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肺膀胱别通”浅析针刺肺经穴调治膀胱病 被引量:8
1
作者 蒋佳 娄必丹 《河南中医》 2020年第2期183-186,共4页
肺与膀胱相通,上为荣养周身以御邪,下以气化排浊调津液,从肺与膀胱关系可以看出,太阳之气与肺气共同卫外,以顾护肌表皮毛,故临床针刺治疗太阳体证时可考虑从肺经穴入手。临床取肺经穴位调治膀胱及其经脉病时,应辨别虚实,采取对应的补泻... 肺与膀胱相通,上为荣养周身以御邪,下以气化排浊调津液,从肺与膀胱关系可以看出,太阳之气与肺气共同卫外,以顾护肌表皮毛,故临床针刺治疗太阳体证时可考虑从肺经穴入手。临床取肺经穴位调治膀胱及其经脉病时,应辨别虚实,采取对应的补泻手法,考虑大部分肺经穴提插、捻转补泻手法不便施展,笔者认为可根据辨证采用更为合适的迎随补泻、徐疾补泻、开阖补泻,即观其脉证,补泻择之。其实不仅肺经穴可治膀胱病,膀胱经穴亦可治肺病,由于肺与膀胱两者经气互通,其中一条经上的穴位可治疗另一条相通经的循行部位或主治方向的疾病。虽然脏腑别通理论在针灸学上具备广泛应用的基础,但因表里经脏腑相互属络关系,更多被提及、应用的是"肺与大肠相关"。容易忽视"肺膀胱别通"在"卫气供给""津液代谢"上的关联。故在临床针刺治疗膀胱病时,可从有别于常规、传统的选经取穴上论治,亦可基于"肺与膀胱相关"以膀胱经穴治肺病,或以两经同取的方式指导针刺治疗相关病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经 膀胱经 “肺膀胱别通” 针刺 太阳病 膀胱病
下载PDF
《伤寒论》顾护脾胃思想探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叶彤 谷松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2期1783-1785,共3页
脾胃强弱在《伤寒论》六经病的发生、传变中起重要作用。脾胃之气不足,营卫之气不能外达,卫外功能下降,外邪侵袭人体而发太阳病;胃为阳土,若阳明热盛,热盛伤津,胃气不降,腑气不通,燥实互结,则发为阳明腑证;少阳病的发病前提是脾胃虚弱,... 脾胃强弱在《伤寒论》六经病的发生、传变中起重要作用。脾胃之气不足,营卫之气不能外达,卫外功能下降,外邪侵袭人体而发太阳病;胃为阳土,若阳明热盛,热盛伤津,胃气不降,腑气不通,燥实互结,则发为阳明腑证;少阳病的发病前提是脾胃虚弱,致正气不足,邪气侵袭而发病;阳气不足,则阴寒邪气易直中太阴,出现阳虚寒盛之证;肾阳不足,邪气直中少阴,发为少阴病;中气不运,胃气易逆,脾阳易陷,则阴阳不相顺接,发为厥阴病。《伤寒论》中大量使用生姜、甘草、大枣顾护脾胃,在运用峻下祛邪治法中,亦不忘顾护脾胃,在煎煮和服用药物的过程中也时刻注重脾胃,方后的药后宜忌与注意事项,也体现了张仲景固护脾胃的学术思想。辨析脾胃之气的盛衰对掌握疾病发展传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顾护脾胃思想 六经病 太阳病 阳明病 少阳病 太阴病 少阴病 厥阴病 张仲景
下载PDF
从津液角度论治《伤寒论》太阳病 被引量:9
3
作者 邢加兴 周雨龙 司廷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6期139-142,共4页
探索《伤寒论》太阳病中对津液的论治,通过梳理《伤寒论》太阳病篇发汗法及误汗、误吐、误下变证,古籍和后世医家中对津液理论的记载,论治津液在太阳病中的证治规律,得出津液是营卫之气功能体现的载体,卫气的亢进能将津液聚集于体表,是... 探索《伤寒论》太阳病中对津液的论治,通过梳理《伤寒论》太阳病篇发汗法及误汗、误吐、误下变证,古籍和后世医家中对津液理论的记载,论治津液在太阳病中的证治规律,得出津液是营卫之气功能体现的载体,卫气的亢进能将津液聚集于体表,是发汗法运用的基本条件,而阻碍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会造成水饮的产生。根据症状的不同可对津液的充斥、亏虚、生成障碍、输布障碍及排泄障碍等方面进行论治,从而采取发汗解表、调和营卫、健脾通阳利湿等治法,从津液角度入手《伤寒论》太阳病,可串联起张仲景对于太阳病及其变证的辨证论治,对提高临床辨证论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液 太阳病 水饮 误汗 误下 营卫之气 桂枝汤 麻黄汤 小青龙汤
