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山前平原动水条件下地下调蓄功能实验研究——以滹沱河冲洪积平原为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光辉 费宇红 +4 位作者 刑开 刘克岩 王金哲 申建梅 刘广联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1期42-48,共7页
实验研究表明 ,在河道过水动水条件下 ,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地下调蓄功能不仅与总过水量、过水时间有关 ,而且还与河道过水流量的大小有关 ;平均每增加 1个流量 ,引起距河道 95m处地下水位上升 0 .0 31~ 0 .0 36m。距河道不同距离的地下... 实验研究表明 ,在河道过水动水条件下 ,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地下调蓄功能不仅与总过水量、过水时间有关 ,而且还与河道过水流量的大小有关 ;平均每增加 1个流量 ,引起距河道 95m处地下水位上升 0 .0 31~ 0 .0 36m。距河道不同距离的地下水 ,获取河道渗漏补给的初始时间和强度存在一个随着距离增长而逐步衰减的过程 ;但是地下水位对河道渗漏补给的响应规律是一致的 ,初期为补给强度快速增大过程 ,达到极限后 ,转变为缓慢衰减过程。最有利地下水获取河道渗漏补给的地下水位埋深为 2 .0~ 2 .5m ,入渗速率大小与河道地层岩性有关。一般规律是 ,颗粒愈粗 ,入渗率愈大 ;当地下水埋深小于 2 .0m时 ,受支持毛细水顶托作用影响 ,亚沙土比粉沙的入渗率大。总之 ,山前冲洪积平原具有较强的地下调蓄能力 ,但不恒量 ,是随着各种因素改变而不断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动水条件 地下调蓄功能 山前冲洪积平原 河道渗漏 补给地下水 非线性过程
下载PDF
再生水补充地下水水质指标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15
2
作者 何星海 马世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64,共4页
再生水补充地下水是扩大污水回用最有益的一种方式 ,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本文分析与总结了国内外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研究与应用实例、水质标准 ,结合我国再生水的水质特点及水文地质状况 ,从保护地下水资源和人体健康的角度 ,探讨了我国利... 再生水补充地下水是扩大污水回用最有益的一种方式 ,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本文分析与总结了国内外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研究与应用实例、水质标准 ,结合我国再生水的水质特点及水文地质状况 ,从保护地下水资源和人体健康的角度 ,探讨了我国利用再生水补充地下水应控制的水质指标及控制技术 .按地表回灌和井灌方式分别提出了水质基本控制项目COD、BOD、氨氮、粪大肠菌群数等 2 2项 ,选择控制项目Hg、三氯甲烷等重金属和微污染有机物 5 2项及其建议指标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补充地下水 水质指标 控制技术
下载PDF
蒸发条件下地下水对1m土体水分补给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3
作者 左强 李保国 杨小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7-42,共6页
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分析了6种典型土壤的1m主体在不同蒸发强度条件下地表下20,50,100cm处土壤水分通量与地下水理深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若以5d或10d为平均时段,在一定的地下水理深条件下,土壤剖面中各深度的水分通量与土壤... 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分析了6种典型土壤的1m主体在不同蒸发强度条件下地表下20,50,100cm处土壤水分通量与地下水理深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若以5d或10d为平均时段,在一定的地下水理深条件下,土壤剖面中各深度的水分通量与土壤质地及水面蒸发强度间的关系可用土壤水分包络线图来表示。应用该包络线图,可分析计算裸地不同地下水埋深、不同蒸发条件下地下水对1m主体的补给量。在同样的水面蒸发强度下,地下水埋深起大,则谷深度的水分通量越小,当地下水理深大于3m时,地下水对1m主体已基本没有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地下水补给 数值模拟 蒸发条件
下载PDF
灌溉水对地下水补给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虎胆.吐马尔拜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50-55,共6页
以土壤水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灌溉水入渗蒸发条件下的冬小麦生长期过程对地下水补给运动的数值模型,在埋深分别为2m和4m情况下,针对轻粘土和砂壤土两种土壤。
关键词 常规划灌溉 节水灌溉 地下水补给
下载PDF
东北寒区黑土稻田土壤水分剖面二维运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霞 邵东国 徐保利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17-1026,共10页
