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牧草产量与水热关系初步探讨 被引量:33
1
作者 徐海量 宋郁东 胡玉昆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4-17,共4页
通过对巴音布鲁克草原近20年牧草产量与同期降水和温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降水、温度等气象因子对高寒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降水、气温与牧草产量的相关性均较好,只有在降水和温度均适宜的条件下,牧草产量才会增加,说明... 通过对巴音布鲁克草原近20年牧草产量与同期降水和温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降水、温度等气象因子对高寒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降水、气温与牧草产量的相关性均较好,只有在降水和温度均适宜的条件下,牧草产量才会增加,说明降水和温度共同影响了牧草产量,是影响高寒草地产量的2 个主要限制性因子;在巴音布鲁克,由于不同草地类型间的自然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水热变化的响应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音布鲁克 高寒草地 产量 水热
下载PDF
湖南壶瓶山藤本植物的有性系统及其环境适应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颜立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5-36,39,共3页
采用踏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查阅相关资料,对湖南壶瓶山藤本植物的有性系统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区330种藤本植物中,两性花202种,占总种数的61.2%,杂性花12种,占总种数的3.6%,单性花共116种,占总种数的35.... 采用踏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查阅相关资料,对湖南壶瓶山藤本植物的有性系统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区330种藤本植物中,两性花202种,占总种数的61.2%,杂性花12种,占总种数的3.6%,单性花共116种,占总种数的35.1%,其中雌雄异株类明显多于雌雄同株类,占总种数的28.8%,占单性花类种数的81.9%;每个样地中,藤本植物的雌雄异株种数占总种数的平均比率(36.47%),明显高于全部种子植物的雌雄异株种占的平均比率(16.67%),也明显高于本区全部藤本植物中的雌雄异株的比率(28.8%);本区藤本植物开花的盛花期和结果的盛果期避开了温度最高的7月和8月,分别在最高温到来之前和之后,盛花期和盛果期同样避开了降水量最多的7月。结论认为:亚热带藤本植物中雌雄异株种所占的比率明显高于热带的同类比率;壶瓶山藤本植物与其它类群植物相比具有最有效的性系统,对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合适的温度和降水量有利于藤本植物的开花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本植物 有性系统 开花和结果 温度和降水量
下载PDF
海南不同市县旱田代表性杂草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范志伟 张建华 +4 位作者 程汉亭 黄乔乔 李晓霞 刘丽珍 沈奕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02-2512,共11页
为全面了解海南不同市县旱田代表性杂草全年的发生规律,从2008年至2009年,采用全年定点、定时观测的方法对海南7个市县杂草自然萌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南不同市县定点观测样方里共有代表性杂草20科60种,其中菊科、禾本科、苋科... 为全面了解海南不同市县旱田代表性杂草全年的发生规律,从2008年至2009年,采用全年定点、定时观测的方法对海南7个市县杂草自然萌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南不同市县定点观测样方里共有代表性杂草20科60种,其中菊科、禾本科、苋科、豆科和茜草科较多,占杂草总数的63%;外来入侵杂草有29种,占总数的48%;重要值大于5的优势种杂草有12种,占所有杂草的20%.6月是杂草种类萌发高峰,达15种.海南杂草年平均萌发量达1 060株/0.25 m2,其中万宁最高,年平均萌发量达1 559株/0.25 m2;定安最低,年平均萌发量达519株/0.25 m2.海南杂草全年发生数量有两个高峰期:一个在4月,葫发率为16%;一个在9月,萌发率为10%.全年大部分杂草在3~7月和9月萌发,萌发率为全年的70%.在海南,温度均能满足杂草萌发需要,降雨量是杂草发生的主要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种 萌发率 萌发高峰 温度和降雨
下载PDF
豫东地区小麦生育期气候演变特征及光温水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孟自力 朱倩 +2 位作者 闫向泉 倪雪峰 朱伟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1362-1366,共5页
利用DPS软件对商丘市辖区永城、夏邑、虞城、梁园、宁陵、柘城、民权、睢县8个县级气象观测站1963—2010年的气象数据归纳整理,建立数据库,并以旬为单位,分别计算不同年份各县区及商丘市小麦生育期(10月份到翌年5月份)日照时数、积温、... 利用DPS软件对商丘市辖区永城、夏邑、虞城、梁园、宁陵、柘城、民权、睢县8个县级气象观测站1963—2010年的气象数据归纳整理,建立数据库,并以旬为单位,分别计算不同年份各县区及商丘市小麦生育期(10月份到翌年5月份)日照时数、积温、降水量的总和及平均值,并作图分析了商丘市及各县小麦生育期气候演变特征及光温水协调性。结果表明,该区小麦生育期年降水量基本上稳定,但日照时数逐渐减少、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具体表现为小麦生育期内的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每10 a分别以-63.3 h,0.25℃,-1.25 mm的速度增减;小麦生育前期、中期和后期,日照时数每10 a分别以54.0,7.0,8.1 h的速度减少,平均气温每10 a分别以0.16,0.16,-0.03℃的速度增减,降水量每10 a分别以0.01,-3.4,2.8 mm的速度增减。从光温水协调性来看,小麦生育期内旬平均日照时数、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上同步,呈倒抛物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气候 光温水 商丘市
下载PDF
酒泉肃州区近60年气温降雨变化特征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冯仕远 李庆国 +1 位作者 郭阳 郑帅 《人民珠江》 2020年第6期111-116,共6页
