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1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管内突出髓核的临床意义探讨──附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73例正常人CT资料的三维分析 被引量:54
1
作者 冯天有 赵平 +10 位作者 梁国跃 高越 王书勤 刘世杰 管晶 周维公 黄卓英 张挽时 龚士明 张连强 徐印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突出髓核组织在椎管内空间占位的临床意义。方法:44例腰椎!司盘突出症患者(A组)及73例正常人(B组,其中22例有腰椎间盘突出者为B1组,余为B2组)观察:(1)突出椎间盘CT超薄扫描三维数据;(2)腰椎X线平片及动力学摄... 目的:探讨突出髓核组织在椎管内空间占位的临床意义。方法:44例腰椎!司盘突出症患者(A组)及73例正常人(B组,其中22例有腰椎间盘突出者为B1组,余为B2组)观察:(1)突出椎间盘CT超薄扫描三维数据;(2)腰椎X线平片及动力学摄片测量数据;(3)分析两组突出髓核组织的体积、表面积、突出髓核椎管内相对占位空间以及腰椎结构和功能等情况的差异和相关性等。结果:正常人群中无症状髓核突出(B1)者高达30,1%,但突出的髓核比患者组(A组)明显要小,其椎管内相对空间占位也较小;患者腰椎结构与功能均不如B1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腰椎管对突出髓核组织的空间占位具有相当的容纳能力,但容纳植限尚无法确定;(2)较大的髓对支突出会减低椎管代偿容纳的可能性,容易引发结构紊乱及神经根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 腰脊柱 三维分析
下载PDF
腰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9
2
作者 陈志明 马华松 +1 位作者 赵杰 陈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84-688,共5页
目的:建立人正常L3~L5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腰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基于人正常L3~L5节段的CT扫描数据,利用Geomagic Studio 9.0、Simpleware 2.0、Abaqus 6.7软件建立人正常L3~L5三维有限元模型(INT),... 目的:建立人正常L3~L5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腰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基于人正常L3~L5节段的CT扫描数据,利用Geomagic Studio 9.0、Simpleware 2.0、Abaqus 6.7软件建立人正常L3~L5三维有限元模型(INT),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L4/5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模型(M1)、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单枚融合器置入模型(M2)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单枚融合器置入模型(M3)。在L3上表面施加500N预载荷,再施加10N·m的力矩模拟腰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等生理活动,观察不同工况下L4-L5节段角位移、椎弓根螺钉及融合器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各工况下M1、M2、M3角位移均较INT减少,M3减少最明显;除右屈和后伸外,其他工况下M2与M3的角位移减少程度相当,而M1在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时稳定性较差。M1的螺钉应力峰值明显高于M2和M3,尤以左屈及后伸载荷时螺钉应力峰值最大,M2螺钉应力峰值高于M3,M2椎间融合器的应力峰值在各种工况下均高于M3。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不能很好地控制侧屈和旋转载荷,椎弓根螺钉承受较大的应力;附加单枚融合器置入可以重建融合节段的稳定性,明显减少螺钉的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有限元模型 椎弓根螺钉 单侧固定 椎间融合
下载PDF
脊柱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及其在腰椎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3
作者 朱青安 胡庆茂 +5 位作者 李慧友 钟世镇 李桂兰 黄文华 卢海俊 李忠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153-156,共4页
脊柱三维运动的测量是分析脊柱三维运动的基础。由电子计算机三维立体视觉模型建立的脊柱三维测量系统,在椎骨上设置有三个不共线标志的标尺,由互相成角度的两个摄像机将标尺运动的图像输入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通过对标志点的识别、... 脊柱三维运动的测量是分析脊柱三维运动的基础。由电子计算机三维立体视觉模型建立的脊柱三维测量系统,在椎骨上设置有三个不共线标志的标尺,由互相成角度的两个摄像机将标尺运动的图像输入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通过对标志点的识别、定位,分析脊柱节段的三维运动。作者利用该系统分析了小关节切除和椎间盘摘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侧小关节全部切除和前路椎间盘摘除均会导致前屈、后伸和轴向旋转运动的显著性增大,使节段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三维运动 脊柱 稳定性 腰椎
下载PDF
建立全腰椎有限元接触模型 被引量:47
4
