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45-51,共7页
儒道两家都致力于生命问题的哲学思考 ,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生命观。儒道生命观在具体观点上差别甚大 ,但都具有高度的理性精神。本文从儒道的生命本源观、生命价值观、生命现实关怀及生命极终关怀四个方面揭示了两家生命观之理性精神的基... 儒道两家都致力于生命问题的哲学思考 ,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生命观。儒道生命观在具体观点上差别甚大 ,但都具有高度的理性精神。本文从儒道的生命本源观、生命价值观、生命现实关怀及生命极终关怀四个方面揭示了两家生命观之理性精神的基本内涵 ,考察了这种理性生命观对中国宗教的世俗化特色、中国哲学的生命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生命观 本源 价值 现实关怀 极终关怀
下载PDF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13
2
作者 卿希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13,共9页
从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和对我国思想、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幅射作用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在道教的道理,又从个人人生价值、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三个方面论述了道教文化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 道家 道教 传统文化 现代价值
下载PDF
道家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映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9-171,共3页
道家文化的最高思维范畴就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基本法则。道家文化的现代价值是:直觉超越的现代抽象思维价值,无为而治的现代社会政治价值,为而不争的现代道德文明价值... 道家文化的最高思维范畴就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基本法则。道家文化的现代价值是:直觉超越的现代抽象思维价值,无为而治的现代社会政治价值,为而不争的现代道德文明价值,贵生素朴的现代科技文艺价值,天人合一的现代可持续发展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文化 现代价值
下载PDF
论道家对社会正义的诉求 被引量:11
4
作者 吕锡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2-637,共6页
平等、自由是大多数人所公认的正义原则和人类的普适价值。不少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平等、自由等思想资源,亦未形成西方的自然律等思想。本文认为,道家的“道”就是中国式的自然律;老子“以百姓心为心”等思想表达了以被统治者... 平等、自由是大多数人所公认的正义原则和人类的普适价值。不少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平等、自由等思想资源,亦未形成西方的自然律等思想。本文认为,道家的“道”就是中国式的自然律;老子“以百姓心为心”等思想表达了以被统治者的意志进行统治的政治自由主张;郭象等“物任其性”、“各得其正”等主张蕴含了个性自由的可贵精华;而“通天下一气”、“齐万物”、“损有余补不足”等思想,则逻辑地通向了政治平等和经济平等的诉求;道家试图通过无为而治实现上述政治主张,这一模式亦与现代宪政精神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现代价值 社会正义 自由 平等 宪政
下载PDF
对先秦道家幸福观的多维度探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刚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3-36,共4页
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以自然无为的思想逻辑主线为切入点,把人生的幸福看作是一个效法自然的过程。他们提倡重身贵生,顺应自然,对人的生命进行积极关怀;提倡淡泊名利,宠辱不惊,追求人的精神愉悦和自由;提倡不悦生恶死,超然面对死亡,... 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以自然无为的思想逻辑主线为切入点,把人生的幸福看作是一个效法自然的过程。他们提倡重身贵生,顺应自然,对人的生命进行积极关怀;提倡淡泊名利,宠辱不惊,追求人的精神愉悦和自由;提倡不悦生恶死,超然面对死亡,让人不拘泥肉体的束缚而获得自由和快乐。对先秦道家幸福观从个体维度、社会维度和精神维度三个层面进行梳理并合理扬弃,就可以凸显其现代价值:要重视人的内在精神追求;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道家 幸福观 现代价值
下载PDF
浅论道家生命哲学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之乐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75,共5页
在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儒道哲学是两大主干思想,都致力于对生命问题的哲学思考,形成了迥异的生命观。其中,道家文化秉着高度的理性主义精神,探究生命根源、探寻生命存在方式、探讨人生价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超然、超越的生命哲学... 在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儒道哲学是两大主干思想,都致力于对生命问题的哲学思考,形成了迥异的生命观。其中,道家文化秉着高度的理性主义精神,探究生命根源、探寻生命存在方式、探讨人生价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超然、超越的生命哲学理论,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国道家哲学在中国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入手,简要阐述为何以道家人生哲学立论以及其大致特点,进而引出全篇。本文分析了道家生命哲学本原论、生命价值论的基本内涵,展示了其中闪烁的理性主义的光辉;进而考察了道家在前者基础上构筑的人生处世哲学,对其生命存在观、生命修为观和生命境界观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道家人生哲学对生命进行着现实且理性的关怀,在塑造国人精神方面影响颇深,今日仍应该以辩证的态度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理性主义 生命哲学 生命价值
