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得悲秋残影在:论《庚子秋词》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大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148,共8页
《庚子秋词》为二十世纪伊始具有符号式意义的重大词坛事件,历来负有"词史"盛誉。但由于对词体抒情功能认知的偏颇,《庚子秋词》并未真正达到"词史"的高度,总体上没有迸发出更大的现实烈度,奏出更强劲的时代心音。... 《庚子秋词》为二十世纪伊始具有符号式意义的重大词坛事件,历来负有"词史"盛誉。但由于对词体抒情功能认知的偏颇,《庚子秋词》并未真正达到"词史"的高度,总体上没有迸发出更大的现实烈度,奏出更强劲的时代心音。同时,《庚子秋词》对二十世纪词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子秋词》 王鹏运 朱祖谋 词史 接受
下载PDF
论《古今词统》的词史建构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仲谋 《阅江学刊》 2013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明季词人卓人月和徐士俊共同选编的《古今词统》与陈耀文《花草粹编》、沈际飞《草堂诗馀四集》等共同代表着明代词选的水平与特色。该选本努力超越流行数百年的《草堂诗馀》的范围与手眼,并试图建立一种大一统的词史统序,即合古、今为... 明季词人卓人月和徐士俊共同选编的《古今词统》与陈耀文《花草粹编》、沈际飞《草堂诗馀四集》等共同代表着明代词选的水平与特色。该选本努力超越流行数百年的《草堂诗馀》的范围与手眼,并试图建立一种大一统的词史统序,即合古、今为一体,而着意强调今词即明词的地位;合婉约、豪放为一体,意在打破嘉靖以后贬抑豪放独尊婉约的倾向;合词史百汇于一体,既开拓了选源也丰富了词史。这是对《草堂诗馀》系列选本长期垄断词坛的反拨与重构,对清初词坛亦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词学 词选 词史
下载PDF
试论清代浙西词派的重新分期
3
作者 刘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277-283,共7页
在晚清词坛,仍有众多词家遵循浙派词风,浙派依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浙派对词坛的影响依然很大。通过考察清代词风的嬗变,应以嘉庆七年为界,将浙西词派分为前后两期。在浙派前期的发展中,康熙十七年和雍正三年是重要的节点,前者标志浙派... 在晚清词坛,仍有众多词家遵循浙派词风,浙派依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浙派对词坛的影响依然很大。通过考察清代词风的嬗变,应以嘉庆七年为界,将浙西词派分为前后两期。在浙派前期的发展中,康熙十七年和雍正三年是重要的节点,前者标志浙派的形成,后者标志浙派鼎盛期的到来。而在浙派后期的发展过程中,道光十一年与光绪九年均是浙派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前者标志浙派与常派在词学理论上并峙局面的形成,后者标志了浙派在创作上亦进入了衰落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浙派 常派 词史 词风 词派
下载PDF
郑文焯词律研究成就及其词学史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少坤 罗海燕 杨传庆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3,共6页
郑文焯于词律研究成就颇为突出。他于词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打破乐律与文字格律之间的隔阂,通过"校议结合"融通了词律批评与词调声情、创作风格之间的关系,郑氏对律校法的承扬,使"入声字例"成为一种有效且成... 郑文焯于词律研究成就颇为突出。他于词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打破乐律与文字格律之间的隔阂,通过"校议结合"融通了词律批评与词调声情、创作风格之间的关系,郑氏对律校法的承扬,使"入声字例"成为一种有效且成熟的词籍校勘方法。郑氏还校勘了《词源》,校正了词乐乐调的住字,于词乐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文焯 词律学 词学史
下载PDF
试论郑振铎的词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克强 杨传庆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3-130,共8页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史研究专家,也是20世纪词学现代化进程中一位重要的词学研究者。他在一系列的词学著述中,对词的起源、词史分期及词派等唐宋词研究的关键问题作出了精彩的阐释。在民国时期新旧词学并存却又相反相成的时代背...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史研究专家,也是20世纪词学现代化进程中一位重要的词学研究者。他在一系列的词学著述中,对词的起源、词史分期及词派等唐宋词研究的关键问题作出了精彩的阐释。在民国时期新旧词学并存却又相反相成的时代背景下,他是新派中颇有特色的词学家:既具有新派的学术眼光和研究方法,又重视旧派所传承的文献基础。从某种角度看,他是一位兼具新旧两派优长的词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振铎 词学 词史
