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内古隆起的成因机制与构造类型 被引量:123
1
作者 何登发 周新源 +2 位作者 杨海军 管树巍 张朝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7-221,共15页
古隆起是克拉通盆地的重要构造单元。由于盆地边界条件与深部构造背景的变化,古隆起的形成与发育表现为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借助于地震反射剖面与钻探资料,可以刻画不同地质时期古隆起的分布、形态、结构与构造样式,剖析古隆起的成因机... 古隆起是克拉通盆地的重要构造单元。由于盆地边界条件与深部构造背景的变化,古隆起的形成与发育表现为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借助于地震反射剖面与钻探资料,可以刻画不同地质时期古隆起的分布、形态、结构与构造样式,剖析古隆起的成因机制。文中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对古生代克拉通内古隆起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点进行描述,结合周缘大地构造背景的演变,剖析了古隆起的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将克拉通内古隆起划分为稳定型、活动型、残余型与消亡型4种基本类型。由于运动体制的变革,古隆起经历了形成发育、叠加改造、调整定型与最终埋藏的动力学演变,具有多层叠加的地质结构,并发育断裂带、背斜带、地层剥蚀尖灭带等一系列构造带。古隆起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单元,古隆起的动力学演化历史决定了隆起富集油气的关键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 古隆起 成因机制 构造类型 动力学演化 油气聚集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构造样式 被引量:81
2
作者 汤良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42-745,共4页
塔里木盆地的发展演化受不同时期板块构造背景的控制,形成了陆内裂谷、裂陷槽、克拉通内拉张盆地、克拉通内挤压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后拉张盆地、弧后前陆和周缘前陆盆地等多种原型盆地并相互叠加和改造。盆地中存在挤压、引张... 塔里木盆地的发展演化受不同时期板块构造背景的控制,形成了陆内裂谷、裂陷槽、克拉通内拉张盆地、克拉通内挤压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后拉张盆地、弧后前陆和周缘前陆盆地等多种原型盆地并相互叠加和改造。盆地中存在挤压、引张、扭动和叠加构造样式,可以形成良好的圈闭构造。盆地中的大型隆起带是主要的油气聚集带,前陆盆地褶皱-冲断带具有较好的油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构造样式 油气远景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西湖凹陷成盆背景、原型盆地演化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57
3
作者 周心怀 蒋一鸣 唐贤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共10页
基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的东亚陆缘背景,结合盆地结构特征,分析了东海西湖凹陷成盆演化过程。在成盆动力背景上,西湖凹陷新生代断陷盆地发育阶段东亚陆缘中段经历了安第斯型陆缘裂解消亡,并向岛弧型陆缘转变的过程,至断陷结束后的渐... 基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的东亚陆缘背景,结合盆地结构特征,分析了东海西湖凹陷成盆演化过程。在成盆动力背景上,西湖凹陷新生代断陷盆地发育阶段东亚陆缘中段经历了安第斯型陆缘裂解消亡,并向岛弧型陆缘转变的过程,至断陷结束后的渐新世才逐步开始发育典型沟-弧-盆体系;在成盆演化过程上,中始新世平湖运动、始新世末玉泉运动、渐新世末花港运动和中新世末龙井运动期是西湖凹陷成盆过程转变的关键期,应力背景分别为伸展方向转变、伸展结束、挤压开始和挤压显著增强;在原型盆地演变上,现今盆地为陆缘背景下的分隔型断陷盆地、整体型断-拗转换盆地、大型拗陷盆地和压陷萎缩盆地的垂向叠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盆地类型对煤系烃源岩及油气运移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成盆背景 原型盆地演化 断陷盆地 盆地类型 勘探启示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潜山的构造成因类型 被引量:57
4
作者 何登发 崔永谦 +5 位作者 张煜颖 单帅强 肖阳 张传宝 周从安 高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38-1356,共19页