原文传递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哲学对当代生命教育的价值引领及实现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耀玲 张曦予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众多深邃的生命智慧。从伦理学的角度,儒家重视生命,认为生死由命,注重人生命的社会价值;道家从“道”的视角认识生命,认为生死自然,重其“生”之个体价值;墨家则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看待生命,反对“宿命论”,提倡“...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众多深邃的生命智慧。从伦理学的角度,儒家重视生命,认为生死由命,注重人生命的社会价值;道家从“道”的视角认识生命,认为生死自然,重其“生”之个体价值;墨家则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看待生命,反对“宿命论”,提倡“非命观”。这些思想对当代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加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 道家 墨家 生命哲学 生命教育 价值引领
下载PDF
传统儒家、道家哲学生态观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红兵 《管子学刊》 CSSCI 2005年第4期59-64,共6页
儒家、道家哲学生态观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在生态存在论上,两者都是一种生成论世界观,强调人与自然万物的内在联系。不过,道家注重自然运化过程的自然性、一体性,儒家则强调自然运化的生命特征,肯定人与万物的差别;在生态价值论上,... 儒家、道家哲学生态观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在生态存在论上,两者都是一种生成论世界观,强调人与自然万物的内在联系。不过,道家注重自然运化过程的自然性、一体性,儒家则强调自然运化的生命特征,肯定人与万物的差别;在生态价值论上,道家偏重“自然”的价值,强调自然运化的自然目的性和价值性,肯定人和万物的自然本性的价值。儒家则偏重“人文”价值。它强调人与社会的生存价值,肯定主体德性的价值;在生态实践观上,道家强调“自然无为”的实践原则,“自然无为”体现了对自然自组织、自协调智慧的信任。道家实践观体现在个人生活方式上具有消减性特征,强调慈爱利物、俭啬有度、知和不争。儒家强调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肯定主体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作用。在对农业生产实践的治理上,儒家强调顺应天时、因地制宜和“谨其时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生态哲学 存在论 价值论 实践观
下载PDF
滇黔桂交界地区各民族的地方礼俗传统与区域社会整合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祖祥 罗张悦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6,156,共13页
滇黔桂交界地区,壮、瑶、苗等民族的地方礼俗互动、礼俗传统实践及创造性转化,是中华文化在南岭民族走廊西段区域社会中整合作用的体现。各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与以道教为主的道释儒大传统之间长期的文化涵化过程,呈现出各民族交融共生基... 滇黔桂交界地区,壮、瑶、苗等民族的地方礼俗互动、礼俗传统实践及创造性转化,是中华文化在南岭民族走廊西段区域社会中整合作用的体现。各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与以道教为主的道释儒大传统之间长期的文化涵化过程,呈现出各民族交融共生基础之上大传统与小传统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新文化模式下的礼俗传统和价值观念,强化了各民族内部的社会秩序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1949年以来,各民族礼俗传统在南岭走廊地域文化传统保障下,进一步推动了不同民族之间自主、自发的交往交流交融状貌和共有价值观念在更大社会范围的传递。道教主导的礼俗传统实践及文化价值认同,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区域内的具体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礼俗互动 礼俗传统 价值观念 社会整合
原文传递
传统文化背景下企业家儒释道价值观及其价值创造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辛杰 兰鹏璐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3-103,共11页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价值观为核心,本研究在阐释企业家儒释道价值观涵义的基础上探索性编制其测量量表,证实企业家的儒释道价值观对企业的财务价值和非财务价值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发挥着完全或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家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价值观为核心,本研究在阐释企业家儒释道价值观涵义的基础上探索性编制其测量量表,证实企业家的儒释道价值观对企业的财务价值和非财务价值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发挥着完全或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家精神在道家价值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企业家需基于儒释道价值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将儒释道价值观落实到具体的企业社会责任行动中,培育优秀的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企业家精神在新时代需要被赋予基于伦理维度和济世精神的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释道价值观 价值创造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家精神
