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8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旋美托咪啶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全麻镇静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105
1
作者 佘守章 李慧玲 +1 位作者 许学兵 莫世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啶(Dex)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全麻患者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根据不同用药时期情况均分为镇静组和麻醉组,镇静组30例又分为Dex组(D1组)和对照组(C1组):D1组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0.4μg/kg(...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啶(Dex)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全麻患者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根据不同用药时期情况均分为镇静组和麻醉组,镇静组30例又分为Dex组(D1组)和对照组(C1组):D1组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0.4μg/kg(5min注完),然后以0.4μg·kg-1·h-1维持静注30min;C1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记录不同时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MAP、HR,并对患者进行OAA/S、Ramesay镇静评分。麻醉组30例全麻患者也随机分为D2和C2组:D2组术中静脉Dex0.4μg/kg5min注完;C2组输注生理盐水。术中以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和雷米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Ct),使BIS维持在50±3。结果D1组Dex负荷剂量输注后以及维持期间BIS比基础值降低17.0%~30.9%(P<0.05),镇静效应明显,OAA/S和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降低(P<0.05);D2组患者麻醉前BIS为92±1,给予Dex后BIS由51±2降至42±16,C2组则仍为51±3。D2组丙泊酚的用量比C2组减少8%~14%(P<0.05)。结论Dex对清醒患者产生明显镇静效应,并能加深全麻患者的麻醉深度,减少丙泊酚TCI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啶 镇静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静注对病人呼吸功能和镇静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80
2
作者 叶飞 佘守章 邬子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63-565,共3页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病人呼吸功能和镇静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病人45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0~55岁,体重50~80 kg,随机分成三组(n=15),麻醉前静注布托啡诺10 μg/kg(Ⅰ组)、20 μg/kg(Ⅱ组)、30 μg/kg...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病人呼吸功能和镇静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病人45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0~55岁,体重50~80 kg,随机分成三组(n=15),麻醉前静注布托啡诺10 μg/kg(Ⅰ组)、20 μg/kg(Ⅱ组)、30 μg/kg(Ⅲ组).观察给药前(基础值)(T0)、给药后1 min(T1)、3 min(T2)、5 min(T3)、7 min(T4)、10 min(T5)、15 min(T6)、20 min(T7)、30 min(T8)各时点的潮气量(VT)、RR、SpO2、PETCO2、分钟通气量(MV)、HR、MAP等呼吸循环参数及BIS和镇静/警觉(OAA/S)评分.结果 Ⅰ组、Ⅱ组RR、VT、MV各时点数值在注药后略有降低,Ⅲ组则在T1~T4时明显低于T0时(P<0.05)(RR降低24.3%~28.2%,VT降低22.1%~31.0%,MV降低31.1%~48.5%);PETCO2和SpO2各组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Ⅰ组、Ⅱ组BIS变化不显著;Ⅲ组在T2~T8时BIS降低9.7%~14.5%(P<0.01),相应的OAA/S评分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 小剂量布托啡诺(10~30 μg/kg)静注是安全的.当剂量达到30 μg/kg时对病人呼吸功能有轻度抑制作用(持续时间≤7 min),同时BIS值下降,显示有轻度镇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呼吸功能 脑电双频指数 清醒镇静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的比较 被引量:78
3
作者 梁永新 古妙宁 +1 位作者 王世端 芦相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Dex)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子宫或(和)卵巢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Dex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应用Ramsay镇静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对两组患者...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Dex)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子宫或(和)卵巢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Dex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应用Ramsay镇静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对两组患者术中镇静效果进行观察。记录给药前(T0)、切皮前即给药后15min(T1)、手术开始后15min(T2)、30min(T3)、45min(T4)、术毕(T5)及术后1h(Te)患者HR、MAP、BIS、Ramsay镇静评分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T1~T5时D组BIS、MAP明显低于T0时和P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P组,HR慢于R时和P组(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P组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Dex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是安全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镇静 硬膜外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辅助老年患者镇静时脑电双频指数与Ramsay镇静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60
