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士的定义、名称及分类 被引量:5
1
作者 肖玉峰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6-89,共4页
从事中国隐逸文化研究者历来代不乏人,有关隐士的定义、名称及分类的言论也很不少。然而,基于笔者个人对中国隐逸思想的理解,对前人的相关言论总感到不慊于心,因而在此提出一些个人新见以供学界参考。
关键词 隐士 隐逸文化 隐逸思想
下载PDF
《周易》的隐逸思想探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笑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7-73,共7页
文章从隐逸者的智慧、人格、人生态度三方面探讨《周易》中的隐逸思想 ,并认为这一思想曾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人生体悟和审美心理。
关键词 《周易》 隐逸思想 人格 人生态度 人生体悟 艺术家
原文传递
明代温州文学家何白的均州沧浪游记考略 被引量:1
3
作者 田运科 李垣璋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1-44,52,共5页
明末文学家何白的《游沧浪亭记》融记述、描写、抒情、思辨于一体,为后人了解均州沧浪亭留下了宝贵资料。结合其他诗文的描述,均州沧浪的建筑布局,主要分为沧浪亭、真武殿、文昌阁三大建筑群,也反映了以沧浪亭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真武... 明末文学家何白的《游沧浪亭记》融记述、描写、抒情、思辨于一体,为后人了解均州沧浪亭留下了宝贵资料。结合其他诗文的描述,均州沧浪的建筑布局,主要分为沧浪亭、真武殿、文昌阁三大建筑群,也反映了以沧浪亭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真武殿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玉峰庵、金塔银塔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之间的共存融合。《游沧浪亭记》中表达的"复请为沧浪主人"的沧浪愿望,与他后半生隐居家乡田园有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州沧浪 儒家文化 道教文化 佛教文化 隐逸思想
下载PDF
《桃花扇》结局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砚秋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30-33,共4页
《桃花扇》的结局具有多重意义。一是其对传统戏曲结局悲剧性的打破,这种打破在于悲剧意识更为突出、“绝对理念”成为导致悲剧的决定因素以及创造了一个情感解脱的悲剧模式;二是其对明末清初遗民隐逸思想的继承;三是在于《桃花扇》以... 《桃花扇》的结局具有多重意义。一是其对传统戏曲结局悲剧性的打破,这种打破在于悲剧意识更为突出、“绝对理念”成为导致悲剧的决定因素以及创造了一个情感解脱的悲剧模式;二是其对明末清初遗民隐逸思想的继承;三是在于《桃花扇》以其特殊性,对小说的补益远远大于戏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结局 突破 隐逸思想 补益小说
下载PDF
小议元结铭文
5
作者 张晓宇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76-78,共3页
元结铭文是刻画景物风貌的山川铭,其铭文数量约占其散文总数的六分之一,少数铭文描摹不为人知的优美风景幽美风景,多数铭文寄托了他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隐逸思想。其铭文艺术手法独到:铭前作序、铭文组合化、自造新词,使铭文的发展出现新... 元结铭文是刻画景物风貌的山川铭,其铭文数量约占其散文总数的六分之一,少数铭文描摹不为人知的优美风景幽美风景,多数铭文寄托了他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隐逸思想。其铭文艺术手法独到:铭前作序、铭文组合化、自造新词,使铭文的发展出现新的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理想 隐逸思想 铭前作序 组合化 自造新词
下载PDF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关于“桃花源”的重新审视
6
作者 杨清之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5-19,共5页
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世后,引发后世文人极大的兴趣,各种议论也随之产生。大致说来,后人对"桃源"故事的理解主要有三种观点:神仙说、纪实说、寄意说。相比之下,本文更倾向于寄意说。因为,这一说法不仅与陶渊明儒、道兼容的隐... 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世后,引发后世文人极大的兴趣,各种议论也随之产生。大致说来,后人对"桃源"故事的理解主要有三种观点:神仙说、纪实说、寄意说。相比之下,本文更倾向于寄意说。因为,这一说法不仅与陶渊明儒、道兼容的隐逸思想相吻合,而且与诗文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譬如桃源之名、故事情节及其结局等)亦有关联。可以说,世外桃源的创设,既是陶渊明对人类美好社会理想的表达,也是其对所处"大伪"世风的自觉抵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桃花源 重新审视 隐逸思想
下载PDF
从“元四家”绘画作品窥探画家的隐逸思想
7
作者 徐作先 《柳州师专学报》 201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从分析元代绘画代表人物"元四家"作品出发,窥探元代画家整体的思想特点。"元四家"在蒙元统治者推行的民族歧视和高压统治政策之下,退隐山林,超然物外,潜心书画。从他们作品的取材、题跋和风格等方面看,都普遍反映... 从分析元代绘画代表人物"元四家"作品出发,窥探元代画家整体的思想特点。"元四家"在蒙元统治者推行的民族歧视和高压统治政策之下,退隐山林,超然物外,潜心书画。从他们作品的取材、题跋和风格等方面看,都普遍反映出一种复杂而无奈的隐逸思想,这种思想也对明清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绘画 元四家 隐逸思想
下载PDF
谢朓诗文中的隐逸思想
8
作者 田丹丹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86-187,共2页
谢朓诗文作品中的隐逸思想具有阶段性,出仕初期以当时流行的希冀隐逸思想为主,出守宣城期间以"吏隐"思想为主,晚期作品中隐逸思想则带有游仙色彩,而隐逸思想的变化折射出他所身处的政治环境。
关键词 谢朓 诗文 隐逸思想
下载PDF
吴藻词研究
9
作者 赵思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6-120,共5页