下载PDF
词史与诗史的交融——论彊村词对杜诗的师承 被引量:2
6
作者 秦敏 沙先一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73,共6页
清代词学多借鉴诗学,体现了向诗学靠拢的意识,清词也是如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晚清四家之一的朱祖谋。朱祖谋所处的晚清之世,风起云涌,内忧外患,国事频仍,再加上其性情骨鲠,又怀有悲天悯人之心,因此,其词自觉地对杜诗进行了广泛的借... 清代词学多借鉴诗学,体现了向诗学靠拢的意识,清词也是如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晚清四家之一的朱祖谋。朱祖谋所处的晚清之世,风起云涌,内忧外患,国事频仍,再加上其性情骨鲠,又怀有悲天悯人之心,因此,其词自觉地对杜诗进行了广泛的借鉴,以词当史,或感伤戊戌变法,或忧愤庚子之变,或寄寓遗民哀思,委婉曲折而深刻细腻地抒写个人之悲与家国之痛,成为晚清民初词坛上的最强音。朱祖谋之词,既是对周济"词亦有史"理论主张的呼应与实践,也是对杜诗精神的师承与弘扬,体现了词史与诗史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祖谋 杜甫 词史 诗史
下载PDF
试论谭献的清代词史观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红红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99-108,共10页
作为晚清词学大家,谭献于有清一代词史,能够以清二十七家词人为线索梳理出清代词史的发展脉络。他将清代词人按类别分为词人之词、学人之词、才人之词三类,标举词人之词为词学典范。谭献能客观公允评价浙西词派、常州词派两大流派的功... 作为晚清词学大家,谭献于有清一代词史,能够以清二十七家词人为线索梳理出清代词史的发展脉络。他将清代词人按类别分为词人之词、学人之词、才人之词三类,标举词人之词为词学典范。谭献能客观公允评价浙西词派、常州词派两大流派的功过得失。此外,谭献视野开阔,描述了晚清不同地域的词作风貌。谭献对清代词史的评判,被后世奉为圭臬,影响极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献 词史 词人之词
下载PDF
词学史上的金元词论
8
作者 李春丽 《阴山学刊》 2019年第6期22-28,共7页
金元词是词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词学史上对金元词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具体而言,金元时期重在发掘并确立其地域性的、民族性的审美特质;明清时期对金元词的词史价值进行评价,深刻剖析其地域文化特色,考察其风格之发展源流;... 金元词是词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词学史上对金元词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具体而言,金元时期重在发掘并确立其地域性的、民族性的审美特质;明清时期对金元词的词史价值进行评价,深刻剖析其地域文化特色,考察其风格之发展源流;民国时期的金元词研究进入到词史书写,更多金元词人纳入研究者的视野,从而使金元词的美学特质得到更全面的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史 金元词 地域文化 词史
下载PDF
地方·时代·词史:《淮海秋笳集》与道咸淮海本土词人群
9
作者 马腾飞 史哲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04-111,共8页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事频繁,甘泉文人李肇增选编词集《淮海秋笳集》,所选词家以江都、甘泉、仪征、泰州等淮海本土文人为主。《淮海秋笳集》中收录的作品以瓣香南宋,伤时感世为创作特色。这些词作中饱含故园失所、黍离悲笳之哀音,凸显...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事频繁,甘泉文人李肇增选编词集《淮海秋笳集》,所选词家以江都、甘泉、仪征、泰州等淮海本土文人为主。《淮海秋笳集》中收录的作品以瓣香南宋,伤时感世为创作特色。这些词作中饱含故园失所、黍离悲笳之哀音,凸显出晚近变革时代传统士大夫所流露的"秋"之心态。结合地域以及时局,可以看到《淮海秋笳集》中地方性、时代性的书写,该词选对近代初期的词史建构有着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词选 《淮海秋笳集》 淮海词人群 太平天国 词史
原文传递
晚清“词史”意识与词论建构及创作的关系
10
作者 于广杰 苏涛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4-26,共3页
"词史"意识的形成源于风雅精神和诗敎传统,与"史诗"创作遥相呼应。这种词脱离传统的"情爱"题材,用词体特有的格调意趣、抒情方式、语言风格反映社会现实、历史事件,表现士人的历史责任感和政治担当精神,... "词史"意识的形成源于风雅精神和诗敎传统,与"史诗"创作遥相呼应。这种词脱离传统的"情爱"题材,用词体特有的格调意趣、抒情方式、语言风格反映社会现实、历史事件,表现士人的历史责任感和政治担当精神,从而使词这种文学体裁与诗歌合流,尤其在晚清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词史"创作的潮流。在梳理诗史与词史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从推尊词体的文学思潮、词学理论发展的内部规律、词史意识与实践的角度对晚清词史意识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探讨词史范畴的形成及对词论和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 词史意识 词史
