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让课堂成为诗意栖居地 |
殷世东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6
|
|
2
|
景观意象下的诗化符号--基于符号学背景下的地域文化特色探究 |
郑嫣然
刘雷
斯震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18 |
17
|
|
3
|
诗性与灵性:林黛玉、婴宁形象的生态美学解读 |
于师号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16
|
|
4
|
诗意栖居的本真性——论海德格尔在现代性进程中的"返乡之途" |
赵静蓉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4
|
|
5
|
诗性与意义的景观:一种“事件”而非“事物”的视角 |
边思敏
王向荣
|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2
|
|
6
|
构筑诗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体系 |
龚莉红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2
|
|
7
|
文学研究中的语言问题及其思考 |
高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1
|
|
8
|
解读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
石华
曹洁
|
《建筑师》
|
2005 |
7
|
|
9
|
高校校园意象 |
李宁
胡慧峰
劳燕青
|
《新建筑》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10
|
感伤体验的诗化表达——论白居易《长恨歌》的情感指归 |
彭红卫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11
|
言志与缘情:当代中国电影的诗性结构研究 |
王之若
杨歆迪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12
|
迟子建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评析 |
刘晓芬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8
|
|
13
|
从康德的浪漫主义到早期浪漫派的康德主义——再思康德与德国浪漫主义的内在联系 |
罗久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4
|
现代小说的碎片化叙事 |
郭小东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7
|
|
15
|
论鲁迅杂文的诗性品格 |
迟蕊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3
|
|
16
|
20世纪诗化小说的审美特征 |
靳新来
|
《洛阳大学学报》
|
2003 |
6
|
|
17
|
什么是好戏剧?——易卜生、福瑟的回答及其启示 |
汪余礼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8
|
论儿童叙事及其绘画载体 |
钱慧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6
|
|
19
|
“诗性”与“民间”的交织——论墨白《梦游症患者》的历史叙事 |
孔德玉
|
《中州大学学报》
|
2024 |
0 |
|
20
|
情动理论视角下的电影暴力美学 |
盖琪
林贵海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