下载PDF
以乐证道, 嵇康哲学的另一种追问
11
作者 郑毅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7-32,共6页
世人皆以嵇康“越名教任自然”为其哲学脉络,殊不知,嵇康的音乐哲学才是其心法要领。嵇康以“乐”证道,将哲学的追问方式诉诸音乐,用音乐探索宇宙,用音乐反思人生。在魏晋玄学的时代性论题之下,嵇康看到了音乐的哲学性,用音乐的视角破... 世人皆以嵇康“越名教任自然”为其哲学脉络,殊不知,嵇康的音乐哲学才是其心法要领。嵇康以“乐”证道,将哲学的追问方式诉诸音乐,用音乐探索宇宙,用音乐反思人生。在魏晋玄学的时代性论题之下,嵇康看到了音乐的哲学性,用音乐的视角破解玄学问题。在嵇康哲学中,以乐证道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只有乐高于道,才能明辨玄学。嵇康以音乐明宇宙之“有无”,建构玄学基础;以音乐辨工夫之“体用”,展开心性变化;以音乐忘认知之“言意”,确立人生态度。嵇康合“儒”“道”于一家,将儒家的文化传统与道家的精神气质相结合,形成了艺术与道德并存,审美与伦理共在的价值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音乐 儒道 价值
下载PDF
道教文化养生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詹石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6,共6页
"道教文化养生"就是一切有益于健康生活的文化资源向道教养生理论与实践技术转化的综合形态。作为一种学说与实践技术,道教文化养生的形成与发展与道教组织形态同步。将近五千年来,道教先后经历了三大形态:元初道教、古典道... "道教文化养生"就是一切有益于健康生活的文化资源向道教养生理论与实践技术转化的综合形态。作为一种学说与实践技术,道教文化养生的形成与发展与道教组织形态同步。将近五千年来,道教先后经历了三大形态:元初道教、古典道教、制度道教。这三大形态的道教都充分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建构养生理论,开展养生实践。其代表性的养生体式有:斋醮养生、金丹养生、伦理养生、治世养生、文艺养生、环境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文化养生 现代价值
下载PDF
武夷山道教文化及其旅游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伟锋 许亦善 《武夷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7-12,共6页
武夷山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资源丰富。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武夷山应充分利用道教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道教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以丰富武夷山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扩大游客对武夷山文化遗产的认识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道教伦理道德... 武夷山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资源丰富。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武夷山应充分利用道教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道教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以丰富武夷山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扩大游客对武夷山文化遗产的认识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道教伦理道德的社会教育价值,在旅游过程中强化对游客的环保教育和道德教育,深化旅游的内涵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道教文化 旅游价值
下载PDF
道家美学的现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绍瑾 石了英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119,共5页
近年来学界对"新道家"的呼吁和境内外的"道家热"现象彰显了老庄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世界意义。以"艺术精神"来概括道家美学的精神实质是20世纪道家美学研究收取的一颗硕果。"老庄艺术精神"作... 近年来学界对"新道家"的呼吁和境内外的"道家热"现象彰显了老庄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世界意义。以"艺术精神"来概括道家美学的精神实质是20世纪道家美学研究收取的一颗硕果。"老庄艺术精神"作为道家美学的内核,某种程度上参与塑造了中国现代美学、现当代文学的面貌与格局,并通过中西文化交流所潜伏的比较诗学视域引渡西方、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美学 新道家 老庄艺术精神 现代价值 世界意义
原文传递
论儒道心理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贺争平 唐天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5-149,共5页
