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空间意识教育:问题与实施——技术物道德化的角度
1
作者 严从根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0,共8页
主流伦理学认为,只有人才具有能动性,可以称之为道德主体;技术物没有能动性,只能作为客体,客体与道德、道德教育无关;道德行动只能是人的行动。这种观点割裂了主客体关系,没有正确揭示出道德行动的发生机制。实际上,技术物可以具有道德... 主流伦理学认为,只有人才具有能动性,可以称之为道德主体;技术物没有能动性,只能作为客体,客体与道德、道德教育无关;道德行动只能是人的行动。这种观点割裂了主客体关系,没有正确揭示出道德行动的发生机制。实际上,技术物可以具有道德性,可以对道德行动产生重要影响。就学校公共空间意识教育而言,技术物可促使学生在公共空间中生发新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诠释,可为学生创造出新的公共空间的道德选择境遇,可给学生提供新的公共空间的道德行动的建议,因此,运用技术物可以培养人的公共空间意识,实施相关的公德教育。但现实中,很多学校都没有有意识地让技术物道德化,培养学生的公共空间意识,即便一些学校实施了技术物的道德化,也因为规范有余而活力不足,窄化了公共空间意识教育。为了充分发挥学校技术物在公共空间意识培养中的作用,学校技术物的设计者要充分意识到技术物的道德维度,从公共空间意识培养的角度出发,自觉以实践伦理学者的身份去设计和应用技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物 技术物道德化 公共空间意识
原文传递
分析技术哲学的“难问题”及其身体现象学解决进路 被引量:6
2
作者 刘铮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2-118,共7页
分析技术哲学进路由于难以充分描述技术物的"结构-功能"关系,成为在本体论上、继而延伸到伦理学领域的"难问题"。之所以是难以消解的,其原因在于两种"经验转向"的相互割裂。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进路为... 分析技术哲学进路由于难以充分描述技术物的"结构-功能"关系,成为在本体论上、继而延伸到伦理学领域的"难问题"。之所以是难以消解的,其原因在于两种"经验转向"的相互割裂。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进路为消解这一"难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和解决思路。一方面,梅洛-庞蒂对身体结构的现象学分析使身体的"结构-功能"获得了稳定的一致性,技术物的"结构-功能"可看作是身体"结构-功能"的延伸;另一方面,技术物所"具有"的道德恰恰是由身体意向性所赋予的,对技术物道德地位的讨论因而不能脱离具体的身体知觉情境。身体现象学进路不仅有助于厘清分析技术哲学的"难问题",而且也有助于弥合两种"经验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人工物 经验转向 分析技术哲学 难问题 身体现象学
原文传递
技术人工物作为道德行动体:可能性、存在状态及伦理意涵 被引量:6
3
作者 芦文龙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5-50,共6页
学界对"技术人工物能否作为道德行动体存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持肯定答案的观点较多关注技术人工物不断增强的社会角色,持否定答案的较多关注道德行动体的标准哲学概念及其既有定义、特征。回答该问题的关键在技术人工... 学界对"技术人工物能否作为道德行动体存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持肯定答案的观点较多关注技术人工物不断增强的社会角色,持否定答案的较多关注道德行动体的标准哲学概念及其既有定义、特征。回答该问题的关键在技术人工物是否满足道德行动体的必要条件。具有意向性和自主性是存在物成为道德行动体的必要条件。技术人工物基于技术功能和物理结构两重性之上的三元意向性、基于技术中介理论的差异自主性,使其满足了成为道德行动体的必要条件。在"人-技术"综合存在中只有技术人工物的自主性和道德敏感性强于人的时,它才作为道德行动体存在。技术人工物作为道德行动体存在,既扩展了技术设计者的伦理责任,又拓展了伦理学的理论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人工物 三元意向性 差异自主性 道德行动体
原文传递
智能可穿戴装置设计中的价值和责任 被引量:1
4
