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制度:一个理论框架 被引量:224
1
作者 王芳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9-98,共10页
本文认为农村金融制度的成败在于能否有效满足微观金融需求。与典型中国小农家族金融需求相适应的,只能是人情信贷、互助信用、民间信贷和国家农贷等传统金融安排。只有当公共保障机制取代家族保险功能,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现... 本文认为农村金融制度的成败在于能否有效满足微观金融需求。与典型中国小农家族金融需求相适应的,只能是人情信贷、互助信用、民间信贷和国家农贷等传统金融安排。只有当公共保障机制取代家族保险功能,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现代商业性金融才可能引入广大农村。现阶段中国所需要的是一个多层次、梯度化的农村金融制度。在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中,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提高农民收入,培育现代金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需求 金融制度
原文传递
中国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框架初探 被引量:175
2
作者 万军 张惠远 +3 位作者 王金南 葛察忠 高树婷 饶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共8页
按照法律法规、政府手段、市场机制的体系对中国现行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进行了系统的评估,总结了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在法律法规体系、财政制度、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税费制度和市场交易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在此... 按照法律法规、政府手段、市场机制的体系对中国现行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进行了系统的评估,总结了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在法律法规体系、财政制度、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税费制度和市场交易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在此基础上,基于不同尺度上的生态建设外部性问题,提出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的初步框架,包括西部生态补偿、生态功能区补偿、流域生态补偿和生态要素补偿等。并针对当前生态补偿面临的紧迫问题和可能的应对措施,提出近阶段中国生态补偿应该重点突破的若干政策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财政制度 生态税费 重点工程 市场机制 政策框架 中国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金融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被引量:217
3
作者 徐忠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20,共17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金融体系要从关注"规模"转向关注"质量",金融功能要由传统的"动员储蓄、便利交易、资源配置"拓展为"公司治理、信息揭示、风险管理&q...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金融体系要从关注"规模"转向关注"质量",金融功能要由传统的"动员储蓄、便利交易、资源配置"拓展为"公司治理、信息揭示、风险管理"。金融治理要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其他治理更加密切地融合,更好地发挥金融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这包括财政与金融的关系、去杠杆与完善公司治理的关系、金融风险防范与治理机制完善的关系、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可持续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要依据金融市场发展一般规律建设我国现代金融体系,明确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不可分离,建立激励相容的监管体系。建设现代金融体系要以建设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为纲,重点是破解市场分割和定价机制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金融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 现代化
原文传递
数字货币与普惠金融发展——理论框架、国际实践与监管体系 被引量:139
4
作者 焦瑾璞 孙天琦 +1 位作者 黄亭亭 汪天都 《金融监管研究》 2015年第7期19-35,共17页
本文总结了数字货币在增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以及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逐一分析了政府、企业和个人在货币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的三大阶段中的受益情况。本文还针对国际上发展较为成熟的移动货币服务,... 本文总结了数字货币在增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以及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逐一分析了政府、企业和个人在货币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的三大阶段中的受益情况。本文还针对国际上发展较为成熟的移动货币服务,深入研究了其在账户开立、现金存取、支付转账、储蓄、信贷、保险等普惠金融相关领域中发挥的作用;同时,通过对比数字货币三大监管模式,分析了数字货币监管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并讨论了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货币 普惠金融 国际实践 监管体系
下载PDF
中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 被引量:135
5
作者 吴晓求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3,共10页
中国金融体系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平滑风险能力弱、国际化程度低的缺陷,因此必须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推进金融体系"宽度"改革,通过开放和国际化推动金融体系"长度"改革,而互联网金融发展将会牵引金融体系的"深度... 中国金融体系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平滑风险能力弱、国际化程度低的缺陷,因此必须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推进金融体系"宽度"改革,通过开放和国际化推动金融体系"长度"改革,而互联网金融发展将会牵引金融体系的"深度"改革。互联网与金融具有基因契合的特点,互联网与金融系统的资源配置、支付结算、风险配置和竞价机制四种基本功能相耦合,因而能大大优化这些功能。本文最后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替代边界,指出未来的金融业态是在竞争中共存、在共存中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体系 互联网金融金融改革
原文传递
