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il enzymatic activiti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with different application rates of Cd and Pb 被引量:29
1
作者 KHAN Sardar CAO Qing +2 位作者 HESHAM Abd El-Latif XIA Yue HE Ji-zhe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7期834-840,共7页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changes of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potential inhibitory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on soil enzymatic activities at different application rates of Cd and/or Pb. The soil used for experiments...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changes of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potential inhibitory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on soil enzymatic activities at different application rates of Cd and/or Pb. The soil used for experiments was collected from Beijing and classified as endoaquepts. Pots containing 500 g of the soil with different Cd and/or Pb application rates were incubated for a period of 0, 2, 9, 12 weeks in a glasshouse and the soil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individual enzymes, including catal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dehydrogenase, and the change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Results showed that heavy metals slightly inhibited the enzymatic activities in all the samples spiked with heavy metals. The extent of inhibi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level of heavy metals, and varied with the incubation periods. Th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s determin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s, was different in the contaminated samples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The highest community change was observed in the samples amended with high level of C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three enzymatic activities, but nega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amounts of the heavy metals and the enzymatic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contamination heavy metals application rate enzymatic activity microbial community
下载PDF
一种新型广谱水基固井前置液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香艳 郭小阳 +6 位作者 陈浩 李早元 李云杰 杨远光 熊腊生 孙勤亮 尹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1,共4页
以流变学原理为基础,提出了控制接触污染的前置液紊流顶替理念。研究出了一种具备强抗钙能力和优良化学兼容性、流变参数可灵活调整、密度调节范围宽、能选择性固化的新型广谱水基前置液体系。冲洗液中含有磷酸盐类的稀释剂和络合剂、... 以流变学原理为基础,提出了控制接触污染的前置液紊流顶替理念。研究出了一种具备强抗钙能力和优良化学兼容性、流变参数可灵活调整、密度调节范围宽、能选择性固化的新型广谱水基前置液体系。冲洗液中含有磷酸盐类的稀释剂和络合剂、丹宁类稀释荆及纤维素类增粘剂,这3种双效主剂以一定比例复配,具有良好协同效能。隔离液采用重质碳酸钙、重晶石为加重剂,通过调节悬浮稳定剂和降滤失剂等外加剂的比例和加量来调控性能,并加有配伍性好的阴离子型抗钙表面活性剂,以抑制水泥中阳离子对隔离液体系的侵污。在隔离液基础上, 将加重材料替换为一种具有潜在水化活性的材料,通过激活剂的优选和采用膨润土预水化配制法,研制了可固化隔离液。提出优质前置液体系设计的关键在于体系化学处理荆的合理选择,它能使不同理化性能的流体相互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克服了采用传统顶替机理难以解决的流体污染后工程性能恶化引起的不良后果,为提高顶替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该前置液体系对保证固井作业安全和提高层间封隔效果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质量 隔离液 顶替效率 层间封隔 污染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植物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丽萍 郭光霞 +1 位作者 华素兰 张玮玮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5,共5页
为了寻求石油污染土壤的菌根生物修复方法,模拟两种石油污染土壤浓度,以玉米为接种植物,采用Glomus mosseae(G.m)和Glomus versifome(G.v)单接种和双接种,进行菌根真菌-植物对土壤石油烃降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石油污染... 为了寻求石油污染土壤的菌根生物修复方法,模拟两种石油污染土壤浓度,以玉米为接种植物,采用Glomus mosseae(G.m)和Glomus versifome(G.v)单接种和双接种,进行菌根真菌-植物对土壤石油烃降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石油污染浓度(石油的质量分数)0.2%和2%条件下,石油烃降解率与菌根侵染率、玉米根干重和植株干重均呈现相关性,两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6~0.8785,0.9620~0.9745.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的菌根侵染率、玉米生长量和石油烃降解率均远高于对照处理,丛枝菌根真菌能有效促进石油烃降解;G.v真菌比G.m对高石油污染浓度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适合作为处理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接种菌.双接种处理的菌根侵染率和石油烃降解率等均高于单接种处理,两种菌种的协同作用,可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和石油烃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西球囊霉菌 地表球囊霉菌 双接种 侵染率 石油污染 土壤修复
