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森林湿地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韩冰雪 赵光影 +1 位作者 臧淑英 邵宗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3期136-140,共5页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不同深度土壤碳、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特征,为深入了解冻土区森林湿地的碳、氮动态及冻土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兴安岭典型植被类型落叶松、樟子松及白桦为研究对象,分...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不同深度土壤碳、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特征,为深入了解冻土区森林湿地的碳、氮动态及冻土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兴安岭典型植被类型落叶松、樟子松及白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不同土层碳、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特征。[结果]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土壤硝态氮、土壤铵态氮、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均逐层降低。0~10 cm土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落叶松分别显著高于樟子松和白桦(P<0.01);樟子松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分别显著高于落叶松、白桦(P<0.05);脲酶活性落叶松最高,分别为樟子松和白桦的1.44倍、1.28倍(P<0.05);蔗糖酶活性由低到高依次为落叶松、樟子松、白桦(P<0.05)。10~20、20~30 cm土层与其规律相似。相关性分析表明,蔗糖酶对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最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45、0.931(P<0.01)。脲酶对铵态氮含量的影响较大,相关系数为0.790(P<0.05)。[结论]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不同森林湿地植被土壤碳、氮含量均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差异性,表明植被类型是影响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森林湿地 土壤碳氮 土壤酶 大兴安岭
下载PDF
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5
2
作者 杜君 刘永志 +5 位作者 崔福星 杨立宾 李金博 曾昭文 倪红伟 朱道光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年第4期64-66,共3页
湿地作为特殊的生态系统,其功能在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寒温带森林湿地的保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本区域森林湿地具有典型性、脆弱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提出了保护对策。为全... 湿地作为特殊的生态系统,其功能在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寒温带森林湿地的保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本区域森林湿地具有典型性、脆弱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提出了保护对策。为全面分析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保护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为区域经济和资源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基础数据;加强区域湿地资源保护,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流域下游的生态系统,为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寒温带 森林湿地 保护对策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水生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兰洪波 王万海 +1 位作者 姚雾清 冉景丞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9期48-54,共7页
2014—2016年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水生植物物种的区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水生植物共有49科78属104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6属8种,被子植物43科72属96种;优势科为禾本科(Gramineae)、... 2014—2016年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水生植物物种的区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水生植物共有49科78属104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6属8种,被子植物43科72属96种;优势科为禾本科(Gramineae)、菊科(Asteraceae)、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蓼科(Polygon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等;优势属为蓼属(Polygonum)、眼子菜属(Potamogeton)和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等,单属种占总属数的78.21%。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水生植物区系组成较复杂,科、属、种分布类型呈现多样化;属在科中、种在属中、种在科中的分布均不均衡;单属科、单种属、单种科在数量上占优。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水生植物地理区系组成特点为科的分布区类型主要是世界广布类型;属的分布区类型具有亚热带的特征;种的分布类型以温带分布种居多,其次是热带分布种,世界广布种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多样性 森林湿地 喀斯特 茂兰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退化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朱道光 倪红伟 崔福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3年第5期61-63,共3页
