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刚经》与唐朝民众崇经活动及其观念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29-33,共5页
崇经活动是唐时民众世俗佛教生活的中心内容,是当时民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金刚经》在其中的突出地位值得关注。本文对唐朝民众崇敬《金刚经》活动的主体、形式、轨仪、目的与经书的关系、时代背景等方面作了初步分析,指出是禅宗... 崇经活动是唐时民众世俗佛教生活的中心内容,是当时民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金刚经》在其中的突出地位值得关注。本文对唐朝民众崇敬《金刚经》活动的主体、形式、轨仪、目的与经书的关系、时代背景等方面作了初步分析,指出是禅宗的兴起促成《金刚经》在民众中的流行,并影响推动其他佛经的民众崇持活动,最终使崇经这种古老的佛教信仰形式成为唐时民众世俗佛教生活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因此,禅宗不是阻碍佛教世俗化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经》 唐朝 崇经活动 佛教 禅宗 世俗化
下载PDF
计量风格学视阈下《金刚经》英译本差异性动因探赜
2
作者 李宜芸 牛云平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8,共8页
计量风格学是以定量的方式利用文本中可以量化的语言特征来对文本风格和作者写作习惯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鉴于该学科多从文学角度展开,鲜有应用于佛经英译研究,本文基于穆勒和宣化的《金刚经》两个英译本自建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采用... 计量风格学是以定量的方式利用文本中可以量化的语言特征来对文本风格和作者写作习惯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鉴于该学科多从文学角度展开,鲜有应用于佛经英译研究,本文基于穆勒和宣化的《金刚经》两个英译本自建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采用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两位译者在词汇、句子、语篇三方面呈现的风格特征,总结阐发两译本风格差异背后的时空场、宗教场、文化场和读者场的社会场域成因,以期《金刚经》的相关英译研究更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为佛教典籍外译提供些许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风格学 《金刚经》 语料库 翻译风格 场域
原文传递
从翻译规范的角度探讨鸠摩罗什的翻译——以《金刚经》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冬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31-36,共6页
鸠摩罗什是我国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译经以简洁流畅、注重文采和易于理解而出名,翻译的许多佛经至今仍然非常流行。本文以《金刚经》为例探讨鸠摩罗什的翻译特点,并尝试从翻译规范的角度解析译者采用这种翻译策略的深层社会文化背景及... 鸠摩罗什是我国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译经以简洁流畅、注重文采和易于理解而出名,翻译的许多佛经至今仍然非常流行。本文以《金刚经》为例探讨鸠摩罗什的翻译特点,并尝试从翻译规范的角度解析译者采用这种翻译策略的深层社会文化背景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鸠摩罗什 《金刚经》 翻译规范
下载PDF
经石峪作为佛教道场之浅谈 被引量:2
4
作者 蔡穗玲 宗世强 《泰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9-43,共5页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虽题记未存,但场所固定,我们对其原来的刻经布局设计、内容与礼仪功能可作相当程度的还原。经石峪作为佛教道场是什么面貌?一位虔诚的佛教信仰者前来经石峪作何礼拜?经石峪朝拜者礼拜什么内容?这些问题是基础研究,...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虽题记未存,但场所固定,我们对其原来的刻经布局设计、内容与礼仪功能可作相当程度的还原。经石峪作为佛教道场是什么面貌?一位虔诚的佛教信仰者前来经石峪作何礼拜?经石峪朝拜者礼拜什么内容?这些问题是基础研究,但在研究史上,却因为经石峪《金刚经》气势磅礴的书法而被忽略。今针对上述问题与山东其他摩崖刻经作一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 经石峪 金刚经 绕塔
下载PDF
北齐蒙山大佛北侧《金刚经》摩崖刻经碑综合研究
5
作者 王新 潘力 邱忠鸣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13-19,共7页