原文传递
深圳市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冷却塔军团菌污染现况调查 被引量:17
4
作者 温群文 段永翔 +3 位作者 袁梦 李博 曾小思 刘鸿均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1088-1089,1103,共3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央空调冷却塔军团菌污染现况及水环境的pH值、温度等因素对军团菌的影响。方法采集空调冷却塔水共132份进行军团菌病原学检测。结果所调查的公共场所中有33家空调冷却塔受到军团菌污染,污染率57·90%(33/57);有58...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央空调冷却塔军团菌污染现况及水环境的pH值、温度等因素对军团菌的影响。方法采集空调冷却塔水共132份进行军团菌病原学检测。结果所调查的公共场所中有33家空调冷却塔受到军团菌污染,污染率57·90%(33/57);有58个空调冷却塔检出军团菌,检出率43·94%(58/132)。结论深圳市中央空调冷却塔存在军团菌污染,已对暴露人群构成威胁,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团菌 中央空调冷却塔 污染率
下载PDF
陕西省市售肉与肉制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安礼 马国柱 +4 位作者 李雪梅 刘长宏 岳永杰 石一 孙亮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2278-2280,共3页
目的:对陕西省市售生肉类(猪、牛、禽、羊肉)与非包装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趋势监测分析,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加强食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PM)和HACCP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监测点内农贸市场、超市、餐馆... 目的:对陕西省市售生肉类(猪、牛、禽、羊肉)与非包装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趋势监测分析,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加强食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PM)和HACCP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监测点内农贸市场、超市、餐馆等市售生肉与非包装熟肉制品,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下称单增李斯特)、O157:H7出血性大肠杆菌(下称O157)及弯曲菌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结果:从采集的1175份四类生肉样品中,分离出目标致病菌633株,最高检出率79.02%,最低检出率32.12%,平均检出率53.87%。544份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样品中,分离出目标致病菌86株,检出率15.81%。二者均以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高,沙门菌次之。检出的237株沙门菌经血清学鉴定,分属9个血清群或亚群、32个血清型,并检出陕西省未曾报道过的新血清群或血清型。结论:通过连续7年对陕西市售生肉类与非包装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肉与肉制品的卫生状况堪忧,是导致食源性疾病或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检测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与肉制品 食源性致病菌 检出率 食品污染
原文传递
Blood collection procedures influence contamination rates in blood culture: a prospective study 被引量:15
6
作者 GE Ying LIU Xiao-qing XU Ying-chun XU Shan YU Min-hong ZHANG Wei DENG Guo-hu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3期4002-4006,共5页
Background 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 is a significant adverse event. The aim of this project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 strict blood collection procedure in reducing the 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 rate. Meth... Background 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 is a significant adverse event. The aim of this project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 strict blood collection procedure in reducing the 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 rate. Methods A prospectively controlled study was performed in two different medical areas i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PUMCH) for 16 months (from May 2006 to September 2007). In test group, a strict blood collection procedure was carried out by trained nurses with the veinpuncture sites were scrupulously disinfected with 2.5% tincture of iodine plus 70% alcohol. In control group, commonly used procedure in PUMCH was performed with 0.45% chlorhexidine acetate plus 0.2% iodine. Blood culture positive results for 4 target organisms (Coagulase-negafive staphylococci,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physicians