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已成为国际湿地学前沿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森林湿地是一个从沼泽到森林的演替阶段,是非常敏感的生态区域,是一种复杂的群落交错带,具有脆弱性、过渡性和结构、功能独特性等特点,极易受到干扰破坏而导致生态系统退化... 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已成为国际湿地学前沿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森林湿地是一个从沼泽到森林的演替阶段,是非常敏感的生态区域,是一种复杂的群落交错带,具有脆弱性、过渡性和结构、功能独特性等特点,极易受到干扰破坏而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开展交错区研究,探究其内在发生发展的规律,防治森林沼泽化和恢复利用沼泽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整理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大兴安岭林区退化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提出深入开展大兴安岭林区退化森林湿地研究,不仅对东北林区湿地资源管理及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丰富与完善我国退化森林湿地恢复理论提供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森林湿地 生态系统恢复 大兴安岭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小兴安岭森林湿地不同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迟琦 吴迪 +1 位作者 王月 孙广玉 《森林工程》 2018年第3期6-13,18,共9页
土壤微生物群落是生态功能的基础。为了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森林湿地不同过渡带生境的响应,以小兴安岭的退化森林湿地为研究对象,沿森林至沼泽过渡带环境依次分布的4种典型沼泽湿地:白桦-落叶松(Betula platyphylla-Larix olgensis... 土壤微生物群落是生态功能的基础。为了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森林湿地不同过渡带生境的响应,以小兴安岭的退化森林湿地为研究对象,沿森林至沼泽过渡带环境依次分布的4种典型沼泽湿地:白桦-落叶松(Betula platyphylla-Larix olgensis)、毛赤杨(Alnus sibirica)、油桦(Betula ovalifolia)、苔草(Carex schmidtii)分别采集0~<10 cm土壤样品。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不同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过渡带土壤中共检测到57种PLFA生物标记,PLFA总含量在4.06~11.06/μg/g之间,优势PLFA生物标记是16:0N ALCOHOL、16:0、18:1ω7c和16:1ω7c。土壤微生物PLFA的种类和总量沿森林至沼泽过渡带环境梯度递减,即白桦-落叶松>毛赤杨>油桦>苔草土壤。细菌、真菌PLFA含量变化趋势与PLFA总量一致,放线菌的PLFA含量表现为白桦-落叶松>油桦>毛赤杨>苔草土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丰富度指数在白桦-落叶松、油桦沼泽湿地中显著大于其他土壤,而土壤微生物的Pielou指数表现为油桦、苔草土壤显著大于其他土壤。RDA分析表明土壤有效氮含量、p H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子。总之,不同过渡带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在监测和治理小兴安岭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时应考虑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森林湿地 过渡带 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
下载PDF
森林湿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唐小燕 于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692-9693,9708,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森林湿地和湿地植物的研究进展及研究前景,探讨了保护和研究森林湿地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湿地 森林湿地 湿地植物
下载PDF
三江平原典型岛状林湿地土壤水DOC质量浓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郗敏 孔范龙 +1 位作者 吕宪国 刘吉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2-325,共4页
以三江平原典型岛状林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6、8和10月下旬分层采集土壤水溶液(0-60cm),测定土壤水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其他几种元素的质量浓度,研究三江平原典型岛状林湿地土壤水DOC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岛状林湿地土壤水DO... 以三江平原典型岛状林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6、8和10月下旬分层采集土壤水溶液(0-60cm),测定土壤水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其他几种元素的质量浓度,研究三江平原典型岛状林湿地土壤水DOC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岛状林湿地土壤水DOC质量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6月份土壤水DOC质量浓度最高,10月份次之,8月份最低。土壤水DOC质量浓度还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从土壤表层向下,随深度增加,土壤水DOC质量浓度先减小后增加,剖面层次之间土壤水DOC质量浓度差异显著(P<0.05)。不同月份之间土壤水DOC质量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性,但差异不显著(P=0.061)。土壤有机质数量和分布、土壤的冻融作用、土壤矿物吸附作用是引起土壤水DOC质量浓度分布的主要原因,采样点的排水状况也对土壤水DOC的分布有重要影响。另外,岛状林湿地土壤水DOC质量浓度与TOC、TC、Fe2+、TP、NO3-呈显著相关关系,与NH4+、PO43-、TN、pH存在一定相关关系,说明土壤水DOC质量浓度的分布还与其他各种元素迁移、转化紧密相关,尤其营养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碳(DOC) 岛状林湿地 土壤水 分布特征
下载PDF
Integrated simulation of runoff and groundwater in forest wetland watersheds 被引量:2
8
作者 Cheng Genwei Yu Zhongbo +1 位作者 Li Changsheng Huang Yo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08年第3期1-15,共15页