太原北齐蒙山大佛北侧原存一方摩崖刻经残碑,碑刻字体为楷书,年代大约为唐代。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比对,发现残存碑文内容和顺序均与什译《金刚经》高度吻合,这一刻经碑可基本判定为鸠摩罗什译《金刚经》之全本。文献之外,考察其物质形... 太原北齐蒙山大佛北侧原存一方摩崖刻经残碑,碑刻字体为楷书,年代大约为唐代。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比对,发现残存碑文内容和顺序均与什译《金刚经》高度吻合,这一刻经碑可基本判定为鸠摩罗什译《金刚经》之全本。文献之外,考察其物质形态、文本、媒材、空间与仪式,探求唐人如何看待书刻《金刚经》,以及他们在信仰中是如何体验这一实践的。综合相关佛典以及敦煌写本,可知此刻经碑的建造,首要目的在于营福;而结合位于此碑近侧的禅窟来考量,亦当有禅观之用。此外利用敦煌文献,推知嵌于寺壁的刻经碑这一媒材表现形式出现的原因。这对于我们认识中国艺术史上这一特定媒材与形式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蒙山大佛 摩崖刻经碑 《金刚经》 具身实践
下载PDF
融会空有——《坛经》对《金刚经》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被引量:1
6
作者 彭焱姝 宋霞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43-146,共4页
《金刚经》不着相、横扫一切世相是对大乘佛教性空思想的简要概括,并且其作为六祖慧能开悟之机缘,无疑对慧能的《坛经》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术界对于《金刚经》和《坛经》的关系亦是众说纷纭。本人试图从"空"与"有"... 《金刚经》不着相、横扫一切世相是对大乘佛教性空思想的简要概括,并且其作为六祖慧能开悟之机缘,无疑对慧能的《坛经》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术界对于《金刚经》和《坛经》的关系亦是众说纷纭。本人试图从"空"与"有"相会通的角度,阐发《坛经》对《金刚经》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经》 《金刚经》
下载PDF
禅宗传心与《金刚经》的中国化
7
作者 张开媛 《邯郸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9-51,共3页
《金刚经》本为大乘空宗三论宗的立宗经典。禅宗五祖弘忍时起,此经典替代《楞伽经》成为禅宗的立宗经典。自此,《金刚经》的流传便与禅宗的传播密不可分。禅宗在唐及后代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禅宗五祖弘忍之后,六... 《金刚经》本为大乘空宗三论宗的立宗经典。禅宗五祖弘忍时起,此经典替代《楞伽经》成为禅宗的立宗经典。自此,《金刚经》的流传便与禅宗的传播密不可分。禅宗在唐及后代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禅宗五祖弘忍之后,六祖慧能为禅宗思想增添了心性论,即返观本心性、见性成佛。禅宗传“心”,为阐释《金刚经》的思想提供了新路径,使其的解义逐渐入世化、世俗化。基于此,在禅宗的心性理论填充下,《金刚经》的义学内涵也逐渐融合了讲“空”和识“有”,体现出入世的中国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金刚经》 入世化 中国化
下载PDF
苏轼与《金刚经》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海沙 赵文斌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0-64,共5页
苏轼是宋代的诗文巨擘,也是浸染佛禅很深的居士,他与佛教经典《金刚经》有极深的因缘。苏轼多次抄写《金刚经》,并且从精神层面深刻接受了《金刚经》的义理,这使他的人生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外,苏轼还从《金刚经》中汲取了许多词... 苏轼是宋代的诗文巨擘,也是浸染佛禅很深的居士,他与佛教经典《金刚经》有极深的因缘。苏轼多次抄写《金刚经》,并且从精神层面深刻接受了《金刚经》的义理,这使他的人生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外,苏轼还从《金刚经》中汲取了许多词汇和写作手法,从而使他的诗文别开生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金刚经》 梦幻 无所住 福报
下载PDF
敦煌本柳公权书《金刚经》拓本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毛秋瑾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3-89,共7页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三种唐碑拓本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题为柳公权所书《金刚经》拓本最为完整,却引起学者们的争议。本文结合文献史料及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从拓本缺字现象及书法风格两方面来论证这一碑拓为后人伪托之作。
关键词 敦煌 柳公权 金刚经 拓本 伪作
原文传递
文化外宣视角下宣化上人《金刚经》英译本的在美接受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开媛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5-21,共7页