冀中坳陷的潜山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解剖潜山的地质结构、揭示潜山的成因机制是深化油气勘探领域的认识、深入分析潜山构造演化的关键。本文在覆盖全坳陷高精度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数百口深探井系统解释的基础上,应用构造解析方法... 冀中坳陷的潜山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解剖潜山的地质结构、揭示潜山的成因机制是深化油气勘探领域的认识、深入分析潜山构造演化的关键。本文在覆盖全坳陷高精度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数百口深探井系统解释的基础上,应用构造解析方法,深入研究了潜山的地层系统、断裂构造与构造演化特征,提出了潜山成因分类的新方案。研究表明,冀中坳陷的潜山经历了前中生代建造形成、侏罗纪晚期挤压、白垩纪-古近纪多幕伸展断陷与新近纪-第四纪沉陷埋藏的形成过程;依据潜山发育的构造位置、构造变形特点与伸展变形的强度,将潜山划分为14种基本的成因类型;受控于长期演化及内外地质营力的联合作用,潜山多具有复合成因,在平面上不同成因类型的潜山带有规律地出现,主要有掀斜断块-高凸起型、反向断阶型、同向断阶-高凸起型、横向背斜或转换凸起-反转斜坡型、高凸起型-伸展外来断块型-反转斜坡型、高凸起型-双向旋转型-高凸起型、掀斜断块-变质核杂岩型等7种组合类型。其中,反向掀斜断块型、高凸起型、断阶型、反转型斜坡、外来断块型等成因类型的潜山因源-储组合、成山与成藏时期匹配而含油气性较好。冀中坳陷的潜山油气资源丰富,上述潜山成因分类方案有助于进一步剖析潜山的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成因 构造演化 成因类型 潜山 油气分布 冀中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震旦纪—三叠纪盆地演化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汤良杰 金之钧 +3 位作者 张明利 张兵山 由福报 骆静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9-300,共12页
柴达木盆地震旦纪—三叠纪构造演化经历了2 个一级构造旋回,即震旦纪—中泥盆世开合旋回和晚泥盆世—三叠纪开合旋回,它们与祁连洋、赛什腾- 锡铁山洋、昆仑洋和阿尔金洋在不同阶段伸展张裂、俯冲消减和闭合作用有关,其分划性时间... 柴达木盆地震旦纪—三叠纪构造演化经历了2 个一级构造旋回,即震旦纪—中泥盆世开合旋回和晚泥盆世—三叠纪开合旋回,它们与祁连洋、赛什腾- 锡铁山洋、昆仑洋和阿尔金洋在不同阶段伸展张裂、俯冲消减和闭合作用有关,其分划性时间界面分别为800Ma、377 Ma 和208 Ma,时间跨度分别为423 Ma 和169 Ma。第一个旋回自震旦纪开始张裂,柴达木形成大陆裂谷盆地;寒武纪—中奥陶世伸展为被动大陆边缘,柴达木表现为克拉通内(伸展)盆地;晚奥陶世开始俯冲消减,泥盆纪晚期碰撞闭合,柴达木形成克拉通内(挤压)盆地。第二个旋回表现为海西- 印支期与南昆仑洋有关的弧后拉张- 弧后造山事件,柴达木在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形成弧后裂陷盆地,晚二叠世—三叠纪形成弧后前陆盆地。在两个开合旋回的末期,均发生大规模盆地反转作用,导致柴达木及邻区构造格局、海陆分布和沉积特征发生根本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演化 构造旋回 盆地类型 柴达木盆地 震旦纪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邻区岩石圈地壳三维结构与动力学型式 被引量:40
6
作者 蔡学林 朱介寿 +1 位作者 曹家敏 程先琼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43-557,共15页
通过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测深剖面的系统构造解析,建立起中国大陆岩石圈地壳厚度与速度结构模型。本文根据地壳厚度与速度结构模型、地壳变形结构样式、地壳地质结构与构造演化、地壳运动学与动力学等四方面标志,将中国大陆岩石圈地壳划... 通过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测深剖面的系统构造解析,建立起中国大陆岩石圈地壳厚度与速度结构模型。本文根据地壳厚度与速度结构模型、地壳变形结构样式、地壳地质结构与构造演化、地壳运动学与动力学等四方面标志,将中国大陆岩石圈地壳划分为3类6种地壳结构-动力学型式:克拉通型褶推式结构-挤压动力学型式、克拉通型地垒结构-拉伸动力学型式、增厚型高原扇形结构-碰撞楔入动力学型式、增厚型造山带楔状结构-俯冲楔入动力学型式、减薄型盆岭结构-块体伸展动力学型式和减薄型铲状结构-整体伸展动力学型式。笔者探讨了克拉通型地壳、增厚型地壳和减薄型地壳的基本特征、相互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岩石圈 地震测深 构造解析 三维结构 动力学型式 中国大陆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 被引量:28
7
作者 何登发 李德生 吕修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17,共10页
中国西北地区的构造格局是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塔里木、柴达木、华北、华南、藏北等板块相互作用形成的,经历了前震旦纪古克拉通形成、早古生代“有限洋盆”扩张、晚古生代汇聚碰撞、中新生代陆内调整、山链与盆地形成的长期演化。... 中国西北地区的构造格局是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塔里木、柴达木、华北、华南、藏北等板块相互作用形成的,经历了前震旦纪古克拉通形成、早古生代“有限洋盆”扩张、晚古生代汇聚碰撞、中新生代陆内调整、山链与盆地形成的长期演化。发育在这种构造环境中的盆地经历了多期伸展、聚敛、走滑的作用,主要有板内结晶基底上、板内双重基底上、板缘褶皱基底上、板级双重基底上的盆地,据成盆时代与成盆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可进一步确定盆地构造类型,解析不同时期的原型盆地。这些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成藏条件优越,但盆地后期改造强烈;克拉通盆地与前陆盆地是该区主要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北地区 板块构造 含油气盆地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新疆三塘湖盆地板块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含油气远景评价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3,共13页