from infectious department to (contamination). Corynebacterium species and Bacillus determine whether a sample was true species) were further assessed by positive (pathogen) or false positive Results Total 9321 blood culture collections were analyzed. The 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 rate in tes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5/3177 (0.16%) vs. 77/6144 (1.25%); x2=13.382, P 〈0.001). The most common contaminant was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 (76.83%). The average cultural time during which contaminated samples became positive was longer than that for true pathogen samples (42.0 hours vs. 13.9 hours, P=-0.041). Conclusion Using a strict blood collection procedur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 rate DISINFECTION blood collection procedure
原文传递
公路边农作物铅污染水平与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建安 林健 +6 位作者 兰天水 张小平 邱卿如 张志超 杜恣闲 陈益林 张琦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5-19,共5页
[目的 ]研究公路边农作物铅污染水平及相关因素。 [方法 ]污染区以 319国道龙岩市新罗区路段两侧的农作物为研究对象 ,在不同条件下检测其含铅量 ,并与对照区样品比较分析。铅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结果 ]污染区 2 8种农作物含铅量... [目的 ]研究公路边农作物铅污染水平及相关因素。 [方法 ]污染区以 319国道龙岩市新罗区路段两侧的农作物为研究对象 ,在不同条件下检测其含铅量 ,并与对照区样品比较分析。铅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结果 ]污染区 2 8种农作物含铅量在 0 .0 7~ 5 .30 mg/ kg,是对照区的 1.6~ 40 .8倍 ,75 %的农作物含铅量超过国家限量标准。农作物含铅量与路边距离呈负相关 ,与根周土含铅量呈正相关。同种农作物的不同部位其含铅量不尽相同。叶面对铅尘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2 8种农作物对铅的浓缩比有很大差异 ,平均浓缩比范围为 0 .0 0 0 7~ 0 .0 395。[结论 ]公路两侧 35 0 m范围内的农作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铅污染 ,污染程度取决于路边距离、根周土含铅量、农作物本身对铅的浓缩比以及叶面对铅尘的吸附率。污染区选种低浓缩比农作物 ,取食农作物前充分洗涤叶面和去皮处理 ,对减少铅的摄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连农作物 环境污染 浓缩比 食品污染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旭辉 晁群芳 +1 位作者 徐鑫 李磊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63-1668,共6页
在实验室模拟的条件下,利用从克拉玛依的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4株高效降解菌,以石油烃降解率、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毒性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加生物菌剂不翻耕、不加生物菌剂翻耕、加生物菌剂不翻耕、加生物菌剂... 在实验室模拟的条件下,利用从克拉玛依的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4株高效降解菌,以石油烃降解率、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毒性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加生物菌剂不翻耕、不加生物菌剂翻耕、加生物菌剂不翻耕、加生物菌剂翻耕、加固定化菌剂不翻耕和加固定化菌剂翻耕6种不同实验条件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在63 d的修复过程中,加固定化菌剂翻耕实验F组的石油去除率达到了78.7%,比不加生物菌剂不翻耕实验A组的石油去除率提高了49.5%。随着土壤毒性逐渐降低,玉米(Zea mays L.)和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可以在F组土壤中良好的生长,达到了修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降解率 固定化菌剂 土壤毒性 石油污染
原文传递
对血培养实施全面质量控制前后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中华 张茂海 张桂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933-934,937,共3页
目的通过对血培养实施全面质量控制措施,观察血培养实施前、后的结果变化。方法对进行质量控制措施前一年的血培养结果与进行质量控制措施后1年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血培养进行质量控制措施后,血培养的阳性率升高2.4%、污染率下降... 目的通过对血培养实施全面质量控制措施,观察血培养实施前、后的结果变化。方法对进行质量控制措施前一年的血培养结果与进行质量控制措施后1年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血培养进行质量控制措施后,血培养的阳性率升高2.4%、污染率下降8.6%。结论通过对血培养实施全面质量控制可提高血培养阳性率、降低血培养污染率。污染菌的判定,一定结合实验室检查资料和患者临床情况。确保为临床提供准确、有效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全面质量控制 阳性率 污染率
下载PDF
案板材质对单增李斯特菌在生熟食品间交叉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董庆利 陆冉冉 +3 位作者 汪雯 刘阳泰 宋筱瑜 刘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7-213,共7页
为定量分析生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材质案板上的交叉污染水平,将1 m L单增李斯特菌初始菌悬液接种于卤猪舌中,模拟食品制备过程,在案板上先后对卤猪舌和生黄瓜进行切片处理,同时,设定4种常见场景,分别测定不同场景下单增李斯特菌... 为定量分析生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材质案板上的交叉污染水平,将1 m L单增李斯特菌初始菌悬液接种于卤猪舌中,模拟食品制备过程,在案板上先后对卤猪舌和生黄瓜进行切片处理,同时,设定4种常见场景,分别测定不同场景下单增李斯特菌从卤猪舌到案板以及案板到生黄瓜的转移率。此外,构建厨房模拟环境下食物经不同操作方式的暴露评估模型,比较消费者食用不同材质案板处理过的污染单增李斯特菌的生熟食品后发病率的大小。结果表明:不同场景下转移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且不同材质案板同场景下转移率差异显著(P<0.05)。通过暴露模型证实,食用交叉污染的熟肉制品和生鲜蔬菜存在一定风险,且木质案板风险显著高于塑料和不锈钢案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板材质 单增李斯特菌 转移率 交叉污染 暴露评估模型
