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用蒲公英低温和高温胁迫下内参基因筛选与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乔永刚 王勇飞 +5 位作者 曹亚萍 贺嘉欣 贾孟君 李政 张鑫瑞 宋芸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3-1164,共12页
为研究不同温度胁迫下药用蒲公英最适内参基因与温度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分别以低温(4℃)和高温(38℃)胁迫0、3、6、12、24和48 h共12个处理的叶片为材料,选取10个候选内参基因18S、EF1α、TUB、40S、GAPDH、β-actin、ACT11、TUA、60S... 为研究不同温度胁迫下药用蒲公英最适内参基因与温度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分别以低温(4℃)和高温(38℃)胁迫0、3、6、12、24和48 h共12个处理的叶片为材料,选取10个候选内参基因18S、EF1α、TUB、40S、GAPDH、β-actin、ACT11、TUA、60S和SKIP,利用RT-qPCR技术以及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评价其稳定性。利用筛选出的最适内参基因对药用蒲公英12个温度响应基因(AP2/ERF、Dof、ICE1、MYB、b ZIP、NTL6、HSF、Gols、HSP、NAC、XCT和WRKY)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温度胁迫下药用蒲公英最适内参基因为18S和GAPDH;药用蒲公英AP2/ERF、HSF、Glos、HSP、NAC、XCT基因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均为先上调后下调表达,bZIP、NTL6在温度胁迫下波动变化,Dof、ICE1、MYB在低温胁迫下先上调后下调表达,高温胁迫下持续下调表达,WRKY在高温胁迫下表达量远远高于低温胁迫。依据基因表达量推测,药用蒲公英低温和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存在差异,AP2/ERF、Dof主要响应低温胁迫,HSF、XCT、WRKY主要响应高温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蒲公英 温度胁迫 内参基因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蒲公英质量标准提升及不同产地药用蒲公英质量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惠西珂 李超 +6 位作者 谷巍 巢建国 王凯 韩怡 王玉卓 王圆圆 张松保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18-824,共7页
目的:提升蒲公英药材质量标准,并评价不同产地药用蒲公英药材的质量。方法: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蒲公英"项下规定的基础上,增加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总黄酮、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和异绿... 目的:提升蒲公英药材质量标准,并评价不同产地药用蒲公英药材的质量。方法: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蒲公英"项下规定的基础上,增加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总黄酮、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和异绿原酸A的含量测定方法,同时以8个产地42批药用蒲公英药材为对象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基于上述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42批药用蒲公英药材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5.30%~30.4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7.59%~38.96%。总黄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异绿原酸A(HPLC法)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16~0.096、0.003~0.196、0.004~0.117、0.025~1.578、0.002~0.15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9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7%~103.53%,RSD为1.19%~1.58%。42批药用蒲公英药材中总黄酮、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分别为0.734%~3.700%、0.004%~0.123%、0.006%~0.087%、0.073%~1.499%、0.005%~0.109%。42批药用蒲公英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为0~0.94%,相对峰面积的RSD为0~125.57%,其中39批样品相似度大于0.900。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陕西产药用蒲公英药材的综合质量较优,河北产药材次之。结论:拟定蒲公英药材中醇溶性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总黄酮、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分别不得低于17.0%、27.0%、1.383%、0.024%、0.021%、0.450%、0.021%。陕西产药用蒲公英药材除咖啡酸含量相对较低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较优;河北产药材的咖啡酸含量高于陕西产药材,其他各项指标略低于陕西产药材;其余产地的药用蒲公英药材综合质量相对较差,且同一产地不同批次间的药材质量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质量标准 质量评价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药用蒲公英
下载PDF
耐盐药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 Weber)愈伤组织筛选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新果 陈显扬 +1 位作者 姜丹 李银心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02-1209,共8页
