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思邈中医美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明华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0,共2页
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蕴涵着深刻而丰富的中医美学思想 ,他继承和发展了和谐统一的整体观 ,十分重视医务人员的美德修养 ,并将中医美容的理论与实践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注重环境美对人体美的影响。他的许多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孙思邈 中医美学 美容 医德 思想
下载PDF
1990年以来中国行政文化研究状况析论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卓华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8-122,共5页
我国对行政文化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研究成果甚多,但对其研究成果探讨的甚少。本文在CNKI数据库中,通过对行政文化概念中提炼出的反映行政文化内容的相关主题词进行精确检索,对检索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梳理出二十多年来行... 我国对行政文化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研究成果甚多,但对其研究成果探讨的甚少。本文在CNKI数据库中,通过对行政文化概念中提炼出的反映行政文化内容的相关主题词进行精确检索,对检索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梳理出二十多年来行政文化的论域、研究热点和学者分布,从中发现行政文化研究的特点和缺失,并简析这种研究态势的基本成因和影响,以期为其他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文化 行政伦理 行政道德 行政心理 行政思想 行政制度 行政理念
原文传递
习近平政德建设思想及其指导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董文兵 孙昌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8-32,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思想对当前的理论和现实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政德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思想对当前的理论和现实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政德建设思想体现了理论思维与实践指向的高度统一,坚持了文化传承与时代要求的高度统一,实现了道德自律与制度约束的高度统一。必须准确把握习近平政德建设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核,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党员干部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政德 思想 全面从严治党
下载PDF
列宁的共产主义道德建设思想及其当代启迪 被引量:1
4
作者 贺敬垒 《兰州学刊》 2023年第5期15-30,共16页
列宁立足于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围绕着“为何建设共产主义道德”“建设怎样的共产主义道德”以及“如何建设共产主义道德”三大主题聚焦于共产主义道德建设的价值意蕴、目标指向和基本方略问题进行了长期... 列宁立足于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围绕着“为何建设共产主义道德”“建设怎样的共产主义道德”以及“如何建设共产主义道德”三大主题聚焦于共产主义道德建设的价值意蕴、目标指向和基本方略问题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理论探索,形成了系统完整且富含启迪价值的共产主义道德建设思想,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我国共产主义道德建设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新考验,加强对列宁共产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系统研究,总结其理论思想背后蕴含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共产主义道德 建设 思想 当代启迪
下载PDF
对大学生公德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镜 《辽宁警专学报》 2004年第3期76-77,共2页
社会公德,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大学生,更应具有良好的公德素质。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应从加强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社会责任素质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入手。
关键词 大学生 公德教育 公民素质教育 社会责任教育 民族精神教育
下载PDF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郑超欣 于建星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08-110,共3页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的说来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念的多元倾向;是非标准的多元倾向;非道德化倾向;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的淡漠。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德育与智育在...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的说来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念的多元倾向;是非标准的多元倾向;非道德化倾向;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的淡漠。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德育与智育在实际工作中一手软一手硬;片面渴求子女成才的家庭教育;大学生特殊社会身份等原因。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着眼点在于: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路要改变;制定适宜的目标,激活个体道德需要;同时,要在生活中生成和养成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道德 伦理 思考
下载PDF
Frugality and Luxury: Morality, Market, and Consump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被引量:1
7
作者 Margherita Zanasi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5年第3期457-485,共29页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a wider critique of the use of European capitalist, patterns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studies of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tudies commonly supposed to be universally valid. This...