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罗布莎-泽当蛇绿岩体的构造产出与侵位机制探讨 被引量:29
1
作者 梁凤华 许志琴 +4 位作者 巴登珠 徐向珍 刘飞 熊发挥 贾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255-3268,共14页
对西藏雅江缝合带中的罗布莎-泽当蛇绿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野外构造考察和室内组构研究工作,查明了蛇绿岩体的产出特征及与不同围岩的接触关系,确定了两条围限岩体的大型逆冲型韧性剪切带(DFT和DFR)的性质,识别出蛇绿岩侵位过程中经历过早... 对西藏雅江缝合带中的罗布莎-泽当蛇绿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野外构造考察和室内组构研究工作,查明了蛇绿岩体的产出特征及与不同围岩的接触关系,确定了两条围限岩体的大型逆冲型韧性剪切带(DFT和DFR)的性质,识别出蛇绿岩侵位过程中经历过早期由北而南仰冲和晚期由南而北倒转推覆两期构造运动,指出两条控制岩体的大型韧性断层非同时形成,不是MCT的反冲断层,提出研究区蛇绿岩侵位新的演化模式,为蛇绿岩侵位机制的探讨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构造产出 侵位机制 罗布莎-泽当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下载PDF
开平煤田不同层次构造活动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猛 朱炎铭 +1 位作者 王怀勐 李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0-824,共5页
基于对开平煤田瓦斯地质特征的研究,采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系统研究了不同层次构造活动对开平煤田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受构造演化的控制,开平向斜除NW翼大部地区煤层经历一次生气过程外,其它地区由于逆冲推覆作用和岩浆侵入... 基于对开平煤田瓦斯地质特征的研究,采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系统研究了不同层次构造活动对开平煤田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受构造演化的控制,开平向斜除NW翼大部地区煤层经历一次生气过程外,其它地区由于逆冲推覆作用和岩浆侵入的影响,发生了二次生气作用;区域上构造发育的不均一性导致瓦斯赋存的差异性,NW翼由于逆断层和水力的封堵作用,使得瓦斯保存条件较好;SE翼由于正断层和水力的逸散作用,使得瓦斯大量散失;开平煤田不同的构造演化过程、不同类型的构造等对煤层的非均质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煤层在局部变质程度、变形破坏特征等不同,进而孔-裂隙特征不同,使得局部含气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平煤田 构造活动 瓦斯赋存 开平向斜 煤的非均质性
下载PDF
构造演化对鸡西煤田瓦斯赋存的控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蔚 贾天让 +1 位作者 闫江伟 张子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96,共5页
为认清鸡西煤田瓦斯赋存规律,根除导致煤矿瓦斯突出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运用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在研究鸡西煤田构造演化的基础上,结合鸡西煤田瓦斯地质图编制资料,分析了煤田地质构造、构造煤形成过程和岩浆作用及其对瓦斯... 为认清鸡西煤田瓦斯赋存规律,根除导致煤矿瓦斯突出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运用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在研究鸡西煤田构造演化的基础上,结合鸡西煤田瓦斯地质图编制资料,分析了煤田地质构造、构造煤形成过程和岩浆作用及其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并结合典型矿井探讨了现代应力场对瓦斯突出危险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鸡西舷地地质构造复杂,主要表现为规模不等的褶皱、断裂。盆地东南缘受控于敦密断裂,盆地中部的基底突出向东倾伏,发育了平-麻逆冲断裂及一个向东倾伏的基底隆起(恒山隆起),使煤田从东至西成斜卧的"人"字形展部,划分煤田为南北两含煤带,岩浆岩作用的程度控制着煤层的煤化程度,也控制着煤层瓦斯赋存;近EW向、NE向、NNE向构造,尤其是NNE向构造受到强烈挤压、压扭作用,致使煤层受到强烈挤压剪切破坏而发育构造煤,有利于瓦斯赋存;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应力为NEE向,NNW-NW向构造表现为挤压和压扭作用,成为动力灾害多发地带;NE、NNE向构造的拉张有利于瓦斯释放,动力灾害程度相对较低;NNW-NW向和NE、NNE向复合部位应力集中,动力灾害更容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构造演化 瓦斯赋存 瓦斯突出 控制
