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在中国流行的分析 被引量:145
1
作者 许文波 朱贞 +14 位作者 张珍英 王同展 蒋小泓 王常银 何维宽 王建国 李聪勇 郑蕾 凌华 李平 刘桂艳 田宏 周淑洁 田疆 王步安 《中国计划免疫》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为确定现阶段中国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本土基因型别 ,在 1995~ 2 0 0 2年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细胞 )从河南、山东、安徽、上海等 19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 )的麻疹爆发和散发病人的咽喉拭子或尿液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为确定现阶段中国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本土基因型别 ,在 1995~ 2 0 0 2年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细胞 )从河南、山东、安徽、上海等 19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 )的麻疹爆发和散发病人的咽喉拭子或尿液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15 6株。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从 15 6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 (N)基因碳末端 4 5 0个核苷酸片段。通过对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证明 ,15 4株为麻疹病毒H1基因型 ;2株属于A基因型 ,为沪191疫苗株。由此证实 ,H1基因型已在中国广泛流行 ,为中国麻疹病毒的优势基因型。H1是麻疹病毒型内变异最大的基因型。这 15 4株H1基因型麻疹病毒 ,除外Shanxi0 0 - 6和Hunan95 - 2 3株 ,可进一步划分为H1a和H1b两个亚组。H1a的 4 5 0个核苷酸和H1b的差异在 2 0 0 %~ 4 0 0 %。H1基因型的 4 5 0个核苷酸和A基因型代表株Edmonston的基因差异在 6 0 0 %~ 7 33% ;与H2基因型代表株China94 - 1的基因差异在 5 11%~7 5 6 % ;与其它 17个基因型代表株的最大差异在 11 5 6 %。在中国开展麻疹病毒监测和建立麻疹病毒毒株库及基因数据库 ,对加速麻疹控制及未来消除麻疹都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H1基因型 序列测定 麻疹野病毒 中国
原文传递
华南地区质粒介导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98
2
作者 陆坚 唐英春 +5 位作者 吴本权 张扣兴 张天托 毕筱刚 朱家馨 谈淑卿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8-643,共6页
目的 了解华南地区质粒介导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的发生率及基因型特征。方法 收集 2 0 0 1年 4月~ 9月革兰阴性菌临床分离无重复株共 1184株 ,采用NCCLS表型筛选和确认试验进行ESBLs产酶株的识别 ,E test法检测各亚型ESBLs的M... 目的 了解华南地区质粒介导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的发生率及基因型特征。方法 收集 2 0 0 1年 4月~ 9月革兰阴性菌临床分离无重复株共 1184株 ,采用NCCLS表型筛选和确认试验进行ESBLs产酶株的识别 ,E test法检测各亚型ESBLs的MICs值 ,质粒接合及电转化实验、耐药质粒提取及酶切指纹分析、等电聚焦电泳、PCR通用引物扩增TEM、SHV、CTX M、VEB、PER、SFO基因及其克隆测序进行ESBLs基因分型和质粒定位。结果 革兰阴性菌ESBLs的检出率为 14 .6 % (173 1184 ) ;获得产ESBLs接合子 6 7株、电转化子 11株 ,其中产CTX M 14型ESBLs为 33.3% (2 6 78)、CTX M 3为 2 3.1% (18 78)、CTX M 9为 14 .1% (11 78)、CTX M 5为 6 .4 % (5 78)、CTX M 13为 2 .6 % (2 78)、SHV 5为 7.7% (6 78)、SHV 12为 5 .1% (4 78)及SHV 2a为 2 .6 % (2 78) ,未定型为 5 .1% (4 78) ;2 9.5 %(2 3 78)野生株伴产广谱酶TEM 1或SHV 1型 ;各型ESBLs基因约定位在 35~ 190kb大小的可接合性低拷贝数天然质粒上 ;CTX M型ESBLs以对头孢噻肟高水平耐药为特征。结论 华南地区质粒介导的ESBLs以CTX M型衍生酶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质粒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基因型 抗生素 耐药性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超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株宿主保护抗原的分子特征 被引量:83
3
作者 曹永长 毕英佐 +1 位作者 梁志清 林文量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21-526,共6页
为了探索超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株毒力增强的原因,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中国广东、福建分离到的3株超强IBDV毒株中扩增到编码VP2蛋白的cDNA基因片段,并对VP2基因的高可变区进行了序列测定。... 为了探索超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株毒力增强的原因,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中国广东、福建分离到的3株超强IBDV毒株中扩增到编码VP2蛋白的cDNA基因片段,并对VP2基因的高可变区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3株超强毒株与欧洲超强毒株非常相似,而与经典强毒株、弱毒株和变异株相差较大。将超强毒株VP2高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血清Ⅰ型毒株进行比较,发现除了具有一般IBDV强毒株的分子特征之外,所有超强毒株在222、256、294和299位上的氨基酸均相同,分别为A、Ⅰ、Ⅰ和S,与其他毒株均不相同。而222、294和299位上的特征性氨基酸使超强毒株VP2中诱导中和抗体的抗原决定簇的构象发生细微变化,从而导致毒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 法氏囊病病毒 超强毒株 宿主保护抗原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86
