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6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指标和方法 被引量:277
1
作者 肖风劲 欧阳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3-209,共7页
生态系统健康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组织、自然系统和人类健康的跨学科综合性学科。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是稳定、持续和活跃的,能够维持其组织结构,受到干扰后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自动恢复过来的话,则这个生态系统是健康和不受胁迫综... 生态系统健康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组织、自然系统和人类健康的跨学科综合性学科。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是稳定、持续和活跃的,能够维持其组织结构,受到干扰后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自动恢复过来的话,则这个生态系统是健康和不受胁迫综合症影响的。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原理有动态性原理、层次性原理、创造性原理、相关性原理和脆弱积累性原理等5个原理。论文提出了包括活力、组织和恢复力在内的生态系统健康的8个评价指标,具体地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的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的评价方法。目前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还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在进一步发展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同时,需要依靠遥感和GIS等技术来对它进行定量化研究,以促进生态系统健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学原理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生态活力 组织结构 生态恢复力
下载PDF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72
2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钱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551-1556,共6页
生态安全评价是对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对各种风险下维持其健康的可持续能力的识别与研判,以生态风险和生态健康评价为核心内容,并体现人类安全的主导性。生态风险识别和生态脆弱性是生态风险评价的构成要素,生态健康则表现在生态完整性... 生态安全评价是对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对各种风险下维持其健康的可持续能力的识别与研判,以生态风险和生态健康评价为核心内容,并体现人类安全的主导性。生态风险识别和生态脆弱性是生态风险评价的构成要素,生态健康则表现在生态完整性、生态系统活力与恢复力三方面生态安全评价的准则与指标体系应将生态风险与生态健康有机结合,同时兼容不同空间尺度并能体现动态变化,其中在EDI、REI和IRI分类基础上叠加暴露分析指标是较大空间尺度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建立的发展方向。文中综述了现阶段主要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表明暴露一响应综合评价模式在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生态模型法评价不同尺度的生态安全则是未来主要发展领域,并注重生态过程安全评价。生态安全评价研究需要与生态安全预测及预警研究相结合,并将生态安全的保障、维护与管理研究纳入其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生态健康 生态安全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40
3
作者 李杰 张洪程 +8 位作者 董洋阳 倪晓诚 杨波 龚金龙 常勇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661-2672,共12页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栽培方式及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与区划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4种类型品种(含常规粳稻和...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栽培方式及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与区划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4种类型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采用手栽、机插和直播3种栽培方式,在苏南太湖稻区常熟(31.4°N)、苏中里下河稻区姜堰(32.3°N)与兴化(32.6°N)和苏北淮北稻区东海(34.5°N)3个不同生态区,比较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手栽最高,直播最低;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每667 m2分别减产20—50 kg和80—180 kg,且表现出随纬度升高,减产幅度加大的规律,苏南、苏中、苏北,分别减产20—30 kg和80—100 kg、30—40 kg和90—110 kg、40—50 kg和160—180 kg;同一地区,减产幅度晚熟品种大于早熟品种,常规稻大于杂交稻。机插和直播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机插缩短11—14 d,直播缩短25—30 d,并呈纬度越高缩短天数越多的趋势;各生育阶段均有缩短,播种至拔节缩短最多,占总缩短天数的60%以上;同一类型品种,随纬度升高,拔节、抽穗、成熟依次延迟,全生育期天数增多;同一地区,缩短天数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多。机插和直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尤其是直播对积温和光照时数的利用率在苏北只有81.8%和77.4%;不同地区,机插和直播对积温和光照时数的利用率因品种类型而异,苏南以早熟晚粳较高,苏中为迟熟中粳,苏北为中熟中粳。【结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有较大影响,据此按照江苏大面积水稻单产600 kg的目标,对不同栽培方式的适宜范围与配套的适宜品种类型做了初步区划,即手栽、机插在苏南、苏中、苏北都是适宜的,而直播在苏南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区 栽培方式 产量 生育期 温光利用
下载PDF
城市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11
4
作者 何天祥 廖杰 魏晓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97-1900,1879,共5页
城市生态文明程度是"两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界定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在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基础上提出从城市生态文明状态、压力、整治和支... 城市生态文明程度是"两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界定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在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基础上提出从城市生态文明状态、压力、整治和支撑四个方面构建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评价,丰富和完善了现有评价体系。最后,以长沙作为案例,实证检验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评价指标体系 熵值法 长沙
原文传递
试论矿区生态重建 被引量:84
5
作者 白中科 赵景逵 朱荫湄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41,共7页
针对矿区土地复垦涉及学科多、面广,而我国矿区生态重建基础理论研究又十分薄弱,许多基本概念和问题尚未获得统一认识,呈现出零散、杂乱的现象。基于10年矿区土地复垦科学研究的实践,分析了由矿区土地复垦到矿区生态重建的研究观... 针对矿区土地复垦涉及学科多、面广,而我国矿区生态重建基础理论研究又十分薄弱,许多基本概念和问题尚未获得统一认识,呈现出零散、杂乱的现象。基于10年矿区土地复垦科学研究的实践,分析了由矿区土地复垦到矿区生态重建的研究观念转变、矿区生态重建的基础理论,对矿区生态重建的概念、特点、范围、时间尺度进行了界定,探讨了矿区生态重建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生态重建 土地复垦 土地利用