作者 戴文杰 张小彤 周洪涛 《科学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4-401,共8页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技术人工物不断趋于智能化。智能可穿戴装置作为技术人工物的一种,以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问题的功能性装置为主。现代科学不仅要关心如何为智能可穿戴装置提供技术应用,还要思考如何将道德价值和伦理责任设计到智能可穿...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技术人工物不断趋于智能化。智能可穿戴装置作为技术人工物的一种,以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问题的功能性装置为主。现代科学不仅要关心如何为智能可穿戴装置提供技术应用,还要思考如何将道德价值和伦理责任设计到智能可穿戴装置中,这是智能人工物技术治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技术现象学还原法,追溯了智能可穿戴装置的价值和责任问题,分析了其起源和范围以及责任划分,以期为智能可穿戴设计中的技术伦理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最后得出智能可穿戴装置的价值分为其技术设计价值、道德伦理主体价值,责任则是四个主要责任主体由设计师和工程师、智能可穿戴装置、用户和政府监管单位形成了一个责任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穿戴装置 技术人工物 现象学还原 技术设计 道德价值 伦理责任
原文传递
技术人工物本性理论的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顾世春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73,共5页
20世纪末21世纪初,克罗斯和梅耶斯提出了技术人工物本性理论。2011年,克罗斯等学者在技术哲学伦理转向的推动下发展了这一理论,增补了"使用规划"技术人工物本性的新维度。他们由此把技术人工物本性理论由经验层面发展到伦理... 20世纪末21世纪初,克罗斯和梅耶斯提出了技术人工物本性理论。2011年,克罗斯等学者在技术哲学伦理转向的推动下发展了这一理论,增补了"使用规划"技术人工物本性的新维度。他们由此把技术人工物本性理论由经验层面发展到伦理层面。技术人工物本性理论这一新发展不论对于技术人工物本性理论自身,还是对于设计伦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人工物 二重本性论 三重本性论 使用规划 克罗斯
原文传递
从“技术人工物”到“社会人工物”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福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当代技术哲学和技术社会学一直尝试打开黑箱,对人工物从实验室微观世界走向社会宏观世界,进而实现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相联结统一的过程,进行经验充分地描述和说明。技术人工物作为技术载体,成为打开黑箱的主要研究对象。然而,当前技术... 当代技术哲学和技术社会学一直尝试打开黑箱,对人工物从实验室微观世界走向社会宏观世界,进而实现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相联结统一的过程,进行经验充分地描述和说明。技术人工物作为技术载体,成为打开黑箱的主要研究对象。然而,当前技术人工物研究中存在着难以克服的三大关系难题。于是,从静态转向动态视角,发现产业化已经成为技术人工物社会化的主要途径。通过产业化过程,那些个体性的技术人工物才能转变为社会化的人工物。产业实践活动成为技术人工物与社会人工物的转化通道。产业实践中的人工物呈现出新内涵与新特征。因而,产业化进程成为理解技术人工物转向社会人工物的过渡状态,并为技术与社会关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人工物 社会人工物 产业化
下载PDF
论技术活动中价值观念的形成
7
作者 肖梦涵 《科学.经济.社会》 2023年第1期85-94,共10页
技术哲学研究经历了从传统批判到经验转向,再到价值转向的过程。技术人工物成为技术活动的焦点。技术人工物具身于周遭世界与我们发生关系。围绕技术人工物展开的技术活动全过程,横向上关涉设计主体、使用主体、周遭世界、技术人工物(客... 技术哲学研究经历了从传统批判到经验转向,再到价值转向的过程。技术人工物成为技术活动的焦点。技术人工物具身于周遭世界与我们发生关系。围绕技术人工物展开的技术活动全过程,横向上关涉设计主体、使用主体、周遭世界、技术人工物(客体);纵向上贯穿设计情境下的需要与利益确认、设计情境向使用情境的过渡中价值目标实现的初试、使用情境下的目标实现、使用情境向设计情境的反思四个历时性阶段。技术活动全过程中“人—技术—世界”交互关系的展开过程,同时也是技术价值观念形成的过程。深入探究这一过程,对当今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活动 设计情境 使用情境 技术人工物 价值观念 意向性
下载PDF
技术物:思考消费社会中技术和技术问题的出发点——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盛国荣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71,共6页