4
作者 黄支密 陈榆 +2 位作者 毛培华 吴晶 仵蕾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83-685,共3页
目的 明确浙江湖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 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 采用ATB药敏试验条板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分离的 6 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 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 β内酰胺酶... 目的 明确浙江湖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 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 采用ATB药敏试验条板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分离的 6 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 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 β内酰胺酶基因型。 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为 1 7%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 4 8 3% ,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 5 0 %以上。有 18株菌株扩增到SHV型 β内酰胺酶 ,17株为ESBLsSHV 12 ,另 1株(HZ0 1株 )扩增序列全长含 82 6个核苷酸 ,与SHV 1相比 ,第 35、191、2 38、2 4 0位氨基酸有不同 ,被命名为SHV 4 8(GenBank登录号 :AY2 5 916 4 )。结论 浙江湖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 ,至少存在 3种不同类型的 β内酰胺酶 ,基因型分别为SHV 12、SHV 4 8、TEM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 基因型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长春市儿童医院1998~2001年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75
5
作者 谢华萍 方肇寅 +9 位作者 王光 孙利炜 吕红霞 Zhong WM Tai JH 林思恩 童志礼 章青 Glass RI Jiang X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2-336,共5页
人类杯状病毒(humancalicivirus,HuCV)是引起儿童和成人非菌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掌握HuCV在我国的流行情况,1998年7月至2001年6月,从长春市儿童医院2343例5岁以下腹泻患儿中共收集粪便标本1264份,其中1056份来自2135例住院患... 人类杯状病毒(humancalicivirus,HuCV)是引起儿童和成人非菌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掌握HuCV在我国的流行情况,1998年7月至2001年6月,从长春市儿童医院2343例5岁以下腹泻患儿中共收集粪便标本1264份,其中1056份来自2135例住院患儿。对轮状病毒检测为阴性的588份标本,经多价酶免疫试验(EIA)和两组引物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uCV,202份为阳性,其中住院患儿标本178份,HuCV检出率为16 9%。HuCV腹泻以2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6%),流行高峰季节为11月至次年3月。选择17株HuCV进行分子鉴定,15株属GⅡ 4群,1株属GⅡ 3群,另1株属GⅠ 2群,表明GⅡ 4群HuCV是我国流行的优势株。根据HuCV住院患儿的监测资料初步估计,HuCV腹泻住院率约为0 5‰~2 4‰。讨论了长春地区HuCV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以上结果为我国HuCV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市 儿童医院 1998-2001年 婴幼儿 杯状病毒 腹泻 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165例胃肠道间质瘤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的检测和临床诊断意义 被引量:73
6