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02
6
作者 周国富 胡慧敏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18,共4页
本文对国内学者关于金融效率的各种表述进行了概要的考察,并对金融效率的概念重新作了界定,认为金融效率就是一国金融资源的配置状态,具体包括微观金融效率(即金融产业本身的投入产出率)和宏观金融效率(即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两个方面... 本文对国内学者关于金融效率的各种表述进行了概要的考察,并对金融效率的概念重新作了界定,认为金融效率就是一国金融资源的配置状态,具体包括微观金融效率(即金融产业本身的投入产出率)和宏观金融效率(即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两个方面。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率等16个指标来反映我国的金融效率,构成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金融效率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金融发展与地区资本配置效率——来自省级工业行业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105
7
作者 李青原 赵奇伟 +1 位作者 李江冰 江春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97,共18页
本文着重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发展在地区资本配置方面发挥的作用及两者间是否存在替代或者互补性关系。文章以1999~2006年间中国大陆28个地区27个工业行业为样本,借助Wurgler(2000)的资本配置效率估算模型,构建了非国有部门信贷... 本文着重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发展在地区资本配置方面发挥的作用及两者间是否存在替代或者互补性关系。文章以1999~2006年间中国大陆28个地区27个工业行业为样本,借助Wurgler(2000)的资本配置效率估算模型,构建了非国有部门信贷比重等衡量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和金融发展显著改善了地区资本配置效率,但两者间的竞争和挤出效应妨碍了个体功能的有效发挥,这一问题在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尤其突出。主要政策含义是进一步深化国内金融体系改革和适当调整外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金融发展 地区资本配置效率
原文传递
我国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性研究 被引量:100
8
作者 田霖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45,141,共11页
针对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性展开分析,从城乡互动耦合的新角度剖析排斥的空间差异与诱致要素。在构建城乡金融排斥二元性指数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曲线法证实各诱致要素的复合因果关系及贡献弹性差别。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收入、教育等各要... 针对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性展开分析,从城乡互动耦合的新角度剖析排斥的空间差异与诱致要素。在构建城乡金融排斥二元性指数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曲线法证实各诱致要素的复合因果关系及贡献弹性差别。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收入、教育等各要素对城、乡金融系统的作用渠道及影响强度不同,因此,其金融包容措施应各有侧重;城乡金融地域系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二者互补而非互斥,互相关联而非互相割裂,二元性的削弱应充分发挥城市的扩散效应,并推进农村金融的加速度发展;金融排斥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政府作为自组织而非他组织主体,干预重点在于"金融沙漠",同时应尊重市场规律,引导"社会责任"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排斥 二元性 城乡协调发展 复杂系统
原文传递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及体系构建 被引量:90
9
作者 尹海员 王盼盼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24,共13页
本文总结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及监管现状,并分析了美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研究发现: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存在着操作平台法律地位模糊、欺诈现象较普遍、立法滞后、监管体系不统一、监管力度难以把握等缺陷。美... 本文总结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及监管现状,并分析了美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研究发现: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存在着操作平台法律地位模糊、欺诈现象较普遍、立法滞后、监管体系不统一、监管力度难以把握等缺陷。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要思路是将其作为新兴金融业态补充到传统监管框架中,着重于监管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并实行分头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在借鉴美国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从明确监管主体及监管立场、监管模式和原则、内外部控制与协调、动态监管与风险保护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监管 发展模式 监管体系
原文传递
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90
10
作者 曾繁清 叶德珠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4-147,共14页
新结构经济学指出,没有普适性的最优金融体系,当金融体系与自身服务的产业结构相适应时便达到最优状态。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我国1995-2014年间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耦合度结果显示:我国的金融体系与产业结... 新结构经济学指出,没有普适性的最优金融体系,当金融体系与自身服务的产业结构相适应时便达到最优状态。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我国1995-2014年间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耦合度结果显示:我国的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耦合阶段,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有很强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综合耦合度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表明:我国"金融-产业"系统的协调度总体水平不高,在初期协调度受发展水平影响较大,随着两个子系统的发展,协调度受二者耦合关系影响较大,在当前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应更注重提高二者耦合度。进一步的遴选发现:金融资产规模、银行与金融市场比例、第二三产业比重、国有企业比重是影响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相互耦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结构经济学 金融体系 产业结构 耦合协调度