下载PDF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应的质控措施 被引量:8
11
作者 袁君君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3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应的质控措施。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取的1 20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研究,对它们的采集时间、外观状态、检验结果、复查结果进行严格的检查,仔细记录不合格的微生物标本并分析其不合格的原因...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应的质控措施。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取的1 20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研究,对它们的采集时间、外观状态、检验结果、复查结果进行严格的检查,仔细记录不合格的微生物标本并分析其不合格的原因。结果: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率为9.08%,其中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来源的标本(P<0.05);造成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取样操作不合格、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条形码及标识错误、采血量不足五个原因,其中取样操作不合格和标本污染造成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因素。结论:提高微生物标本取样操作的规范性,防止标本污染,注意标本送检的时间与条形码的正确性都可以有效减少标本不合格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标本 不合格因素 质控措施 不合格率 取样操作不规范 标本污染
下载PDF
非洲菊组培快繁生产中外植体诱导优化试验初报 被引量:7
12
作者 罗君琴 王海琴 +1 位作者 李丽 温明霞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4期355-357,共3页
以非洲菊试管苗叶柄切段和幼花托为外植体,进行芽诱导分化培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MS+6-BA4.0mg/L+IBA 1.0mg/L培养基较适合试管苗叶柄切段的诱导出芽,出芽率为30.0%~36.9%;接种后15~19d,试管苗叶柄切段的出芽率为30.... 以非洲菊试管苗叶柄切段和幼花托为外植体,进行芽诱导分化培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MS+6-BA4.0mg/L+IBA 1.0mg/L培养基较适合试管苗叶柄切段的诱导出芽,出芽率为30.0%~36.9%;接种后15~19d,试管苗叶柄切段的出芽率为30.0%~42.2%,污染率为0~14.7%;幼花托的诱导出芽率为0~23.1%,污染率为23.1%~69.2%,与叶柄切段差异明显。由此可见,不同外植体对诱导分化出芽的效果差异很大,以试管苗叶柄切段为外植体进行诱导分化,可缩短诱导周期.提高诱导出芽率,降低污染程度,可作为非洲菊组培快繁生产中诱导出芽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 叶柄切段 幼花托 诱导分化 出芽率 污染率
下载PDF
2017-2019年河南省南阳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丽 钱国双 吴霖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了解南阳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和《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手册》中规定的方法,对采集的食品样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结果2017-2019年共... 目的了解南阳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和《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手册》中规定的方法,对采集的食品样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结果2017-2019年共检测食品样品341份,48份检出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4.08%,各年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97,P<0.05);检出9种致病菌,检出率位于前3位的是副溶血弧菌(14.29%)、溶藻弧菌(10.71%)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0.05%),各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54,P<0.05);6类食品被检出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是水产及其制品(41.86%),其次是肉与肉制品(28.36%),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6,P<0.05);食品样品来自农贸市场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22.55%,其次为网店(20.00%),不同来源样品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15,P<0.05);散装食品的致病菌检出率(18.58%)明显高于预包装食品(5.22%),不同包装类型样品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9,P<0.05)。结论南阳市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对重点致病菌、重点食品和重点交易场所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和控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食源性致病菌 检出率 污染
原文传递
AM真菌孢子不同消毒方法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仝瑞建 杨晓红 蒋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1-784,共4页