为揭示东北寒区黑土稻田分层土壤水分二维运动规律,选择黑龙江省庆安灌溉试验站稻田土壤开展控制灌溉水层及地下水位条件下分层土壤与均质土壤室内入渗试验。设计装置分层收集侧渗水量,定量识别分层土壤垂直渗漏与侧向渗漏,并基于HYDRUS... 为揭示东北寒区黑土稻田分层土壤水分二维运动规律,选择黑龙江省庆安灌溉试验站稻田土壤开展控制灌溉水层及地下水位条件下分层土壤与均质土壤室内入渗试验。设计装置分层收集侧渗水量,定量识别分层土壤垂直渗漏与侧向渗漏,并基于HYDRUS-2D软件建立水分二维运动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水力特性参数反演效果较好,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土壤的分层结构抑制了水分入渗,降低了水平侧渗速率及垂直渗漏速率,分层土柱犁底层基本无侧渗输出,耕作层与底土层稳定后的侧渗速率分别为0.007和0.023 cm/h。进行水量平衡分析,分层土柱入渗稳定后侧向渗漏占总渗漏的72.45%,主要通过底土层输出(63.42%);引入"单宽侧渗量"表示不同控制条件下土壤的侧渗输出,灌溉水层的增加显著增大了耕作层与底土层土壤的单宽侧渗量,控制灌溉水层有利于减少侧渗,提高用水效率;犁底层厚度增加主要贡献底土层的单宽侧渗量,反之,地下水位埋深增大则降低了底土层的单宽侧渗量,因此维持稻田适宜的犁底层厚度及地下水位埋深有利于减少深层渗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稻田 侧渗 地下水补给 水量平衡 单宽侧渗量 HYDRUS-2D
下载PDF
季节性冻土区融雪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郗鸿峰 程婷婷 +3 位作者 洪沛东 郝岳峰 邵宇飞 杜新强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9,共7页
为了分析季节性冻土区春季融雪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通过对小型野外试验场地气温、地下水位和土壤温度以及土壤湿度动态的系统监测,分析了冻结期和融冻期间地下水位动态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环境要素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 为了分析季节性冻土区春季融雪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通过对小型野外试验场地气温、地下水位和土壤温度以及土壤湿度动态的系统监测,分析了冻结期和融冻期间地下水位动态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环境要素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冻土层渗透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季节性冻土区不同冻融阶段相应的地下水补给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季节性冻土区大气降水入渗量应分非冻结期、冻结期以及融冻期三个时段进行计算,其中冻结期大气降水以降雪形式出现,对地下水无入渗补给作用;春季融冻期间,在冻结期内产生的积雪开始融化,可单独或与大气降雨一起入渗,并对地下水产生较为明显补给作用,但入渗补给系数相对较小,在本文的实例研究场地内,融冻期的融雪(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仅为非冻结期大气降水入渗系数的1/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雪入渗 季节性冻土区 地下水补给
下载PDF
东刘家金矿矿区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霄燕 华斌 王威 《城市地质》 2015年第4期53-57,共5页
东刘家金矿矿区位于海阳市郭城镇,主要发育3组NE向断裂裂隙,含水岩组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坡积孔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及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岩组。文中在查清水文地质条件的情况下,详细分析... 东刘家金矿矿区位于海阳市郭城镇,主要发育3组NE向断裂裂隙,含水岩组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坡积孔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及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岩组。文中在查清水文地质条件的情况下,详细分析了矿区含水层的富水性,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矿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下水均衡计算,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和农灌入渗补给,补给方式为地表直接下渗补给、断裂带导水补给以及上覆松散层下渗补给,主要排泄方式为人工开采、矿坑涌水和蒸发,总体上矿区处于地下水均衡状态。研究成果为矿区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控制地下水,合理防治与排水,维持区域地下水自然动态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补给 径流 排泄 动态特征 地下水均衡
下载PDF
水库防洪补源优化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有宏 李云杰 丁守森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2-6,共5页
