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8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与大豆间作效应分析 被引量:83
1
作者 黎健龙 涂攀峰 +5 位作者 陈娜 唐劲驰 王秀荣 年海 廖红 严小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040-2047,共8页
【目的】分析幼龄茶树与大豆间作对土壤养分状况、茶叶生长、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个大豆品种和两个茶树品种,分春、夏两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基地酸性土茶园进行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茶、豆间作对土壤pH、... 【目的】分析幼龄茶树与大豆间作对土壤养分状况、茶叶生长、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个大豆品种和两个茶树品种,分春、夏两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基地酸性土茶园进行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茶、豆间作对土壤pH、氮、磷、钾、钙、镁等养分状况,茶树株高、株宽及百芽重等生长指标以及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结果】幼龄茶园中间种大豆,大豆秸秆回田后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能显著降低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全氮含量;茶、豆间作能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的树势、培养树冠,为成龄茶园的丰产打下基础;茶、豆间作还能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减少虫害和杂草的发生,从而显著地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结论】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进行茶、豆间作,在增收两季大豆的情况下,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微生态环境,提高茶叶产量,是一种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大豆 间作 微生态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茶树抗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2
作者 房用 李秀芬 +4 位作者 慕宗昭 乔勇进 于连家 孙蕾 连建国 《经济林研究》 2004年第2期69-72,共4页
针对茶树在北方地区易受冻害的特点,总结了茶树抗寒性研究的进展,提出了从选育抗冻良种,适地适种,合理布局,加强抚育管理等方法来提高茶树抗冻能力,为进一步开展茶树抗寒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茶树 抗寒性 北方地区 选育
下载PDF
茶树上红紫色芽叶部分生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刘富知 黄建安 +2 位作者 付冬和 贺端清 昌建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1-42,57,共3页
为给茶树红紫色芽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对其部分生化特性 ,如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类等的含量和儿茶素的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湖南农业大学种植的安化有性群体品种茶树中 ,有 76 .0 9%的植株上出现深浅不一的红紫色芽叶 ,82 .... 为给茶树红紫色芽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对其部分生化特性 ,如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类等的含量和儿茶素的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湖南农业大学种植的安化有性群体品种茶树中 ,有 76 .0 9%的植株上出现深浅不一的红紫色芽叶 ,82 .6 1%的植株嫩梢中不同程度地含有花青素 .安化群体品种茶树上的红紫色芽叶较纯绿色芽叶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儿茶素和黄酮类化合物 ,保健性强的 L - EGCG含量亦偏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红紫色芽叶 生化成分 儿茶素 花青素
下载PDF
不同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生物标记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林生 庄家强 +3 位作者 陈婷 张爱加 周明明 林文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71,共8页
以1年生、6年生与20年生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对不同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年生茶树根际土壤的PLFA总量最大,其细菌、放线菌与原生动物的PLFA含量高于其他土壤样品;2... 以1年生、6年生与20年生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对不同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年生茶树根际土壤的PLFA总量最大,其细菌、放线菌与原生动物的PLFA含量高于其他土壤样品;20年生茶树根际土壤的真菌PLFA含量高于其他土壤样品,细菌PLFA含量与1年生茶树根际土壤相近(P>0.05),放线菌与原生动物PLFA含量均低于其他土壤样品(P<0.01);在20年生茶树土壤中,一些参与土壤物质循环的微生物类群的丰度在下降,一些代谢能力低的类群丰度增加;土壤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与6年生茶树土壤相比,20年生茶树土壤的脲酶、酸性磷酸单酯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低,蔗糖酶与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年限茶树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各总PLFA与酶活性、土壤肥力因子之间密切相关;随着茶树种植年限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体现在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降低,适应于贫瘠条件与低代谢能力的种群增多,反映出根际土壤质量与一些关键酶活性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根际土壤 磷脂脂肪酸标记 微生物群落 土壤酶活性