下载PDF
浅析六经病欲解时 被引量:6
4
作者 纪如峰 《河南中医》 2016年第3期373-375,共3页
阳病病在皮肤、络脉部,而在"从巳至未上(9∶00-15∶00)",即日中之时,其应为夏,人体正气盛于络脉、皮肤,此时太阳之邪易解。阳明病病在肠胃之腑,而在"从申至戌上(15∶00-21∶00)",即日入之时,其应为秋,人体正气盛于... 阳病病在皮肤、络脉部,而在"从巳至未上(9∶00-15∶00)",即日中之时,其应为夏,人体正气盛于络脉、皮肤,此时太阳之邪易解。阳明病病在肠胃之腑,而在"从申至戌上(15∶00-21∶00)",即日入之时,其应为秋,人体正气盛于腑,则此时阳明之邪易解。少阳病病在分肉,而在"从寅至辰上(3∶00-9∶00)",即平旦之时,其应为春,人体正气盛于分肉之间,则此时少阳病易解。三阴病病变部位在五脏部分,夜半人体正气入脏,所以三阴病欲解时均在夜半之中,即太阴病亥至丑上(21∶00-3∶00);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3∶00-5∶00)。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1∶00-7∶00)。三阴病的欲解时未能完全重合,而是逐个向后推一个时辰,这与少阴病、厥阴病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病欲解时 太阳病 阳明病 厥阴病 太阴病 少阴病 少阳病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田合禄五运六气解读《伤寒论》之“太阳之为病”本义及证候诠释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正富 田合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509-515,共7页
[目的]明晰"太阳之为病"的本义,并对太阳伤寒证候进行全面诠释。[方法]从五运六气角度出发,通过对《伤寒论》太阳伤寒条文的文献梳理对"太阳之为病"证候进行诠释。[结果]"太阳之为病"是讲感受太阳本气寒... [目的]明晰"太阳之为病"的本义,并对太阳伤寒证候进行全面诠释。[方法]从五运六气角度出发,通过对《伤寒论》太阳伤寒条文的文献梳理对"太阳之为病"证候进行诠释。[结果]"太阳之为病"是讲感受太阳本气寒水为主的病,是狭义的伤寒病。寒邪为病,首先伤表为麻黄汤证,寒邪闭塞于表,阳气不得外散则有阳气怫郁于表证(麻黄桂枝各半汤等),阳气郁甚则发热甚或高热而有大青龙汤证。阳虚不化水液则有寒湿证(麻黄加术汤)、水气证(小青龙汤等)、水饮证(苓桂术甘汤等)、奔豚证(桂枝加桂汤等)、蓄水证(五苓散)。重则阳虚阴盛而有桂枝甘草汤证、桂枝附子汤证、甘草附子汤证、甘草干姜汤证、干姜附子汤证、四逆汤证等。寒邪以胜相加则伤心,所以伤寒最多心病。心主盛阳、主神明、主血脉、主火,故有"自冒心、心悸"等心阳虚证,损伤心神的"烦躁不安"症,"脚挛急"的筋病,"心中懊憹"的心火内郁证,"心动悸"的复脉汤证以及"如狂或发狂"的蓄血证等。伤寒失治误治而邪陷于表之里胸胁则有柴胡汤证,以及陷胸汤证。[结论]"太阳之为病"是狭义的伤寒病。太阳伤寒证候有寒证、寒湿证、水饮病(包括蓄水证)、阳虚证、火郁证(心火内郁证、热中及面热证)、复脉汤证、蓄血证、柴胡汤证和陷胸汤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之为病 太阳伤寒证候 太阳病 伤寒论 张仲景 五运六气 田合禄 狭义
下载PDF
《伤寒论》太阳病篇证治规律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杨学 彭文博 岳小强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伤寒论》太阳病篇证候规律及方剂、药物的应用规律。方法:用频次法计数太阳病篇主要症状、方剂和中药出现的百分率,用层次聚类法分析主要症状的分布规律和中药使用规律。结果:从症状分析来看,太阳病本证以发热、恶寒为主症,... 目的:探讨《伤寒论》太阳病篇证候规律及方剂、药物的应用规律。方法:用频次法计数太阳病篇主要症状、方剂和中药出现的百分率,用层次聚类法分析主要症状的分布规律和中药使用规律。