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莺歌海盆地周边区域构造演化 被引量:105
1
作者 郭令智 钟志洪 +3 位作者 王良书 施央申 李华 刘绍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12,共12页
莺歌海盆地周边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综合分析表明 ,该盆地形成和演化构造应力场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古新世末至早渐新世印支地块快速向南东方向挤出 ,同时伴随着地块的顺时针旋转运动。第二阶段 ,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印支地块向南东挤... 莺歌海盆地周边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综合分析表明 ,该盆地形成和演化构造应力场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古新世末至早渐新世印支地块快速向南东方向挤出 ,同时伴随着地块的顺时针旋转运动。第二阶段 ,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印支地块向南东挤出运动逐渐减弱 ,华南地块整体仍然相对稳定。莺歌海盆地处于左旋剪切状态。第三阶段 ,中、晚中新世随着印度地块逐渐楔入欧亚板块内部 ,印支半岛的挤出运动进一步减弱。至中中新世末 ,华南地块整体开始挤出。第四阶段 ,上新世—第四纪印支地块相对稳定 ,华南地块挤出运动继续进行 ,两地块间的相对运动呈右旋剪切运动。莺歌海盆地新生代的构造应力场演化受太平洋板块、印度与欧亚板块之间相互作用控制。其中 ,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作用所导致的印支地块与华南地块的相对运动 ,是决定莺歌海盆地新生代构造运动应力场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新生代构造适应力场 莺歌海盆地 欧亚板块 形成 印度板块 太平洋板块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勘探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93
2
作者 裴健翔 于俊峰 +2 位作者 王立锋 郝德峰 刘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3-579,共7页
现阶段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勘探面临3个关键问题:①强超压层系内天然气是否可以成藏;②中深层沉积体系复杂,优质储层分布规律不清;③储层评价和烃类检测技术遇到瓶颈,储层含气性不易识别。经深入分析近年中深层高温高压钻井和勘探实... 现阶段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勘探面临3个关键问题:①强超压层系内天然气是否可以成藏;②中深层沉积体系复杂,优质储层分布规律不清;③储层评价和烃类检测技术遇到瓶颈,储层含气性不易识别。经深入分析近年中深层高温高压钻井和勘探实践,认为烃类气已在中深层聚集成藏,但储层物性较差,因此,寻找优质储层是当前天然气勘探取得突破的关键。策略上,一是要利用地震沉积学的方法和思路寻找有利相带,预测优质储层;二是要进行储层类比研究,充分认识储层内非均质性引起的物性变化,探索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三是要以岩石物理研究为基础和桥梁,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尝试叠前地球物理反演研究,增强烃类检测的可靠性,提高气层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底辟带 中深层 高温高压 储层预测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高温超压气藏控藏要素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91
3
作者 谢玉洪 张迎朝 +5 位作者 李绪深 朱建成 童传新 钟泽红 周家雄 何胜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1-609,共9页
南中国海莺歌海盆地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高温超压、高产岩性气藏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有3点:①重力流沉积优质储层;②气藏处于盆地东、西部物源交汇区西侧,上覆优质浅海相泥岩盖层;③气藏位于底辟构造外围,其下部存在沟通深部中中新统梅山... 南中国海莺歌海盆地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高温超压、高产岩性气藏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有3点:①重力流沉积优质储层;②气藏处于盆地东、西部物源交汇区西侧,上覆优质浅海相泥岩盖层;③气藏位于底辟构造外围,其下部存在沟通深部中中新统梅山组、下中新统三亚组超高压、高成熟烃源岩的断裂/裂隙系统。莺歌海盆地高温超压气藏成藏模式有2种:①岩性型,气藏分布于底辟背斜翼部、外围甚至向斜底部,圈闭形成早,气藏不受底辟构造控制;②背斜型,气藏分布于底辟背斜上,构造定形、天然气聚集受控于晚期的底辟活动,气藏受底辟构造控制。其中,岩性气藏储层孔渗好,规模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超压 气藏 控藏要素 成藏模式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汇聚型超压流体流动及天然气晚期快速成藏 被引量:84