原文传递
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罗勒和紫苏对茶园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张正群 田月月 +3 位作者 高树文 许永玉 黄晓琴 张丽霞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9-395,共7页
通过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研究其对茶园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土壤养分状况、茶树生长及茶叶生化成分等的影响,分析间作芳香植物对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幼龄茶园间种芳香植物能减少小贯小绿叶蝉和绿盲蝽的数量,增加茶园中瓢虫、草蛉... 通过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研究其对茶园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土壤养分状况、茶树生长及茶叶生化成分等的影响,分析间作芳香植物对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幼龄茶园间种芳香植物能减少小贯小绿叶蝉和绿盲蝽的数量,增加茶园中瓢虫、草蛉、寄生蜂和蜘蛛等天敌的数量;芳香植物间作区土壤中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高于绿肥间作区和对照;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树生长、培养幼龄茶园的树势和树冠、增加茶叶产量。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减少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儿茶素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可见茶园间作芳香植物是一种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能促进生态茶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植物 罗勒 紫苏 间作 茶树 生态调控
下载PDF
板栗茶树间作模式的生态学基础 被引量:34
6
作者 张洁 刘桂华 《经济林研究》 2005年第3期1-4,27,共5页
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茶园相比,栗茶间作茶园内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较大的改善,林分结构较为复杂,且更为完善。从种群生态位基础来看,表现为所研究的各生态因素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上的成层... 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茶园相比,栗茶间作茶园内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较大的改善,林分结构较为复杂,且更为完善。从种群生态位基础来看,表现为所研究的各生态因素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上的成层性和水平上的交错和镶嵌性;从时间位置结构基础来看,表现为各生态因素在时间位置上部分重叠的协调性。通过对两种类型茶园内春茶期、夏茶期的光照强度变化、气温日变化、大气湿度日变化、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蒸腾强度日均值、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等方面进行测定比较,为板栗茶树复合生态系统的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茶间作模式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纯茶园 纯栗林 生态学基础
下载PDF
南京地区茶树生长气候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李湘阁 闵庆文 余卫东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572-577,共6页
从农业气象学角度,利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南京地区茶树生长气候适宜度的计算与分析,探讨了不同的郊县和郊区茶树种植的气候适宜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和分析了相应地区的茶树生长气候适宜态,讨论了在不同采摘期内气象条件的影响... 从农业气象学角度,利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南京地区茶树生长气候适宜度的计算与分析,探讨了不同的郊县和郊区茶树种植的气候适宜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和分析了相应地区的茶树生长气候适宜态,讨论了在不同采摘期内气象条件的影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气候适宜度 气象条件 生长
下载PDF
我国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8
作者 王庆森 王定锋 吴光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615-623,共9页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树上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本文概述了我国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假眼小绿叶蝉优势种的确定、生物学特性、种群消长规律、空间分布、遗传差异、通讯行为、不同...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树上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本文概述了我国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假眼小绿叶蝉优势种的确定、生物学特性、种群消长规律、空间分布、遗传差异、通讯行为、不同茶树品种的适应性以及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假眼小绿叶蝉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钙过量对茶树光合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王跃华 张丽霞 孙其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2-438,共7页
