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气湿化装置污染情况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7
1
作者 米光丽 刘晓云 白启均 《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氧气湿化装置 污染 对策 吸氧装置 消毒剂 细菌培养 管理措施 消毒
原文传递
术前不同备皮方法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差异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超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33-934,共2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术前备皮方法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方法将530例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术前2h清洁局部皮肤,不剃毛备皮法;对照组采用术前1d清洁局部皮肤加术野剃毛备皮法,分别于手术消毒皮肤前采样手术部位皮肤作...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术前备皮方法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方法将530例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术前2h清洁局部皮肤,不剃毛备皮法;对照组采用术前1d清洁局部皮肤加术野剃毛备皮法,分别于手术消毒皮肤前采样手术部位皮肤作细菌培养,并统计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试验组术前手术部位皮肤细菌菌落数、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2h内清洁皮肤不剃毛备皮法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备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皮方法 细菌培养 切口感染
原文传递
358例标本涂片镜检与培养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袁飞 万莉 谢帮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6期771-773,共3页
目的在标本作细菌培养前涂片镜检,分析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临床送检的358例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将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58例标本中培养阳性的有127例,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24例,革兰氏阴性杆菌56例... 目的在标本作细菌培养前涂片镜检,分析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临床送检的358例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将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58例标本中培养阳性的有127例,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24例,革兰氏阴性杆菌56例,真菌47例。痰标本、尿标本、胸腹水标本、其它标本的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分别为74.2%、73.9%、97.2%、93.8%。经χ2检验痰标本、尿标本、胸腹水标本、其它标本的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均分别为0.014、0.017、0、0,P值均<0.05)。结论标本培养前的涂片镜检减少了培养结果的误差,有效的提高了标本培养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片镜检 细菌培养 相关性
下载PDF
重建口咽胃内环境预防重症患者内源性感染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伟权 熊杰 商薇薇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8年第1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重建重症患者口咽胃内环境的有效护理措施,以降低内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将6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监测患者口咽部及胃内的pH值、细菌生长变化及行痰培养。观察组根据各部位pH值及细菌培养监测结... 目的探讨重建重症患者口咽胃内环境的有效护理措施,以降低内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将6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监测患者口咽部及胃内的pH值、细菌生长变化及行痰培养。观察组根据各部位pH值及细菌培养监测结果给予相应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酸化胃内容物、选择性肠道去污染等措施清除感染源;对照组予ICU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后第3、7天,观察组口咽部及胃内的pH值及细菌培养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患者入院7d时,观察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危重症患者口咽胃内的pH值及细菌变化监测,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防止菌群异位定植与移位,可显著降低内源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口咽 内环境 内源性感染 pH值 细菌培养
下载PDF
高盐分食品废水的治理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展飞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8-60,62,共4页
厌氧采取接触厌氧工艺 ,好氧采取活性污泥和接触氧化相结合的生化处理工艺 ,处理高盐分的食品废水 ,出水达到广东省二级排放标准 ,运行结果表明了处理效果十分稳定 ,进水CODCr在 12 0 0mg/L左右 ,出水CODCr均在 10 0mg/L以下 ,培菌、调... 厌氧采取接触厌氧工艺 ,好氧采取活性污泥和接触氧化相结合的生化处理工艺 ,处理高盐分的食品废水 ,出水达到广东省二级排放标准 ,运行结果表明了处理效果十分稳定 ,进水CODCr在 12 0 0mg/L左右 ,出水CODCr均在 10 0mg/L以下 ,培菌、调试在五周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分食品废水 接触厌氧 活性污泥 培菌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急性胆道感染菌种培养和抗生素的使用
6
作者 李晓强 吴允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41-42,共2页
本文统计了185例急性胆道感染细菌培养的结果。提示常见的致病菌种为大肠杆菌和脆弱类杆菌。敏感的抗生素主要为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灭滴灵。
关键词 细菌培养 抗生素 感染 急性 胆道
下载PDF
泌尿生殖道溶脲脲原体感染临床耐药性分析
7
作者 潘高田 《中外医疗》 2010年第13期64-65,共2页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溶脲脲原体(UU)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门诊自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间127例UU阳性患者的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敏试验中,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耐药率分别为4...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溶脲脲原体(UU)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门诊自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间127例UU阳性患者的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敏试验中,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耐药率分别为4.7%、5.5%、7.1%、9.4%,对红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51.2%、52.0%、52.8%、56.7%。结论治疗UU感染,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合理用药,可以首选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脲脲原体 感染 药敏试验
