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本解读:《吟边燕语》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黄焰结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7-43,共7页
《吟边燕语》作为林纾重要的翻译作品对莎士比亚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居功至伟。从历史的描写角度考察这个译本可以看出,意识形态、诗学、出版机构(赞助人)、读者以及译者的个人特殊经历和思想状况等内外部因素对它的产生和传播的干预不... 《吟边燕语》作为林纾重要的翻译作品对莎士比亚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居功至伟。从历史的描写角度考察这个译本可以看出,意识形态、诗学、出版机构(赞助人)、读者以及译者的个人特殊经历和思想状况等内外部因素对它的产生和传播的干预不仅影响到译者对翻译动机、翻译策略、翻译语言、翻译文本、文本信息等方面的选择,而且译本作为原作"生命的延续"在目的语社会的影响和反响也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吟边燕语》 文化解读 个案研究
下载PDF
林译莎士比亚“冤案”与新文学史的“权力”省思——以《吟边燕语·序》为中心
2
作者 李向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6,219,共10页
林纾译莎士比亚戏剧为小说一直是新文学史上的“定论”,直到日本当代学者樽本照雄考证出林译《雷差得纪》等几部历史剧故事的英文原本,才使真相水落石出,昔日“定论”变为“冤案”。“冤案”起点为《吟边燕语·序》,它虽以“笔记”... 林纾译莎士比亚戏剧为小说一直是新文学史上的“定论”,直到日本当代学者樽本照雄考证出林译《雷差得纪》等几部历史剧故事的英文原本,才使真相水落石出,昔日“定论”变为“冤案”。“冤案”起点为《吟边燕语·序》,它虽以“笔记”“莎诗之记事”明示底本文体,但在民初新旧文学论战的紧张气氛中,这些关键线索受到忽视,该序包含的学术信息没能得到完全释放,它因此成为一篇未被充分解读的文献。林译莎士比亚“冤案”事件,再次表明新史料在文学研究及历史人物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启发研究者省思新文学史的“权力”和需要面对的“重写”挑战。而对“旧文学”研究来说,尤其需要在重写现代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弥补新文学话语一直以来单方面叙述的不足,进而完成对“旧文学”的充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吟边燕语》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新文学史
下载PDF
《吟边燕语》:莎剧汉译史中的“影子经典”
3
作者 杨冰玉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1-109,共9页
《吟边燕语》是著名翻译家林纾的代表性译作,也是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最早的相关译本之一,对莎剧的中国化产生了关键作用。但在其出版数十年之后,《吟边燕语》的影响却消退殆尽,逐渐淡出读者和学者的视野,未能确立经典译本的地位。借鉴... 《吟边燕语》是著名翻译家林纾的代表性译作,也是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最早的相关译本之一,对莎剧的中国化产生了关键作用。但在其出版数十年之后,《吟边燕语》的影响却消退殆尽,逐渐淡出读者和学者的视野,未能确立经典译本的地位。借鉴比较文学理论家达姆罗什“影子经典”的相关概念对《吟边燕语》的经典化进程进行分析发现,众多行动者和历史语境共同参与了其经典地位的建构,但由于翻译场域内规范的变化以及相应优质新译本的出现,《吟边燕语》的经典化进程中断,最终沦为莎剧汉译史中的一部“影子经典”。这给中国文学外译事业带来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边燕语》 林纾 莎剧翻译 影子经典 《莎士比亚故事集》
下载PDF
汉译《莎氏乐府本事》副文本的本土化特征及影响
4
作者 朱安博 贺时纬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33,共10页
在莎士比亚戏剧进入中国的关键阶段,《莎氏乐府本事》被译介到中国,意义深远,不容小觑。本文以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为框架,分析使用该题名的原因,对《莎氏乐府本事》十个译本或注释本中的封面、广告、版权页、序言、注释等副文本进行考察... 在莎士比亚戏剧进入中国的关键阶段,《莎氏乐府本事》被译介到中国,意义深远,不容小觑。本文以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为框架,分析使用该题名的原因,对《莎氏乐府本事》十个译本或注释本中的封面、广告、版权页、序言、注释等副文本进行考察,展现出《莎氏乐府本事》的汉译本土化特征。《莎氏乐府本事》早期在中国的本土化彰显了译介的阶段特征与历史脉络,并阐释了对于不同群体的深远影响,勾勒出莎剧进入中国并成为翻译文学经典的历史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氏乐府本事》 副文本 本土化特征 汉译
下载PDF
“本土化”与“商业化”的近代莎剧--林译《吟边燕语》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凯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65-170,共6页