茶树是一种嫌钙植物,本文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钙过量水平对茶树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色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及茶树新梢生长的影响,旨在探明钙过量对茶树光合生理的影响,同时为解释高钙茶园中茶树生长不良提供一定的理... 茶树是一种嫌钙植物,本文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钙过量水平对茶树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色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及茶树新梢生长的影响,旨在探明钙过量对茶树光合生理的影响,同时为解释高钙茶园中茶树生长不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钙过量处理,随着钙浓度的升高,茶树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逐渐降低;茶树叶片Chl a/Chl b升高,总Chl含量逐渐降低;茶树叶片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逐渐降低,初始荧光(Fo)则升高;叶绿体片层结构遭到破坏;同时钙过量处理的茶树新梢生长受到抑制,其节间距、新梢长度、展叶数、叶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上述结果说明:钙过量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光合系统膜结构的破坏,导致电子传递链受阻,茶树叶片光能利用效率降低,从而影响茶树新梢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钙过量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叶绿体结构
下载PDF
福建安溪不同年限茶树土壤养分与微生物Biolog功能多样性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林生 庄家强 +3 位作者 陈婷 张爱加 周明明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71-1477,共7页
茶园提早衰老退化是制约茶叶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以1年生、6年生与20年生茶树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限的茶树土壤养分与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8 53—2004)的pH和各项肥力指标,1年... 茶园提早衰老退化是制约茶叶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以1年生、6年生与20年生茶树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限的茶树土壤养分与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8 53—2004)的pH和各项肥力指标,1年生茶树土壤的pH为4.73,处于Ⅱ级水平,6年生茶树土壤的pH为4.41,接近Ⅱ级水平,都符合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的酸碱指标;20年生茶树土壤pH为4.15,接近4.0,呈酸化。6年生茶树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都达到肥力Ⅰ级,速效钾处于肥力Ⅲ级,整体肥力水平最好;1年生茶树土壤的速效磷丰富,达到肥力Ⅰ级,碱解氮达到肥力Ⅱ级,有机质和速效钾处于肥力Ⅲ级,肥力处于中等水平;20年生茶树土壤的有机质达到肥力Ⅱ级,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都处于肥力Ⅲ级,整体肥力水平最差。基于Biolog平板法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表明,6年生茶树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能力最好,20年生茶树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程度都不高,1年生茶树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处于中等水平。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6年生茶树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Brillouin、均匀度、丰富度指数均最高;20年生茶树土壤最低。总之,与6年生和1年生茶树土壤相比,20年生茶树土壤呈现较强酸化,有机质含量比6年生茶树土壤下降47.81%,微生物群落的生理活性最低,生理功能多样性急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根部土壤 微生物群落 土壤肥力 BIOLOG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茶树新梢氮磷钾含量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32
11
作者 罗凡 张厅 +2 位作者 龚雪蛟 杜晓 马伟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99-3506,共8页
通过单施、配施和同施氮、磷、钾肥,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茶园春、夏、秋季茶树一芽二叶新梢的氮、磷、钾含量及新梢叶片光合生理的变化,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春、夏、秋季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 通过单施、配施和同施氮、磷、钾肥,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茶园春、夏、秋季茶树一芽二叶新梢的氮、磷、钾含量及新梢叶片光合生理的变化,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春、夏、秋季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对茶树春、夏、秋季新梢的氮、磷、钾含量影响较大.相同施肥方式下,夏、秋季茶树新梢的氮、磷含量低于春季,而钾含量高于春季.氮磷钾肥同施有利于春季茶树叶片Pn的提高,而单施磷肥对其产生抑制作用,单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夏、秋季茶树叶片Pn;相同施肥方式下,夏、秋季茶树叶片Pn要高于春季.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与夏、秋季茶树Pn呈极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方程及相关分析表明,季节不同,影响茶树叶片Pn的主要生理因子不同,其共同影响因子是胞间CO2浓度(Ci)和磷含量,其中Ci对茶树Pn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磷对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肥 氮磷钾营养 光合生理指标 新梢 茶树