下载PDF
民国教授与民国词社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剑亮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87-391,共5页
民国教授在民国词社的创立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词社对于民国教授的词创作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研究民国教授与民国词社的关系,对了解民国词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吴梅、汪东和夏承焘等民国教授为例,探讨民国教授对民国... 民国教授在民国词社的创立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词社对于民国教授的词创作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研究民国教授与民国词社的关系,对了解民国词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吴梅、汪东和夏承焘等民国教授为例,探讨民国教授对民国词社的作用,以及词社对教授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教授 词社 词史
下载PDF
宋代“销魂词”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温瑜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35,共5页
"消魂"、"魂消"、"销魂"、"魂销"、"断魂"、"魂断"、"销凝"、"消凝"、"凝伫"等词语的运用简称"销魂"修辞,在宋词中成为流行语,... "消魂"、"魂消"、"销魂"、"魂销"、"断魂"、"魂断"、"销凝"、"消凝"、"凝伫"等词语的运用简称"销魂"修辞,在宋词中成为流行语,由此形成的"销魂词",是宋代士大夫复杂情感在宋词中的集中体现,反映出宋人的人生态度和审美倾向。"销魂词"中的"销魂"修辞在章法上起词眼和词心的作用,在情感上,标志着委婉曲折的抒情手法,是判断婉约词的标签之一。蕴含其中的民俗文化对于探讨民俗与文学的相互关系有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销魂 宋词 婉约 词史
下载PDF
从诗词分野看柳永词的词史意义
13
作者 张美丽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40-42,共3页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他不仅在思想上没有看轻看贱词,而且在创作中大大改变了从晚唐五代到北宋以来词的狭小格局和境界,在对士大夫情感的抒发和词境开拓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苏轼等北宋中后期词人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他不仅在思想上没有看轻看贱词,而且在创作中大大改变了从晚唐五代到北宋以来词的狭小格局和境界,在对士大夫情感的抒发和词境开拓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苏轼等北宋中后期词人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在词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词 词史意义 诗词分野
下载PDF
体格之变与北宋中前期词运之转关
14
作者 李静 苏畅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5-143,175,共9页
北宋中前期是词体发展之一重要转折期,其时词的创作,就具体体格而言,多有丕变。首先,词的生成场域由晚唐五代时以宫廷、豪门为主发展为更为普泛的普通文人士大夫之间诗酒往来的酒场、歌场,而词的创作目的也由落魄文人为主人写歌供其娱乐... 北宋中前期是词体发展之一重要转折期,其时词的创作,就具体体格而言,多有丕变。首先,词的生成场域由晚唐五代时以宫廷、豪门为主发展为更为普泛的普通文人士大夫之间诗酒往来的酒场、歌场,而词的创作目的也由落魄文人为主人写歌供其娱乐,转而变为文人士大夫之间的自我娱乐与消遣,进而为自我性情的深情感兴与生动吟咏。其次,词的作者身份(即作者本人)与文本身份(即文本中的抒情主体)已经化而为一,从游离走向重合,即使在闺情词的创作上,词的隐含作者也多已不复存在,而示之以原本身份。再次,在抒情模式上,"情"与"文"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词作文本的生成更多地得自于某种情感的自然发展,即便是传统的闺怨体,也突破了"花间体""情生于文"的为文设情模式,转而变为"文生于情"的真情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史 北宋 体格 士大夫词
原文传递
论金词之别宗:全真道士词
15