结果:从症状分析来看,太阳病本证以发热、恶寒为主症,常伴有头痛、无汗、项强、脉浮紧和身痛等表现,兼变证可以分为以汗出、气喘为主的肺系病证,以脘痞、腹泻为主的脾虚病证和以便秘、呕吐为主的胃家证候;从方剂和中药使用来看,桂枝汤是太阳病的主方,麻黄配杏仁,大黄配芒硝,白术配茯苓,附子配干姜以及柴胡、黄芩配半夏、人参为太阳病兼变证的常见配伍,分别用于治疗肺系、胃家、脾虚、肾虚和少阳病证。结论:《伤寒论》太阳病篇以表证为主要见证,桂枝汤为其主治。症状、药物的使用揭示了外感病上、中、下三焦的大致传变规律,方剂的使用则反映了外感病由卫分深入气分的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病 症状 方剂 中药配伍 分层聚类分析
下载PDF
《伤寒论》太阳病篇多见肺病证的机理探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刘玉良 张文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2期2805-2807,共3页
通过对《伤寒论》太阳病篇中肺的病证的病机分析以及对历代文献关于太阳与肺的生理病理关系的探讨,来认识太阳病篇多见肺病证的机理和太阳与肺的关系。主要从太阳与肺共主表、太阳与肺均和营卫密切相关、太阳与肺均主"开"、... 通过对《伤寒论》太阳病篇中肺的病证的病机分析以及对历代文献关于太阳与肺的生理病理关系的探讨,来认识太阳病篇多见肺病证的机理和太阳与肺的关系。主要从太阳与肺共主表、太阳与肺均和营卫密切相关、太阳与肺均主"开"、太阳与肺均为外邪侵袭人体的首犯之处以及肺与膀胱的关系5个方面来说明太阳病篇多见肺病证的机理和太阳与肺的特殊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病
下载PDF
伤寒论评话 第38章 太阳病含肺经病,足太阴病有实证 被引量:5
8
作者 梁华龙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89-193,共5页
1太阴病没有肺病的记载,并非六经病只传足经不传手经,而是手太阴肺经的生理和病理特点所决定的。很多肺经的症状是和太阳病同时出现的,《金匮要略》中也分别有专篇论述,所以在太阴篇就不重复列置,详于彼而略于此。2绝大部分方剂是以药... 1太阴病没有肺病的记载,并非六经病只传足经不传手经,而是手太阴肺经的生理和病理特点所决定的。很多肺经的症状是和太阳病同时出现的,《金匮要略》中也分别有专篇论述,所以在太阴篇就不重复列置,详于彼而略于此。2绝大部分方剂是以药物命名、沿袭六神方名称、以方剂的功能命名,而以症状命名方剂的只有所谓"四逆汤";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厥逆,都应以救逆、回逆的方法治疗,依照命名原则,应该叫"回逆汤",才能与建中、理中、承气、陷胸等命名法则一致起来;要改变厥逆,就要回复到"顺"的阳气敷布状态,所以要"回逆";回的古体字为"囬",在《伤寒论》流传和转抄中,既有竹简的损蚀朽腐,或者抄写的失误减笔,致使误"囬"为"四",因而囬逆汤、囬逆散就成了四逆汤和四逆散。使用"四逆汤"的原文,没有一条明确提出"四逆"。而用"四逆汤"治疗,就有点名义不顺。所以应该叫"囬逆汤"。3四逆散治疗少阴气机郁而不畅,阴阳之气敷布失常,当然不属于脏有"寒";当归四逆汤所治疗的证候是血虚寒凝,病偏于经脉,也不属于"脏"有寒,排除四逆辈之列。从仅"自利不渴"看,并非戴阳、格阳证,排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及其加猪胆汁汤数方。太阴虚寒以脾阳不足主,并非阳气、阴液的同时匮乏,茯苓四逆汤、四逆加人参也在排除之列,除此以外剩下的"四逆辈"就只有四逆汤和干姜附子汤。自利不渴也有脾气虚弱为主的,以理中汤、小建中汤、大建中汤以及桂枝人参汤治疗,可见"四逆辈",既不尽是冠有"四逆"名称的四逆汤类,也不排除没有冠以"四逆"的建中、理中等方剂。4"大实痛"是在"时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时痛"是邪气停滞,经脉不和,气血聚散所致,在此基础上的"大实痛",就是气血凝滞,经脉不通而成,因此仅以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其开滞通脉,舒经行气的力量薄弱,所以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病 肺经病 太阴病 四逆汤 张仲景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大实痛”
