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心雕龙》风格理论的《易》学渊源——为王运熙老师80华诞而作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小盾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75,93,共10页
《文心雕龙》的风格理论体系包括十个范畴。其中作为美学理想的范畴有“风骨”和“隐秀”,作为基本风格类型的范畴有《体性》八体。作者刘勰是参照《周易》数理阐明这些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其中“隐秀”、“风骨”相当于阴、阳二仪,所... 《文心雕龙》的风格理论体系包括十个范畴。其中作为美学理想的范畴有“风骨”和“隐秀”,作为基本风格类型的范畴有《体性》八体。作者刘勰是参照《周易》数理阐明这些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其中“隐秀”、“风骨”相当于阴、阳二仪,所以在书中作了专篇论述;其中“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体则分别对应于“乾”、“坤”、“震”、“艮”、“兑”、“离”、“巽”、“坎”八卦,所以统一列入《体性》篇。“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的分组关系表明,刘勰构建风格学体系之时,是以文王八卦序列为模型的;而其理论基础,则是主要由《周易》表述的古代宇宙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风格理论 《周易》数理
原文传递
《文心雕龙·史传》引用《诗经》考论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辉 孙玉荣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8-80,共3页
《文心雕龙·史传》四处引用《诗经》,涉及《大雅·文王》、《大雅·荡》、《小雅·天保》三个篇目,可分为以别称代《诗》以称述、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两种类型。这既是刘勰"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文心雕龙·史传》四处引用《诗经》,涉及《大雅·文王》、《大雅·荡》、《小雅·天保》三个篇目,可分为以别称代《诗》以称述、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两种类型。这既是刘勰"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论思想的具体实践,又是刘勰创作观念与创作实践双向互动的经典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史传 诗经 刘勰
下载PDF
中国传统意象理论发展历程刍议——观念的萌发期到审美转化的起始期 被引量:9
3
作者 简圣宇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1年第2期251-263,共13页
先秦两汉是中国传统"意象"观念的萌发期,而魏晋南北朝则是"意象"范畴内涵从哲学向审美转化的起始期。"象"概念在先秦具备了以一种事物去指涉另外一种事物的内涵,南朝文人以此为共识,在审美的意义上初步... 先秦两汉是中国传统"意象"观念的萌发期,而魏晋南北朝则是"意象"范畴内涵从哲学向审美转化的起始期。"象"概念在先秦具备了以一种事物去指涉另外一种事物的内涵,南朝文人以此为共识,在审美的意义上初步构建起"意象"范畴。意象理论在这一时段的发展为日后的繁荣奠定了观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理论 《周易》 《文心雕龙》
原文传递
也谈“唯务折衷”——刘勰《文心雕龙》的研究方法新论 被引量:7
4
作者 高华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0,共6页
“唯务折衷”是刘勰《文心雕龙》的基本研究态度和方法 ,过去学者一般以为它就是儒家的“折中”方法。这是不确切的。“唯务折衷”的“折衷” ,乃折之于“素心” ,即以研究主体独立、公正的主体精神去进行学术研究和鉴赏判断。刘勰之所... “唯务折衷”是刘勰《文心雕龙》的基本研究态度和方法 ,过去学者一般以为它就是儒家的“折中”方法。这是不确切的。“唯务折衷”的“折衷” ,乃折之于“素心” ,即以研究主体独立、公正的主体精神去进行学术研究和鉴赏判断。刘勰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种“折衷”说 ,与当时哲学思想界佛学取代玄学地位而注重心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折衷 心识
下载PDF
《文心雕龙》是一部子书 被引量:7
