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集体为基础的农业组织化——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一种路径 被引量:57
1
作者 潘璐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124,共13页
本文以河北省馆陶县翟庄村的黄瓜产业发展为例,分析了村集体为基础的农业组织化形式及其运行机制。通过与其他农业组织化形式进行对比,本文阐释了村集体为基础的农业组织化的特征,及其对于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研究发现,从... 本文以河北省馆陶县翟庄村的黄瓜产业发展为例,分析了村集体为基础的农业组织化形式及其运行机制。通过与其他农业组织化形式进行对比,本文阐释了村集体为基础的农业组织化的特征,及其对于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研究发现,从形成动因来看,村集体为基础的农业组织化是效率机制与合法性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村集体在村庄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形塑了村民的集体认同,进而成为决定农业组织化形式的重要制度环境。从实践过程来看,村集体基于土地要素整合、提供技术推广和市场服务等方式与小农户建立横向联结关系,通过土地流转制度和产地市场交易制度协调小农户与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和其他组织化形式相比,村集体为基础的农业组织化具有公共性、内生性和非契约性的显著特征。研究表明,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依然是现代农业经营中有效的制度安排。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集体已经具备实现农业组织化的制度优势和资源基础,村集体为基础的农业组织化可以成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一种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组织化 村集体 小农户 制度
原文传递
农地流转中村集体的角色定位与“三权”权能完善 被引量:27
2
作者 程久苗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65,共8页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法,基于强化农地流转过程中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地位,完善农地流转权能设计,优化农地流转运行机制。研究表明,应明确村集体在农地流转中的法律地位和重要作用;集体土地所有权享有农地流转的管理与服务权能,...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法,基于强化农地流转过程中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地位,完善农地流转权能设计,优化农地流转运行机制。研究表明,应明确村集体在农地流转中的法律地位和重要作用;集体土地所有权享有农地流转的管理与服务权能,农户土地承包权拥有农地流转的决策与收益权能,土地经营权体现为劳动生产和经营收益权能;促进农地流转由农户自发流转向村集体委托-代理流转方式的转化。现阶段应强化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农地流转管理与服务权能,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村集体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三权分置 集体土地所有权 村集体
原文传递
土地流转意愿与后果简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贺雪峰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0-14,共5页
土地流转是目前政策部门关注的焦点问题。土地流转涉及三方面的主体:土地流出方,土地流入方,村社集体。文章从用于农业经营的土地流出方和流入方的流转意愿,及土地流转可能造成的后果方面,对农村土地流转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户 村社集体 农业
下载PDF
村社集体再造与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海娟 胡守庚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3-172,共10页
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根本是实现农民组织化,村社集体构成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组织基础。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农业国家主要存在小农户与大生产以及小农户与大市场两种不同的矛盾,我国小农户的主体是种植粮食作物... 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根本是实现农民组织化,村社集体构成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组织基础。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农业国家主要存在小农户与大生产以及小农户与大市场两种不同的矛盾,我国小农户的主体是种植粮食作物的粮农,主要面临与大生产的矛盾。我国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时就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强调发挥村社集体的组织作用,但当前日益弱化的村社集体把小农户组织起来非常困难。地方政府探索出了“整合土地经营权”的做法,通过赋权再造了村社集体,破解了农民组织化困境,提高了小农农业的生产社会化程度。集体土地制度构成农民组织化的制度基础,有利于克服小农户与大生产的矛盾,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基层组织很难将小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大生产。基于此,我国有望探索出小农农业基础上的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该道路区别于学界提出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道路,具有兼顾农民问题与农业问题的制度功能,体现了社会主义农业制度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组织化 村社集体 小农农业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三权分置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社集体:实践境遇与再造路径--治理视角下对四类发展典型村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祖佩 钟涨宝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112,172,共13页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需要重新审视村社集体的内涵与外延,并注重村社集体系统功能的塑造与发挥。