作者 贺慧颖 方伟岗 +5 位作者 钟镐镐 李燕 郑杰 杜娟 衡万杰 吴秉铨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2-266,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中国较大样本的胃肠道问质瘤(GIST)中c-kit基因和PDGFRA基因的突变状况,为进一步的生物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165例GIST c-kit基因9、11、13和1... 目的探讨在中国较大样本的胃肠道问质瘤(GIST)中c-kit基因和PDGFRA基因的突变状况,为进一步的生物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165例GIST c-kit基因9、11、13和17号外显子突变以及PDGFRA基因12和18号外显子突变。结果病理组织学诊断的165例GIST病例中有155例(94%)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17阳性。在CD117阳性的GIST中,c-kit基因总突变率为76.1%(118/155):分别为11号外显子67.1%(104/155)、9号外显子7.1%(11/155)、13号外显子1.3%(2/155)和17号外显子0.6%(1/155)。绝大多数为杂合性突变,少数为纯合性突变。11号外显子的突变位点多集中在5’端的经典热点,其次为3’端的框内串联重复。后者主要以核分裂象少的老年女性胃部病例多见。9号外显子突变代表一类发生在年轻男性体积较大的小肠病变。13号外显子发现一处新的突变点L641P。PDGFRA基因突变见于50%(5/10)CD117阴性病例,均为18号外显子突变,包括常见的D842V点突变和一个框内843-846处IMHD缺失伴有S847T的新突变。PDGFRA基因突变多见于发生在后腹膜/网膜的具有高度侵袭危险性的病例。结论中国GIST病例大多数存在c-kit基因和PDGFRA基因的突变,且在基因突变类型和肿瘤原发部位问有非随机的联系。除了发现几个新的突变形式外,国人的GIST似乎和西方国家有些不同的突变特点。靶向治疗需要基因突变分型的启示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序列分析 DNA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可经输血传播病毒(TT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78
7
作者 马为民 周伯平 +4 位作者 王火生 徐六妹 袁静 付涌水 孙彤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不同人群中 TTV(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方法在 TTV ORF1 设计引物,建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深圳地区不同人群血清中 TTV DNA。对 PCR 产物进行分子克隆,以荧光法(Applied Biosystem...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不同人群中 TTV(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方法在 TTV ORF1 设计引物,建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深圳地区不同人群血清中 TTV DNA。对 PCR 产物进行分子克隆,以荧光法(Applied Biosystems,373A)测序。结果 90例一般人群、88例有偿献血员、79例静脉毒瘾者、52例非甲~非庚型肝炎、67例乙型肝炎及72例丙型肝炎患者中,TTV DNA 阳性率分别为7.8%、9.0%、41.8%、48.0%、22.3%与27.8%。5株深圳 TTV(SZ1~SZ5)ORF1部分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66.2%~96.7%。基因分型5株中2株属Gl型(Gla亚型),3株属 G2型,其中2株为 G2b 型。结论深圳地区一般人群与职业献血员中 TTV 健康携带者较常见:静脉毒瘾者与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是 TTV 感染的高危人群;乙型及丙型肝炎常重叠 TTV 感染;不同 TTV 分离株 ORF1部分基因序列变异可达33%,基因分型以 G1a 与 G2b 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非庚型肝炎 输血传播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中国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69
8
作者 张燕 许文波 +20 位作者 朱贞 蒋小泓 胡家瑜 王建国 张金芳 何吉兰 孙莉 林春燕 凌华 李聪勇 刘杨 马艳 张晋琳 王常银 杨学磊 章传真 李平 杜雯 郑蕾 梁勇 姬奕昕 《中国计划免疫》 2005年第3期165-174,共10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是否存在基因型或亚型的差异.方法对2003年15个省分离的107株麻疹病毒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同一年份不同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及分子差异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目的为了解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是否存在基因型或亚型的差异.方法对2003年15个省分离的107株麻疹病毒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同一年份不同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及分子差异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从107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羧基(COOH)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通过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106株为麻疹病毒H1基因型;1株属于A基因型,为沪191(S191)疫苗株.106株H1基因型毒株分成2个亚型,101株为H1a,5株为H1b基因亚型.2003年H1b亚型主要流行于海南、四川、上海、贵州省;而H1a在全国广泛分布;未发现H1c基因亚型,该亚型1993~1994年曾是北京、山东、河北、湖南省流行的优势毒株.对比2003年与1993~2002年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亚型,H1a呈上升趋势,H1b亚型在所有H1基因型中的比例由1995~2002年的24.3%下降到2003年的4.7%,而H1c亚型逐渐消失.对2003年分离的病毒进行省内和不同省间遗传距离的比较证明,各省内的毒株变异范围在0%~6.1%(0~27个核苷酸差异);各省间的变异范围在0%~4.3%(0~20个核苷酸差异);省内差异最大值大于省间差异.结论中国最近11年来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亚型趋势为:H1a呈上升趋势,逐渐成为优势亚型;H1b亚型逐年降低转为弱势;H1c亚型逐渐消失.2003年麻疹变异毒株呈散在分布,无明显地域性.同时表明,中国的麻疹流行是由H1a和H1b中的许多不同病毒株造成的多个传播链引起的.讨论了在中国继续开展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监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展望了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对于中国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H1基因型 序列测定和分析