汛期将洪水经水库调蓄后以小流量下泄再回灌补给地下水,是多余洪水利用的一种良好方式.采用动态规划技术,结合水文预报、气象预报资料的使用,探讨了水库防洪、补源的优化调度方法,调度中采用了能同时反映山东省的超渗产流与蓄满产... 汛期将洪水经水库调蓄后以小流量下泄再回灌补给地下水,是多余洪水利用的一种良好方式.采用动态规划技术,结合水文预报、气象预报资料的使用,探讨了水库防洪、补源的优化调度方法,调度中采用了能同时反映山东省的超渗产流与蓄满产流的复合产流模型计算入库洪水,在进行产流和汇流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防洪、补源优化调度模型.文中介绍了利用太河水库调蓄洪水进行回灌的工作实践,并对其经济效益作了计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调度 洪水 优化模式 动态规划
下载PDF
深基坑无回填土支护技术在石家庄某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苏孟元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7-50,共4页
针对石家庄市某厂综合楼工程基坑场地狭小、开挖深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 ,采用单层支撑 -锚拉式排桩方案进行基坑支护 ,并优选了施工方案 ,使基坑工程达到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关键词 基坑支护 基坑开挖 降水 地下水回灌 现场监测
下载PDF
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珂 齐登红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8-11,共4页
该文总结了降水入渗补给的模式,通过分析活塞式降水入渗、降水入渗补给的滞后和延迟、降水入渗优先补给等,研究了土壤不同岩性、不同埋深、不同降水时段与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降水入渗补给过程.图5,表1,参8.
关键词 降水入渗 补给地下水 过程分析
下载PDF
地下水人工回灌堵塞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1
作者 杜新强 冶雪艳 +3 位作者 路莹 迟宝明 Steffen Birk 杨悦锁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73-980,共8页
地下水人工回灌堵塞问题的产生与回灌水质、入渗介质的矿物成分及颗粒组成特征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根据成因将堵塞分为物理堵塞、化学堵塞和生物堵塞3种类型。大颗粒悬浮物的物理堵塞效应与机理的研究比较成熟,但对于中间颗粒,尤其是胶... 地下水人工回灌堵塞问题的产生与回灌水质、入渗介质的矿物成分及颗粒组成特征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根据成因将堵塞分为物理堵塞、化学堵塞和生物堵塞3种类型。大颗粒悬浮物的物理堵塞效应与机理的研究比较成熟,但对于中间颗粒,尤其是胶体颗粒物的堵塞作用机制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化学堵塞的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在化学堵塞机理的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生物堵塞主要由回灌水中细菌和藻类等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导致,大量的研究集中在细菌方面,对藻类引起的堵塞问题研究尚不深入;多种堵塞的相互作用过程和作用机理是目前研究的难点问题。堵塞预测的方法主要包括3种:①指标法(如MFI、悬浮物浓度、浊度、AOC、BFR等),简单实用,但不能对堵塞演化过程进行描述或对堵塞程度进行定量表达;②经验公式法,受特定场地的条件限制,难以直接推广和利用;③解析公式法,对堵塞机理的表达更加科学、合理,但模型的建立与求解难度较大。通过合理的水质预处理技术和合理的回灌工艺,可以有效延迟堵塞发生的时间、减缓堵塞累积的程度。开发快速、高效、简单的堵塞处理技术对于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和降低经济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人工回灌 堵塞 含水层储存与回采
原文传递
美国Sand Hills地区地下水数值模拟及水量平衡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陈喜 陈洵洪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4-99,共6页
利用地下水数值模型MODFLOW和非饱和带水平衡模型对处于半干旱半湿润沙丘地区(SandHills)地下水位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含水层补排水量,河流与地下水补排关系,以及区域水平衡过程。揭示了独特沙丘地形和土壤特性对地下水补排量的影响。... 利用地下水数值模型MODFLOW和非饱和带水平衡模型对处于半干旱半湿润沙丘地区(SandHills)地下水位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含水层补排水量,河流与地下水补排关系,以及区域水平衡过程。揭示了独特沙丘地形和土壤特性对地下水补排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入渗率大、非饱和带厚的沙丘有利于降水入渗补给,减少了地下水蒸散发损失。加上下覆含水层具有良好的地下水储水空间,是该地区储存丰富的地下水量,以维持河流稳定流量,供给众多湖泊和湿地的原因。该研究对我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水资源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数值模型 水量平衡 沙丘区 美国 SandHills地区
下载PDF
含水层储存和回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杜新强 廖资生 李砚阁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4-26,共3页