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主要围绕消费社会中的技术物展开,技术物成了他思考消费社会技术问题和技术的出发点。围绕消费社会中的技术物,鲍德里亚探讨了技术与技术物、技术物与人、技术物与灾难等方面的关系,表达了其对消费社会中技术... 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主要围绕消费社会中的技术物展开,技术物成了他思考消费社会技术问题和技术的出发点。围绕消费社会中的技术物,鲍德里亚探讨了技术与技术物、技术物与人、技术物与灾难等方面的关系,表达了其对消费社会中技术物的批判性思考,反映了其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决定论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技术物 技术 技术哲学
原文传递
城市技术人工物意向下的城市现代性问题及出路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怡帆 文成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3-128,共6页
虽然技术的工具理性促成了城市化进程,但是也造成了城市的蔓延、城市人文肌理的断裂、城市差异性受限、日常生活依赖技术性的设置和城市空间隔离等城市现代性问题。这是城市技术人工物功能意向的符号化、价值意向的工具化、伦理意向的... 虽然技术的工具理性促成了城市化进程,但是也造成了城市的蔓延、城市人文肌理的断裂、城市差异性受限、日常生活依赖技术性的设置和城市空间隔离等城市现代性问题。这是城市技术人工物功能意向的符号化、价值意向的工具化、伦理意向的等级化的必然结果。为此,从超越本质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立场出发,从发展智慧科技、涵养城市文化、提升城市技术人工物共享价值3个方面对城市日常生活进行改造,来克服由于技术理性而带来的城市现代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理性 城市现代性问题 技术人工物 意向转向 日常生活改造
下载PDF
直觉:技术人工物二重性“难问题”的新方案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雪健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41,共6页
技术人工物二重性及其产生的"难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本文尝试将直觉作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首先讨论"经验转向"中"经验"的本真含义,发现其既包括外部经验又包括内部经验,而这种内部经验在技术实践... 技术人工物二重性及其产生的"难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本文尝试将直觉作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首先讨论"经验转向"中"经验"的本真含义,发现其既包括外部经验又包括内部经验,而这种内部经验在技术实践中就表现为直觉。然后,从对"难问题"的历史考察中发现,对于结构-功能之间的本体论标准已经开始转变,这就为直觉的合法性奠定了基础。并由此转入直觉如何将技术人工物纳入到实践层面中的讨论,即把直觉作为默会知识来进行研究,通过形成"实践感"在主体与技术人工物之间建立联系,来表明直觉可以作为技术实践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人工物 技术人工物二重性 “难问题” 直觉
原文传递
技术治理中技术人工物设计的底层属性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延龙 汤书昆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41-246,共6页
技术人工物的本体属性经过还原后存在多种争议,造成使用者和设计者在对其认知和行为方式上的困扰。通过技术人工物的"两重性"和"三重性"的溯源、伦理实在性的前提批判、伦理本体属性的考量和"四重性"的... 技术人工物的本体属性经过还原后存在多种争议,造成使用者和设计者在对其认知和行为方式上的困扰。通过技术人工物的"两重性"和"三重性"的溯源、伦理实在性的前提批判、伦理本体属性的考量和"四重性"的实践进路4个层面,解析技术人工物底层属性逻辑的问题,以期从伦理转向视角为技术人工物的技术治理提供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人工物 伦理 技术设计 底层属性 技术治理
下载PDF
“技术人造物”的本质回归——论拉图尔对技术本质观的批判与重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左璜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47,共7页