下载PDF
解读太阳病的分类 被引量:6
9
作者 马玉杰 程引 +1 位作者 宋长恒 张治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97-604,共8页
对太阳病的分类古今均有争议。本文回顾了历代医家对太阳病的认识,提出太阳病指的是邪气在表,正邪交争的一系列病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温病与太阳病的关系、温病与风温的关系,痉、湿、暍病与太阳病的关系等3个古今争议的问题。... 对太阳病的分类古今均有争议。本文回顾了历代医家对太阳病的认识,提出太阳病指的是邪气在表,正邪交争的一系列病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温病与太阳病的关系、温病与风温的关系,痉、湿、暍病与太阳病的关系等3个古今争议的问题。认为温病是太阳病的一种类型,主方为白虎汤,而风温从属于温病,是因发汗不当而导致的,痉、湿、暍病皆属于太阳病。同时,基于邪气性质和受病者体质,重新解读了太阳病的分类,认为太阳病应包含中风、伤寒、痉病、中湿、中暍、温病、风水7个类型,并探索治疗不同类型太阳病的主药,提出麻黄、石膏、黄芪为走表专药,而桂枝、葛根、栝楼根、白术、防己为表里同治药,表里同治药通过适当配伍,可使其在表发挥作用。最后,从《伤寒论》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导致太阳病分类争议的原因,认为太阳病提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病 分类 温病 提纲证
原文传递
小柴胡汤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富行 苗森森 刘世恩 《河南中医》 2018年第11期1621-1624,共4页
《伤寒杂病论》原文中关于小柴胡汤的记载共15条条文,专门提到少阳病用小柴胡汤的仅有第266条,而在太阳病篇出现失治误治的时候应用小柴胡汤是十分广泛的,并且在阳明病出现柴胡证而未成腑实热结可用小柴胡汤条畅气机;厥阴病末疾病传至... 《伤寒杂病论》原文中关于小柴胡汤的记载共15条条文,专门提到少阳病用小柴胡汤的仅有第266条,而在太阳病篇出现失治误治的时候应用小柴胡汤是十分广泛的,并且在阳明病出现柴胡证而未成腑实热结可用小柴胡汤条畅气机;厥阴病末疾病传至半表半里,出现"呕而发热"者,亦可用小柴胡汤和解透热,降逆止呕;还可用于妇人中风热入血室证以及黄疸腹痛呕吐等证。故而小柴胡汤非但专为少阳病专设,即使证在少阳,当有"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等"柴胡证"时亦可用小柴胡汤。胸胁气机不利,三焦气化失司,邪在半表半里而见阳证者皆可依证而用之,当合仲景之本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伤寒杂病论》 太阳病 少阳病 阳明病 厥阴病 妇人中风 黄疸 张仲景
下载PDF
论越婢汤属太阳温病代表方(上)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宇铭 李致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2期2756-2758,共3页
从桂枝二越婢一汤到大青龙汤的比较分析,可知越婢汤当属太阳温病的代表方。太阳温病是由于表气郁滞最甚,郁而化热而成的表热证,证侯当见发热而渴,无汗或汗出不畅。从石膏配伍的多首方剂,可看出温病的演变过程,而太阳温病见"不恶寒&... 从桂枝二越婢一汤到大青龙汤的比较分析,可知越婢汤当属太阳温病的代表方。太阳温病是由于表气郁滞最甚,郁而化热而成的表热证,证侯当见发热而渴,无汗或汗出不畅。从石膏配伍的多首方剂,可看出温病的演变过程,而太阳温病见"不恶寒",实与太阳病提纲并无矛盾,不恶寒是太阳病逐渐传变为阳明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病 温病 伤寒论 越婢汤 辛凉解表 银翘散 大青龙汤