下载PDF
河岸带及其生态重建研究 被引量:77
6
作者 张建春 彭补拙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3-383,共11页
河岸带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旅游价值。河岸带研究以生态学、水文学和地貌学为基础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我国河岸带及其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理论与实践研究均较为薄弱。本文基于 6年河岸带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科学研究实践 ,阐述了... 河岸带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旅游价值。河岸带研究以生态学、水文学和地貌学为基础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我国河岸带及其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理论与实践研究均较为薄弱。本文基于 6年河岸带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科学研究实践 ,阐述了河岸带研究的意义、内容及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能 ;分析了河岸带生态重建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探讨了河岸带滩地生态重建的措施及河岸带今后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生态重建 理论 方法 潜水
下载PDF
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城市人居环境规划方法的生态转型 被引量:59
7
作者 王如松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共5页
讨论了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实质 ,国际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学研究动向 ,以及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生态转型方法。重点介绍了城市人居环境规划中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趋势 ,并从观念与目标的转型 ,规划与设计的转型和技术与材料... 讨论了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实质 ,国际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学研究动向 ,以及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生态转型方法。重点介绍了城市人居环境规划中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趋势 ,并从观念与目标的转型 ,规划与设计的转型和技术与材料革新等方面探讨了城市生态建设的转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人居环境 生态规划 转型方法 系统化 自然化 经济化 人性化
下载PDF
“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91
8
作者 张恒义 刘卫东 +2 位作者 王世忠 单娜娜 梁红梅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2-92,共11页
生态足迹模型是分析人类对自然资本的需求和自然资本的供给情况的有力工具。为更加准确地核算中小尺度的生态足迹,论文建立了"省公顷"模型,明确了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在计算方法上,首次引入热值的概念,克服... 生态足迹模型是分析人类对自然资本的需求和自然资本的供给情况的有力工具。为更加准确地核算中小尺度的生态足迹,论文建立了"省公顷"模型,明确了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在计算方法上,首次引入热值的概念,克服了不同类型生物产品不能直接加总的难题。以浙江省为例,应用本方法测算了2005年各类土地的均衡因子和各市土地的产量因子。其均衡因子分别是:耕地为2.82 s-nhm2/hm2;草地为0.11 s-nhm2/hm2;林地为0.35 s-nhm2/hm2;水域为0.17 s-nhm2/hm2等。结果与国际上通行的数值和国家公顷下的数值存在较大差异,但通过分析认为,文章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客观地表达了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是合理的。最后,指出文章所构建的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合理,该计算方法可推广到国家层面;在进行省域层面的生态足迹分析时,模型应采用"省公顷"对应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以使分析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省公顷 转换因子 转换方法 热值 可持续
原文传递
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3
9
作者 邓飞 王丽 +3 位作者 刘利 刘代银 任万军 杨文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30-1942,共13页
为明确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多点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秧龄和移栽方式对四川仁寿、郫县和雅安生态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茎鞘干物质输出与转化、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 为明确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多点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秧龄和移栽方式对四川仁寿、郫县和雅安生态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茎鞘干物质输出与转化、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的干物质积累特性为生态条件、秧龄、移栽方式及其互作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水稻单茎和群体干物重均受三者显著主效作用;生态条件与秧龄互作效应极显著影响分蘖盛期至抽穗期群体干物重,而生态条件与移栽方式、秧龄与移栽方式及三者互作则主要影响抽穗后水稻单茎和群体干物重。(2)高产水稻干物质生产特性因生态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仁寿的产量主要来自抽穗后光合产物在籽粒中的积累,与茎鞘物质的输出和转化相关不显著;在郫县,茎鞘物质输出和转化对产量贡献大于在仁寿,产量与孕穗期茎鞘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r=0.775*),与成熟期茎鞘干物质分配比例则呈显著负相关(r=0.757*);在雅安,抽穗后茎鞘干物质的输出和转化与产量正相关。(3)水稻产量以仁寿最高,较郫县和雅安高5.52%和17.65%;秧龄和移栽方式均能影响水稻最终产量,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仁寿的栽培方式主要通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来影响产量,在郫县则通过影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实现对产量的调控,雅安的栽培方式主要通过群体颖花量和千粒重调控产量。(4)适宜的栽培方式能有效调控水稻干物质生产,促进产量的提高。在仁寿和郫县,50d秧龄单苗优化定抛有效地协调了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促进水稻增产;在雅安,50d秧龄单苗手插具有较高穗前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后茎鞘干物质输出与转化效率,增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条件 栽培方式 水稻 干物质生产 产量
下载PDF
水生态区划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87
10
作者 孟伟 张远 郑丙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300,共8页