为获得耐1.5%NaCl的药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 Weber)愈伤组织,以药蒲公英叶片外植体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以NaCl为选择因子,从愈伤组织直接筛选。在选择培养基上,大部分愈伤组织褐化死亡,个别褐化死亡的愈伤组织周围有少量新的细... 为获得耐1.5%NaCl的药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 Weber)愈伤组织,以药蒲公英叶片外植体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以NaCl为选择因子,从愈伤组织直接筛选。在选择培养基上,大部分愈伤组织褐化死亡,个别褐化死亡的愈伤组织周围有少量新的细胞团长出,将其转接到新鲜的选择培养基上,每3周继代一次,经3个月继代筛选获得了耐1.5%NaCl的药蒲公英细胞团。以普通愈伤组织为对照,发现随着NaCl浓度升高,耐盐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率下降但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着盐胁迫处理时间延长持续升高,而普通愈伤组织对照几乎停止生长,说明耐盐愈伤组织具有相对稳定的耐盐性。在蛋白水平上,耐盐愈伤组织与对照愈伤组织差异明显,SDS-PAGE分析显示:耐盐愈伤组织比对照多出一条34kD大小的蛋白带,且30kD、18kD左右的蛋白带明显上调。相同处理条件下耐盐愈伤组织脯氨酸的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盐胁迫条件下,耐盐愈伤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ase di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而对照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结果说明耐盐愈伤组织一方面通过小分子有机溶质如脯氨酸的方式调节其渗透平衡,另一方面还可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盐分造成的次级伤害。积累蛋白也可能是耐盐愈伤组织调节渗透平衡的一种方式。通过生理生化分析确定我们获得的耐盐愈伤组织为耐盐变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蒲公英 组织培养 变异愈伤筛选 耐盐性 活性氧清除剂 渗透平衡
下载PDF
药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 Weber)耐1.5%NaCl变异体的筛选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新果 李银心 +1 位作者 陈华 石武良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2-271,共10页
为提高药蒲公英的耐盐性,用20~30 d大小的药蒲公英叶片诱导愈伤,获得的愈伤以NaCl作为选择因子,用直接筛选的方法,每3周进行一次继代培养,经3个月继代筛选获得了耐1.5%NaCl的药蒲公英愈伤组织,将耐1.5%NaCl的药蒲公英愈伤组织接种在分... 为提高药蒲公英的耐盐性,用20~30 d大小的药蒲公英叶片诱导愈伤,获得的愈伤以NaCl作为选择因子,用直接筛选的方法,每3周进行一次继代培养,经3个月继代筛选获得了耐1.5%NaCl的药蒲公英愈伤组织,将耐1.5%NaCl的药蒲公英愈伤组织接种在分化培养基上分化出芽,之后将再生芽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经4个月得到了12株耐1.5%NaCl的药蒲公英再生植株。与野生型相比,耐盐植株叶片宽大、叶柄粗短、叶表面覆盖白色细毛,根粗壮较短,花茎中部具2 cm左右的苞叶。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和SDS-PAGE检测表明,耐盐植株与对照植株在DNA及蛋白水平上均存在明显差异。1.5%NaCl处理后,与普通再生植株相比,耐盐株系的抗氧化酶活性明显提高,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更为显著,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其主要药用成分黄酮的含量显著增加。这些结果说明耐盐植株的抗氧化防御能力明显增强。以上结果表明耐1.5%NaCl的药蒲公英再生植株为耐1.5%NaCl药蒲公英变异体,这些耐盐变异体有望成为抗盐耐海水蔬菜家族的新成员。同时,这些耐盐变异体植株比普通植株具有更高的医用商业价值。耐1.5%NaCl的药蒲公英再生变异体遗传稳定性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清除剂 耐盐变异体 药蒲公英 叶片外植体
下载PDF
蒲公英和鱼腥草粗多糖对小鼠DSS诱导性肠炎的功能恢复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帅珂 吕英杰 +4 位作者 张月鹏 丁壮 韩军 郭尚敬 陈芳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79-84,共6页
研究蒲公英和鱼腥草粗多糖的体外抑菌作用及对小鼠DSS诱导性肠炎的恢复和对肝肾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提取物中粗多糖的含量;利用滤纸片法研究粗多糖提取液对两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分别配50 g/... 研究蒲公英和鱼腥草粗多糖的体外抑菌作用及对小鼠DSS诱导性肠炎的恢复和对肝肾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提取物中粗多糖的含量;利用滤纸片法研究粗多糖提取液对两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分别配50 g/L的蒲公英和鱼腥草粗多糖溶液,对DSS诱导性肠炎小鼠进行灌胃处理,随后观察粪便形态、测量小鼠体重、AST、ALT、Cr、Bun酶活等指标.结果:蒲公英和鱼腥草粗多糖提取物中多糖含量分别为76.1%和73%;粗多糖溶液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能有效促进小鼠DSS诱导性肠炎的恢复;粗多糖对DSS诱导性肠炎小鼠的肝肾代谢相关酶AST、ALT、Cr、Bun的数值均有下调作用.结论:两种中药材的粗多糖可以改善小鼠的肠炎症状并对肝肾毒性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鱼腥草 粗多糖 抑菌 肠炎
下载PDF
三种菊科植物抗癌抗炎组分分离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斌 魏超田 +6 位作者 劳扬 张媛媛 高雄 陈琼 林晓蓉 路海燕 陈忠正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20-1626,共7页
本研究以甜叶菊、蒲公英、野菊花三种菊科植物为材料,采用水、乙醇/乙酸乙酯、甲醇和正己烷4种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TLC分离纯化,以小鼠肝癌细胞Hepa 1c1c7和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为模型,通过测定醌还原酶活性和一氧化氮抑制率,筛选... 本研究以甜叶菊、蒲公英、野菊花三种菊科植物为材料,采用水、乙醇/乙酸乙酯、甲醇和正己烷4种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TLC分离纯化,以小鼠肝癌细胞Hepa 1c1c7和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为模型,通过测定醌还原酶活性和一氧化氮抑制率,筛选具有抗癌和抗炎的活性组分。结果:甜叶菊、蒲公英、野菊花的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经分离纯化后得到最强活性组分,其诱导醌还原酶倍增的浓度分别为0.26-1.59μg/mL、0.45-3.73μg/mL和0.60-0.92μg/mL;甜叶菊、蒲公英组分一氧化氮抑制率达到50%的浓度分别为14.02-19.04μg/mL、48.90-86.05μg/mL。这一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菊科植物抗癌抗炎功能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作用机理打下了前期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蒲公英 野菊花 醌还原酶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甘肃产5种中药治疗痛风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红娟 刘娜 +3 位作者 李彦科 邹家栋 张苏州 张旭东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1年第5期720-722,共3页