原文传递
福林酚法测定茶树中茶多酚的分布水平 被引量:30
12
作者 游见明 曹新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17-2419,共3页
采用福林酚法对茶树不同部位多酚化合物总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部位中茶多酚含量的差异,探讨茶多酚在茶树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茶树中茶多酚含量随生长部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叶片中茶多酚含量最高,根部含量最低。了解茶树不同部... 采用福林酚法对茶树不同部位多酚化合物总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部位中茶多酚含量的差异,探讨茶多酚在茶树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茶树中茶多酚含量随生长部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叶片中茶多酚含量最高,根部含量最低。了解茶树不同部位茶多酚的分布将有助于为茶树茶多酚代谢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多酚 福林酚法 分布
下载PDF
丛枝菌根(AM)对无性繁殖茶苗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曙光 林先贵 +2 位作者 董元华 罗质超 施亚琴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2-468,共7页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 ,分别接种丛枝菌根 (AM)真菌Acaulosporalavis(光壁无梗球囊霉 ,菌号 :34)、Glomusmanihot(木薯球囊霉 ,菌号 :38)和Glomuscaledonium(苏格兰球囊酶 ,菌号 :90 0 36) ,观察AM对枝条繁殖茶苗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试...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 ,分别接种丛枝菌根 (AM)真菌Acaulosporalavis(光壁无梗球囊霉 ,菌号 :34)、Glomusmanihot(木薯球囊霉 ,菌号 :38)和Glomuscaledonium(苏格兰球囊酶 ,菌号 :90 0 36) ,观察AM对枝条繁殖茶苗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试验持续 1 4个月。结果表明 ,接种AM真菌明显促进了无性繁殖茶苗的生长 ,无论是株高还是地上、地下干重都高于不接种者 (CK) ,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P <0 .0 1 )。AM对茶树吸收无机元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尤其是对P、Ca、Mg等的吸收。接种AM真菌的茶苗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都明显高于CK。接种AM真菌还提高了茶叶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和茶多酚的浓度 ,改善了茶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无性繁殖茶苗 生长 茶叶品质 AM菌根 茶树
下载PDF
茶树蒸腾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陶汉之 周良骝 +2 位作者 方一平 程茱萸 周建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49-354,共6页
茶树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因品种、叶位不同而异.抗旱性强的品种具有低的气孔导度;鱼叶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接近或高于真叶.茶树叶片蒸腾速率夏、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在晴天,茶树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呈单峰型,以... 茶树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因品种、叶位不同而异.抗旱性强的品种具有低的气孔导度;鱼叶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接近或高于真叶.茶树叶片蒸腾速率夏、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在晴天,茶树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呈单峰型,以中午前后最高;其日变化与光量子通量密度、叶温、蒸汽压亏缺等因子显著相关;光量子通量密度对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蒸腾速率 生态因子
下载PDF
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叶色值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宋绪忠 赵永军 +2 位作者 张金凤 刘苹 陈吉虎 《山东林业科技》 2002年第6期10-12,共3页
用SPAD - 5 0 2仪和比色法分别测定了 8个茶树无性系品种的叶色值与叶绿素含量。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 :8个无性系品种的SPADR大小和叶绿素含量有关 ,其中与叶绿素a、b浓度比相关性最强 ,叶绿素b的浓度是影响SPADR的次重要因子 ,该指... 用SPAD - 5 0 2仪和比色法分别测定了 8个茶树无性系品种的叶色值与叶绿素含量。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 :8个无性系品种的SPADR大小和叶绿素含量有关 ,其中与叶绿素a、b浓度比相关性最强 ,叶绿素b的浓度是影响SPADR的次重要因子 ,该指标对SPADR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a b来实现的。最后以SPADR为指标采用最小距离法对各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片 叶绿素 含量 叶色值 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福建省安溪县茶园土壤酸化对茶树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王海斌 陈晓婷 +4 位作者 丁力 叶江华 贾小丽 孔祥海 何海斌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8-1403,共6页