原文传递
蝮亚科蛇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 被引量:59
9
作者 周继亮 张亚平 +3 位作者 黄美华 陈永久 陈小青 姚耿东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1-366,共6页
对中国产蝮亚科 (Crotalinae)亚洲蝮属 (Gloydius) 6种蛇 (其中短尾蝮取自两个不同地区 ) [短尾蝮Gloydiusbrevicaudus (Stejneger) ,黑眉蝮Gloydiussaxatilis (Emelianov) ,蛇岛蝮Gloydiusshedaoensis (Zhao) ,雪山蝮Gloydiusstrauchii... 对中国产蝮亚科 (Crotalinae)亚洲蝮属 (Gloydius) 6种蛇 (其中短尾蝮取自两个不同地区 ) [短尾蝮Gloydiusbrevicaudus (Stejneger) ,黑眉蝮Gloydiussaxatilis (Emelianov) ,蛇岛蝮Gloydiusshedaoensis (Zhao) ,雪山蝮Gloydiusstrauchii (Bedriaga) ,高原蝮Gloydiusstrauchiimonticola (Werner) ,乌苏里蝮Gloydiusussurriensis(Emelianov) ]与竹叶青属竹叶青蛇TrimeresurusstejnegeriSchmidt共 7种蛇 8个个体测定了 789bp或 744bp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 ,用MEGA1 0 2软件分析了其碱基组成及变异情况 ,以游蛇科链蛇属半棱鳞链蛇Din odonsemicarinatus序列为外群 ,用PAUP4 0b2软件构建最简约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 ,竹叶青蛇在全部受试物种中处于原始地位 ,分布于东北地区的蛇岛蝮、乌苏里蝮、黑眉蝮与浙江和陕西产的短尾蝮所组成的分枝与横断山区的高原蝮、雪山蝮聚集形成的分枝组成姐妹群 ,支持分布于中国境内的亚洲蝮属蛇种的两个起源及分化地的假说 ,同时探讨了蝮蛇的分类地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亚科 细胞色素B基因 序列分子 分子系统树 蛇类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前C变异与病变活动 被引量:60
10
作者 骆抗先 张智 +1 位作者 杨洁 梁炽森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89-191,共3页
抗-HBe(+)的慢性活动性肝炎51例,以聚合酶链反应检出HBVDNA48例(94.1%)。对6例以反应产物直接序列分析,发现前Cnt83发生G→A(A83)点突变,使密码28由TGG变异为终止密码TAG而不能编码H... 抗-HBe(+)的慢性活动性肝炎51例,以聚合酶链反应检出HBVDNA48例(94.1%)。对6例以反应产物直接序列分析,发现前Cnt83发生G→A(A83)点突变,使密码28由TGG变异为终止密码TAG而不能编码HBeAg。以抗-HBe(+)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30例为对照,仅12例(40%)检出弱HBVDNA带。5例序列分析未发现A83变异。结果提示:变异病毒逃避免疫清除而继续活跃复制,与病变持续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分析 病毒变异 乙型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浙江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分型 被引量:57
11
作者 季淑娟 陈亚岗 +3 位作者 俞云松 周伟琳 李家斌 李兰娟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基因型分布。方法对119株实验室保存的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浙江省各个地区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接合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PCR... 目的了解浙江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基因型分布。方法对119株实验室保存的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浙江省各个地区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接合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PCR产物克隆测序等方法明确ESBLs基因型。结果119株菌株中有115株产CT-X-M型ESBLs,阳性率为93.28%,包括88株CTXM14,12株CT-X-M24,6株CTXM22,5株CT-X-M3,2株CT-X-M9及CTXM27,CTXM28、CTX-M-29各1株;9株产SHV型ESBLs,阳性率为7.56%,包括8株SHV12,1株SHV5;未分离到TEM型ESBLs。有9株产2种及2种以上ESBLs,有4株未能确定ESBLs基因型。结论浙江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以CT-X-M14型为主;CTX-M-29是一种新基因型ESBLs,基因库登录号为AY267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肺炎克雷伯菌 浙江省 产ESBLS大肠埃希菌 基因分型 聚合酶链反应(PCR) SHV-12 CTX 基因型分布 1999年 1998年 PCR产物 临床分离 克隆测序 SHV型 TEM型 浙江地区 新基因型 阳性率 实验室 基因库
原文传递
