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the area postrema of medulla oblongata in the regulation of canine interdigestive migrating motor complex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礼建 周吕 田瑞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84-388,共5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area postrema (AP) of the medulla oblongata on gastrointestinal interdigestive migrating motor complex (MMC) and the plasma motilin level. METHODS: Interdigestive MMC activiti...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area postrema (AP) of the medulla oblongata on gastrointestinal interdigestive migrating motor complex (MMC) and the plasma motilin level. METHODS: Interdigestive MMC activities of the antrum and duodenum were recorded by strain gauge implanted on the serosa of 8 conscious dogs. A cannula was intubated in femoral vein for motilin injection. The plasma motilin 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by RIA. We observed: (1) normal interdigestive MMC activity and fluctuations in plasma motilin concentration; (2) the effects of electrically damaging the AP on MMC activity and plasma motilin level; (3) wheth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motilin could induce phase III contractions after the AP was destroyed. RESULTS: (1) Typical interdigestive MMC with phase I, II, III, and IV was recorded in normal dogs. Phase III was concurrent with the peak of plasma motilin level. (2) In damaged AP dogs, antroduodenal interdigestive MMC contractions were suppressed; cyclic, phasic and migratory pattern of MMC was disrupted. Plasma motilin concentration was decreased.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motilin could not induce phase III contractions. CONCLUSIONS: The area postrema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which is mediated by motilin, on the regulation of interdigestive M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ls DOGS fourth ventricle Medulla Oblongata MOTILIN Myoelectric Complex Migrating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STOMACH
原文传递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肿瘤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李轩 石德金 +5 位作者 胡裕全 郭英 叶卓鹏 史志东 江博雄 何绮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 报道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枕下正中切口、小脑延髓裂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第四脑室肿瘤 18例。 结果 手术治疗 18例 ,其中肿瘤全切除 13例 ,近全切除 5例。术后无 1例... 目的 报道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枕下正中切口、小脑延髓裂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第四脑室肿瘤 18例。 结果 手术治疗 18例 ,其中肿瘤全切除 13例 ,近全切除 5例。术后无 1例出现小脑性缄默综合征。出现脑积水 3例 ,2例经行侧脑室 腹腔分流后好转 ,1例因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死亡。 结论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 ,不需切开小脑蚓部 ,可避免损伤正常小脑组织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有助切除第四脑室肿瘤 ,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第四脑室肿瘤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 显微手术
原文传递
成人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9
3