 ASR技术的研究侧重于储水的水质变化、井的堵塞以及工程风险等问题,该技术除应用于水资源地下调蓄外,还广泛用于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改善水质以及管理废水等。对我国地面开发程度较高的城市来说,ASR技术对于提供稳定的供水以及解决...  ASR技术的研究侧重于储水的水质变化、井的堵塞以及工程风险等问题,该技术除应用于水资源地下调蓄外,还广泛用于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改善水质以及管理废水等。对我国地面开发程度较高的城市来说,ASR技术对于提供稳定的供水以及解决中深层含水层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储存和回采 地下水库 地下水人工补给
下载PDF
氯离子示踪法在河北平原地下水垂向入渗补给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汪丙国 靳孟贵 +1 位作者 王文峰 杨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20,共5页
采用氯离子示踪技术确定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垂向入渗补给量对于揭示地下水补给的空间变化规律,完善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利用天然环境氯离子示踪法评价了河北平原典型区地下水垂向入渗补给量,结果表... 采用氯离子示踪技术确定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垂向入渗补给量对于揭示地下水补给的空间变化规律,完善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利用天然环境氯离子示踪法评价了河北平原典型区地下水垂向入渗补给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山前冲洪积平原水位埋深大的淡水区应用效果较好,鹿泉和栾城的补给量分别为44.72mm/a和31.31mm/a,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8.2%和5.8%,以扩散流入渗为主;在中部冲湖积平原和滨海冲积海积平原由于天然环境氯离子浓度背景值高、水位埋深浅以及近海输入氯离子的波动性较大,该方法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 示踪技术 河北平原 地下水垂向入渗补给
下载PDF
回灌条件下地下水质模拟与预测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维 陈曦 李晨霞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25,共3页
本文建立人工回灌条件下地下水质模型系统 ,模拟了 7种污染因子的时空运移规律。在模拟中对水质模型的求解首次采用分步杂交方法 ,取得了满意效果。通过模型运转的预测结果 ,对模拟因子其浓度与回灌量、水量参数、水质参数、回灌时间和... 本文建立人工回灌条件下地下水质模型系统 ,模拟了 7种污染因子的时空运移规律。在模拟中对水质模型的求解首次采用分步杂交方法 ,取得了满意效果。通过模型运转的预测结果 ,对模拟因子其浓度与回灌量、水量参数、水质参数、回灌时间和回灌距离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最终为确定“回灌水临界水质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人工回灌 水质模拟 水质预测
下载PDF
北京永定河冲洪积扇地下水人工调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郝奇琛 邵景力 +1 位作者 谢振华 邢国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8,共7页
地下水模型是研究地下水运动与储存的有效方法之一,可用来进行地下水调蓄研究。以永定河冲洪积扇为例,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地下水模型,利用该模型确定了五种调蓄方案,并以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方案为例对调蓄方案进行效果... 地下水模型是研究地下水运动与储存的有效方法之一,可用来进行地下水调蓄研究。以永定河冲洪积扇为例,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地下水模型,利用该模型确定了五种调蓄方案,并以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方案为例对调蓄方案进行效果分析。经计算,研究区的实际最大回灌能力为24243.84×104m3;调蓄后,均衡差由-4033.88×104m3增加为18538.50×104m3;水位回升明显,回灌效果显著。利用地下水模型研究地下水调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流模型 地下水人工补给 调蓄效果
下载PDF
北京市永定河地下水库水资源储蓄能力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立发 邢国章 +1 位作者 江剑 郝奇琛 《城市地质》 2013年第1期18-22,31,共6页