系统总结了国际水生态区划的指标、方法和体系,分析了水生态区划在水质管理、河流生物监测、湖泊水库管理、湿地管理和水生生物区系研究中的作用和经验。在分析中国水体分区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水环境管理的要求,设想了我国水生态分... 系统总结了国际水生态区划的指标、方法和体系,分析了水生态区划在水质管理、河流生物监测、湖泊水库管理、湿地管理和水生生物区系研究中的作用和经验。在分析中国水体分区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水环境管理的要求,设想了我国水生态分区体系的构建思路,初步提出了适宜于我国的区划框架体系和主要选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区划 水生态系统 方法
下载PDF
流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11
作者 许妍 高俊峰 +1 位作者 赵家虎 陈炯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4-292,共9页
流域生态风险评价是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与一般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相比,具有其独特的流域特征。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流域生态风险评价进行了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并按照风险源、生态受体、生态终点的分类标准对流域生... 流域生态风险评价是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与一般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相比,具有其独特的流域特征。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流域生态风险评价进行了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并按照风险源、生态受体、生态终点的分类标准对流域生态风险评价进行了类型划分,简要评述了流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相关研究主题,并尝试构建反映流域时空尺度变化规律的生态风险评价概念模型。最后针对流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生态风险 特征 评价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关键及生态学问题 被引量:53
12
作者 华涛 周启星 贾宏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289-1293,共5页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方式 .然而 ,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性能上仍须有待发展与完善 ,尤其需要对其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不断改进和系统优化 .本文针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中有关水力停留时间、水传导因素、...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方式 .然而 ,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性能上仍须有待发展与完善 ,尤其需要对其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不断改进和系统优化 .本文针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中有关水力停留时间、水传导因素、表面负荷率和工程构筑物设计等技术参数 ,概括性地剖析、探讨了国内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关键及其主要技术内涵 ,给出了一些重要的优化模型与最佳数值 ;与此同时 ,分析、提出了利用生态学方法克服人工湿地工程运行中所涉及的野生生物管理与蚊蝇控制等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工艺参数 生态学方法
下载PDF
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大学校园生态足迹 被引量:49
13
作者 顾晓薇 李广军 +3 位作者 王青 刘建兴 丁一 刘敬智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8-425,共8页
介绍了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以东北大学和沈阳大学为例将该方法应用于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大学2003年的生态足迹为24787hm2,即需要24787hm2的生态生产性土地支持该校的各类消费并吸纳所产生的废弃物,... 介绍了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以东北大学和沈阳大学为例将该方法应用于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大学2003年的生态足迹为24787hm2,即需要24787hm2的生态生产性土地支持该校的各类消费并吸纳所产生的废弃物,其生态效率(即单位生态生产性土地占用可支持的学生数)为0.94人·hm-2;沈阳大学2003年的生态足迹为17218hm2,生态效率为0.8人·hm-2.在两所学校的生态足迹中,能源消费的足迹最大,分别占总足迹的68%和54%;食物消费和固态垃圾次之.对东北大学、沈阳大学和澳大利亚RedlandsUniversity的比较分析发现,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学生的经济状况以及学校的专业领域构成和研究强度,对大学校园生态足迹、足迹构成和生态效率有重要影响.这一研究定量揭示了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及其影响要素,为创建“生态”校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评价“生态”校园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指标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 生态足迹 生态效率 成分法
下载PDF
山西省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化 被引量:65
14
作者 刘海龙 谢亚林 +1 位作者 贾文毓 石培基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1-169,共9页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评价单元,基于PSR模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集成熵权法和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对研究区2005—2015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5—2015年研究区生...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评价单元,基于PSR模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集成熵权法和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对研究区2005—2015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5—2015年研究区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由Ⅱ级和Ⅲ级演变为Ⅳ级和Ⅴ级,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显著但趋势有所放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整体较小且有所下降,在消除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显著;山西省生态安全综合状况南北空间差异较为显著且有扩大的趋势,南部区域和中部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程度整体优于北部区域,生态压力空间分布有由东西差异向中部与周围区域差异演变的趋势,生态环境状态中部区域与南部和北部区域差异进一步扩大,在消除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方面南部和中部区域采取的措施成效大于北部区域;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响应是研究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生态环境治理 评价 PSR模型 熵权法 灰色关联模型 山西省
原文传递
河流健康的概念及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被引量:61
15
作者 蔡守华 胡欣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7,共5页