下载PDF
近5年血培养中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袁星 沈继录 徐元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监测和分析本院近5年来感染患者血培养中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点,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血标本采用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采用VITEK系统鉴定细菌,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3软件分析血... 目的监测和分析本院近5年来感染患者血培养中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点,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血标本采用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采用VITEK系统鉴定细菌,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3软件分析血培养标本所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从2004年10月~2009年9月,血培养共检出9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87株,占49.4%;革兰阴性杆菌453株,占46.0%;真菌45株,占4.6%,检出的前几位细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克雷伯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心重症监护室(ICU)、急诊科病房、血液科病房分离菌所占比例分别为23.1%、13.8%、12.7%。大肠埃希菌中ESBLs的检出率为36.9%,克雷伯菌属中ESBLs的检出率为32.8%,葡萄球菌中MRSA的检出率为21.2%,MRCNS的检出率为76.3%。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作用效果较好,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其余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菌种多样化,具有较高的耐药率,提示临床医生应做血培养,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止抗生素滥用及新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建设精品实验项目 深化创新人才教育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娴 王士芬 徐竟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7-89,共3页
精品实验项目"细菌纯种分离和培养"以校园河水、上海某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水和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等实际环境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浇注平板法对校园河水、生活污水和活性污泥中的特有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旨在得到能够降... 精品实验项目"细菌纯种分离和培养"以校园河水、上海某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水和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等实际环境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浇注平板法对校园河水、生活污水和活性污泥中的特有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旨在得到能够降解污染物的细菌纯种。该项目将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环境问题相联系,将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中原先相对独立的多个基本实验通过有机组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探索性综合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实验项目 创新人才 细菌纯种 校园河水 生活污水 活性污泥
下载PDF
生物沥浸去除污泥重金属及改善脱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石超宏 朱能武 +2 位作者 吴平霄 李平 吴锦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4-479,共6页
从天然矿山酸性废水中富集制备了3种嗜酸性细菌混培物,开展了污泥生物沥浸实验,研究了沥浸去除污泥重金属(Cu、Zn、Cd)同时改善脱水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嗜酸性细菌混培物均可有效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P<0.01).沥浸12d后,改进型Sta... 从天然矿山酸性废水中富集制备了3种嗜酸性细菌混培物,开展了污泥生物沥浸实验,研究了沥浸去除污泥重金属(Cu、Zn、Cd)同时改善脱水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嗜酸性细菌混培物均可有效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P<0.01).沥浸12d后,改进型Starkey培养基富集的嗜酸性细菌混培物对Cu和C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2.0%和82.9%,9K培养基富集的嗜酸性细菌混培物进行生物沥浸处理对Zn的去除率可达到87.5%.同时,生物沥浸还可以显著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P<0.01).经过12d沥浸,污泥的离心脱水率可由73.1%上升到90.0%.显微观察和能谱分析结果显示,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是因为生物沥浸能使污泥结构由絮体状变成明显的颗粒状,并可形成以铁、氧和硫为主要元素组成的次生矿物规则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生物沥浸 嗜酸性细菌混培物 重金属 脱水性能 次生矿物
下载PDF
胆汁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7
11
作者 江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5057-5059,共3页