北京市永定河冲洪积扇中上部,具备建设地下水库的基本条件。本文在确定永定河地下水库水资源人工补给方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方式的入渗能力,提出了地下水库的人工补给方案,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的预测结果和有效储水率计算公式,首次研究... 北京市永定河冲洪积扇中上部,具备建设地下水库的基本条件。本文在确定永定河地下水库水资源人工补给方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方式的入渗能力,提出了地下水库的人工补给方案,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的预测结果和有效储水率计算公式,首次研究了地下水库的储水能力,分析了永定河地下水库的水资源补给效果。结果表明,永定河地下水库水资源人工补给能力最大可达18.93m^3/s,回灌地表水2.42×108m^3的情况下地下水位最大回升32m,地下水储存量增加2.09×108m^3,回灌后1年和5年的有效蓄水率分别为78.6%和46.8%,北京永定河地下水库具有较好水资源回灌能力、储存能力,地下水人工调蓄能够起到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地下水库 地下水人工补给 回灌能力 储存能力
下载PDF
东大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被引量:8
18
作者 罗长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0-87,共8页
南阳市东大岗地区山地面积占23%、岗地55%、平原22%,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人均拥有地下水可采资源86m3,山地、岗地缺水严重,出现了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质变差等环境地质问题。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地下水开采量... 南阳市东大岗地区山地面积占23%、岗地55%、平原22%,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人均拥有地下水可采资源86m3,山地、岗地缺水严重,出现了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质变差等环境地质问题。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加,超采地下水严重,已出现了很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遏制过量开采地下水,达到可持续开发利用地下水并保护环境的目的,该文在分析现状地下水资源及开采量基础上,对每个水文地质单元中的浅层、深层地下水总量进行了开采潜力分析并做出了总体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然后按照满足人畜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的先后顺序,又做了专门性的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对浅层地下水按照其总量可规划为4个区4个点,按人畜用水可规划为5个区,按农业灌溉可规划为5个区4个点;对深层地下水按照其总量可规划为5个区,除人畜用水外,深层地下水不得随意动用。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较为丰富,应采用可持续性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对山区、岗区缺水严重处,应采取回灌措施补给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 可持续开发 水质 地下水位
下载PDF
安阳市地下水回灌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坷凌 宋丽红 《地下水》 200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通过对安阳市区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提出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对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水源条件、工程效益等进行分析后,认为在安阳市区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是可行的,并提出了4条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地下水回灌 水资源调查 地质构造 水文地质条件 水源条件
下载PDF
地下水人工回灌过程中介质堵塞与水质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杜新强 路莹 +2 位作者 冶雪艳 宋亚霖 万玉玉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地下水人工回灌借助于一定的工程措施补充地下水量和提高地下水位,可以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利用以及受损地质环境的控制与修复等多重目标。地下水人工回灌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过程中,其核心科学问题可归结为堵塞和水质变化两方面... 地下水人工回灌借助于一定的工程措施补充地下水量和提高地下水位,可以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利用以及受损地质环境的控制与修复等多重目标。地下水人工回灌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过程中,其核心科学问题可归结为堵塞和水质变化两方面。综述了物理堵塞、化学堵塞和生物堵塞3种典型类型堵塞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介绍了由于有害组分迁移转化和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所导致的水质变化研究进展。提出了多类型堵塞交互作用、堵塞过程与渗流特征交互作用、堵塞对水质影响以及堵塞与水质变化交互作用等未来值得注意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人工回灌 堵塞 水质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