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 被引量:49
1
作者 袁敬 林箐 《风景园林》 2018年第5期12-20,共9页
乡村景观特征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要素的形态、空间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多元化乡村景观特征具有文化、景观与生态等价值。工业化、城镇化导致传统乡村景观衰败及消失,并引发景观特征减少、多样性降低。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 乡村景观特征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要素的形态、空间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多元化乡村景观特征具有文化、景观与生态等价值。工业化、城镇化导致传统乡村景观衰败及消失,并引发景观特征减少、多样性降低。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是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对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中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进行探讨,包括内容、范畴以及具体措施和技术要点,以期对我国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规划体系建设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景观 景观特征 景观保护 景观更新
下载PDF
锥状喀斯特区溶洞景观特征及其旅游资源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明德 祝安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锥状喀斯特是湿热带地区重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类型和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发育在锥状喀斯特地区的溶洞既是锥状喀斯特地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发展旅游不可替代的景观资源。本文从这一认识出发 ,首先揭示了锥状喀斯特及溶洞发育的四... 锥状喀斯特是湿热带地区重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类型和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发育在锥状喀斯特地区的溶洞既是锥状喀斯特地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发展旅游不可替代的景观资源。本文从这一认识出发 ,首先揭示了锥状喀斯特及溶洞发育的四大特征 :(1)溶洞成因类型多样 ;(2 )是深、长、大洞的主要发育区 ;(3)不同锥状喀斯特发育阶段 ,洞穴类型组合不同 ;(4 )能形成溶蚀、沉积形态丰富、造型奇特、美学价值很高的溶洞景观集群。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初步的旅游价值评价 ,指出在旅游开发中具有三大资源优势 :(1)洞穴资源具有多功能性 (科研、探险、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医疗等 )。 (2 )构成独特的高品位峰林—溶洞 (地面、地下 )综合景观类型。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状喀斯特 溶洞 景观特征 旅游评价
下载PDF
拉萨河流域湿地系统景观格局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春连 张镱锂 +1 位作者 王兆锋 摆万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34-1642,共9页
以2006年中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拉萨河流域湿地类型矢量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在ArcGIS支持下,基于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地貌区3个不同尺度开展湿地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的湿地景观格局特征不同,高... 以2006年中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拉萨河流域湿地类型矢量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在ArcGIS支持下,基于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地貌区3个不同尺度开展湿地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的湿地景观格局特征不同,高寒草甸湿地景观是流域湿地基质景观,占湿地总面积的77.74%。藏北嵩草沼泽草甸是高原湿地的核心生态系统类型(占65.45%),其斑块面积、斑块数目、斑块密度、斑块形状指数、斑块的聚散程度等景观指数都具有极大值。河源区湿地类型简单,仅5种,斑块破碎度较高。河谷区湿地景观类型丰富(13种),景观多样性指数最大(1.841),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当雄盆地区优势度指数最大(1.288),以藏北嵩草沼泽草甸为主,分布较集中,抗干扰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流域 高寒湿地 景观特征 地貌分区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理念的人工湿地景观设计原则 被引量:13
4
作者 庞珺 王秀峰 《水利经济》 2012年第5期69-73,78,共5页
随着生态景观的发展,人工湿地景观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态景观类型,并且日益受到社会和专家学者的关注。人工湿地景观在规划设计及营造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尤其是在体现景观的生态属性方面还很欠缺,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基于生... 随着生态景观的发展,人工湿地景观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态景观类型,并且日益受到社会和专家学者的关注。人工湿地景观在规划设计及营造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尤其是在体现景观的生态属性方面还很欠缺,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基于生态理念就人工湿地景观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探讨,以便在今后的具体规划设计中,避免一些设计误区,使人工湿地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更加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景观设计 景观特征 生态系统 设计原则
下载PDF