作者 苏晋 赵文志 +3 位作者 陈秉智 李斌 何盛为 方旭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目的应用自编软件和HyperMesh软件并结合接触理论建立全腰椎有限元模型。方法以正常自愿者全腰椎节段螺旋CT扫描图像的基础,利用自编软件和HyperMesh软件,生成全椎体的骨性有限元模型,补充建立终板、关节突软骨、椎间盘及韧带等结构,建... 目的应用自编软件和HyperMesh软件并结合接触理论建立全腰椎有限元模型。方法以正常自愿者全腰椎节段螺旋CT扫描图像的基础,利用自编软件和HyperMesh软件,生成全椎体的骨性有限元模型,补充建立终板、关节突软骨、椎间盘及韧带等结构,建立全腰椎有限元分析模型。引入接触理论处理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面-面接触问题。结果所建模型几何外型较真实,组织结构更完整,外观表现更细腻。生理载荷下的模拟结果与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更加吻合。结论利用自编软件和HyperMesh软件可以提高有限元模型建立的速度和准确度,引入接触理论可提高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接触 生物建模 腰椎
下载PDF
脊柱融合内固定致邻近节段退变的生物力学机制 被引量:32
5
作者 丁宇 阮狄克 +2 位作者 赵卫东 黄文华 张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 :从生物力学角度了解融合内固定对腰椎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 :9具新鲜腰 1~骶椎尸体标本分别近、远端固定 ,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施以 8Nm纯力偶矩模拟人体行屈伸、左右侧弯及旋转活动 ,观察L3~ 4、L4~ 5、L5~S1节段运动范围... 目的 :从生物力学角度了解融合内固定对腰椎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 :9具新鲜腰 1~骶椎尸体标本分别近、远端固定 ,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施以 8Nm纯力偶矩模拟人体行屈伸、左右侧弯及旋转活动 ,观察L3~ 4、L4~ 5、L5~S1节段运动范围 (ROM ) ;随后进行各种模拟手术并安装内固定 ,依次测定CD内固定 (CD)、CD加椎体间植骨 (CD -骨块 )、CD加TFC(CD -TFC)状态下各节段ROM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各融合术式均可使固定节段达到即刻稳定性 ,L4~ 5节段ROM值明显减小 ;②L3~ 4节段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时有明显位移增加 ,L5S1节段在旋转时ROM值明显增加 ,屈伸和侧弯时ROM值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 ,相邻节段位移增加、运动模式改变 ,易继发不稳和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 内固定 相邻节段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腰椎间盘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和治疗 被引量:39
6
作者 滕红林 贾连顺 +3 位作者 叶澄宇 杨胜武 钱列 羊明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759-761,共3页
目的 :对腰椎间盘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对 12 9例腰椎间盘初次术后疗效不满意患者分析其原因。结果 :在 12 9例术后疗效不满意的患者中 ,需要再手术治疗的有 98例 (75 .9% )。初次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有椎间盘摘除不彻底... 目的 :对腰椎间盘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对 12 9例腰椎间盘初次术后疗效不满意患者分析其原因。结果 :在 12 9例术后疗效不满意的患者中 ,需要再手术治疗的有 98例 (75 .9% )。初次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有椎间盘摘除不彻底或复发、合并有腰椎管狭窄 (侧隐窝 )狭窄的患者未能同时进行彻底地椎管减压、远期继发腰椎不稳以及选择了一些不恰当的手术病例等有关。结论 :腰椎间盘术后症状复发原因较多 ,应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再手术目的是解除疼痛 ,恢复功能 ,包括彻底减压和腰椎稳定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手术 失败原因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腰椎椎体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戴力扬 屠开元 +2 位作者 徐印坎 张文明 成培耒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6-48,共3页
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腰椎椎体应力分布的研究表明.椎体松质骨的应力集中区域位于邻近终板的中央部分,而椎间盘发生退变后这一现象即不明显.作者认为椎体的应力分布及腰椎的载荷传递依据椎间盘的情况而不同,并对有关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腰椎 椎体 应力分布 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全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有效性验证 被引量:37
8
作者 秦计生 王昱 +1 位作者 彭雄奇 蒋钰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目的建立全腰椎及骶椎的有限元模型,为分析L4~5之间纤维环易破裂的病理提供可靠的模型。方法利用健康成人椎骨的CT影像,采用Mimics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和Geomagic逆向工程软件建立L1~S1椎骨和椎间盘三维模型,再导入有限元软件Hypermesh... 目的建立全腰椎及骶椎的有限元模型,为分析L4~5之间纤维环易破裂的病理提供可靠的模型。方法利用健康成人椎骨的CT影像,采用Mimics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和Geomagic逆向工程软件建立L1~S1椎骨和椎间盘三维模型,再导入有限元软件Hypermesh中划分网格,并附加腰椎相关韧带,赋予材料属性,建立边界条件,构建腰椎加骶椎有限元模型;模拟腰椎受轴向压力、前弯、侧弯和后伸4种载荷下的生物力学反应。