目的:比较甘肃产5种药材的治疗痛风作用。方法:130只Wistar大鼠分成13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苯溴马隆)及掌叶大黄、黄芪、蒲公英、车前子、甘草高剂量(5g/kg)、低剂量(1.25g/kg)组,每组10只。体内注射次黄嘌呤和氧嗪酸钾建立大鼠... 目的:比较甘肃产5种药材的治疗痛风作用。方法:130只Wistar大鼠分成13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苯溴马隆)及掌叶大黄、黄芪、蒲公英、车前子、甘草高剂量(5g/kg)、低剂量(1.25g/kg)组,每组10只。体内注射次黄嘌呤和氧嗪酸钾建立大鼠痛风模型,各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尿酸水平。结果:5种药物降血尿酸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其中大黄效果最佳,车前子次之。结论:甘肃产5种药材治疗痛风均有疗效,作用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大黄 黄芪 蒲公英 车前子 甘草 痛风 尿酸
下载PDF
Taraxacum officinale Leaves and Roots Suppress Glioma Cell Viability
8
作者 Ala Fulga Mihail Todiras +1 位作者 Valentin Gudumac Olga Tagadiuc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2年第3期175-189,共15页
Background: In spite of the progress that has been made towards development of many drugs, the accompanying toxicities and side effects sustain that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umor-relate... Background: In spite of the progress that has been made towards development of many drugs, the accompanying toxicities and side effects sustain that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umor-related deaths. Taraxacum officinale (TO) known else as Dandelion, exerts many promising activities, like antioxidant, anti-inflammatory, antitumor etc. It demonstrated its effectiveness in case of many types of tumors, through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cytotoxicity.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TO leaves and roots extracts influence on tumor glioblastoma cells line U-138 viability. Material and Methods: TO dry leaves and roots were extracted by DMSO, ethanol, and water. U-138 MG (Cell Lines Service) glioblastoma cells viability was assessed by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test. TO’s influence was compared with Doxorubicin activity. Results: All TO extracts suppressed the tumor cells viability. The greatest inhibitory influence on glial cells viability was shown by TO roots extracts made in 80% ethanol (50,000 μg/L - 8.49 ± 1.04) and Doxorubicin (54350 μg/L - 8.64 ± 1.65). The lowest influence on astrocytes was determined in case of Doxorubicin at concentration of 1.28 μg/L (96.6 ± 2.76). Conclusions: Taraxacum officinale is a promising source of many substances with multiple benefits for humans. The exercised actions depend on type of extractant and plants’ part.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glial tumors had the extract of roots made in ethanol of 80%. Further investigations are needed to explore the precise composition of the TO extracts,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and of their combination in neoplasms treatment and/or pre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axacum officinale GLIOBLASTOMA Extractant Type MTT Test
下载PDF
Elevated Carbon Dioxide Alters the Relative Fitness of <i>Taraxacum officinale</i>Genotypes
9
作者 James A. Bunce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2年第2期202-208,共7页
