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雷公山秃杉的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77
1
作者 杨宁 邹冬生 +3 位作者 杨满元 邹芳平 陈志阳 林仲桂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00-2105,共6页
在贵州雷公山秃杉分布区域选择6类典型样地,运用相邻格子法,对秃杉种群进行生态学调查,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与存活曲线,并应用均值(-X)、聚集度指数(I)、聚集指数(Ca)、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指... 在贵州雷公山秃杉分布区域选择6类典型样地,运用相邻格子法,对秃杉种群进行生态学调查,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与存活曲线,并应用均值(-X)、聚集度指数(I)、聚集指数(Ca)、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指数(K)等聚集强度指数分析种群分布格局,为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的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秃杉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幼苗严重不足,成年阶段个体较为丰富,种群有衰退趋势;(2)秃杉种群的死亡率qx从Ⅰ龄级至Ⅶ龄级增大,其中在Ⅴ龄级与Ⅵ龄级有两次死亡高峰,存活曲线基本接近DeeveyⅡ型;(3)种群分布格局整体上呈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珍稀濒危植物 种群结构 分布格局 雷公山
下载PDF
秃杉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5
2
作者 陈卓梅 郑郁善 +3 位作者 黄先华 王舒凤 董林水 陈礼光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6-269,共4页
对秃杉混交林及秃杉纯林的地上部分持水能力及土壤孔隙度、渗透性能及持水能力等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 :秃杉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优于秃杉纯林 ,其中以秃杉杉木檫树混交林最好 ,其土壤稳渗速度和稳渗系数分别为 44.1和 2 6.4mm&#... 对秃杉混交林及秃杉纯林的地上部分持水能力及土壤孔隙度、渗透性能及持水能力等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 :秃杉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优于秃杉纯林 ,其中以秃杉杉木檫树混交林最好 ,其土壤稳渗速度和稳渗系数分别为 44.1和 2 6.4mm· min-1,林分总持水量达1 0 97.33t·hm-2 .其它依次为秃杉杉木混交林 >秃杉纯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秃杉 混交林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生活史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48
3
作者 陈志阳 杨宁 +2 位作者 姚先铭 田小梅 杨满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58-2165,共8页
秃杉是一种珍稀濒危植物,以斑块状分布于雷公山东南面斜坡海拔800—1300 m之间的沟谷两侧。从年龄结构、生命表特征、存活曲线以及种群不同龄级个体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了雷公山秃杉种群生活史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秃... 秃杉是一种珍稀濒危植物,以斑块状分布于雷公山东南面斜坡海拔800—1300 m之间的沟谷两侧。从年龄结构、生命表特征、存活曲线以及种群不同龄级个体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了雷公山秃杉种群生活史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秃杉的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成年阶段个体较丰富,幼苗与老龄数目相对较少,秃杉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因素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秃杉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出现2个死亡率高峰,一个出现在第6龄级阶段,另一个出现在第12龄级阶段,期望寿命单调下降;秃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秃杉种群,其分布格局随时间而发生变化,从幼龄期到中龄期再到老龄期,种群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渐变为随机分布,秃杉种群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与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同时受群落小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分布格局 雷公山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秃杉林不同林冠环境下箭竹分株种群结构特征 被引量:44
4
作者 杨宁 陈璟 +4 位作者 杨满元 郭锐 赵林峰 林仲桂 陈志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26-2331,共6页
通过对贵州雷公山秃杉林的4种林冠环境,即林下(FU)、中林窗(MG)、大林窗(LG)和林缘旷地(FEW)内的箭竹的分株种群结构(包括株高、基径、生物量、叶和分株数等)和年龄结构进行较系统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从林下→中林窗→大林窗,箭竹分... 通过对贵州雷公山秃杉林的4种林冠环境,即林下(FU)、中林窗(MG)、大林窗(LG)和林缘旷地(FEW)内的箭竹的分株种群结构(包括株高、基径、生物量、叶和分株数等)和年龄结构进行较系统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从林下→中林窗→大林窗,箭竹分株种群的株高(h)、基径(bd)与生物量显著增加。(2)在4种林窗环境中,箭竹各构件的生物量的百分比发生相应变化,枝和叶片生物量的百分比沿林下→中林窗→大林窗→林缘旷地的顺序显著减小,在林缘旷地,地下茎、粗根(d>0.5mm)和细根(d≤0.5mm)生物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冠环境。(3)箭竹分株单位叶面积叶重沿林下→中林窗→大林窗→林缘旷地的顺序显著增大,单叶生物量与叶面积以中林窗最大,林缘旷地次之,二者与大林窗或林下差异显著;大林窗的单株叶片数显著高于其余3种林冠环境。(4)在4种林冠环境中,箭竹分株种群死亡率以林下最低,但各种群平均年龄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箭竹分株种群对林冠环境变化的响应主要体现在形态与生物量的分配上,而非种群的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竹 分株种群 种群结构 秃杉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杉木和秃杉群体的叶绿体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伯望 洪菊生 施行博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6-51,共6页