采用7种消毒方法,对Gigaspora margarita,Glomus mosseae和Glomus versiforme3种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分别进行表面消毒试验.结果表明,Gigaspora margarita的孢子,采用5%氯胺T+0.04%链霉素消毒液+2滴Tween 20处理15min,无菌蒸馏水漂洗6~10... 采用7种消毒方法,对Gigaspora margarita,Glomus mosseae和Glomus versiforme3种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分别进行表面消毒试验.结果表明,Gigaspora margarita的孢子,采用5%氯胺T+0.04%链霉素消毒液+2滴Tween 20处理15min,无菌蒸馏水漂洗6~10次的消毒方法最好,萌发率高,且消毒效果好;Glomus mosseae和Glomus versiforme2种孢子,可采用上述方法或'差别灭菌法',即先用2%氯胺T+200 mg/L链霉素+100 mg/L庆大霉素消毒液+2滴Tween20处理10 min,无菌蒸馏水漂洗6~10次后,置于26℃条件下培养3 d,再用2%氯胺T+200 mg/L链霉素+100 mg/L庆大霉素消毒液+2滴Tween 20处理10 min,最后用无菌蒸馏水漂洗6~10次即可.这2种方法都非常好,消毒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孢子 表面消毒 萌发率 污染率
下载PDF
微滤膜分离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5
作者 张梅 闵敏 赵姝旻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3期298-300,共3页
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中使用微滤膜分离技术的有效性,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仪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接收的60份检验样本为对象,根据所用检验方法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平板培养检验,研究组使... 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中使用微滤膜分离技术的有效性,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仪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接收的60份检验样本为对象,根据所用检验方法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平板培养检验,研究组使用微滤膜分离技术实施检验,对比不同组别检验所用时间、样本污染率等指标情况。结果对照组样本检验时间为(28.71±4.38)h,研究组为(5.26±0.53)h,研究组样本检出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且样本污染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滤膜分离技术对微生物实施检验,具有检出率高、样本污染率低等特点,还能缩短检测工作所用时间,具有在疾控中心推广使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滤膜分离技术 检出率 污染率 微生物检验
下载PDF
圆锥绣球‘石灰灯’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景 邓衍明 +3 位作者 齐香玉 陈双双 陈慧杰 刘廷利 《江苏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9-14,共6页
针对圆锥绣球‘石灰灯’(Hydrangea paniculata‘Limelight’)种子形态特征及萌发特性,测定了种子大小、含水量、吸水率,并研究了贮藏温度与消毒方法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灯’种子不存在形态及物理休眠。种子成熟时胚发育... 针对圆锥绣球‘石灰灯’(Hydrangea paniculata‘Limelight’)种子形态特征及萌发特性,测定了种子大小、含水量、吸水率,并研究了贮藏温度与消毒方法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灯’种子不存在形态及物理休眠。种子成熟时胚发育完全,种皮透水性良好。初始含水量为4.3%,96 h时吸水达饱和状态,吸水率为37.7%;随着贮藏温度下降,种子发芽率呈上升趋势,超低温(-70℃)处理下发芽率最高(12.7%),且污染率最低(41.3%);不同消毒方式下,75%C_(2)H_(5)OH处理组中,种子污染率随消毒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以消毒90 s效果最好,种子污染率和发芽率分别为16.0%和17.3%;15%NaClO处理组中,虽然种子污染率与发芽率随着消毒时间的延长差异不显著,但处理3 min的效果最佳,种子发芽率和污染率分别为22.7%和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绣球 种子形态 种子休眠 萌发特性 发芽率 种子污染率
下载PDF
2005—2020年宝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丽萍 高涛 +3 位作者 魏雯 杨海峰 任婧 赖专华 《职业与健康》 CAS 2022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了解宝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L.m)的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对2005—2020年采集的2680份食品进行检测并进行菌株分离纯化,鉴定采用API Liste ria生化... 目的了解宝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L.m)的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对2005—2020年采集的2680份食品进行检测并进行菌株分离纯化,鉴定采用API Liste ria生化鉴定条和VITEK 2 COMPACT高智能全自动微生物仪。结果2005—2020年共检测各类食品样品2680份,检出L.m 213株,总阳性率为7.95%;有36份食品样品同时检测出含单增李斯特菌2种或3种致病菌,含单增李斯特菌混合污染率为1.34%。不同年份样品中L.m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12,P<0.01),其中2005年的检出率最高(24.00%),其次为2008年(15.12%),检出率最低为2013年(0.41%)。12大类食品中L.m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962,P<0.01);其中冷冻肉糜制品检出率最高(36.36%),其次是调理肉制品(35.71%),而饮料及冷冻饮品、乳与乳制品等5类食品均未检出L.m。不同季度样品中L.m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38,P<0.01),第三季度食品的阳性检出率最高(8.96%),其次为第二季度(8.14%),第一季度最低(1.25%)。结论2005—2020年宝鸡市各类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L.m污染,且存在含其他致病菌的混合性污染,有引发公共卫生问题的安全隐患,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检出率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污染状况 调查
原文传递
化州橘红茎尖微芽嫁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雪荣 黎思娜 李映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37-1241,共5页
