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介导靶向微泡治疗脑梗死白兔动物实验研究
1
作者 孙泉 高枫 +2 位作者 程正才 陈婷婷 于妲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9期1592-1595,共4页
目的探究采用超声介导靶向微泡[自制,含造影剂(全氟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_(165)c脱氧核糖核酸(VEGF_(165)c DNA)、抗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单克隆抗体]治疗脑梗死白兔的动物实验效果,同时观察VEGF_(165)c DNA基因转染对改善受损血管... 目的探究采用超声介导靶向微泡[自制,含造影剂(全氟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_(165)c脱氧核糖核酸(VEGF_(165)c DNA)、抗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单克隆抗体]治疗脑梗死白兔的动物实验效果,同时观察VEGF_(165)c DNA基因转染对改善受损血管内膜的作用。方法选取60只新西兰大白兔,通过高脂饮食制作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超声介导靶向微泡(A组)、爱通立(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各组白兔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梗死部位坏死区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梗死区质量比重。结果治疗后A组及B组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但A组与B组血管再通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梗死部位坏死区中性粒细胞平均计数明显少于B组及对照组(P<0.05),但B组与对照组梗死部位坏死区中性粒细胞平均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梗死区质量占比低于B组及对照组(P<0.05),且B组梗死区质量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联合靶向微泡介导脑梗死治疗的动物实验VEGF_(165)c DNA基因转染治疗效果较好,能改善血管再通情况,减轻梗死区域的炎性反应,减少梗死区质量占比,有利于治疗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靶向微泡 脑梗死 治疗
原文传递
携MMP-2抗体的靶向造影剂对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超声评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慧 周倩 +1 位作者 向红 秦伟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400-1403,共4页
目的探讨以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为靶点的超声微泡对卵巢癌微环境在体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裸鼠卵巢癌移植瘤模型,制备携MMP-2抗体的靶向造影剂(targeted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MBt),经鼠尾静脉... 目的探讨以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为靶点的超声微泡对卵巢癌微环境在体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裸鼠卵巢癌移植瘤模型,制备携MMP-2抗体的靶向造影剂(targeted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MBt),经鼠尾静脉注射,超声在体观察普通造影剂(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MBc)与MBt的在移植瘤造影灌注特征,之后处死裸鼠,离体观察MMP-2抗原及血管生成拟态(VM)数量及其与靶向造影参数相关性。结果携MMP-2抗体MBt制备成功并移植瘤造模成功;携MMP-2抗体MBt在卵巢癌移植瘤内显影;MBt组较MBc组达峰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及平均通过时间延长(P <0.05);离体标本中MMP-2抗原与VM数量呈正相关(r=0.88,P <0.05),造影持续时间与MMP-2抗原、VM数量呈正相关(r=0.72,0.78,P <0.05)。结论携MMP-2靶向微泡在移植瘤内能与特异度表达的MMP-2受体结合,是一个较好的评价卵巢癌微环境的靶向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微环境 靶向超声造影剂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血管生成拟态
下载PDF
MRI多模态成像在UTMD联合CA-(Q-D-lip)精确示踪和治疗胶质瘤中的价值
3
作者 郑汉朋 赵应征 +5 位作者 周海生 吕金纯 吴爱琴 陈棋 赵雅萍 许崇永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721-729,共9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多模态技术在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UTMD)联合量子点(QDs)加载多西紫杉醇抗肿瘤药物[简写为CA-(Q-D-lip)]精准示踪和靶向治疗大鼠C6胶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只雄性成年健康SD大鼠,分为对照组及4个不同治疗...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多模态技术在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UTMD)联合量子点(QDs)加载多西紫杉醇抗肿瘤药物[简写为CA-(Q-D-lip)]精准示踪和靶向治疗大鼠C6胶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只雄性成年健康SD大鼠,分为对照组及4个不同治疗组{QDs溶液+超声爆破治疗组(Q-D+UTMD组)、空白脂质体+超声爆破治疗组(Blank lip+UTMD组)、QDs脂质体+超声爆破治疗组(Q-D-lip+UTMD组)和纤连蛋白靶向肽修饰的QDs脂质体+超声爆破治疗组[CA-(Q-D-lip)+UTMD组]},每组16只。治疗组从大鼠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第7天开始定期给药,28 d内共接受7次给药。每次给药后立即行UTMD治疗,各组给药后第7、14、21、28天进行胶质瘤MRI常规、动态增强扫描及多扩散敏感因子(b)值扩散加权成像及荧光成像。计算增强MRI后胶质瘤体积;依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特征,计算早期相对信号强化率(ARSER);分析不同数学扩散模型的评价效能。荧光成像仪检测胶质瘤QDs的分布特点,胶质瘤中靶向肽脂质体的靶向性。分析各组C6胶质瘤在同一及不同时间内体积变化、TIC信号强度差值及ARSER比较、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中的多参数差异分析。结果各组ARSER>60%。CA-(Q-D-lip)+UTMD组治疗后体积缩小最明显,ARSER最小,效果优于其他4组;CA-(Q-D-lip)+UTMD组随时间增加,表观弥散系数(ADC)、D、Dapp值整体呈上升趋势,Kapp、D*及f值呈下降趋势;其余4组随时间增加,ADC、D、Dapp值呈下降趋势,Kapp、D*及f值呈上升趋势;这些参数综合比较,ADC值相对稳定可靠,诊断效能较高;CA-(Q-D-lip)+UTMD组QDs量分布最多(第7天)。结论MRI多模态成像可精确评价CA-(Q-D-lip)+UTMD治疗胶质瘤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脂质体 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 C6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荧光成像
下载PDF
影像新技术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苗 赵云 于姣姣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7期2857-2859,共3页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最普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伤残、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早期发现和有效干预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研究...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最普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伤残、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早期发现和有效干预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研究显示,超声和心脏核磁共振成像能够无创检测糖尿病心肌病早期心功能损伤,超声造影剂介导药物和基因靶向治疗能够改善心肌结构和心功能。本文就近年来影像新技术对糖尿病心肌病早期诊断及超声介导干预糖尿病心肌病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斑点追踪技术 早期诊断 超声微泡靶向击破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