4
作者 郄晓娟 郑文婧 +4 位作者 郭洪艳 贾苗苗 于沛霞 李志华 徐贯杰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3-287,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脊椎-硬膜外麻醉辅助镇静时脑电双频指数(BIS)与Ramsay镇静评分(RS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拟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均行脊椎-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1 mg·kg^(-1)静...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脊椎-硬膜外麻醉辅助镇静时脑电双频指数(BIS)与Ramsay镇静评分(RS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拟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均行脊椎-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1 mg·kg^(-1)静脉输注5 min后以2 mg·kg^(-1)·h^(-1)持续泵注;试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静脉输注10 min后以0.5μg·kg^(-1)·h^(-1)持续泵注。记录入室时(T_0),椎管内麻醉后10 min(T_1),给药后5 min(T_2)、10 min(T_3)、20 min(T_4)、40 min(T_5)、60 min(T_6),术毕(T_7)和术后1 h(T_8)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BIS值、RS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分析RSS与BIS的相关性。结果两组T_3~T_5时的HR均较T_0时降低(P<0.05),且试验组H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__2~T__5时的MAP均较T_0时降低(P<0.05),且对照组MAP低于试验组(P<0.05)。两组镇静深度均满足手术要求,对照组和试验组的BIS值与RSS均呈负相关性(P<0.05),r值分别为-0.85和-0.88。试验组呼吸抑制、低血压和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丙泊酚,右美托咪定辅助老年患者镇静时不良反应发生少,BIS与RSS相关性良好并能够达到使用丙泊酚时的水平,BIS是评价镇静深度的良好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脑电双频指数 RAMSAY镇静评分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镇静时BIS与OAA/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陈章玲 曹德权 +1 位作者 徐军美 陈艳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436,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镇静时BIS与OAA/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组(P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20例。每组镇静药物均连续三阶段输注,每...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镇静时BIS与OAA/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组(P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20例。每组镇静药物均连续三阶段输注,每阶段维持40min。D组:第一阶段负荷量加维持量,负荷量1.0μg/kg,15min恒速输注完毕,维持量0.5μg·kg-1·h-1,第二、三阶段维持量分别为1.0、1.5μg·kg-1·h-1。P组:三阶段效应室靶控浓度分别为1.0、2.0、4.0μg/ml。M组:三阶段药物浓度分别0.05、0.1、0.15mg·kg-1·h-1。三组药物输注的120min内,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BP、HR、SpO2、BIS值,分析OAA/S评分与BIS的相关性(r)和BIS对OAA/S评分的预测概率(Pk)。结果与基础值比较,OAA/S评分≤3时三组SBP明显降低、OAA/S评分≤4分时D组HR明显减慢(P<0.05)。与D组比较,OAA/S评分≤3分时M组SBP明显升高、OAA/S评分≤4分时P组和M组HR明显增快(P<0.05)。与OAA/S评分5分时比较,OAA/S评分≤4分时三组患者BIS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OAA/S评分≤4分时P组和M组BIS值明显升高(P<0.05)。三组患者BIS与OAA/S评分呈正相关,且Pk值均大于0.5(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镇静时BIS与OAA/S评分具有较好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右美托咪定镇静深度的重要指标;但其相关性较丙泊酚、咪达唑仑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脑电双频指数 警觉 镇静评分 相关系数 预测概率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作用 被引量:48
6
