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裕固族的礼仪歌及其功能解读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秋芝 《青海民族研究》 2004年第3期33-38,共6页
本文通过对裕固族生活礼仪歌、人生礼仪歌和生产礼仪歌的浅析,指出裕固族的礼仪歌是其独特生产方式和草原文化的产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裕固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 裕固族 礼仪歌
下载PDF
裕固族东迁地西至哈至为沙州瓜州说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富学 《河西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10,共10页
裕固族传说称其祖先来自西至哈至,当今学界一般将其解释为西州火州(高昌)。稽诸该传说之原始,与今天的说法迥然有别。裕固族现在传唱的叙事民歌《尧乎尔来自西至哈至》是1963年以后的改编本,违背了原歌词的本意,歪曲了裕固族传说的历史... 裕固族传说称其祖先来自西至哈至,当今学界一般将其解释为西州火州(高昌)。稽诸该传说之原始,与今天的说法迥然有别。裕固族现在传唱的叙事民歌《尧乎尔来自西至哈至》是1963年以后的改编本,违背了原歌词的本意,歪曲了裕固族传说的历史记忆,误导了人们对西至哈至的解读与认识。结合史实,可证传说中的西至哈至实指沙州和瓜州二地,裕固族东迁就是分别从沙州千佛洞(敦煌莫高窟)和瓜州万佛峡(瓜州榆林窟)出发的,向东迁徙至酒泉一带。与之相仿的是新疆东部的哈密豳王后裔,在难以自立时也是东迁至至肃州一带避难,而这里正是蒙古豳王家族的大本营。有意思的是,不管他们来自沙州还是哈密,当遇到困难时,其民众都会东迁至酒泉西400里处的苦峪。这些迁徙虽然都是受到外部压力的结果,但在东迁过程中,却不曾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乃至战争。说明明代中叶裕固族的东迁实际上是在明政府支持下和蒙古豳王家族统领下,辖区内部有序而目的明确的民族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回鹘文文献 西至哈至 沙州 瓜州
下载PDF
藏族、蒙古族、土族因素与裕固族的形成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富学 安玉军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7-110,共4页
裕固族人口不多,但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与周边民族,尤其是藏族、蒙古族和土族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对裕固族的形成与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材料,本文对藏族、蒙古族和土族对裕固族形成方... 裕固族人口不多,但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与周边民族,尤其是藏族、蒙古族和土族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对裕固族的形成与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材料,本文对藏族、蒙古族和土族对裕固族形成方面的不同作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藏族 蒙古族 土族 民族关系
下载PDF
族群认同与涵化——对裕固族口头传统中“东迁”主题的再认识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淑英 温蓉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2,共4页
裕固族的口头传统中包含着该族群丰富的集体记忆,以裕固族东迁为主题的口头传统反复表演和世代相传,表达并强化了裕固人的族群意识和身份认同。本文通过对裕固族口头传统中"东迁"主题的在分析,探讨裕固族东迁后,裕固族文化发... 裕固族的口头传统中包含着该族群丰富的集体记忆,以裕固族东迁为主题的口头传统反复表演和世代相传,表达并强化了裕固人的族群意识和身份认同。本文通过对裕固族口头传统中"东迁"主题的在分析,探讨裕固族东迁后,裕固族文化发生的文化涵化现象,认为:裕固族口头作品中对"西支哈至"的深切眷恋,是裕固人对本族群"根基性情感"固守的体现,也是面对汉文化、藏文化、蒙文化等强势文化侵入的一种族群文化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东迁”主题 族群认同
下载PDF
“裕固学”应擎起河西回鹘研究的大旗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富学 《河西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7,共7页
裕固族的直系祖先来自河西回鹘而非学界常说的西州回鹘,裕固族东迁传说中的西至哈至指的是沙州瓜州而非吐鲁番。元代蒙古豳王家族入居河西西端,与当地回鹘融合而形成裕固族这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宋代以后见诸史册的黄头回纥,其实就是沙... 裕固族的直系祖先来自河西回鹘而非学界常说的西州回鹘,裕固族东迁传说中的西至哈至指的是沙州瓜州而非吐鲁番。元代蒙古豳王家族入居河西西端,与当地回鹘融合而形成裕固族这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宋代以后见诸史册的黄头回纥,其实就是沙州回鹘之另称。对裕固族形成史的研究,应特别关注河西回鹘,同样地,对裕固族文化的认识,也需要与河西回鹘相联系。只有把裕固族历史文化置于河西回鹘大背景中来认识,将河西回鹘之源与蒙古豳王家族之流做通盘考虑,才能真正解决裕固学研究中的诸多难解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回鹘 裕固族 蒙古豳王家族 裕固学