结果模型在受到10 N.m载荷作用分别发生前屈、侧弯和后伸运动下的整体刚度分别为0.61、0.7和0.75 N.m/(°),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轴向施加力和弯矩时L4~5之间的纤维环应变较大;纤维环在各种载荷下均出现较明显的应力集中。结论 L4~5之间纤维环局部应力集中和应变较大是导致其易破裂的原因之一;所建立的L1~S1椎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符合脊柱生物力学特性,可用于脊柱生物力学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力学特性 有限元分析 载荷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人类腰段脊柱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爱平 陈日齐 +1 位作者 黄昱 许书亮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2期1734-1735,共2页
目的为研究人类腰段脊柱生物力学,提供三维有限元含肌肉整体力学模型。方法通过对尸体腰段脊柱表面各节点的三维坐标值测量,运用超级空间有限元电算程序(SUPER-SAPⅤ)将腰段脊柱按空间有限离散的原则,在计算器上建立三维空间坐标系,仿... 目的为研究人类腰段脊柱生物力学,提供三维有限元含肌肉整体力学模型。方法通过对尸体腰段脊柱表面各节点的三维坐标值测量,运用超级空间有限元电算程序(SUPER-SAPⅤ)将腰段脊柱按空间有限离散的原则,在计算器上建立三维空间坐标系,仿真完整脊柱腰段力学模型。运用横截面积肌力计算法,测量尸体腰椎周围肌肉: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的解剖横断面积及其与腰段脊柱纵轴的中心数据值,求得力矩值。再根据力矩等价换算公式得出加载于模型体表各点的肌力值。通过对本模型重力及肌力的加载,使其更接近于正常人体腰段力学状态。结果建立L1~5脊柱三维有限元模型,形成8节点6面体单元496个,共1006个节点,按不同材料参数仿真脊柱各部结构,并仿真腰段活动进行加载。结论建立完整脊柱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能够分析脊柱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多种情况下各部的应力分布及位移量,以探讨腰段脊柱损伤应力的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段脊柱 三维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下腰椎不同融合方法的即刻与疲劳后稳定性 被引量:28
10
作者 丁宇 阮狄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观察下腰椎后路不同融合方法的即刻与疲劳后稳定性.方法:9具新鲜L1~S1尸体标本分别头尾端固定,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模拟人体行屈伸、左右侧弯及旋转活动,观察L4~L5节段运动范围(ROM),随后进行各种模拟手术并安装内固定,依次... 目的:观察下腰椎后路不同融合方法的即刻与疲劳后稳定性.方法:9具新鲜L1~S1尸体标本分别头尾端固定,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模拟人体行屈伸、左右侧弯及旋转活动,观察L4~L5节段运动范围(ROM),随后进行各种模拟手术并安装内固定,依次测定失稳腰椎、CD内固定(CD)、CD加椎体间植骨(CD-骨块)、CD加TFC(CD-TFC)状态下L4~L5的ROM值.随后在868 Mini-MTS多轴生物力学实验机上对三种术式腰椎进行1500次疲劳加载,再观察L4~L5节段的ROM.结果:①失稳腰椎与正常腰椎比较在各运动方向上ROM均明显增加;②单纯CD内固定即刻稳定性好,但疲劳后呈不稳趋势,在屈伸及左右旋转方向明显失稳;③CD-骨块、CD-TFC稳定性好,疲劳后仍能维持良好的稳定性;④CD-骨块与CD-TFC疲劳组比较在屈伸及左右侧弯时ROM无明显差异,但CD-TFC在抗旋转方向优于CD-骨块组.结论:单纯后路短节段CD内固定和/或椎体间植骨融合均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但单纯后路短节段CD内固定抗疲劳性差,辅以椎间支撑(植骨或TFC)可有效提高抗疲劳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 生物力学 稳定性 疲劳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腰椎手术后镇痛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汪树东 唐朝亮 +2 位作者 陈旭 黄祥 李娟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e plane,ESP)阻滞对腰椎手术后镇痛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后路手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DEX复合罗哌卡因组(A...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e plane,ESP)阻滞对腰椎手术后镇痛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后路手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DEX复合罗哌卡因组(A组)和罗哌卡因组(B组)。全麻诱导前行双侧ESP阻滞,A组每侧注入含1μg/kg DEX的0.375%罗哌卡因20 mL,B组每侧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后全麻诱导。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至术后48 h,若VAS≥4分,静脉给予地佐辛5 mg或帕瑞昔布钠40 mg或氟比洛芬酯50 mg补救镇痛。记录两组术后2、4、6、12、24和48 h时的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D 1)和实际按压次数(D 2),计算D 1/D 2比值及补救镇痛情况;记录ESP阻滞并发症(局麻药中毒、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及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评估术前、术后1 d、2 d及出院前患者睡眠质量。