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坳陷断裂演化与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25
1
作者 方旭庆 蒋有录 +2 位作者 罗霞 赵兰全 杨永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7,35,共8页
通过区域应力场特征、区域地震剖面和钻井等资料分析,并依据区域应力场控制下不同走向断裂的演化特征、叠合效应及其约束下不同凹陷成藏要素的差异,对济阳坳陷不同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在印支期板块拼合作用... 通过区域应力场特征、区域地震剖面和钻井等资料分析,并依据区域应力场控制下不同走向断裂的演化特征、叠合效应及其约束下不同凹陷成藏要素的差异,对济阳坳陷不同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在印支期板块拼合作用影响下形成'多米诺骨牌式'有序逆冲褶皱,燕山期在东侧的郯庐断裂带和西侧的兰聊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及燕山-喜山期右旋走滑运动控制下,相继发生了'多米诺骨牌式'有序构造反转和北东向'帚状'走滑运动,依次形成北西向、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并相互叠加;不同断裂叠加效应下,各凹陷具有'脉动式'伸展过程,伸展率的差异控制了不同凹陷的成藏要素;济阳坳陷自南西向北东主要含油层系具有古近系至新近系逐渐上移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济阳坳陷 郯庐断裂带 兰聊断裂带 “脉动式”伸展 走滑运动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的同造山运动 被引量:82
2
作者 朱光 王勇生 +2 位作者 牛漫兰 刘国生 谢成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9-182,共14页
郯庐断裂带的起源时间与型式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最近在大别山东缘早白垩世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中 ,发现了早期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其中三处早期糜棱岩中白云母分别给出了( 188.7± 0 .7)Ma、( 189.7± 0 .6 )Ma、( 192 .5&#... 郯庐断裂带的起源时间与型式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最近在大别山东缘早白垩世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中 ,发现了早期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其中三处早期糜棱岩中白云母分别给出了( 188.7± 0 .7)Ma、( 189.7± 0 .6 )Ma、( 192 .5± 0 .7)Ma的40 Ar/ 3 9Ar坪年龄 ,指示了同造山走滑热事件。前陆沉积与变形构造也表明该断裂带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中就发生了活动。郯庐断裂带内的造山期构造及旁侧的前陆沉积与变形构造特征 ,指示断裂带同造山运动为转换断层型式 ,并将大别—苏鲁造山带左行错移了约 35 0km ,同时苏鲁造山带发生逆时针旋转。在早白垩世滨太平洋构造活动中 ,该断裂进一步向北延伸 ,发生了约 2 0 0km的左行平移。因而 ,该断裂带起源于华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大别苏鲁造山带 ^40AR/^39AR年龄 前陆沉积 前陆变形 转换断层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对合肥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 被引量:62
3
作者 鲁国明 朱光 +3 位作者 李学田 王道轩 宋传中 刘国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6-222,共7页
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发生在早白垩世,并将大别—胶南造山带左行错开。该断裂带的平移在合肥盆地东部控制发育了早白垩世的走滑盆地,其中沉积了朱巷组地层。早白垩世走滑盆地内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下,形成了一套最大累计厚度达600m的暗... 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发生在早白垩世,并将大别—胶南造山带左行错开。该断裂带的平移在合肥盆地东部控制发育了早白垩世的走滑盆地,其中沉积了朱巷组地层。早白垩世走滑盆地内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下,形成了一套最大累计厚度达600m的暗色泥岩,属于腐殖型的较差烃源岩。郯庐断裂带晚白垩世—老第三纪的伸展运动,在合肥盆地东部控制形成了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分别沉积了上白垩统响导铺组、张桥组和下第三系定远组。响导铺组和定远组中形成的烃源岩最大累计厚度不超过200m。新第三纪以来,随着中国东部受压、郯庐断裂带的逆冲活动,合肥盆地随之消亡。合肥盆地最有前景的勘探目的层应为石炭—二叠系含岩系。今后应加强对这套地层的构造、沉积相、煤生烃、二次生烃潜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合肥盆地 郯庐断裂带 早白垩世 走滑运动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肥东韧性剪切带的变形规律、同位素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8
4
作者 宋传中 朱光 +2 位作者 刘洋 牛漫兰 刘国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6,T001,共8页
郯庐断裂带肥东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形态为一正花状左行平移断裂带,目前出露的为该韧性剪切带的根部,具有典型的深层次左行走滑变形特征。肥东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超糜棱岩测得的^(40)Ar/^(39)Ar全岩年龄分别为120.48Ma和118.75Ma,说明... 郯庐断裂带肥东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形态为一正花状左行平移断裂带,目前出露的为该韧性剪切带的根部,具有典型的深层次左行走滑变形特征。肥东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超糜棱岩测得的^(40)Ar/^(39)Ar全岩年龄分别为120.48Ma和118.75Ma,说明郯庐断裂带的大规模左行平移时代为早白垩世。对该带构造变形和构造叠加的研究表明,肥东浮槎山一带是被郯庐断裂带截切、牵引、叠加、改造的印支期大别—胶南造山带的残块。郯庐断裂带与大别—胶南造山带是不同时期、不同构造系统的产物,前者属于滨太平洋构造系统,后者属于特提斯构造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大别-胶南造山带 韧性剪切带 花状构造 同位素年龄