目的研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培养出的菌种构成比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治疗胆道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无菌手法在患者手术中抽取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和菌种类型鉴定;采取K-B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抑菌圈... 目的研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培养出的菌种构成比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治疗胆道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无菌手法在患者手术中抽取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和菌种类型鉴定;采取K-B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抑菌圈直径的量取、判断参照CLSI标准折点,数据处理用WHONET5.5软件系统分析计算。结果 429份胆汁标本培养出病原菌279株,阳性率为65.0%;排列在前5位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4.8%、13.6%、12.9%、9.0%、8.6%;胆道感染病原菌对抗感染治疗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比较严重的耐药现象,但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仍然显示100.0%的敏感性,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仍然显示100.0%的敏感性;产ESBLs细菌检出57株,阳性检出率为42.2%。结论医院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临床医师应与国际接轨,增强病原学培养观念,提升抗菌药物处方水平,提高胆道感染的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感染 胆汁 细菌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血培养厌氧菌实验室鉴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素芳 王俊瑞 +2 位作者 范文斌 福泉 张军力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6-9,14,共5页
目的:通过血培养厌氧菌病例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测资料,掌握厌氧菌鉴定方法,探讨实验室开展厌氧菌检测的重要性。方法:观察血培养仪厌氧血培养瓶阳性报警曲线,转种厌氧血琼脂厌氧环境培养,观察茵落形态,涂片革兰氏染色,VITIE 2鉴定到种。结... 目的:通过血培养厌氧菌病例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测资料,掌握厌氧菌鉴定方法,探讨实验室开展厌氧菌检测的重要性。方法:观察血培养仪厌氧血培养瓶阳性报警曲线,转种厌氧血琼脂厌氧环境培养,观察茵落形态,涂片革兰氏染色,VITIE 2鉴定到种。结果:12份血培养出厌氧菌13株。其中2份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分别是脆弱拟杆菌混合血液链球菌和中间链球菌;1份血培养分离出2种厌氧菌分别为脆弱拟杆菌和梭形梭菌;其他血培养分别培养出产气荚膜梭菌、脆弱拟杆菌、单形拟杆菌等。结论:厌氧菌感染多为混合感染,且培养、鉴定要求条件较高。加强对厌氧菌感染的认识和实验室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厌氧菌 细菌鉴定
下载PDF
148例新生儿眼结膜炎与产妇阴道病原感染相关性的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常瑜 罗秀峰 +1 位作者 邹明荣 孙丛萌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46-247,268,共3页
目的了解自然分娩产妇产道细菌性感染(不包括衣原体)对于新生儿眼结膜炎的发病影响,加强围产期保健,防止婴幼儿视力损害。方法对148例新生儿眼结膜炎患者作结膜囊渗出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培养结果将患儿分为A组:培养阴性(无菌生长... 目的了解自然分娩产妇产道细菌性感染(不包括衣原体)对于新生儿眼结膜炎的发病影响,加强围产期保健,防止婴幼儿视力损害。方法对148例新生儿眼结膜炎患者作结膜囊渗出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培养结果将患儿分为A组:培养阴性(无菌生长)组,B组:培养阳性组(有菌生长),同时相应将A组、B组患儿母亲分为产妇A组和产妇B组,作阴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检查相对照。结果产妇A组检出病原菌者5例(17.2%),清洁度正常,未检出病原菌及滴虫者24例(82.8%)。患儿B组检出淋病奈瑟氏菌13株(10.9%),其它各属菌株106株(89.1%)。产妇B组涂片见有白细胞内外革兰阴性双球菌者11例(9.2%);其它病原菌及念珠菌、滴虫感染者76例(63.9%),清洁度正常,未检出病原菌及滴虫者32例(26.9%)。产妇A组产道感染阳性率17.2%,B组阳性率73.1%,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新生儿眼结膜炎与产妇产道感染有密切相关性,应加强对妊娠中晚期孕妇的生殖道感染防治,减少新生儿经产道感染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 新生儿眼结膜炎 生殖道感染 传播途径
下载PDF
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及菌藻共培养体系除氮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思远 朱文娟 +1 位作者 陈思宇 兰时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4-162,共9页
为提高养殖废水的除氮效果,该文从精养池塘水体中分离出1株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TC-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并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反硝化细菌TC-1进行了鉴定。选取椭圆小球藻与反硝化细菌TC-1为研究对象,运用菌藻共培养法研... 为提高养殖废水的除氮效果,该文从精养池塘水体中分离出1株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TC-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并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反硝化细菌TC-1进行了鉴定。选取椭圆小球藻与反硝化细菌TC-1为研究对象,运用菌藻共培养法研究了碳源种类、总接种量、初始p 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对菌藻共培养体系除氮性能的影响,并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3因素3水平的实验设计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TC-1被鉴定为Pseudomonas toyotomiensis TC-1。菌藻共培养体系适宜的脱氮条件为:在以丁二酸钠为碳源,总接种量2%,初始pH 7.04,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69 r/min的条件下,亚硝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9.14%和97.06%,优于椭圆小球藻单藻和反硝化细菌TC-1单菌的的除氮效果,显示了其在废水脱氮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细菌 菌藻共培养 椭圆小球藻 除氮特性
下载PDF
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的调试运行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峰 《环境与发展》 2011年第6期153-154,共2页
以安徽某县污水处理厂的改良氧化沟工艺调试为例,采用自然培菌和间歇培养相接合的方式进行调试,结果表明方法可行。在进水COD100mg/L时,MLSS在1500mg/L时,出水COD、NH4-N均可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对调试过程中的各环节如人员培训、... 以安徽某县污水处理厂的改良氧化沟工艺调试为例,采用自然培菌和间歇培养相接合的方式进行调试,结果表明方法可行。在进水COD100mg/L时,MLSS在1500mg/L时,出水COD、NH4-N均可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对调试过程中的各环节如人员培训、带负荷试车、污泥培养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确定了各工艺段的控制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沟 自然培菌 调试
下载PDF
蛋鸡禽白血病的实验室诊断 被引量:3
16
作者 晏晓洪 胡安东 +4 位作者 贺欣薇 温贵兰 文明 皮泉 张霞 《贵州畜牧兽医》 2018年第6期26-28,共3页
