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3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煤炭开采中的冲击地压机理和防治 被引量:756
1
作者 姜耀东 潘一山 +2 位作者 姜福兴 窦林名 鞠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5-213,共9页
总结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的特点,分析了冲击地压、岩爆和矿震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建立了煤矿冲击地压的3种力学模型:材料失稳型冲击地压、滑移错动型冲击地压和结构失稳型冲击地压。提炼出煤炭开采中的冲击地压研究需要解决的... 总结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的特点,分析了冲击地压、岩爆和矿震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建立了煤矿冲击地压的3种力学模型:材料失稳型冲击地压、滑移错动型冲击地压和结构失稳型冲击地压。提炼出煤炭开采中的冲击地压研究需要解决的4个方面的科学问题:地质赋存环境对冲击地压的作用机制及量化分析方法、深部断续煤岩体的变形破坏规律和工程动力响应特征、采动应力分布和能量场的时空演化规律与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煤矿冲击地压的监测预警与防治方法,总结归纳了近年来我国在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问题,指出了今后我国煤矿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煤炭开采 冲击地压分类 冲击地压防治 机理
下载PDF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 被引量:628
2
作者 孔繁翔 高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9-595,共7页
湖泊富营养化依然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 ,对于科学预测湖泊中蓝藻水华的产生 ,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为探索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 湖泊富营养化依然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 ,对于科学预测湖泊中蓝藻水华的产生 ,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为探索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 ,综述了目前对我国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成因研究现状和对水华形成机理的一般认识。分析了导致蓝藻水华形成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等主要环境因素 ,论述了蓝藻 ,尤其是微囊藻成为水华优势种的可能原因。认为对水华的形成需要全面认识 ,营养盐浓度的升高可能仅是蓝藻水华形成、且人们可以加以控制的因素之一 ;在探索水华成因时 ,不能仅仅局限于夏季蓝藻水华发生时环境特征的研究与观察 ,而应该提前关注蓝藻的越冬生理生态特征、春季复苏的生态诱导因子及其阈值以及在复苏后 ,蓝藻如何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群体 ,并逐步成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乃至形成水华的过程。并需要对蓝藻越冬的生存对策、蓝藻群体的形成的条件、蓝藻在春季复苏的触发条件及其生态阈值、以及蓝藻在与其它藻类种群竞争中取胜的生理生化特征有足够的认识。蓝藻水华的“暴发”是表观现象 ,其前提还是藻类一定的生物量 ,且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浅水湖泊 富营养化 蓝藻水华 形成机理 环境因素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初探 被引量:399
3
作者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湖泊比较集中的地区 .该地区绝大多数湖泊为浅水湖泊 .所有的城郊湖泊都已经富营养化 ,其他湖泊的营养状况均为中营养 -富营养 ,处于富营养化的发展中 .这些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同流域上的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 ...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湖泊比较集中的地区 .该地区绝大多数湖泊为浅水湖泊 .所有的城郊湖泊都已经富营养化 ,其他湖泊的营养状况均为中营养 -富营养 ,处于富营养化的发展中 .这些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同流域上的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 .一方面 ,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正源源不断地向湖泊中排放 ,另一方面 ,人类通过湖泊围垦、湖岸忖砌、水产养殖等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减少营养盐输出途径 .国际上对于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经验表明 ,即使流域上的外源污染排放降到历史最低点 ,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 .其原因与浅水湖泊底泥所造成的内源污染有关 .动力作用导致底泥悬浮 ,影响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 ,也影响水下光照和初级生产力 .控制浅水湖泊富营养化 ,除了进行外源性营养盐控制之外 ,还必须进行湖内内源营养盐的治理 .治理内源营养盐的有效途径是恢复水生植被 ,控制底泥动力悬浮与营养盐释放 .而要进行水生植被恢复 ,必须进行湖泊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及生态修复的实验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机制 长江中下游地区 浅水湖泊 富营养化 控制 水生植被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北京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272
4
作者 顾朝林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7-312,共6页
利用70 年代、80 年代和90 年代(SPOT)3 个时段北京市土地利用资料进行土地利用/ 覆盖研究,分析其变化机制。北京土地利用变化的形式主要以轴向扩展、卫星城建设、工厂郊迁、郊区大型中价商城建设、郊外别墅区等为主,... 利用70 年代、80 年代和90 年代(SPOT)3 个时段北京市土地利用资料进行土地利用/ 覆盖研究,分析其变化机制。北京土地利用变化的形式主要以轴向扩展、卫星城建设、工厂郊迁、郊区大型中价商城建设、郊外别墅区等为主,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形式有:①内城更新与改造;②商贸街的重建;③粗放型用地向集约型用地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环境变化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策略 被引量:395
5
作者 解静 高杉 +3 位作者 李琳 徐一兰 高树明 于春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57-2265,共9页
中药是一个多成分、多作用靶点和多作用途径的复杂系统,中药及其复方治疗疾病遵循整体观思想。网络药理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体性、系统性和注重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特点与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相吻合,是一门从系统层面揭示中... 中药是一个多成分、多作用靶点和多作用途径的复杂系统,中药及其复方治疗疾病遵循整体观思想。网络药理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体性、系统性和注重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特点与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相吻合,是一门从系统层面揭示中药对机体调控网络作用的新兴学科,为研究传统中药与现代药理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搭建了桥梁。综述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关键技术及应用方法与策略,以期为采用网络药理学揭示中医药现代科学内涵提供指引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中药 新药研发 作用机制 应用策略