辽中地区西瓜花叶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59
12
作者 陈红运 赵文军 +2 位作者 程毅 李明福 朱水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6-309,共4页
利用ELISA和RT-PCR方法对采自我国辽中地区的西瓜花叶病样品进行检测,表明其病原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 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将此分离物(CGMMV-W cn)的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cp基因由486... 利用ELISA和RT-PCR方法对采自我国辽中地区的西瓜花叶病样品进行检测,表明其病原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 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将此分离物(CGMMV-W cn)的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cp基因由486个碱基组成,编码161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其它分离物一致;CGMMV-W cn所致症状与西瓜株系(CGMMV-W)相同,且二者c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因此该分离物应为CGMMV-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过氧化氢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3
作者 于德玲 王昌留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89-194,共6页
过氧化氢酶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末端氧化酶,是生物体内抗氧化酶体系的重要成员。本文对过氧化氢酶的种类、结构特点以及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生理功能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该酶的基因序列研究现状以及对该酶研究的... 过氧化氢酶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末端氧化酶,是生物体内抗氧化酶体系的重要成员。本文对过氧化氢酶的种类、结构特点以及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生理功能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该酶的基因序列研究现状以及对该酶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酶 结构 功能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WL营养琼脂对葡萄酒相关酵母的鉴定效果验证 被引量:50
14
作者 杨莹 徐艳文 +1 位作者 薛军侠 刘延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5-78,共4页
利用WL营养琼脂对采自葡萄园和葡萄汁发酵过程中的35株酵母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同时进行了5.8S-ITS和26S rDNA D1/D2区的扩增与测序。结果表明利用WL营养琼脂的鉴定结果与测序结果基本符合。WL营养琼脂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葡萄酒相关酵母菌... 利用WL营养琼脂对采自葡萄园和葡萄汁发酵过程中的35株酵母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同时进行了5.8S-ITS和26S rDNA D1/D2区的扩增与测序。结果表明利用WL营养琼脂的鉴定结果与测序结果基本符合。WL营养琼脂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葡萄酒相关酵母菌的分类鉴定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L营养琼脂葡萄酒酵母序列分析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4
15
作者 王永忠 周国平 +5 位作者 李夏亭 周志武 周胜生 阮丽花 陈敏 邓为群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 了解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 ,探讨其基因型与肝功能损伤、病毒复制水平及对拉米夫定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 PCR) ,扩增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区 ,用末端标记方法对PCR产物标记并直接测序 ,测序... 目的 了解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 ,探讨其基因型与肝功能损伤、病毒复制水平及对拉米夫定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 PCR) ,扩增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区 ,用末端标记方法对PCR产物标记并直接测序 ,测序结果和GenBank中登录的标准基因型序列相比较。结果 对该地区 14 6份不同HBV感染者血清HBVDNA进行了基因分型 ,B型 5 1份 (34 9% ) ,C型 95份 (6 5 1% ) ,未发现B、C以外其他基因型 ;丙氨酸转氨酶 (ALT)水平分别为 383 8± 335 7IU和36 4 3± 333 7IU ,(t=0 335 ,P >0 .0 5 )、HBVDNA含量分别为 10 7 795± 1 2 2 和 10 7.6 9± 1 .1 9拷贝 毫升 (t=0 .138,P >0 0 5 )、HBeAg阳性数分别为 36 5 1和 6 4 95 ,(χ2 =0 .15 9,P >0 .0 5 ) ;10 4例慢性乙型肝炎中B型为 4 3例、C型为 6 1例 ,2 8例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检出B型 4例、C型 2 4例 ,二组比较 χ2 =7 6 5 ,P <0 .0 1;2 3例B基因型患者和 4 5例C基因型患者接受 4 8周以上拉米夫定治疗 ,4 8周后反跳者B型为 18例 ,C型为 14例 ,χ2 =13.4 9,P <0 .0 0 1.结论 本地区HBVDNA基因型为B型和C型 ;二种基因型丙氨酸转氨酶水平、病毒复制水平和HBeAg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 ;C基因型与肝硬化和肝癌关系密切 ;拉米夫定对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拉米夫定 肝功能损害 病毒复制