儒道文化中"和"的思想博大精深,蕴涵深厚,立意高远。对儒道心理和谐思想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中寻找与挖掘心理和谐的智慧与营养,探索儒道心理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消解人的心理不和谐问题,挺立与实现心理和谐,这为现代人寻求与... 儒道文化中"和"的思想博大精深,蕴涵深厚,立意高远。对儒道心理和谐思想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中寻找与挖掘心理和谐的智慧与营养,探索儒道心理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消解人的心理不和谐问题,挺立与实现心理和谐,这为现代人寻求与达致人的心理和谐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心理和谐 现代价值
原文传递
道家“身国同治”的道德治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山东 《唐都学刊》 2018年第3期51-56,共6页
"身国同治"是道家治理思想的特色,体现为"治欲修心"的自我道德治理,"由己及人"的道德治理机制,"尊道贵德"的道德治理理念。道家"身国同治"的实质是道德治理,其以治身作为治国的前提... "身国同治"是道家治理思想的特色,体现为"治欲修心"的自我道德治理,"由己及人"的道德治理机制,"尊道贵德"的道德治理理念。道家"身国同治"的实质是道德治理,其以治身作为治国的前提,加强道德修养的思想,对于反腐倡廉建设具有独特意义;以治身作为治国的基础,使身体的治理与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独特思路;以治身之道反思治国,体现了对国家理性的思考,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身国同治 道德治理思想 现代价值
下载PDF
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论衡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永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0-107,共8页
在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构成似乎只是儒、释、道三大学说在政治舞台上活动,以主张暴政的法家学说因其暴虐而臭名昭著从此销声匿迹,不再复出。历史的真相恰恰相反。这是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儒、... 在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构成似乎只是儒、释、道三大学说在政治舞台上活动,以主张暴政的法家学说因其暴虐而臭名昭著从此销声匿迹,不再复出。历史的真相恰恰相反。这是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儒、释、道(主要是儒学)虽然总是以官方的哲学表现在政治舞台上,但这仅仅是思想文化形态层面的一种表象,而在封建统治集团潜在的心灵深处,法家学说才是他们对付被统治者的政治底牌与精神武器。"内法外儒"或"内法外佛"、"内法外道"政治无疑是中国封建统治思想最本质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封建社会 统治思想 论衡
下载PDF
生态伦理视野中的儒道思想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书正 《管子学刊》 CSSCI 2009年第1期109-113,119,共6页
儒道二家提出的生态伦理思想构成了传统伦理生态文明观的核心,他们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表现出的智慧和远见卓识,直至今日令我们赞叹不已。这些深邃的思考既展现了圣人先哲独特的生存智慧,又为我们提供了应对现代生态挑战可资借鉴的思想资... 儒道二家提出的生态伦理思想构成了传统伦理生态文明观的核心,他们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表现出的智慧和远见卓识,直至今日令我们赞叹不已。这些深邃的思考既展现了圣人先哲独特的生存智慧,又为我们提供了应对现代生态挑战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儒道传统生态伦理观的优势和长处,并及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对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立现代生态文明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儒家 道家 现代价值
下载PDF
朱熹哲学本体论的构建及其“理”蕴
19
作者 朱平安 《嘉应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24-27,共4页
理本论是朱熹哲学思想的核心和最高范畴,也是朱熹整个学术思想的核心和理论基础。这是一个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和伦理本位色彩的哲学范畴。其本体论哲学的构建是通过对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全面吸收和改造而完成的。具体讲:... 理本论是朱熹哲学思想的核心和最高范畴,也是朱熹整个学术思想的核心和理论基础。这是一个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和伦理本位色彩的哲学范畴。其本体论哲学的构建是通过对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全面吸收和改造而完成的。具体讲:吸收佛学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并将之改造为道德本体论;吸收儒学的道德学说并将之改造为伦理本位的哲学:吸收道家的认识论思想并将之改造为伦理体验的认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改造 本体论 价值观 认识论
下载PDF
冲突碰撞 融合渗透——处于中西文化旋涡中的中国现代文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爱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9-41,共3页
中国现代作家以传统文化为依托,来理解和汲纳西方宗教,兼容中西文化,其作品表现出人生感伤、道德忏悔、真诚、宁静、神秘、希望等,具有永恒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佛教 基督教 儒家哲学 道家哲学 道德忏悔 审美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