作者 徐源 李天佐 +1 位作者 陈磊 系春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78-579,共2页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全凭静脉麻醉用药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鼻内窥镜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BIS组(Ⅰ组)和常规组(Ⅱ组),均采用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双通道靶控输注。记录术中麻醉药用量、睁眼时间、拔管时...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全凭静脉麻醉用药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鼻内窥镜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BIS组(Ⅰ组)和常规组(Ⅱ组),均采用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双通道靶控输注。记录术中麻醉药用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语言指令反应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Ⅰ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Ⅱ组(P<0.05),而且其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语言指令反应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Ⅱ组(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 BIS监测可减少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用量并改善麻醉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脑电双频指数 全凭静脉麻醉
下载PDF
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3
7
作者 何亮亮 李炜 +4 位作者 陈明慧 张志捷 艾青 王永光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择期鼻内窥镜手术患者,ASAⅠ或Ⅱ级,根据舒芬太尼靶控浓度,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为0.4ng/ml,Ⅱ组为0.5ng/ml,Ⅲ组为0.6ng/ml。分别记录麻醉前(... 目的研究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择期鼻内窥镜手术患者,ASAⅠ或Ⅱ级,根据舒芬太尼靶控浓度,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为0.4ng/ml,Ⅱ组为0.5ng/ml,Ⅲ组为0.6ng/ml。分别记录麻醉前(T1)、意识消失时(T2)、插管时(T3)、插管后1min(T4)、5 min(T5)各时点的MAP、HR、射血分数(SI)、心脏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加速指数(ACI)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结果MAP、HR、SI、CI、SVRI、ACI在T1、T2、T3、T5时点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4时点,MAPⅠ组与Ⅱ、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Ⅰ组较Ⅲ组上升幅度明显(P<0.05),SI、ACIⅢ组较Ⅰ组上升幅度明显(P<0.05),CI、SVRI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各时点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组靶控浓度的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插管中均能保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但不同的靶控浓度对气管插管反应的抑制程度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丙泊酚 靶控输注 脑电双频指数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ICU老年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徐兰娟 李保林 +2 位作者 杨彩浮 李成建 彭月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下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瓣膜置换手术,并于术后带气管导管进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老年患者68例,平均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下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瓣膜置换手术,并于术后带气管导管进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老年患者68例,平均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首先静脉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然后以0.2μ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注。咪达唑仑组患者首先静脉泵入咪达唑仑负荷剂量0.06 mg/kg,然后以0.4 m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注。记录泵注镇静药物前,以及泵注药物后1、2和3 h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 O_2)、心率(HR)、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BIS、脱机时间及不良反应。药物泵注3 h后,将BIS值控制在61~75,并根据BIS值调整药物泵注的速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镇静方案后各时间点的MAP、RR、Sp O_2、HR、M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镇静前相比,两组患者RR、HR降低,MOAA/S升高,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实施镇静后各时间点的BIS、MOAA/S高于咪达唑仑组,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自转入ICU至开始脱机的时间、脱机时间短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注对ICU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持续机械通气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但在等效镇静水平下,右美托咪定脱机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谱指数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机械通气 镇静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9
