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化融合”到“多元文化”的转向——从跨文化视角解读《接骨师之女》 被引量:7
1
作者 庄恩平 郭晓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3-98,共6页
谭恩美在小说《接骨师之女》中对母女冲突的描写较之其前几部作品已居于次要地位,她更多地展现了女儿对母亲爱的萌发与理解,倾注了对多元文化的思考。这一叙事策略上的变化可以窥见作者文化心态的发展,也即多元文化观的显现。多元文化... 谭恩美在小说《接骨师之女》中对母女冲突的描写较之其前几部作品已居于次要地位,她更多地展现了女儿对母亲爱的萌发与理解,倾注了对多元文化的思考。这一叙事策略上的变化可以窥见作者文化心态的发展,也即多元文化观的显现。多元文化观正是我们解读《接骨师之女》以及挖掘谭恩美小说创作主题思想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师之女》 多元文化 跨文化交际 文化融合
下载PDF
母女文化身份的重构——谭恩美《接骨师的女儿》意蕴探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晶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7-30,共4页
《接骨师的女儿》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作品再次关注母女主题,说明了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都处于种族"他者"和性别"他者"的地位,因而她们都感受着处于两种文化之间的困惑和两个... 《接骨师的女儿》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作品再次关注母女主题,说明了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都处于种族"他者"和性别"他者"的地位,因而她们都感受着处于两种文化之间的困惑和两个世界之外的迷茫。接受中美两种文化不仅使得她们双重的文化身份得以确立,而且有效地消解了东方主义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接骨师的女儿》 文化身份 东方主义意识形态
下载PDF
华裔美国文学中的男性人物命运——以《接骨师的女儿》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宇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3-128,共6页
华裔美国文学是美国华裔移民在美国主流文化与华人文化的相互碰撞中的文学产物。该类文学作品中的男性角色被模糊了社会身份和社会存在,被集体边缘化,甚至被"阉割";无法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只能成为美国人眼中的"他者&quo... 华裔美国文学是美国华裔移民在美国主流文化与华人文化的相互碰撞中的文学产物。该类文学作品中的男性角色被模糊了社会身份和社会存在,被集体边缘化,甚至被"阉割";无法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只能成为美国人眼中的"他者";又身处异乡,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他者"。在《接骨师的女儿》中,身处中国、美国的男性人物形象和他们的命运迥然不同。本文通过对《接骨师的女儿》中男性人物命运的分析,探讨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不同时代及文化背景下男性角色的形象及命运产生极大反差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 他者化 边缘化 华裔美国文学 《接骨师的女儿》
原文传递
从女性哥特主义传统解读《接骨师之女》 被引量:4
4
作者 付明端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2-95,共4页
《接骨师之女》描绘了挣扎在男权和种族社会双重阴影下三代华裔女性的内心世界。作品呈现出封闭、幽灵等哥特意象,并借助承载民族集体记忆的象征性符号——文字,使失语者将历史寄寓其中,并赋予她们打破沉默,积极言说的精神力量。女性哥... 《接骨师之女》描绘了挣扎在男权和种族社会双重阴影下三代华裔女性的内心世界。作品呈现出封闭、幽灵等哥特意象,并借助承载民族集体记忆的象征性符号——文字,使失语者将历史寄寓其中,并赋予她们打破沉默,积极言说的精神力量。女性哥特传统与华裔女性叙事的交相辉映不仅是谭恩美等华裔女作家对女性受压迫地位的一种申诉和反抗,同时也是作家自身获得言说、再现种族、性别历史记忆与伤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哥特 《接骨师之女》 封闭 幽灵 文字
原文传递
沉默的破译——论《接骨师之女》的沉默主题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洪伟 冯晔 蔡青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103-104,111,共3页
《接骨师之女》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叙述了美国一个华人移民家庭中三代女性之间错综复杂的母女关系,探寻引起母女冲突的因素。试图运用福柯的话语和权力理论及后殖民理论来分析小说中沉默这一主题,并探讨了确认及构建华裔... 《接骨师之女》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叙述了美国一个华人移民家庭中三代女性之间错综复杂的母女关系,探寻引起母女冲突的因素。试图运用福柯的话语和权力理论及后殖民理论来分析小说中沉默这一主题,并探讨了确认及构建华裔女性文化身份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师之女》 沉默 话语 权利 身份构建
下载PDF
文化符号与族裔身份认同:符号域理论视角下的《接骨师之女》
6
作者 邢延娟 《探索与批评》 2024年第1期91-102,共12页
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聚焦美国华裔移民的身份认同问题。女儿的身份追索和母亲的身份宣示都表明,文化符号作为特殊的意识秩序在移民身份的构建中提供了身份族裔性言说的关键手段。在符号域理论视角下,茹灵母女各自的精神境遇俨然是文... 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聚焦美国华裔移民的身份认同问题。女儿的身份追索和母亲的身份宣示都表明,文化符号作为特殊的意识秩序在移民身份的构建中提供了身份族裔性言说的关键手段。在符号域理论视角下,茹灵母女各自的精神境遇俨然是文化符号在身份言说中的代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师之女》 文化符号 族裔身份认同 符号域
下载PDF
从沉默到“呐喊”:论《接骨师之女》中的身份建构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静 曹永俐 +1 位作者 赵羽 何军侠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7-30,共4页
谭恩美的代表作《接骨师之女》以母女关系为载体,通过描写华裔女主人公遭受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关注她们在美国主流社会的生活和情感状况。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剖析作品中女性人物"失语"的原因,探讨被边缘化的... 谭恩美的代表作《接骨师之女》以母女关系为载体,通过描写华裔女主人公遭受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关注她们在美国主流社会的生活和情感状况。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剖析作品中女性人物"失语"的原因,探讨被边缘化的华裔女性如何寻回失去的声音,重新构建自我的主体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接骨师之女》 身份 失语 后殖民女性主义