本文以“资源密集-社会团结度”为依据划分出四类发展典型村,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和类型比较揭示村社集体功能发挥的实践境遇及其塑造机制。研究发...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需要重新审视村社集体的内涵与外延,并注重村社集体系统功能的塑造与发挥。本文以“资源密集-社会团结度”为依据划分出四类发展典型村,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和类型比较揭示村社集体功能发挥的实践境遇及其塑造机制。研究发现:村社集体发挥着重要经济、政治和社会功能,并分别以利益连带机制、权利义务连带机制与情感连带机制为功能实现机制;村社集体面临着“被架空”、“被消解”、“被利用”和“被动员”等现实境遇,制约了其功能发挥;单向度强调集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并不足以改变村社集体境遇,反而给精英俘获等现象存续提供空间,难以实现对“内卷化”困局的突破。在强调集体经济壮大的同时,在农民组织化、公共规则培植和村落共同体涵育等方面的整体性理论关照和制度设置应成为村社集体再造的重点。研究结论为在顶层设计层面审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村社集体再造提供了方向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社集体 利益密集 村庄治理 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
原文传递
经营村庄:村集体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践过程与内在机制--基于川西Z村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龙 张新文 《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9-162,共14页
农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经营村庄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川西Z村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经营村庄构成了村集体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从经营过程来看,经营村庄包含了经营土地、经营产业、经营项目三个... 农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经营村庄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川西Z村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经营村庄构成了村集体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从经营过程来看,经营村庄包含了经营土地、经营产业、经营项目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经营土地通过土地整治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土地资源价值显化,且经营土地构成了经营产业和经营项目的资源基础。经营产业以三产融合的方式促进了村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了农民就业结构,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且经营产业塑造了经营土地和经营项目的目标指向。经营项目通过项目竞争吸引了上级关注并获得了项目支持,同时经营项目为经营产业和经营村庄提供了强力支持。从经营条件来看,村社自主性机制、内源性发展机制、分配正义机制三者合塑了经营村庄中村集体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村社自主性在提升内部整合能力和外部博弈能力的基础上塑造了经营村庄与农民共同富裕的主体能动性。内源性发展在动员村民参与、保持村庄开放性以及促进村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构成了经营村庄和农民共同富裕的动力来源。分配正义通过制度与实质意义上的分配正义缔造了经营村庄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Z村经营村庄的实践给其他村庄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带来的启示有:一是村集体要在掌握土地整合权的基础上促进村庄产业发展与产业融合,以此形成村集体与村民之间的紧密型利益联结纽带;二是要建构村庄的主体性,即村集体既要避免被外部力量所束缚,又要利用外部资源激活村庄内生的发展动力,同时还要主动谋划村庄未来的发展方向;三是要以农民共同富裕和村庄公共利益为价值导向,即村集体要通过集体经济发展逐步缩小村庄场域内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村庄 村集体 农民共同富裕 村庄发展
下载PDF
村集体角色与土地流转秩序——两种组织化流转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一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93,共9页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需求不断凸显。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以村集体为载体的组织化流转成为推动农业转型的重要途径。皖南F县的两种组织化流转事实表明:流转方式不同,村集体的角色不同,形成的土地流转秩序也有很大的差异。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需求不断凸显。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以村集体为载体的组织化流转成为推动农业转型的重要途径。皖南F县的两种组织化流转事实表明:流转方式不同,村集体的角色不同,形成的土地流转秩序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行政主导的组织化流转中,村集体扮演的是政府代理人的角色,村集体介入下流转关系发生了异化,从而造成了大户霸租、农户霸地的治理困境;而当组织化流转以村民自治的形式进行时,作为农民的联合体,村集体获得了农户的充分授权,交易双方的市场关系也得以保留,土地秩序实现了良性运转。因此,要充分认识制度安排对流转秩序的影响,防范地方政府过度干预土地流转的行为,在此基础上保持村民自治活力和规范性的制度建设,引导地方政府做好农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化 村集体 土地流转 行政主导 村民自治
下载PDF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舟 谭荣 +1 位作者 石琛 王庆日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8,共8页