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2、4、6、12、24和48 h时BCS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D 1/D 2值明显升高,补救镇痛率明显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1 d、2 d及出院前的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头晕、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局麻药中毒、穿刺部位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结论1μg/kg DEX复合0.375%罗哌卡因用于ESP阻滞,可为腰椎后路手术患者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改善术后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竖脊肌平面阻滞 腰椎 术后疼痛 睡眠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3
12
作者 刘进平 王奇 冯海龙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收治的67例采用OLIF治疗的各类腰椎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联合后路...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收治的67例采用OLIF治疗的各类腰椎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18例,联合前路单侧椎体螺钉内固定术26例,未行钉棒系统固定者23例。统计各类手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探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67例接受OLIF手术的患者共发生各类并发症15例,发生率22.4%。术中并发症5例,包括Cage位置不良2例;手术侧大腿短暂麻木无力2例、交感神经丛损伤1例。术中无腹腔大血管损伤、输尿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10例,包括Cage沉降7例;手术切口脂肪液化2例,切口疝1例。术后无椎间隙及腹膜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OLIF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等疾患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适应症的选择、术者的手术技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病变 外科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单侧小关节分级切除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三维运动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慧友 朱青安 +3 位作者 李桂兰 钟世镇 卢海俊 李忠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206-209,共4页
采用8具新鲜尸体腰椎功能单位,通过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施加最大载荷为10.0Nm的6种力偶,使脊柱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运动。经立体摄像计算机图像处理得到L_2~L_3节段的运动范围(ROM)、中性区... 采用8具新鲜尸体腰椎功能单位,通过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施加最大载荷为10.0Nm的6种力偶,使脊柱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运动。经立体摄像计算机图像处理得到L_2~L_3节段的运动范围(ROM)、中性区(NZ)和弹性区(EZ)等参数。将完整标本测量的结果为自身对照组,然后在L_2、L_3节段依次切除左侧小关节1/3、1/2、和3/3。作t检验和方差分析来分析单侧小关节切除对腰椎三维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侧小关节切除1/3后ROM增加不显著(P>0.05),不影响脊柱的稳定;小关节全切除后后伸、左侧弯和右旋的ROM增加显著(P<0.05)。小关节切除1/2后ROM虽增加不显著,但经方差分析与小关节全切的结果无明显差异,说明小关节切除范围超过1/2将导致脊柱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小关节切除 稳定性 三维运动
下载PDF
腰椎L_4~L_5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26
14
作者 刘耀升 陈其昕 +4 位作者 廖胜辉 唐小君 李方财 吴浩波 余世策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5-669,共5页
目的:采用一种新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方法精确建立腰椎L4~L5节段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充分验证.方法:采用改良的“非种子区域分割方法”提取腰椎CT图像数据中目标区域得到二值图像,用Marching Cubes方法由二值数据生成初... 目的:采用一种新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方法精确建立腰椎L4~L5节段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充分验证.方法:采用改良的“非种子区域分割方法”提取腰椎CT图像数据中目标区域得到二值图像,用Marching Cubes方法由二值数据生成初始表面模型.采用反映腰椎生理曲度的“最佳切割平面”从初始表面模型获得非平行的切割轮廓线并建立“分段线性子空间”,后者经仿射变换到“规则子空间”快速重构腰椎曲面,最后逆变换恢复腰椎原三维空间形状特征.将表面模型所有结点的坐标数据和三角面片信息导入ANSYS进行网格划分精确建立L4~L5节段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加载验证.结果:所构建的L4~L5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包括94 794个Solid单元,1 196个Link单元,1 170个Shell单元,768个Target单元,464个Contact单元;同时包含了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与接触非线性3种非线性类型.不同载荷条件下L4~L5节段有限元模型的移位/旋转角度、椎间盘内压等预测结果与文献中相同载荷条件的试验生物力学结果相符合.结论:基于先进算法建立的腰椎L4~L5节段表面模型实现了二值图像提取、腰椎曲面重构的全数字化过程,具有极佳的仿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有限元方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 腰椎 表面模型 验证