下载PDF
华北煤系变形特征与煤矿瓦斯赋存规律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蔚 卫彦昭 +1 位作者 贾天让 闫江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130,共10页
瓦斯既是煤矿灾害的致灾因素之一,又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厘清煤系变形瓦斯赋存规律是煤矿瓦斯灾害预防和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基础。以华北煤系为研究对象,以构造演化及控制为主线,运用板块构造、构造演化和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等理论,系统... 瓦斯既是煤矿灾害的致灾因素之一,又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厘清煤系变形瓦斯赋存规律是煤矿瓦斯灾害预防和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基础。以华北煤系为研究对象,以构造演化及控制为主线,运用板块构造、构造演化和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等理论,系统研究华北煤系变形特征与煤矿瓦斯赋存规律。结果表明,华北板块处于三大构造域相互作用交接的中心,控制着华北板块的形成与演化,华北板块与周缘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制约煤系的形成、赋存和变形,控制构造煤的形成与分布,同时控制着煤矿瓦斯的生成、运移和保存;华北煤系变形强度具有由板缘向板内、由挤压型造山带向远离造山带减弱的趋势;构造煤的形成与分布和构造演化过程中煤系变形有较好的一致性,构造煤的发育程度也具有由板缘向板内以及由靠近挤压型造山带向远离造山带减弱的趋势,伸展构造带构造煤不发育,但伸展背景下形成的大型滑脱构造容易形成成层发育的构造煤;华北煤矿瓦斯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带特征,可划分为7个高突瓦斯区和6个低瓦斯区,进一步划分为15个高(突)瓦斯带和13个低瓦斯带。研究成果对国家有的放矢的瓦斯治理和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煤系 地质构造 构造演化 构造煤 瓦斯赋存
下载PDF
太行山构造演化对焦作矿区瓦斯赋存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田俊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7-130 73,73,共5页
为揭示焦作矿区二1煤层瓦斯赋存规律,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区域构造演化理论,研究了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对焦作矿区煤层瓦斯生成、运移、保存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使二1煤层达到高变质无烟煤,瓦斯大量生成;... 为揭示焦作矿区二1煤层瓦斯赋存规律,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区域构造演化理论,研究了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对焦作矿区煤层瓦斯生成、运移、保存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使二1煤层达到高变质无烟煤,瓦斯大量生成;而晚侏罗世的地壳抬升作用使瓦斯大量逸散;新构造期的沉降作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对瓦斯保存有利,是矿区瓦斯普遍较高的主要原因。近似EW向断层在历次构造演化期对瓦斯具有较好的保存作用,但新构造期对瓦斯有短暂的释放,断层两侧250 m范围瓦斯含量下降;NE向断层发育较广且受多期次挤压、剪切构造作用的改造,对瓦斯保存以及构造煤的形成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作矿区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 构造演化 瓦斯赋存
下载PDF
构造煤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瓦斯赋存影响规律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候瑞 《煤炭科技》 2020年第4期31-34,共4页