作者 顾勤 刘宁 +1 位作者 葛敏 高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实时监测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30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静脉注射咪唑安定或异丙酚达到合理镇静,采用盲法对患者每隔5min分别记录1次Ramsay镇静分级评分及BI...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实时监测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30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静脉注射咪唑安定或异丙酚达到合理镇静,采用盲法对患者每隔5min分别记录1次Ramsay镇静分级评分及BIS。比较Ramsay镇静分级评分对应BIS中位数的总体差异,分析BIS结果与Ramsay镇静分级评分的相关性。计算BIS的敏感度和约登(Youden)指数,确定BIS监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随镇静深度的加深,BIS明显降低,Ramsay分级评分对应的BIS中位数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BIS与Ramsay分级评分呈负相关(r=-0.794,P〈0.01);Ramsay分级评分2~5分(为合理镇静)时对应的BIS中位数的95%可信区间(参考值范围)为61~84;当BIS值为81时,BIS监测从镇静合理到镇静不足的Youden指数和敏感度最高;Ramsay分级评分为6分(为镇静过度)时对应的BIS中位数的95%可信区间为48~58。结论 BIS监测与Ramsay镇静分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实时、客观地监测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状态,并指导镇静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眯唑安定 异丙酚 镇静评分 机械通气
下载PDF
咪唑安定镇静与其血药浓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唐俊 奚菁颖 +3 位作者 张曦 杨旅军 庄心良 宋钟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94-596,共3页
目的 研究硬膜外麻醉下咪唑安定临床镇静程度与其血药浓度间的相互关系。方法1 0例ASAⅠ~Ⅱ级、拟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的妇科手术病人接受咪唑安定镇静 ,观察警觉镇静评分(OAA/S)和脑电双频指数 (BIS) ,同时测定血药浓度。对各项指标... 目的 研究硬膜外麻醉下咪唑安定临床镇静程度与其血药浓度间的相互关系。方法1 0例ASAⅠ~Ⅱ级、拟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的妇科手术病人接受咪唑安定镇静 ,观察警觉镇静评分(OAA/S)和脑电双频指数 (BIS) ,同时测定血药浓度。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OAA/S与BIS间的相关性良好 (r =0 91 ) ,而血药浓度与OAA/S和BIS之间较差 (r =- 0 86 ,- 0 78)。结论 BIS可以很好地监测临床镇静深度 ,但血药浓度并不能反映临床镇静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安定 血药浓度 硬膜外麻醉 镇静深度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7
11
作者 徐卉 田玉科 +1 位作者 杨辉 王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387-389,共3页
目的 比较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 (TCI)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4 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组 (n =2 0 )采用丙泊酚闭合环路TCI ,靶浓度 4 μg/ml,以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 =5 0、MAP =80 %基础... 目的 比较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 (TCI)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4 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组 (n =2 0 )采用丙泊酚闭合环路TCI ,靶浓度 4 μg/ml,以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 =5 0、MAP =80 %基础值作为反馈指标。异氟醚组 (n =2 0 )采用 3 4 %异氟醚吸入诱导 ,0 8%~ 2 %维持。术中监测HR、MAP、BIS等指标。结果 丙泊酚组入睡时间和诱导时间显著少于异氟醚组 (P <0 0 5 )。术中丙泊酚组生命体征维持相对平稳 ;术后苏醒明显优于异氟醚组 ,麻醉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用丙泊酚进行以患者自身MAP、BIS为目标的反馈TCI,能及时地调节及维持有效麻醉深度 ,对血液动力学的干扰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靶控输注 静脉麻醉 异氟醚 吸入麻醉
下载PDF
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2
作者 时胜男 姚兰 冯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7-869,共3页
目的比较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AN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择期行L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两组在BIS监... 目的比较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AN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择期行L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两组在BIS监测下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E组根据ANI调节阿片类药物用量;C组根据HR、BP调节阿片类药物用量。观察并记录HR>基础值120%发生率、MAP>基础值120%或<基础值80%发生率、艾司洛尔、阿托品、尼卡地平、复方乳酸钠和麻黄碱使用情况。记录停药后睁眼时间与拔出喉罩时间。观察拔除喉罩即刻、术后1、2hVAS评分;记录哌替啶、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有无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E组HR>基础值120%发生率、艾司洛尔、阿托品和复方乳酸钠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而术中MAP>基础值120%或<基础值80%的发生率、尼地卡平和麻黄碱使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用量明显降低、睁眼时间和拔出喉罩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拔除喉罩后即刻、术后1、2h的VAS评分,哌替啶、丙泊酚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未发生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未出现术中知晓。