基于景观特征的广西典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尹艺洁 刘世梁 +3 位作者 成方妍 吕一河 安南南 刘昕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64-1170,共7页
结合红树林景观特征,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典型分布区(珍珠湾、茅尾海、丹兜海)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通过对不同景观格局与过程的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出面积周长比分维数(PAFRAC)、中高级重要性斑块比例、等效面积概率连接度指数(ECA... 结合红树林景观特征,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典型分布区(珍珠湾、茅尾海、丹兜海)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通过对不同景观格局与过程的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出面积周长比分维数(PAFRAC)、中高级重要性斑块比例、等效面积概率连接度指数(ECA)指标来表征景观特征,并进一步结合水环境、生物残毒、栖息地和生物现状构建生态健康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珍珠湾和丹兜海景观破碎化程度较小,茅尾海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高;珍珠湾、茅尾海、丹兜海的ECA依次为0.82×10~7、0.76×10~7、0.59×10~7,但丹兜海的重要栖息地斑块分布最多。对比分析表明,耦合了景观指数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珍珠湾和丹兜海均处于健康状态,而茅尾海处于亚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生态环境 红树林 景观特征 生态系统健康
下载PDF
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构成模式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谢荣幸 包蓉 谭力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3,共5页
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聚落景观空间构成进行研究。首先从宏观层面上对聚落整体景观空间构成进行分析,其次中观层面上从聚落空间结构及其布局的角度分别对其平面和立面景... 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聚落景观空间构成进行研究。首先从宏观层面上对聚落整体景观空间构成进行分析,其次中观层面上从聚落空间结构及其布局的角度分别对其平面和立面景观空间构成进行分析,再次从微观层面上对聚落外部空间、边界、聚落内部空间的景观空间构成要素及特征进行分析,最后通过认识、分析、归纳各构成要素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提炼出这一地区苗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构成模式。希望能为苗族传统聚落以及其他传统聚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传统聚落 景观构成模式 景观特征 黔东南
原文传递
汉代园林景观特征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瑞瑜 弓弼 +1 位作者 周文强 何红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44-2346,共3页
汉代园林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开创了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两汉时期苑囿的游赏功能逐渐强化,体象天地的宫苑格局更加突出,崇楼伟阁以象仙居的造园风格表明汉代皇家园林深受皇权思想的影响... 汉代园林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开创了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两汉时期苑囿的游赏功能逐渐强化,体象天地的宫苑格局更加突出,崇楼伟阁以象仙居的造园风格表明汉代皇家园林深受皇权思想的影响。以叠山、理水、动植物景观及建筑营造等造园手法的研究为切入点,分析了汉代园林的景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园林 一池三山 景观特征
下载PDF
城市遗产保护的景观方法——HUL理念中国化技术性策略探索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陆琛 唐岳兴 朱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118,共7页
相较于对城市遗产日臻成熟的理解,中国现行城市遗产保护方法仍处于滞后状态。引入城市历史景观(HUL)理念,以历史文化传承为目标,在中国传统和现实语境下,提出将景观特质作为遗产活化利用的着力点,以景观特质为核心的HUL理念中国化技术... 相较于对城市遗产日臻成熟的理解,中国现行城市遗产保护方法仍处于滞后状态。引入城市历史景观(HUL)理念,以历史文化传承为目标,在中国传统和现实语境下,提出将景观特质作为遗产活化利用的着力点,以景观特质为核心的HUL理念中国化技术性策略。提出在空间、时间、感知3个维度下采取递进式的方法进行HUL单元识别,再以融入衔接、动态监测2条路径实现HUL变化管理。为中国高质量人居城市特色营造提供新思路,为城市遗产保护提供技术性策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遗产 城市历史景观 景观特质 景观单元 技术性策略
下载PDF
城镇化过程中陂塘景观系统的特征演变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志芳 朱刚露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1-709,共9页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研究区域,以2000年和2012年的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指标等研究方法,通过陂塘的数量、面积、密度、破碎度、分离度和连接度等指标来研究陂塘景观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规律,以及城...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研究区域,以2000年和2012年的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指标等研究方法,通过陂塘的数量、面积、密度、破碎度、分离度和连接度等指标来研究陂塘景观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规律,以及城镇化建设与陂塘景观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水田、旱地、疏林草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指标来研究陂塘周边用地基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12年间陂塘显著削减,数量由1906个削减为270个,水面面积由175.9 hm^2降至59.2 hm^2,数量减少85.8%,面积减少66.3%;2)快速扩张的城镇化建设是导致陂塘景观荒废和消失的主要原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道路广场用地和旱地(待建设用地);3)空间分布上远离建成区的陂塘斑块存活率较高,且保留的陂塘水面面积主要为0.1~1 hm^2;4)大部分保留的陂塘景观利用价值低,居住用地中保留的陂塘是最完整的,也是最具有后续生态利用价值的。研究结果可以为现代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陂塘 海绵城市 城镇化 景观特征 土地利用 生态价值
