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4
1
作者 季崇萍 刘伟东 轩春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7,共9页
利用1971—2000年北京20个气象观测站逐日4个时次(02:00、08:00、14:00、20:00)的温度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区和郊区多个站点的平均值对北京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和长期变化进行了研究.分... 利用1971—2000年北京20个气象观测站逐日4个时次(02:00、08:00、14:00、20:00)的温度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区和郊区多个站点的平均值对北京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和长期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指出:(1)北京城市热岛强度和总人口对数呈线性相关关系,其长期变化相关系数为0.76;(2)北京城市建成区的范围与城市热岛影响范围呈同步变化趋势;(3)不同时次城市热岛强度的长期变化指出,北京城市热岛强度以平均每10年0.22℃的速率加剧,其中1999年北京热岛强度达1.13℃(夜间,02:00);(4)夜间热岛强度明显大于日间.就10年平均而言,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夜戒热岛强度均超过0.5℃;(5)一天4个时次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冬季强、夏季弱.并且,夜间02:00时热岛最强,中午14:00时热岛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市化进程 城市热岛 长期变化 日变化
下载PDF
环首都圈霾和雾的长期变化特征与典型个例的近地层输送条件 被引量:137
2
作者 吴兑 廖碧婷 +10 位作者 吴蒙 陈慧忠 王迎春 廖晓农 古月 张小玲 赵秀娟 权建农 刘伟东 孟金平 孙丹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了研究环首都圈京津冀晋4省市霾和雾的长期变化特征与典型个例的近地层输送条件,使用京津冀晋长期气象资料和高分辨率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环首都圈霾和雾天气的长期变化趋势,与使用矢量和算法分析典型个例气流停滞区的形成过程.... 为了研究环首都圈京津冀晋4省市霾和雾的长期变化特征与典型个例的近地层输送条件,使用京津冀晋长期气象资料和高分辨率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环首都圈霾和雾天气的长期变化趋势,与使用矢量和算法分析典型个例气流停滞区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1950—1960年代,环首都圈京津冀晋4省市霾日非常少,1970年代开始增多,1980年代以后明显增多,并形成几个霾日集中区,比较明显的是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北京-天津的带状分布,还有太原及以南的带状分布,最为严重的情况出现在1996—2000年,2000年以后有一定减少.北京1950年代霾日比较多,最多达到1年有160 d以上霾日,与同期沙尘天气偏多相关联,随着在首都周边地区的大规模植树造林,到1967年,霾日已经减少到1年不足10 d,1970年代以后北京的能见度急剧恶化导致霾日迅速增加,到1980年代初增加到220 d以上,一直到1999年前后北京的霾日维持在每年160-200 d左右;2000年以后到北京奥运会前后,霾日持续下降,到2010年霾日仅有56 d,2012年有所反弹,增加到91 d.北京及华北地区霾日季节分布突出的特点是除去采暖季有较多的霾日外,在盛夏季节霾日也明显多,集中出现在6—9月,尤其是盛夏季节的7—8月,与所谓的桑拿天同期出现,这与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变化趋势完全不同.霾过程的发生和矢量和的大小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霾过程中,在华北平原均出现明显的气流停滞区,区域矢量和很小,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水平扩散;清洁过程时华北4省市尤其是北京地区受明显的西北气流影响,风矢量和为较一致的偏北方向,水平扩散条件较好,较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对应同期能见度较高.京津冀西侧、北侧靠山、东邻渤海,尤其是北京小平原三面环山.太行山、燕山和军都山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首都圈 霾和雾 长期变化 矢量和 气流停滞区 近地层输送
原文传递
基于小波分析的石油价格长期趋势预测方法及其实证研究 被引量:52
3
作者 梁强 范英 魏一鸣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2005年第1期30-36,共7页
本文将小波方法引入到油价长期趋势的预测中 ,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的功能 ,提出了一种可以较为准确地根据油价时序列预测其未来长期走势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准确地提取油价的长期趋势 ,从总体上把握油价的非线性波动特征 ,从... 本文将小波方法引入到油价长期趋势的预测中 ,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的功能 ,提出了一种可以较为准确地根据油价时序列预测其未来长期走势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准确地提取油价的长期趋势 ,从总体上把握油价的非线性波动特征 ,从而能够很好地利用油价时间序列的历史数据 ,开展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多步预测。实证研究中 ,对Brent油价开展了时间跨度为 1年的趋势预测 ,并将预测结果与ARIMA、GARCH、Holt winters等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表明了基于小波分析的长期趋势预测法的预测能力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石油价格 长期趋势 时间序列 多步预测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区域特征 被引量:53
4
作者 刘 燕 王谦谦 程正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5-110,共6页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 49a夏季降水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客观分区,并分析了各区夏季降水异常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量场可以分为 5个区域,该5区均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且近50a来它们的...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 49a夏季降水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客观分区,并分析了各区夏季降水异常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量场可以分为 5个区域,该5区均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且近50a来它们的旱涝变化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川西、川东和贵州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而四川盆地和云南显著变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经验正交展开 夏季 降水 长期变化趋势 中国 西南地区