下载PDF
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翁习生 邱贵兴 +7 位作者 张嘉 李书纲 杨新宇 王以朋 仉建国 叶启彬 林进 田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分析治疗脊柱疾病的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在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以便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本科1988~1999年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脊柱疾病的47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8例获随访(... 目的分析治疗脊柱疾病的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在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以便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本科1988~1999年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脊柱疾病的47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8例获随访(占90.1%)。术中并发症26例,发生率5.5%;术后并发症64例,发生率15%。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采用CD、DRFS、Dick、RF及Steffee等5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时,共72例,占总并发症例数的80%。上述5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CD技术0~12.9%、DRFS技术6.8%~11.9%、Dick技术7.3%~12.7%、RF技术2.4%~19.5%、Steffee技术10.1%~21.5%。主要并发症包括假关节、椎弓根螺钉断裂、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等。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对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掌握不熟练、内植物设计本身存在的缺陷等。结论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引起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熟练程度不够及内植物本身设计上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 脊柱疾病 疾病预防
下载PDF
下腰椎不稳综合征的生物力学机制与手术治疗(附30例报告) 被引量:30
16
作者 韩德韬 吴宏 +1 位作者 汤发强 张昌茂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为了提高临床治疗下腰椎疾病的效果 ,我们把下腰椎不稳综合征用生物力学的观点作为一个疾病名称提出。方法 对 30例下腰椎不稳综合征进行了手术前后临床体征、X线、CT或MRI的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二个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继... 目的 为了提高临床治疗下腰椎疾病的效果 ,我们把下腰椎不稳综合征用生物力学的观点作为一个疾病名称提出。方法 对 30例下腰椎不稳综合征进行了手术前后临床体征、X线、CT或MRI的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二个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腰骶部隐性裂等下腰椎疾病均与下腰椎不稳综合征之间有着生物力学的内在密切关系。结论 对于下腰椎不稳综合征的患者手术过程中除了解除病因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不稳综合征 生物力学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上关节突磨削程度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李瑞 孙兆忠 +4 位作者 房清敏 任佳彬 王红艳 郑振阳 刘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8-903,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在建立工作通道时上关节突磨削程度对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共396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在建立工作通道时上关节突磨削程度对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共396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下同)患者。随访时间2年2个月~2年6个月,平均2年3个月,剔除67例失访者。