为揭示酒泉肃州地区年气温、降雨变化趋势及规律,采用趋势分析、突变检验、R/S分析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对研究区1951-2018年气温、降雨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气温上升倾向率约为0.229℃/(10a),年平均... 为揭示酒泉肃州地区年气温、降雨变化趋势及规律,采用趋势分析、突变检验、R/S分析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对研究区1951-2018年气温、降雨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气温上升倾向率约为0.229℃/(10a),年平均气温突变点位于1997年左右,1999年后增温趋势更为显著,结合R/S分析,Hurst指数为0.958,预测肃州地区未来气温仍将处于上升状态,且持续性较强;研究区年降雨量2000年前波动剧烈,2000年后波动上升,降雨上升倾向率为2.96 mm/(10a),年降雨量突变发生在2005年后,突变区间年降雨量振荡变化较为明显,R/S分析Hurst指数为0.5578,未来年降雨量仍将处于上升状态;连续小波表示年降雨气温均有时段周期性,交叉小波与小波相干谱表明年气温、降雨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存在一定时段的共振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降雨 趋势分析 突变检验 R/S分析 小波分析
下载PD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ENSO and the Arctic Oscillation on the winter climate anomalies in East Asia 被引量:34
6
作者 CHEN Wen LAN XiaoQing +1 位作者 WANG Lin MA Y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1355-1362,共8页
With the warm/cold phases of the El Ni o and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as a background, the impacts of monthly variation in the Arctic Oscillation (AO) on the winter climate anomalies in East Asia are studied with t... With the warm/cold phases of the El Ni o and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as a background, the impacts of monthly variation in the Arctic Oscillation (AO) on the winter climate anomalies in East Asia are studied with the NCEP/DOE Reanalysis 2 data and the Chinese station data regarding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ENSO and the AO indicate that the winter climate anomalies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AO in northern China and the ENSO in southern China, when an El Ni o couples with a negative AO month or a La Ni a couples with a positive AO month. These climate anomalies in China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mechanisms proposed in previous studies. However, most of China presents a different pattern of climate anomalies if an El Ni o couples with a positive AO month or a La Ni a couples with a negative AO month,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northern China, which are still affected dominantly by the AO. Furthe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causes ar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ces in both the stratosphere-troposphere interaction and the extratropics-tropics interaction. In the former cases, zonal symmetric circulation prevails in the winter and the extratropics-tropics interaction is weakened. Thus, the influences of the ENSO and the AO on the East Asian climate mainly present linear combination effects. On the contrary, an annular mode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s not favored in the latter cases and the extratropics-tropics interaction is strong. Hence,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ENSO and the AO on the winter climate in East Asia present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异常变化 ENSO事件 冬季气候 东亚气候 北极涛动 大气环流模式 中国南部 中国北方地区
原文传递
我国季平均气温和降水局地同时相关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20
7
作者 周晓霞 王盘兴 +1 位作者 段明铿 林开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1-609,共9页