作者 霍雷 毕长龙 +3 位作者 方加胜 王延金 张明宇 陈风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42-645,共4页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肿瘤显微外科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提高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68例在湘雅医院经手术治疗的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小脑蚓部或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肿瘤,手术过程中对侵袭延髓呼...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肿瘤显微外科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提高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68例在湘雅医院经手术治疗的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小脑蚓部或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肿瘤,手术过程中对侵袭延髓呼吸中枢的部分肿瘤不必勉强切除,但均打通导水管下口,关颅时采用颈肌-硬膜悬吊法。结果:肿瘤全切除58例,近全切除10例,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症状性脑积水10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原瘤腔出血4例,行二次手术;颅内积气8例,颅内感染10例,上消化道出血18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气管切开16例,其中5例呼吸机辅助呼吸,均经治疗后痊愈。本组无枕后皮下积液病例。结论:术中生命中枢的保护及完全打通导水管下口是手术成败的关键,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辅以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第四脑室 并发症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膜髓帆入路四脑室病变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正辉 许百男 +2 位作者 周定标 余新光 张远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8-469,共2页
目的探讨经膜髓帆入路切除第四脑室病变的手术方法及优点。方法17例第四脑室及周围占位病变,男7例,女10例,年龄5~49岁,平均26.6岁。其中髓母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5例,表皮样囊肿2例,脑囊虫病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手术采用小... 目的探讨经膜髓帆入路切除第四脑室病变的手术方法及优点。方法17例第四脑室及周围占位病变,男7例,女10例,年龄5~49岁,平均26.6岁。其中髓母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5例,表皮样囊肿2例,脑囊虫病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手术采用小脑延髓裂膜髓帆入路,显微镜下分离两侧小脑延髓裂,游离小脑扁桃体,根据病变大小切开脉络膜和下髓帆,显露四脑室,将病变切除,严密缝合硬膜,骨瓣复位。结果17例病变均全切除,术后早期恢复良好,无重残及死亡。11例术后随访3~21个月,无重残及死亡,其中8例行CT或MRI检查,无复发。结论经小脑延髓裂膜髓帆入路切除四脑室肿瘤不需切开小脑蚓部,且可扩大四脑室的显露,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脑室 膜髓帆入路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小鼠第四脑室外侧隐窝与外侧孔之间室管膜扫描电镜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吕佩源 尹昱 +4 位作者 王丽 马常升 梁翠萍 王伟斌 李文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 :观察血管性痴呆 (VD)小鼠第四脑室外侧隐窝与外侧孔之间室管膜游离面扫描电镜特征。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再灌注法 ,制作小鼠VD模型 ;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 :VD模型组小鼠病变较轻的部位纤毛和微绒毛明显减少 ,纤毛... 目的 :观察血管性痴呆 (VD)小鼠第四脑室外侧隐窝与外侧孔之间室管膜游离面扫描电镜特征。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再灌注法 ,制作小鼠VD模型 ;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 :VD模型组小鼠病变较轻的部位纤毛和微绒毛明显减少 ,纤毛扭曲僵折、排列紊乱、倒伏在室管膜细胞表面 ;重者纤毛枯缩、粘连成团 ,微绒毛消失。室管膜细胞分泌颗粒明显增多 ,成堆分布。室管膜上神经元样细胞数目减少 ,胞体扁平、皱缩不饱满 ,树突减少。巨噬细胞样细胞胞体变小 ,表面突起减少。结论 :VD小鼠上述区域室管膜细胞和室管膜上结构存在着超微结构的损伤 ,提示以上形态学的改变是VD发生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小鼠 第四脑室 室周器官 室管膜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形态学
下载PDF
第四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 被引量:7
6
作者 谢韡 王汉东 +9 位作者 史继新 樊友武 杭春华 孙康健 潘云曦 成惠林 李杰 乔梁 李劲松 茅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9期674-676,680,共4页
目的 :总结第四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年 4月至 2 0 0 3年 2月11年间收治的 12例第四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的资料。 结果 :本组患者均存在脑积水。脑积水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是其最主要的临床表... 目的 :总结第四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年 4月至 2 0 0 3年 2月11年间收治的 12例第四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的资料。 结果 :本组患者均存在脑积水。脑积水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是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并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通过显微外科技术 11例获得全切除 ,1例次全切除 ,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 结论 :该肿瘤可通过CT和MRI检查明确诊断 ,手术是其最佳的治疗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丛乳头状瘤 第四脑室 显微外科技术
下载PDF
四脑室区肿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7
7
作者 罗健君 须同禄 +1 位作者 沈天真 冯晓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48-249,共2页