对开阳县某蛋鸡场发生的疫病通过发病情况调查、剖检病变观察、细菌分离培养和相关病毒PCR检测。结果:疫病主要发生于160日龄以上鸡群,病变以肝脏和脾脏显著肿大为特征;细菌分离培养未见菌落生长; PCR检测可见禽白血病病毒特异性DNA片段... 对开阳县某蛋鸡场发生的疫病通过发病情况调查、剖检病变观察、细菌分离培养和相关病毒PCR检测。结果:疫病主要发生于160日龄以上鸡群,病变以肝脏和脾脏显著肿大为特征;细菌分离培养未见菌落生长; PCR检测可见禽白血病病毒特异性DNA片段,但未检出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特异性DNA片段。综合诊断为禽白血病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 细菌分离培养 病毒PCR检测
下载PDF
纤细裸藻共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
17
作者 汪笑宇 任舒天 +3 位作者 吴雅婷 武尊 高浩峰 邵蓬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57-62,共6页
以纤细裸藻(Euglenagracilis)为研究对象,对纤细裸藻共栖细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并探究可培养共栖细菌对纤细裸藻生长的影响。采用平板划线法和16S rDNA基因测序对藻共栖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得到5种纤细裸藻的可培养藻际细菌,E1-Paraburkhold... 以纤细裸藻(Euglenagracilis)为研究对象,对纤细裸藻共栖细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并探究可培养共栖细菌对纤细裸藻生长的影响。采用平板划线法和16S rDNA基因测序对藻共栖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得到5种纤细裸藻的可培养藻际细菌,E1-Paraburkholderiafungorum、E3-Methylobacterium radiotolerans、E5-Sphingomonas dokdonensis、E6-Ralstonia insidiosa和ET2-Leifsonia soli,分别属于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和放线菌门三大门类。将纤细裸藻分别与五株菌共培养,通过测定纤细裸藻的藻细胞密度与叶绿素a含量,发现E1、E3与E5对纤细裸藻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E5的促进效果最好;E5初始接种浓度为107 cfu/mL、纤细裸藻初始藻细胞密度为1×105cells/mL时对纤细裸藻的生长促进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细裸藻 藻际细菌 藻菌共培养
下载PDF
三角褐指藻藻液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延群 李赟 +2 位作者 潘克厚 刘冰莉 周雨晴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为了解藻液分离细菌的种类及其对微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从三角褐指藻培养液分离得到3株细菌,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3株细菌P1、P2和P3分别为Loktanella vestfoldensis,Erythrobacter citreus和Aquamicrobium... 为了解藻液分离细菌的种类及其对微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从三角褐指藻培养液分离得到3株细菌,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3株细菌P1、P2和P3分别为Loktanella vestfoldensis,Erythrobacter citreus和Aquamicrobium sp。将3株分离菌分别以10~4、10~6和10~8cfu/mL3个浓度梯度加入三角褐指藻培养液中比较其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1和P3菌株在中浓度促进微藻生长,但高浓度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而P2菌株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均表现出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加强。这说明P2菌株可作为促进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候选菌株构建有利微藻生长的藻菌共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褐指藻 藻际细菌 分离鉴定 菌藻共培养
原文传递
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范冰 梁慧 +4 位作者 周广军 刘丽萍 韩彬 张薇 王海燕 《武警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血培养中分离到的病原菌菌种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利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血标本,阳性标本转种后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或传统常规方法鉴定到种,然后用K-B法进行药敏测试。结果送检的773份血培养标本中,... 目的了解我院血培养中分离到的病原菌菌种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利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血标本,阳性标本转种后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或传统常规方法鉴定到种,然后用K-B法进行药敏测试。结果送检的773份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16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48.3%,革兰阴性杆菌占45.7%,真菌占6.0%。感染率最高的细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而且对替考拉宁和磷霉素呈高度敏感;肠杆菌科未发现对舒普深、美洛培南和特治星耐药的细菌;非发酵菌则仅对舒普深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血培养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率高,及时了解血培养的结果对临床采取有针对性的抗菌治疗,提高治愈率和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 耐药性
下载PDF
粘虫肠道细菌群落多样性的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彩 南小宁 +1 位作者 张正青 李孟楼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3-57,共5页
研究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肠道细菌的多样性。采用常规分离培养与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并以16SrDNA作为分子标记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对肠道细菌进一步分离,DGGE分离样品是研磨提取粘虫中肠组织DNA、提取培养混合菌... 研究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肠道细菌的多样性。采用常规分离培养与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并以16SrDNA作为分子标记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对肠道细菌进一步分离,DGGE分离样品是研磨提取粘虫中肠组织DNA、提取培养混合菌DNA及直接以培养混合菌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的产物。结果表明,共得到DGGE条带19条,其中肠组织研磨提取DNA的DGGE条带最多,为17条;直接以培养混合菌液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次之,为13条;培养混合菌液提取DNA的条带最少,为12条。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研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时能获得更全面的微生物信息,可采用培养混合菌提取DNA再结合其他方法进行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培养混合菌 DNA DG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