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比较经验用药,能有效减少循环波动,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 脑电双频指数 心率变异性 全身麻醉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与镇静-躁动评分评价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程度可靠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马朋林 赵金柱 +2 位作者 苏瑾文 李秦 王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评价重症监护室(ICU)危重患者镇静程度的可靠性。方法选择18~65岁、无意识障碍、需持续机械通气(>72h)患者15例。患者入ICU3d7:00停用所有镇痛及镇静剂,待患者完全清醒后静脉泵入异丙酚至BIS目标值为45~...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评价重症监护室(ICU)危重患者镇静程度的可靠性。方法选择18~65岁、无意识障碍、需持续机械通气(>72h)患者15例。患者入ICU3d7:00停用所有镇痛及镇静剂,待患者完全清醒后静脉泵入异丙酚至BIS目标值为45~60,维持10min后,每间隔10min减少异丙酚泵入量10μg·kg-1·min-1至停止药物泵入。于达到镇静目标以及每次减药后测定BIS值以及镇静躁动评分(SAS)分级。结果BIS值与SAS分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6494,P<0.01)。但SAS分级在2~4级时,BIS值分布离散度高,相关系数下降(r=0.4566,P<0.01)。随着异丙酚泵入量的逐渐减少,BIS值逐步升高,两者呈现显著的线性负相关(r=0.8076,P<0.01);SAS分级亦显著上升,两者呈现等级负相关(r=0.6551,P<0.01)。结论SAS分级与BIS值在评价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程度时存在良好相关性。但在SAS2~4级镇静状态时,BIS能更准确、客观地反映患者镇静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镇静-躁动评分 镇静程度 可靠性
下载PDF
颈丛阻滞下咪达唑仑血药浓度和镇静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王珊娟 刘万枫 杭燕南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95-398,共4页
目的 探讨能客观反映血浆咪达唑仑 (MDZ)浓度效应关系的脑电指标及MDZ在局部麻醉中理想的镇静深度。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甲状腺手术病人 15例 ,颈丛阻滞完善后 ,静脉给予MDZ 3 3~ 14mg(首剂 0 0 3mg/kg ,每 5~ 10min追加半量 )直... 目的 探讨能客观反映血浆咪达唑仑 (MDZ)浓度效应关系的脑电指标及MDZ在局部麻醉中理想的镇静深度。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甲状腺手术病人 15例 ,颈丛阻滞完善后 ,静脉给予MDZ 3 3~ 14mg(首剂 0 0 3mg/kg ,每 5~ 10min追加半量 )直至达到病人对推动无反应为止。连续进行脑电图监测 ,通过FP1 A1和FP2 A2双导联获得双频谱指数 (BIS)和 95 %边缘频率 (SEF)。术中每 5~ 10min用改良的OAA/S评分标准评定MDZ镇静深度 ,当评分变化时 ,记录BIS和SEF ,并采血测定血浆MDZ浓度。结果 随着OAA/S评分由 4到 1,镇静程度逐渐加深 ,BIS值从 91 5± 2 6降至 6 3 1± 5 7。同样 ,95 %SEF值也逐渐下降 ,由 2 1 4± 2 0下降到 15 2± 2 9。MDZ镇静的起效过程中 ,OAA/S评分由 3到 2或由 2到 1时 ,当半数病人对某一刺激无反应时各EEG参数的值称为EEG5 0 ,对于BIS来说 ,包括对语言命令的BIS5 0 VC和对摇头刺激的BIS5 0 SH ,分别为 78 0和 6 8 8。血药浓度由 4分时 (12 0 8± 5 5 2 )ng/ml上升到 1分时 (5 33 0± 139 4 )ng/ml。BIS、95 %SEF及MDZ血浆浓度与MDZ镇静深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95 2、0 6 74、- 0 85 6。结论 采用OAA/S评分 ,量化脑电图参数 ,结合血药浓度和呼吸循环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镇静 双频指数 边缘频率 血药浓度 局部麻醉
原文传递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小儿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维持剂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15
作者 李真 金宁 +3 位作者 万静洁 李阳 万玉骁 朱俊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小儿静脉麻醉,探索丙泊酚的术中维持剂量。方法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小儿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P4组(丙泊酚初始剂量4 mg·kg^(-1)·h^(-... 目的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小儿静脉麻醉,探索丙泊酚的术中维持剂量。方法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小儿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P4组(丙泊酚初始剂量4 mg·kg^(-1)·h^(-1))和P6组(丙泊酚初始剂量6 mg·kg^(-1)·h^(-1)),每组30例。采用BIS监测术中的麻醉深度,根据BIS值(维持在40~60)调整术中丙泊酚的维持剂量,同时将瑞芬太尼的剂量维持在0.05~0.1μg·kg^(-1)·h^(-1)。分别观察并记录2组丙泊酚剂量调整的次数和累计用量。结果 2组麻醉诱导平稳,无插管反应发生。P4组和P6组麻醉中丙泊酚麻醉维持平均剂量分别为(9.23±2.49)和(11.25±3.17)mg·kg^(-1)·h^(-1)。结论应用BIS监测麻醉深度,可减少术中丙泊酚的用量,且诱导、插管、拔管时机的选择更加恰当,血流动力学的波动也更小。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0.05~0.1μg·kg^(-1)·h^(-1))全凭静脉麻醉行小儿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合适的丙泊酚维持剂量为(10.13±2.76)mg·kg^(-1)·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丙泊酚 麻醉深度 儿童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在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6
作者 张江超 续飞 +1 位作者 郭向阳 李天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1-664,共4页
