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被引速率指标识别睡美人文献及其“王子”——以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Stefan Hell的睡美人文献为例 被引量:30
1
作者 杜建 武夷山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8-521,共14页
目的:引入时间因素,从文献引文轨迹特征和累积被引速率快慢的角度验证Hell(1994)是否为睡美人文献,并分析其唤醒机制。方法:提出被引速率和延迟承认指数识别睡美人文献;与睡美人文献的同被引速率、共同延迟承认指数识别王子文献... 目的:引入时间因素,从文献引文轨迹特征和累积被引速率快慢的角度验证Hell(1994)是否为睡美人文献,并分析其唤醒机制。方法:提出被引速率和延迟承认指数识别睡美人文献;与睡美人文献的同被引速率、共同延迟承认指数识别王子文献,并应用CitNetExporler分析睡美人及其王子文献之间的有向引用网络。结果:Hell(1994)被引速率最慢、延迟承认指数最高,被引次数的年代分布特征同时证明其是睡美人。另外,不仅验证了Nature Methods科学史评论中提到的Hell(2000)是唤醒Hell(1994)的王子,还发现另一篇王子Hell(2003),以及两篇“王子的扈从”——Betzig(2006)和Rust&Zhuang(2006),四者与Hell(1994)的同被引轨迹和睡美人本身的引文轨迹近乎完全一致。结论:结合被引速率和延迟承认指数,可较快识别出文献集合中的睡美人文献;在睡美人所有施引文献的参考文献中,发表于睡美人文献引用突增年,同被引速度、共同延迟承认指数分别与睡美人文献的被引速率、延迟承认指数越接近,越有可能是王子文献。王子文献可能不止一篇,它(们)本身是高被引文献且往往发表于更高影响力的期刊。在预测零被引或低被引论文未来高被引的潜力时,变革性研究类文献可作为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引速率 睡美人 延迟承认 诺贝尔奖
下载PDF
生物质谱的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世容 李志良 +1 位作者 李根容 杨胜喜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3-127,共5页
发展生物质谱是为解决生命科学中有关生物物质分析问题,主要借助软电离质谱技术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进行结构分析。生物质谱已成为质谱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推动了质谱分析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笔者简要介绍了生物质谱的... 发展生物质谱是为解决生命科学中有关生物物质分析问题,主要借助软电离质谱技术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进行结构分析。生物质谱已成为质谱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推动了质谱分析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笔者简要介绍了生物质谱的发展,重点讨论因"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而荣获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金一半的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教授(JohnB.Fenn)和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工程师(KoichiTanaka)分别研发的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特别阐述它们应用于蛋白质、核酸和糖结构分析及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糖组学等生物组学和化学组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谱 蛋白质 核酸 多糖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糖组学
下载PDF
对催化不对称合成的重大贡献——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梦军 廖春阳 +1 位作者 兰玉坤 李声时 《化学教育》 CAS 2002年第1期5-13,4,共10页
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化学家诺尔斯博士与日本化学家野依良治教授 (合占 1/2 )和美国化学家沙普利斯教授 (占 1/ 2 ) ,以表彰他们在发展催化手性 /不对称合成的新方法技术及其应用于工业生产研究领域中的开创性贡献。在 2 0世... 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化学家诺尔斯博士与日本化学家野依良治教授 (合占 1/2 )和美国化学家沙普利斯教授 (占 1/ 2 ) ,以表彰他们在发展催化手性 /不对称合成的新方法技术及其应用于工业生产研究领域中的开创性贡献。在 2 0世纪有机化学的发展中 ,最重要的突破之一是催化手性 /不对称合成的研究成功。本文对催化手性 /不对称合成的基本原理、应用与进展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 不对称合成 催化合成 手性药物 手性分子 2001年
下载PDF
2018诺贝尔化学奖:酶定向进化与噬菌体展示技术 被引量:15
4
作者 曲戈 张锟 +1 位作者 蒋迎迎 孙周通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19,共7页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Frances H. Arnold、George P. Smith和Gregory P. Winter教授,分别表彰他们在酶的定向进化以及噬菌体展示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两项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本质都是利用生物细胞在基因控制下合成蛋白质的生...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Frances H. Arnold、George P. Smith和Gregory P. Winter教授,分别表彰他们在酶的定向进化以及噬菌体展示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两项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本质都是利用生物细胞在基因控制下合成蛋白质的生理过程并通过人工筛选来实现特定的应用目的,而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定向进化筛选策略的拓展。两项技术融合了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蛋白质科学等多个学科,被世界各国实验室广泛使用。以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为主题,综述了定向进化以及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关键时间节点及其在相应领域的重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 定向进化 噬菌体展示 高通量筛选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机制——解读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博雅 杨鑫 +2 位作者 任梦梦 陈帅怡 罗建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22-1329,共8页
Tomas Lindahl,Paul Modrich和Aziz Sancar三位科学家因发现"DNA损伤修复机制"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Lindahl首次发现Escherichia Coli中参与碱基切除修复的第一个蛋白质——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NG);Modrich重建了错配... Tomas Lindahl,Paul Modrich和Aziz Sancar三位科学家因发现"DNA损伤修复机制"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Lindahl首次发现Escherichia Coli中参与碱基切除修复的第一个蛋白质——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NG);Modrich重建了错配修复的体外系统,从大肠杆菌到哺乳动物深入探究了错配修复的机制;Sancar利用纯化的Uvr A、Uvr B、Uvr C重建了核苷酸切除修复的关键步骤,阐述了核苷酸切除修复的分子机制.DNA损伤是由生物所处体外环境和体内因素共同导致的,面对不同种类的损伤,机体启动多种不同的修复机制修复损伤,保护基因组稳定性.这些修复机制包括:光修复(light repairing);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以及DNA双链断裂修复(DNA double strand breaks repair,DSBR).其中DNA双链断裂修复又分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两种方式.本文将对上述几种修复的机制进行总结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 DNA修复 核苷酸切除修复 碱基切除修复 错配修复