下载PDF
《金匮要略心典》论痉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白洁 徐光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01-703,共3页
[目的]探讨清代医家尤怡所著《金匮要略心典》对痉病成因、脉证等的见解。[方法]通过对《金匮要略心典》的仔细研读、思考,并参考历代医家对相关条文的注释,分析阐释尤氏论痉的独到精妙之处。[结果]尤氏将痉病之因概况为2类,即重感寒湿... [目的]探讨清代医家尤怡所著《金匮要略心典》对痉病成因、脉证等的见解。[方法]通过对《金匮要略心典》的仔细研读、思考,并参考历代医家对相关条文的注释,分析阐释尤氏论痉的独到精妙之处。[结果]尤氏将痉病之因概况为2类,即重感寒湿、亡血竭气,并最终导致脱液伤津,筋脉失于濡养;尤氏论痉之脉,见解独到,尤以注释《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篇中第3条、第7条、第8条的原文脉证为佳,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尤氏论痉,强调痉病有其本证,不可与太阳病混为一谈。[结论]尤氏《金匮要略心典》关于痉病的阐述精辟独到,为后人学习《金匮要略》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病 金匮要略心典 尤怡 脉象 太阳病
下载PDF
从《伤寒论》“太阳兼证”探讨胃肠型流感传变机制及治疗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涛 王平 +2 位作者 赵澄 张香港 卢芳国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9期97-100,共4页
梳理《伤寒论》中与胃肠型流感相关的条文,从太阳兼证的角度总结胃肠型流感在三阳病时期的辨证特点及治疗。对于胃肠型流感,病在太阳之经时,可用麻黄汤、桂枝汤,太阳夹饮则分别施以小青龙汤、五苓散;病在太阳兼少阳时,依证予柴胡桂枝汤... 梳理《伤寒论》中与胃肠型流感相关的条文,从太阳兼证的角度总结胃肠型流感在三阳病时期的辨证特点及治疗。对于胃肠型流感,病在太阳之经时,可用麻黄汤、桂枝汤,太阳夹饮则分别施以小青龙汤、五苓散;病在太阳兼少阳时,依证予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黄芩汤、大柴胡汤等;病在太阳兼阳明时,则可据病情侧重点的不同分别从太阳论治或从阳明论治,从太阳论治可予麻黄汤、桂枝汤,从阳明论治可分别以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葛根汤、葛根芩连汤等。对于包含胃肠型流感应综合疾病本身传变特点及患者自身体质因素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胃肠型流感 太阳兼证 伤寒论 六经辨证 传变
下载PDF
《伤寒论》三阳合病治疗浅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白鸽 赵鸣芳 《河南中医》 2015年第7期1465-1466,共2页
《伤寒论》中论述合病的治疗要遵循六经病的治疗原则,如太阳病宜发汗外解,少阳病宜用和解之法,阳明病宜用下法。然在遵循六经病的治疗原则的同时,也要重视三阳经各经治法的禁忌,如太阳病禁下法,少阳病禁汗、吐、下法,阳明病禁汗法等,违... 《伤寒论》中论述合病的治疗要遵循六经病的治疗原则,如太阳病宜发汗外解,少阳病宜用和解之法,阳明病宜用下法。然在遵循六经病的治疗原则的同时,也要重视三阳经各经治法的禁忌,如太阳病禁下法,少阳病禁汗、吐、下法,阳明病禁汗法等,违反治疗原则和禁忌,则易出现变证、坏证,甚至加重病情,危及生命。在遵循相应的治则治法情况下,"临证中当注意症状的主次先后,详审病机,分轻重缓急",从而判断是以哪经病变为主,哪经病变为从,同时要协调相互间的矛盾,在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兼顾次要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 少阳 阳明 合病 张仲景
下载PDF