《吟边燕语》是近代著名翻译家林纾的译作,其原作是查尔斯•兰姆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吟边燕语》在当时取得了空前的商业成功,大力推动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近代中国莎剧的翻译提供了研究案例。结合当时的出版情况,... 《吟边燕语》是近代著名翻译家林纾的译作,其原作是查尔斯•兰姆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吟边燕语》在当时取得了空前的商业成功,大力推动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近代中国莎剧的翻译提供了研究案例。结合当时的出版情况,《吟边燕语》能成为莎士比亚在中国早期最成功的译作,主要得益于文本中“本土化”与“商业化”的翻译策略。林纾采用相对灵活的文言翻译,将传统的“礼”“孝”观念置入译作中,并通过“潜文本”和传统叙事的加入,使莎士比亚戏剧在近代中国获得文化接受与商业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边燕语》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林译小说 近代翻译
下载PDF
论林纾的莎士比亚翻译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建华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59-465,共7页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林纾和魏易翻译了兰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后来林纾、陈家麟主要从奎勒-库奇《莎士比亚历史故事集》翻译了4个莎士比亚历史剧,但是《亨利第六遗事》包含了不分行的、文言散文体的戏剧片段的翻...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林纾和魏易翻译了兰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后来林纾、陈家麟主要从奎勒-库奇《莎士比亚历史故事集》翻译了4个莎士比亚历史剧,但是《亨利第六遗事》包含了不分行的、文言散文体的戏剧片段的翻译,有较多的汉化文言改写,而且林纾对莎士比亚的了解比现在人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戏剧故事 历史戏剧 散文翻译 改写
下载PDF
《吟边燕语》文体之辨与《聊斋志异》
7
作者 代云芳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59,共12页
20世纪初,中西文化壁垒尚不曾被打破。处于转折期的晚清译者如何理解原文的文体,如何在本土的文学传统中选择相对应的文体,实则体现文化沟通的初始状态。1904年出版的翻译作品《吟边燕语》与其原文《莎士比亚故事集》存在巨大的文体差... 20世纪初,中西文化壁垒尚不曾被打破。处于转折期的晚清译者如何理解原文的文体,如何在本土的文学传统中选择相对应的文体,实则体现文化沟通的初始状态。1904年出版的翻译作品《吟边燕语》与其原文《莎士比亚故事集》存在巨大的文体差异。林纾和魏易通过模仿《聊斋志异》一书兼二体的文体特征,以“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方式翻译《莎士比亚故事集》。在翻译过程中,他们既学习前人的文体实践,从中汲取养分;也形成自己的文体主张,以传奇志怪为阵地,排斥白话文体的介入,力守文言小说的纯粹。借此个案管窥传奇志怪体在晚清翻译文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可以发现中国传统的文学体式在面对外来诗学冲击时,不仅没有如摧枯拉朽般一碰即灭,反而一度借力于翻译,通过自我革新,焕发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边燕语》 《聊斋志异》 志怪传奇 《莎士比亚故事集》
下载PDF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中的语篇衔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帆 《琼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4-69,共6页
根据黄国文对语篇衔接的两大分类,结合韩礼德的语篇衔接分类标准和概念体系,从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逻辑联系语两大方面分析了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分析发现,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使用了时间地点关联成分、... 根据黄国文对语篇衔接的两大分类,结合韩礼德的语篇衔接分类标准和概念体系,从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逻辑联系语两大方面分析了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分析发现,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使用了时间地点关联成分、照应、替代、省略、连接等衔接手段,改写简洁,衔接紧凑,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兰姆姐弟擅用词汇衔接映衬人物形象,语言保留了原作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分析 衔接手段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下载PDF