下载PDF
催化不对称合成——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被引量:7
6
作者 廖春阳 孙立力 李声时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9-356,共8页
20 0 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化学家沙普利斯教授 (占 1 2 )及诺尔斯博士与日本化学家野依良治教授 (合1 2 ) ,以表彰他们在发展催化不对称合成的新方法技术及其应用于工业生产研究领域中的开创性贡献 .本文对催化不对称合成的... 20 0 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化学家沙普利斯教授 (占 1 2 )及诺尔斯博士与日本化学家野依良治教授 (合1 2 ) ,以表彰他们在发展催化不对称合成的新方法技术及其应用于工业生产研究领域中的开创性贡献 .本文对催化不对称合成的基本概念及技术与三位杰出科学家的贡献作了简要的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不对称合成 诺贝尔化学奖 2001年 沙普利斯 诺尔斯 野依良治
下载PDF
有机化学课程中的诺贝尔化学奖与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克让 戎瑞雪 +1 位作者 白国义 李小六 《高等理科教育》 2017年第2期79-83,共5页
文章总结了历年诺贝尔化学奖内容与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尝试将诺贝尔化学奖内容、人物传记和研究历程与有机化学课程相结合,并以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内容为基础,结合实际的科研工作开展了相关的创新实验,在创新人才培养和有机... 文章总结了历年诺贝尔化学奖内容与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尝试将诺贝尔化学奖内容、人物传记和研究历程与有机化学课程相结合,并以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内容为基础,结合实际的科研工作开展了相关的创新实验,在创新人才培养和有机化学课程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诺贝尔化学奖 创新人才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改变世界——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简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立泉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6-40,共5页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锂离子电池领域的3位科学家——John B.Goodenough、M.Stanley Whittingham与Akira Yoshino。探讨了锂离子电池的重要作用,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历史以及在中国的研究与产业化历程,展望了锂离子电池未来的发...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锂离子电池领域的3位科学家——John B.Goodenough、M.Stanley Whittingham与Akira Yoshino。探讨了锂离子电池的重要作用,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历史以及在中国的研究与产业化历程,展望了锂离子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储能 诺贝尔化学奖
原文传递
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被引量:8
9
作者 肖唐鑫 刘立 +1 位作者 强琚莉 王乐勇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2-337,F0002,共7页
2010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Richard F.Heck,日本科学家Ei-ichi Negishi和Akira Suzuki。这三名科学家是因为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究而获奖。它为化学家提供了一款... 2010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Richard F.Heck,日本科学家Ei-ichi Negishi和Akira Suzuki。这三名科学家是因为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究而获奖。它为化学家提供了一款精致的工具来合成复杂的有机分子。这一成果广泛应用于制药、电子工业和先进材料等领域。笔者对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领域作了粗浅的介绍,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催化 偶联反应 诺贝尔化学奖
下载PDF
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斯顿 被引量:8
10
作者 白欣 冯晓颖 王晓义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4-288,共5页
在探索微观元素的过程中,同位素的发现与证明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质谱仪的发明对证明同位素的存在功不可没,为此192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质谱仪的发明者——F.W.阿斯顿,2010年恰逢阿斯顿逝世65周年,特撰文纪念他对现代化学做出... 在探索微观元素的过程中,同位素的发现与证明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质谱仪的发明对证明同位素的存在功不可没,为此192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质谱仪的发明者——F.W.阿斯顿,2010年恰逢阿斯顿逝世65周年,特撰文纪念他对现代化学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斯顿 诺贝尔化学奖
原文传递
绿色荧光蛋白研究的三个里程碑——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志芳 邹玉红 季爱云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4-328,共5页
2008年10月8日,美国科学家下村修、马丁.查尔非以及钱永健因为在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以及改造方面的突出成就而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笔者拟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历程以及应用领域做一些粗浅介绍。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 绿色荧光蛋白 报告 基因 2008年
下载PDF
百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成果嬗变对我国化学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霄 于婧 丁邦平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77-81,共5页
以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作为划分依据,将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划分为理论建构、物质研究、反应机理、发现与合成新物质、创造新方法5个部分。统计、分析百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成果的嬗变,得出对我国化学教学的有益启示:注重在理论... 以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作为划分依据,将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划分为理论建构、物质研究、反应机理、发现与合成新物质、创造新方法5个部分。统计、分析百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成果的嬗变,得出对我国化学教学的有益启示:注重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与创新精神;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突出化学的学科价值与社会价值;注重化学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 学科交叉 化学教学 创新精神
下载PDF
手性合成技术与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 被引量:1
13