为揭示茶树根际土壤酸化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以福建省安溪县9个乡镇茶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龄茶树根际土壤的pH值、茶树鲜叶的产量和品质指标含量并分析土壤酸度与茶树树龄、茶树鲜叶的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安溪县9个乡镇... 为揭示茶树根际土壤酸化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以福建省安溪县9个乡镇茶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龄茶树根际土壤的pH值、茶树鲜叶的产量和品质指标含量并分析土壤酸度与茶树树龄、茶树鲜叶的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安溪县9个乡镇茶园中,37.67%的土壤已经酸化,10.03%的土壤适宜种植茶树.茶树树龄与其根际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即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其根际土壤pH值呈现下降趋势.其次,9个乡镇茶园春茶、秋茶产量均与茶树根际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2-0.952和0.898-0.973.此外,9个乡镇茶园茶叶品质指标——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均与茶树根际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在0.897-0.959、0.908-0.974和0.907-0.975之间.综上表明,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酸度加剧,茶叶产量降低,茶叶品质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安溪县 茶树 PH值 产量 品质
原文传递
遮阴对茶园生态环境及其茶树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陈佩 杨知建 肖润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604-5605,5639,共3页
遮阴可明显改变茶园微域生态环境,尤其对茶树冠层温度湿度及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等一系列生理与生化过程,最终影响到茶叶产量。从生理生态方面综述了茶园覆盖遮阴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树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 遮阴可明显改变茶园微域生态环境,尤其对茶树冠层温度湿度及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等一系列生理与生化过程,最终影响到茶叶产量。从生理生态方面综述了茶园覆盖遮阴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树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遮阴措施在实际应用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遮阴 生态环境 光合作用
下载PDF
茶树短穗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因素探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吴淑平 吕立哲 +3 位作者 郑杰 任红楼 党永超 蒋双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4-37,共4页
为了提高茶树短穗扦插成活率,研究了扦插时间、扦插基质、扦插品种及插穗种类对茶苗成活率、出圃率和茶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上旬扦插最好,成活率、出圃率最高,分别为92.4%、80.4%,1足龄茶苗达到Ⅰ级扦插茶苗质量标准;扦插基质以... 为了提高茶树短穗扦插成活率,研究了扦插时间、扦插基质、扦插品种及插穗种类对茶苗成活率、出圃率和茶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上旬扦插最好,成活率、出圃率最高,分别为92.4%、80.4%,1足龄茶苗达到Ⅰ级扦插茶苗质量标准;扦插基质以处理D(泥炭土上铺泥砂土)扦插茶苗成活率、出圃率最高,分别为71.1%、65.4%,且1足龄苗达到Ⅰ级扦插茶苗质量标准;不同茶树品种的扦插成活率存在差异,表现为乌牛早>福鼎大白茶>迎霜>白毫早>碧香早;粗插穗和短插穗的扦插成活率高,茶苗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短穗 扦插 基质 成活率
下载PDF
茶蚜在茶树不同部位上刺探行为的差异 被引量:18
19
作者 韩宝瑜 陈宗懋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1,共5页
电子学穿刺记录技术(EPG)研究表明,茶蚜口针在茶树芽下第1叶、芽头、嫩茎和第4叶韧皮部中分泌(E1)和吸食(E2)的历时分别占总试验时间的30.6%、22.8%、9.6%和5.4%,差异显著(p<0.05)。在第1叶上,多数供试茶蚜的口针第1次刺探就能... 电子学穿刺记录技术(EPG)研究表明,茶蚜口针在茶树芽下第1叶、芽头、嫩茎和第4叶韧皮部中分泌(E1)和吸食(E2)的历时分别占总试验时间的30.6%、22.8%、9.6%和5.4%,差异显著(p<0.05)。在第1叶上,多数供试茶蚜的口针第1次刺探就能够深入韧皮部、分泌消化液而产生E1波,第1次在韧皮部中的分泌(K1)就能引发从韧皮部的吸食(E2)。但在芽头、嫩茎和第4叶上,只有少数供试茶蚜有这样的刺吸活动。证实茶蚜嗜好第1叶。该习性与第1叶的营养组分和物理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蚜 茶树 刺探行为 电子学穿刺记录技术 分泌 吸收
原文传递
茶树花青素及其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进展 被引量:22
20
作者 梅菊芬 徐德良 +2 位作者 汤茶琴 卢媛 徐琪 《热带农业工程》 2013年第1期42-46,共5页
从茶树花青素的组成、代谢及其影响因素等种质对茶树花青素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讨论了该种质其他生化成分的特点,并从新品种(系)选育和高花青素茶产品开发两个方面综述了高花青素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的进展,旨在为茶树花青素的代谢... 从茶树花青素的组成、代谢及其影响因素等种质对茶树花青素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讨论了该种质其他生化成分的特点,并从新品种(系)选育和高花青素茶产品开发两个方面综述了高花青素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的进展,旨在为茶树花青素的代谢和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茶树 代谢 种质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