下载PDF
西吉县80年代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柳长顺 齐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4-107,共4页
西吉县 8 0年代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选择了 1980 ,1988年 2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从土地利用结构、空间景观特征、内部变化、重心位移及主要变化过程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 ,研究西吉县 80年代的土... 西吉县 8 0年代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选择了 1980 ,1988年 2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从土地利用结构、空间景观特征、内部变化、重心位移及主要变化过程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 ,研究西吉县 80年代的土地利用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结构 景观特征 重心变化
下载PDF
广州小洲村聚落景观的有机演变及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范建红 倪红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77-181,共5页
以小洲村为例,通过分析聚落景观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总结了景观演变背后的社会、经济、政治、自然因素,为新时期的乡村聚落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传统聚落景观 有机演变 景观特征 小洲村
原文传递
试论地缘相临风景名胜区的特色构建——以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苏州东山景区、西山景区、光福景区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相西如 丁纪江 《中国园林》 2005年第3期61-64,共4页
在分析地缘相临风景名胜区总体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风景资源归类分析、景观要素异质性分析、典型景观风貌特征提取等手段,对该类风景名胜区特色构建的途径作了尝试和探讨,并提出了地缘相临风景名胜区特色构建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规划设计 地缘相临 景观异质性 景观特色
下载PDF
土地综合整治生态景观营造对策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朋瑶 李学东 宇振荣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6-375,共10页
目前,中国土地整治正在经历由传统土地整理向土地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分析中国土地整治发展和挑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生态修复和资源保护的研究和实践,探讨土地综合整治生态景观营造对策。在战略层... 目前,中国土地整治正在经历由传统土地整理向土地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分析中国土地整治发展和挑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生态修复和资源保护的研究和实践,探讨土地综合整治生态景观营造对策。在战略层面,要提高对生命共同体系统观和生命观的认识,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恢复和提升农业景观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乡村景观特征,加强生态修复,提高生态弹性。在土地整治项目和工程技术层面,应用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多目标协同的综合景观管理方法,研发与实践生态景观化工程技术,逐步建立以农户为主体并通过资金补贴的土地生态管护制度,以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景观化工程 景观途径 绿色基础设施 生物多样性 景观特征 生态管护
下载PDF
中世纪暖期浑善达克沙地空间格局与景观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武健伟 鲁瑞洁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10-113,共4页
中世纪暖期是冰后期的又一次回暖期,研究表明当时我国东部沙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流沙固定现象。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浑善达克沙地若干古土壤和河湖相沉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世纪暖期浑善达克沙地气候温暖湿润,沙地中普遍发育古土壤... 中世纪暖期是冰后期的又一次回暖期,研究表明当时我国东部沙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流沙固定现象。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浑善达克沙地若干古土壤和河湖相沉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世纪暖期浑善达克沙地气候温暖湿润,沙地中普遍发育古土壤和河湖相沉积,流沙固定,特别是沙地东部、中部和南部流沙被大面积固定,沙地面积缩小;孢粉分析结果表明,沙地内植被发育较好,盖度增加,形成干草原-疏林草原景观。研究结果将为浑善达克沙地未来气候环境演变趋势提供背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空间格局 景观特征 中世纪暖期
下载PDF
陕北甘泉丹霞峡谷群地质遗迹景观特征与保护利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丁华 段丰浩 +2 位作者 陈姗姗 廖文强 李永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2-372,共11页