三塘湖盆地是一个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本文作者在对该盆地30多年来所累积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盆地的演化、类型及含油气性。认为盆地的基底属西伯利亚古陆前缘主动型大陆边缘的沟—弧—盆边缘海沉积系统,经后... 三塘湖盆地是一个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本文作者在对该盆地30多年来所累积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盆地的演化、类型及含油气性。认为盆地的基底属西伯利亚古陆前缘主动型大陆边缘的沟—弧—盆边缘海沉积系统,经后期褶皱运动和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盆地的变质基底(O_(2-3)—D_2);其上沉积了晚古生代(D_3—P_1)碰撞前陆型的海相、海陆交替相和陆相沉积及古生代末—新生代(P_2—Q_1)多期发展的碰撞山前陆相沉积,从而形成了多套油气源,并具备形成非生物成因油气源的大地构造条件,是一个油气资源比较富集的中型盆地。作者并对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三塘湖 盆地 板块构造 含油气
下载PDF
论西昆仑大陆边缘构造演化及塔里木西南盆地类型 被引量:27
9
作者 杨克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18,共10页
中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塔里木板块与羌塘-扬子板块发生解体。晚古生代至三叠纪西昆仑演化为活动大陆边缘,自南而北形成了公格尔-桑株塔克、库尔浪-卡尔隆沟、弧、盆体系,塔里木西南则于这一时期发展成为克拉通坳陷型盆地。三叠纪末塔里木... 中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塔里木板块与羌塘-扬子板块发生解体。晚古生代至三叠纪西昆仑演化为活动大陆边缘,自南而北形成了公格尔-桑株塔克、库尔浪-卡尔隆沟、弧、盆体系,塔里木西南则于这一时期发展成为克拉通坳陷型盆地。三叠纪末塔里木板块与羌塘-扬子板块碰撞,以及中、新生代以来特提斯开与合的“手风琴”式运动施加的影响,使西昆仑发生了强烈的变质、变形和变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大陆边缘 构造演化 盆地
下载PDF
花岗岩与大地构造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涛 王晓霞 +5 位作者 郭磊 张磊 童英 李舢 黄河 张建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59-1478,共20页
花岗岩(广义)是地球有别于其它星球及地球上大陆地壳有别于大洋地壳的物质标志,是大陆上分布最广的岩石之一。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系统阐述了花岗岩大地构造的内涵、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花岗岩大地构造将花岗岩视为一种构... 花岗岩(广义)是地球有别于其它星球及地球上大陆地壳有别于大洋地壳的物质标志,是大陆上分布最广的岩石之一。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系统阐述了花岗岩大地构造的内涵、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花岗岩大地构造将花岗岩视为一种构造标志体、地质体,是从花岗岩角度,探索解决大地构造问题,其研究内容可概括为物理特性(构造)、物质组成(岩石地化)和年代学三大方面,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巨量花岗岩浆侵位的物理特性变化及其构造意义,包括岩浆上升迁移、汇聚定位及岩体(带)形成/构建过程;(2)花岗岩体变形改造及其构造意义;(3)花岗岩物源与大陆生长及深部结构,以新老物质组成,划分造山带类型;(4)巨型花岗岩带发育过程与大陆聚散,探索超大陆和中小板块聚散的岩浆响应。花岗岩大地构造丰富了大地构造研究内容,也有助深化花岗岩体(带)形成、发育过程和构造背景的认识。它的提出是当今地球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构造标志体 形成/构建过程 热动力学 深部物源示踪 造山带类型
下载PDF
多宝山超大型铜矿床的成矿构造环境 被引量:26
11
作者 尹冰川 冉清昌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20-224,共5页
多宝山超大型铜矿床是我国典型的斑岩型矿床,主要产出于多宝山组岛弧建造和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中,成矿年龄为292~283Ma。根据地球物理异常及大量的基性和超基性岩体,以及通过对比两侧的岩石圈结构、古生物、结晶基底、成矿特... 多宝山超大型铜矿床是我国典型的斑岩型矿床,主要产出于多宝山组岛弧建造和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中,成矿年龄为292~283Ma。根据地球物理异常及大量的基性和超基性岩体,以及通过对比两侧的岩石圈结构、古生物、结晶基底、成矿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黑河一嫩江是一条重要的构造边界带,它是兴安和松嫩地块在早石炭世拼合、碰撞、造山隆起形成的。多宝山超大型铜矿床就是形成于两板块碰撞后隆起抬升构造环境的斑岩型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床 构造环境 拼接带 铜矿床 成矿构造