将1955—1998年我国160站冬、夏季平均气温和总降水量序列分解为年代际和年际变化两个部分,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了两种要素序列的方差构成及要素间局地相关关系的性质、季节变化和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我国冬夏季... 将1955—1998年我国160站冬、夏季平均气温和总降水量序列分解为年代际和年际变化两个部分,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了两种要素序列的方差构成及要素间局地相关关系的性质、季节变化和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我国冬夏季气温、降水异常序列中,总方差年际变化大于年代际变化,但按自由度均分的方差,年代际变化较年际变化大,尤以气温为甚;单站气温、降水同时相关图上,夏季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显著区主要分布在35°N以南、105°E以东的地区;夏季局地温度、降水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干热、湿凉型异常夏季多发生在江淮和华南两区,但同一年中两区夏季异常型常相反,它由年代际和年际变化中的负相关共同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平均气温和总降水量 年代际和年际变化 干热型夏季 湿凉型夏季
下载PDF
1976年大气环流突变前后中国四季降水量异常和温度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春晖 万齐林 +2 位作者 林爱兰 谷德军 郑彬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9-538,共10页
利用NCEP/NCAR全球2.5°×2.5°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NMC)提供的743站降水和温度资料分析了1976年大气环流突变前后中国四季降水量异常和温度的年代际对比特征,发现1976年后,春季中国华南降水偏多、温度偏低... 利用NCEP/NCAR全球2.5°×2.5°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NMC)提供的743站降水和温度资料分析了1976年大气环流突变前后中国四季降水量异常和温度的年代际对比特征,发现1976年后,春季中国华南降水偏多、温度偏低,长江流域西部降水偏少、温度偏低。夏季降水主要呈现华南少、长江流域多、华北少和东北多的"-、+、-、+"的分布形势,温度表现为华南增暖、长江淮河流域冷却和北方增暖的分布特征。秋季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异常是减少的、温度是上升的。冬季华南地区降水量异常虽有增加但不显著,整个中国区域几乎呈增暖趋势。中国平均温度的年代际变化在春季和夏季的降温主要受最高温度变化影响、升温主要受最低温度影响;秋季的整体增暖受最低温度影响更大,而冬季的整体增暖受最高温度影响更大。造成以上变化的原因与1976年大气环流突变前后,四季哈德来环流上升支和下沉支的南北推移、西风急流的增强和位置的南北移动、大气层结的干湿状况以及水汽输送的来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降水和温度 季节变化 哈德来环流 西风急流 水汽输送
下载PDF
基于温度-降雨双参数的新疆地质灾害预警模型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守定 乔华 +3 位作者 马世伟 白亚恒 姜越 贺强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7-218,共12页
区域地质灾害预警模型是气象诱发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科学问题。新疆广泛发育冻融型地质灾害与冰川型地质灾害,这两类灾害受控于温度与降雨两个诱发因素,以往的区域地质灾害预警多考虑降雨,缺乏这两类地质灾害的温度-降雨双因素预警模型... 区域地质灾害预警模型是气象诱发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科学问题。新疆广泛发育冻融型地质灾害与冰川型地质灾害,这两类灾害受控于温度与降雨两个诱发因素,以往的区域地质灾害预警多考虑降雨,缺乏这两类地质灾害的温度-降雨双因素预警模型。为此,以新疆伊犁谷地冻融型地质灾害与昆仑山北麓冰川型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在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主要诱发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新疆地质灾害进行预警亚区区划,根据温度指标和降雨指标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建立了温度-降雨双参数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结论如下:(1)新疆冻融型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伊犁谷地,主要为春季温度升高和降雨诱发黄土滑坡;冰川型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北麓,主要为冰川融水与暴雨诱发泥石流,具有垂直分带发育特征。(2)选取灾害当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当日温差等参数,表征温度指标;选取当日雨量、灾害前7 d有效雨量表征降雨指标;温度指标与降雨指标作为预警模型的基础指标。(3)以当日最低气温、灾害前7 d有效雨量作为预警参数,建立了伊犁谷地3—6月冻融型地质灾害预警模型;以当日最高气温、灾害前7 d有效雨量作为预警参数,建立了昆仑山北麓6—9月冰川型地质灾害预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预警模型 温度-降雨双参数
下载PDF
中国气温和降水序列年代际分量的显著性检验 被引量:12
10
作者 谢瑶瑶 李丽平 +1 位作者 王盘兴 罗小莉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7-475,共9页
对1951—2008年中国160站年和四季的气温、降水序列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进行显著性检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气温和降水序列中的年代际异常分量显著性作了严格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大多数测站气温序列服从正态分布,大多数测站降水序列... 对1951—2008年中国160站年和四季的气温、降水序列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进行显著性检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气温和降水序列中的年代际异常分量显著性作了严格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大多数测站气温序列服从正态分布,大多数测站降水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气温、降水序列是否服从正态分布与地域有一定联系。2)气温、降水序列中年代际变化分量的显著性存在明显差异,多数测站气温序列年代际分量显著,只有少数测站降水序列的年代际分量显著。3)因为1951—2008年中国160站年、季气温和降水序列不全服从正态分布,特别是降水序列的非正态性严重,建议对它们的统计显著性检验采用Monte Carlo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年和季气温、降水 线性分量 年代际变化分量 方差贡献 显著性检验
下载PDF