下载PDF
回忆的力量——从流散视角解读谭恩美的作品《接骨师之女》 被引量:3
8
作者 余星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1-94,共4页
《接骨师之女》用一部回忆文稿、一张旧照片像接骨一样把记忆的碎片重组在一起,唤醒了诸多往昔被覆盖的故事。流散在外的母亲和在文化夹缝中成长的女儿在中西异质文化的冲突中不可避免的经历了自我身份建构危机,母亲和女儿都在回忆中找... 《接骨师之女》用一部回忆文稿、一张旧照片像接骨一样把记忆的碎片重组在一起,唤醒了诸多往昔被覆盖的故事。流散在外的母亲和在文化夹缝中成长的女儿在中西异质文化的冲突中不可避免的经历了自我身份建构危机,母亲和女儿都在回忆中找寻到前行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接骨师之女 流散 回忆
下载PDF
从叙述学角度解读《接骨师之女》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丽群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3-15,共3页
在小说《接骨师之女》中,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通过巧妙地运用叙事技巧和精心地安排故事情节,讲述了发生在三代女性身上的故事,深刻地刻画了母女关系。本文仅以灵应盘对话、解读母亲手稿和人物失声三个重要情节的设计,分析谭恩美在小说中... 在小说《接骨师之女》中,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通过巧妙地运用叙事技巧和精心地安排故事情节,讲述了发生在三代女性身上的故事,深刻地刻画了母女关系。本文仅以灵应盘对话、解读母亲手稿和人物失声三个重要情节的设计,分析谭恩美在小说中表现出的写作的独特性,探讨小说中的情节设计与母女关系这一主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设计 母女关系 接骨师之女 叙述学
下载PDF
破译数字的密码——解读《接骨师之女》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青 刘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0-12,共3页
《接骨师之女》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一部自传体形式的小说。在小说中,谭恩美创造性地使用数字作为能指来表达作品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语言及作品的自传形式相结合,表达了她对中西两种文化的阐释和理解,即作为一个华裔作家,... 《接骨师之女》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一部自传体形式的小说。在小说中,谭恩美创造性地使用数字作为能指来表达作品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语言及作品的自传形式相结合,表达了她对中西两种文化的阐释和理解,即作为一个华裔作家,在她的眼中美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并非是对抗而是一种和谐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师之女》 数字 能指 母女
下载PDF
多重记忆书写——论谭恩美《接骨师之女》的主题意蕴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56,共5页
记忆是一种回溯过去的心理形式,其在功能上显示为一种储存机制。而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记忆形式,它既是记忆的载体,又是记忆的场所。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对记忆有着特殊的情感,在她的作品中记忆元素贯穿始终。如果从记忆书写的角度去审... 记忆是一种回溯过去的心理形式,其在功能上显示为一种储存机制。而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记忆形式,它既是记忆的载体,又是记忆的场所。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对记忆有着特殊的情感,在她的作品中记忆元素贯穿始终。如果从记忆书写的角度去审视《接骨师之女》则会发掘出该作品多层次、多角度的多重记忆书写及其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接骨师之女》 记忆书写
原文传递
谭恩美小说《接骨师之女》的国内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锬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7-91,共5页
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之女》一出版就引起了国内研究者的关注。从最近十年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看,不论是文章的数量,还是文章的质量都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展开解读。但是,系统回顾小说《接》的国内研... 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之女》一出版就引起了国内研究者的关注。从最近十年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看,不论是文章的数量,还是文章的质量都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展开解读。但是,系统回顾小说《接》的国内研究现状,不难发现,当前对该作品的研究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主题内容过于集中,研究视角狭窄且多重复,研究的深度有待提高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小说《接骨师之女》仍然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其前景也令人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接骨师之女》 现状综述
下载PDF
《接骨师之女》中的空间设置与华裔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锬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3-76,共4页
回忆中的中国与现实中的美国共同组成了华裔的完整人生,而双重文化背景使华裔群体一直游走在美国社会的边缘。在这个边缘地带,华裔既试图理解本族群的历史,也反思自身与主流社会之间的关系。不同空间中的文化碰撞令华裔产生了一种独特... 回忆中的中国与现实中的美国共同组成了华裔的完整人生,而双重文化背景使华裔群体一直游走在美国社会的边缘。在这个边缘地带,华裔既试图理解本族群的历史,也反思自身与主流社会之间的关系。不同空间中的文化碰撞令华裔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变动的世界观,它有助于华裔在文化的差异中寻找到自身的主体性。本研究将从谭恩美的长篇小说《接骨师之女》中的空间设置入手来探析华裔的身份认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师之女》 空间 文化 差异 身份
下载PDF
丧失与重建:论《接骨师之女》的身份主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俞珮靓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2-26,共5页