下载PDF
灵山岩体的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及其A型花岗岩的厘定 被引量:26
12
作者 周红升 苏华 马昌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222-226,共5页
出露于大别造山带西部的灵山岩体侵位于苏家河群之中,采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获得该岩体的主体岩性钾长花岗岩的岩浆锆石年龄为129.3±2.5 Ma,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综合分析表明,灵山岩体花岗岩具有高硅、贫镁、贫钙、富碱... 出露于大别造山带西部的灵山岩体侵位于苏家河群之中,采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获得该岩体的主体岩性钾长花岗岩的岩浆锆石年龄为129.3±2.5 Ma,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综合分析表明,灵山岩体花岗岩具有高硅、贫镁、贫钙、富碱等特征,属于A2型花岗岩类.它形成于非造山裂谷环境.岩体的形成预示着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造山作用已经结束,非造山过程已经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ICP-MSU-PB年龄 构造背景 A型花岗岩 白垩纪 灵山岩体
下载PDF
LA-ICP-MS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Petrology of the Muchang Alkali Granite,Zhenkang County,Western Yunna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20
13
作者 YE Lin GAO Wei +2 位作者 CHENG Zengtao YANG Yulong TAO Y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488-1499,共12页
The Muchang composite intrusion is located about 14 km southeast of the Fengwei town and south of the Baoshan-Zhenkang block.The rift-related intrusion consists of the early-stage riebeckite nordmarkite in the east an... The Muchang composite intrusion is located about 14 km southeast of the Fengwei town and south of the Baoshan-Zhenkang block.The rift-related intrusion consists of the early-stage riebeckite nordmarkite in the east and west sides and the discontinuous marginal zone,the late-stage main body of dominant riebeckite granite,and minor aegirine granite.Studies on petrological geochemistry and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of the late-stage riebeckite granite,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Muchang alkali granit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nite and the associated skarn-type Luziyuan Pb-Zn deposit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chang alkali granites belong to A-type granites,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enrichment in Al_2O_3,SiO_2,total alkali and Fe, depletion in MgO and CaO contents with high FeO_T/MgO ratios.The REE concentrations are relatively high,exhibiting highly fractionated LREE patterns with significantly Eu negative anomaly. The Muchang granites are obviously enriched in lithophile elements(e.g.,Rb,K,U and Th) and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e.g.,Zr,Hf,Nb,Y and Ga) with high 10000×Ga/Al ratios and depleted in Sr, Ba,Ti,Cr and