麻醉深度的监测有利于调控麻醉药的用量,实现用最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好的麻醉效果,不仅可以防止麻醉药物过量所造成的危险,缩短苏醒过程,还可以避免术中知晓。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作为一种麻醉深度的监测工具,能较好地... 麻醉深度的监测有利于调控麻醉药的用量,实现用最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好的麻醉效果,不仅可以防止麻醉药物过量所造成的危险,缩短苏醒过程,还可以避免术中知晓。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作为一种麻醉深度的监测工具,能较好地监测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对预测体动、术中知晓以及意识的消失和恢复都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同时,还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已成为麻醉深度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对BIS在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深度 镇静监测 睡眠深度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中镇静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4
17
作者 胡光俊 蒋筱杨 +1 位作者 汪刚 陈卓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中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6月在CSEA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65~84岁,BMI 18~31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中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6月在CSEA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65~84岁,BMI 18~31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瑞马唑仑2μg·kg^(-1)·min^(-1)组(R2组)、瑞马唑仑3μg·kg^(-1)·min^(-1)组(R3组)和瑞马唑仑4μg·kg^(-1)·min^(-1)组(R4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L_(3-4)间隙行CSEA,平面固定在T_(8)后,静注瑞马唑仑0.05 mg/kg,R2组、R3组和R4组分别泵注瑞马唑仑2、3、4μg·kg^(-1)·min^(-1)。使用BIS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对患者进行镇静评估。当给药后15 min患者MOAA/S评分>4分,给予瑞马唑仑0.05 mg/kg进行补救,直至MOAA/S≤4分。记录阻滞前、平面固定后、镇静后5、15、30、60 min的BIS值和MOAA/S评分。记录镇静起效时间、补救次数、苏醒时间、术中低氧血症、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和术后1 d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镇静后5、15、30、60 min,R2组BIS和MOAA/S评分明显高于R3组和R4组(P<0.05)。R2组镇静起效时间明显长于R3组和R4组(P<0.05),补救次数明显多于R3组和R4组(P<0.05)。R4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R2组和R3组(P<0.05)。三组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4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R2组和R3组(P<0.05),术后1 d患者非常满意率明显低于R2组和R3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可以安全用于CSEA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中镇静,与泵注瑞马唑仑2和4μg·kg^(-1)·min^(-1)比较,术中泵注瑞马唑仑3μg·kg^(-1)·min^(-1)镇静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老年 腰-硬联合麻醉 镇静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bispectral index-guided fast-track anesthesia using sevoflurane combined with dexmedetomidine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embolization 被引量:32
18
作者 Chao-liang Tang Juan Li +6 位作者 Zhe-tao Zhang Bo Zhao Shu-dong Wang Hua-ming Zhang Si Shi Yang Zhang Zhong-yuan Xia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80-288,共9页
Dexmedetomidine has sedative, anxiolytic, analgesic, anti-sympathetic, and anti-shivering effects. Dexmedetomidine might be effective in combination with sevoflurane for anesthesia, but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 Dexmedetomidine has sedative, anxiolytic, analgesic, anti-sympathetic, and anti-shivering effects. Dexmedetomidine might be effective in combination with sevoflurane for anesthesia, but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with which to verify this hypothesis are lacking. In total, 12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mbolization of an intracranial aneurysm were recruited from 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and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randomly allocated to two groups. After intraoperative administration of 2% to 3% sevoflurane inhalation, one group of patients received pump-controlled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1.0 ~tg/kg dexmedetomidine for 15 minutes followed by maintenance with 0.3 ~tg/kg/h until the end of surgery; the other group of patients only underwent pump-controlled infusion of saline. Bispectral index monitoring revealed that dexmedetomidine-assisted anesthesia can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spon- taneous breathing, time to eye opening, and time to laryngeal mask removal. Before anesthetic induction and immediately after laryngeal mask airway removal, the glucose and lactate levels were low, the S100~ and neuron-specific enolase levels were low, the perioperative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were stable, and postoperative delirium was minimal.