原文传递
河北省卢龙县1999~2001年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7
16
作者 吕红霞 方肇寅 +7 位作者 谢华萍 唐景裕 胡海宽 郑丽舒 叶青 章青 ZHONG Wei-min JIANG Xi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18-1121,共4页
目的 研究河北省卢龙县 5岁以下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特点。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人类杯状病毒 (HuCVs)。部分阳性标本的PCR产物经克隆测序 ,结合参考毒株相应的核苷酸序列... 目的 研究河北省卢龙县 5岁以下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特点。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人类杯状病毒 (HuCVs)。部分阳性标本的PCR产物经克隆测序 ,结合参考毒株相应的核苷酸序列进行进化分析。利用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样本中HuCVs的检出率 ,估计HuCVs腹泻住院率。结果 HuCVs检出率为 31.6 % ,住院患者HuCVs阳性率为 17.5 % ,主要分布在 3~ 17月龄婴幼儿 ,发病主要集中在冬季。 11株测序病毒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5 5 .1%~ 10 0 % ,均属于诺瓦克病毒 (NLV)GⅡ遗传组。卢龙县 2 0 0 0年HuCVs流行株为NLVGⅡ 4和GⅡ 7,2 0 0 1年为NLVGⅡ 3和GⅡ 7。初步估计HuCVs腹泻患者住院率为 3.6‰。结论 河北省卢龙县婴幼儿中存在不同基因型杯状病毒感染 ,以NLVGⅡ组毒株为主 ,其疾病负担仅次于轮状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卢龙县 婴幼儿 杯状病毒 腹泻 流行病学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4种鳕鱼线粒体16SrRNA、COI和Cytb基因片段序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0
17
作者 毕潇潇 高天翔 +1 位作者 肖永双 李永振 《南方水产》 2009年第3期46-52,共7页
对狭鳕(Theragra chalcogramma)、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蓝鳕(Micromesistius poutassou)和远东宽突鳕(Eleginus gracilis)4种不同属鳕鱼的线粒体16S rRNA、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COI)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序列... 对狭鳕(Theragra chalcogramma)、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蓝鳕(Micromesistius poutassou)和远东宽突鳕(Eleginus gracilis)4种不同属鳕鱼的线粒体16S rRNA、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COI)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比较了不同鳕鱼种间的序列差异。通过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到4种鳕鱼线粒体3个基因片段的总长度分别为539bp(16S rRNA)、601bp(COI)和385bp(Cytb),其基因片段的A+T含量都较高。4种鳕鱼种内个体间序列变异较小,3个基因片段的核苷酸替代速率依次为Cytb>COI>16S rRNA。Cytb基因片段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太平洋鳕和狭鳕间分歧时间约为219万年,发生于中新世(Mio-cene);宽突鳕与蓝鳕间分歧时间约为653万年,发生在上新世(Pliocene)。根据遗传距离构建的NJ系统树表明,狭鳕与太平洋鳕的亲缘关系较近,与蓝鳕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鳕鱼 16S rRNA基因 COI基因 CYT b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广东省暴发性胃肠炎中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51
18
作者 李晖 方苓 +3 位作者 邹丽容 柯昌文 黄平 黄吉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广东省暴发性胃肠炎中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3年至2004年的13起急性胃肠炎患者的粪便和肛拭子标本,采用针对诺如病毒的特异引物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进行检测,再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病毒的... 目的研究广东省暴发性胃肠炎中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3年至2004年的13起急性胃肠炎患者的粪便和肛拭子标本,采用针对诺如病毒的特异引物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进行检测,再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病毒的基因型,同时收集患者相关流行病学资料。结果13起暴发性胃肠炎中有8起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月至12月,基因分析显示这些病毒都属基因Ⅱ组,但分属3个亚型,6株病毒属GⅡ-4型。结论诺如病毒是广东省暴发性非细菌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具有分布广、流行时间集中在秋冬季的特点。引起暴发的病毒主要为基因Ⅱ组,在现阶段存在优势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暴发性胃肠炎 序列分析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中国结直肠癌患者966例中KRAS和BRAF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50