甘泉丹霞峡谷群位于陕北丹霞地质遗迹景观带的中部,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为典型的狭缝式丹霞景观。通过野外调查、实测和研究发现:甘泉丹霞峡谷群地质遗迹景观的造景地层为下白垩统洛河组风成相紫红色碎屑沉积岩,岩石呈厚-巨厚层状... 甘泉丹霞峡谷群位于陕北丹霞地质遗迹景观带的中部,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为典型的狭缝式丹霞景观。通过野外调查、实测和研究发现:甘泉丹霞峡谷群地质遗迹景观的造景地层为下白垩统洛河组风成相紫红色碎屑沉积岩,岩石呈厚-巨厚层状;垂向节理较为密集,NE-NEE向、近SN向和NW向节理控制了峡谷群的发育。景观类型以负地形的波浪谷(波浪状凹槽与凸起间或分布)为主,辅以丹霞崖壁、一线天、壶穴、象形石等;景观类别与众不同,为具有国际对比研究价值的黄土覆盖型,主要沿洛河支流展布;景观美学上呈现“窄狭、多弯、纵高、陡峻”+“巨厚、均一、韵律、多彩”特征;景观价值上具有科学研究、科考探险、旅游休闲、科普教育等复合多元的多种功能。由于甘泉丹霞峡谷群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经济欠发达区,未来应加大地质遗迹科研力度,划定地质遗迹保护区,明确地质遗迹保护措施,推进地质遗迹科普教育,开展地质文化村建设,以达到持续保护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地质遗迹 景观特征 黄土覆盖型 狭缝式 波浪谷 保护利用 陕西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技术的西吉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郝志敏 齐实 黄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6期42-47,60,共7页
以黄土高原较早实施退耕还林的宁夏西吉县为例,选择1990和2005年的2期TM遥感图像,对西吉县1990—2005年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从土地利用结构及空间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得到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 以黄土高原较早实施退耕还林的宁夏西吉县为例,选择1990和2005年的2期TM遥感图像,对西吉县1990—2005年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从土地利用结构及空间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得到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特征 转移矩阵 TM影像
下载PDF
论城市景观特色的塑造和延续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晨 芦青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96-198,共3页
文章论述了城市景观特色的含义,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城市景观特色的成因,继而从多方面探讨城市景观特色的塑造与创新、保护和延续。
关键词 城市景观 景观特色 历史景观 自然景观
下载PDF
乡愁文化的地带性景观载体——广东龙川客家乡土景观遗产类型与特色 被引量:4
18
作者 袁霖 李敏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5年第5期387-392,共6页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面展开,乡土景观遗产保护正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与风景园林遗产和乡土文化传承相关的地带性景观研究,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选取广东客家首邑龙川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当地乡土景观遗产现状...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面展开,乡土景观遗产保护正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与风景园林遗产和乡土文化传承相关的地带性景观研究,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选取广东客家首邑龙川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当地乡土景观遗产现状,分析了其构成要素和内容形式,论述了龙川客家乡土景观在聚居单元、传统村落和中心圩镇三类人居环境上所综合表现出的遗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遗产 客家乡土景观 景观类型 景观特色 龙川县
原文传递
景观特色的级区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春玲 余柏椿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4-79,共6页
景观特色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系统,具有结构主义的基本特征。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区域或多个区域,甚至城市的一个建设单元或多个建设单元,其景观特色都具有2个维度的属性,即景观特色区及该特色区对应的特色级。在此基础上,通过公共参与获... 景观特色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系统,具有结构主义的基本特征。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区域或多个区域,甚至城市的一个建设单元或多个建设单元,其景观特色都具有2个维度的属性,即景观特色区及该特色区对应的特色级。在此基础上,通过公共参与获取评价数据,并建立数学模型,对景观特色区的评价区内各个评价元的特色级得分进行计算,从而达到对景观特色准确评价的目的。这种景观特色评价模型能够广泛地运用到一个区域或者多个区域的不同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特色 级区 评价模型
下载PDF
风景园林学视角下的中国采石干扰土地修复治理现况反思 被引量:5
20
作者 崔庆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23,共6页
采石活动剧烈改变着自然地貌形态,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与环境影响。采石干扰土地已成为中国目前进行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的主要对象之一。基于风景园林学视角,首先从物质空间和自然生态2个层面对我国采石干扰土地较为独特的景观形态特... 采石活动剧烈改变着自然地貌形态,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与环境影响。采石干扰土地已成为中国目前进行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的主要对象之一。基于风景园林学视角,首先从物质空间和自然生态2个层面对我国采石干扰土地较为独特的景观形态特征进行了细致描述,然后介绍了我国采石干扰土地的修复治理现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最后从研究、管理与实践3个层面提出了建议与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采石干扰土地 景观形态 修复治理 反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