原文传递
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与发展战略 被引量:89
11
作者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王元龙 +3 位作者 马昀 王思程 刘宇婷 叶敏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8-46,135,共9页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健全绿色金融制度、发展绿色金融市场、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培育绿色金融机构和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健全绿色金融制度、发展绿色金融市场、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培育绿色金融机构和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具体实施步骤,可分为探索期、过渡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近期来看,需要把握的重点是优化宏观政策环境和构造微观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战略 绿色金融 金融体系
原文传递
完善金融生态法律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67
12
作者 匡国建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7-43,共7页
在金融生态中,无论是解决市场失灵还是避免政府失灵,都要倚重法律制度手段。但不同的法律制度对金融生态的影响差别巨大。完善金融法律制度,就是改善金融生态结构,增强金融生态功能,提高金融生态的生产力。
关键词 金融生态 法律制度 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金融系统的空间外溢效应 被引量:83
13
作者 伏润民 缪小林 高跃光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1-47,共17页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任其风险在金融系统中隐性蔓延和扩张,势必酿成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首先构建一个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金融系统外溢的空间路径和依赖条件体系,并揭示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空间外溢的直接效应和...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任其风险在金融系统中隐性蔓延和扩张,势必酿成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首先构建一个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金融系统外溢的空间路径和依赖条件体系,并揭示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空间外溢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一步,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过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对辖区内和辖区间居民企业融资产生挤出性的空间外溢效应,这种挤出效应一方面被中国高储蓄存款带来的信贷软约束空间、不良贷款率反映的信贷制度软化等加剧,另一方面针对辖区间挤出效应还受到中心金融机构资金调配约束的抑制。本文研究表明,防范和治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能忽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空间外溢效应,需要对其风险空间外溢的路径"通道"进行严格清理,重点要强化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市场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空间外溢 金融系统 空间计量模型
原文传递
金融结构、金融功能与金融效率——一个基于系统科学的新视角 被引量:71
14
作者 沈军 白钦先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8,共6页
从系统的角度、以金融效率为落脚点、重新廓清金融结构、功能与效率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深入研究上述要素的可循之径。本文在超越“系统观”的基础上,基于系统科学的新视角,将金融结构、功能与效率整合在金融系统内(简称SFE框架)进行研究... 从系统的角度、以金融效率为落脚点、重新廓清金融结构、功能与效率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深入研究上述要素的可循之径。本文在超越“系统观”的基础上,基于系统科学的新视角,将金融结构、功能与效率整合在金融系统内(简称SFE框架)进行研究,最终提出了构建SFE框架的若干要义:金融结构与环境共同决定金融功能与效率、整体观是金融功能观的理论基础、金融适应效率是关键、系统综合是实现从微观到宏观金融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E框架 金融系统 系统观 系统科学
原文传递
新常态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被引量:75
15
作者 蔡则祥 武学强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25,共12页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是当前突出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严重错配现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降低,极大地影响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与均衡性,且其在不同省份之间也存有较大...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是当前突出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严重错配现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降低,极大地影响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与均衡性,且其在不同省份之间也存有较大的差异。以2008-2015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测度及分解各省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值,实证分析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服务 实体经济 金融资源 脱实向虚 效率分析
下载PDF
“国家治理财政论”:从公共物品到公共秩序 被引量:71
16
作者 吕冰洋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9,共16页