冷空气与梅雨的关系及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姚叶青 王兴荣 沐贤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79,共3页
通过分析1954~1999年梅雨期合肥低温日数与安徽省梅雨量、梅雨期长度的关系发现梅雨期的冷空气强弱是影响梅雨的一个重要因子。冷空气势力强,一般梅雨期长、梅雨量多;反之,梅雨期短、梅雨量少。
关键词 冷空气 梅雨 安徽 降水量
下载PDF
2007年中国气候概况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邹旭恺 陈峪 +1 位作者 刘秋锋 孙家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8-123,共6页
2007年,中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3℃,为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平均年降水量接近常年。年内,我国气象灾害频发,淮河流域夏季发生特大暴雨洪涝,北方出现罕见秋雨;江南、华南发生五十年一遇特大秋旱;热带气旋登陆多、时间集中,损失接近... 2007年,中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3℃,为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平均年降水量接近常年。年内,我国气象灾害频发,淮河流域夏季发生特大暴雨洪涝,北方出现罕见秋雨;江南、华南发生五十年一遇特大秋旱;热带气旋登陆多、时间集中,损失接近常年,但死亡人数少;辽宁、山东初春遭遇强暴风雪(雨);局地强对流天气频发,雷击灾害伤亡重;春季北方地区沙尘天气少,出现时间集中。总的来看,2007年我国干旱面积偏大,暴雨洪涝损失重,城市内涝频发,雷击灾害伤亡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降水 气温 暴雨 干旱
下载PDF
2000—2016年四川省耕地种植指数时空变化及其自然潜力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罗 周文佐 +3 位作者 何万华 赵晓 刘东红 章金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06-1216,共11页
种植指数是反映耕地利用强度的基础性指标,明确其空间格局、时间演变是合理制定农业决策的基础。本文以四川省2000—2016年MODIS-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为数据源,通过提取耕地NDVI时序曲线峰值频数,进而提取四川省2000—2016年耕地种植指数... 种植指数是反映耕地利用强度的基础性指标,明确其空间格局、时间演变是合理制定农业决策的基础。本文以四川省2000—2016年MODIS-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为数据源,通过提取耕地NDVI时序曲线峰值频数,进而提取四川省2000—2016年耕地种植指数,分析其时空格局及演变,并结合积温-降水模型对区域耕地潜力种植指数分布进行了分析,为明确四川省耕地种植指数时空特征及演变和引导耕地合理集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一年1熟一直是四川省主要的熟制制度,其面积占耕地面积比达78.05%,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区、川东北和川南的低山丘陵区以及攀西河谷区;一年2熟/3熟制主要分布在成都市及其周边地区,空间分布上呈现由成都市及其周边地区向四周下降的态势。可提升潜力种植指数(PMCIp)方面,省内89.7%的耕地仍具有较高的可提升潜力;成都市及其周边地区可提升潜力较低(PMCIp<50%),且实际种植指数年际变化剧烈(标准差>60%);川东北和川南地区可提升潜力种植指数在50%以上,面积占耕地面积比达65.6%,是未来耕地种植潜力挖掘的理想区域;川西北高原区、攀西河谷区和川东北大巴山中山区为过度耕作的主要分布区(PMCIp<0),面积占耕地面积10.3%,是未来农业生态退耕的重点区域。本文结合农作物节律性,利用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反演,实现对区域耕地种植指数的动态监测,并分析区域耕地种植指数的潜力及可提升潜力的空间格局,为区域农业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耕地复种 种植指数 潜力种植指数 MODIS-NDVI 积温-降水模型
下载PDF
中国气温和降水局地同期相关的季节差异及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平措次旺 索南才吉 +1 位作者 格桑次旺 巴桑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6期179-184,193,共7页
通过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方差构成和局地相关关系的性质、季节差异及地理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60年和前后30年冬、夏相关系数r图均是显著的,且为负相关,夏季表现最为明显。前、后30年冬季两者的负相关关系加强,但极不稳定;夏季2个... 通过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方差构成和局地相关关系的性质、季节差异及地理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60年和前后30年冬、夏相关系数r图均是显著的,且为负相关,夏季表现最为明显。前、后30年冬季两者的负相关关系加强,但极不稳定;夏季2个负相关关系减弱,稳定性有区域差异。气温和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存在明显变化,其降水年代际变化波动更为明显,2种要素的方差构成其冬季气温的年代际方差贡献大于夏季、夏季降水年代际方差贡献大于冬季。在60年、前30年和后30年的完整场序列方面,对于年代际分量的显著性在气温和降水上存在显著差异,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分量在大部分测站上显著,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分量只有少数的测站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平均气温和总降水 相关关系 年代际变化 暖干和冷湿团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MI and AMSR-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with Argo near-surface temperatures over the global oceans 被引量:1
15
作者 CHEN Xingrong LIU Zenghong +1 位作者 SUN Chaohui WANG Haiy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2-59,共8页