4
作者 郝芳 董伟良 +1 位作者 邹华耀 杨旭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2,共6页
对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结构、底辟分布与发育机理及超压流体流动效应的综合研究揭示并证明了一种新的超压流体流动样式,即晚期汇聚型超压流体流动。该模式与超压流体从浅埋藏(<1000~1500m)开始、在盆地范围内普遍排放的Cartwright模... 对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结构、底辟分布与发育机理及超压流体流动效应的综合研究揭示并证明了一种新的超压流体流动样式,即晚期汇聚型超压流体流动。该模式与超压流体从浅埋藏(<1000~1500m)开始、在盆地范围内普遍排放的Cartwright模式明显不同,莺歌海盆地超压流体早期被封闭,晚期通过底辟集中排放,超压流体的汇聚导致天然气的晚期幕式快速成藏。对东方1-1气田的圈闭构造分析表明,该气田形成于第四纪,其最低平均充注速率达140m^3/d。成藏流体的层间组分非均质性、流体流动的瞬态热效应及强烈的运移分异性反映了流体流动的不连续性、流体运移过程中温度、压力条件的快速变化及多期流体的相互作用,可成为幕式流体活动和油气幕式快速成藏的有效识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流体 底辟分布 流体流动 天然气 成藏机理 莺歌海盆地 地质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储层成因新认识 被引量:85
5
作者 谢玉洪 范彩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5-359,386,共6页
以往对莺歌海盆地物源体系的研究主要建立在红河和海南岛物源分析的基础上,由于盆地西部资料较少,限制了研究人员的视野。近几年来,中越双方在海上边界两侧开展了一些合作油气勘探活动,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交流,互换了部分... 以往对莺歌海盆地物源体系的研究主要建立在红河和海南岛物源分析的基础上,由于盆地西部资料较少,限制了研究人员的视野。近几年来,中越双方在海上边界两侧开展了一些合作油气勘探活动,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交流,互换了部分基础地质资料及钻井地质资料;同时,实施了更大范围的三维地震,并且资料品质有较大改善。在此基础上,对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储层沉积控制因素、分布特征,以及岩性特征与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盆地西部较大规模的水系以及莺西断裂坡折带对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储层发育起到了主控作用,东方区西部存在大型储集体沉积的构造地理环境,主力储层为高密度浊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东方区 黄流组 储层成因 高密度浊流
下载PDF
红河断裂带的新生代变形机制及莺歌海盆地的实验证据 被引量:77
6
作者 孙珍 钟志洪 +2 位作者 周蒂 丘学林 吴世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共9页
红河断裂带是印藏碰撞过程中 ,印支地块被顺时针旋转挤出的走滑变形带。莺歌海盆地发育于红河断裂带海上延伸带上。根据莺歌海盆地和相邻的NE向琼东南盆地在晚中新世前 (5 .5MaB .P .)独立的构造发育和差异的沉降特点 ,认为红河断裂不... 红河断裂带是印藏碰撞过程中 ,印支地块被顺时针旋转挤出的走滑变形带。莺歌海盆地发育于红河断裂带海上延伸带上。根据莺歌海盆地和相邻的NE向琼东南盆地在晚中新世前 (5 .5MaB .P .)独立的构造发育和差异的沉降特点 ,认为红河断裂不可能穿越莺琼盆地界限向北东延伸 ,而越东断裂和中建南断裂很可能是红河断裂的延续。莺歌海盆地成盆机制的物理模拟结合红河断裂带陆上的变形特征、年代学证据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研究 ,参考莺歌海盆地模拟过程中不同应力场下沉降中心的长轴方向 ,我们推断红河断裂带新生代的演化大致分 4个阶段 :(1 ) 50— 38MaB .P .期间的缓慢平移运动 ;(2 ) 38— 2 5MaB .P .期间的快速左行走滑运动 ;(3) 2 5— 5MaB .P .期间的左行走滑逐渐停止阶段 ;(4) 5MaB .P .后的右行走滑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带 新生代 变形机制 莺歌海盆地 成盆机制 应力场
下载PDF
莺歌海—琼东南盆地构造-地层格架及南海动力变形分区 被引量:80
7
作者 任建业 雷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03-3314,共12页