下载PDF
1945~2006年东中国海海表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 被引量:46
5
作者 冯琳 林霄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8,共6页
通过对HadISST1资料1945~2006年海表温度(SST)的分析,发现在东中国海SST具有明显的长期升高的线性变化趋势,平均每年升高0.015℃,在这62 a共升高了0.9℃。其中,东海的升温现象最为突出,从福建和浙江两省沿岸向东北方向扩展的大片海域,... 通过对HadISST1资料1945~2006年海表温度(SST)的分析,发现在东中国海SST具有明显的长期升高的线性变化趋势,平均每年升高0.015℃,在这62 a共升高了0.9℃。其中,东海的升温现象最为突出,从福建和浙江两省沿岸向东北方向扩展的大片海域,是整个东中国海SST变化最大的所在。由于台湾海峡常年向北的流动和台湾岛东北侧向北的黑潮水入侵在1945~2006之间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加强,它们对热量平流输运的增加有利于东中国海SST长期升高。同样起到促进作用的还有海面风场所控制的垂向卷夹过程。海面净热通量的变化抑制了东中国海SST的长期升高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东中国海SST的长期变化趋势极有可能是受到太平洋长期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中国海 SST 长期变化趋势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土壤温度、湿度变化的长期趋势及其与气候背景的联系 被引量:46
6
作者 王晓婷 郭维栋 +1 位作者 钟中 崔晓燕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利用1971—2000年中国722站逐月的土壤温度资料和1981—1998年178站逐旬的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土壤温度、湿度变化的长期趋势及其与气温、降水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我国东部土壤温度的变化在年际—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存在... 利用1971—2000年中国722站逐月的土壤温度资料和1981—1998年178站逐旬的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土壤温度、湿度变化的长期趋势及其与气温、降水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我国东部土壤温度的变化在年际—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东北地区表现为持续上升型,而西北东部—华北、江淮和西南—华南地区均为先降后升型;②1970—2000年代,土壤温度的变化在东北以及西北东部—华北地区有显著的上升趋势,而在江淮和西南—华南地区,总体而言变化趋势不显著。此外,1980—1990年代,各区域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均不显著;③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各区域土壤温度和气温的变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土壤湿度与土壤温度的变化普遍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尤以西北东部—华北地区最为显著。而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土壤湿度与降水的变化仍然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气温和降水 长期趋势
下载PDF
The Long-term Variation of Extreme Heavy Precipitation and Its Link to Urbanization Effects in Shanghai during 1916–2014 被引量:42
7
作者 Ping LIANG Yihui DI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21-334,共14页
Using the hourly precipitation records of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Shanghai, covering a period of almost a century (1916-2014), the long-term variation of extreme heavy precipitation in Shanghai on multiple spatia... Using the hourly precipitation records of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Shanghai, covering a period of almost a century (1916-2014), the long-term variation of extreme heavy precipitation in Shanghai on multiple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is analyzed, and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on hourly rainstorms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1) Over the last century, extreme hourly precipitation events enhanc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recent urbanization period from 1981 to 2014, the frequency of heavy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a distinct localized and abrupt characteristic. (2)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ong-term trends for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and total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of hourly heavy precipitation in Shanghai shows a distinct urban rain-island feature; namely, heavy precipitation was increasingly focused in urban and suburban areas. Attribu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urbanization in Shanghai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increase in both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heavy rainfall events in the city, thus leading to an increasing total precipitation amount of heavy rainfall events. In addition,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rainfall intensity also shows distinctive urban-rural differences, especially during late afternoon and early nighttime in the city area. (3) Regional warming, with subsequent enhancement of water vapor content, convergence of moisture flux and atmospheric instability, provided favorable physical backgrounds for the formation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This accounts for the consistent increase in hourly heavy precipitation over the whole Shanghai area during recent t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urly precipitation long-term trend URBANIZATION extreme events