下载PDF
^(40)Ar/^(39)Ar ge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on syn-orogenic strike-slip movement of Tan-Lu fault zone 被引量:26
5
作者 ZHUGuang LIUGuosheng +3 位作者 W.J.Dunlap C.Teyssier WANGYongsheng NIUManl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5期499-508,共10页
Two phases of sinistral strike-slip ductile shear belts occur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A muscovite ^40Ar/^39Ar plateau age of 128 Ma was obtained from mylonite in the later ductile shear zone.... Two phases of sinistral strike-slip ductile shear belts occur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A muscovite ^40Ar/^39Ar plateau age of 128 Ma was obtained from mylonite in the later ductile shear zone. Three muscovite samples separated from mylonites of 3 localities in the earlier ductile shear belts yield ^40Ar/^39Ar plateau ages of 192.5±0.7 Ma, 189.7±0.6 Ma and 188.7±0.7 Ma, respectively. They are interpreted as cooling ages of the earlier sinistral strike-slip deform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left-lateral displacemen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started in a late stage of the collision orogeny in the Dabie-Sulu orogenic belt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 plates. Therefore, the earlier Tan-Lu fault zone was syn-orogenic strike-slip tectonics. The fault zone was used again for sinistral displacement during tectonic activities of peri-Pacific regime in Early Cretaceou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fault zone occurred as a transform fault during the orogenic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年代学 走向滑距运动 断层带
原文传递
垦东凸起“陀螺式”演化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6
6
作者 方旭庆 林会喜 王智帮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13-16,共4页
垦东凸起位于郯庐断裂带西缘,具有构造样式多样、油气分布各异的特点.分析其区域应力场,认为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右旋走滑及其产生的拉分作用影响下,垦东凸起"陀螺式"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垦东北部斜坡带、西部主体带和东部斜坡带... 垦东凸起位于郯庐断裂带西缘,具有构造样式多样、油气分布各异的特点.分析其区域应力场,认为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右旋走滑及其产生的拉分作用影响下,垦东凸起"陀螺式"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垦东北部斜坡带、西部主体带和东部斜坡带3个次级构造单元和不同的构造样式及不同的油气输导方式和油气藏类型.北部斜坡带油气呈"立体式"输导,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西部主体带油气呈"网毯式"输导,形成古背景上的岩性油气藏;东部斜坡带油气呈"阶梯式"输导,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东地区 构造演化 新近系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剪切活动锆石U-Pb测年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微 宋传中 +4 位作者 李加好 任升莲 张妍 刘欢 杨帆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0-809,共10页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出露的桃源韧性剪切带内发育有长英质超糜棱岩、长英质伟晶岩脉体等。这两种构造岩与剪切带呈现不同的穿切关系,分别代表着剪切活动不同时期的产物,它们可以为郯庐断裂带的剪切年限提供重要的年代学制约。本次研究从...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出露的桃源韧性剪切带内发育有长英质超糜棱岩、长英质伟晶岩脉体等。这两种构造岩与剪切带呈现不同的穿切关系,分别代表着剪切活动不同时期的产物,它们可以为郯庐断裂带的剪切年限提供重要的年代学制约。本次研究从长英质超糜棱岩的U—Pb锆石测年得出了133.3±4.1Ma的变质锆石年龄。结合笔者先前得出的伟晶岩脉129±3.3Ma年龄判断,郯庐断裂带在133Ma左右有一次剪切活动,该次剪切活动在129Ma左右仍有着较弱的持续,指示肥东地区在137~126Ma的时间段内,有一次挤压活动叠加。此外,长英质超糜棱岩样品中捕获的1.9Ga和2.4Ga的锆石,很可能来自华南板块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肥东 锆石U—Pb定年 剪切年限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早白垩世中期走滑运动的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3