研究目的:挖掘集体林地流转模式多样性的普适性规律,为促进林地流转和完善林业经营体制提供借鉴。研究方法:以交易费用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对浙江省的三个集体林地流转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交易属性会通过治理结构属性影响林地流... 研究目的:挖掘集体林地流转模式多样性的普适性规律,为促进林地流转和完善林业经营体制提供借鉴。研究方法:以交易费用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对浙江省的三个集体林地流转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交易属性会通过治理结构属性影响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研究结论:林地流转的资产专用性、盈亏不确定性、流转规模作为主导交易属性对流转模式的要求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流转模式选择,村集体的加入是提高治理效率、促进林地流转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林地流转 流转模式 交易费用 交易属性 村集体
下载PDF
哪一种适度规模?——适度规模经营的社会学解释 被引量:11
9
作者 程秋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82,共14页
适度规模是一个最优化的状态,但它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从不同的价值立场出发就有不同的目标函数和最优化结果,所以,有一个"哪一种适度规模"的问题。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阐释适度规模的形成逻辑,分别从农业、农民、村集体和政府... 适度规模是一个最优化的状态,但它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从不同的价值立场出发就有不同的目标函数和最优化结果,所以,有一个"哪一种适度规模"的问题。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阐释适度规模的形成逻辑,分别从农业、农民、村集体和政府四种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逻辑。其中,农业的适度规模比较纯粹却容易引发社会政治风险;农民的适度规模比较灵活却未必可以持续;村集体与地方政府都很积极,但中央政府的态度却是模糊的。作为不同的适度规模模式的折衷与平衡,家庭经营范围内的规模化发展将成为一种最具有生命力的适度规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度规模 农业 农民 政府 村集体
下载PDF
论“村集体”的主体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凤章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08,共15页
村集体是不同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独立主体。村民委员会被规定为法人,不能成为否定村集体主体性的理由。村集体经历了从被混同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到逐步彰显自身主体性的历史演变过程,村集体的本体是村。强调村集体作为不同于村集体经济... 村集体是不同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独立主体。村民委员会被规定为法人,不能成为否定村集体主体性的理由。村集体经历了从被混同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到逐步彰显自身主体性的历史演变过程,村集体的本体是村。强调村集体作为不同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独立主体,可以更好地实现二者的功能区分和风险隔离,也更有利于实现村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集体 村集体经济组织 村民委员会
原文传递
工业用地更新中的利益博弈与治理创新——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东 孙东琪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201,共10页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用地的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内诸多以乡村工业化起家的城市,面临着工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用地的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内诸多以乡村工业化起家的城市,面临着工业制造业用地利用效率低、布局"碎片化"等现实问题,工业用地进入了亟需存量更新、优化空间的时代。物质空间的背后是资本与权力交织的逻辑,工业用地更新的本质问题是如何平衡多方主体的利益矛盾,深入解读用地更新背后的利益博弈尤为重要。佛山市顺德区是以乡村工业化起家的典型城市:(1)基于多方主体利益博弈的视角,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认为城市发展阶段、政府意愿、市场意愿、原产权人态度、国家与区域的战略和政策等是工业用地更新中多方主体博弈的重要影响因素;(2)深入解读了顺德区工业用地更新中政府、市场、原产权人三方主体之间利益博弈的矛盾与困境,认为在工业用地更新过程中,政府注重的是城市发展的长期利益,原产权人关注的是自身的短期利益是否受损,而市场对经济回报则是理性的,三者的利益诉求不同,当利益无法达到平衡时,工业用地更新失败;(3)阐述了顺德区近2年在工业用地更新中"由二改二"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从6种成功的更新模式来看,顺德区政府坚持"由二改二"的工业用地更新并给予市场、原产权人最大限度的让利与服务,从而较好地平衡了多方利益,行之有效地推动了工业用地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工业化 工业用地更新 利益博弈 治理创新 生态复垦 村集体 粤港澳大湾区
原文传递
小农户的现代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化供给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义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62,共11页
在有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讨论中,受关注较多的是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的市场化服务,而对村集体提供的组织化服务讨论较少。本文以寿光市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为案例,讨论了村集体如何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挥作用。在寿光市平沙村蔬菜大棚... 在有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讨论中,受关注较多的是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的市场化服务,而对村集体提供的组织化服务讨论较少。本文以寿光市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为案例,讨论了村集体如何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挥作用。在寿光市平沙村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案例中,村集体通过提供统筹服务,低成本地解决了小农户在产业升级中遇到的两个难题:因农户分化而导致的利益协调难题和农户自发进行旧棚改造导致的土地低效利用难题。村集体通过“返租”土地的方式对土地进行了整合和重新规划,让有意愿进行产业升级的农户可以在规划区域内新建大棚,不愿意新建大棚的农户则可以通过旧棚置换,在规划区域外的地块上继续种植,这一规划使土地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从该案例来看,村集体提供的是一种组织化的社会化服务,其突出特征是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对小农户的组织过程。这种组织化服务有两重实践机制:一是村集体通过对土地的统筹经营来整合土地,并在此过程中组织小农户;二是村集体在调用村民自治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化私为公和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建立村庄内部的公共博弈空间,减少小农户因利益分化而产生的矛盾。本文尝试为讨论村集体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打开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户 组织化 农业社会化服务 土地集体所有制 村集体