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dexmedetomidine can effectively assist sevoflurane for anesthesia during surgical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shorten the time to consciousness and extubation, reduce the stress response and energy metabolism, stabilize hemodynamic parameters, and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thereby reducing the damage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his trial was registered at the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 (http://www.chictr.org. cn/) (registration number: ChiCTR-IPR- 16008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DEXMEDETOMIDINE SEVOFLURANE bispectral index fast-track anesthesia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stress response NEUROPROTEC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时BIS值与机体应激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28
19
作者 胡利国 方才 朱运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60-562,共3页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全麻诱导时,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与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 3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Ⅰ组BIS值维持在36~45,Ⅱ组46~55,Ⅲ组56~65,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全麻诱导时,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与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 3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Ⅰ组BIS值维持在36~45,Ⅱ组46~55,Ⅲ组56~65,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以及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和10 min(T5)记录HR和MAP,同期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糖和皮质醇.结果 Ⅰ组MAP、HR于T3、T4时持续下降(P<0.05),且T3、T4时MAP低于Ⅲ组(P<0.05);Ⅱ组T4时MAP低于T0时(P<0.05);Ⅲ组血糖和皮质醇水平T2、T3时高于T0时(P<0.05或P<0.01),血糖T2~T4时较Ⅰ组升高(P<0.05或P<0.01),T3、T4时较Ⅱ组升高(P<0.05),T2、T3时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或P<0.01).结论 丙泊酚TCI用于全麻诱导时,将BIS值控制在46~55,在有效减轻应激反应的同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全麻 应激反应 气管插管
下载PDF
成人急性脑损伤脑电双频指数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书国伟 张珏 +7 位作者 费智敏 陈丽 蔡佩浩 王静予 邱峰 孔令军 许乐宜 龚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的相关性,探讨BIS值评估脑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双盲法,收集89例成人急性脑损伤患者GCS和BIS值,计算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的BIS平均值,对BIS与GCS值行...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的相关性,探讨BIS值评估脑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双盲法,收集89例成人急性脑损伤患者GCS和BIS值,计算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的BIS平均值,对BIS与GCS值行一元线性回归,分别绘制诊断GCS<9和诊断GCS<13的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结果轻、中、重度脑损伤组患者的BIS值分别为81.29±7.29、69.32±8.50、45.79±12.3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IS值与GCS值呈线性正相关(R2=0.825,P<0.01),回归方程BIS=4.23×GCS+22.22。诊断GCS<9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0.963,截断点BIS=63.8时,敏感度+特异度最大(敏感度=0.932,特异度=0.933);诊断GCS<13的ROC曲线:AUC=0.933,截断点BIS=71.6时,敏感度+特异度最大(敏感度=0.905,特异度=0.851)。结论急性脑损伤患者的BIS值与GCS值呈显著正相关,作为一种连续、实时、客观的方法,BIS可成为新型的脑损伤程度评估和监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脑电双频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