8
作者 韩雨 牛漫兰 +3 位作者 朱光 吴齐 李秀财 王婷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22-939,共18页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西韦地区和桃花源地区出露了大规模的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桃花源地区韧性剪切带显示出2期构造变形的叠加。野外构造和显微构造分析皆指示为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石英与长石的变形行为指示其变形温度分别为400-...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西韦地区和桃花源地区出露了大规模的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桃花源地区韧性剪切带显示出2期构造变形的叠加。野外构造和显微构造分析皆指示为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石英与长石的变形行为指示其变形温度分别为400-450℃和500℃。通过对这两处走滑剪切带内糜棱岩化花岗岩脉的锆石LA-ICP-MS定年,获得了3个样品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33.2±1.9)Ma,(131.3±2.0)Ma,(130.3±2.0)Ma。再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在128-124Ma(早白垩世中期)郯庐断裂带发生过左行走滑活动。综合分析表明,郯庐断裂带在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中期分别经历了2期左行走滑活动,而期间和之后的早白垩世则处于伸展活动之中。伸展活动持续较长,控制发育了西侧的合肥盆地及断裂带内一系列岩浆活动;而区域挤压背景下出现的走滑活动则相对短暂。这些演化规律显示该断裂带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呈现为交替式的走滑和伸展活动。新发现的早白垩世中期走滑活动,与太平洋区伊泽纳崎板块板块运动方向的调整相对应,是大洋板块运动方向短暂调整的构造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变形岩脉 锆石U-PB定年 早白垩世走滑活动 韧性剪切带
原文传递
扬子东部冶山和山里陈埃达克质侵入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和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资锋 王强 +1 位作者 刘新华 邱华宁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5-200,共16页
冶山和山里陈岩体构造上属于扬子地块东部,毗邻郯庐断裂带东侧,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玢岩。它们的单矿物(角闪石,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1.22±0.77 Ma和130.07±0.48 Ma。冶山和山里陈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类似的地球... 冶山和山里陈岩体构造上属于扬子地块东部,毗邻郯庐断裂带东侧,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玢岩。它们的单矿物(角闪石,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1.22±0.77 Ma和130.07±0.48 Ma。冶山和山里陈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如w(SiO2)>56%,高Al2O3[w(Al2O3)=14.95%~17.67%]、Sr[w(Sr)=495×10-6~2086×10-6]、Sr/Y(44~159)和La/Yb(26~68),低重稀土元素,如w(Yb)=0.82×10-6~1.56×10-6),w(Y)=9.14×10-6~20.32×10-6,无明显-正Eu异常(δEu=0.90~1.11)。另外,样品普遍具有较高的MgO[w(MgO)=2.01%~4.98%]、IMg(45~71)和Cr[w(Cr)=19.2×10-6~199×10-6]、Ni[w(Ni)=13.8×10-6~58.8×10-6]。它们的Sr-Nd-Pb同位素特征为:(87 Sr/86 Sr)i=0.7059~0.7062,εNd(t)=-14.75~-12.15,(206 Pb/204 Pb)t=16.082~16.847,(207 Pb/204 Pb)t=15.303~15.461,(208Pb/204Pb)t=35.889~36.919。冶山和山里陈埃达克质侵入岩可能是由于扬子与华北地块在三叠纪的碰撞及扬子地块东部的地壳拆离作用,导致下地壳增厚并发生拆沉熔融,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了反应。郯庐断裂带两侧早白垩世时期的埃达克(质)岩可能形成于断裂带早白垩世时期由左行平移向伸展活动转变的阶段,其源动力很可能是受到滨太平洋板块构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 拆沉作用 地壳拆离 郯庐断裂带 冶山 山里陈 扬子地块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南段双山韧-脆性剪切带物质迁移与CO_2释放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晓勇 刘德良 +3 位作者 张交东 陈永见 李振生 杨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5-346,共12页
根据动力变质作用的特点,在野外和室内正确鉴别区分郯庐断裂安徽肥东双山一带不同变质等级的动力变质带的矿物组合特点,应用体积亏损-元素得失方程,计算了在应力作用条件下,不同变质带内,不同等级的碳酸盐岩地层的各元素(组分)的得失状... 根据动力变质作用的特点,在野外和室内正确鉴别区分郯庐断裂安徽肥东双山一带不同变质等级的动力变质带的矿物组合特点,应用体积亏损-元素得失方程,计算了在应力作用条件下,不同变质带内,不同等级的碳酸盐岩地层的各元素(组分)的得失状况,特别仔细深入地模拟计算了不同岩性的动力变质岩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的CO_2的释放量和释放机制,从而为探讨和研究动力变质作用下,碳酸盐岩地区岩石生成CO_2的过程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变质带 CO2释放 郯庐断裂带 二氧化碳 天然气 油气地质学 构造应力作用
下载PDF
金湖凹陷基性岩捕获锆石年龄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11