原文传递
黄芩素和黄芩苷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54
6
作者 辛文妤 宋俊科 +1 位作者 何国荣 杜冠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7-653,659,共8页
黄芩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黄芩素和黄芩苷是黄芩发挥功效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素和黄芩苷具有抗菌抗病毒、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解热、镇痛、抗炎、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及神经元、保肝、预防或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作用,本文对黄芩... 黄芩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黄芩素和黄芩苷是黄芩发挥功效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素和黄芩苷具有抗菌抗病毒、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解热、镇痛、抗炎、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及神经元、保肝、预防或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作用,本文对黄芩素和黄芩苷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黄芩苷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粘弹性聚合物溶液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07
7
作者 夏惠芬 王德民 +1 位作者 刘中春 杨清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65,共6页
实验研究了水解聚丙稀酰胺溶液的粘弹性 ,分析了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 ,研究了粘弹性聚合物溶液提高残余油驱替效率的机理。根据微观渗流实验 ,建立了描述聚合物溶液粘弹性的特征参数与孔隙盲端中残余油驱替效率的对应关... 实验研究了水解聚丙稀酰胺溶液的粘弹性 ,分析了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 ,研究了粘弹性聚合物溶液提高残余油驱替效率的机理。根据微观渗流实验 ,建立了描述聚合物溶液粘弹性的特征参数与孔隙盲端中残余油驱替效率的对应关系 ,粘弹性越强 ,对盲端中残余油的驱替效率越高。聚合物溶液可将残余油拉成“油丝”,形成新的油流通道——“油丝”通道 ,文中理论分析并证明了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可以形成稳定的“油丝”油流通道。研究结果表明 ,聚合物驱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机理是由于聚合物溶液的粘弹特性 ,残余油是被聚合物溶液拉出来的 ,而不是推出来的。粘弹性的聚合物溶液均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各类残余油量 ,粘弹性越大 ,携带出的残余量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溶液 流变性 粘弹性 驱油效率 机理 聚合物驱油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ENSO on the Summer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and Its Mechanism 被引量:288
8
作者 黄荣辉 吴仪芳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1-32,共12页
The influence of ENSO on the summer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and its mechanism from the observed data is discussed. It is discovered that in the developing stage of ENSO, the SST in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is col... The influence of ENSO on the summer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and its mechanism from the observed data is discussed. It is discovered that in the developing stage of ENSO, the SST in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is colder in summer, the convective activities may be weak around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Philippines. As a consequence, the subtropical high shifted southward. Therefore, a drought may be caused in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in the South China. Moreover, in midsummer the subtropical high is weak over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Huaihe River valley, and the flood may be caused in the area from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to Huaihe River valley. On the contrary, in the decaying stage of ENSO. the convective activities may be strong around the Philippines, and the subtropical high shifted northward, a drought may be caused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Huaihe River valle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Influence of ENSO on the Summer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and Its mechanism ENSO
下载PDF
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 被引量:286
9
作者 李祖超 梁春晓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1-84,共4页
通过协同创新内涵和要素等的综合分析,探讨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我国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动力机制中在思想、利益分配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协同创新内部跨学科研究和外部协同创新的几种具体运... 通过协同创新内涵和要素等的综合分析,探讨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我国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动力机制中在思想、利益分配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协同创新内部跨学科研究和外部协同创新的几种具体运行方式的优缺点、特点及适用范围等;提出了完善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运行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