作为小部头佛经,《金刚经》自传入我国,便广泛流传,并融入中国文化。此经在隋唐进入接受高峰,禅宗更是将其改为立宗经典。经本继而传入东亚国家,后经其中转,流入英语世界。美国是《金刚经》的重要流入地,现有流行英译本15部。文章选取... 作为小部头佛经,《金刚经》自传入我国,便广泛流传,并融入中国文化。此经在隋唐进入接受高峰,禅宗更是将其改为立宗经典。经本继而传入东亚国家,后经其中转,流入英语世界。美国是《金刚经》的重要流入地,现有流行英译本15部。文章选取宣化上人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金刚经》在美的流播和接受。通过解读宣化本《金刚经》的佛学内涵,知此本在美的传布与中国禅密切相关,二者的流播属共生关系。由此可知,《金刚经》之所以能在美被广泛接受,得益于中国禅佛学理念在美国的接受,以及宣化亲自赴美传禅的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经》 宣化上人 中国禅宗 中国文化外宣
下载PDF
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版本述异与分期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振凯 刘振光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04-108,共5页
鸠摩罗什译《金刚经》流传至今,版本繁多,历代学者对此做过很多勘误校正工作,但是无人对鸠译版本予以分期研究。本文通过对各时期鸠译版本的比对,分析其异同规律,提出了分期依据,并做出早、中、晚三期的合理划分。
关键词 鸠摩罗什 金刚经 述异 分期
下载PDF
达摩笈多《金刚经》译本的梵汉双语字书性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继红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67,127,共13页
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并非以阅读为目的的译经,其实质是一部需要与梵文原典配合使用的词表。笈多译本中实词和虚词都只译出词源义,使用等值对译方法进行释义,并且极少使用音译词。语序的调整是笈多《金刚经》译本与其后所译... 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并非以阅读为目的的译经,其实质是一部需要与梵文原典配合使用的词表。笈多译本中实词和虚词都只译出词源义,使用等值对译方法进行释义,并且极少使用音译词。语序的调整是笈多《金刚经》译本与其后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变化最多的内容。笈多的《金刚经》词表包括两类不同的成分,即独立的词语(包括复合词)和语法范畴形态对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笈多 金刚经 双语字书 词表 梵语 梵汉对勘
原文传递
新发现《金刚宝忏》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显一 汪志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50,共6页
松潘黄龙民间抄本《金刚经》和《金刚宝忏》,是佛教、道教思想渗透融合并民间化、世俗化的产物,尤其是《金刚宝忏》,以民间教门或者民间道教的立场来接受并融合佛道二教思想,展现出具有浓厚民间色彩的宗教精神取向。二者以其特有的内容... 松潘黄龙民间抄本《金刚经》和《金刚宝忏》,是佛教、道教思想渗透融合并民间化、世俗化的产物,尤其是《金刚宝忏》,以民间教门或者民间道教的立场来接受并融合佛道二教思想,展现出具有浓厚民间色彩的宗教精神取向。二者以其特有的内容展现出松潘黄龙地区佛道教之间、藏汉文化之间明代以来的共存与融合,从而对认识当代松潘黄龙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现状有直接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经》 《金刚宝忏》 松潘 黄天道
下载PDF
《花非花》之诗、乐体现的佛教思想
14
作者 杨云惠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2期54-55,共2页
《金刚金》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花非花》的音乐,则完全以素雅的笔调,刻画出优美、深情、细腻的如梦般的意境。《金刚金》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 《金刚金》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花非花》的音乐,则完全以素雅的笔调,刻画出优美、深情、细腻的如梦般的意境。《金刚金》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正是《花非花》这首歌中所描述的短暂无常的浮生梦所切合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非花 音乐 金刚经 心经 万物皆空
下载PDF
《金刚经》之“四句偈”释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章燕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3期98-103,共6页
鸠摩罗什译本《金刚经》中"四句偈"一词千年来引起大量文人高僧的阐释,目前均无定论,通过对照《金刚经》其他五种译本,发现"四句偈"一词有不同的翻译,如"四句偈等"、"四句等偈"、"四句伽... 鸠摩罗什译本《金刚经》中"四句偈"一词千年来引起大量文人高僧的阐释,目前均无定论,通过对照《金刚经》其他五种译本,发现"四句偈"一词有不同的翻译,如"四句偈等"、"四句等偈"、"四句伽陀"、"四句伽他"等。综合历代各家关于"四句偈"之解说,并参照五种译本的不同翻译,挖掘该词的多义性,从文字和般若思想两个层面对"四句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经》 四句偈 四句偈等