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a wider critique of the use of European capitalist, patterns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studies of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tudies commonly supposed to be universally valid. This sort of analytical framework denies not only the value of alternative economic models, but also that of Chinese independent economic thought. In this context, the present article argues that most of the intellectual changes of seventeenth-century Europe that led to the formulation of liberal capitalism--resistance to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support for luxury consumption as well a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market and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vate interests and morality--had taken place in China more than a century earlier. The background against which the two processes emerged, however, varied significantly, leading to distinctive ramifications. Unprecedented population growth and a widening gap between hinterland and coastal economies led Chinese officials and intellectuals to discard ideas of free market and focus instead on solutions for increasing production, maximizing the circulation of resources, and fighting poverty. It was not, therefore, a lack of a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nomy that led China to turn away from European-style laissez fare, but rather an evaluation of the Empire's circumstances, raising questions on whether the European model is indeed universally applicable regardless of loc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imperial China economic thought MARKET CONSUMPTION morality Tang Zhen Lu Ji
原文传递
礼义积伪 重己役物——荀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建超 《高校教育管理》 2009年第6期66-70,共5页
荀子的思想代表了先秦学术思想的一个高峰,而他的著作《荀子》既是先秦诸子思想的批判总结之作,也是汉代学术思想发展的重要来源。荀子的教育思想以人性论为基础,内容上重视礼义,方法上强调真积力久最后达到社会安定和谐,"明分使群... 荀子的思想代表了先秦学术思想的一个高峰,而他的著作《荀子》既是先秦诸子思想的批判总结之作,也是汉代学术思想发展的重要来源。荀子的教育思想以人性论为基础,内容上重视礼义,方法上强调真积力久最后达到社会安定和谐,"明分使群"的目的。荀子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目标的社会价值取向提醒我们,高校的教育工作要重视学生合理的需求,重视学生个人追求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同时要为学生建立一个精神的伊甸园,不能迷失于物质的洪流之中。荀子的管理智慧对高校的管理者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性恶论 修身 教育思想
下载PDF
永恒的人类之善——谈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的契合
9
作者 马玉红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5-8,共4页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处于公元前四五世纪中西轴心时代,相差一百六十多年,地域、国家、民族、时代、文化的差异并没有阻隔他们心灵、精神的暗相与会,用美国新人文主义杰出代表白璧德的话来说他们都见证了人类正常经验的核心。在中庸这一思想...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处于公元前四五世纪中西轴心时代,相差一百六十多年,地域、国家、民族、时代、文化的差异并没有阻隔他们心灵、精神的暗相与会,用美国新人文主义杰出代表白璧德的话来说他们都见证了人类正常经验的核心。在中庸这一思想上,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惊人一致地阐明了中庸是天人合一或与神合一的最高的善,是万事万物达到最佳状态的度,是人类最高的道德境界;人类行为若以善为内涵,体会完美的中庸之道,就能实现完满的幸福与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理性 道德 思辨 行为 幸福
下载PDF
“立德树人”下高校人文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玉晨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30期36-37,共2页
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与“立德树人”的高校思政教育根本任务具有很好的契合性。“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人文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既是大学生成为“中国人”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兴旺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校 人文 思政 教育 有效融合
下载PDF
皮亚杰早期思想与康德的影响
11
作者 熊哲宏 《襄樊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13,共9页
皮亚杰青年时代在康德影响下进行了极富天才性的思想探索。皮亚杰青年时代的“使命”可集中概括为 :“逻辑是思想的德性” ,即要探讨“科学”(“逻辑”)与“道德”(或“信仰”)之间的关系 ;他主张用“历史批判方法”取代康德的“纯粹理... 皮亚杰青年时代在康德影响下进行了极富天才性的思想探索。皮亚杰青年时代的“使命”可集中概括为 :“逻辑是思想的德性” ,即要探讨“科学”(“逻辑”)与“道德”(或“信仰”)之间的关系 ;他主张用“历史批判方法”取代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他从青年时代起乃至毕生都在试图解答“主体的观念与经验的客体之间的符合一致是怎样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思想 康德 皮亚杰 历史批判方法 纯粹理性批判 思维 宇宙 人格 《观念的使命》 认知
下载PDF
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珊 张敏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3,共3页
德性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对其进行过思考,亚里士多德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德性思想,认为德性是一种既能使人成为善人,又能使人能圆满地完成其功能的品性。《尼各马可伦理学》作为他探... 德性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对其进行过思考,亚里士多德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德性思想,认为德性是一种既能使人成为善人,又能使人能圆满地完成其功能的品性。《尼各马可伦理学》作为他探索德性思想的著作,就德性的内涵、类别、形成等问题进行系统阐述。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为伦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当代的伦理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思想 灵魂 品质 中道
下载PDF
朱熹道德思想研究论文述评(1990—1999) 被引量:1
13
作者 时名早 李士金 《黑河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06-109,共4页