已有关于技术人造物的本质认识主要存在客体和工具两种隐喻,始终囿于自然与社会、人与物的二元对立思维传统。基于反二元论的立场,拉图尔依托对现代性的批判与符号学思想,提出了技术人造物的行动者网络隐喻。立足行动者网络隐喻,拉图尔... 已有关于技术人造物的本质认识主要存在客体和工具两种隐喻,始终囿于自然与社会、人与物的二元对立思维传统。基于反二元论的立场,拉图尔依托对现代性的批判与符号学思想,提出了技术人造物的行动者网络隐喻。立足行动者网络隐喻,拉图尔提出了"实作论"以还原技术人造物的历史质,创新"技术解释学"以还原技术人造物的关系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人造物 隐喻 行动者网络 实作论 技术解释学 正本
原文传递
可持续技术还是可持续使用?——从“技术人工物的双重属性”谈开去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多闻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66,112,共5页
技术人工物双重属性的技术解释学论纲强调,技术的结构由设计所确定,而技术的功能则由使用所赋予,这就进一步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到生活世界,由此产生的一个困惑是:可持续的到底是技术还是使用?诚然,技术为使用提供的仅仅是"已经在此&q... 技术人工物双重属性的技术解释学论纲强调,技术的结构由设计所确定,而技术的功能则由使用所赋予,这就进一步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到生活世界,由此产生的一个困惑是:可持续的到底是技术还是使用?诚然,技术为使用提供的仅仅是"已经在此"的人工物,而使用则将这种"已经在此"的人工物转变为"上手"和"在手"的人工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技术人工物 使用
原文传递
荷兰技术哲学之“思”“路”
14
作者 刘宝杰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5-130,共6页
荷兰技术哲学推行理论与实践并行的研究策略,在一定意义上重新建构了技术哲学的研究问题、研究模式和研究策略。理论上,荷兰技术哲学以技术人工物的两重性框架为基础,建构起技术人工物哲学体系;实践上,荷兰技术哲学以技术人工物的设计... 荷兰技术哲学推行理论与实践并行的研究策略,在一定意义上重新建构了技术哲学的研究问题、研究模式和研究策略。理论上,荷兰技术哲学以技术人工物的两重性框架为基础,建构起技术人工物哲学体系;实践上,荷兰技术哲学以技术人工物的设计与使用为前提,开启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技术哲学 技术人工物 技术人工物哲学
原文传递
技术人工物功能归属的倾向性进路
15
作者 曾云珍 吴国林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29,共8页
功能是一种特殊的倾向性。基本形式本体把功能归为倾向性的子类别,同时技术哲学领域中的功能倾向性进路亦有一定进展,两者却均具有局限性。基于卡尔纳普过时的倾向性分析,克劳斯错误地作出功能不是倾向性的论断。结合系统论,倾向性获得... 功能是一种特殊的倾向性。基本形式本体把功能归为倾向性的子类别,同时技术哲学领域中的功能倾向性进路亦有一定进展,两者却均具有局限性。基于卡尔纳普过时的倾向性分析,克劳斯错误地作出功能不是倾向性的论断。结合系统论,倾向性获得了一个充分的定义。技术人工物的功能归属意味着功能须满足倾向性的表达式,且具有实现主体目的的意向性,其物理化学结构支持功能的实现,专有功能则是技术人工物得以复制的原因。这一新理论能够满足功能理论的四个充分性标准,尤其是解决了功能失常和功能缺失的区分这一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人工物 功能归属 倾向性
原文传递
会计信息系统的工程设计困境与设计科学研究范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阳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8期107-110,共4页
会计信息化引发的范式革命,提出了设计科学研究的需求。在会计信息系统(AIS)工程设计中,技术人工物的结构与功能双重属性原理,引发了AIS的工程设计困境。在AIS的设计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借助洞悉工程师的设计背景和用户的使用背景的优势,... 会计信息化引发的范式革命,提出了设计科学研究的需求。在会计信息系统(AIS)工程设计中,技术人工物的结构与功能双重属性原理,引发了AIS的工程设计困境。在AIS的设计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借助洞悉工程师的设计背景和用户的使用背景的优势,通过构建并评价创新的概念、模型、方法和实例,来解决AIS工程设计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或者采用一个更加有效和高效的方式来解决现已解决的重要问题,从而创造出了新的知识。能否给知识库增加新的知识,是设计科学与设计实践的根本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信息系统 技术人工物 设计科学 研究范式