I tested whether elevated [CO2] affected which genotypes of Taraxacum officinale had highest fitness in two field experiments. In one experiment, T. officinale plants which persisted as weeds in alfalfa plots in open ... I tested whether elevated [CO2] affected which genotypes of Taraxacum officinale had highest fitness in two field experiments. In one experiment, T. officinale plants which persisted as weeds in alfalfa plots in open top chambers at ambient and elevated [CO2] were compared. In a second experiment, T. officinale seeds collected from local habitats were mixed and scattered in open top chambers at ambient and elevated [CO2], and plants producing seeds after one and two years in monocultures were compared. In both experiments seeds produced in each chamber were collected, and many plants from the seed lot from each chamber were grown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 chambers to test whether the [CO2] of the chamber of origin affected the mean value of various plant parameters. In both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ield exposure to elevated [CO2] altered the relative fitness of genotypes. Elevated [CO2] favored genotypes which produced biomass more rapidly at elevated [CO2] in both experiments, primarily because of faster rates of leaf initi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genotypes of this species vary widely in fitness at elevated [CO2] whether grown in monocultures or in mixed communities, and that this species could adapt rapidly to rising atmospheric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DELION taraxacum officinale Elevated Carbon Dioxide Fitness Growth PHOTOSYNTHESIS Leaf Initiation Adaptation
下载PDF
零上低温胁迫对药蒲公英亚显微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乔永刚 王勇飞 +3 位作者 陈亮 崔芬芬 曹亚萍 宋芸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67-1472,共6页
为研究零上低温胁迫对药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 F.H.Wigg.)亚显微结构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药蒲公英幼苗为材料进行4℃不同时间(0h,3h,6h,12h,24h,48h)低温胁迫试验,观察叶片亚显微结构的变化,测量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低... 为研究零上低温胁迫对药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 F.H.Wigg.)亚显微结构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药蒲公英幼苗为材料进行4℃不同时间(0h,3h,6h,12h,24h,48h)低温胁迫试验,观察叶片亚显微结构的变化,测量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药蒲公英叶片中叶绿体、液泡膜逐渐溶解,细胞质出现未知双层膜结构,淀粉粒、线粒体数量增加,胞质分离明显;低温胁迫时,叶绿素初始荧光值(Initial fluorescence,Fo)、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lectron transport rate,ETR)和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fluorescence quenching,NPQ)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Variable fluorescence/maximal fluorescence,Fv/Fm)、PSII(Photosystem II)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PSII actual photochemical quantum yield,ΦPSII)下降;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增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升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减小。零上低温胁迫下药蒲公英幼苗叶片受到损伤,膜透性增加,光合作用下降,亚显微结构遭到明显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蒲公英 零上低温胁迫 亚显微结构 叶绿素荧光 生理特性
下载PDF
种子引发对贮藏老化药用蒲公英种子萌发及幼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应洁 阿及克布 +3 位作者 罗聪 王文静 许娅渲 张建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9-103,共5页
以贮藏三年的药用蒲公英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聚乙二醇(10%、20%、30%)和赤霉素(100mg/L、200mg/L、300mg/L)以及不同浸种时间(1d、2d、3d)对种子萌发、生长以及幼苗质量的影响,从而确定药用蒲公英种子的最佳引发条件.结果表明,聚乙... 以贮藏三年的药用蒲公英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聚乙二醇(10%、20%、30%)和赤霉素(100mg/L、200mg/L、300mg/L)以及不同浸种时间(1d、2d、3d)对种子萌发、生长以及幼苗质量的影响,从而确定药用蒲公英种子的最佳引发条件.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和赤霉素均能改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其中聚乙二醇浓度为30%,引发3d的处理对蒲公英种子的引发效果最佳,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8.46%、159.85%、94.68%;在幼苗生长,平均根长、平均芽长、平均株高、鲜重分别较对照提高了60.30%、38.96%、52.64%、57.65%;移栽75d后,幼苗的地表平均株高、成活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2.70%、46.15%,且生长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蒲公英 老化种子 种子引发 幼苗质量
下载PDF
蒲公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军海 苗侨伟 何敏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54-60,共7页
