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准噶尔北东缘乌图布拉克岩体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2
1
作者 周刚 吴淦国 +5 位作者 董连慧 张招崇 董永观 童英 何立新 应立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90-1402,共13页
乌图布拉克岩体位于准噶尔北东缘,额尔齐斯-玛因鄂博构造带南侧。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有少量石英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360.1±3.6Ma。岩石的K_2O+Na_2O=7.05%~9.48%, A/NKC=0.91~1.... 乌图布拉克岩体位于准噶尔北东缘,额尔齐斯-玛因鄂博构造带南侧。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有少量石英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360.1±3.6Ma。岩石的K_2O+Na_2O=7.05%~9.48%, A/NKC=0.91~1.04,属准铝-过铝质"Ⅰ"型花岗岩。岩石稀土总量低,∑REE为72×10^(-6)~184×10^(-6),轻稀土富集,(La/Yb)_N=5~13。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具弱的铕负异常或无明显异常(δEu=0.72~0.98);钾长花岗岩铕负异常明显(δEu=0.15~0.21)。在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中,具有Sr、Ba、P、Ti的亏损,而Nb、Ta亏损不明显。岩石有低的Sr初始值(0.70165~0.70462)和高的ε_(Nd)(t)(+4.7~+6.9)。2个样品的Nd模式年龄分别为758Ma和551Ma。上述特征表明,岩浆可能具有较复杂的来源,推测该岩体岩浆可能来源于年轻的玄武质地壳,并有幔源物质的加入。综合本文资料及区域地质特征分析,阿尔泰造山带后碰撞时限可能为360~290Ma,即泥盆纪末-石炭纪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图布拉克岩体 锆石SHRIMPU-PB年龄 地球化学 后碰撞时限 准噶尔北东缘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组物源区特征:碎屑岩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的制约 被引量:9
2
作者 白建科 陈隽璐 +1 位作者 朱小辉 冯博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411-4426,共16页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广泛发育泥盆纪卡拉麦里组,其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一直备受争议.对卡拉麦里组碎屑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卡拉麦里组形成于斜坡-半深海沉积环境,具浊积岩特征.砂岩样品SiO2含量高,Al2O3/SiO...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广泛发育泥盆纪卡拉麦里组,其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一直备受争议.对卡拉麦里组碎屑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卡拉麦里组形成于斜坡-半深海沉积环境,具浊积岩特征.砂岩样品SiO2含量高,Al2O3/SiO2比值低,K2O/Na2O比值高,REE配分曲线总体表现为右倾,ΣLREE/ΣHREE=4.81~8.03,δEu=0.59~0.80,Eu具有弱负异常,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揭示卡拉麦里组砂岩物源区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砂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表明,锆石年龄分为2期,主要为393~524Ma,其次是823~3077Ma,表明卡拉麦里组物源区地质体时代主要为早古生代和前寒武纪,分别对应于准噶尔盆地周缘早古生代造山带和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综合分析认为,卡拉麦里组形成时代为早-中泥盆世,沉积于准噶尔地块东北缘被动陆缘一侧.中泥盆世开始,卡拉麦里古生代洋盆持续向北俯冲消减,形成了野马泉岛弧及其弧前沉积体系,最终闭合于早石炭世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 卡拉麦里组 碎屑锆石 被动大陆边缘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姜巴斯套组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洪豪 舍建忠 +1 位作者 贾健 姚宗全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3-328,共6页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准东和腹部地区,根据野外地表调查,针对准噶尔东北缘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和评价,研究区烃源岩主要为灰黑色碳质粉砂质泥岩、泥岩。结果表明:该区石炭系烃源...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准东和腹部地区,根据野外地表调查,针对准噶尔东北缘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和评价,研究区烃源岩主要为灰黑色碳质粉砂质泥岩、泥岩。结果表明:该区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上属差-中等烃源岩。姜巴斯套组下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中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Ⅲ为主;上段有机碳含量较低,据相关变化趋势推测其有机碳类型为以Ⅲ型为主。因此总体上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有机质成熟度总体上属成熟-高熟,主要为高熟。综上所述,准噶尔东北缘的石炭系是一套较有效的烃源岩,在该区寻找油气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 石炭系 烃源岩评价 烃源岩特征
下载PDF
克拉美丽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因演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姜颜良 吴孔友 +5 位作者 李天然 孙文洁 纪杰 刘芋杰 张冠杰 董文馨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2-799,共8页