对 5个杉木和 7个秃杉天然群体进行胚的叶绿体微卫星分析 ,每个群体分析了 1 2~ 36粒种子。试用了两种DNA提取方法 ,这两种方法获得的DNA数量和质量相仿 ,可以采用较为经济的方法。研究了各种DNA扩增条件并获得了合适的条件组合。应用A... 对 5个杉木和 7个秃杉天然群体进行胚的叶绿体微卫星分析 ,每个群体分析了 1 2~ 36粒种子。试用了两种DNA提取方法 ,这两种方法获得的DNA数量和质量相仿 ,可以采用较为经济的方法。研究了各种DNA扩增条件并获得了合适的条件组合。应用Arlequin和PHYLIP软件分析了群体分子变异模式及群体遗传关系 ,结果表明叶绿体微卫星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出杉木和秃杉的群体以及树种内的变异情况 ,对于研究针叶树种的进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秃杉 叶绿体微卫星 聚类分析 群体遗传
下载PDF
广东省秃杉引种栽培效果及栽培区划分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陈建新 王明怀 +3 位作者 殷祚云 林军 陈木发 梁胜耀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9-405,共7页
198 1年以来在广东 12个点开展了秃杉引种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 :秃杉在我省显示了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引种潜力 ,在粤北地区其生长量从幼林起高于速生树种杉木 ,在全省范围内 7a以前略低于杉木。秃杉生长状况受土壤质地和小地形影响 ,在海... 198 1年以来在广东 12个点开展了秃杉引种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 :秃杉在我省显示了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引种潜力 ,在粤北地区其生长量从幼林起高于速生树种杉木 ,在全省范围内 7a以前略低于杉木。秃杉生长状况受土壤质地和小地形影响 ,在海拔 5 0 0m以上的山地比杉木更适生。用 12个造林点和 10个环境因子材料建立了秃杉生长数量模型。根据栽培区气候因子与秃杉生长表现 ,可将秃杉造林区划分为 :Ⅰ区 :粤北区 ,Ⅱ区 :粤东北区 ,Ⅲ区 :粤西沿海丘陵区 ,Ⅳ区 :粤东、粤中丘陵区 ,其中 ,Ⅰ、Ⅱ区为秃杉适宜引种栽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引种栽培 栽培区划分 生长模型
下载PDF
秃杉引种幼龄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晓储 黄利斌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3-191,共9页
引种研究表明,秃杉幼苗生长缓慢,苗期生长为双峰倒“W”形,春秋两季速生,盛夏趋于停滞。幼树造林初期生长缓慢,3年后加快;5—10年速生,生长量已接近或超过原产地。季节生长:春末夏初(5—6月)速生,6月出现峰值,盛夏遇高温减缓,生长呈单... 引种研究表明,秃杉幼苗生长缓慢,苗期生长为双峰倒“W”形,春秋两季速生,盛夏趋于停滞。幼树造林初期生长缓慢,3年后加快;5—10年速生,生长量已接近或超过原产地。季节生长:春末夏初(5—6月)速生,6月出现峰值,盛夏遇高温减缓,生长呈单峰倒“V”形.树高昼夜生长:夜间>白天;阴雨天>阴天>晴天。引种地气温,相对湿度,净日照时数是影响幼龄秃杉生长的重要气象因子。秃杉幼树年生长与观察年树龄的关系可用数学模型y=a+bt表示;季节生长与观察月份的关系可用数学模型y=a+b1nt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引种 幼龄期 生长
下载PDF
秃杉的物种确立、天然林种群特征、保护、引种和种源选择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陈强 袁明 +4 位作者 刘云彩 刘永刚 苏俊武 毕波 周筑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6,共16页
根据秃杉有关的研究文献,对秃杉物种的确立,天然林的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动态和更新演替等种群特征,原生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引种地气候和立地的适应性,速生性,抗寒、耐高温干旱、耐萌、抗风和抗病虫害能力等抗逆性,种源的遗传多样性,... 根据秃杉有关的研究文献,对秃杉物种的确立,天然林的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动态和更新演替等种群特征,原生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引种地气候和立地的适应性,速生性,抗寒、耐高温干旱、耐萌、抗风和抗病虫害能力等抗逆性,种源的遗传多样性,种源地理变异和生态适应性,种子、苗期及林木生长的变异,不同年龄林木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优良种源选择和种源区划等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物种确立 种群特征 保护 引种 种源选择 研究
下载PDF
秃杉人工林生长过程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建新 王明怀 曾令山 《广东林业科技》 2007年第1期71-75,F0003,共6页
用解析木法测定早期引种秃杉林中优势木1株、种源试验林中优势木和平均木各1株,结果表明,秃杉树高生长从5年以后进入速生期,持续至18年生;胸径生长从6年生时进入速生期,持续到20年生;材积生长从14年起进入速生期,至24年生时连年生长曲... 用解析木法测定早期引种秃杉林中优势木1株、种源试验林中优势木和平均木各1株,结果表明,秃杉树高生长从5年以后进入速生期,持续至18年生;胸径生长从6年生时进入速生期,持续到20年生;材积生长从14年起进入速生期,至24年生时连年生长曲线仍未与年平均生长曲线相交,还未达数量成熟.用Logistic模型模拟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进程曲线,确定材积、胸径、树高速生期为13.64,12.77,11.27年.初步确定秃杉8年生以前为幼龄期,8~16年生为速生期,16年生以后为速生稳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生长规律