通过对盆地地震剖面构造-地层的详细解释,在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简称莺-琼盆地)古近纪同裂陷充填序列中识别出一条区域性的构造变革界而T70,该界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显著的下削上超的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发育的时代为32~30 Ma,与南... 通过对盆地地震剖面构造-地层的详细解释,在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简称莺-琼盆地)古近纪同裂陷充填序列中识别出一条区域性的构造变革界而T70,该界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显著的下削上超的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发育的时代为32~30 Ma,与南海海底扩张起始和红河断裂带左旋走滑的时间一致;T70界面将莺-琼盆地的同裂陷期地层分隔为断陷层和断坳层(琼东南盆地)或坳陷层(莺歌海盆地)两个构造-地层单元,这些构造地层单元和构造变革界面是南海及其周缘区域板块构造重组事件在莺-琼盆地的响应.论文结合前人成果,论述了以红河—越东—Lupar线断层为界,可以将南海及其周缘地区划分为结构构造、演化特征和动力学背景有显著区别的两个构造变形区:挤出-逃逸构造区和古南海俯冲拖曳构造区.以此构造变形分区为基础,确定了莺-琼盆地的动力学机制,建立了其构造演化模式.本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南海周缘盆地的发育演化过程及主要控制机制,并对大陆边缘动力学研究和陆缘盆地区的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琼东南盆地 挤出-逃逸构造区 古南海俯冲拖曳构造区 南海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黄流组高压气藏形成新模式——DF14井钻获强超压优质高产天然气层的意义 被引量:75
8
作者 王振峰 裴健翔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3-217,共5页
DF14井在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黄流组一段(压力系数大于1.9)获得优质高产天然气流,具有重要的领域突破意义。分析了黄流组高压气藏成藏机制,指出气藏具有纵向聚集、高压封盖、大型海底扇砂岩储集、向底辟构造远端超覆尖灭形成侧封的岩性气... DF14井在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黄流组一段(压力系数大于1.9)获得优质高产天然气流,具有重要的领域突破意义。分析了黄流组高压气藏成藏机制,指出气藏具有纵向聚集、高压封盖、大型海底扇砂岩储集、向底辟构造远端超覆尖灭形成侧封的岩性气藏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中深层 黄流组 高压 岩性气藏 成藏模式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烃源岩特征及天然气生成演化模式 被引量:75
9
作者 黄保家 肖贤明 董伟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30,共5页
莺歌海盆地存在中新统和渐新统两套重要烃源岩。其中 ,中新统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成烃母质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又有浮游植物的贡献 ,被认为是区内底辟浅层气田的主要烃源岩。盆地内高的地温条件和中新统源岩富含偏腐殖混合型—腐... 莺歌海盆地存在中新统和渐新统两套重要烃源岩。其中 ,中新统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成烃母质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又有浮游植物的贡献 ,被认为是区内底辟浅层气田的主要烃源岩。盆地内高的地温条件和中新统源岩富含偏腐殖混合型—腐殖型有机质决定了其以生气为主的特点 ,通过热模拟实验并结合已知气田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共生关系、分布特征和地质条件 ,深入探讨了该区烃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生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相互关系 ,建立了中新统烃源岩天然气生成演化模式 ,以期为本区的天然气勘探提供有价值的地球化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中新世 气源岩 气态烃 二氧化碳 共生 气藏形成 烃源岩 溶化模式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中深层黄流组超压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71
10
作者 张伙兰 裴健翔 +5 位作者 张迎朝 姜春艳 朱建成 艾能平 胡潜伟 于俊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4-293,共10页
综合分析砂岩储集层沉积微相、碎屑组分、粒级及高温强超压特殊成岩环境等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研究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东方区DF13-1构造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储集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来自西部昆嵩隆起物源区的海底扇水道岩屑石英极细... 综合分析砂岩储集层沉积微相、碎屑组分、粒级及高温强超压特殊成岩环境等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研究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东方区DF13-1构造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储集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来自西部昆嵩隆起物源区的海底扇水道岩屑石英极细—细粒砂岩沉积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储集性能好,是东方区黄流组一段的主力储集层。