下载PDF
论裕固族形成过程中的潜民族阶段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天雪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从13世纪中叶至16世纪是裕固族形成过程的潜民族阶段。在这一阶段,裕固族作为民族共同体的诸多要素开始形成、凸现,为裕固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裕固族 民族形成 潜民族
下载PDF
游牧与转场:裕固族古今生业形态辨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富学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7-53,共7页
裕固族是甘肃特有民族之一,一直被称作游牧民族,但河西地区地域促狭,不适合游牧,其状与先秦时代生活于河西地区的月氏、乌孙颇有相似之处。由于中原史学家对游牧民族缺乏了解,但凡从事畜牧业者概称作游牧民族,这一历史惯性一直影响到今... 裕固族是甘肃特有民族之一,一直被称作游牧民族,但河西地区地域促狭,不适合游牧,其状与先秦时代生活于河西地区的月氏、乌孙颇有相似之处。由于中原史学家对游牧民族缺乏了解,但凡从事畜牧业者概称作游牧民族,这一历史惯性一直影响到今天,人们一般都将“畜牧”直接称作“游牧”,而对游牧和住牧不加区分。裕固族畜牧业的特点在于“转场”,介于游牧与住牧之间,而以游牧成分更重一些,故而称之为游牧民族虽不为误,但不若称作牧业民族庶几乎更符合历史和现状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游牧 转场 回鹘 蒙古
下载PDF
裕固族游牧词汇表现的审美文化内蕴 被引量:1
8
作者 杜曼.叶尔江 《甘肃高师学报》 2008年第4期13-15,共3页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裕固族畜牧词汇、饮食文化词汇、熟语等多种词汇的使用方面探寻游牧词汇及其所积淀的审美文化内蕴。
关键词 裕固族 游牧 词汇 文化
下载PDF
敦煌学、回鹘学、裕固学新馔——杨富学著《回鹘与敦煌》评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海娟 《河西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9-23,共5页
回鹘是敦煌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古代民族之一,其历史活动上通隋唐,下贯宋元,一直延续到明代中期裕固族的东迁,不仅以瓜沙为中心建立了沙州回鹘政权,而且留下了一定数量的沙州回鹘洞窟,为裕固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回鹘与敦煌》一书系... 回鹘是敦煌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古代民族之一,其历史活动上通隋唐,下贯宋元,一直延续到明代中期裕固族的东迁,不仅以瓜沙为中心建立了沙州回鹘政权,而且留下了一定数量的沙州回鹘洞窟,为裕固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回鹘与敦煌》一书系统地论述了敦煌回鹘的来龙去脉与历史文化情况,堪称回鹘学、裕固学研究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 敦煌 裕固族 石窟文化
下载PDF
裕固族与匈牙利民间故事母题比较之一
10
作者 钟进文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68-71,77,共5页
裕固族民间故事内容丰富多样,但是母题情节仍以族源民族文化传统为基础,匈牙利民间故事源远流长,早在匈牙利人来多瑙河定居之前,一些与东方文化有关的主题就已经出现在这些游牧部落的口传故事中,《白马之子》是其中的典型故事之一。除... 裕固族民间故事内容丰富多样,但是母题情节仍以族源民族文化传统为基础,匈牙利民间故事源远流长,早在匈牙利人来多瑙河定居之前,一些与东方文化有关的主题就已经出现在这些游牧部落的口传故事中,《白马之子》是其中的典型故事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相似母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匈牙利 民间故事 母题 比较
下载PDF
裕固族中的“女萨满”形象初探
11
作者 杨富学 叶凯歌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6-111,共6页
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宗教萨满教曾经在北方诸民族中十分盛行,有关于萨满教女神和女萨满的神话、传说、职能、仪式等大多曾经信仰萨满教的民族都有丰富的记载。裕固族也是曾经信仰过萨满教的民族之一,关于萨满教祭天仪式等习俗流传... 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宗教萨满教曾经在北方诸民族中十分盛行,有关于萨满教女神和女萨满的神话、传说、职能、仪式等大多曾经信仰萨满教的民族都有丰富的记载。裕固族也是曾经信仰过萨满教的民族之一,关于萨满教祭天仪式等习俗流传至今,却少有关于女萨满的记录。俄国学者马洛夫20世纪初在肃南地区考察时曾记录了大量的民间故事、传说、民歌等内容,其中有少量关于裕固族女萨满的歌曲,这些歌曲中女萨满的形象及其所充任的人物角色,在今天的裕固族民间文学作品中仍有所见。可以确认,古往今来的裕固族萨满教信仰中确有女萨满存在,庶几与女性早期的社会地位较高息息相关,只是后来女萨满的地位逐步被男性萨满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萨满教 女萨满 文化 民歌
下载PDF
