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电影中的个人主义倾向与“普泛人性”策略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晶 钟丽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0,65,共5页
审美现代性的要义之一,是对个体的绝对尊重,随着大一统的意识形态的崩解、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个人主义迅猛发展,由此产生的现象之一是影视作品中各种异类极端体验的表现增多,但其文化后果是个体与个体之间越来越难以沟通,个人被分离为都... 审美现代性的要义之一,是对个体的绝对尊重,随着大一统的意识形态的崩解、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个人主义迅猛发展,由此产生的现象之一是影视作品中各种异类极端体验的表现增多,但其文化后果是个体与个体之间越来越难以沟通,个人被分离为都市社会中的"孤岛"。好莱坞主流电影试图以普泛化的"共同人性"来弥合文化、种族、阶级、性别等差异,消除个体之间的隔阂。但"人性"作为一个较为低浅的公共平台,难以真正缝合现代性文化中个人主义与公共价值的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个人主义 公共价值 “人性”主题 文化特征
下载PDF
从“神性”到“人性”——明清两代以前的中华阅读史研究纲要 被引量:4
2
作者 鲍盛华 《图书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共4页
从汉字阅读的特点出发,系统地分析了从甲骨金文时期到明清两代的阅读史,区分了神谕时代、圣人时代、史官时代、诗人时代和小说家时代的各自特点,从而总结出明清以前从"神性"阅读主题到"人性"阅读主题的变迁。这在... 从汉字阅读的特点出发,系统地分析了从甲骨金文时期到明清两代的阅读史,区分了神谕时代、圣人时代、史官时代、诗人时代和小说家时代的各自特点,从而总结出明清以前从"神性"阅读主题到"人性"阅读主题的变迁。这在阅读史研究上是一种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史 阅读主题 神性 人性
原文传递
文学想象中的现代人生图景——对1917-1949中国现代小说人的主题的考察
3
作者 罗玉成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83-86,95,共5页
中国现代小说的最重要贡献是它对人的主题的诠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对人性的启蒙为现代小说人的主题提供了思想文化资源。五四小说书写的是觉醒的人生图景。三四十年代的小说展示的是复杂社会各式人生图画。人的主题使得中国现代小说... 中国现代小说的最重要贡献是它对人的主题的诠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对人性的启蒙为现代小说人的主题提供了思想文化资源。五四小说书写的是觉醒的人生图景。三四十年代的小说展示的是复杂社会各式人生图画。人的主题使得中国现代小说成为最有魅力的文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小说 人性启蒙 人的主题
下载PDF
公安文学与人性之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元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57-61,共5页
人性是文学的核心。公安文学以扬善惩恶为主题,以表现正义法律与人性恶的斗争为主要范围,因而公安文学必须直面人性。警察形象的塑造,也离不开人性。早期的公安干警形象,已初露人性的闪光。到新时期,警察形象明显向人性倾斜。到了二十... 人性是文学的核心。公安文学以扬善惩恶为主题,以表现正义法律与人性恶的斗争为主要范围,因而公安文学必须直面人性。警察形象的塑造,也离不开人性。早期的公安干警形象,已初露人性的闪光。到新时期,警察形象明显向人性倾斜。到了二十世纪末,出现了完全人性化的警察形象。未来的公安文学更期待人性之光的照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文学 人性 警察形象 塑造
下载PDF
意外的交集 现实的救赎——浅析欧·亨利短篇小说《绿门》中的人性主题 被引量:2
5
作者 蔡雯娜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3期45-46,共2页
美国作家欧·亨利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短篇小说《绿门》是一篇具有传奇色彩但却针砭现实的作品。本文意在分析这则短篇小说人性主题的两个方面:人性的美善与丑恶。
关键词 绿门 欧·亨利 人性主题
下载PDF
《史记》的生命人学主题
6
作者 田劲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文章认为 ,《史记》以写人为中心 ,表现活生生的生命个性 ,并在各种生存与死亡的对抗与选择中表现生命的力量、意志、精神与价值 。
关键词 史记 生命主题 个性 死亡
下载PDF
直面人生——余华小说主题初探
7
作者 张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03-105,共3页
通过分析余华(80年代中期新潮小说代表人物)小说的两大基本主题———对人性恶的揭示和死亡的描写。
关键词 余华 作品主题 人性 探析
下载PDF
美术作品中人体题材的双向审美效应
8
作者 李巍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3-74,共2页
人体题材的美术作品,上有双向审美效应,既有人体的美,也有作品的美,既有瞬间的美,也有永恒的美。人体的美刺激美术家的创作欲望,人体艺术品对对人体的审美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它们的结合具有美术其它题材无法替代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 人体题材 美术作品 瞬间的美 永恒的美 双向审美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