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哲学建设: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三十年之艾” |
张月鸿
蒋芳
刘登伟
|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2
|
资产阶级社会中的资本奴役关系透视 |
张一兵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3
|
反贫困视域下马克思与蒲鲁东的比较研究 |
陈婷
|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ChatGPT知识信念、能力界限和哲学预见——基于方法结构分析和知识组织方法的思考 |
李博闻
|
《竞争情报》
|
2024 |
0 |
|
5
|
《哲学的贫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
赵家祥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
2016 |
4
|
|
6
|
辩证法的感性改造与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批判——以《哲学的贫困》为中心的考察 |
刘建江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呼唤哲学:从“哲学的贫困”看我国科技发展的瓶颈 |
张月鸿
陶诚
蒋芳
|
《科学与社会》
CSSCI
|
2020 |
3
|
|
8
|
马克思对蒲鲁东经济哲学思想的批判 |
罗成翼
刘翠峰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1
|
|
9
|
解读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从《哲学的贫困》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
朱进东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0
|
马克思对蒲鲁东“构成价值论”的批判——基于《哲学的贫困》 |
方适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2
|
|
11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有决定意义论点的第一次科学概述——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读解 |
顾海良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
2017 |
2
|
|
12
|
马克思与蒲鲁东的思想交往史——基于反贫困理论的视角 |
陈婷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3
|
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意蕴——基于对《哲学的贫困》的研究 |
刘建江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
2023 |
0 |
|
14
|
《哲学的贫困》中的“进步观”及其启示 |
陈影
|
《科学.经济.社会》
|
2023 |
0 |
|
15
|
国内学界关于《哲学的贫困》的研究述评 |
何娟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9 |
0 |
|
16
|
西方主流经济学基本研究方法评析——重温《哲学的贫困》的思考 |
陈锴
|
《桂海论丛》
|
2012 |
0 |
|
17
|
解读马克思机器观的逻辑进程——从《哲学的贫困》到《资本论》的文本分析 |
林美萍
蔡华杰
|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8
|
论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基于《1857—1858年手稿》“货币章”的考察 |
关山彤
|
《理论界》
|
2021 |
0 |
|
19
|
论《哲学的贫困》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纪念《哲学的贫困》发表170周年 |
刘浚
杜仕月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20
|
《哲学的贫困》中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 |
李永杰
汪杨燕
|
《宁夏党校学报》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