清末才女吴藻因婚姻的不幸,创作了大量抒发闺愁幽怨的词作,并最终选择了礼禅拜佛的道路。她的人生轨迹表明,吴藻很难逃脱那个时代赋予女性的悲剧性。即便如此,贯穿吴藻一生的,是她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背离和她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观其词作... 清末才女吴藻因婚姻的不幸,创作了大量抒发闺愁幽怨的词作,并最终选择了礼禅拜佛的道路。她的人生轨迹表明,吴藻很难逃脱那个时代赋予女性的悲剧性。即便如此,贯穿吴藻一生的,是她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背离和她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观其词作,所流露出来的反封建礼教束缚、对独立自由的追求,使她的思想呈现出朴素的女性主义意识,在那个特定时代,已属星星之火,具有开启时代女性解放先河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藻 闺怨 隐逸思想 社会参与意识 个性解放
下载PDF
元代山水画对中国传统园林造园理念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旭萍 杨威 金晓雯 《设计》 2018年第17期68-69,共2页
山水画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绘画艺术形式,元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成熟阶段,其发展为中国的传统园林造园理念提供了艺术源泉。中国传统园林在形式手法和思想设计上都受到元朝山水画的影响。文章探析元代山水画的特点与思想,论述中国古... 山水画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绘画艺术形式,元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成熟阶段,其发展为中国的传统园林造园理念提供了艺术源泉。中国传统园林在形式手法和思想设计上都受到元朝山水画的影响。文章探析元代山水画的特点与思想,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与造园思想,深入比较分析元代山水画对中国传统园林造园理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山水画 道家思想 中国传统园林 造园理念
下载PDF
中日隐逸文学的异同——以吉田兼好与嵇康和陶渊明的比较为中心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晓希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70-74,共5页
隐逸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态和思潮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日本古代文学是在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日两国的隐逸文学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日本也有自己的独特历史与文化,隐逸文... 隐逸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态和思潮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日本古代文学是在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日两国的隐逸文学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日本也有自己的独特历史与文化,隐逸文学又深深地打上其本土文化的烙印。试图通过日本中世隐逸文学的代表作家吉田兼好与中国魏晋时代著名隐逸文学家嵇康和陶渊明的比较,探讨中日隐逸文学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隐逸文学 隐逸思想 老庄思想 吉田兼好 嵇康 陶渊明
下载PDF
论孔尚任的隐逸思想
12
作者 颜健 《济宁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7-21,共5页
纵观孔尚任一生,他并不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隐士,却隐居山林达3年之久;他湖海飘泊仕宦坎坷,却时时有着隐士的情怀;甚至罢官归乡后,迫不及待的就是重游他魂迁梦绕的地方——石门山。在他暮年乡居的16年里,又多次对石门山的重游、重访乃至... 纵观孔尚任一生,他并不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隐士,却隐居山林达3年之久;他湖海飘泊仕宦坎坷,却时时有着隐士的情怀;甚至罢官归乡后,迫不及待的就是重游他魂迁梦绕的地方——石门山。在他暮年乡居的16年里,又多次对石门山的重游、重访乃至重修、重建,有史可查的就达6次。石门山是孔尚任理想中的桃花源,隐逸思想是孔尚任人生的重要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尚任 隐逸思想 石门山
下载PDF
论三大宋代诗话总集的诗学思想——《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的诗学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当前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26-33,共8页
《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是宋代诗话史上先后出现的三大诗话总集,三大选家对辑录对象的遴选,对具体材料的取舍,既体现了各自的诗学思想,又反映了各自时代的诗学特色、学术风气乃至时代风尚。细绎其辑纂标准,宋代诗话... 《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是宋代诗话史上先后出现的三大诗话总集,三大选家对辑录对象的遴选,对具体材料的取舍,既体现了各自的诗学思想,又反映了各自时代的诗学特色、学术风气乃至时代风尚。细绎其辑纂标准,宋代诗话体制的演变、宋代诗学的时代风气、选家的诗学旨趣可窥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诗话 诗话总龟 苕溪渔隐丛话 诗人玉屑 诗学思想
下载PDF
“隐”与“仕”的交织——论卢藏用的思想
14
作者 王欢 《武夷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7-89,共3页
卢藏用是初唐时期"方外十友"的成员之一,他由隐而仕的行为与盛唐人为仕而隐的特殊隐逸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当时人对他走终南捷径的做法评价不高,甚至带有嘲讽的口吻。卢藏用交游甚广,与陈子昂、宋之问等人均是好友,同... 卢藏用是初唐时期"方外十友"的成员之一,他由隐而仕的行为与盛唐人为仕而隐的特殊隐逸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当时人对他走终南捷径的做法评价不高,甚至带有嘲讽的口吻。卢藏用交游甚广,与陈子昂、宋之问等人均是好友,同时他十分赞同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因此通过文献记载及其诗文的研究,对卢藏用的复杂思想作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仕 思想 卢藏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