肌功能不能恢复。我们根据韩震等的解剖学研究,采用骨间前神经转位移植修复鱼际肌支,重建拇外展功能获得成功。
关键词 骨间前神经 正中神经 鱼际肌支 神经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