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Ren(仁)”in The Ana Analects of Confuciu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1
作者 宋雪琪 孙志祥 《海外英语》 2018年第7期172-174,共3页
The concept of"ren"(仁)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is at the core of Confucianism and has acquired rich connotations and a dis-tinguished position. Enormous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background between the E... The concept of"ren"(仁)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is at the core of Confucianism and has acquired rich connotations and a dis-tinguished position. Enormous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background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however, result in varied under-standings of"ren". In this paper, a detailed comparison between Ku Hung-ming's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that of James Legge's is made to analyze th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of"ren"in the relevant contexts. It is concluded that cultural difference exert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English version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ultural difference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ren"
下载PDF
《论语》成书揭秘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建国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12,51,共13页
《论语》为先秦古籍,其缘何为书,如何成书,何时成书,编纂者究为何人,如此等等,汉以来学者或语焉不详,或莫衷一是。爰及晚近,大抵以为孔门德行、文学科弟子追论夫子之言而作,最终由曾子门徒完成。文章根据孔子教学传输方式,《论语》内容... 《论语》为先秦古籍,其缘何为书,如何成书,何时成书,编纂者究为何人,如此等等,汉以来学者或语焉不详,或莫衷一是。爰及晚近,大抵以为孔门德行、文学科弟子追论夫子之言而作,最终由曾子门徒完成。文章根据孔子教学传输方式,《论语》内容结构,弟子言论统计,参以史实,酌以情理,认为:《论语》一书乃孔门弟子回忆其师的纪念文集;初编成于孔子去世后弟子三年居丧期间,子贡主其事,子夏、曾子等促其成;最终经曾子弟子稍加增益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传输方式 内容分析 子贡 祛疑
下载PDF
诠释辜氏译本对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运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易昱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83-85,共3页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界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态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曾一度以归化翻译为主要导向,十分强调翻译的本土化。本文作者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民族文化交往日甚,我国传统文化也大有融入国际文化之势,有...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界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态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曾一度以归化翻译为主要导向,十分强调翻译的本土化。本文作者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民族文化交往日甚,我国传统文化也大有融入国际文化之势,有必要加深对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解构和判读,达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之效果而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渗透和借鉴,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 异化 译本 《论语》 《中庸》
下载PDF
《论语·八佾》“祭神如神在”新诠释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学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82-87,共6页
历来注释家通常从"事死如事生"的角度强调"祭神如神在"中对于"诚敬之心"的关注,但这一阐释未能透过文本全面观察其思想逻辑背后的意义。在"轴心时代"的哲学突破过程中,孔子及其弟子实际上在康... 历来注释家通常从"事死如事生"的角度强调"祭神如神在"中对于"诚敬之心"的关注,但这一阐释未能透过文本全面观察其思想逻辑背后的意义。在"轴心时代"的哲学突破过程中,孔子及其弟子实际上在康德所谓"智性的兴趣"的基础上构建了"祭神如神在"的求道与弘道逻辑,并将其与作为儒学中人性范本的"圣人"概念相结合,使精神境界人格化,客观上建立了早期儒学在弘道上的先天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弘道 天人合一
下载PDF
浅析《论语》中的“道”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文娟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8-71,共4页
"道"是老子的哲学核心概念,无独有偶,杨伯峻发现":孔子言道,仅《论语》中就有六十处。",文章中通过对《论语》中所有"道"字进行穷尽的统计发现",道"在《论语》中一共出现89次,其中用作名词80次... "道"是老子的哲学核心概念,无独有偶,杨伯峻发现":孔子言道,仅《论语》中就有六十处。",文章中通过对《论语》中所有"道"字进行穷尽的统计发现",道"在《论语》中一共出现89次,其中用作名词80次,用作动词9次。试图从语义角度对《论语》中"道"字进行分析,同时通过与《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有关"道"字的解释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论语》中"道"字语义使用及后代延续使用情况,并试图揭示出其词义引申的规律性,方便今后的语义训释及其他方面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道” 意义和用法 引申规律
下载PDF
《论语》的人权意识
6
作者 邓民兴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98-101,共4页
《论语》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重视民众的生命权、生存权;强调人的道德完善和心灵自由,重视人格独立权;虽然倡导等级礼治,但又重视人格平等和人的发展权;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和个体价值,重视人的政治权,从而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 《论语》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重视民众的生命权、生存权;强调人的道德完善和心灵自由,重视人格独立权;虽然倡导等级礼治,但又重视人格平等和人的发展权;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和个体价值,重视人的政治权,从而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人本思想 人权意识
下载PDF
知识分子:在学术与政治之间——关于《论语》“学”“仕”关系的解读
7
作者 胡可涛 葛维春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2-25,50,共5页
《论语》中的"学而优则仕"常常遭到误读。一方面是由于脱离文本所处的特定时代,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对文本本身的庸俗化理解。无论如何,儒家以伦理为本位,突出知识分子在道德素质上的要求。儒家鼓励知识分子从政也完全基于道... 《论语》中的"学而优则仕"常常遭到误读。一方面是由于脱离文本所处的特定时代,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对文本本身的庸俗化理解。无论如何,儒家以伦理为本位,突出知识分子在道德素质上的要求。儒家鼓励知识分子从政也完全基于道德的考虑,这与"官本位"、"权力本位"有着本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知识分子 从政
下载PDF
切线、延续和互补:再论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以《论语》三种英译本为例
8
作者 章亚琼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120-123,共4页
对比"君子""道""觚"等具体词语在理雅各、威利和黄继忠的《论语》英译本中的翻译,再次揭示出恰如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中所言,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存在着切线关系、延续关系和互补关系。并且这三种关系之... 对比"君子""道""觚"等具体词语在理雅各、威利和黄继忠的《论语》英译本中的翻译,再次揭示出恰如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中所言,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存在着切线关系、延续关系和互补关系。并且这三种关系之间彼此平等互补,没有优劣高下之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线 延续 互补 《论语》三种英译本
下载PDF
《论语译注》辨正三例
9
作者 杜文君 许瑾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10-113,共4页
《论语译注》一书是杨伯峻先生研究《论语》的经典之作,对于文中的词语,前贤已做了大量的考释工作,但白玉微瑕,仍然有部分词语的考释值得商榷。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撮其三篇,《八佾篇》"郁郁乎文哉"、《里仁篇》"观... 《论语译注》一书是杨伯峻先生研究《论语》的经典之作,对于文中的词语,前贤已做了大量的考释工作,但白玉微瑕,仍然有部分词语的考释值得商榷。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撮其三篇,《八佾篇》"郁郁乎文哉"、《里仁篇》"观过,斯知仁矣"与《公冶长篇》"夫子之文章"、"不可得而闻也",等进行辩证考释,以求证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译注》 郁郁 知仁 夫子之文章 不可得而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