分别于术前、术后行术区关节突关节三维CT+重建,根据上关节突磨削程度分为微量磨削组(磨削程度<25%)、少量磨削组(磨削程度25%~33%)、中量磨削组(磨削程度33%~50%)、大量磨削组(磨削程度>50%)共4组;采用VAS评分、JOA腰痛评分、临床改善率、腰椎不稳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术后即刻VAS评分分别为(1.33±0.57),(1.69±0.51),(1.81±0.67),(2.12±1.05),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VAS评分分别为(1.26±0.35),(1.65±0.16),(3.72±0.65),(4.79±1.43),其中中量、大量磨削组VAS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术后两年JOA评分分别为(24.37±1.78),(24.81±1.88),(18.62±3.71),(19.57±4.16);术后2年临床有效率分别为微量磨削组93.42%,少量磨削组95.89%,中量磨削组77.78%,大量磨削组50.00%,中量、大量磨削组有效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腰椎不稳发生率:术后2年微量磨削组3.29%,少量磨削组4.79%,中量磨削组44.44%,大量磨削组75.00%,中量、大量磨削组腰椎不稳发生比例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手术中,上关节突磨削程度超过33%时可影响腰椎稳定性,并出现相应症状,应尽量减少对上关节突的磨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上关节突 腰椎间孔镜TESSYS技术 腰椎不稳
原文传递
椎间盘摘除术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阮狄克 沈根标 +3 位作者 罗卓荆 周鸿奇 陆瓞骥 梁智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59-162,共4页
本实验研究应用Elite三维立体摄像运动分析系统观察一个节段和多个节段椎间盘摘除对整个腰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L4~5椎间盘摘除术后于屈曲30°时,L4~5水平位移(Tz)及旋转位移(Rx)有明显增加。L... 本实验研究应用Elite三维立体摄像运动分析系统观察一个节段和多个节段椎间盘摘除对整个腰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L4~5椎间盘摘除术后于屈曲30°时,L4~5水平位移(Tz)及旋转位移(Rx)有明显增加。L4~5及L5~S1椎间盘同时摘除术后于屈曲10°时,不但L4~5及L5~S1节段Tz和Rx显著增加,同时亦有相邻的L3~4节段活动显著增加。实验结果提示,椎间盘摘除术后,特别是多个椎间盘摘除术后,有导致腰椎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出现手术节段及相邻节段不稳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稳定性 椎间盘摘除
下载PDF
3D打印导航模块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精确植入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严斌 张国栋 +3 位作者 吴章林 许靖 杨洋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利用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研制个体化导航模块,实现个体化的微创下腰椎椎弓根螺钉精确植入。方法建立37例正常人体腰椎(L1-5)三维模型,设计导航杆使其恰好穿过椎弓根中心。基于导航杆,通过布尔运算获得导航模块。3D打印出... 目的:利用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研制个体化导航模块,实现个体化的微创下腰椎椎弓根螺钉精确植入。方法建立37例正常人体腰椎(L1-5)三维模型,设计导航杆使其恰好穿过椎弓根中心。基于导航杆,通过布尔运算获得导航模块。3D打印出导航模块和腰椎标本实体,在导航模块的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观察螺钉的进钉点、进钉方向和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结果总共应用导航模块辅助植入椎弓根螺钉228枚,全部螺钉的进钉点,进钉方向都与虚拟方案相一致,螺钉在椎弓根内位置良好,无一例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结论基于数字化设计的3D打印导航模块,可以实现个体化的微创下腰椎椎弓根螺钉精确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设计 3D打印 导航模块 腰椎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6
20
作者 郭昭庆 陈仲强 +3 位作者 李危石 曾岩 齐强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特点及再手术治疗的术式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因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滑脱症曾行后路减压、植骨及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12~132个月(平均41.6个月)出现新的腰腿...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特点及再手术治疗的术式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因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滑脱症曾行后路减压、植骨及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12~132个月(平均41.6个月)出现新的腰腿痛症状的病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与术前资料比较,并行手术治疗。结果:X线片显示融合的上方(1个节段7例,2个节段1例)或下方(1个节段2例)邻近节段出现了退变,首次术前及术后上述邻近节段均未见退变征象。8例MRI显示邻近节段出现了新的椎管狭窄,且有明显的神经压迫。采用后路术式,将减压及固定融合范围向邻近退变节段延伸。经7~36个月平均12.1个月的随访,优良率80%。结论: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是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之一,应仔细鉴别症状复发的原因。对于有明显神经压迫者,再手术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