高温热流体活动和强超压的存在是黄流组一段保留较好储集层物性的主要成岩因素:高温热流体活动促进了有机质生烃和黏土矿物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析出的酸性水以及富含CO2的热流体对储集层产生溶蚀,形成次生孔隙发育带;强超压拓宽了生油窗范围,增加溶蚀作用的时间和强度,使次生孔隙带发育在更深的地层中。此外,强超压还有利于孔隙的保存。东方区粉砂岩、极细砂岩、细砂岩储集层经济基底大约为3 100 m、3 900 m和5 000 m,黄流组一段极细—细砂岩在目前埋深(2 600~3 500 m)条件下,可以形成天然气优质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扇 热流体 超压 经济基底 储集层物性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超压盆地流体动力系统与油气运聚关系 被引量:51
11
作者 解习农 刘晓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流体动力系统是盆地流体分析中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莺歌海盆地和东营凹陷为例 ,分别探讨了泥 流体底辟型和盐底辟型盆地流体动力系统特征。研究表明 ,超压盆地内流体动力系统决定了不同成因流体流动的驱动机制和方向及流体域分布 ,进而... 流体动力系统是盆地流体分析中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莺歌海盆地和东营凹陷为例 ,分别探讨了泥 流体底辟型和盐底辟型盆地流体动力系统特征。研究表明 ,超压盆地内流体动力系统决定了不同成因流体流动的驱动机制和方向及流体域分布 ,进而控制油气运聚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油气运聚 流体分析 东营凹陷 超压 流体流动 成因 驱动机制 全过程 决定
下载PDF
莺-琼盆地海相烃源岩特征及高温高压环境有机质热演化 被引量:53
12
作者 黄保家 黄合庭 +1 位作者 李里 王丽芳 《海相油气地质》 2010年第3期11-18,共8页
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存在渐新统海岸平原-半封闭浅海相和中新统浅海相两套海相烃源岩。其中,渐新统烃源岩发育于琼东南盆地早第三纪半地堑,存在海岸平原和半封闭浅海两类烃源岩组合。海岸平原含煤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富含陆源有机质... 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存在渐新统海岸平原-半封闭浅海相和中新统浅海相两套海相烃源岩。其中,渐新统烃源岩发育于琼东南盆地早第三纪半地堑,存在海岸平原和半封闭浅海两类烃源岩组合。海岸平原含煤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富含陆源有机质,具有很好的生气潜力;半封闭浅海相烃源岩TOC含量总体低于1.0%,但其规模大且存在TOC>1.5%的较高丰度段,故亦具有较大的生气能力。中新统海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莺歌海盆地裂后热沉降形成的中央坳陷,其有机质丰度横向变化比较大,位于中央坳陷带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TOC大多在0.40%~2.97%之间,有机质以气型干酪根为主。盆地的高地温为有机质向天然气转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热流体活动使浅层有机质超前熟化,但地层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盆地模拟结果显示,莺-琼盆地主要凹陷烃源岩大量生气时间较晚,与圈闭形成期的时空配置好,有利于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琼东南盆地 第三系 海相烃源岩 地化特征 有机质热演化 油气潜力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CO_2成因及运聚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9
13
作者 何家雄 张伟 陈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15,共8页
在已获天然气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CO2天然气地化特征及成因类型,追踪和判识了CO2气及烃类气的气源,初步探讨了CO2气的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指出本区CO2气属壳源型岩石化学成因,气源主要来自莺黄组中、下部... 在已获天然气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CO2天然气地化特征及成因类型,追踪和判识了CO2气及烃类气的气源,初步探讨了CO2气的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指出本区CO2气属壳源型岩石化学成因,气源主要来自莺黄组中、下部含钙海相泥岩,与深部火山—幔源的CO2气无关,亦不具深源气的特征。因此,预测本区中深部是勘探烃类气为主气藏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地球化学特征 天然气 成因 油气运移
下载PDF
莺—琼盆地的演化与构造—热体制 被引量:45
14