下载PDF
技术人工物的自然类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路扬 吴国林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56-61,68,共7页
自然类是自然的而不是人为的分组。自然类的划分标准是结构、功能与要素的统一,还有时间性标准。从结构、功能与要素以及时间性四个因素分析技术人工物,可以确定人工类属于自然类,自然类的划分标准同样适用于人工类的划分。技术人工物... 自然类是自然的而不是人为的分组。自然类的划分标准是结构、功能与要素的统一,还有时间性标准。从结构、功能与要素以及时间性四个因素分析技术人工物,可以确定人工类属于自然类,自然类的划分标准同样适用于人工类的划分。技术人工物实在性问题是分析技术哲学的重要问题。人工物的核心要素、核心结构与专有功能相互统一的实在,决定了技术人工物的实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类 人工类 技术人工物 实在性
下载PDF
道德调节 被引量:1
18
作者 维贝克 闫宏秀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7,共7页
在对各种技术道德研究路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对技术是否可以作为道德行动者的审视,并从道德调节入手,以对构成道德能动性的两个必要条件——意向性和自由——的非人文主义分析为基础,重新思考伦理学中物的地位,借助于阐述物在道义... 在对各种技术道德研究路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对技术是否可以作为道德行动者的审视,并从道德调节入手,以对构成道德能动性的两个必要条件——意向性和自由——的非人文主义分析为基础,重新思考伦理学中物的地位,借助于阐述物在道义论、目的论、美德论伦理学中的作用来创建认真对待技术道德相关性所需要的空间,即通过道德调节来有效构建通向将技术道德化的理论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物 道德 物性 调节
下载PDF
技术人工物使用寿命的机体哲学分析和伦理反思
19
作者 胡婕妤 王前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29-35,共7页
从机体哲学的视角看,技术人工物使用寿命引发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人工物老化引发事故、技术人工物零部件损毁引发故障、技术人工物老化引发环境污染、过时的技术人工物引发意外风险等几个方面。造成这些问题的思想根源,主要是因... 从机体哲学的视角看,技术人工物使用寿命引发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人工物老化引发事故、技术人工物零部件损毁引发故障、技术人工物老化引发环境污染、过时的技术人工物引发意外风险等几个方面。造成这些问题的思想根源,主要是因为消费者追求"一劳永逸"的消费观念,对技术人工物使用寿命存在误解,对其使用体验存在局限性,管理者在技术使用上显得急功近利,忽视了技术体系的有机特性。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技术人工物使用寿命问题的技术伦理教育,建立技术人工物使用寿命的技术评价制度,完善技术人工物使用寿命的社会监管机制,以有效防范由于忽视技术人工物使用寿命而带来的风险和事故,构建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人工物 使用寿命 伦理反思 技术风险
原文传递
技术人工物设计中的功能分解
20
作者 李秀波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33-39,共7页
技术人工物的设计遵循功能推理的逻辑,通过功能分解方法实现。文章通过梳理功能分解的三种方法,分析功能分解的内在逻辑,认为功能分解的逻辑基础来自技术人工物的工作机制及其与使用者的互动方式,其实现的基础条件是功能的可分隔性和性... 技术人工物的设计遵循功能推理的逻辑,通过功能分解方法实现。文章通过梳理功能分解的三种方法,分析功能分解的内在逻辑,认为功能分解的逻辑基础来自技术人工物的工作机制及其与使用者的互动方式,其实现的基础条件是功能的可分隔性和性能的可降层性。功能分解作为一个桥梁,帮助设计者连接了“意向图景”与“物理/机械图景”,在部分与整体的结构/功能之间获得一种逻辑上的互通性。功能分解思维帮助设计者得到了易于理解的,具有可预测性、可靠性、稳定性、可控性的牛顿机器,并通过设计方案说明设计对象的性能/行为是严格可预测的,与预期运行效果是一致的。这实质上是机械论和还原论在设计思维中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人工物 工程设计 功能推理 功能分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