本文沿着"财政制度—增进公共秩序—国家能力支柱—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逻辑,建立起"国家治理财政论"的基本框架,详细阐明了财政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本文理论要点有:(1)"公共秩序"是人的基本需要和经济社... 本文沿着"财政制度—增进公共秩序—国家能力支柱—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逻辑,建立起"国家治理财政论"的基本框架,详细阐明了财政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本文理论要点有:(1)"公共秩序"是人的基本需要和经济社会运行的保障;(2)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经济从社会中脱嵌、利益格局分化、创造性破坏三大进程,公共秩序不断面临冲击和重建过程;(3)国家治理依赖于"国家能力"的支持,国家能力的两大支柱是市场增进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4)为建设良好的公共秩序,国家治理目标是经济有效、社会有序、政治包容;(5)财政支出、收入、预算和政府间财政关系中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从不同侧面有助于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保护和控制、权利开放和维护权威等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秩序 国家治理 国家能力 财政制度
原文传递
金融创新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65
17
作者 林毅夫 付才辉 任晓猛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13,共11页
我国金融创新的内涵从需求特色来讲就是金融精准支持的金融产品创新,从改革特色来讲就是金融结构改革的制度创新。现代化的金融体系要以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则。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的根本问题不在于总量不足和水平不高,... 我国金融创新的内涵从需求特色来讲就是金融精准支持的金融产品创新,从改革特色来讲就是金融结构改革的制度创新。现代化的金融体系要以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则。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的根本问题不在于总量不足和水平不高,而在于结构性矛盾,导致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低下,跟不上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各地应该结合自身禀赋结构特征因地制宜地采取因势利导的金融创新,以更精准地满足本地实际的金融需求,而不是采取"一刀切"式的做法来落实国家的金融规划与金融政策或模仿其他地区的金融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结构 金融政策 制度创新 高质量发展 禀赋结构 新结构经济学
原文传递
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 被引量:53
18
作者 金雪军 田霖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1-725,共5页
金融地理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鉴于国内对该学科研究的薄弱状态,文章对金融地理学的学术渊源、最新研究现状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区域金融学与金融地理学的联系与区别,展望其应用前景,为金融学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全新... 金融地理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鉴于国内对该学科研究的薄弱状态,文章对金融地理学的学术渊源、最新研究现状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区域金融学与金融地理学的联系与区别,展望其应用前景,为金融学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全新的方法论和研究视角,并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地理学 区域金融 金融学 新动向 国内 国外 展望 地理学科 学问 学科研究
下载PDF
重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政策建议 被引量:36
19
作者 高如峰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8-25,共8页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应以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产品作为基本理念,以国家财政为公共财政作为制度背景,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区分地区差异,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建立东部、中部、西部分地区分级负担的政府...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应以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产品作为基本理念,以国家财政为公共财政作为制度背景,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区分地区差异,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建立东部、中部、西部分地区分级负担的政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在东部地区的7省、直辖市,建议实行以县级和省级、直辖市级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在中部地区的12省,建议实行以中央和省级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在西部地区的12省、自治区,建议实施以中央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义务教育 教育财政体制 政策建议
原文传递
试析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制度的改革方向 被引量:39
20
作者 马陆亭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1-56,共6页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实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近年来,政府拨款总量快速上涨,但其在高等学校总收入中的相对份额却不断下降。今后增加经费的重点是除学费外的其他社会投入。研究型大学要努力增加科研收入、地...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实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近年来,政府拨款总量快速上涨,但其在高等学校总收入中的相对份额却不断下降。今后增加经费的重点是除学费外的其他社会投入。研究型大学要努力增加科研收入、地方高校要多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努力使捐赠成为大学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在继续发挥政府财政拨款主渠道作用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革高等教育拨款模式,加强对中央财政专项经费的绩效管理,积极推动省级财政按有关生均标准对地方高校进行拨款;在有效调整高等学校自身吸引社会投入的政策方面,高校要树立成本意识,同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以增加高等教育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财政拨款 社会投入 制度改革 教育投入制度 中国 绩效管理 改革方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