目的 :探讨四脑室区肿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分析 3 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脑室区肿瘤的CT和MRI好发年龄、部位和图像特征。结果 :检出髓母细胞瘤 9例 ,室管膜瘤 8例 ,表皮样囊肿 4例 ,脉络丛乳头状瘤 3例 ,血管母细胞瘤 ... 目的 :探讨四脑室区肿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分析 3 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脑室区肿瘤的CT和MRI好发年龄、部位和图像特征。结果 :检出髓母细胞瘤 9例 ,室管膜瘤 8例 ,表皮样囊肿 4例 ,脉络丛乳头状瘤 3例 ,血管母细胞瘤 2例 ,室管膜囊肿 1例 ,海绵状血管瘤 1例 ,生殖细胞瘤 1例。结果提示 :( 1)不同的四脑室区肿瘤各具其影像学特征 ;( 2 )四脑室区常见肿瘤具有年龄特征 ;( 3 )肿瘤来源的判断可帮助肿瘤定性的诊断。结论 :CT和MRI检查对四脑室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主要价值 ,以MRI为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第四脑室 CT NMR 成像 诊断
下载PDF
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所致脑积水治疗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庆国 亢建民 +4 位作者 周煜 施铭岗 燕景锋 闫学江 杨玉山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81-684,共4页
目的 探讨第四脑室肿瘤相关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 总结天津市环湖医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31例第四脑室周围肿瘤患儿脑积水的处理结果.患者分为3组:A组(5例):肿瘤切除术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B组(15例):肿瘤切除术后处... 目的 探讨第四脑室肿瘤相关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 总结天津市环湖医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31例第四脑室周围肿瘤患儿脑积水的处理结果.患者分为3组:A组(5例):肿瘤切除术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B组(15例):肿瘤切除术后处理组,又分为B1组(7例),即术后仍有脑积水实施脑室分流术;B2组(8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C组(11例),肿瘤切除术后脑积水自行缓解.患儿长期随访中出现的脑积水症状以及各方法的并发症出现情况对比;影像学以MRI脑室相关径线的改变为评价指标.结果 A组术前2 d行脑室-腹腔分流者,术后未再出现脑积水症状,1例有裂隙脑室;B1组7例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裂隙脑室,1例分流管梗阻更换分流管;B2组8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2例头皮缝合口漏,1例硬膜下积液.组间对比分析表明,A组和B组间,B1和B2组问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脑室各相关径线值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或第三脑室底造瘘方法均能解决第四脑室肿瘤相关性脑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第四脑室 脑肿瘤 脑积水 第三脑室底造瘘
原文传递
小脑延髓裂入路在第四脑室和脑干背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立华 徐如祥 +5 位作者 魏群 李运军 李文德 于斌 高进宝 赵浩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60-365,共6页
目的探讨枕下后正中-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四脑室和脑干背侧肿瘤的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小脑延髓裂入路手术治疗的106例第四脑室和脑干背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3例患... 目的探讨枕下后正中-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四脑室和脑干背侧肿瘤的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小脑延髓裂入路手术治疗的106例第四脑室和脑干背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3例患者采用双侧小脑延髓裂入路,23例明显偏侧的第四脑室区、脑干肿瘤或小型肿瘤患者经单侧小脑延髓裂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者97例,次全切除者9例;全切除率达91.5%,次全切除率8.5%。术后并发脑积水1例,经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治愈;无症状性颅内积气13例,皮下积液2例,吞咽障碍、一过性复视、短暂性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障碍各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无出现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和小脑性缄默综合征、脑脊液漏、颅内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四脑室和脑干背侧的肿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且显露充分、方便实用的手术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延髓裂入路 脑肿瘤 第四脑室 脑干 显微外科技术
下载PDF