下载PDF
2002—2017年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2
8
作者 笪文怡 朱广伟 +7 位作者 吴志旭 黎云祥 许海 朱梦圆 兰佳 郑文婷 张运林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20-1333,共14页
为认识大型水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替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钱塘江流域新安江水库(下称"千岛湖")为例,基于2002-2017年16年的水库浮游植物数据,结合同期千岛湖水质与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千岛湖浮游植物结构及优势属的长期... 为认识大型水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替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钱塘江流域新安江水库(下称"千岛湖")为例,基于2002-2017年16年的水库浮游植物数据,结合同期千岛湖水质与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千岛湖浮游植物结构及优势属的长期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2-2017年千岛湖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93属,主要由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及隐藻门种类组成.16年间,浮游植物年均丰度和群落结构经历了4个阶段:2008年前丰度持续低值且蓝藻不是主要类群,2009-2012年丰度较高且蓝藻成为主要类群,及2013-2015丰度降低且蓝藻占比降低,2016-2017年丰度增加且蓝藻再次成为主要类群.浮游植物门类变化的同时伴随着优势属的变化:浮游植物年优势属从2002-2008年的小环藻属(Cyclotella)、隐藻属(Cryptomonas)和蓝隐藻属(Chroomonas)转变为2009-2012年的颤藻属(Oscillatoria)、小球藻属(Chlorella)、小环藻属和蓝隐藻属,2013-2017年又转变为鱼腥藻属(Anabaena)、束丝藻属(Aphanizomenon)、小环藻属、针杆藻属(Synedra)、直链藻属(Melosira)、栅藻属(Scenedesmus)和蓝隐藻属.冗余分析表明,气温、风速、水位、入库流量等气象水文因子和总氮浓度、电导率、氮磷比、透明度等水质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关系密切.研究结果表明,在千岛湖这种大型贫-中营养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仅受来水营养盐负荷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受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给水库藻类水华等生态风险的预测以及水库水质管理带来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水库(千岛湖) 浮游植物 长期趋势 冗余分析(RDA) 富营养化 气象水文
下载PDF
1961-2005年东北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39
9
作者 邹立尧 丁一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14-1321,共8页
利用东北地区232站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5年(1961-2005年)东北地区暴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暴雨主要发生在辽宁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年平均大暴雨日数分布形态与暴雨日数基本一致。EOF分析表明,东北地区暴雨量... 利用东北地区232站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5年(1961-2005年)东北地区暴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暴雨主要发生在辽宁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年平均大暴雨日数分布形态与暴雨日数基本一致。EOF分析表明,东北地区暴雨量大部分区域基本呈一致的变化,第二模态反映出东北地区暴雨量呈西北-东南的反向变化。暴雨主要分为4个分布形态:东北中部型、东北南部型、东北西北部型、东北东部型。东北大部分地区暴雨强度除黑龙江北部地区外均呈弱上升趋势(均没有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在东北西北部地区暴雨强度上升趋势最为显著,为0.19 mm.(d.(10a)-1)-1;东北中部、东北南部、东北西北部在1990年代之后表现出暴雨强度增强的趋势。东北地区暴雨初日整体提前,而暴雨终日除东北中部地区延后外,其他地区均有所提前。在1987年之后东北地区暴雨发生的频率明显多于前期,其中东北西北部这种变化最为明显,其次是东北南部,东北东部变化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暴雨 气候特征 EOF REOF
下载PDF
中国近15年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1
10
作者 王银牌 喻鑫 谢广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6-434,共9页
利用MODIS 04_L2气溶胶日产品统计其月度、季度及年度均值数据,研究中国大陆地区近15a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空间分布状况;通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法,探讨中国大陆地区近15a的AOD年均值与季均值的逐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我国... 利用MODIS 04_L2气溶胶日产品统计其月度、季度及年度均值数据,研究中国大陆地区近15a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空间分布状况;通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法,探讨中国大陆地区近15a的AOD年均值与季均值的逐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我国AOD多年均值高值中心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南疆盆地、华中地区、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关中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有小范围的高值区;低值中心主要位于川西和藏东南、内蒙和冀北交界以及河套地区.在逐年变化趋势上,西北地区AOD值主要呈下降趋势,其中川西和藏东南、陕甘宁交界呈显著下降趋势;东部地区AOD值主要呈现上升趋势,且华中地区、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以及关中平原呈显著上升趋势;在全国范围内AOD年均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显著;AOD值随季节变化较显著,具体表现为春夏较高、秋冬较低;AOD高值区以及呈上升趋势的地区基本都处在胡焕庸线东南,表明人类活动对AOD值影响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气溶胶光学厚度 中国区域 长期变化趋势 时空分布