Ni,which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A-type granites and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S-type andⅠ-type granites.The LA-ICP-MS zircon dating results of the Muchang granite gave a weighted mean age of 266.2±5.4 Ma(2σ),suggesting that they were formed in the stage of extension at the end of post-collision at Middle Permian and the consumption of Paleo-Tethys ocean took place before 266 Ma.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unexposed intermediate-acid intrusive rocks in the Luziyuan ore district,which is the "sister" rocks material of the Muchang granites and related closely to Luziyuan Pb-Zn mineralization,were the product of Middle Perm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ype granite U-Pb age Muchang alkali granite tectonic setting evolution of Tethys in southern Sanjiang area
下载PDF
云南个旧矿集区区域构造-岩浆演化与锡铜多金属成矿系统 被引量:20
14
作者 徐启东 夏庆霖 成秋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7-313,共7页
个旧矿集区是滇东南最重要的锡铜多金属矿产地之一,形成了云英岩-石英脉型矿化、与矽卡岩化有关的锡石-硫化物型矿化、蚀变基性火山-次火山岩型矿化和与断裂有关的各种脉型矿化构成的锡铜多金属成矿系统.根据区域构造-岩浆演化与锡铜多... 个旧矿集区是滇东南最重要的锡铜多金属矿产地之一,形成了云英岩-石英脉型矿化、与矽卡岩化有关的锡石-硫化物型矿化、蚀变基性火山-次火山岩型矿化和与断裂有关的各种脉型矿化构成的锡铜多金属成矿系统.根据区域构造-岩浆演化与锡铜多金属矿化系统的配置关系研究,认为燕山晚期复式花岗岩体侵位进入以中三叠统为主的碳酸盐岩地层组成的褶皱带中,锡铜等金属元素的成矿富集产生于花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发生的接触交代和更远处发生的交代-充填过程,成矿元素主要源自燕山期中下部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的花岗岩浆和印支期裂谷环境中来自地幔的玄武岩-辉绿岩-辉长岩类,多期脉动式的岩浆活动驱动了一个长效的热液系统,这些要素共同构筑了这一巨量的金属矿集区.由此建立了个旧矿集区的区域成矿模型,并对进一步寻找新的矿化类型提出了理论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构造环境 多期岩浆活动 源区 矿化类型 滇东南
原文传递
南海陆缘盆地构造演化与烃源岩特征 被引量:19
15
作者 梁建设 张功成 +1 位作者 王璞珺 谢晓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09-1319,共11页
受近南北向扩张机制控制,南海陆缘盆地或凹陷多呈NE向带状展布,总体上具有"南三北三"平行排列、外窄内宽的特点。新生代发生的4次重要区域构造运动具有穿时性,共发育3期盆地破裂不整合面,分别是早渐新世与晚渐新世之间、古近... 受近南北向扩张机制控制,南海陆缘盆地或凹陷多呈NE向带状展布,总体上具有"南三北三"平行排列、外窄内宽的特点。新生代发生的4次重要区域构造运动具有穿时性,共发育3期盆地破裂不整合面,分别是早渐新世与晚渐新世之间、古近纪与新近纪之间、中中新世与晚中新世之间;由东往西,盆地破裂不整合面的时代逐渐变新。受构造运动与海平面升降影响,南海海域发育湖相、海陆过渡相和陆源海相3类烃源岩。由南北两侧向中央海盆,烃源岩类型由湖相逐渐过渡到海陆过渡相与陆源海相;从东向西,盆地主力烃源岩层位逐渐变新,由始新统一渐新统逐渐过渡到渐新统一中新统。南海海域烃源岩的分布规律与盆地破裂不整面存在密切关系:破裂不整合面形成早(早渐新世与晚渐新世之间)的盆地,主力烃源岩形成早(始新统湖相烃源岩);反之,破裂不整合面形成晚(中中新世与晚中新世之间)的盆地,则烃源岩形成晚(渐新统一中新统海陆过渡相到陆源海相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期次 盆地类型 破裂不整合面 烃源岩 油气 南海
下载PDF
滇西三江地区新生代碱性系列岩浆岩构造类型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吕伯西 钱祥贵 《云南地质》 2000年第3期232-243,共12页
滇西三江地区新生代碱性系列岩浆岩 ,其构造类型非大陆边缘之岛弧 ,也非大陆内部之裂谷 ,而属两大陆碰撞 。
关键词 新生代 碱性系列岩浆岩 构造类型 走滑构造体系
下载PDF
江汉盆地反转构造类型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郑天发 傅宜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6-38,共3页