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海 王和平 +2 位作者 雷霆 袁永生 曹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10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生物学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1998年至2009年收治的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患者45例,对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手术操作和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及大部切除9... 目的探讨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生物学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1998年至2009年收治的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患者45例,对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手术操作和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及大部切除9例;术后病理示髓母细胞瘤28例,室管膜瘤14例,星形细胞瘤3例;术后临床症状好转32例,无改善10例,恶化2例,1例患者死于严重脑干水肿;术后复查有4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儿童第四脑室肿瘤首发症状多种多样,MRI对于诊断与手术有重要的意义,采取合适的显微神经外科策略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第四脑室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第四脑室肿瘤切除术后患儿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静 李倩 范艳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9期1134-1138,共5页
目的分析第四脑室肿瘤术后患儿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3例第四脑室肿瘤患儿。根据术后是否并发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n=45)和非... 目的分析第四脑室肿瘤术后患儿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3例第四脑室肿瘤患儿。根据术后是否并发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n=45)和非感染组(n=108),从护理角度对比观察两组第四脑室肿瘤切除患儿术前、术中、术后相关因素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示,两组患儿下列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术前住院天数>5 d(χ^2=5.418,P=0.020),手术时间≥4 h(χ^2=4.189,P=0.041),术后皮下积液(χ^2=4.452,P=0.049);年龄、肿瘤类别、肿瘤直径、肿瘤术后残留、肿瘤与第四脑室底粘连、手术季节、既往颅脑手术史、术前脑室腹腔分流、放置外引流管、术后低白蛋白血症、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住院时间>5 d(OR=4.340,P=0.010)、术后皮下积液(OR=9.169,P=0.011)是第四脑室肿瘤切除术后患儿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住院时间>5 d及术后皮下积液可增加第四脑室肿瘤切除术后患儿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医护人员应提高对第四脑室肿瘤术后患儿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第四脑室 儿童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原文传递
纹理分析在脑室内脉络丛乳头状瘤与室管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可 周德兴 +2 位作者 傅宁 吴梅 徐凯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10-1915,共6页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增强结合图像纹理分析在鉴别脑室内脉络丛乳头状瘤及室管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病理证实的16例脑室内室管膜瘤及1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的MRI轴位平扫及增强图像,并在T1WI动脉期图像上勾画ROI,进行纹理分析...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增强结合图像纹理分析在鉴别脑室内脉络丛乳头状瘤及室管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病理证实的16例脑室内室管膜瘤及1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的MRI轴位平扫及增强图像,并在T1WI动脉期图像上勾画ROI,进行纹理分析得到标准差、偏度、熵值、峰度、均数及异质性等相关参数。最后,利用多参数联合鉴别脑室内室管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结果脑室内室管膜瘤好发于第四脑室,易沿着室间孔与正中孔蔓延生长,呈"溶蜡样"改变。在MRI T1WI多表现等、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DWI呈等、稍低信号(P<0.05)。脉络丛乳头状瘤多见于儿童侧脑室,发生于侧脑室者常伴有重度脑积水。在MRI上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DWI呈稍高或高信号(P<0.05)。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强化,部分呈特征性"桑葚样"改变。同时对脑室内室管膜瘤与脉络丛乳头状瘤进行纹理分析,得到各参数进行比较,可得:异质性、熵值及偏度参数在室管膜瘤及脉络丛两组肿瘤中有较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同时对异质性、熵值及偏度定量参数即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多参数联合分析,有较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颅脑磁共振T1WI动脉期图像纹理分析结合常规MRI平扫和增强表现,对鉴别脉络丛乳头状瘤及室管膜瘤提供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 第四脑室 室管膜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 MRI纹理分析
原文传递