下载PDF
白洋淀流域气温与降水量长期变化趋势及其持续性分析 被引量:28
11
作者 王洁 徐宗学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98-1505,共8页
本文首先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白洋淀流域7个气象站1957年~2006年50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序列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进行显著性检验。针对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的不足,在此方法的基础上运用R/S分析方法,估算各时... 本文首先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白洋淀流域7个气象站1957年~2006年50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序列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进行显著性检验。针对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的不足,在此方法的基础上运用R/S分析方法,估算各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得到流域气温、降水量的持续性特征,并采用随机重排法对估算结果进行稳定性检验,再结合两种方法得到其未来变化趋势及其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冬季气温贡献最大,且未来一段时间气温将呈持续上升趋势;降水量总体上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夏季降水量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未来一段时间降水量可能持续下降。白洋淀流域未来气候将向干热化方向发展,这可能是白洋淀"干淀"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气温 降水 未来趋势 非参数检验 HURST指数
原文传递
我国2009-2018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趋势分析和预测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汪业胜 王胜难 +1 位作者 潘金花 王伟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60-1464,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5种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时间序列特征,并通过有效的模型预测其发病率。方法按照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5种不同类型肝炎分类方式收集2009-2018年的月度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和时间序列研究,采用... 目的探讨我国5种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时间序列特征,并通过有效的模型预测其发病率。方法按照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5种不同类型肝炎分类方式收集2009-2018年的月度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和时间序列研究,采用趋势分解法以季节指数形式表示时间序列中的季节性,以线性回归模型表示其长期趋势,为每种肝炎建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结果2009-2018年报告肝炎14856990例,5种肝炎季节指数的极差均<1,戊型肝炎的季节性特征较为显著,其发病呈单峰型,其余4种肝炎的季节性特征一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的发病基本趋于平稳,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呈缓慢下降趋势,乙型肝炎发病数在5种肝炎中占比最高(79.59%,11824262/14856990),但其下降趋势也为各型肝炎中最快(-0.01/10万)。丙型肝炎发病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上升速率一直保持稳定(0.005/10万)。ARIMA模型拟合的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预测值与实际值较一致,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范围为3.7568~8.0683。结论对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我国肝炎的发病特征,ARIMA模型可用于我国肝炎的短期预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时间序列分解 季节性 长期趋势 预测
原文传递
The long-term trend of the sea surface wind speed and the wave height (wind wave, swell, mixed wave) in global ocean during the last 44 a 被引量:24
13
作者 ZHENG Chongwei ZHOU Lin +3 位作者 HUANG Chaofan SHI Yinglong LI Jiaxun LI Ji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4,共4页
Utilizing the 45 a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 reanalysis wave da- ta (ERA-40), the long-term trend of the sea surface wind speed and (wind wave, swell, mixed wave) wave height in ... Utilizing the 45 a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 reanalysis wave da- ta (ERA-40), the long-term trend of the sea surface wind speed and (wind wave, swell, mixed wave) wave height in the global ocean at grid point 1.5°× 1.5° during the last 44 a is analyzed. It is discovered that a ma- jority of global ocean swell wave height exhibits a significant linear increasing trend (2-8 cm/decade), the distribution of annual linear trend of th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SWH) has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at of the swell wave height. The sea surface wind speed shows an annually linear increasing trend mainly con- centrated in the most waters of Southern Hemisphere westerlies, high latitude of the North Pacific, Indian Ocean north of 30°S, the waters