作者 于东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全真道士词代表了金词之别宗,呈现出独特风貌:第一,创作方式互渗。其词具诗教之旨,创作上使用"诗人句法",写出许多杂体词。第二,文体功能互渗。"以词喻道",使得词在功能的选择上由"聊佐清欢"融进了"... 全真道士词代表了金词之别宗,呈现出独特风貌:第一,创作方式互渗。其词具诗教之旨,创作上使用"诗人句法",写出许多杂体词。第二,文体功能互渗。"以词喻道",使得词在功能的选择上由"聊佐清欢"融进了"丹灶仙霞",具体就是以词述心境、以词明道义、以词劝世人。第三,审美风格雅俗互渗。在以杂体入词、注重雅化的同时,又借鉴市井乡村的俗谣俚曲,吸收民间口语俗语,使词风雅俗互渗并存。全真道士词的俗化,也成为元曲登上文学史舞台的别样前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真道士词 “以词喻道” 文体特征 词史
下载PDF
文学接受史视域下的李煜词平议
16
作者 王立娟 《保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6-72,共7页
在唐五代到北宋的词体演进过程中,李煜词的变化引起后代研究者的注意,王国维甚至认为其词一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是,李煜词并没有发生质变,其创作者身份仍是贵族。实际上,李煜词在词学史上的变化并没有被强调学养的宋... 在唐五代到北宋的词体演进过程中,李煜词的变化引起后代研究者的注意,王国维甚至认为其词一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是,李煜词并没有发生质变,其创作者身份仍是贵族。实际上,李煜词在词学史上的变化并没有被强调学养的宋人肯定与学习。只是到了词学昌盛的明清时期,因李煜的遭际与其词之凄艳绝美,日渐得到时人肯定与赞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煜词 文学接受 词体 词史
下载PDF
张惠言词论的独特性
17
作者 熊小月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3期87-89,共3页
张惠言是常州词派的开山鼻祖,其词论在词史上的独特之处表现为:对词的美感特质有相当的体认与把握;因时乘势,力纠浙西、阳羡之流弊,使词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其词论中含有浓厚的词史意识。
关键词 张惠言 词论 美感特质 词史
下载PDF
词史“尊体”说检讨
18
作者 张再林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284-299,共16页
词在产生之初,原本是在酒筵歌席间用以娱宾遣兴的一种工具,品位甚低.但另一方面,从不同角度推尊词体的言论也始终伴随着词的发展历史.苏轼最早从“诗词一律”和发生论的角度推尊词体.在其影响下,黄庭坚、张耒等苏门文人论词大都能不拘... 词在产生之初,原本是在酒筵歌席间用以娱宾遣兴的一种工具,品位甚低.但另一方面,从不同角度推尊词体的言论也始终伴随着词的发展历史.苏轼最早从“诗词一律”和发生论的角度推尊词体.在其影响下,黄庭坚、张耒等苏门文人论词大都能不拘“艳科”、“小道”的传统观念.元代的刘将孙从抒写人的真实情性的角度而将词与诗文相提并论.清代的阳羡词派从本体论的角度确立尊体观念,浙西词派从功能论的角度尊崇词体,常州词派则主要从比兴寄托和创作论的角度,力图达到确立词的独立地位的目的.此后,王国维以“境界”为词的本质,重视词体超功利的审美价值,使词体真正摆脱了“小道”的地位.而随着胡适以新文化的观点、新的方法来研究词学,发现和赋予了词体的文学史新价值,从而开启了词学的现代化历程,中国词史进程中的尊体说也由此完成了其理论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史 尊体 检讨
原文传递
选本与注释学视野下的《唐宋词选释》及其词学史意义
19
作者 傅宇斌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19年第1期479-512,共34页
《唐宋词选释》作为现代重要的一种词选,它在选本价值和注释价值方面均有独胜之处。在选心上,它推崇"广而且深"的词作;选型上,它是融合尊体、存史、研究三种类型的词选。它固然反映了唐宋词史发展的一般过程,但重要的是它体... 《唐宋词选释》作为现代重要的一种词选,它在选本价值和注释价值方面均有独胜之处。在选心上,它推崇"广而且深"的词作;选型上,它是融合尊体、存史、研究三种类型的词选。它固然反映了唐宋词史发展的一般过程,但重要的是它体现了词人创作题材和风格的多样性,展现了词体演进过程中的丰富特点。同时作为一种注释性选本,在典故的考源、名物的考证、版本的考校、风格的考评、词句的鉴赏方面,《唐宋词选释》可谓开创出词集注释的某些体例。它的注释风格也值得称道,并非追求繁胜、详实,而是简约明达、直寻原意、洞见本原。总之,《唐宋词选释》在现代词学史上是成就十分突出的选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选本学 注释学 词学史
原文传递
周济词学理论的破与立
20
作者 谢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100,共7页
周济作为常州词派的关键人物,其《介存斋论词杂著》中关于白石的一段点评,最早正面提出"寄意题外,包蕴无穷"的说法,具有一定的纲领意义。周济以"破"带"立",对"今人"标举姜、张,讲究"磨盘... 周济作为常州词派的关键人物,其《介存斋论词杂著》中关于白石的一段点评,最早正面提出"寄意题外,包蕴无穷"的说法,具有一定的纲领意义。周济以"破"带"立",对"今人"标举姜、张,讲究"磨盘雕琢"的创作风气进行了批评,提出了"寄"、"意"兼重而至"浑化"的词作审美理想。周济在张惠言词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演绎,其立论既有时代背景,也有理论高度,对常州词派的最终确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词派 词史 寄托 浑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