指出健康河流不但应当具有健康的生态系统,还应具有良好的社会服务功能;与生态河道和景观河道相比,健康河流兼有生态河道和景观河道的有益特征,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河流健康评价指标应当具备易于理解、便于定性或定量描述、便于监测、... 指出健康河流不但应当具有健康的生态系统,还应具有良好的社会服务功能;与生态河道和景观河道相比,健康河流兼有生态河道和景观河道的有益特征,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河流健康评价指标应当具备易于理解、便于定性或定量描述、便于监测、便于作为管理目标和拟定相应对策等特点。以此为依据,提出包括流量偏离率、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河流廊道连通性、河道稳定性、栖息地质量、缓冲带宽度、林草覆盖度、河流美景度和实际防洪能力等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 生态系统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下载PDF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6
作者 陈冬冬 高旺盛 陈源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83-1988,共6页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生态足迹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同时,对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不断深化,出现了将生态足迹分析与物流能流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相结合的适用于宏观和微观尺度的各种方法,尤其是最近出...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生态足迹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同时,对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不断深化,出现了将生态足迹分析与物流能流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相结合的适用于宏观和微观尺度的各种方法,尤其是最近出现了分配足迹到最终需求类型的“标准化”方法.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不同方法的产生情况,指出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为过程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两套体系,并具体介绍了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建立了较为明晰的生态足迹发展的方法框架.针对当前国内外生态足迹方法的应用现状和趋势,提出重点把握3个方向:统一综合法在国家和区域尺度的研究;探索投入产出法、成分法等方法在国内的应用;加强时间序列研究和多情景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综合法 成分法 投入产出法 展望
下载PDF
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50
17
作者 康秀亮 刘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0569-10571,10574,共4页
介绍了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研究现状,从生态敏感性因子的选取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对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敏感性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宁夏生态移民效益评价研究 被引量:58
18
作者 杨显明 米文宝 +1 位作者 齐拓野 程子彪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23,共8页
生态移民工程是实现生态环境脆弱区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文中从生态移民工程的3大目标出发,建立起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两种方法定量化评价了宁夏生态移民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结果表明:宁夏先期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工程是实现生态环境脆弱区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文中从生态移民工程的3大目标出发,建立起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两种方法定量化评价了宁夏生态移民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结果表明:宁夏先期生态移民综合效益良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生态效益最为显著,有效遏制了生态退化势头,显著改善了迁出区的生态环境;移民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社会环境显著改观;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宁夏
原文传递
长白山珲春林区森林资源资产生态环境价值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49
19
作者 张三焕 赵国柱 +1 位作者 田允哲 玄莲玉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126-134,共9页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 ,在对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对长白山珲春林区森林资源资产的生态环境价值作了初步的评估和计量 ,以便为本林区和我国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提供技术保证和理论指导 ,为资源性资产评估方法研究提供借鉴和...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 ,在对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对长白山珲春林区森林资源资产的生态环境价值作了初步的评估和计量 ,以便为本林区和我国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提供技术保证和理论指导 ,为资源性资产评估方法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产 生态环境价值 评估方法 长白山珲春林区 直接利用价值 间接利用价值
下载PDF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研究:重庆例证 被引量:57
20
作者 黄庆华 时培豪 刘晗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9期82-92,共11页
中国经济正从追求数量的高速度增长阶段向谋求效益的高质量增长阶段转变,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各地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研究基于重庆2009—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测度经济... 中国经济正从追求数量的高速度增长阶段向谋求效益的高质量增长阶段转变,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各地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研究基于重庆2009—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化趋势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各领域建设发展取得丰硕成绩,其中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是促进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社会民生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对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本研究最后提出明确发展战略规划导向,完善政府参与机制,加强创新系统建设,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质量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 生态保护 熵值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