A Distributed Forest Wetland Hydrologic Model (DFWHM) was constructed and used to examine water dynamics in the different climates of three different watersheds (a cold region, a sub-tropic region, and a large-scal... A Distributed Forest Wetland Hydrologic Model (DFWHM) was constructed and used to examine water dynamics in the different climates of three different watersheds (a cold region, a sub-tropic region, and a large-scale watershed). A phenological index was used to represent the seasonal and species changes of the tree canopy while processes of snow packing, soil freezing, and snow and ice thawing were also included in the simulation. In the cold region, the simulated fall of the groundwater level in winter due to soil f^eezing and rise in spring due to snow and ice melting compare well with the observed data. Because the evapotranspir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are included in the model, the modeled seasonal trend of the groundwater level in the sub-tropic region is in agreement with observation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modeled and observed hydrographs indicates that the simulations in the large-scale watershed managed to capture the water dynamics in unsaturated and saturated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hydrologic model forest wetland RUNOFF soil moisture GROUNDWATER
下载PDF
不同恢复途径对黑龙江省森林湿地生产力影响分析
9
作者 蔡志清 张凤新 《现代农业研究》 2017年第2期60-60,共1页
采用样带网络进行网络调查方法以及标准木解析法,并且对黑龙江天然森林沼泽群落的树种组成结构、径级分布、树木生长过程、蓄积生产力、生物量生产力以及沿过度带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对人工造林途径和自然演替途径... 采用样带网络进行网络调查方法以及标准木解析法,并且对黑龙江天然森林沼泽群落的树种组成结构、径级分布、树木生长过程、蓄积生产力、生物量生产力以及沿过度带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对人工造林途径和自然演替途径的恢复效果进行定量和评价,对退化森林沼泽群落的有效恢复途径进行探讨,为退化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途径 森林湿地 生产力
下载PDF
东北北部冻土退化与寒区生态环境变化 被引量:43
10
作者 何瑞霞 金会军 +5 位作者 吕兰芝 于少鹏 常晓丽 杨思忠 王绍令 孙广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5-531,共7页
我国东北地区位于中高纬度欧亚大陆东缘,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是欧亚大陆高纬冻土区向南最突出的部位,属于高纬山地冻土.东北多年冻土区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影响最显著的冻土区之一.过去40 a来该区冻土显著退... 我国东北地区位于中高纬度欧亚大陆东缘,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是欧亚大陆高纬冻土区向南最突出的部位,属于高纬山地冻土.东北多年冻土区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影响最显著的冻土区之一.过去40 a来该区冻土显著退化,主要表现在:1)冻土南界及不连续多年冻土各分区边界北移而导致总面积减小、空间分布破碎化;2)活动层加深,融区扩大,局地冻土岛消失;3)冻土温度升高、厚度减薄、热稳定性降低等.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寒区生态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具体表现为以兴安落叶松占绝对优势的天然林带锐减,整个北方森林带北移,沼泽湿地面积减小等,寒区生态系统和环境已出现恶性循环.关注、研究、整治和管护寒区环境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岭 冻土退化 证据 北方森林、湿地生态系统 寒区生态环境变化
下载PDF
近20年来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树功 黎夏 +2 位作者 刘凯 周永章 陈桂珠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7,共5页
该文分析近20a来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演变,采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对3个时相(1988年、1995年、2002年)的LandsatTM遥感图像应用专家系统方法分类;结合ARCGIS8 1,辅助FRAGSTATS3 01景观软件计算斑块... 该文分析近20a来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演变,采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对3个时相(1988年、1995年、2002年)的LandsatTM遥感图像应用专家系统方法分类;结合ARCGIS8 1,辅助FRAGSTATS3 01景观软件计算斑块和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格局指数。淇澳岛红树林面积呈上升趋势,1988年、1995年和2002年分别为20 16hm2、28 08hm2、57 96hm2;斑块数目从1988年的1个增加到2002年的18个,总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周长面积比呈上升趋势;平均斑块大小、平均斑块分维数、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呈下降趋势。近20a来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景观受人为干扰,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扩大,需对湿地多功能景观进行科学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淇澳岛 景观格局分析 1988年 2002年 Landsat 1995年 图像处理软件 景观格局指数 上升趋势 ERDAS 景观破碎化 系统方法 图像应用 TM遥感 软件计算 斑块密度 斑块大小 形状指数 人为干扰 湿地景观 科学调控 20a
下载PDF
尊重传统吐故纳新——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坤 韩炳越 刘华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24-128,共5页