《接骨师之女》是著名的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四部作品。从流散批评、身份认同以及"第三空间"建构等角度,对小说《接骨师之女》中主人公的身份认同过程进行考察,可揭示三位女性对身份的困惑、疏离、接受和重新建构的内在因... 《接骨师之女》是著名的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四部作品。从流散批评、身份认同以及"第三空间"建构等角度,对小说《接骨师之女》中主人公的身份认同过程进行考察,可揭示三位女性对身份的困惑、疏离、接受和重新建构的内在因素和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师之女》 流散批评 身份构建
下载PDF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视野下的《接骨师之女》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欢欢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5-47,共3页
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描绘了在男权社会阴影下祖孙三代女性的生活故事。从女性主义伦理学的重要理论——关怀伦理学切入文本,从女性声音、女性关怀、伦理诉求三个方面探讨作者建构两性和谐社会的女性主义伦理愿望。
关键词 《接骨师之女》 关怀伦理学 女性声音 女性关怀 伦理诉求
下载PDF
成长的思考:《接骨师之女》未成年人伦理身份建构表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晓惠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9-182,共4页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通过小说《接骨师之女》表述了她关于成长的伦理思考。无论遭遇伦理混乱还是陷入伦理困境,未成年人的伦理身份建构都会向前推进。文章作者将重点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未成年人伦理身份的建构,厘清由此产生代沟的原...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通过小说《接骨师之女》表述了她关于成长的伦理思考。无论遭遇伦理混乱还是陷入伦理困境,未成年人的伦理身份建构都会向前推进。文章作者将重点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未成年人伦理身份的建构,厘清由此产生代沟的原因,挖掘小说中关于成长的伦理蕴意,为当代家庭建构和谐的亲子关系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接骨师之女》 伦理身份建构 未成年人
原文传递
Identity Issue and Mysterious Images in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17
作者 张砚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1X期226-227,共2页
This paper is going to do a research on the book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and will make an analysis of mysterious images appear in the novel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symbols that reflect the culture of orient. ... This paper is going to do a research on the book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and will make an analysis of mysterious images appear in the novel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symbols that reflect the culture of orient. And it also looks into the identity issue of Chinese American women from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ENTITY ISSUE Amy TAN IMAGE bonesetter ’s Daughte
下载PDF
《接骨师之女》的仪式视角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星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59,共6页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作品《接骨师之女》是一部典型的华裔美国文学成长小说,是由外婆、母亲、女儿三代人的成长构建出来的成长之书。从人类学的仪式理论对《接骨师之女》所表现出的成长主题进行阐析,揭示作品内在的"仪式性"...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作品《接骨师之女》是一部典型的华裔美国文学成长小说,是由外婆、母亲、女儿三代人的成长构建出来的成长之书。从人类学的仪式理论对《接骨师之女》所表现出的成长主题进行阐析,揭示作品内在的"仪式性"结构。母亲茹灵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分离、考验、互渗、再生等四个行动性阶段是对成年仪式的一次演绎,赋予了作品更加久远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接骨师之女》 成长 成年仪式
下载PDF
在场的过去:论《接骨师之女》中的记忆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欣欣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9-152,共4页
《接骨师之女》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一位华裔母亲通过回忆重构过去、经由过去选择记忆的故事。从母亲的回忆入手,分析她找寻姓氏、重识认同的过程,进而揭示记忆在个体与集体的沟通中的意义,在当下与过去和将来... 《接骨师之女》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一位华裔母亲通过回忆重构过去、经由过去选择记忆的故事。从母亲的回忆入手,分析她找寻姓氏、重识认同的过程,进而揭示记忆在个体与集体的沟通中的意义,在当下与过去和将来的传承中的价值。以记忆的视角反思过去将有助于华裔个体在回忆家族历史中定位自身,在延续文化传统中凝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师之女》 记忆 过去
下载PDF
论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家庭矛盾与文化差异——以《接骨师之女》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彩虹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45-47,共3页
研究美国华裔文学离不开中西文化差异,文化冲突与融合是其永恒的主题。从汤亭亭到谭恩美与任碧莲,这些华裔女作家从普通的家庭生活入手,铺开的却是有关族裔与文化的画卷。家庭矛盾,成为文化差异的载体,而文化观念上的差异,使家庭成员之... 研究美国华裔文学离不开中西文化差异,文化冲突与融合是其永恒的主题。从汤亭亭到谭恩美与任碧莲,这些华裔女作家从普通的家庭生活入手,铺开的却是有关族裔与文化的画卷。家庭矛盾,成为文化差异的载体,而文化观念上的差异,使家庭成员之间矛盾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师之女》 文化差异 家庭矛盾 美国华裔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