兰姆版《莎士比亚物语》在日本明治前期的译介与传播
9
作者 李艳丽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19年第1期242-257,共16页
作为英国文学经典的莎士比亚作品,在明治前期传入日本时,以青少年为对象的通俗易懂的兰姆版《莎士比亚物语》广为流传。然而,兰姆版的各种翻译/改写、译者、媒体情况并不明晰。本文立足于文献调查,阐明以下问题:明治开化时期,日本以英... 作为英国文学经典的莎士比亚作品,在明治前期传入日本时,以青少年为对象的通俗易懂的兰姆版《莎士比亚物语》广为流传。然而,兰姆版的各种翻译/改写、译者、媒体情况并不明晰。本文立足于文献调查,阐明以下问题:明治开化时期,日本以英国为范本建构近代国家,聘请外国教师、设置英文学科、教授英国文学/莎翁作品,培育了莎学人才;引进诸多兰姆版作品,尝试各种翻案①改写及舞台化,报刊媒体发挥了重要的推广作用;兰姆版的译者大多是接受了明治新式教育的英文学者,也活跃于报刊媒体。但是,这并不能严格定义:所谓在大报上刊登就是出于政党政论的目的,在小报上刊登就是出于娱乐性;在译者而言,也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娱乐和政治两方面推动了莎士比亚作品的译介与传播,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转折期日本文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物语》 兰姆 明治 译介
下载PDF
朱东润《莎氏乐府谈》价值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伟昉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60,共14页
朱东润20世纪初在上海《太平洋》杂志发表的四篇《莎氏乐府谈》,是中国学界细腻贴近莎士比亚戏剧文本开展批评的开始。这四篇《莎氏乐府谈》洋洋洒洒两万余言,充分显示了作者对莎士比亚的专业认知,是现存篇幅最长、论述最细致、最早独... 朱东润20世纪初在上海《太平洋》杂志发表的四篇《莎氏乐府谈》,是中国学界细腻贴近莎士比亚戏剧文本开展批评的开始。这四篇《莎氏乐府谈》洋洋洒洒两万余言,充分显示了作者对莎士比亚的专业认知,是现存篇幅最长、论述最细致、最早独立成章的完整的莎士比亚评论。其评论范围涉及到莎士比亚的简约生平、创作成就与不足、著作权、演员、戏剧布景等方面,既有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裘利斯·凯撒》等名剧精彩细腻的文本分析,又有自觉的中西文学比较层面的真知灼见,首次让当时读者对莎士比亚的基本面貌有了较之以往更具体、更详细的了解。朱东润是最早通过翻译引用莎士比亚戏剧原著进行莎评的莎学专家,他的评论注重艺术魅力的探讨,彰显了文本细读的可贵品格,又不失对作品思想价值内涵的揭示,体现出了客观务实、稳健执着的理性精神,对于读者以戏剧的形式管窥、认知莎士比亚具有重要价值,不仅标志着近现代中国学界从学术学理层面接受和研讨莎士比亚的开始,而且较早地探寻了文学创作不同体裁的差异特征与跨文化翻译接受规律,在中国莎士比亚接受史上具有开拓性和里程碑式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东润 《莎氏乐府谈》 文本细读 比较意识 价值
原文传递
改写理论下林纾的翻译:以《吟边燕语》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伟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年第4期112-116,共5页
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其译作数量之多,后人罕有匹敌。然林译小说在为人称赞的同时,却也时常因其大量漏译、误译、删节与改写而为人所诟病。该文拟从改写理论的角度分析林译《吟边燕语》,从而得出林译小说中的有些"讹误&... 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其译作数量之多,后人罕有匹敌。然林译小说在为人称赞的同时,却也时常因其大量漏译、误译、删节与改写而为人所诟病。该文拟从改写理论的角度分析林译《吟边燕语》,从而得出林译小说中的有些"讹误"与"超胜"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与文化原因,而并非总是林纾的疏忽大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吟边燕语》 改写理论
原文传递
以《吟边燕语》为例探究林译之“讹”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策策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72-478,共7页
以《吟边燕语》为例,点出林纾"讹"译若干实例,并从伦理文化、叙述技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分析林纾翻译的干预策略,在译书与著书的辨析中剖析林译特点及林纾的思想,认为林纾在翻译中渗入自己的理想和对民族与国家的认同,主要是... 以《吟边燕语》为例,点出林纾"讹"译若干实例,并从伦理文化、叙述技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分析林纾翻译的干预策略,在译书与著书的辨析中剖析林译特点及林纾的思想,认为林纾在翻译中渗入自己的理想和对民族与国家的认同,主要是迎合市场和读者,应和政治,并传达一种新秩序的构想和新文化的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吟边燕语》 讹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