Satellite-deriv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STs) from the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microwave imager(TMI) and the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AMSR-E) we... Satellite-deriv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STs) from the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microwave imager(TMI) and the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AMSR-E) were compared with non-pumped near-surface temperatures(NSTs) obtained from Argo profiling floats over the global oceans. Factors that might caus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were examined, including wind speed, columnar water vapor, liquid cloud water, and geographic lo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MI and AMSR-E SSTs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Argo NSTs; however, at low wind speeds, they are on average warmer than the Argo NSTs. The TMI perform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AMSR-E at low wind speeds, whereas the TMI SST retrievals might be poorly calibrated at high wind speeds.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indicate a warm bias of the TMI/AMSR-E when columnar water vapor is low, which can indicate that neither TMI nor AMSR-E SSTs are well calibrated at high latitudes. The SST in the Kuroshio Extension region has higher variability than in the Kuroshio region. The variability of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atellite-retrieved SSTs and the Argo NSTs is lower in the Kuroshio Extension during spring. At low wind speeds, neither TMI nor AMSR-E SSTs are well calibrated, although the TMI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AMS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 near-surface temperature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 microwave imager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下载PDF
The sub-fossils of leaf fragments in sediments as an indicator of mangrove development in the Yingluo Bay, Guangxi, Southwest China over the last 130 years
16
作者 Wanzhu Wang Xianwei Meng +1 位作者 Xiangqin Wang Zhen L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8期27-34,共8页
Located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oasts, mangrove forests are an important ecosystem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serve as a protector of local seashores. Under the double impacts of cl... Located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oasts, mangrove forests are an important ecosystem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serve as a protector of local seashores. Under the doubl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especially sea-level rise, and human activity, mangrove forests around the world have faced degradation, against which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mangrove forests using an effective indicator has been regarded as a necessary strategy for designing a predictable model. As the primary product of mangrove forest, it is reasonable that the content of leaf fragments of mangrove(CLFM) buried in sediments in the form of sub-fossils potentially has the same indicative fun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ngrove forests as that of widely-used mangrove pollen. In this study, the leaf fragments of mangrove in two sediment cores(YLW02 and YLW03) drilled in the Yingluo Bay in Guangxi, Southwest China were picked out and weighted for calculation of CLFM, which was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mangrove development after examination of parallelism and a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of