甘肃东乡及裕固族牙周炎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焦康礼 朱玉娟 +5 位作者 谢沛原 李俊平 吴芳 周建业 李志强 余占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研究甘肃东乡族和裕固族成年人牙周炎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方法:构建16SrRNA克隆文库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DP(东乡族样本),YP(裕固族样本)。结果:发现链球菌属存在于所有样本中;伴放线放线杆菌属(DP:0.00%,YP:3.30%)、奈瑟菌属(DP:1... 目的:研究甘肃东乡族和裕固族成年人牙周炎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方法:构建16SrRNA克隆文库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DP(东乡族样本),YP(裕固族样本)。结果:发现链球菌属存在于所有样本中;伴放线放线杆菌属(DP:0.00%,YP:3.30%)、奈瑟菌属(DP:10.40%,YP:3.60%)及韦永球菌属(DP:0.40%,YP:3.85%)在两组样本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甘肃东乡及裕固族牙周炎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链球菌属、普氏菌属、梭杆菌属及嗜血杆菌属在牙周炎患者口腔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族 裕固族 16SrRNA 克隆文库 优势菌
下载PDF
新媒体视角下的“非遗”保护与传承观念新探——以裕固族为例 被引量:25
13
作者 钟进文 范小青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5-182,共8页
近年来,"非遗"保护工程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依旧不能摆脱"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价值中空,失魂落魄"依然是困境。要解决困境,首先需要明确精神与观念是"非遗"的内核,其次要面对传统变迁的... 近年来,"非遗"保护工程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依旧不能摆脱"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价值中空,失魂落魄"依然是困境。要解决困境,首先需要明确精神与观念是"非遗"的内核,其次要面对传统变迁的现实。当今社会,新媒体提供了一种重育土壤的平台和契机。以裕固族为例,新媒体平台可以使民族文学走下庙堂,更接地气,使民族文化可以传递更远;"网络化社区"和"网络化兴趣人"的骤增,使跨时空"非遗"文化氛围的营造和追随成为可能。新媒体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有助于"非遗"价值回归,使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核重放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裕固族 新媒体 传承
原文传递
酒泉文殊山:回鹘佛教文化的最后一方净土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杨富学 《河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6,共6页
由于蒙古豳王家族的庇佑,河西地区的回鹘佛教文化得以持续流行。学界一般确认酒泉文殊沟本回鹘文《金光明最胜王经》是时代最晚的一件回鹘文文献,但最新的研究成果却证明此说不确,酒泉文殊山万佛洞发现的回鹘文题名,有的甚至比这一文献... 由于蒙古豳王家族的庇佑,河西地区的回鹘佛教文化得以持续流行。学界一般确认酒泉文殊沟本回鹘文《金光明最胜王经》是时代最晚的一件回鹘文文献,但最新的研究成果却证明此说不确,酒泉文殊山万佛洞发现的回鹘文题名,有的甚至比这一文献时代更为靠后,证明至少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止,河西西部酒泉至敦煌一带地区仍然存在着回鹘佛教集团,继续行用回鹘文。这一发现,确证明清时期回鹘佛教文化在酒泉文殊山一带的流行,这里成为回鹘佛教文化的最后一方净土。回鹘佛教与佛教文化的保留,为后来裕固族佛教的繁荣和传统文化的长期保持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 蒙古 裕固族 回鹘文文献 佛教文化
下载PDF
论边缘文化与复合型文化──以裕固族及其文化的形成为例 被引量:18
15
作者 贺卫光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1999年第2期206-212,共7页
本文通过对裕固族及其文化的形成分析,认为在多种文化的边缘薄弱地带形成的一些新民族如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土族和撒拉族等民族的文化有较突出的复合性,可称之为“复合型文化”。
关键词 边缘文化 复合型文化 裕固族
原文传递
裕固族与晚期敦煌石窟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富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57,共12页
裕固族与晚期敦煌石窟的营建关系重大。在沙州回鹘国时期(1036—1068)及其此前的曹氏归义军晚期,敦煌石窟在回鹘的主导下掀起营造高潮,新开、重修洞窟27所。及至元代晚期,在豳王家族支持下,敦煌石窟的营建再掀高潮,其中,回鹘裔裕固族佛... 裕固族与晚期敦煌石窟的营建关系重大。在沙州回鹘国时期(1036—1068)及其此前的曹氏归义军晚期,敦煌石窟在回鹘的主导下掀起营造高潮,新开、重修洞窟27所。及至元代晚期,在豳王家族支持下,敦煌石窟的营建再掀高潮,其中,回鹘裔裕固族佛教徒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学术界所谓的"西夏窟",除榆林窟第29窟外,其余大多应为元窟,莫高窟北区和东千佛洞很可能分别为豳王家族沙州西宁王系和瓜州肃王系之王家寺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回鹘 蒙古 西夏窟 莫高窟北区