为研究构造煤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瓦斯赋存影响规律,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构造煤孔隙结构特征以及瓦斯赋存影响因素,后采用煤层底板构造曲率,研究了瓦斯赋存的构造控制作用,研究得出,煤样的总孔容和孔隙度由大变小的规律趋势:原生结构煤<... 为研究构造煤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瓦斯赋存影响规律,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构造煤孔隙结构特征以及瓦斯赋存影响因素,后采用煤层底板构造曲率,研究了瓦斯赋存的构造控制作用,研究得出,煤样的总孔容和孔隙度由大变小的规律趋势:原生结构煤<片状煤<碎裂煤<碎斑煤<碎粒煤<鳞片煤<揉皱煤;影响瓦斯赋存因素主要有煤的变质程度、煤系组合特征、煤层的埋藏深度以及水文地质条件;构造曲率和瓦斯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构造煤破坏程度与瓦斯赋存呈正相关关系。研究为矿井瓦斯灾害的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孔隙结构特征 瓦斯赋存 煤层底板构造曲率
下载PDF
西南地区构造煤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路冠文 汪吉林 +2 位作者 张娅婷 赵耀 秦修培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3,共5页
在系统采集西南地区典型矿井构造煤样的基础上,通过等温吸附解吸实验,探讨了不同变质变形条件下构造煤瓦斯特性。中高变质作用阶段,变质程度对瓦斯吸附的影响作用大于变形强度,无论变形强弱,低变质煤的吸附量均低于中高变质煤;在低阶煤... 在系统采集西南地区典型矿井构造煤样的基础上,通过等温吸附解吸实验,探讨了不同变质变形条件下构造煤瓦斯特性。中高变质作用阶段,变质程度对瓦斯吸附的影响作用大于变形强度,无论变形强弱,低变质煤的吸附量均低于中高变质煤;在低阶煤阶段,影响甲烷吸附量的主控因素则为构造煤变形强度。解吸较好的样品主要为高变质或高变形构造煤,瓦斯解吸量和解吸应力敏感性符合文特式。瓦斯解吸初期应力敏感性强弱为:高变质弱变形煤>中变质煤及高变质强变形煤>低变质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构造煤 瓦斯吸附 瓦斯解吸 瓦斯赋存
原文传递
构造演化对桌子山煤田瓦斯生成及赋存的控制
8
作者 杨雷磊 冉庆雷 李志恒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7期27-33,共7页
为了研究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对桌子山煤田瓦斯生成与赋存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区域地质构造分布及其演化特征,采用含煤盆地埋藏史模拟对煤田含煤地层埋藏史、瓦斯生成与散失时期等进行模拟研究。研究表明,桌子山煤田煤系地层经历了2次生气... 为了研究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对桌子山煤田瓦斯生成与赋存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区域地质构造分布及其演化特征,采用含煤盆地埋藏史模拟对煤田含煤地层埋藏史、瓦斯生成与散失时期等进行模拟研究。研究表明,桌子山煤田煤系地层经历了2次生气高峰,区内地质沉积圈闭形成期早于煤系地层瓦斯大量生成期,有利于瓦斯保存;同时逆冲推覆构造作用造成的地层重复,为瓦斯的赋存创造了有利条件。桌子山煤田瓦斯赋存明显受到区内地质构造影响,瓦斯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带特征,根据煤田内地质构造分布特征,将桌子山煤田划分为3个瓦斯地质单元。研究成果对桌子山煤田瓦斯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桌子山煤田 地质构造 构造演化 瓦斯赋存
下载PDF
岩浆侵入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雷东记 赫少攀 +1 位作者 李恒乐 郭晓洁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0-656,共7页
从祁东矿岩浆侵入的形成机制入手,分析了岩浆侵入分布特征,岩浆岩侵入对煤体结构、构造煤的成因及分布、瓦斯异常赋存的影响,阐明了岩浆侵入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岩浆以顺煤层上部侵入为主,改变局部煤层的顶板岩性,... 从祁东矿岩浆侵入的形成机制入手,分析了岩浆侵入分布特征,岩浆岩侵入对煤体结构、构造煤的成因及分布、瓦斯异常赋存的影响,阐明了岩浆侵入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岩浆以顺煤层上部侵入为主,改变局部煤层的顶板岩性,形成致密的隔气层;导致煤层、煤质在垂向上煤级分带异常显著,二次生烃含气量增加显著,二者控制着瓦斯异常富集赋存;构造运动伴随岩浆活动,形成构造煤和局部应力集中区,应力分析得出,中央回风下山巷道走向为近SN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大,巷道在掘进过程中煤体承受应力较大,产生构造煤,同时,构造煤特性决定其抵抗外来破坏的能力小,造成了该区域频繁发生动力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侵入 煤体结构 构造煤 瓦斯赋存 煤与瓦斯突出