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白细胞变化规律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协慧 李杰 +6 位作者 吴萍 张发斌 张广梅 陆东明 王仁嫒 陈湘宏 刘占厚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050-3051,共2页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白细胞变化规律。方法以"小鼠风寒表证"疾病模型制作方法为基础,结合预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与对照组比较一周内白细胞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实验组白细胞表现为昼高夜低的变化;在风寒表证7天疾病...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白细胞变化规律。方法以"小鼠风寒表证"疾病模型制作方法为基础,结合预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与对照组比较一周内白细胞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实验组白细胞表现为昼高夜低的变化;在风寒表证7天疾病周期中,实验组白细胞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实验组小鼠体内白细胞的表达于发病第3天达到高峰,实验组白细胞的变化曲线与对照组基本平行。结论白细胞存在昼夜变化节律;白细胞的高表达出现在太阳病第3天,此后逐渐回落,基本吻合外感表证7天自愈的病程;对照组、实验组白细胞水平昼高夜低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病 欲解时 白细胞
下载PDF
再谈对《伤寒论》“六病”的认识 被引量:2
16
作者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 2015年第7期1463-1464,共2页
基于对"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的内涵及辨证探讨"的研究认为,三阴三阳等六个概念,只是阴阳的划分,并无所指的具体物质,只有与存在具体物性的概念结合起来,才具有物质性,《伤寒论》中,张仲景创造性地将太阳等六个概念与"... 基于对"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的内涵及辨证探讨"的研究认为,三阴三阳等六个概念,只是阴阳的划分,并无所指的具体物质,只有与存在具体物性的概念结合起来,才具有物质性,《伤寒论》中,张仲景创造性地将太阳等六个概念与"病"结合起来,称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六病,"病"就是存在具体物质性的概念,"病"是人体产生的,因而"病"具有物质性。太阳病等六病的辨证论治,就是辨人体的"病",论治人体的"病"。《伤寒论》三阴三阳是指"病",离开了"病",三阴三阳就无具体所指的物质性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病 阳明病 少阳病 太阴病 少阴病 厥阴病 张仲景
下载PDF
太阳病蓄血证若干问题探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正富 田合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700-702,705,共4页