下载PDF
以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三方协作机制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志慧 《甘肃农业》 2024年第3期64-68,共5页
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给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应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 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给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应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期促进共同富裕。农村集体经济可以通过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三方协作机制来实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将资源禀赋更好地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本文通过对三方协作机制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分析,提出了加强三方协作机制建设、提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村集体 三方协作机制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下载PDF
村集体经营规模农地的可能及其政策观照--基于南通市海安GF合作农场的考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业苗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40,共11页
一家一户的农地碎片化经营因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而陷入劳动力不足、生产效益不高甚至土地撂荒等困境,亟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农地,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然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采用个... 一家一户的农地碎片化经营因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而陷入劳动力不足、生产效益不高甚至土地撂荒等困境,亟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农地,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然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采用个体或私营方式从事农业生产,村集体经济未能由此获得发展,并且,这四类经营主体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农户流转农地要求。鉴于此,一些地方的村集体在农民自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基础上创办合作农场,采用村集体统一经营方式发展农业生产。从海安市GF合作农场实践看,合作农场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兼顾了村民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而且合作农场在"大集体-小承包"体制下拥有更加灵活的经营权,因此,国家和政府在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有必要向合作农场倾斜,使其成为未来农地规模经营的中坚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集体 规模农地 统一经营 合作农场
下载PDF
“三权分置”改革促进乡村治理有效的路径与逻辑——基于湖南鹊村的经验考察
15
作者 梁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2-80,共9页
通过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乡村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湖南鹊村土地合作经营模式为例,探讨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重构乡村治理的实践过程及其内在机理。农地“两权分离”的制度安排造成村治主体能力不足、村庄治理资... 通过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乡村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湖南鹊村土地合作经营模式为例,探讨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重构乡村治理的实践过程及其内在机理。农地“两权分离”的制度安排造成村治主体能力不足、村庄治理资源匮乏和治理规则失效等乡村治理困境。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是对乡村治理困境的积极回应,其促进了村治主体能力提升、治理资源集聚和治理规则重塑,从而实现了乡村治理有效。研究发现,乡村治理重构的关键是再造集体治理能力,这涉及资源配置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两个方面。“三权分置”改革通过产权结构调整提升集体的资源配置能力,通过激活村庄利益关联和政治关联强化集体的组织动员能力,实现了集体治理能力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权分置” 村社集体 集体治理能力 治理有效
下载PDF
村集体以中介身份参与是否有助于优化农地流转市场?——来自广东的实践证据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键 刘雨竹 +1 位作者 宁宾瑶 黄梓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2-293,共12页