作者 张启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18,共7页
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是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盆地,前者是与红河大断裂有关的转换—伸展盆地,而后者则为伸展盆地。距今5Ma时的又一次新的热事件后使两盆地统一为一个盆地,开始了共同的新的沉降活动。采用地球物理方法,据盆地拉... 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是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盆地,前者是与红河大断裂有关的转换—伸展盆地,而后者则为伸展盆地。距今5Ma时的又一次新的热事件后使两盆地统一为一个盆地,开始了共同的新的沉降活动。采用地球物理方法,据盆地拉张指数、古今热流值等指标研究了盆地的沉降、构造演化以及热体制。运用DST和RFT测压、地震层速度和测井声波时差趋势多项式法换算压力数据,作出了超压剖面图及超压顶面等深图等,据此分析了盆地超压及高温环境形成机制。进而分别阐述了转换—伸展盆地演化与油气的关系,伸展盆地演化与油气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盆地演化 地质构造 气藏形成
下载PDF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泥底辟及泥火山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被引量:48
15
作者 何家雄 祝有海 +1 位作者 翁荣南 崔莎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86,共12页
泥底辟与泥火山成因机制相同,发育演化特征相似,但最终地质形态及存在形式有所差异.通过深入分析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泥底辟与东北部台西南盆地泥火山发育展布特点及伴生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指出莺歌海盆地泥底辟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的... 泥底辟与泥火山成因机制相同,发育演化特征相似,但最终地质形态及存在形式有所差异.通过深入分析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泥底辟与东北部台西南盆地泥火山发育展布特点及伴生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指出莺歌海盆地泥底辟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的莺歌海深大凹陷,且沿盆地NW方向呈五行雁行式排列,泥底辟发育演化具有明显的低密、低速和异常高温超压的特点;而台西南盆地泥火山主要展布于南部凹陷陆坡深水区和台湾陆上台南-高雄地区,陆上泥火山多沿深大断裂带分布,地面形态特征类似火山形态,多具有喷口,海域泥火山的海底形态亦与其相似,但研究程度较低.泥底辟及泥火山伴生烃类天然气成因类型较多,但以成熟-高熟煤型烃类气为主;伴生的非烃气CO2和N2丰富,但以无机壳源型CO2为主.泥底辟及泥火山的泥源层均为中新世及上新世海相坳陷沉积的巨厚泥页岩,本身即具生烃潜力,其成熟生烃及其与泥底辟/泥火山运聚通道和底辟伴生构造的良好配置,则构成了其独特的泥底辟/泥火山油气运聚成藏系统,进而控制了这种"泥底辟/泥火山型油气藏"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台西南盆地 泥底辟/泥火山 地质地球物理 油气运聚特点
原文传递
莺歌海盆地构造演化与强烈沉降机制的分析和模拟 被引量:47
16
作者 孙珍 钟志洪 周蒂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莺歌海盆地新生代发生了快速沉降,盆内充填了最厚达17km的沉积,根据模拟实验,印支地块或之上刚性地块的存在对莺歌海盆地的强烈沉降具有重要的贡献,可能是造成莺歌海盆地裂陷期强烈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地质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莺歌... 莺歌海盆地新生代发生了快速沉降,盆内充填了最厚达17km的沉积,根据模拟实验,印支地块或之上刚性地块的存在对莺歌海盆地的强烈沉降具有重要的贡献,可能是造成莺歌海盆地裂陷期强烈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地质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莺歌海盆地的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个主要阶段:早期(42Ma以前)主要受到南海北部陆缘(主要是北部湾盆地)裂解造成的右旋转换伸展作用的影响,但影响范围较小,主要为莺歌海盆地西北部和东部边界.42~21Ma期间,主要受控于印支地块左行走滑和顺时针旋转作用的影响,莺歌海盆地在此期间发育了主体裂陷体系,东侧受到右旋转换伸展应力场的叠加影响而导致沉降加强;21~10.4Ma期间,受印支地块逐渐减弱直至停止的左行走滑作用的影响,盆地西北部在21~15.5Ma期间发生局部反转褶皱,但盆地整体进入以热沉降为主的时期;10.4Ma以后,盆地受华南地块沿红河断裂右旋走滑作用和5Ma以后新一期热事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构造演化 强烈沉降 物理模拟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42
17