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第四脑室肿瘤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万宏 吕然博 +5 位作者 王景波 李少清 范庭俊 范学飞 李国建 张建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7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报道经小脑延髓裂入路(transcerebeliomedullochoroidal fissure,TCMCF)手术切除四脑室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枕下正中切口、小脑延髓裂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四脑室肿瘤。结果手术治疗19例,其中肿瘤全切除14例,近全切除5例。... 目的报道经小脑延髓裂入路(transcerebeliomedullochoroidal fissure,TCMCF)手术切除四脑室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枕下正中切口、小脑延髓裂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四脑室肿瘤。结果手术治疗19例,其中肿瘤全切除14例,近全切除5例。术后无患者出现小脑性缄默综合征。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不需切开小脑蚓部,可避免损伤正常小脑组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有助切除四脑室肿瘤,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延髓裂 肿瘤 四脑室
下载PDF
外伤性小脑幕裂孔下疝的CT表现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茂洪 罗帝林 +3 位作者 刘顾岗 刘立良 侯瑜 赵志清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6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认识外伤性小脑幕裂孔下疝的CT征象,并探讨其对判定第四脑室继发性缩窄的意义。方法临床上出现双侧瞳孔散大的10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均经CT扫描,对所有病例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均有第四脑室改变。第四脑室变化按缩... 目的认识外伤性小脑幕裂孔下疝的CT征象,并探讨其对判定第四脑室继发性缩窄的意义。方法临床上出现双侧瞳孔散大的10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均经CT扫描,对所有病例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均有第四脑室改变。第四脑室变化按缩窄程度分为闭塞、重度狭窄、轻度狭窄3组,其中,第四脑室闭塞型62例,重度狭窄型28例,轻度狭窄型13例。第四脑室伴有变形移位共36例,68例中脑和脑桥有明显变形、移位或伴有旋转,脑干界面消失35例。脑桥小脑角池双侧闭塞87例、一侧扩大16例。结论第四脑室闭塞或狭窄是CT诊断小脑幕裂孔下疝的可靠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脑疝 小脑幕裂孔 第四脑室 CT
下载PDF
儿童第四脑室及全椎管纤维脂肪性错构瘤1例
15
作者 邬玉芹 战跃福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患儿男,8个月18天,因"发现坐立不稳2个月"2018年3月8日于海南省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查体:脊柱以腰部为中心向左凸起,躯体代偿性偏向右侧。既往于2017年11月6日颈椎正侧位+腰椎正侧位X线片发现脊柱以第12胸椎为中... 患儿男,8个月18天,因"发现坐立不稳2个月"2018年3月8日于海南省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查体:脊柱以腰部为中心向左凸起,躯体代偿性偏向右侧。既往于2017年11月6日颈椎正侧位+腰椎正侧位X线片发现脊柱以第12胸椎为中心向左侧凸弯。2018年3月8日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示右侧股骨位置略偏外,头颅MR平扫+增强示四脑室占位、颈段椎管内脊髓后外侧脂肪性占位(良性可能性大);2018年3月10日颈胸椎MR平扫+增强显示第四脑室和整个椎管内存在异常的呈短T1和长T2信号,其内见线状低信号,压脂序列示病灶呈低信号,DWI未见明显异常高信号,病灶未见明显强化,邻近脑干呈明显受压改变(图1),考虑脂肪瘤可能性大。临床诊断为第四脑室及全椎管脂肪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脑室 椎管 脑干肿瘤 脊髓肿瘤 纤维脂肪性错构瘤
原文传递
四脑室囊虫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被引量:4
16
作者 程敬亮 杨运俊 +3 位作者 张勇 吕涵青 任翠萍 张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453-1455,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对四脑室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 3 2例四脑室囊虫病的MRI表现特点。脑MRI全部采用德国Siemens 1.0TImpact超导型MRI机 ,选用SE序列。 2 1例有脑CT对照。 结果  3 2例四脑室囊虫病...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对四脑室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 3 2例四脑室囊虫病的MRI表现特点。脑MRI全部采用德国Siemens 1.0TImpact超导型MRI机 ,选用SE序列。 2 1例有脑CT对照。 结果  3 2例四脑室囊虫病中 ,单纯性四脑室囊虫 17例 ( 5 3 .1% ) ,混合型 15例 ( 4 6.9% )。四脑室内单发囊虫 3 0例 ,多发 2例。囊泡在T1WI上等于或稍高于CSF信号 ,而在T2WI上等于或稍低于CSF信号。囊虫壁在T1WI上呈边缘光滑的细线样稍高信号影 ,而在T2WI上低于CSF信号。囊虫头节在矢状面T1WI上显示较为清楚 ,其中有 2 4例附着于囊泡内壁的前下壁上 ;其在T1WI上与脑实质信号相近 ,而在T2WI上信号复杂 ,可表现为低于、等于或高于CSF的信号。CT难以显示四脑室囊虫头节或囊壁。结论 MRI是诊断四脑室囊虫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四脑室囊虫的诊断MRI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四脑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下正中入路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兴宝 国震 +3 位作者 詹东 刘云 陆地 范泉水 《解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372-375,共4页