原文传递
祁东井田构造变形系数与瓦斯地质单元划分 被引量:2
10
作者 赫少攀 张玉贵 +1 位作者 李恒乐 简阔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2-174,共3页
结合祁东井田瓦斯地质资料,基于井田构造平面变形系数、构造煤分布特征、瓦斯赋存分布特征等将祁东井田划分为4个瓦斯地质单元。以魏庙断层为界,北部为第Ⅰ、Ⅱ、Ⅲ单元,南部为第Ⅳ单元。分析发现影响各单元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均不... 结合祁东井田瓦斯地质资料,基于井田构造平面变形系数、构造煤分布特征、瓦斯赋存分布特征等将祁东井田划分为4个瓦斯地质单元。以魏庙断层为界,北部为第Ⅰ、Ⅱ、Ⅲ单元,南部为第Ⅳ单元。分析发现影响各单元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均不相同,第Ⅰ单元为煤层埋深,第Ⅱ单元为断层构造,第Ⅲ单元为岩浆岩,第Ⅳ单元为地层隆起造成的煤层瓦斯大量逸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东井田 构造变形系数 瓦斯地质单元 构造煤 瓦斯赋存
原文传递
龙门煤业常村煤矿瓦斯赋存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苗国强 陈哲 《中州煤炭》 2013年第12期11-13,共3页
为了厘清常村煤矿瓦斯赋存主控因素,通过对常村井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分析,探讨了煤层厚度、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定量研究了影响常村煤矿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常... 为了厘清常村煤矿瓦斯赋存主控因素,通过对常村井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分析,探讨了煤层厚度、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定量研究了影响常村煤矿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常村矿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是煤层埋深,同时煤层厚度也是影响瓦斯赋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瓦斯赋存 多元线性回归 主控因素
下载PDF
陈四楼煤矿瓦斯赋存构造控制规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永生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0-173,共4页
基于板块构造动力学分析陈四楼煤矿构造演化规律,结合现场实测瓦斯含量研究构造对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陈四楼煤矿东西向构造以正断层表现为主、南北向构造以褶曲表现为主。指出大型地质构造演化(含岩浆岩侵入)导致... 基于板块构造动力学分析陈四楼煤矿构造演化规律,结合现场实测瓦斯含量研究构造对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陈四楼煤矿东西向构造以正断层表现为主、南北向构造以褶曲表现为主。指出大型地质构造演化(含岩浆岩侵入)导致井田整体瓦斯含量低,局部水文地质条件、顶底板岩性、断层、褶曲、顺层剪切等构造形成井田南北分带、东西分异、局部异常的瓦斯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瓦斯赋存 瓦斯含量 向斜 局部异常
原文传递
煤系地层逆断层形成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志远 陈绍杰 +2 位作者 任梦梓 夏治国 张鑫源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1-137,共7页
为揭示煤系地层中逆断层的形成过程,利用UDEC6.0数值模拟软件,根据逆断层形成的力学机制,研究了逆断层形成过程中岩层变形破坏特征、应力演化及位移变化规律,并对逆断层产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煤系地层中逆断层形成过程可分... 为揭示煤系地层中逆断层的形成过程,利用UDEC6.0数值模拟软件,根据逆断层形成的力学机制,研究了逆断层形成过程中岩层变形破坏特征、应力演化及位移变化规律,并对逆断层产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煤系地层中逆断层形成过程可分为岩层压缩、起裂发育、断层贯通、两盘滑移、整体稳定5个阶段;逆断层形成后,近断层处岩层仍存在较高的水平构造应力;以断层为界,逆断层形成后上盘岩层的位移较大,且在靠近断层处变化幅度最大,而下盘岩层位移基本未发生变化;逆断层产状与水平加载速率和地层深度有关,水平加载速率越大,上盘岩层的竖向位移越大,逆断层发育越快,而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大,上盘岩层竖向位移越小,两盘错动滑移量也越小,不易于逆断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逆断层 形成过程 构造应力 产状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二维地震勘探在东明露天矿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14