作者 何家雄 陈红莲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年第3期157-163,共7页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存在浅层和中深层2套含气组合。剖析了浅层天然气的成藏条件后,认为应在已知气田周缘勘探类似地质条件的浅层构造圈内,以期形成中小气田成群连片联合开发。分析研究中探层含气组合后,认为其天然气成藏条件更为优...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存在浅层和中深层2套含气组合。剖析了浅层天然气的成藏条件后,认为应在已知气田周缘勘探类似地质条件的浅层构造圈内,以期形成中小气田成群连片联合开发。分析研究中探层含气组合后,认为其天然气成藏条件更为优越,勘探前景更诱人,提出了可望获得新的突破的几个构造为近期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泥底辟带 天然气 成藏条件 勘探方向 天然气藏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中央泥拱构造带大气田勘探方向 被引量:43
18
作者 王振峰 胡代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8-30,共3页
莺歌海盆地中央泥拱构造带位于莺歌海坳陷中心区,天然气资源极其丰富,具有多套区域性储盖组合,存在着一批大型泥拱背斜圈闭;在浅层、中深层和深层三种组合中,中深层是最有利的勘探领域。据泥拱活动的强度将莺歌海盆地中深层泥拱构... 莺歌海盆地中央泥拱构造带位于莺歌海坳陷中心区,天然气资源极其丰富,具有多套区域性储盖组合,存在着一批大型泥拱背斜圈闭;在浅层、中深层和深层三种组合中,中深层是最有利的勘探领域。据泥拱活动的强度将莺歌海盆地中深层泥拱构造分为三种类型:①能量保存型,泥拱活动强度较弱,刺穿不明显,如DF1—1构造;②能量消耗型,泥拱活动强度大,见明显刺穿现象,两翼地层向底辟核部上倾,地震时间剖面上有明显背斜构造形态,但核部局部出现塌陷,经速度校正构造幅度增大,如LD8—1构造;③能量过渡型,泥拱活动强度大,见明显刺穿现象,但地震时间剖面上无明显背斜构造形态,经速度校正可有一定幅度,如LD22—1构造。其中DF1—1型泥拱构造目的层埋深适中(2600~3200m),预测天然气资源量达5000多亿立方米,是最有利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中央泥拱 气藏 勘探区 天然气勘探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超压体系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39
19
作者 张启明 刘福宁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6年第2期65-75,共11页
莺歌海盆地是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上的一个新生代沉积盆地,是一个年轻的、快速沉降的、沉积深厚的海相第三纪盆地,具有异常高温、高压,泥底辟构造非常发育。本文用改进了的趋势线法,利用地震速度谱资料计算地层压力,绘制了全盆地... 莺歌海盆地是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上的一个新生代沉积盆地,是一个年轻的、快速沉降的、沉积深厚的海相第三纪盆地,具有异常高温、高压,泥底辟构造非常发育。本文用改进了的趋势线法,利用地震速度谱资料计算地层压力,绘制了全盆地的超压顶面等深度图及各层压力系数变化图。经作图发现,莺歌海盆地异常超压体系,象一个漂浮在盆地中的高温高压包,盆地中间埋藏浅而厚,盆地边缘加深变薄以至消失。此外,还发现了古超压面,它与现今的超压面是不一致的。并认为古、今超压面之间是古温度和古压力的能量释放带,现在找到的气田都在这个能量释放带范围内,属于超压体系以上的成油体系。这个成油体系以与泥底辟构造相伴生的高温高压包为烃源岩,由于水热增压和新生流体增压,高压包的压力是不断变化的,当压力增高至冲破上覆地层时,烃类呈幕式从高压包中释放出来,并以水相运移为主,由高势向周围低势区运移。能量释放带从纵向上接受高压包中通过泥底辟和“气烟筒”向上运移的油气。横向上,高压包中的油气沿大断层及不整合面向能量释放带中运移,即向盆地边缘断裂构造带及大三角洲砂岩体内运移、聚集。所以,找准能量释放带中的各类圈闭是油气勘探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超压体系 油气聚集 异常高温高压包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CO_2分布及初步预测研究 被引量:41
20
作者 何家雄 陈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23,共4页
莺歌海盆地富CO2天然气是泥底辟构造带特有产物,主要分布于该带浅层含气组合体系,且受控于泥底辟发育演化、展布和伴生热流体的上侵活动,其平面分布多具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区分块性特点,纵向总体分布则具分带分层性特征。根... 莺歌海盆地富CO2天然气是泥底辟构造带特有产物,主要分布于该带浅层含气组合体系,且受控于泥底辟发育演化、展布和伴生热流体的上侵活动,其平面分布多具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区分块性特点,纵向总体分布则具分带分层性特征。根据富CO2天然气分布规律,采用地质综合分析类比方法,在综合分析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对盆地高CO2风险区进行了初步预测,指出本区纵向上存在2个低CO2富烃气带,平面上分布有3个低CO2富烃气区,其中尤以超浅层和中深层区带最佳,是近期勘探有利区带。图3参5(梁大新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分布 天然气分布 盆地 气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