near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and low latitudes of the Atlantic waters, and the annually linear decreasing mainly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quator of the Pacific, Juan. Fernandez Archipelago, the waters near South Georgia Island in the Atlantic waters. The linear variat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wind wave height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ea surface wind speed. Another find is that the swell is dominant in the mixed wave, the swell index in the central ocean is generally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offshore, and the swell index in the eastern ocean coast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western ocean inshore, and in year-round hemisphere westerlies the swell index is relatively 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WF reanalysis wave data wind wave SWELL mixed wave long-term trend swell index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与经济新常态的数量描述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少平 杨洋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59,共14页
本文根据研究目的而构建GDP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协整系统,将简约的协整VECM模型转换为结构VECM,继而转换成包含有协整信息的VMA,通过VMA识别长期和短期冲击并分解长期趋势。根据长期趋势的演变和GDP的分布而推断经济新常态的数量特征。由... 本文根据研究目的而构建GDP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协整系统,将简约的协整VECM模型转换为结构VECM,继而转换成包含有协整信息的VMA,通过VMA识别长期和短期冲击并分解长期趋势。根据长期趋势的演变和GDP的分布而推断经济新常态的数量特征。由此产生的主要结论为:GDP长期趋势呈现出结构性下移,其平均增幅从2001—2009年的9.88%,下降到2010—2014年的7.85%。这一结果揭示了2010年以来经济增长持续下降的源头,其隐含的意义之一是宏观经济形成了部分弱供给特征。基于长期趋势的结构性下移,本文推断长期趋势和GDP增速的取值范围,据此检验GDP增速服从截尾正态分布,由此计算GDP的长期趋势分布于5.5%—7.5%之间,GDP增速具有91.5%的概率稳定在6%—7.5%的区间。这一结论意味着,我国GDP增速的持续下滑将止于6%以上;GDP增长速度正在从10%左右减速至6%—7.5%之间,这是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趋势 减速换挡 协整 新常态
原文传递
An Abrupt Increase in the Summer High Temperature Extreme Days across China in the mid-1990s 被引量:23
15
作者 魏科 陈文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023-1029,共7页
Based on the daily maximum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records from an updated homogenized temperature dataset for 549 Chinese stations during 1960-2008,we reveal that there is an abrup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days wit... Based on the daily maximum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records from an updated homogenized temperature dataset for 549 Chinese stations during 1960-2008,we reveal that there is an abrup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days with high temperature extremes (HTEs,an HTE day is defined when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exceeds the 95th percentile of the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across China in the mid-1990s.Before this regime shift,the average number of HTE days is about 2.9 d yr 1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1970s to the early 1990s,while it rocketed to about 7.2 d yr 1 after the mid-1990s.We show that the significant HTE day increase occurs uniformly across the whole of China after the regime shift.The observational evidence raises the possibility that this change in HTE days is associated with global-scale warming as well as circulation adjustment.Possible causes for the abrupt change in the HTE days are discussed,and the circulation adjustment is suggested t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increase in HTE days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temperature extremes hot days long-term trend regime shift
下载PDF
近50年来长江中下游汛期暴雨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16
作者 卞洁 何金海 李双林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80,共13页
基于1960~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汛期暴雨的气候分布特征、年际、年代际变化以及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汛期暴雨分布呈现南部多、向北递减的总格局。最大暴雨量中心位于江西北部,其形成可能与地形因素有关... 基于1960~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汛期暴雨的气候分布特征、年际、年代际变化以及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汛期暴雨分布呈现南部多、向北递减的总格局。最大暴雨量中心位于江西北部,其形成可能与地形因素有关。在年际尺度上,该区域暴雨量、暴雨强度存有准两年及6~8年的周期变化特征;从年代际尺度看,在时间域上,存在12~14年的周期变化。具体地,汛期区域平均暴雨量、频次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1990年代开始则进入一个高值期,21世纪以后又开始回落。相比较而言,暴雨强度的年代际变化不显著。在空间域上,进入21世纪后随着雨带向淮河流域推进,暴雨量、频次、强度在苏北、皖北增强。从趋势分析看来,过去50年汛期暴雨量、频次呈现较大范围的增加趋势。暴雨强度也表现一定程度的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汛期 暴雨 年际 年代际 趋势
