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共生理论畲族村落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探讨——以连江县天竹畲寨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龚有坤 庄惠 范水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8期830-834,845,共6页
文章运用共生理论对畲族村落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进行思考。首先,简述了共生理论的基本内涵以及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其次,分析畲族村落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共生关系,并构建了共生机制,提出理想模式是构建对称互惠共生一体化的模式;最后,对... 文章运用共生理论对畲族村落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进行思考。首先,简述了共生理论的基本内涵以及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其次,分析畲族村落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共生关系,并构建了共生机制,提出理想模式是构建对称互惠共生一体化的模式;最后,对天竹畲寨乡村旅游综合体进行实证分析,剖析了天竹畲寨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的基础条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天竹畲寨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对策,包括:树立共生理念,合理布局产业;优化共生环境,构建协调机制;强化共生意识,深化互惠合作;健全发展体系,开发创意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畲族村落 乡村旅游综合体 开发对策
下载PDF
地方性视角下畲族村落声景的“村民-游客”感知
2
作者 柳锐 张云 都铭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声景在地方性塑造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村民和游客成为地方性声景的主要感知者。以浙江丽水景宁县大均村、金坵村、东弄村3个畲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识别出18种地方性声源,并分析... 声景在地方性塑造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村民和游客成为地方性声景的主要感知者。以浙江丽水景宁县大均村、金坵村、东弄村3个畲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识别出18种地方性声源,并分析村民和游客对声源与声景的感知。结果表明,自然声作为地方性声源在村民与游客的感知中均占主导地位,由村落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所决定。与畲族文化相关的地方性声源虽被村民强烈感知,但游客感知较弱,是村民和游客感知差异的主要表现,且此类声源感知与声景感知的相关性最强。基于“村民-游客”的声景感知异同,针对地方性自然声中的流水鸟鸣声和人工声中的畲族民歌、畲语、惠明茶采制声构建声景优化策略。最终提出依托旅游的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发展应在规划层面结合地方性声源组织游线,强调自然声中的流水鸟鸣声和人工声中的畲族民歌、畲语、惠明茶采制声,增强村民和游客对畲族特色声景的感知。在设计层面应优先保护与劳作民俗相关的地方性声源,使之与活动场所紧密结合,凸显地方性声景的文化内涵,增强村民的自主保护意识和游客的地方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声景 “村民-游客”感知 畲族村落 地方性 景宁
下载PDF
浙西南畲族村落居住空间演变研究--以景宁县李宝村为例
3
作者 陈媛媛 《丽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60-66,共7页
居住空间是人类创造性实践的一个载体,与居住人的行为方式相互影响,是研究区域文化特色的重要切入口。通过对景宁畲族自治县李宝民族村落实证调研,分析畲族村落空间演变的三个典型阶段:内生性缓慢发展阶段、自发性快速演变阶段、有序化... 居住空间是人类创造性实践的一个载体,与居住人的行为方式相互影响,是研究区域文化特色的重要切入口。通过对景宁畲族自治县李宝民族村落实证调研,分析畲族村落空间演变的三个典型阶段:内生性缓慢发展阶段、自发性快速演变阶段、有序化品质提升阶段,深入探讨浙西南畲族村落居住空间演变的驱动机制,总结畲族居住空间演变的特点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村落 居住空间 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