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9
1
作者 闵宗殿 《古今农业》 2003年第1期17-23,共7页
本文所说的“虎患”是指在人类活动范围加大,老虎在其生存条件发生改变以后,离开深山,窜入城乡,伤人、危害家畜的事件。关于虎患的问题,正史上少有记载,作者查阅了东南地区的479种方志,发现明清时期的“虎患”,其发生的频率,地域范围,... 本文所说的“虎患”是指在人类活动范围加大,老虎在其生存条件发生改变以后,离开深山,窜入城乡,伤人、危害家畜的事件。关于虎患的问题,正史上少有记载,作者查阅了东南地区的479种方志,发现明清时期的“虎患”,其发生的频率,地域范围,产生的危害性都超过以往,成为当地严重的野生动物灾害。本文认为东南地区之所以出现较严重的虎患,是因为生态环境人为地被严重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东南地区 虎患 野生动物灾害 生态环境 时空特征 危害 山地开垦
下载PDF
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被引量:82
2
作者 周生路 黄劲松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5,共9页
根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 ,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 ,以温州市为例对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 )前述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 根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 ,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 ,以温州市为例对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 )前述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 ,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地域结构的差异 ;(2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变化呈以下规律 :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沿海向内陆、平原向山区、城市近郊向远郊依次递减 ,土地利用结构的集中度则刚好相反 ,土地利用的组合类型与区域的经济活动特点相关等 ;(3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理位置、地貌状况、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 低山丘陵区 土地利用结构 地域分异 温州
下载PDF
岩浆作用与地球动力学刍议——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德滋 周全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05-210,共6页
岩浆活动是地球动力学事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这点出发,讨论了中国东南沿海中、新代时期地球动力学环境的演变对岩浆活动的制约作用。
关键词 岩浆作用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东南沿海燕山期火山活动旋回划分及其成矿规律 被引量:9
4
作者 余明刚 洪文涛 +4 位作者 杨祝良 段政 褚平利 陈荣 曹明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5-863,共19页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火山作用强烈,在东南沿海地区形成巨型火山-侵入杂岩带。根据火山岩组合特征、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区域不整合、构造背景及其成矿作用类型,分为4个旋回:第Ⅰ旋回(200~165 Ma),为一套近EW向...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火山作用强烈,在东南沿海地区形成巨型火山-侵入杂岩带。根据火山岩组合特征、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区域不整合、构造背景及其成矿作用类型,分为4个旋回:第Ⅰ旋回(200~165 Ma),为一套近EW向的拉斑玄武岩-流纹质火山岩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其中的玄武岩主要起源于软流圈地幔,形成于印支造山后板内伸展环境,该时期成矿作用较微弱。第Ⅱ旋回(165~145 Ma),处于陆缘弧由俯冲挤压高峰期向挤压后的伸展过渡时期,零星分布钙碱性系列英安质-安山质岩石组合,伴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和叶腊石等非金属矿产。第Ⅲ旋回((145~115 Ma),华南进入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后的伸展阶段,发生遍及全区的强烈火山活动,形成诸多大型火山机构和大面积高钾钙碱性系列流纹质-安山质火山岩组合,是中生代活动最强、影响范围最大的一期火山活动,伴生有丰富的金属、非金属、稀土矿产,矿床类型以浅成低温热液型为主。第Ⅳ旋回(115~85 Ma),火山活动相对微弱,并向东迁移至沿海地区,与A型花岗岩带共生,为一套后造山环境下的双峰式火山岩、过碱性流纹岩,晚期往往伴随大规模碎斑熔岩侵出,此阶段形成丰富的金属和明矾石、叶腊石等非金属矿产,以浅成低温热液型为主,斑岩型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旋回 成矿作用 燕山期 东南沿海
下载PDF
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现状与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玉刚 卢慧中 +1 位作者 曹龙熹 梁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34,共9页
为研究近10年来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情况,借助2次水利部土壤侵蚀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现状及其面积在空间上的分布,得出2002—2011年间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EI,对流域片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定量评价... 为研究近10年来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情况,借助2次水利部土壤侵蚀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现状及其面积在空间上的分布,得出2002—2011年间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EI,对流域片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总面积为2.3万km2。其中太湖流域侵蚀面积0.1万km2,东南诸河地区侵蚀面积2.2万km2,侵蚀等级均以轻度侵蚀为主;但太湖流域的轻度侵蚀面积所占比例更大,而东南诸河中度侵蚀及其以上的侵蚀等级面积所占比例更大。2002—2011年间,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面积整体上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共减少1.08万km2,年均减少1 201.24 km2;其中,轻度、中度和强烈侵蚀面积减小,而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增加。太湖流域地区EI值远小于东南诸河地区EI值(1.65),表明东南诸河土壤侵蚀总体情况更严重。2002—2011年太湖流域片EI值减小,但少数区域EI值增加明显。建议将其列为重点治理区,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 水土流失 变化趋势 土壤侵蚀综合指数 侵蚀强度
下载PDF
我国东南沿海山区生态经济农业建设的基础、制约因素与对策
6
作者 蔡贤恩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4-59,共6页
分析我国东南沿海山区三明市生态经济农业基础与制约因素 。
关键词 中国 东南沿海山区 制约因素 资金投入 科技人才 基础设施 信息网络 生态农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