下载PDF
甘南、肃南地区藏传佛教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景福 朱丽霞 牛宏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1999年第2期248-259,共12页
甘南、肃南地区信教群众的宗教意识与宗教行为更加现实化和理性化,较前呈现良性发展,寺院的生产自养事业正在陆续兴起;对此,政府机构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引导。
关键词 藏族 裕固族 佛教 寺院
原文传递
甘肃裕固族成人骨强度和体成分变化特点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易剑锋 杨涛 +1 位作者 叶蓁蓁 曾昭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1-476,共6页
目的分析甘肃裕固族成人骨强度和体成分随年龄变化特征并探讨骨强度与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选取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人725例(男性354例,女性371例),年龄20~86岁,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和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分别测量... 目的分析甘肃裕固族成人骨强度和体成分随年龄变化特征并探讨骨强度与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选取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人725例(男性354例,女性371例),年龄20~86岁,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和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分别测量跟骨骨强度及体成分指标。结果甘肃裕固族成年男性骨强度在20~29岁低于女性(P<0.05),50岁后高于女性(P<0.01);男性各年龄段的肌肉量均高于女性(P<0.01);各年龄段的总脂肪量、皮下脂肪含量均低于女性(P<0.01);内脏脂肪含量仅在20~29岁及70岁后低于女性(P<0.01)。男女骨强度分别在30~39岁和20~29岁达峰值、50~59岁和40~49岁开始较前出现差异(P<0.05),男性在70岁后和女性在50岁后骨强度低于之前各年龄组(P<0.01)。男性躯干及四肢肌肉量均在40~49岁及60~69岁呈现双峰,女性躯干及四肢肌肉量均在40~49岁达峰值。甘肃裕固族成年身体各部位的脂肪含量变化同步,男女性分别在60~69岁和50~59岁达峰值。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骨强度与四肢肌肉量和皮下脂肪量正相关(P<0.01),与内脏脂肪量负相关(P<0.01)。结论随年龄增长,甘肃裕固族成人身体各部位的同种体成分呈同步变化,女性骨强度较男性下降时间早且速度快。裕固族成人骨强度由肌肉和脂肪共同决定且与其分布部位有关。裕固族70岁以上男性及50岁以上女性是骨质疏松性防治的重点人群;男女性应分别从50岁后和40岁后应加强肢体锻炼、增加四肢肌肉量、控制内脏脂肪,预防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裕固族 骨强度 体成分 生物电阻抗法 成人
下载PDF
关于构建“裕固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8
19
作者 巴战龙 《河西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22-26,共5页
现代意义上的裕固族研究走过了近130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学术领域。根据21世纪以来所取得的系列成就和面临的诸多挑战,学界同仁应集合力量、共同努力把裕固族研究提升到裕固学这一新的学术境界。为了实现这一学术飞跃... 现代意义上的裕固族研究走过了近130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学术领域。根据21世纪以来所取得的系列成就和面临的诸多挑战,学界同仁应集合力量、共同努力把裕固族研究提升到裕固学这一新的学术境界。为了实现这一学术飞跃,需要从凝炼研究团队、夯实资料建设和加强学术交流三个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裕固族研究 裕固学 民族学
下载PDF
裕固族民族语言使用现状的人类学调查研究——以红石窝、韭菜沟、喇嘛湾三乡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董晓波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06年第4期17-20,共4页
居住在甘肃河西走廊的裕固族,族内操着差异较大的两种语言:一种语言属于蒙古语族,被称为东部裕固语;另一种语言属于突厥语族,被称为西部裕固语。笔者通过民族学田野调查,对裕固语使用现状作了详细的描述,并在描述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 居住在甘肃河西走廊的裕固族,族内操着差异较大的两种语言:一种语言属于蒙古语族,被称为东部裕固语;另一种语言属于突厥语族,被称为西部裕固语。笔者通过民族学田野调查,对裕固语使用现状作了详细的描述,并在描述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裕固语的使用区域进行了分类。具体来说,由于地理环境、汉语文教育、民族通婚等因素的影响,可分为裕固语、汉语双语区;东西部裕固语、汉语多语区和汉语单语区(裕固语缺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民族语言 语言 文化生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