以柚、柠檬、红江橙等作砧木,化州橘红作接穗。研究了激素处理砧木、接穗灭菌和培养基配方、砧木苗龄等因素对化州橘红茎尖嫁接成活率的影响。柚作砧木时,任何激素处理的成活率均高于对照,以0.1 mg/L的GA3处理10 min的成活率最高,为31%... 以柚、柠檬、红江橙等作砧木,化州橘红作接穗。研究了激素处理砧木、接穗灭菌和培养基配方、砧木苗龄等因素对化州橘红茎尖嫁接成活率的影响。柚作砧木时,任何激素处理的成活率均高于对照,以0.1 mg/L的GA3处理10 min的成活率最高,为31%。不同砧木其成活率不同,成活率最高的为柚,达19.0%,最低的为宽皮橘,为5.0%。灭菌方法对成活率和污染率也有影响,污染率最低的是0.1%升汞灭菌10 min,为5.7%,成活率最高的是0.15%升汞灭菌8 min,为25.0%。培养基配方对嫁接苗的成活率也有影响,MS基本培养基最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添加6-BA、Ad和NAA都会降低成活率。16 d苗龄的砧木最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成活率可达3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州橘红 茎尖嫁接 成活率 污染率
下载PDF
Influence of growth rate on the carbon contamination and luminescence of GaN grown on silicon 被引量:2
19
作者 毛清华 刘军林 +5 位作者 吴小明 张建立 熊传兵 莫春兰 张萌 江风益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26-29,共4页
The unintentional carbon doping concentration of GaN films grown by low pressure 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LP-MOCVD)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growth r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is varied from 2.9... The unintentional carbon doping concentration of GaN films grown by low pressure 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LP-MOCVD)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growth r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is varied from 2.9 × 1017 to 5.7 × 10^18 cm-3 when the growth rate increases from 2.0 to 7.2 μm/h, as detected by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scopy. It is shown that the presence of N vacancies give rises to high carbon concentration. We show that a reduction of the carbon concentration by one order of magnitude compared to the regular sample with nearly same growth rate can be achieved by operating at an extremely high NH3 partial pressure during growth. The intensity ratios of yellow and blue luminescence to band edge luminescence in the samples are found to depend significantly on carbon concentration. The present results demonstrate direct and quantitative evidence that the carbon related defects are the origin of yellow and blue luminesc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 optoelectronic devices carbon contamination high growth rate yellow luminescence
原文传递
不同对比剂注射流率对颈部增强MRA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定祥 李竹浩 +2 位作者 吴嘉乐 赵静 赖志满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年第2期173-177,182,共6页
目的 分析不同对比剂注射流率对颈部动脉增强血管成像(3D CE-MRA)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获得高质量颈部CE-MRA图像的最优对比剂注射流率。方法 收集怀疑颈部血管病变而行颈部增强MRA扫描的患者,根据注射流率不同分为三组,其中A组1 mL/s共2... 目的 分析不同对比剂注射流率对颈部动脉增强血管成像(3D CE-MRA)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获得高质量颈部CE-MRA图像的最优对比剂注射流率。方法 收集怀疑颈部血管病变而行颈部增强MRA扫描的患者,根据注射流率不同分为三组,其中A组1 mL/s共22例,B组2 mL/s共25例,C组3 mL/s共20例。由两名主治医师对各节段的动脉图像质量及静脉污染程度分别进行评分,计算整体动脉平均分和静脉污染平均分;分别测量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分叉下1 cm处及双侧同水平椎动脉、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C4)及基底动脉的信号强度(SI),计算整体动脉血管信号平均值及整体血管、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A、B、C三组动脉血管信号平均值分别为584、720、690;动脉血管对比噪声比(CNR)平均值分别为222.50、272.94、280.22,以上指标三组总体具有统计学意义(SI H=8.29,P=0.016;CNR H=7.56,P=0.023)。动脉、静脉及整体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动脉评分A组与B组及A组与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B组与C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静脉污染评分A组与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而A组与B组及B组与C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整体评分中A组与B组及A组与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B组与C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结论 随注射流率的增加颈动脉血管的信号强度增加,图像信噪比增加,而静脉污染没有增加,故行颈部CE-MRA时推荐注射流率为3 mL/s可取得高质量的血管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增强血管成像 注射流率 静脉污染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