原文传递
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的研究现状:机制、预警与控制 被引量:286
10
作者 姜耀东 赵毅鑫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88-2204,共17页
从机制研究、预警技术和防治方法 3个方面出发,概述我国冲击地压研究现状。从地质赋存条件与冲击地压相互作用机制、采动应力和能量场时空演化规律与致灾机制、覆岩空间结构与冲击突出触发机制等方面阐述近年来我国冲击地压机制研究的... 从机制研究、预警技术和防治方法 3个方面出发,概述我国冲击地压研究现状。从地质赋存条件与冲击地压相互作用机制、采动应力和能量场时空演化规律与致灾机制、覆岩空间结构与冲击突出触发机制等方面阐述近年来我国冲击地压机制研究的热点问题及相关成果;介绍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系统的主要技术体系,包括"震动场–应力动态"一体化监测预警系统、冲击危险预测与监测预警体系、ZOS矿用分布式微震监测系统、无线冲击地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和冲击地压电荷监测技术;探讨快速让位吸能防冲支护技术、新型恒阻大变形锚杆(索)支护技术、基于应力控制的冲击地压区域防范技术体系对冲击地压的防治作用及其在大同、义马等矿区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冲击地压 机制 监测预警 防治
原文传递
应急物流 被引量:211
11
作者 欧忠文 王会云 +3 位作者 姜大立 卢宝亮 甘文旭 梁靖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4-167,共4页
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应急物流”概念;阐述了应急物流产生的背景、内涵、研究内容,及开展应急物流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系统论述了应急物流中的政府协调机制、全民动员机制、法律机制和绿色通道机制;提出了通过应急处理机构的建立... 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应急物流”概念;阐述了应急物流产生的背景、内涵、研究内容,及开展应急物流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系统论述了应急物流中的政府协调机制、全民动员机制、法律机制和绿色通道机制;提出了通过应急处理机构的建立、技术平台的构建和应急手段的启用来实现应急物流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 应急物流 保障机制 政府协调机制 全民动员机制 法律机制 绿色通道机制
下载PDF
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 被引量:186
12
作者 贾晓波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1期19-23,共5页
心理适应是近年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经常涉及的一个重要概念。心理适应的概念可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不同角度做出解释。心理适应包括主动与被动、消极与积极、内部与外部、狭义与广义等不同类型。心理适应的机制是由认... 心理适应是近年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经常涉及的一个重要概念。心理适应的概念可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不同角度做出解释。心理适应包括主动与被动、消极与积极、内部与外部、狭义与广义等不同类型。心理适应的机制是由认知调节、态度转变和行为选择等环节构成的动态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适应 心理适应机制 本质 学生 定义 内部机制 内部适应 消极适应 认知调节 行为选择
下载PDF
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耐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31
13
作者 李彦 张英鹏 +1 位作者 孙明 高弼模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期258-265,共8页
盐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总结了盐分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从氧自由基产生、膜脂过氧化、离子伤害、渗透伤害和有毒物质积累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机理,并综述了植物对盐分胁迫的适应机制,总... 盐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总结了盐分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从氧自由基产生、膜脂过氧化、离子伤害、渗透伤害和有毒物质积累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机理,并综述了植物对盐分胁迫的适应机制,总结了主要的抗盐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胁迫 生长发育 伤害 抗盐 机理
下载PDF
关于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50
14
作者 李文华 刘某承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1-796,共6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结构性的经济政策缺位,使得生态效益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在保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与受害者之间的不公平分配。因此,必须尽快建立科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结构性的经济政策缺位,使得生态效益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在保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与受害者之间的不公平分配。因此,必须尽快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以调整相关利益各方生态及其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促进协调发展。基于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和分析,本文明晰了中国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原则,分析了补偿的标准与途径,构建了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框架,同时就我国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机制 政策框架 中国
原文传递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15
15
作者 李文华 李芬 +1 位作者 李世东 刘某承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7-688,共12页
由于森林的生态效益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特性,较大部分难以通过传统的市场实现其经济价值。如何通过适当的措施将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内部化,部分或全部地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对森林生态效益的提供者进行补偿,吸引全社会参与森林的保... 由于森林的生态效益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特性,较大部分难以通过传统的市场实现其经济价值。如何通过适当的措施将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内部化,部分或全部地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对森林生态效益的提供者进行补偿,吸引全社会参与森林的保护与培育,即如何用经济杠杆解决森林生态效益的外部性和公平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国内外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理清生态效益补偿的概念,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展开研究和探讨。对发达国家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为我国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供借鉴。分析国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具体实践,得出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中需要完善的方面。最后,提出我国今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工作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益补偿 森林 制度 展望