19
作者 高静 孙志伟 +1 位作者 李艳艳 沈琳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79-583,共5页
目的检测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和BRAF基因突变率,分析K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就诊的96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运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组织标本中KRAS基因... 目的检测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和BRAF基因突变率,分析K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就诊的96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运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组织标本中KRAS基因外显子2第12、13位密码子以及BRAF基因外显子15的突变状态,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与BRAF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8.8%(375/966)与4.4%(40/915),BRAF基因在KRAS野生型患者中的突变率为7.4%(40/540),且KRAS与BRAF基因突变为排他性。KRAS基因突变类型共有8种,以G12D、G12V与G13D最常见;BRAF基因突变类型共有3种,以V600E最常见。KRAS基因在女性、肿瘤分化程度较好及原发部位为有半结肠的患者中突变率明显升高(P值均〈0.05),且在≥65岁的患者中的突变率高于65岁以下患者(P=0.05);而BRAF基因在肿瘤分化程度较差及原发部位为右半结肠的患者中突变率较高(P值均〈0.05)。K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原发部位相关,而BRAF基因突变仅与肿瘤分化程度及原发部位有关;K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有待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DNA突变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CH-1a株非结构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基因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刘光清 薛强 +3 位作者 仇华吉 蔡雪晖 童光志 郭宝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1-87,共7页
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非结构基因 (ORF1)和非编码区分别进行了克隆和测序 ,并对其基因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 ,CH_1a株ORF1全长 11882nt,其中ORF1a长 75 12nt、ORF1b长 4374nt。它们与VR2 332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89%、92 % ;... 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非结构基因 (ORF1)和非编码区分别进行了克隆和测序 ,并对其基因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 ,CH_1a株ORF1全长 11882nt,其中ORF1a长 75 12nt、ORF1b长 4374nt。它们与VR2 332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89%、92 % ;与LV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5 4%、6 3.3%。ORF1编码两个聚合蛋白 ,其中ORF1a编码的聚合蛋白经裂解后产生 6个成熟的非结构蛋白 (Nsp1α、Nsp1β、Nsp2_5 ) ,以Nsp2的变异性最为显著 ,它与LV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 41%。ORF1b编码的聚合蛋白经裂解后 ,产生 4个成熟的非结构蛋白 (RdRpCP2_4) ,其中RdRp为病毒的复制酶 ,CP4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 ,与LV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 48%。在ORF1a_ORF1b的衔接区有保守的庚核苷酸滑动序列和拟节结构 ,它们是核糖体移码翻译所必需的结构。在基因组末端存在非编码区 ,其中 5’NCR长 190nt,比LV株 5’NCR短 31nt,其核苷酸同源性为 6 1%。 3’NCR长 15 1nt,比LV株 3’NCR长 37nt,保守性稍高 ,其与VR2 332株和LV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95 .4%和 78.2 %。在 3’NCR末端有一个poly(A)尾巴 ,长 2 0nt。在Poly(A)尾上游有保守的八核苷酸序列 ,是复制酶识别并结合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 呼吸综合征病毒 CH-1A株 非结构基因 分子克隆 基因特征 序列分析 非结构蛋白编码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