作者 诸平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3-37,共5页
简要介绍了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W.S.诺尔斯(William S.Knowles,1917-)和K.B.夏普利斯(K.Barry Sharpless,1941-)以及日本名古屋大学野依良治(Ryoji Noyori 1938-)教授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手性合成技术应用情况。
关键词 2001年 诺贝尔化学奖 W.S.诺尔斯 K.B.夏普利斯 野依良治 手性合成 手性分子 手性催化剂
下载PDF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CRISPR-Cas9基因编辑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尤李兰 孙伟 +1 位作者 杨晓琪 王艳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9-1126,共8页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现就职于德国马普感染生物学研究所的法籍科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表彰她们发明CRISPR基因编辑方法.她们揭示了Cas9具有RNA介导的DNA核酸内切酶活性,可以切断任...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现就职于德国马普感染生物学研究所的法籍科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表彰她们发明CRISPR基因编辑方法.她们揭示了Cas9具有RNA介导的DNA核酸内切酶活性,可以切断任意DNA双链,产生双链断裂.她们指出CRISPR具有在活细胞中修改基因的作用,利用CRISPR-Cas9编辑工具,可以精确改变细胞中的DNA.由于简单、高效、廉价等特征,CRISPR已经成为最为流行的基因编辑技术,被称为基因编辑"魔剪".本文介绍了两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研究成果,概述了CRISPR系统的发现历程,以及CRISPR-Cas9的功能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下载PDF
冷冻电子显微镜:打开生物分子结构大门的钥匙——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川 王磊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0,共10页
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获得了原子级分辨率的蛋白质3D结构图,开启了揭秘生物分子结构测定的新时代;约阿希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研发了一种新的由2D结构图合成3D结构图的分析方法,... 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获得了原子级分辨率的蛋白质3D结构图,开启了揭秘生物分子结构测定的新时代;约阿希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研发了一种新的由2D结构图合成3D结构图的分析方法,打破了生物样本排列规则、朝向固定、结构均一的限制;雅克·杜波谢(Jacques Dubochet)成功研发了可以迅速将液态水冷却成玻璃态水的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冰晶体分散电子束和破坏生物分子结构的问题。3位科学家因"为测定溶液中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而研发了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简称为Cryo-EM)技术",荣获了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 冷冻电子显微镜 生物分子结构测定
原文传递
化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诺贝尔化学奖为线索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进 郝京诚 《大学化学》 CAS 2022年第1期119-126,共8页
截止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共颁发了112次,其见证了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及化学学科发展的最前沿。以诺贝尔化学奖为主线,联系诺贝尔化学奖趣闻,讲解化学学科将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乃至对人类社会和生存... 截止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共颁发了112次,其见证了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及化学学科发展的最前沿。以诺贝尔化学奖为主线,联系诺贝尔化学奖趣闻,讲解化学学科将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乃至对人类社会和生存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可以使大家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且更加了解如何进行化学研究,促进化学学科的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人类生存 诺贝尔化学奖
下载PDF
诺贝尔化学奖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毓明 《大学化学》 CAS 2018年第2期47-59,共13页
介绍诺贝尔奖的由来、评选和颁奖仪式,总结了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名单。
关键词 诺贝尔奖 化学奖 获奖者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质——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介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梅 刘艳梅 刘克文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共4页
介绍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下村修、马丁·查尔菲和钱永健3位科学家在绿色荧光蛋白质的发现和开发方面的卓越贡献,阐述了绿色荧光蛋白质的结构、性质以及应用等。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 绿色荧光蛋白质 结构 性质 应用
下载PDF
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简介 被引量:4
19
作者 焦姣 姚祝军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2-25,共4页
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 Aaron Ciechanover)、阿夫拉姆·赫什科( Avram Hershko)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 Irwin Rose)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被授予 2004 年诺贝尔化学奖。... 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 Aaron Ciechanover)、阿夫拉姆·赫什科( Avram Hershko)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 Irwin Rose)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被授予 2004 年诺贝尔化学奖。泛素是一种含 76 个氨基酸的多肽,存在于除细菌外的许多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具有标记待降解蛋白质的作用。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在蛋白酶体中被降解。泛素控制的蛋白质降解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不仅能够清除错误蛋白质,对细胞生长周期、 DNA 复制以及染色体结构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4年 诺贝尔化学奖 蛋白质降解 泛素调节 多肽 基因 癌症
下载PDF
手性分子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深远意义剖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诸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70-74,共5页
通过回顾手性分子研究的过去、结合 2 0 0 1年诺贝尔化学奖介绍了手性分子研究的现状 。
关键词 手性分析 研究历史 诺贝尔化学奖 2001年 研究现状 旋光法 对映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