北京南苑是中国古代皇家苑囿的活化石,其历经自辽至清近千年的建设过程,文化笃厚绵长、隽永深刻,但在八国联军与日军侵华期间惨遭破坏,时至今日南苑几近湮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如何传承南苑文化是公园规划建设的主要难点之一.公园在秉持... 北京南苑是中国古代皇家苑囿的活化石,其历经自辽至清近千年的建设过程,文化笃厚绵长、隽永深刻,但在八国联军与日军侵华期间惨遭破坏,时至今日南苑几近湮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如何传承南苑文化是公园规划建设的主要难点之一.公园在秉持尊重传统、吐故纳新原则的基础上,继承南苑的传统文化,融汇时代的先进文化,阐述公园在风貌、功能、意境三方面的文化传承策略,希望为公园规划设计中的文化传承工作做出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南苑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垛基果林湿地恢复--岭南农业文化遗产的重生 被引量:6
13
作者 袁兴中 范存祥 +2 位作者 林志斌 林海波 陈君钰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1年第2期36-44,共9页
岭南垛基果林地处降雨充沛、河网水系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地区,是融合原住民合理排水、灌水、利水、用水、调水的水智慧及岭南林-果-农-渔复合经营的生态智慧,产生的应对三角洲低平区域洪涝灾害和充分利用水土资源的传统农业文化... 岭南垛基果林地处降雨充沛、河网水系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地区,是融合原住民合理排水、灌水、利水、用水、调水的水智慧及岭南林-果-农-渔复合经营的生态智慧,产生的应对三角洲低平区域洪涝灾害和充分利用水土资源的传统农业文化遗产。广州海珠垛基果林土地转变为生态用地之后,国土空间用途及功能发生了明显转变。由于对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居于主导地位,原有的生产功能退居其后,国土空间面临着生态服务功能需求与果林种植传统农业的冲突与困境。为实现岭南传统农业文化遗产——垛基果林的重生,本文提出了垛基果林湿地的设计框架和方案。以海珠垛基果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在阐述珠江三角洲传统垛基果林概念、特点的基础上,围绕海珠垛基果林多功能需求目标,提出了垛基果林湿地修复框架,探索岭南农业文化遗产——垛基果林湿地生态系统设计与恢复实践的关键技术。从多功能、多效益角度,评估了垛基果林湿地恢复实践的初步成效。研究结果可为受人为干扰强度较大区域的国土景观中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垛基果林湿地 生态服务功能 多功能 国土空间 岭南农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造景:当代景观建筑设计方法探析——以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体育驿站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香怡 任中琦 张大玉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128-132,共5页
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地点位于南苑,南苑是北京皇家苑囿起源地,京郊唯一平原湿地型皇家御园,清中期大运河水源补充地,具有独特的湿地基底和历史景观资源。该文研究对象为当代景观建筑,以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体育驿站项目实践为例,探索... 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地点位于南苑,南苑是北京皇家苑囿起源地,京郊唯一平原湿地型皇家御园,清中期大运河水源补充地,具有独特的湿地基底和历史景观资源。该文研究对象为当代景观建筑,以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体育驿站项目实践为例,探索以造景为目标导向的当代景观建筑设计方法。方案结合体育驿站场地环境和园区景观建筑整体设计定位,确立景观形象营造目标,即以自然湿地基底为依托,营造出与生态环境高度融合的体育驿站景观建筑,与场地使用者共同构成人在城市山林中运动健身的活跃景象。通过自然渗透的场地规划布局、轻介入的建筑构型以及公共性场所营造的造景原则,在满足体育驿站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场地规划、建筑构型以及场所营造的造景方法,达到目标造景效果,以期为当代景观建筑设计提供可行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景 设计方法 景观建筑 南苑 体育驿站
下载PDF
南昌市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湿地景观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琼 李勇 +1 位作者 周莉荫 肖相元 《江西林业科技》 2014年第1期57-60,64,共5页
城市湿地公园是供游人观赏和休憩的场所,其景观的营造应该从围绕最具特色的湿地进行,合理进行功能区划研究,使其能将生态性及艺术性完美结合。本文以南昌市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为例,对其湿地景观进行分析。
关键词 城市湿地公园 湿地景观 南昌市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
下载PDF
岭南垛基果林湿地土壤碳组分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茜莹 周庆 +4 位作者 潘楚婷 王珊 罗晰 刘结仪 赵倩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9-796,共8页
岭南垛基果林湿地是珠三角地区典型的湿地类型之一,其对土壤碳汇的贡献值得关注。为探讨果林种植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对广州垛基果林湿地内种植黄皮(Clausenalansium)(HP),龙眼(Dimocarpuslongan)(LY)、杨桃(Averrhoa carambola)(Y... 岭南垛基果林湿地是珠三角地区典型的湿地类型之一,其对土壤碳汇的贡献值得关注。为探讨果林种植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对广州垛基果林湿地内种植黄皮(Clausenalansium)(HP),龙眼(Dimocarpuslongan)(LY)、杨桃(Averrhoa carambola)(YT),龙眼和黄皮间种(LH),杨桃、龙眼和黄皮间种(YLH)共5种种植类型下的表层(0~20 cm)土壤碳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类型对土壤的总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惰性碳(NLC)含量都有影响,LY的SOC含量最高(22.6 g/kg),显著高于YLH (P<0.05),且NLC含量显著高于LH和YLH (P<0.05)。NLC含量与土壤养分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YT的MBC含量显著高于LY、HP、LH (P<0.05),且MBC/SOC显著高于HP、LY(P<0.05)。YLH模式下,土壤DOC含量和DOC/SOC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LH的ROC/SOC显著高于HP和LY,而NLC/SOC显著低于HP和LY。岭南垛基果林湿地中单独种植龙眼和黄皮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而混合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垛基果林湿地 土壤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土壤惰性碳