为厘清村集体以中介身份参与是否有助于优化农地流转市场,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多案例比较等方法,对农地流转市场的现实困境、背后根源与破解措施进行了研究。在构建理论框架和结合广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村集体作为中介组织参与... 为厘清村集体以中介身份参与是否有助于优化农地流转市场,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多案例比较等方法,对农地流转市场的现实困境、背后根源与破解措施进行了研究。在构建理论框架和结合广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村集体作为中介组织参与农地流转有助于破解困境,助推农地流转市场优化发展的思路。结果表明:第一,历史锁定、市场失灵和制度安排共同导致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困境;第二,在法定权利和社会责任下,村集体所具有的治理性、独立性和代表性等特点,有助于解决当前农地流转市场的现实困境,进而优化市场;第三,村集体参与农地流转有多种模式,须依据村域农地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村集体在农地流转中的角色担当,方能凸显村集体在农地流转中的作用与优势,实现农地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流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村集体 困境
原文传递
村集体财务管理模式的利弊及其适用场景分析
17
作者 黄鹏 袁可欣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第8期89-92,共4页
“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党中央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后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村集体财务管理作为农村产业发展要素管理的枢纽管理,不仅事关乡村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也关系着农村经济社会的... “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党中央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后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村集体财务管理作为农村产业发展要素管理的枢纽管理,不仅事关乡村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也关系着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各地在不同时期均在摸索适合于本地发展要求的村集体财务管理模式,形成了村账村管、会计委派、村资乡管、村账乡管、村账乡(镇)双代管和会计委托代理等多种模式。基于此,梳理了我国现存的各类村集体财务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了各模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以期为一线乡村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集体 财务管理模式 利弊分析 适用条件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农地流转中农民意愿与村集体决策 被引量:6
18
作者 秦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44-50,共7页
强调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村集体决策对农民意愿的影响,旨在解释欠发达地区村集体在村务中的角色定位及功能发挥直接影响到农户农地流转意愿。不同村庄的资源禀赋差异决定其村集体决策作用空间,而农地流转中农民意愿则受到村集体决策的... 强调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村集体决策对农民意愿的影响,旨在解释欠发达地区村集体在村务中的角色定位及功能发挥直接影响到农户农地流转意愿。不同村庄的资源禀赋差异决定其村集体决策作用空间,而农地流转中农民意愿则受到村集体决策的推动和约束。因此,农地流转中农民意愿取决于村集体决策及其所处场域的资源状况。研究通过对粤东两个村庄案例的对比性分析,解读欠发达地区村集体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行动逻辑及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村集体 欠发达地区
下载PDF
城市更新中一个村集体的转型
19
作者 黎熙元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对T市一个城中村社区改造历时六年的跟踪调查,呈现了在城市更新和土地使用权转换中,一个城中村集体是如何变形的。研究发现,面临征地改造的城中村村民主动托庇于村集体,期望集体能够保障自己的利益;在更新改造完成之后,仍然把原本可以... 对T市一个城中村社区改造历时六年的跟踪调查,呈现了在城市更新和土地使用权转换中,一个城中村集体是如何变形的。研究发现,面临征地改造的城中村村民主动托庇于村集体,期望集体能够保障自己的利益;在更新改造完成之后,仍然把原本可以分割的集体物业和个人物业交给村集体管理。这使村集体能够以不同的新形式保存下来,完成从村委会、合作社到村股份公司的转变。同时村集体原有的土地权转换没有彻底完成,村集体仍然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代管集体用地及其上的物业,并主持这些物业的收益分配。对应中国社会学家曾经提出城市更新使村落终结的论断,文章提出,村集体依然是村民观念中赖以抵抗外来冲击的最重要屏障,这种信任来源于家族同地而居构成的复杂关系与历史经验,只要这个复杂关系网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村落就不会随城市更新式现代化改造而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集体 家族 转型 城市更新
下载PDF
乡村旅游产业公共性何以缺失?——一项基于村集体注意力分配视角的个案研究
20
作者 刘启明 赵健君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3,共12页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共同富裕的公共价值,但实践中却频繁出现联农带农效果有限等公共性不足的问题。在重庆市H村乡村旅游“共富项目”案例中,村集体与政府的目标和行动逻辑存在差异,产业实践与村集体有限的治理条...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共同富裕的公共价值,但实践中却频繁出现联农带农效果有限等公共性不足的问题。在重庆市H村乡村旅游“共富项目”案例中,村集体与政府的目标和行动逻辑存在差异,产业实践与村集体有限的治理条件之间发生冲突,导致村集体的注意力分配出现失灵。村集体注意力分配的内生动力不足、价值判断偏差和主体责任模糊导致了乡村旅游公共性的缺失。因此,通过赋权增能实现能力强化、通过共识凝聚实现动力激活,是矫正村集体的注意力分配、提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公共性、切实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可行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分配 乡村旅游 公共性 村集体 组织自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