下载PDF
2010—2016年上海城区臭氧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初探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小娟 李莉 +6 位作者 王红丽 陶士康 朱书慧 陈勇航 王军 游振宇 Jeremy C.Avise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6-94,共9页
基于2010—2016年上海城区近地面大气臭氧(O_3)的连续在线观测数据,研究了上海城区O_3长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近7年来上海城区O_3污染逐渐凸显,但总体以轻度污染为主,7—8月高温炎热季节以中度污染居多.城区O_3-8 h(臭... 基于2010—2016年上海城区近地面大气臭氧(O_3)的连续在线观测数据,研究了上海城区O_3长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近7年来上海城区O_3污染逐渐凸显,但总体以轻度污染为主,7—8月高温炎热季节以中度污染居多.城区O_3-8 h(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年均增速为3.81μg·m^(-3)·a^(-1),99%和95%分位值增速较快,分别为6.65和4.94μg·m^(-3)·a^(-1);25%、50%和75%分位值的增速在3.06~4.45μg·m^(-3)·a^(-1)之间.春季O_3浓度均值较高,年际变化小;夏季极值较高,且污染超标情况最为突出;秋季O_3浓度次于春、夏季,冬季最低;夏、秋和冬季O_3浓度总体呈上升态势.O_3日变化呈"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13:00左右,且峰值逐年增加,污染持续时间变长,最小值出现在早晨7:00.城区O_3"周末效应"逐渐减弱.基于KZ过滤器方法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城区O_3-8 h长期变化主要受O_3-BF(O_3-8 h的基准组分)影响;O_3-SF(O_3-8 h的天气影响组分)在5—9月对O_3-8 h影响较大,其范围为-98.85~139.60μ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变化特征 周末效应 长时间序列 上海
原文传递
近45年太平洋海浪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郑崇伟 林刚 +1 位作者 孙岩 杨松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2,共7页
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将风浪、涌浪分离的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45年ERA-40海浪资料,对太平洋的海表风场、风浪、涌浪、混合浪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平洋大部... 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将风浪、涌浪分离的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45年ERA-40海浪资料,对太平洋的海表风场、风浪、涌浪、混合浪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涌浪波高、混合浪波高呈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趋势分别为0.3—0.6cm.a 1、0.3—1.2cm.a 1;太平洋的涌浪在混合浪中四季皆起主导作用,涌浪指标的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南北半球的西风带,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存在明显的涌浪池;北太平洋的风场与风浪场的相关系数好于南太平洋,风场与涌浪场的相关系数则是南太平洋好于北太平洋;研究还发现太平洋的浪场与Nino3指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40海浪资料 风浪 涌浪 变化趋势 涌浪池 涌浪指标 Nino3指数
下载PDF
基于均一化资料的中国大陆极端温度的长期趋势 被引量:23
19
作者 肖冰霜 马玉霞 +1 位作者 赵天保 颜书豪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9-346,共8页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这与暖日和暖夜增加,冷日和冷夜减少相关联。文章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发现。本文基于1960-2012年中国大陆542个台站均一化气温资料,通过将中国大陆划分为8个次区域,利用百分位定义法计算了极端温度指数序列...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这与暖日和暖夜增加,冷日和冷夜减少相关联。文章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发现。本文基于1960-2012年中国大陆542个台站均一化气温资料,通过将中国大陆划分为8个次区域,利用百分位定义法计算了极端温度指数序列,同时,运用时间趋势分析法,对中国大陆各区域极端温度和极端温度指数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从地理分布而言,中国大陆在过去53年除西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最低和最高温度有显著的升高趋势,其中,东北温度升高最为明显;从季节而言,冬季极端温度升高最为明显,夏季升高最少;最低温度明显升高,最高温度也有所升高,但是最低温度的升高幅度更大。冷夜和冷日出现频率呈减少趋势,暖夜和暖日出现频率呈增加趋势,其中以冷夜指数变化最为突出,均呈现一种区域差异的现象。本文利用更新的资料验证了前人的工作,也进一步分区分析,结果可为更多地区评估以及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一化资料 中国大陆 极端温度 长期趋势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桥梁长期挠度分离与预测 被引量:23
20
作者 陈国良 林训根 +1 位作者 岳青 刘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2-968,共7页
针对挠度长期监测信号的多尺度特性及温度荷载下挠度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利用修正平均周期图法获取信号分量周期长度,结合基于中心移动平均法的挠度温度效应分离策略,提取结构变形特征,运用ARIMA模型建立结构变形趋势的预测模型.以黄冈长... 针对挠度长期监测信号的多尺度特性及温度荷载下挠度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利用修正平均周期图法获取信号分量周期长度,结合基于中心移动平均法的挠度温度效应分离策略,提取结构变形特征,运用ARIMA模型建立结构变形趋势的预测模型.以黄冈长江大桥为例,讨论了温度与挠度的相关性,通过模拟数值试验验证分离算法的有效性.实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精度,可为桥梁进行损伤识别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度 分离 长期趋势 ARIMA模型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