下载PDF
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机理--以中国京沪高铁为例 被引量:232
16
作者 汪德根 陈田 +2 位作者 陆林 王莉 ALAN August Lew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4-233,共20页
交通是影响旅游流空间结构最主要因素之一。以京沪高铁线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交通可达性变化,并结合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区域旅游接待设施、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密度以及区位等影响因素分析... 交通是影响旅游流空间结构最主要因素之一。以京沪高铁线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交通可达性变化,并结合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区域旅游接待设施、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密度以及区位等影响因素分析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的机理。研究表明:1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表现为马太效应、过滤效应、扩散效应和叠加效应等特征。2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交通网络密度以及时空压缩程度等影响因素共同作用均非常明显态势下,产生高铁马太效应;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交通网络密度均不强,时空压缩程度不显著等旅游节点产生高铁过滤效应;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和交通网络密度均具有很强优势,且时空压缩程度明显等旅游节点可成为扩散源,高铁强化了扩散源旅游流集聚作用,然后向边缘旅游地扩散,呈现为"集聚—扩散"模式;高铁使大尺度空间的不同客源地居民出游空间范围出现叠加现象,但只有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交通网络密度优势较强且时空压缩程度明显旅游节点产生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空间结构 高铁效应 机理 京沪高铁 中国
原文传递
有机污染物半导体多相光催化氧化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4
17
作者 郑红 汤鸿霄 王怡中 《环境科学进展》 CSCD 1996年第3期1-18,共18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有机污染物半导体多相光催化氧化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进展现状,阐述了几种特定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机理,并对有关机理方面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光催化氧化 动力学 污染治理
原文传递
大气PM_(2.5)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1
18
作者 郭新彪 魏红英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171-1177,共7页
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模式的转变,大气PM2.5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的首要污染物.目前,国内外对大气颗粒物健康影响的研究重点也逐渐以粒径较小且毒性较大的PM2.5为主.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大气PM2.5的健康影响进行概述,以加深公众对大气PM2.5健康... 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模式的转变,大气PM2.5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的首要污染物.目前,国内外对大气颗粒物健康影响的研究重点也逐渐以粒径较小且毒性较大的PM2.5为主.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大气PM2.5的健康影响进行概述,以加深公众对大气PM2.5健康危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大气污染 健康影响 机制
原文传递
韧性城市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28
19
作者 李彤玥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25,共11页
本文以"resilient""resilience""city""urban"作为四个关键词进行组合,运用web of science搜索平台(包括SCI、SSCI等引文数据库),对2000—2015年在国际主要杂志,如《城市》《景观与城市规划》... 本文以"resilient""resilience""city""urban"作为四个关键词进行组合,运用web of science搜索平台(包括SCI、SSCI等引文数据库),对2000—2015年在国际主要杂志,如《城市》《景观与城市规划》《环境与城市化》等上发表的论文进行检索,加上相关经典著作、会议报告等,共收集约120份文献资料,基于此详细分析了韧性城市理论演变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韧性的概念最早出现自1970年代的生态学,经历了从"平衡性"到"适应性"的演变,目前主要应用于灾害和气候变化、城市和区域经济韧性、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城市恐怖袭击韧性、空间和城市规划等领域。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韧性城市演化机理、韧性城市评价、韧性城市规划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适应 灾害 气候变化 区域经济 机理 评价 城市规划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城市化过程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76
20
作者 何春阳 史培军 +1 位作者 陈晋 徐小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3-371,共9页
在长时间序列高分辨率Landsat TM/MSS数据的支持下,对北京地区1975~1997年城市化基本过程和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基本结论如下:(1)北京地区城市化过程主要表现为中心大区和边缘次级中心区的面状城市化、中心大区和边缘次级中心区之... 在长时间序列高分辨率Landsat TM/MSS数据的支持下,对北京地区1975~1997年城市化基本过程和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基本结论如下:(1)北京地区城市化过程主要表现为中心大区和边缘次级中心区的面状城市化、中心大区和边缘次级中心区之间沿交通干线的线状城市化以及中心大区与边缘次级中心区之间的点状城市化3种基本模式,其中,中心大区在城市边缘区的面状城市化过程在区域内居于优势地位.(2)北京地区城市化过程和城市格局的形成是地形、交通等内在适应性因素和经济因素、政府行为、文化传统、突发事件等外在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城市规划、产业发展政策等政府行为和3000年城市发展形成的旧有城市格局和古都风貌从根本上决定了现代北京城市发展的基本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城市化 驱动机制 地形 交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