5
作者 邬国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76,共9页
《文心雕龙》在《隋志》及以后的目录里多归在集部。尽管也有认为《文心》是子书的,但这种说法影响甚微,不足以改变《隋志》影响所致而形成的普遍看法。由《序志》和《诸子》两篇的对照可见,两文对作者著述用心和《文心》著作性质的表... 《文心雕龙》在《隋志》及以后的目录里多归在集部。尽管也有认为《文心》是子书的,但这种说法影响甚微,不足以改变《隋志》影响所致而形成的普遍看法。由《序志》和《诸子》两篇的对照可见,两文对作者著述用心和《文心》著作性质的表述高度一致,这就证明,刘勰本人是将《文心》当作子书来写的。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刘勰撰写《文心》的态度,也有助于理解该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子书 《序志》 《诸子》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上篇的“文学自觉”阐释
6
作者 郭笑岩 寇鹏程 《语文学刊》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文学自觉”这一命题含义模糊,通过对《文心雕龙》上篇的阐发可以解决“文学自觉”含义的泛化。《文心雕龙》上篇以“大文学观”为基础,修正了“纯文学”视野对文学的狭窄定义。上篇的篇目呈现层次分明的“文体序列”,可以衡量文章的... “文学自觉”这一命题含义模糊,通过对《文心雕龙》上篇的阐发可以解决“文学自觉”含义的泛化。《文心雕龙》上篇以“大文学观”为基础,修正了“纯文学”视野对文学的狭窄定义。上篇的篇目呈现层次分明的“文体序列”,可以衡量文章的“自觉”程度,规定了文章书写的广度、深度和表达的自由度。上篇的结构体现以文章为中心的“阐释空间”,通过理想作者和理想读者的建构来确立文章的“正体”,形成一套独特的“文学自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学自觉” 大文学观 文体序列 文章正体
下载PDF
《文心雕龙·声律》“楚辞辞楚”迁想——从批评沿袭方音到肯定楚辞文学描写和语音流变上的历史贡献
7
作者 涂光社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92-100,共9页
楚辞是战国时出现、卓然有别于《诗经》的文学样式,它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语言的发展进步,自汉代起辞赋等文体产生流变皆与此关联。南北朝理论大家刘勰用似乎不经意的“楚辞辞楚”四字(可谓本文的关键词)点明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发展进程中... 楚辞是战国时出现、卓然有别于《诗经》的文学样式,它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语言的发展进步,自汉代起辞赋等文体产生流变皆与此关联。南北朝理论大家刘勰用似乎不经意的“楚辞辞楚”四字(可谓本文的关键词)点明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节点,宣示华夏民族文学语言演进包容开放方面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楚辞辞楚 文学语言
原文传递
宋代诗话对刘勰“风骨”论的文学接受
8
作者 成松柳 毛琇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1-126,共6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风骨”之说在宋代诗话中发生了多样化的改变:北宋中期欧阳修等人倡导的“尚健”诗风着重宣扬“风骨”中雄健阔大的一面;江西诗派更关注诗人的性情和品格如何通过语言呈现在诗歌之中,对语言“生新瘦硬”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风骨”之说在宋代诗话中发生了多样化的改变:北宋中期欧阳修等人倡导的“尚健”诗风着重宣扬“风骨”中雄健阔大的一面;江西诗派更关注诗人的性情和品格如何通过语言呈现在诗歌之中,对语言“生新瘦硬”的追求使得他们更看重“风骨”之“骨”对言辞的要求,并在宋代理学家“气本论”的影响之下,变“风骨”为“气骨”;南宋后期的诗论代表严羽虽对江西诗派的观点有所纠正,但又将“风骨”论从美学要求变成了对建安文学风格的概括,当前学术界评价建安文学最常用的“建安风骨”便源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风骨 宋代诗话 文学接受
下载PDF
《文心雕龙》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热点展望--基于CNKI核心论文的可视化分析
9