江汉盆地在陆相发展阶段,经历了早期(燕山运动晚期至喜山运动早期)的构造负反转和晚期(喜山运动晚期)的构造正反转。早期构造负反转形成的拉张断陷叠加在先期压扭住断裂诏皱带上,受北东向剪切带控制发育的负反转构造一般成为半地... 江汉盆地在陆相发展阶段,经历了早期(燕山运动晚期至喜山运动早期)的构造负反转和晚期(喜山运动晚期)的构造正反转。早期构造负反转形成的拉张断陷叠加在先期压扭住断裂诏皱带上,受北东向剪切带控制发育的负反转构造一般成为半地堑式断陷,沉积的白垦系和下第三系是江汉盆地的陆相勘探目的层系;沿北西-北北西向挤压构造带分布的负反转构造成为地堑式断陷。喜山运动晚期江汉盆地发生构造正反转,时间东早西晚,反转程度东强西弱,反映区域性挤压作用力来自盆地以东。正反转构造划分为发育比较成熟的全正反转构造(褶皱剥蚀型,断裂上下皆逆型,断裂上逆下正型)和正反转程度弱的准正反转构造(地层上下皆凸型和上凸下凹型),简述其剖面鉴别特征和发育部位。江汉盆地的构造反转现象为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的反转构造研究提供了又一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构造演化 构造类型 石油勘探
下载PDF
济阳坳陷新生代盆地结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邱桂强 王勇 +3 位作者 熊伟 崔营滨 丁桔红 尹丽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11,共5页
从几何特征、构造样式、伸展和沉降历史、叠置方式、主控因素与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对济阳坳陷不同凹陷结构演化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凹陷的长轴与短轴比体现了盆地的演化程度,控制了中央隆起带的形成;构造样式类型的差异与距郯庐、兰... 从几何特征、构造样式、伸展和沉降历史、叠置方式、主控因素与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对济阳坳陷不同凹陷结构演化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凹陷的长轴与短轴比体现了盆地的演化程度,控制了中央隆起带的形成;构造样式类型的差异与距郯庐、兰聊断裂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走滑构造样式越发育,距离越远伸展构造样式越发育;凹陷伸展强度、沉积中心具有从西南向东北迁移的趋势;凹陷早期形成的半地堑被晚期发育的伸展断陷/走滑断陷叠加、改造,地质结构复杂化;郯庐、兰聊2个走滑构造体系的活动,以及深部地幔物质的上涌和迁移控制了不同凹陷成因和结构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半地堑走滑断陷地质结构济阳坳陷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储层特征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永凤 王英民 +2 位作者 李冬 徐强 黄振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2-960,1012+834-835,共9页
早渐新世晚期(30Ma)南海运动后,珠江口盆地大部分进入浅水陆架区,由陆相环境向海相环境过渡,古近纪末(23.8Ma)白云运动后,随着海平面的不断上升,盆地整体进入海相沉积环境。珠江口盆地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不同类型的储层,储... 早渐新世晚期(30Ma)南海运动后,珠江口盆地大部分进入浅水陆架区,由陆相环境向海相环境过渡,古近纪末(23.8Ma)白云运动后,随着海平面的不断上升,盆地整体进入海相沉积环境。珠江口盆地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不同类型的储层,储层主要发育在上部的晚渐新世—第四纪海陆交互相及海相沉积中。浅水区储层主要包括三角洲砂体、陆架砂脊、滨岸砂、生物礁及扇三角洲砂体沉积,其中由古珠江大河控制的陆架三角洲—滨岸体系及生物礁是已发现油田最主要的产层;深水区储层主要包括海底扇,陆架边缘三角洲,台缘斜坡扇沉积,其中低位的海底扇砂体和陆架边缘三角洲是深水区最具潜力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构造演化 储层类型 三角洲-滨岸 海底扇 陆架边缘三角洲
下载PDF
塔西南坳陷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12
20
作者 胡望水 陈毓遂 +2 位作者 肖安成 刘学锋 刘生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4-17,共4页
塔西南动陷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发展演化受不同时期板块构造背景的控制,具明显的多期性,形成了3类原型盆地和3个含油气系统。这些原型盆地相互叠加改造,导致了现个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和含油气系统的叠加改造。依据盆地构造演化特... 塔西南动陷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发展演化受不同时期板块构造背景的控制,具明显的多期性,形成了3类原型盆地和3个含油气系统。这些原型盆地相互叠加改造,导致了现个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和含油气系统的叠加改造。依据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和烃源岩、储集岩、盖层发育特征,划分出3个含油气系统,分析了每类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及可靠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盆地类型 叠加 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