目的研究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下正中入路的显露范围和观察效果。方法灌注和新鲜成人尸头各5例,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下,经枕下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暴露并观察枕骨大孔区和第四脑室。结果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下正中入路能够清... 目的研究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下正中入路的显露范围和观察效果。方法灌注和新鲜成人尸头各5例,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下,经枕下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暴露并观察枕骨大孔区和第四脑室。结果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下正中入路能够清楚、逼真地暴露枕骨大孔区和第四脑室。结论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下正中入路能够完成枕骨大孔区和第四脑室的显微解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视频显微镜 视屏图像 经枕下下正中入路 枕骨大孔区 第四脑室
下载PDF
表现为发作性眼球运动异常和面肌痉挛的儿童第四脑室旁脑桥肿瘤的手术疗效观察
18
作者 葛明 蔡英杰 +5 位作者 杨伟 凌苗 袁柳 孙骇浪 冀园琦 马文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5-890,共6页
目的探讨表现为发作性眼球运动异常和面肌痉挛的儿童第四脑室旁脑桥肿瘤的手术疗效及引起该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例表现为发作性眼球运动异常和面肌痉挛的... 目的探讨表现为发作性眼球运动异常和面肌痉挛的儿童第四脑室旁脑桥肿瘤的手术疗效及引起该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例表现为发作性眼球运动异常和面肌痉挛的第四脑室旁脑桥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7例患儿既往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6例无效,1例发作频率下降50%。4例患儿术前的弥散张量成像显示肿瘤与外展神经核、面神经核关系密切。9例患儿均采用小脑延髓裂隙入路切除脑桥肿瘤。5例患儿术中行肿瘤深部电生理监测,记录肿瘤放电情况。于术后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门诊随访患儿的临床症状,且至少每年复查1次头颅MRI。结果9例患儿均达到肿瘤全切除;其中8例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为节细胞胶质瘤[世界卫生组织(WHO)1级],1例为错构瘤。5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患儿中,3例于肿瘤深部记录到1~3次棘波样放电,另2例患儿未记录到任何放电。术后,9例患儿的发作性症状均未再出现,均未使用抗癫痫药物。9例患儿的随访时间[M(范围)]为39(28~89)个月;至末次随访,未见肿瘤复发以及症状再发作;1例患儿术后出现右侧肢体肌力下降,左眼内斜,末次随访时患儿肌力恢复,但左眼内斜仍未恢复。结论表现为发作性眼球运动异常和面肌痉挛的第四脑室旁脑桥肿瘤患儿常规抗癫痫治疗无效,尽早行肿瘤全切除可达到临床治愈效果;其发作性症状可能与肿瘤的异常放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肿瘤 儿童 第四脑室 眼球运动障碍 神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经小脑延髓裂手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区肿瘤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宏 王翦 +1 位作者 梁建民 方泽鲁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手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区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32例第四脑室区肿瘤儿童患者均采用枕下正中切口,枕骨骨瓣成形,小脑延髓裂入路,部分病例结合小脑蚓部切开。结果病灶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7例。本组无一... 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手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区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32例第四脑室区肿瘤儿童患者均采用枕下正中切口,枕骨骨瓣成形,小脑延髓裂入路,部分病例结合小脑蚓部切开。结果病灶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7例。本组无一例死亡。患儿共济失调及视力下降症状术后有所改善。1例出现面神经核损伤表现,2例术后出现不完全性缄默,皆于3周后恢复。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区肿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切开小脑下蚓部,可较好地显露肿瘤,且减少了小脑组织的损伤。切除肿瘤过程中注意保护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此外根据肿瘤的病理特性,必要时需结合切开小脑蚓部全切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第四脑室 显微外科手术 儿童
原文传递
第四脑室原发性脑膜瘤MRI扩散加权成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禹智波 张云泉 李锦青 《西部医学》 2015年第4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用于诊断第四脑室原发脑膜瘤的可行性,以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依据。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第四脑室原发脑膜瘤患者的DWI、ADC图像表现,测量计...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用于诊断第四脑室原发脑膜瘤的可行性,以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依据。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第四脑室原发脑膜瘤患者的DWI、ADC图像表现,测量计算ADC值,与文献报告的脑膜瘤ADC值进行比对,同时结合常规MRI表现进行影像诊断。结果该组脑膜瘤的平均ADC值有6例在(1.159±0.037)×10-3 mm2/s与(1.173±0.062)×10-3mm2/s之间,1例平均ADC值为(0.765±0.036)×10-3 mm2/s,经配对样本t检验,P=0.013(<0.05),与文献报告的第四脑室良性脑膜瘤ADC值(1.171±0.214)×10-3 mm2/s,恶性脑膜瘤平均ADC值(0.752±0.215)×10-3 mm2/s相一致,6例符合典型脑膜瘤,1例符合非典型/恶性脑膜瘤。结论利用DWI和ADC值提供的诊断信息和常规MRI成像相结合,可以提高第四脑室原发性脑膜瘤影像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脑室 脑膜瘤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