作者 康佳明 钟晓勇 +4 位作者 陈俊彬 李坤 魏金发 郭旭 申志宇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38-40,共3页
为了研究东明露天矿构造赋存情况,解决富水区域和导水通道对生产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提高露天矿的安全生产能力,采用浅层二维地震法在划定的区域内进行探测研究,通过合理选取激发震源、道间距离、垂叠次数等技术参数,采用最优参数施工,... 为了研究东明露天矿构造赋存情况,解决富水区域和导水通道对生产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提高露天矿的安全生产能力,采用浅层二维地震法在划定的区域内进行探测研究,通过合理选取激发震源、道间距离、垂叠次数等技术参数,采用最优参数施工,最终确定了断层的分布范围、延展长度、落差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地质探测 二维地震法 构造赋存 地质构造
下载PDF
金黄庄矿构造特征及其对矿井水和瓦斯的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时艳茹 许进鹏 +1 位作者 刘杰刚 李延辉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23,27,共5页
在分析金黄庄煤矿矿井构造特征及演化的基础上,探讨了矿井水和瓦斯赋存的构造控制机理。研究表明,在以印支、燕山和喜山期为主构造运动的作用下,矿井构造总体表现为向西凸出的弧形褶皱和逆冲断层,并受后期NE和NNE向为主正断层的改造,呈... 在分析金黄庄煤矿矿井构造特征及演化的基础上,探讨了矿井水和瓦斯赋存的构造控制机理。研究表明,在以印支、燕山和喜山期为主构造运动的作用下,矿井构造总体表现为向西凸出的弧形褶皱和逆冲断层,并受后期NE和NNE向为主正断层的改造,呈现出构造叠加、阶梯状断层组合和东西分异、南北分级的特征。矿井构造控制了矿井水文地质边界、地下水补、径、排等条件,而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动力场的共同作用控制了矿井瓦斯的赋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演化 矿井水 瓦斯赋存 控制机理 地质构造
原文传递
宏祥煤矿瓦斯赋存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永昌 李祝 +1 位作者 郭建民 段渊 《中州煤炭》 2013年第6期25-27,111,共4页
在对宏祥井田瓦斯地质及所处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构造演化、煤层围岩岩性、煤层埋深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演化是该井田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受其控制,井田处于瓦斯风化带中。同时煤层围岩岩性及... 在对宏祥井田瓦斯地质及所处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构造演化、煤层围岩岩性、煤层埋深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演化是该井田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受其控制,井田处于瓦斯风化带中。同时煤层围岩岩性及埋藏深度也是影响瓦斯赋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瓦斯赋存 瓦斯分布 煤层瓦斯
下载PDF
重庆市盐井二矿瓦斯赋存规律的构造控制分析
17
作者 杨明显 黄辅强 +1 位作者 覃世褔 张旭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8-160,共3页
为了揭示盐井二矿瓦斯赋存规律及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基于区域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分析了构造演化、构造类型、顶底板岩性及水文地质特征等地质构造因素对井田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井田的构造演化过程中的2次生气过程是现... 为了揭示盐井二矿瓦斯赋存规律及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基于区域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分析了构造演化、构造类型、顶底板岩性及水文地质特征等地质构造因素对井田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井田的构造演化过程中的2次生气过程是现今瓦斯赋存的基础,后期的构造应力场演化对井田构造发育规律、沉积特征及地下水径流的控制,改变了瓦斯的保存条件,从而造成瓦斯分布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制 瓦斯赋存 构造演化 构造类型 顶底板岩性 水文地质