为开发天然、低毒类饲料添加剂,本试验以陕南野生蒲公英作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蒲公英中绿原酸,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蒲公英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2(g/mL),提取温度60℃,... 为开发天然、低毒类饲料添加剂,本试验以陕南野生蒲公英作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蒲公英中绿原酸,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蒲公英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2(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5 h,提取溶剂体积分数50%,此条件下,蒲公英中绿原酸平均得率为3.18%。对蒲公英中绿原酸的抗氧化活性以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蒲公英中绿原酸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保存条件应在偏酸性且不宜与铜制品接触。此研究为将蒲公英中绿原酸进一步开发为天然低毒的功能性饲料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绿原酸 提取 稳定性
下载PDF
盐胁迫对药用蒲公英生长特性及有效成分积累与离子吸收分配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瑜 谷巍 +3 位作者 邱蓉丽 汤俊杰 刘梦雪 郎培蕾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2年第2期81-91,共11页
以药用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对其生长特性、有效成分积累和离子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胁迫(0.1%NaCl)对药用蒲公英生长和菊苣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叶中N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K^(+)含量及K^... 以药用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对其生长特性、有效成分积累和离子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胁迫(0.1%NaCl)对药用蒲公英生长和菊苣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叶中N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K^(+)含量及K^(+)/Na^(+)显著升高;高盐胁迫(≥0.2%NaCl)下其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菊苣酸含量显著降低,类囊体膜结构随着盐胁迫加剧趋于紊乱,光合能力减弱,叶片Na^(+)含量显著上升,而K^(+)、Ca^(2+)和Mg^(2+)含量下降,K^(+)/Na^(+)、Ca^(2+)/Na^(+)和Mg^(2+)/Na^(+)显著降低。离子运输选择性系数(S_(Ca,Na)、S_(Mg,Na)、S_(K,Na))随着盐胁迫加剧呈先升后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盐胁迫下蒲公英叶片Na^(+)含量与叶片生理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叶片Na^(+)富集是药用蒲公英遭受盐害导致生长受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药用蒲公英 生长特性 离子吸收分配
下载PDF
蒲公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亦菲 刘兆薇 +1 位作者 任一冉 刘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141,I0033,共11页
蒲公英始载于《新修本草》,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在综述蒲公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蒲公英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特有性证据... 蒲公英始载于《新修本草》,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在综述蒲公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蒲公英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特有性证据、化学成分有效性和可测性等的关系,对蒲公英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分析,并预测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咖啡酸、绿原酸、菊苣酸、蒲公英甾醇可作为其质量标志物的候选化合物,以期为蒲公英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下载PDF
药用蒲公英幼苗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澳旋 吕振涛 +4 位作者 林奕翰 马瑞冰 秦香楠 薄贺匀 乔永刚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510-516,共7页
为探究药用蒲公英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对6~7叶期幼苗进行不同时间(0、3、6、12、24、48 h)高温(38℃)胁迫处理,观察幼苗形态变化,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抗氧化酶活性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高温胁迫时间延长,药用蒲公英... 为探究药用蒲公英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对6~7叶期幼苗进行不同时间(0、3、6、12、24、48 h)高温(38℃)胁迫处理,观察幼苗形态变化,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抗氧化酶活性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高温胁迫时间延长,药用蒲公英幼苗发生萎蔫,各项指标均呈现不同趋势的变化,其中叶片初始荧光值(F_(v))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及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非光化学淬灭(NPQ)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先升高后下降;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波动降低,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先升高后下降;脯氨酸含量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整体呈升高趋势。高温胁迫下药用蒲公英生物膜系统受到损伤,光合能力下降,生长受阻,但可以通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积累脯氨酸来缓解高温对植株的伤害,并提高其耐高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蒲公英 高温胁迫 叶绿素荧光参数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蒲公英根提取物通过下调Nanos1表达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静薇 陈思嫒 +4 位作者 刘雅 齐佳瑞 雷亚典 苏占海 王海燕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68,共6页