作者 谢成龙 朱庆富 +2 位作者 朱光 夏连军 高德群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7-465,共29页
郯庐断裂带的形成演化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关键大地构造事件,该断裂带起源机制问题是了解华南与华北板块汇聚过程与方式的基本前提。本文利用郯庐断裂带东侧金湖凹陷内7个新生代基性岩样品394个点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数据,在分析岩... 郯庐断裂带的形成演化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关键大地构造事件,该断裂带起源机制问题是了解华南与华北板块汇聚过程与方式的基本前提。本文利用郯庐断裂带东侧金湖凹陷内7个新生代基性岩样品394个点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数据,在分析岩浆活动时代基础上,利用捕获锆石年龄信息探讨了大别造山带的古生代演化及郯庐断裂带起源机制问题,为认识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表明,金湖凹陷的基性岩浆活动时代为古近纪早期(66.1~56.5 Ma),与围岩的沉积时代吻合;基性岩中的捕获锆石来自大别造山带,是印支期板块碰撞造山中楔入郯庐断裂带东侧华南板块的造山带物质,具有华南板块、北淮阳和华北板块的混杂岩石圈信息;捕获锆石中445 Ma(变质锆石)、290 Ma(岩浆锆石)及214 Ma(变质锆石)等峰值年龄信息指示古生代以来北淮阳构造带经历了与北秦岭构造带类似的弧—陆俯冲、碰撞历程,暗示秦岭造山带的二郎坪洋、商丹洋和勉略洋可延伸至大别造山带东端;年代学数据及构造分析支持郯庐断裂带起源于嵌入碰撞背景下的华南板片撕裂边界,其起源形式为陆—陆碰撞下的板块斜向汇聚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湖凹陷 捕获锆石 郯庐断裂带 北淮阳构造带 新生代基性岩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山东段金伯利岩和碱性岩浆岩的深源特征矿物信息及其资源能源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普胜 赵九江 +3 位作者 温利刚 汪双清 张小涛 王十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26-2639,共14页
郯庐断裂带是太平洋西岸的中国东部乃至东北亚最重要的一条深断裂带,影响着中国东部的岩浆活动和有关固体矿产(金多金属、金刚石等)和能源(油气)的产出。该断裂的山东段被称为沂沭断裂带,其东侧的胶东金矿带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床集中区... 郯庐断裂带是太平洋西岸的中国东部乃至东北亚最重要的一条深断裂带,影响着中国东部的岩浆活动和有关固体矿产(金多金属、金刚石等)和能源(油气)的产出。该断裂的山东段被称为沂沭断裂带,其东侧的胶东金矿带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床集中区,西侧则分布有金刚石(蒙阴金伯利岩群)、石油(胜利油田)等资源-能源,其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经济意义重大。借助于场发射扫描电镜支持下的自动矿物识别表征系统(AMICS),笔者从郯庐断裂带西侧的深部岩浆岩(金伯利岩和碳酸岩-碱性杂岩)矿物组合中,识别出具有标志性的矿物组合,主要包括:(1)金伯利岩的典型矿物组合为镁铝榴石-钙铁榴石-钙钛矿-金云母-磁铁矿-铬铁矿±斜硅镁石±自然硅±金刚石等,并首次观察到自然硅,蚀变矿物组合——金云母-富钛磁铁矿-钛铁矿-富钛尖晶石-绿泥石等,这种矿物组合充分反映了较为还原的深部流体条件;(2)碱性杂岩的典型矿物组合——方解石-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叠加改造矿物组合——重晶石-天青石-白云石等。在碱性杂岩中,还观察到黄铁矿中含有异常高的深源的稀贵金属元素(Au、Co、Pt、Ru、Os、Ir、 Re等)。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沂沭断裂带)岩浆岩中深部来源的矿物组合特征,为矿床成因研究和深部资源探测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深源岩浆 油气藏 贵金属 成藏成矿
下载PDF
郯城—庐江断裂带(渤海海域)对油气田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德润 卢建忠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99-503,513,共6页
利用航磁资料并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的基本特征,讨论了构造线通过海域细节特征,探讨了该断裂对渤海湾盆地的控制作用,以及新生代期间与油气田的关系,指出渤海湾地区是寻找火山岩型油气藏的有利场所,并可期... 利用航磁资料并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的基本特征,讨论了构造线通过海域细节特征,探讨了该断裂对渤海湾盆地的控制作用,以及新生代期间与油气田的关系,指出渤海湾地区是寻找火山岩型油气藏的有利场所,并可期待在郯-庐断裂主断裂一线及旁侧具备生油的范围内寻找新近系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航磁异常 油气田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Calculation of the CO2 Degassing during Contact Metamorphism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The Model and Example from the Shuanshan Area of the South Tan-Lu Fault Belt
14
作者 YANG Xiaoyong LIU Deliang +1 位作者 CHEN Yongjian DAI Jinx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62-576,共15页