[目的]探讨太阳病蓄血证病位、病因病机等若干问题。[方法]从历代伤寒注家对太阳蓄血证病位多认为血蓄于膀胱腑等争议问题出发,逐层剖析并明确4个相关问题,阐明太阳病蓄血证含义、病位、病因、病机等。[结果]首先,"小便自利"... [目的]探讨太阳病蓄血证病位、病因病机等若干问题。[方法]从历代伤寒注家对太阳蓄血证病位多认为血蓄于膀胱腑等争议问题出发,逐层剖析并明确4个相关问题,阐明太阳病蓄血证含义、病位、病因、病机等。[结果]首先,"小便自利"说明太阳蓄血证的病位不在膀胱腑,伤寒注家认为"血蓄膀胱"的观点是错误的;第二,"下血"非指小便出血,主要是指瘀血从大便而出,也指女性胞宫疾病所致下血;第三,"热结膀胱"的膀胱非指膀胱腑,而是指下焦少腹部位;第四,"热结膀胱"与"热在下焦"的内涵相同,重点是在说明太阳蓄血证的病因病机,即太阳伤寒表不解邪热传入太阳心之里小肠,或是太阳心顺传入厥阴肝以及少腹胞宫,瘀热互结于下焦少腹部位;第五,下焦之具体病位当在太阳心之里小肠、厥阴肝之里少腹(包括胞宫)。[结论]太阳蓄血证的病位不在膀胱腑,而在下焦少腹部位。其病因病机为太阳伤寒表不解,邪热传入太阳心之里小肠,或是太阳心顺传入厥阴肝以及少腹胞宫,瘀热互结于下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病 蓄血证 热结膀胱 热在下焦 病位 病因病机 伤寒论
下载PDF
运用六经辨证指导治疗颈椎病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东海 阚俊明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63-63,82,共2页
为提高颈椎病的治疗疗效,运用六经辨证指导治疗颈椎病。临床中发现颈椎病患者常表现为太阳病、少阴病、或太少合病三种类型,年轻患者以太阳病居多,中老年患者则以少阴或太少合病居多。常见病因则有燥热伤津、寒湿痹阻、血络瘀阻等区别... 为提高颈椎病的治疗疗效,运用六经辨证指导治疗颈椎病。临床中发现颈椎病患者常表现为太阳病、少阴病、或太少合病三种类型,年轻患者以太阳病居多,中老年患者则以少阴或太少合病居多。常见病因则有燥热伤津、寒湿痹阻、血络瘀阻等区别。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分别选用葛根汤、附子汤、及麻附细辛汤合附子汤为基本方,结合具体病因在基本方上加减治疗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太阳病 少阴病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癫狂病证治思路探析
19
作者 彭爱能 赵永厚 +1 位作者 赵玉萍 于明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11,共5页
《伤寒杂病论》所论述癫狂病实证较多,主要集中在太阳病篇及阳明病篇。太阳病所致癫狂病为太阳经感邪,失治误治,传变入里,致邪气壅滞,郁而化热,或素体阳亢,感邪之后,火热更甚,发为癫狂;阳明病所致癫狂病,为阳明燥热太过,热与糟粕相结,... 《伤寒杂病论》所论述癫狂病实证较多,主要集中在太阳病篇及阳明病篇。太阳病所致癫狂病为太阳经感邪,失治误治,传变入里,致邪气壅滞,郁而化热,或素体阳亢,感邪之后,火热更甚,发为癫狂;阳明病所致癫狂病,为阳明燥热太过,热与糟粕相结,热与血结,或热甚津液大伤,形成阳明腑实、阳明蓄血、阳明热甚伤津证。癫狂病治疗以清热、泻下、活血散瘀为主,但临床上容易出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复杂病情,故张仲景在治疗时强调“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切不可拘泥于某一种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癫狂病 太阳病 阳明病 精神分裂症 谵语 清热 泻下 活血散瘀
下载PDF
《伤寒论》太阳病误下变证的病机与治法探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兴方 吕方舟 刘春援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4-25,共2页
太阳病法当汗解,误下则会产生诸多变证。本文从病机的角度入手,分析各种变证,探求其发病机理,寻找共性,总结规律,并指出相应的治法方药,用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错综复杂的伤寒病证。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病 变证 病机 治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