克拉美丽断裂带作为中亚造山带的一级盆缘断裂带,控制着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的形成和演化,是解析盆-山耦合的关键要素。该断裂带因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叠加,构造变形错综复杂。目前对克拉美丽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分歧,... 克拉美丽断裂带作为中亚造山带的一级盆缘断裂带,控制着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的形成和演化,是解析盆-山耦合的关键要素。该断裂带因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叠加,构造变形错综复杂。目前对克拉美丽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分歧,对演化过程中不同构造阶段的构造变形特征还缺少系统的研究。文中通过野外露头踏勘、实测及剖面演化分析,对克拉美丽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变形机制、形成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1)克拉美丽断裂带是一条至今仍在活动的脆-韧性右旋压扭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性,发育大量派生构造,其展布及力学性质符合Harding应变椭圆模式;2)克拉美丽断裂带东段分形维数值为0.966,西段分形维数值为1.109,证实了克拉美丽断裂带的东西分段特征和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碰撞造山时期西强东弱的特点;3)克拉美丽断裂带开始形成于石炭纪晚期,经历了挤压—走滑—再挤压的复合应力背景,挤压主要发生在海西中晚期及喜山期,右旋走滑始于印支期,燕山期最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分形维数 成因演化 克拉美丽断裂带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
下载PDF
阿尔泰南缘-准噶尔东北缘铜镍矿找矿方向
5
作者 肖艳东 宋林山 +5 位作者 王君良 赵玉京 陈梦婷 曹明 范侥 唐毅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4期555-557,共3页
阿尔泰南缘-准噶尔东北缘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汇聚地段,是我国重要的铜镍成矿区。区内先后发现7个基性-超基性岩型铜镍矿床(点),包括大型喀拉通克矿床、突破性找矿成果托吐喀腊矿床等,主要分布于NW向断裂或NW向断... 阿尔泰南缘-准噶尔东北缘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汇聚地段,是我国重要的铜镍成矿区。区内先后发现7个基性-超基性岩型铜镍矿床(点),包括大型喀拉通克矿床、突破性找矿成果托吐喀腊矿床等,主要分布于NW向断裂或NW向断裂与卡拉先格尔-二台断裂交汇部位。以上述铜镍矿床为切入点,重点介绍托吐喀腊铜镍矿找矿进展,总结阿尔泰南缘-准噶尔东北缘铜镍矿时空分布特征,深化对研究区铜镍成矿规律认识,并提出下一步有利的铜镍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南缘-准噶尔东北缘 卡拉先格尔-二台断裂 铜镍矿 托吐喀腊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油气微渗漏地表酸解烃测试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浩 孙卫东 +2 位作者 匡薇 关维娜 李云鹏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对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研究区的采集样品进行酸解烃、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发现甲烷气体与碳酸盐的相关系数最高,分析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并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土壤碳酸盐的影响进行排除与抑制,对酸解烃含量测试结果进行校正。进一步确定... 对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研究区的采集样品进行酸解烃、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发现甲烷气体与碳酸盐的相关系数最高,分析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并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土壤碳酸盐的影响进行排除与抑制,对酸解烃含量测试结果进行校正。进一步确定甲烷含量校正数据的异常门限值,采用烃类特征比值法,结合前人的经验与分析,认为研究区高于异常门限值的样品以石油伴生气居多。研究区南北两个区域酸解烃气体含量与干燥系数具有较强的差异,认为干燥系数结合酸解烃异常在研究区北部轻烃微渗漏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 油气微渗漏 酸解烃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烃源岩生烃演化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7
作者 王圣柱 梅文科 +4 位作者 熊峥嵘 白仲才 熊伟 于洪洲 鲍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7-680,共14页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纪沟弧盆环境发育多种类型的烃源岩,为落实主力烃源岩高效供烃区,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基于钻井、露头烃源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烃热模拟实验等测试数据,地质—地化相结合,对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机制、生烃潜力、生...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纪沟弧盆环境发育多种类型的烃源岩,为落实主力烃源岩高效供烃区,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基于钻井、露头烃源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烃热模拟实验等测试数据,地质—地化相结合,对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机制、生烃潜力、生烃演化过程及供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区石炭系主要发育泥岩、凝灰质泥岩和碳质泥岩3种类型的烃源岩;不同类型的烃源岩生烃母质构成、生烃活化能分布不同,其生烃潜力及生烃演化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即泥岩相对低成熟演化阶段快速生烃,凝灰质泥岩持续缓慢生烃,碳质泥岩相对高成熟演化阶段快速生烃;后期构造改造、沉积充填及地温场演化联合控制了烃源岩生烃热演化过程及供烃特征。依据烃源岩生烃与油气散失时空耦合,划分出高效生烃—低散失—高效供烃、高效生烃—较高散失—较高效供烃、较高效生烃—低散失—较高效供烃、较高效生烃—高散失—低效供烃、低效生烃—高散失—低效供烃和低效生烃—低散失—低效供烃6种供烃模式。石北、滴水泉等凹陷属较高效生烃—低散失—较高效供烃单元,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为最有利的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生烃活化能 生烃演化模式 沟弧盆环境 烃源岩 石炭系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