作者 孙晨晨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3-132,共10页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集大成著作,对相关研究作可视化分析能深度梳理“龙学”的学术脉络,把握其发展动向。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与Vosviewer,以中国知网(CNKI)的703篇核心文献为数据样本,通过绘制文献时空分布与热点趋势...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集大成著作,对相关研究作可视化分析能深度梳理“龙学”的学术脉络,把握其发展动向。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与Vosviewer,以中国知网(CNKI)的703篇核心文献为数据样本,通过绘制文献时空分布与热点趋势演进的各类知识图谱,定量研判《文心雕龙》研究现状。结果显示:“龙学”研究经历起步、增长、深化3个阶段。立足院系传统,形成主要作者群与机构群,但合作强度不高。“龙学”体系建设、典籍对比、创作论、英译等是共同聚焦的热点主题,英译、与中国文论的关系等将在后续研究中持续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研究脉络 热点展望 CITESPACE
下载PDF
《文心雕龙》“金相”三句译释辩证
10
作者 王广州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0-99,共10页
《文心雕龙》共有三个“金相”句,分别是《辨骚》篇中的“金相玉质”与“金相玉式”,以及《书记》篇中的“既驰金相”。由于《毛传》将《诗经·大雅·棫朴》“金玉其相”中的“相”释为“质也”,所以绝大多数译注者受其影响,忽... 《文心雕龙》共有三个“金相”句,分别是《辨骚》篇中的“金相玉质”与“金相玉式”,以及《书记》篇中的“既驰金相”。由于《毛传》将《诗经·大雅·棫朴》“金玉其相”中的“相”释为“质也”,所以绝大多数译注者受其影响,忽略了《辨骚》篇的论证语境,也将其中两个“相”字解释为“质地”之类;但对于《书记》篇“金相”句中的“相”字,他们却又转而释为相反意义上的“形式”“文采”“辞藻”之类。事实上,《毛传》解释“相”字的合理性尚待考证,而《文心雕龙》中这三个“相”字也并不必然与之互文用同,从它们各自的论证语境看,其意义具有同一性,但不宜释为“质地”之类,宜皆释为“形式”“文采”“辞藻”之类,这也符合刘勰对《楚辞》与“书记”类作品的整体认知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金相” 形式
下载PDF
论《文心雕龙》对《文赋》写作技巧的继承与发展
11
作者 姚彦群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文赋》探讨了文学创作的诸多核心问题,对文章的写作技巧也有较为深入的分析,在谋篇布局、文辞表达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同样关注文章的写作技巧,与陆机相比,刘勰的论述更加系统... 《文赋》探讨了文学创作的诸多核心问题,对文章的写作技巧也有较为深入的分析,在谋篇布局、文辞表达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同样关注文章的写作技巧,与陆机相比,刘勰的论述更加系统且深入。一方面,《文心雕龙》对《文赋》所论及的写作技巧有所继承;另一方面,刘勰不仅对《文赋》中未详尽阐述的写作技巧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甚至创新性地提出更为深刻的见解,使文章的写作技巧朝着更全面更严密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赋》 写作技巧
下载PDF
论《文心雕龙》“神”范畴的意蕴
12
作者 朱雅丽 徐向阳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5-32,共8页
“神”在《文心雕龙》中出现次数颇多,刘勰“神”论上承老庄哲学的论“神”思想,受魏晋时期“形神之辨”风气的影响,刘勰赋予“神”系统深刻的内涵,拓展了“神”这一范畴的多义性、丰富性和深刻性,使“神”成为中国古典诗学一个重要的... “神”在《文心雕龙》中出现次数颇多,刘勰“神”论上承老庄哲学的论“神”思想,受魏晋时期“形神之辨”风气的影响,刘勰赋予“神”系统深刻的内涵,拓展了“神”这一范畴的多义性、丰富性和深刻性,使“神”成为中国古典诗学一个重要的范畴。在文学产生阶段刘勰把超自然的“神灵”作为文学的描写对象,解释了作为文学规律的“神理”;在文学的创作阶段刘勰剖析了“神与物游”的想象和“神用象通”的灵感,强调了人的精神在文学构思中的重要作用;在文学的接受层面刘勰提出凸显自然之妙的“神妙”和以情为本的“神理”,深化了文学的审美意蕴。《文心雕龙》的“神”范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神” 范畴 意蕴 价值