原文传递
云盖山井田层滑构造及瓦斯赋存规律分析与研究
18
作者 王辉 《煤炭与化工》 CAS 2022年第9期95-98,共4页
本文结合云盖山井田二1煤层沉积环境和地质构造演化,对地质勘探和矿井实际揭露资料层滑构造的表现形式、形成机制,以及瓦斯赋存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云盖山井田二1煤层间滑动是该区各期构造应力场活动的综合影响,层间滑动构... 本文结合云盖山井田二1煤层沉积环境和地质构造演化,对地质勘探和矿井实际揭露资料层滑构造的表现形式、形成机制,以及瓦斯赋存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云盖山井田二1煤层间滑动是该区各期构造应力场活动的综合影响,层间滑动构造导致煤层赋存局部极不稳定,煤的原生结构遭到破坏,地应力增高,增加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赋存 构造演化 层间滑动 瓦斯赋存
下载PDF
贵州夜郎坝构造盆地富锶矿泉水成因及赋存特征研究
19
作者 田小林 《地下水》 2022年第1期49-52,共4页
夜郎坝构造盆地内多处泉水点及地下水机井水质中锶含量达到国家现行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要求,反映了该区具有明显的锶异常显示。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露头(泉点、机井)水化学成份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是由多支箕状向斜构造集中... 夜郎坝构造盆地内多处泉水点及地下水机井水质中锶含量达到国家现行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要求,反映了该区具有明显的锶异常显示。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露头(泉点、机井)水化学成份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是由多支箕状向斜构造集中交汇构成的环状构造盆地,盆地中侏罗系砂岩地层含富锶膏盐矿物,是形成锶型矿泉水的物质基础,大气降水从盆地边缘和盆地内斜坡地带进入砂岩含水层形成地下水,在径流途中不断溶滤富锶矿物而形成锶型矿泉水;受砂岩与泥岩互层状分布及地下水径流条件控制,矿泉水含水层具有多层性及承压性,越靠近盆地中心地下水径流途径越长、运移速度越慢、溶滤时间越久、富锶含量越高、矿泉水越富集,反之则矿泉水形成和赋存条件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盆地 富锶矿泉水 成因 赋存特征
下载PDF
汶川M_W 7.9和集集M_W 7.6地震前应力场转换现象及其可能的前兆意义 被引量:50
20
作者 刁桂苓 徐锡伟 +4 位作者 陈于高 黄柏寿 王晓山 冯向东 杨雅琼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8-136,共9页
2008年四川汶川M_W 7.9地震和1999年台湾集集M_W7.6地震均为挤压推覆构造环境下发生的板内逆断层型地震.通过对比分析2次地震前的CMT解、震源区附近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其反演的应力场可知,集集地震主震震源机制解与用台湾内陆中西部... 2008年四川汶川M_W 7.9地震和1999年台湾集集M_W7.6地震均为挤压推覆构造环境下发生的板内逆断层型地震.通过对比分析2次地震前的CMT解、震源区附近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其反演的应力场可知,集集地震主震震源机制解与用台湾内陆中西部的CMT解反演得到的逆断层类型构造应力场吻合,而在主震前震源区附近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与构造应力场不一致的走滑类型局部应力场,但当局部应力场变化到与构造应力场一致时,数月后发生主震;同样,用青藏高原东部的CMT解震源机制反演得到走滑类型的构造应力场,逆断层类型的汶川主震与构造应力场的压应力轴吻合,震区附近中小地震反演得到了与构造应力场一致的区域应力场,但震前局部应力场变化与逆断层类型应力场一致时,随即发生主震.说明逆断层型主震区附近随着震源区应力积累,在震前会出现相似的局部应力场转换现象,当最终转换到与发生主震的应力状态一致时,表明震源区附近应力已达到相当高的应力水平,可能是发生大地震的征兆,应引起进一步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集集地震 构造应力场 局部应力场 应力场转换 强震发生的征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