目的:探究蒲公英根提取物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蒲公英根提取物对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及4T1小鼠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 目的:探究蒲公英根提取物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蒲公英根提取物对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及4T1小鼠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划痕实验与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蒲公英根提取物对两种细胞系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RNA-seq测序分析蒲公英提取物对TNBC转录组的影响,并对Nanos C2HC型锌指蛋白1(Nanos C2HC-type zinc finger 1,Nanos1)的表达及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蒲公英根提取物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迁移距离降低,侵袭数量下降(P<0.01);蒲公英根提取物组细胞Nanos1表达下调(P<0.01),且Nanos1的低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蒲公英根提取物通过下调Nanos1的表达抑制TNB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 三阴性乳腺癌 恶性表型 Nanos C2HC型锌指蛋白1
原文传递
大连地区蒲公英不同部位微量元素的光谱测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宝灵 姜健 +2 位作者 张岩峰 金香 刘艳林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39-443,共5页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大连地区蒲公英根、茎、叶、花、种子不同部位的8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分析比较了HNO3+HCl、HNO3+H2SO4、HNO3+HClO4这3种不同混酸的消化程度,确定了HNO3+HClO4混酸体系为最佳消化液,最佳混合体积比...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大连地区蒲公英根、茎、叶、花、种子不同部位的8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分析比较了HNO3+HCl、HNO3+H2SO4、HNO3+HClO4这3种不同混酸的消化程度,确定了HNO3+HClO4混酸体系为最佳消化液,最佳混合体积比为4∶1,最佳消化时间为5 min。各元素在实验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较好,加标回收率为92.5%~107%,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中K、Ca、Mg、Na和Fe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表现为:在叶中,Ca>K>Mg>Mn>Cu>Fe>Na>Zn;在花中,K>Ca>Mg>Fe>Na>Cu>Mn>Zn;在根中,K>Ca>Mg>Na>Mn>Fe>Cu>Zn;在种子中,K>Ca>Mg>Cu>Mn>Fe>Na>Zn;在茎中,K>Ca>Mg>Na>Mn>Fe>Cu>Zn。本研究为大连蒲公英的合理利用及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大连地区蒲公英 微量元素
下载PDF
用蒲公英、鸡粪培养多刺裸腹溞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建酬 《水产科技情报》 1992年第5期129-132,共4页
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epa Straus)是池溏中的一种优势枝角类,其食性主要是细菌和有机碎屑。本试验利用发酵蒲公英草浆和鸡粪渗出液作为培养液,根据其增殖结果,拟合出它们的增殖方程,反映了多刺裸腹溞的增殖趋势,并阐述了两种培养液... 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epa Straus)是池溏中的一种优势枝角类,其食性主要是细菌和有机碎屑。本试验利用发酵蒲公英草浆和鸡粪渗出液作为培养液,根据其增殖结果,拟合出它们的增殖方程,反映了多刺裸腹溞的增殖趋势,并阐述了两种培养液增殖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刺裸腹蚤 蒲公英 鸡粪 培养
下载PDF
药用蒲公英耐涝性评价
19
作者 张建 徐亚萍 +1 位作者 武彦芳 徐思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15-1319,共5页
以荆州和襄阳习家池两地的药用蒲公英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全水淹处理,分析药用蒲公英各种生理指标和形态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荆州产药用蒲公英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CAT活性测定结果较习家池产药用蒲公英均有显著提高,而叶绿... 以荆州和襄阳习家池两地的药用蒲公英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全水淹处理,分析药用蒲公英各种生理指标和形态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荆州产药用蒲公英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CAT活性测定结果较习家池产药用蒲公英均有显著提高,而叶绿素含量都低于习家池产药用蒲公英,表明习家池产药用蒲公英抗涝性更强。(2)通过对正常生长的和水淹30d的药用蒲公英外部形态指标测定发现,水淹30d的药用蒲公英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生长的药用蒲公英,部分指标达到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药用蒲公英具有极强的耐涝性,适合在江汉平原以及耐涝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水淹胁迫 生理指标 形态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