The paper studies CO2 degassing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tact metamorphism in the Shuangshan area, southern Tan-Lu fault belt and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amount of CO2 degassing. The res... The paper studies CO2 degassing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tact metamorphism in the Shuangshan area, southern Tan-Lu fault belt and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amount of CO2 degass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ount of CO2 degassing is controll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try rocks, includ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penetrability, porosity and connectivity. Compositions, size and depth of intrusive rock also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O2 degassing, i.e., they generated numerous cracks in the country rocks, and thus allowed the easy flow and accumulation of fluids. The amount of CO2 flux in contact metamorphism is calculated quantitatively based on the metamorphic reaction and time-integrated fluid flux. The value (0.729- 2.446×10^4 mol/cm^2) of CO2 flux suggests that CO2 was provided mainly by the contact metamorphic reaction. The generation and releasing of CO2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metamorphism, and XCO2 in fluids gradually increases from dolomite zone to calcite zone, but in the zone of grossular, fluid flux is the largest and XCO2 sharply decreases due to involvement of magmatic water. This study presents evidence that a large amount of industrial-scale CO2 can be produced during contact metamorphism.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tudies, a cone model has been proposed to response CO2 degassing for the contact metamorphism, and it can be used to explore CO2 accumulations beyond the oil-gas basins. This model can also be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inorganic genesis of CO2 accu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ct metamorphism CO2 degassing CO2 accumulations tan-lu fault belt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南段沙溪含铜斑岩体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34
15
作者 杨晓勇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6,共5页
对郯庐断裂南段沙溪含铜斑岩体中黑云母和斜长石单矿物的高精度40A r/39A r同位素测定,获得40A r/39A r平均坪年龄为132.62 M a±0.28 M a,40A r/39A r等时线平均年龄为132.59 M a±0.46 M a,而最小平均视年龄86 M a左右可能表... 对郯庐断裂南段沙溪含铜斑岩体中黑云母和斜长石单矿物的高精度40A r/39A r同位素测定,获得40A r/39A r平均坪年龄为132.62 M a±0.28 M a,40A r/39A r等时线平均年龄为132.59 M a±0.46 M a,而最小平均视年龄86 M a左右可能表示后期的一次热事件,可能对应于斑岩体与Cu-A u矿化有关的热液活动。这些年龄值比前人在该区及邻区获得的K-A r和R b-S r年龄更精确地代表沙溪含铜斑岩体的侵入时代。132.6M a左右的年龄代表着该区含铜(金)斑岩体的侵入时代,可以证实铜(金)斑岩型矿床是在稍后的大规模热液蚀变条件下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体 铜(金)斑岩型矿化 ^40AR/^39AR年代学 沙溪 郯庐断裂南段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南段两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对大别造山带中-下地壳流动的限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余顶杰 王勇生 +1 位作者 杨秉飞 王海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1-1012,共12页
大别造山带形成于印支期华南、华北板块陆-陆碰撞过程中。大别造山带造山后发生了山根减薄,其可能的动力学机制为岩石圈拆沉或中-下地壳的塑性流动。为了检验大别造山带是否在造山后发生过中-下地壳流动,本次工作从对比郯庐断裂带南段... 大别造山带形成于印支期华南、华北板块陆-陆碰撞过程中。大别造山带造山后发生了山根减薄,其可能的动力学机制为岩石圈拆沉或中-下地壳的塑性流动。为了检验大别造山带是否在造山后发生过中-下地壳流动,本次工作从对比郯庐断裂带南段两侧大别造山带及洪镇、月山地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对同样位于郯庐断裂带南段东侧的徐桥岩体开展地球化学研究,为大别造山带造山后是否经历过中-下地壳流动提供证据。本次工作对徐桥岩体的研究表明,该岩体侵位时间为127Ma左右;具有较高的Si O_2和全碱含量;明显富集Rb、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元素配分图解中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和重稀土亏损的右倾配分模式,具有较弱的Eu负异常。徐桥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造山带东侧的月山岩体类似,且与下扬子地区沿江地区侵入岩基本一致。但同样位于造山带东侧的洪镇岩体,其地球化学特征与月山、徐桥岩体明显不同,而与大别造山带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两者可能具有相似的源区。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推断洪镇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可能为大别造山带加厚的地壳。而大别造山带东侧出现造山带地壳物质的现象表明造山带在造山后发生过地壳的塑形流动。由于大别造山带中-下地壳物质穿过郯庐断裂带南段,表明郯庐断裂带造山后大规模左行平移事件应发生于大别造山带地壳流动变形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南段 大别造山带 洪镇地区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Rock Deformation,Component Migration and 18O/16O Variations during Mylonitization in the Southern Tan-Lu Fault Belt 被引量:1