下载PDF
英藏西夏文《金刚经》残片考辨 被引量:1
16
作者 孔祥辉 《西夏研究》 2017年第1期14-19,共6页
西夏时期,《金刚经》作为重要的佛典广为流传,在传世的西夏佛经中不仅保存有完整的《金刚经》汉文本和西夏文本,而且有相当数量的《金刚经》残页。目前西夏文佛经主要集中在俄藏、英藏和中藏黑水城文献中,其中又以俄藏最善。利用俄藏黑... 西夏时期,《金刚经》作为重要的佛典广为流传,在传世的西夏佛经中不仅保存有完整的《金刚经》汉文本和西夏文本,而且有相当数量的《金刚经》残页。目前西夏文佛经主要集中在俄藏、英藏和中藏黑水城文献中,其中又以俄藏最善。利用俄藏黑水城文献中的《金刚经》汉文本和西夏文本,对英藏黑水城中的几则《金刚经》佛经残页进行定名与考释,并对三则编者讹定的《金刚经》残片进行考辨,为继续深入整理与研究黑水城文献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丰富西夏语料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藏黑水城文献 西夏文 《金刚经》
下载PDF
唐玄宗御注“三经”述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双怀 《唐都学刊》 2016年第4期5-10,共6页
唐玄宗在开元天宝年间(713—756)秉承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力图化解宗教冲突,营造多元、和谐的文化氛围,发挥儒、释、道"三教"的社会功能。为此,他先后对"儒教"的《孝经》、道教的《道德经》和佛教的《金刚经》进... 唐玄宗在开元天宝年间(713—756)秉承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力图化解宗教冲突,营造多元、和谐的文化氛围,发挥儒、释、道"三教"的社会功能。为此,他先后对"儒教"的《孝经》、道教的《道德经》和佛教的《金刚经》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这种做法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玄宗 《孝经》 《道德经》 《金刚经》
下载PDF
明正统刻本《篆书金刚经》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之峰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75,共3页
《篆书金刚经》又称《三十二体金刚经》是一部极具特色的古籍文献。文章从古今字体的演变,宋初僧人梦英18体篆书到道肯32体篆书的发展,论述了《篆书金刚经》的形成过程;着重从明正统二年刻本默庵后序、北京石景山区以壁画著名的法海寺... 《篆书金刚经》又称《三十二体金刚经》是一部极具特色的古籍文献。文章从古今字体的演变,宋初僧人梦英18体篆书到道肯32体篆书的发展,论述了《篆书金刚经》的形成过程;着重从明正统二年刻本默庵后序、北京石景山区以壁画著名的法海寺碑文等,考证出刻书者李福善即明英宗时极有权势的太监李童;最后简述了该书的文字、艺术、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经 篆书 李童 正统刻本
下载PDF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M1·1460考
19
作者 杨浣 魏雨萌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82,共9页
中国藏黑水城文献M1·1460版画图文并茂:上部是“金刚索菩萨尊像”,中间及左下方为“隋文策持诵《金刚经》还生记”,右下角为“隋文策持诵《金刚经》还生记”感应故事画。此画上部当为“阎王查审文策善恶图”,下部则是“二僧导引文... 中国藏黑水城文献M1·1460版画图文并茂:上部是“金刚索菩萨尊像”,中间及左下方为“隋文策持诵《金刚经》还生记”,右下角为“隋文策持诵《金刚经》还生记”感应故事画。此画上部当为“阎王查审文策善恶图”,下部则是“二僧导引文策返生图”。中间“隋文策奉持《金刚经》还生记”的文本风格接近于晚唐卢求《金刚经报应记》。整体来看,M1·1460与傅增湘藏《宋刊〈金刚经〉》中的“八金刚四菩萨”系列尊像插图高度同源。这种套中套、字包文的版式插图深刻影响了后世图绘《〈金刚经〉灵验记》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经》 黑水城文献 慕容文策 感应故事
下载PDF
台北“中央”图书馆藏敦煌写本《报思金刚经文》考辨
20
作者 董大学 宋雪春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3-117,共5页
台北"中央"图书馆所藏敦煌写本第051号乃一位唐代名叫杨仙鹤的居士以韵语敷陈《金刚经》经义而作,其正确名称当为《报思金刚经文》,内容包括卷首题记、序文、正文和无明五言诗4个部分。本文对学界在此件写本定各方面的错误予... 台北"中央"图书馆所藏敦煌写本第051号乃一位唐代名叫杨仙鹤的居士以韵语敷陈《金刚经》经义而作,其正确名称当为《报思金刚经文》,内容包括卷首题记、序文、正文和无明五言诗4个部分。本文对学界在此件写本定各方面的错误予以纠正,并对此件写本与《金刚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中央”图书馆 报思 《金刚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