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夏志禹 张亮 赵帮宏 《保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8-23,60,共7页
通过对河北"培训班"培育模式、江苏"太仓班"培育模式、崇州"职业经理人+土地股份合作社"培育模式的调研,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供需角度对比分析不同模式中供给主体的实施效果与需求对象的培育效果。农民因... 通过对河北"培训班"培育模式、江苏"太仓班"培育模式、崇州"职业经理人+土地股份合作社"培育模式的调研,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供需角度对比分析不同模式中供给主体的实施效果与需求对象的培育效果。农民因培育成本过高而对短期的"培训班"积极性较差,该模式中存在严重的"政府失灵";对农业"后继者"进行的学历教育与对当代农民进行的"干中学"培育模式培育效果显著,农民积极性高。研究得出,政府应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导作用,担任项目规划、任务统筹、公共服务与资金投入的供给者;市场担任教育培训的实施主体,以"分类培训、按需培训"为原则,对农业"后继者"采用学历教育培育模式,对当代农民采用"干中学"培育模式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培训班”培育模式 “太仓班”培育模式 “农业职业经理人+土地股份合作社”培育模式
下载PDF
熙丰诏狱与北宋政治 被引量:5
2
作者 戴建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27,共14页
北宋神宗熙丰时期为了推行新政,防范臣僚结党营私,屡屡兴起诏狱,不惜将涉案大臣送入诏狱严加审讯。下狱受审的大臣人数之多,在此前的北宋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臣僚的人格受到极大侮辱,从而重创了当时的士风,侵害了宋代优礼大臣之祖制,给... 北宋神宗熙丰时期为了推行新政,防范臣僚结党营私,屡屡兴起诏狱,不惜将涉案大臣送入诏狱严加审讯。下狱受审的大臣人数之多,在此前的北宋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臣僚的人格受到极大侮辱,从而重创了当时的士风,侵害了宋代优礼大臣之祖制,给当时的朝政造成了重要影响。熙丰时期的诏狱,虽存有枝蔓株连、过度求治现象,但除赵世居案外,并未出现诛杀冤案,总体上仍能遵循祖宗不杀大臣之遗训。熙丰时期一系列诏狱的设置以及诏狱审判制度的制定实施,彰显了宋代的法制,是唐宋变革时期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研究这些诏狱,对于进一步探讨北宋时期的政治不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熙丰 诏狱 政治
下载PDF
明代被逮下诏狱之关陇士人考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璐 《唐都学刊》 2017年第6期56-62,共7页
明代被逮系诏狱的知识分子在数量上非常可观,而关陇士人在这一群体中较为突出。受关中地区古直朴素的民风遗存、关学躬行致用思想的影响,关陇士人往往身兼学者与文官的双重身份,居家砥砺气节、居官敢于谏诤是他们一贯的行为模式。整体而... 明代被逮系诏狱的知识分子在数量上非常可观,而关陇士人在这一群体中较为突出。受关中地区古直朴素的民风遗存、关学躬行致用思想的影响,关陇士人往往身兼学者与文官的双重身份,居家砥砺气节、居官敢于谏诤是他们一贯的行为模式。整体而言,明代被逮系诏狱的关陇士人主要有两大特征:一是以学问见长,甚至本身就是关学学派中的重要人物。二是主要集中在明代中期。这种情况与明代中期的经济状况、社会思潮等因素密切相关。对这一批人物的梳理与关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明代关学士人群体的政治态度与持身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诏狱 关陇士人
下载PDF
评《政治文化重建视阈下的南宋初期诏狱研究》
4
作者 王友富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8-30,共3页
南宋初期的政治文化重建关系到南宋偏安东南政权的稳定和发展,为实现即时的政治利益而突发的一系列诏狱事件,是为政治文化重建的核心内容。作者以南宋初期的诏狱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诏狱事件中所折射出来的非规则性政治行为,及其... 南宋初期的政治文化重建关系到南宋偏安东南政权的稳定和发展,为实现即时的政治利益而突发的一系列诏狱事件,是为政治文化重建的核心内容。作者以南宋初期的诏狱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诏狱事件中所折射出来的非规则性政治行为,及其勾勒出的政治交换逻辑,既为南宋政治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也为政治史理论探讨提出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南宋 诏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