下载PDF
《文心雕龙》版本源流考论
13
作者 王术臻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2,共9页
从文字系统的变异程度看,唐代至清代《文心雕龙》版本的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可以将其分成五期,何本、梅本、黄本代表了文字系统变异的三次重要转折;《文心雕龙》版本流传既存在多个源头,又有单线衍生,前人对凌本、梁本、合刻本... 从文字系统的变异程度看,唐代至清代《文心雕龙》版本的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可以将其分成五期,何本、梅本、黄本代表了文字系统变异的三次重要转折;《文心雕龙》版本流传既存在多个源头,又有单线衍生,前人对凌本、梁本、合刻本、秘书本、崇文本等版本底本来源的判断不够确切,需要重新加以考定;至正本、训故本、梅本、黄本等自身也发生变异,先后形成了不同的版本类型,通行本黄本实际上有原刻本、改刻本、覆刻本三种形态;《文心雕龙》版本发展总体上呈现出校订越精影响越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版本 源流 类型
原文传递
《文心雕龙》“赞”的命题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晶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9-26,共8页
中国美学命题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刘勰的《文心雕龙》创构了数量甚多的命题。《文心雕龙》各篇的赞辞,在命题的提出与熔炼方面具有典范意义。“赞”不同于通常理解的赞颂之义,而是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颂赞》篇中提出的“明也,... 中国美学命题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刘勰的《文心雕龙》创构了数量甚多的命题。《文心雕龙》各篇的赞辞,在命题的提出与熔炼方面具有典范意义。“赞”不同于通常理解的赞颂之义,而是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颂赞》篇中提出的“明也,助也”,即对正文加以阐明和辅助延伸。刘勰又指出“约举以尽情,昭灼以送文”这十个字作为赞的本质与功能的概括性说明。赞作为文体,经过了体式的变化与沿革,本有散文与韵文的不同形式,而韵文体的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刘勰对“赞”这种文体有明确的界定和自觉的理论建构。《文心雕龙》各篇之赞辞是具有文体的定型意义和创造功能的。《文心雕龙》各篇之赞,提出了若干经典化的命题,也成为命题成熟的重要标识。中国美学命题的重要特性,在《文心雕龙》赞中体现得非常典型。对于中国美学命题研究,《文心雕龙》赞辞提出的命题,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可以推动命题研究的当代价值之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命题
下载PDF
生命之“骨”的特殊位置与刘勰“风骨”论的特殊内涵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爱斌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骨"在生命整体结构中亦内亦外、内层居外、外层居内的特殊位置,使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能够组成多种类型的喻体组合,以譬喻不同形式的文章整体结构。"骨鲠—肌肤(毛发)"组合譬喻"志(意)—辞(言)"二分... "骨"在生命整体结构中亦内亦外、内层居外、外层居内的特殊位置,使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能够组成多种类型的喻体组合,以譬喻不同形式的文章整体结构。"骨鲠—肌肤(毛发)"组合譬喻"志(意)—辞(言)"二分式文章结构,其中"骨"统喻文章之意;"神明—骨髓—肌肤—声气"组合譬喻"情志—事义—辞采—宫商"四分式文章结构,其中"骨"特喻文章内容的外层"事义";《风骨》篇独创的"风—骨—采"组合譬喻的则是"骏爽之情—端直之言—修饰之辞"这种特殊的三分式文章结构,其中"骨"又特喻文章的内层之辞即"端直之言"。刘勰针对南朝"采滥忽真"的不良文风,一方面以"风"规定文意,喻骏爽之情,以防"忽真";一方面着意将文辞分为"骨""采"两层,"骨"喻端直之言,为文辞主干,以摈除"腴辞"和"芜词",同时又要求适当饰以文采,以构成文质兼备、华实相济的理想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风骨 生命结构 文章结构
下载PDF
“以技为喻”释“雕龙”——《文心雕龙》书名再探