the CLFM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mangrove pollen. The results clearly show that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CLFM for the core taken from the landward margin of mangrove forests(YLW03) only parallels that of the local mangrove species(Rhizophora. stylosa) with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R=0.56, P=0.05), whil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CLFM for the core taken from the interface between seaward margin of mangrove forest and the trunk of tidal creeks of the bay(YLW02) parallels the summed concentration of mangrove pollen(SCMP) with a more positive correlation than that of YLW03(R=0.85, P=0.01), indicating that the trunk outlet of tidal creeks must have been the site where mangrove production gathered from the overall forest rather than from local production. The variations in the CLFM of both cores indicate that overall the mangrove forests in the Yingluo Bay have increasingly flourished o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F fragment MANGROVE DEVELOPMENT Yingluo BAY LAST 130 YEARS air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下载PDF
低温阴雨对杂交水稻制种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7
作者 赖自力 罗再潜 +1 位作者 李玉婷 吴厚谦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2期16-19,共4页
根据泸州市2010—2020年气象资料及杂交水稻制种资料,分析低温阴雨对杂交水稻制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阴雨不仅影响杂交水稻的发育进程,还制约着杂交水稻父母本花期相遇及授粉受精、结实率等。同时,提出了低温阴雨应对策略,以期为杂... 根据泸州市2010—2020年气象资料及杂交水稻制种资料,分析低温阴雨对杂交水稻制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阴雨不仅影响杂交水稻的发育进程,还制约着杂交水稻父母本花期相遇及授粉受精、结实率等。同时,提出了低温阴雨应对策略,以期为杂交水稻制种户及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阴雨 杂交水稻 应对策略
下载PDF
改进的奇异值分解方法及其效果验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瑶瑶 王盘兴 +2 位作者 李丽平 周国华 罗小莉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6-471,共6页
改进的奇异值分解(advanc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ASVD)方法,是对经过空间均匀化订正的格、站点网资料的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方法。根据奇异向量与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 改进的奇异值分解(advanc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ASVD)方法,是对经过空间均匀化订正的格、站点网资料的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方法。根据奇异向量与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的关系,给出了格、站点网资料SVD方法中均匀化订正的方法,进而得到了改进的奇异值分解(ASVD)方法。将ASVD方法、SVD方法用于中国60a(1951—2010年)160站冬季气温、降水同期相关系数矩阵C的分析,结果表明:ASVD方法的前4个主要模态的模方拟合率和累积模方拟合率均明显高于SVD方法;ASVD方法前两个奇异向量典型场图上高绝对值区与C模方图上高值区的关系明显较SVD方法合理。由此论证了SVD方法中资料均匀化订正的必要性,验证了实际分析中ASVD方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化订正 改进的奇异值分解方法 效果验证 冬季气温与降水的相关
下载PDF
凉城县农业气候条件分析与评价
19
作者 高科 《内蒙古林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31-35,共5页
本文主要分析了凉城地区的光热、水分条件和气象灾害特点以及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
关键词 降水 作物 气象灾害
下载PDF
数值预报产品和客观预报方法预报能力检验 被引量:51
20
作者 张建海 诸晓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8-63,共6页
利用天气预报业务中使用的JMH、MM5、中央气象台、MOS以及预报员5种预报产品资料,对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绍兴市降水和气温预报按自然天气季节、量级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对中雨及以下量级的降水预报,JMH和中... 利用天气预报业务中使用的JMH、MM5、中央气象台、MOS以及预报员5种预报产品资料,对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绍兴市降水和气温预报按自然天气季节、量级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对中雨及以下量级的降水预报,JMH和中央气象台降水预报准确率较高,但对大雨及以上量级降水预报,各种方法都不太理想。冷锋、气旋和台风影响下的降水预报准确率明显高于暖锋和副高影响下的降水。MM5气温预报系统性偏低,MOS气温预报则呈现一定的季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预报 自然天气季节 天气系统 检验评价 统计方法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