20世纪90年代,对朱熹道德思想研究论文比学界前人进步处在于:黎昕文章较为准确地论述了有关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温步腾文章明确提出朱子道德教育目的论、道德教育阶段论,对于后来论文影响很大;李越、司晓宏专论朱子《小学》中有关道德... 20世纪90年代,对朱熹道德思想研究论文比学界前人进步处在于:黎昕文章较为准确地论述了有关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温步腾文章明确提出朱子道德教育目的论、道德教育阶段论,对于后来论文影响很大;李越、司晓宏专论朱子《小学》中有关道德教育的思想原理和方法,拓宽了朱子道德思想研究空间;方钦荣文章为学界较早联系实际讨论朱子道德思想之文;李玉梅的论文认为朱子存在一种道德史观,充分肯定朱子史学著述重大意义;乐爱国、高令印对朱子科技伦理思想加以全面讨论;徐刚所论朱子环境伦理思想亦是新题,很有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道德 思想 研究论文
下载PDF
清代云南铜政与皇朝中央的财政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黎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4-88,共5页
滇铜开发是清代的重要国政。从滇铜开发中,可以窥见农耕文明下由于国家制度和文化思想的僵化,导致"乡-土-人"结构缺乏调适弹力而不能自我调节,逐渐呈现为一种静止状态。基于对清代云南铜政的研究分析,在"乡土中国"... 滇铜开发是清代的重要国政。从滇铜开发中,可以窥见农耕文明下由于国家制度和文化思想的僵化,导致"乡-土-人"结构缺乏调适弹力而不能自我调节,逐渐呈现为一种静止状态。基于对清代云南铜政的研究分析,在"乡土中国"的视野下对清代皇朝中央的财政思想进行解读,指出其财政思想的实质端在于维持农耕社会的最低需求,滇铜开发的经济利润成为田赋的变相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云南铜政 道德与利益 财政思想
下载PDF
马克思“共产主义者不需要道德说教”命题的思想逻辑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昊青 郑祥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6-111,118+160,共8页
"共产主义者不需要道德说教"的命题是符合马克思理论的内在逻辑的,因而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出这一必然结论。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并不具有独立性,它受制于现实社会存在。因此道德问题得以产生... "共产主义者不需要道德说教"的命题是符合马克思理论的内在逻辑的,因而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出这一必然结论。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并不具有独立性,它受制于现实社会存在。因此道德问题得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现实社会存在的冲突。故以道德说教和道德要求的方式不能彻底解决道德问题,彻底解决道德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变革其根源,即现实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变革的可能限度又最终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彻底解决道德问题的最终途径要靠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道德问题会随着社会冲突的消失而彻底解决,因此不再需要提出道德要求与道德说教。但命题的证成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及其理论是"非道德主义"的,也不意味着对道德说教和规训的否弃,相反,马克思有自己的道德理论,道德教育与道德规训亦有其存在的必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道德 历史唯物主义 思想逻辑
下载PDF
纪昀的官员道德思想探析
16
作者 张国立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63,共4页
纪昀身为清朝乾嘉两朝重臣,他忠于清王朝。作为一名封建社会正统文人,他以犀利的眼光察觉到封建末世的危机,吏治腐败已经严重影响社会秩序。他承继儒家"为政以德"的官德思想,以救世之心,主张加强官员道德建设,实现社会的平衡... 纪昀身为清朝乾嘉两朝重臣,他忠于清王朝。作为一名封建社会正统文人,他以犀利的眼光察觉到封建末世的危机,吏治腐败已经严重影响社会秩序。他承继儒家"为政以德"的官德思想,以救世之心,主张加强官员道德建设,实现社会的平衡与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 道德 道德思想
下载PDF
儒者之梦,儒道之歌——浅谈诸葛亮与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思想文化
17
作者 谈艺超 黄文超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20-22,共3页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典型的“君子之儒”,是我国古代典型的知识分子人生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化身,是儒家思想文化的产儿。《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描写和赞颂,是对我国古代典型知识分子追求的人生理想和道德理想的揭示和赞颂。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诸葛亮 知识分子 人生 道德 思想文化
下载PDF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民道德状况探析
18
作者 康宇 《东疆学刊》 2007年第1期30-35,共6页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在其统治中国的13年时间里,由于辛亥革命的余波及中国社会自身的内部变革,国民的道德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民国初期的社会进步,道德批判、道德重设、道德救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北洋军...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在其统治中国的13年时间里,由于辛亥革命的余波及中国社会自身的内部变革,国民的道德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民国初期的社会进步,道德批判、道德重设、道德救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民道德变革破除了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绝对权威;民主与科学的加入加速了中国社会道德现代化的形成;它完善了社会道德理论和实践体系,更加有利于启发人们道德修养和实践的自觉性。同时它也呈现出政治化、启蒙性、思潮性、批判性、科学性、夸大性的特征,这些都是当时历史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军阀 道德 思潮
下载PDF
方苞《离骚正义》“道义”阐释的思想文化特征
19
作者 谢模楷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97-102,共6页
方苞《离骚正义》"道义"阐释包括三个方面:一、为官之道在于清洁守正。二、人臣之道在于辅助君王以成善治。三、同姓亲臣无可去之义。这些论述的现实动因在于,方苞以经术报国的志向,南山案后对皇恩的感激,以及对宗亲的无私爱... 方苞《离骚正义》"道义"阐释包括三个方面:一、为官之道在于清洁守正。二、人臣之道在于辅助君王以成善治。三、同姓亲臣无可去之义。这些论述的现实动因在于,方苞以经术报国的志向,南山案后对皇恩的感激,以及对宗亲的无私爱念。方苞的"道义"阐释体现出君尊臣卑、以道事君及"宗子维城"的传统思想文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离骚正义》 道义阐释 思想文化
下载PDF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加深开拓其理论思维
20
作者 计毅波 李嘉慧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5-38,共4页
理论思维是"两课"教学的核心,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思维深度,做到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创立者的人格力量相契合;通过阅读原著、师生互动,在与时俱进中提升理论思维的深度,以提高大学生对理论的接受度。
关键词 “两课” 教学 理论 思维 深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