下载PDF
南瓮河落叶松岛状林湿地土壤碳氮的垂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兵 于洪贤 +4 位作者 黄璞祎 姚允龙 郭华兵 赵国辉 马玉妍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对南瓮河自然保护区落叶松岛状林湿地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的垂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岛状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0-10 cm土层最高,20-30 cm土层最低,其他土层差异不明显.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容重、含水量... 对南瓮河自然保护区落叶松岛状林湿地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的垂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岛状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0-10 cm土层最高,20-30 cm土层最低,其他土层差异不明显.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容重、含水量和C/N比显著相关;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碳、容重和含水量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岛状林湿地 土壤碳氮 南瓮河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柽柳林场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植物群落分布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37
18
作者 凌敏 刘汝海 +2 位作者 王艳 罗先香 周凤琴 《湿地科学》 CSCD 2010年第1期92-97,共6页
于2007年7月,在黄河三角洲柽柳林场湿地,采集了不同植物群落表层土壤,分析了土壤可溶性盐、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等的空间分异及其与湿地植被分布的关系。土壤可溶性盐、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分别为0.11%~4.31%、0.18%~1.55%、... 于2007年7月,在黄河三角洲柽柳林场湿地,采集了不同植物群落表层土壤,分析了土壤可溶性盐、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等的空间分异及其与湿地植被分布的关系。土壤可溶性盐、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分别为0.11%~4.31%、0.18%~1.55%、128~1268mg/kg和521~770mg/kg,可溶性盐、有机质、全氮的空间分异显著。随土壤可溶性盐含量的增大植物种类逐渐减少,不同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布规律相似:随着土壤可溶性盐含量的降低、水分条件的改善,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升高。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是该区植被分布的主要限制因素,同时植被的分布改善了土壤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柽柳林场湿地 土壤养分 空间异质性 群落差异
下载PDF
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CH_4和N_2O排放通量的特征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杨继松 于君宝 +3 位作者 刘景双 王金达 孙志高 李新华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4期476-479,共4页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生长季N2O、CH4的排放通量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原位测定,分析了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CH4、N2O排放通量的季节特征,并初步探讨了CH4、N2O排放通量与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关系.湿地岛状林CH4、N2O通量...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生长季N2O、CH4的排放通量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原位测定,分析了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CH4、N2O排放通量的季节特征,并初步探讨了CH4、N2O排放通量与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关系.湿地岛状林CH4、N2O通量均呈现出明显的正负交替的变化特征, 通量范围分别为-560.45~706.35 μg/(m2·h)和-28.87~43.59 μg/(m2·h), 季节均值分别为41.88 μg/(m2·h)和11.56 μg/(m2·h).结果表明, 湿地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土壤是CH4和N2O的汇.相关分析表明,CH4和N2O的排放与箱内温度具有弱相关性.土壤水分是影响湿地岛状林土壤CH4吸收、排放关系的重要因素, 而土壤的干湿交替能促进岛状林土壤N2O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通量 一氧化二氮通量 湿地岛状林 三江平原
下载PDF
森林及林木湿地上空近地层大气湍流特性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萍阳 蒋维楣 苗世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83-592,共10页
利用森林及林木湿地下垫面塔层湍流观测资料 ,计算分析了拖曳系数 ,湍流强度 ,无量纲速度、温度、湿度方差和脉动方差随粗糙度、高度、季节的变化情况 ,及湍流量日变化的季节特征和线性相关系数的变化 ,给出了一些观测量值和特征分布 .... 利用森林及林木湿地下垫面塔层湍流观测资料 ,计算分析了拖曳系数 ,湍流强度 ,无量纲速度、温度、湿度方差和脉动方差随粗糙度、高度、季节的变化情况 ,及湍流量日变化的季节特征和线性相关系数的变化 ,给出了一些观测量值和特征分布 .结果表明 :与平坦地形相比 ,森林及林木湿地下垫面的湍强较大 ,且湍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弱显著 ;无量纲风速标准差在森林上方偏小 ,且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无量纲温度标准差在越接近 | ζl| =0的时候 ,离散越大 ;森林上方的速度方差均大于林木湿地上方的速度方差 ,而森林上方的温度、湿度方差均小于林木湿地上方的温度、湿度方差 ;大部分湍流特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日变化的季节特征也很明显 ,且最大值出现时间比平坦地形滞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湿地下垫面 近地层大气 湍流特性 观测分析 森林湿地 湍流强度 湍流特征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