16
作者 赵忠富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1-40,51,共11页
“以技为喻”是以百工技艺比譬文学创作的独特言说方式,是《文心雕龙》“象喻”批评最重要的分支与譬喻类型。《文心雕龙》书名中的“雕龙”一词,除与“雕龙奭”的典故相关外,亦是以雕龙技艺比类文学创作的“象喻”言说。在“以技为喻... “以技为喻”是以百工技艺比譬文学创作的独特言说方式,是《文心雕龙》“象喻”批评最重要的分支与譬喻类型。《文心雕龙》书名中的“雕龙”一词,除与“雕龙奭”的典故相关外,亦是以雕龙技艺比类文学创作的“象喻”言说。在“以技为喻”视阈下考察,刘勰以《文心雕龙》命名其论文钜制,寄寓了三重意涵:一是借古代雕龙技艺渐趋繁复的历史演进以及“雕龙奭”典故的修辞指向,说明“雕缛成体”的文学规律;二是借雕龙技艺“金相玉式”“符采相胜”的审美经验,阐述“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文学理想;三是借“龙纹”沟通天人的媒介作用,确立文学“赞天地化育”之神圣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以技为喻 雕龙 雕龙奭
下载PDF
《文心雕龙·练字》异文校读
17
作者 孙淑敏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8-31,共4页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巨著,文章以《文心雕龙》第三十九篇《练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当今各权威版本对《文心雕龙·练字》字词使用情况的注解,分析其字、词及其表达等方面存在的异文现象,并...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巨著,文章以《文心雕龙》第三十九篇《练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当今各权威版本对《文心雕龙·练字》字词使用情况的注解,分析其字、词及其表达等方面存在的异文现象,并探求其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练字》 异文 原因
下载PDF
符号学“瑕疵文本”说:从《文心雕龙》的诠释讲起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维樑 《符号与传媒》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赵毅衡指出,"符号学即意义学";如何寻求符号文本的确切意义,赵毅衡提出"伴随文本"理论。李卫华论文《从伴随文本释"文之为德也大矣"》据赵氏理论寻求一个文本的意义,但发现对此文本(出自《文心雕龙》的... 赵毅衡指出,"符号学即意义学";如何寻求符号文本的确切意义,赵毅衡提出"伴随文本"理论。李卫华论文《从伴随文本释"文之为德也大矣"》据赵氏理论寻求一个文本的意义,但发现对此文本(出自《文心雕龙》的一个句子)的解释众说纷纭,未能确解。笔者认为"文之为德也大矣"和《文心雕龙》的《风骨》篇一样,都可称为瑕疵文本,即文本本身含义不清或互相矛盾。古今中西的"瑕疵文本"所在多有,本文略举数例说明之。本文以《文心雕龙》的《论说》篇和《指瑕》篇,作为瑕疵文本之所以存在的背景说明;换言之,此二篇可作为解释"瑕疵文本"说的伴随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伴随文本 瑕疵文本 《文心雕龙》
下载PDF
《文心雕龙》的“人-文”二重结构及其理论体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特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51,共9页
《文心雕龙》往往从“人”与“文”两方面展开论说。刘勰对人与文有一根本性区分:作文之人分两种——圣人与非圣人;相应地,由人写成之文亦分两类——经典与非经典。“圣人/经典”与“非圣人/非经典”之间存在鸿沟。这一区分所造成的“人... 《文心雕龙》往往从“人”与“文”两方面展开论说。刘勰对人与文有一根本性区分:作文之人分两种——圣人与非圣人;相应地,由人写成之文亦分两类——经典与非经典。“圣人/经典”与“非圣人/非经典”之间存在鸿沟。这一区分所造成的“人-文”二重,是贯穿《文心雕龙》全书的关键线索,也是刘勰立论的基本结构。在“文之枢纽”部分,“人-文”二重结构能够解释《正纬》的次第与必要性。在“割[剖]情析采”部分,通过“人-文”二重结构,刘勰将出于道家思想脉络的“虚静”说妥帖地置入全书框架中,用以处理一般作者才性发挥的难题。而刘勰通论文章之“体势风貌”时,“体”“势”与“风骨”之异同,也可循“人-文”二重结构得到索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正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