17
作者 YANG Xiaoyong LIU Deliang +2 位作者 FENG Min YU Qingni WANG Kuire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97-311,共15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ume loss, fluid flow and component variations in the ductile shear zone of the southern Tan-Lu fault bel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arge amount of fluids f...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ume loss, fluid flow and component variations in the ductile shear zone of the southern Tan-Lu fault bel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arge amount of fluids flowing through the shear zone during mylonitization, accompanied with the loss of volume of rocks and variations of elements and oxygen isotopes. The calculated temperature for mylonitization in different mylonites ranges from 446 to 484℃, corresponding to that of 475 to 500℃ for the wall rocks.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ial stress during mylonization has been obtained between 99 and 210 MPa, whereas the differential stress in the wall rock gneiss is 70-78 MPa. The mylonites are enriched by factors of 1.32-1.87 in elements such as TiO2, P2O5, MnO, Y, Zr and V and depleted in SiO2, Na2O, K2O, Al203, Sr, Rb and light REEs compared to their protolith gneiss. The immobile element enrichments are attributed to enrichments in residual phases such as ilmentite, zircon, apatite and epidote in mylonites and are interpreted as due to volume losses from 15% to 60% in the ductile shear zone. The largest amount of SiO2 loss is 35.76 g/100 g in the ductile shear zone, which shows the fluid infiltration. Modeling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fluid/rock ratio for the ductile shear zone range from 196 to 1192 by assuming different degrees of fluid saturation. Oxygen isotope changes of quartz and feldspar and the calculated fluid are corresponding to the variations of differential flow stress in the ductile shear zone. With increasing differential flow stress, the mylonites show a slight decrease of δ^18O in quartz, K-feldspar and flu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lonitization ductile shear zone component migration oxygen isotopes southern tan- lu fault belt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温泉气体地球化学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德良 陶士振 张朝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1-86,共6页
断裂构造带温泉气体成分及同位素组成特征直接指示断裂带的构造活动及水化学特征。郯庐断裂带温泉气体成分以N2 为主 (多数大于 90 % ) ,CO2 含量较低 (多数小于 1% )。δ13CCO2 在南北不同地段存在着明显差异 ,北段为 - 5.8‰~ - 7.8... 断裂构造带温泉气体成分及同位素组成特征直接指示断裂带的构造活动及水化学特征。郯庐断裂带温泉气体成分以N2 为主 (多数大于 90 % ) ,CO2 含量较低 (多数小于 1% )。δ13CCO2 在南北不同地段存在着明显差异 ,北段为 - 5.8‰~ - 7.8‰ ,CO2 主要为岩石化学成因。而中段和南段δ13CCO2 均小于 - 10‰ ,CO2 为有机成因。4 0 Ar/36Ar为 2 95~ 363,其中较低者 ( 30 0左右 )主要来源于大气 ,较高者来自地壳岩石中4 0 K的衰变。本文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探讨断裂带不同地段温泉气体的组成及其来源 ,而且有助于揭示郯庐断裂带构造 -岩浆活动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天然气 地球化学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