下载PDF
秃杉引种潜力与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晓储 黄利斌 +3 位作者 周玉山 李锡鹏 顾炳贤 王生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6-264,共9页
在江苏苏北平原、苏南低山丘陵和浙江富阳低山丘陵引种珍稀树种秃杉,幼龄阶段的结果表明:秃杉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能够适应5~700m的海拔、pH值4.9~6.0的酸性土和pH值8~8.8的碱性(脱盐)土。秃杉在幼龄期较耐荫庇,怕高温日灼。幼苗易... 在江苏苏北平原、苏南低山丘陵和浙江富阳低山丘陵引种珍稀树种秃杉,幼龄阶段的结果表明:秃杉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能够适应5~700m的海拔、pH值4.9~6.0的酸性土和pH值8~8.8的碱性(脱盐)土。秃杉在幼龄期较耐荫庇,怕高温日灼。幼苗易发生冻害和溃疡性苗枯病害。苗木抗寒性和抗病性随年龄增大而增强。一般2年生时无冻害,3年生以后无病害发生。4~5年生幼林的树高、胸径年均生长量已达到或超过原产地;生长多优于同龄杉木,并且有明显的抗雪(压、折)性,因而具有较高的引种潜力和发掘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引种 适应性 生长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秃杉天然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18
11
作者 冯金朝 袁飞 徐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34-1238,共5页
运用相邻格子法,对雷公山秃杉种群进行生态学调查,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编制秃杉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秃杉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成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种群趋于DeeveyⅡ型;秃杉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出现2个高... 运用相邻格子法,对雷公山秃杉种群进行生态学调查,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编制秃杉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秃杉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成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种群趋于DeeveyⅡ型;秃杉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出现2个高峰,一个出现在第6龄级阶段,另一个出现在第12龄级阶段;秃杉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生存率下降趋势前期高于后期,累计死亡率则相反;生存函数曲线表明,秃杉具有中期稳定和后期衰退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生命表 存活曲线 种群数量动态 秃杉
原文传递
不同立地条件下引种秃杉试验初报 被引量:18
12
作者 林贤山 《福建林业科技》 2010年第1期93-95,135,共4页
在杉木采伐迹地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开展秃杉与杉木、柳杉、福建柏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9年生秃杉在Ⅰ、Ⅱ、Ⅲ立地级的生长与Ⅳ立地级的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秃杉在Ⅰ、Ⅱ、Ⅲ立地级的生长好于杉木、柳杉、福建柏,其差异达显著水平;秃... 在杉木采伐迹地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开展秃杉与杉木、柳杉、福建柏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9年生秃杉在Ⅰ、Ⅱ、Ⅲ立地级的生长与Ⅳ立地级的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秃杉在Ⅰ、Ⅱ、Ⅲ立地级的生长好于杉木、柳杉、福建柏,其差异达显著水平;秃杉的单株材积增幅达26.0%~49.3%。表明秃杉可作为福建省杉木采伐迹地的优良更新树种,宜在Ⅰ、Ⅱ、Ⅲ立地级造林,其生长量大,效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立地级 造林试验 生长差异
下载PDF
秃杉种内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宋丛文 张新叶 +2 位作者 胡兴宜 张家来 张亚东 《湖北林业科技》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利用RAPD技术 ,通过 1 1个多态随机引物对 3个秃杉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秃杉天然群体内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各位点平均基因多样度为 0 41 92 ,3个秃杉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明显 ,1 9.5 %的遗传变异存在... 本文利用RAPD技术 ,通过 1 1个多态随机引物对 3个秃杉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秃杉天然群体内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各位点平均基因多样度为 0 41 92 ,3个秃杉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明显 ,1 9.5 %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间。通过秃杉种内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为今后有效保存和合理利用秃杉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种源 遗传多样性 RAPD
下载PDF
不同树龄秃杉与杉木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比较 被引量:13
14
作者 梁宏温 黄恒川 +3 位作者 黄承标 黄海仲 梁欣 蒙跃环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对采自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8年生、14年生和28年生的秃杉Taiwania flous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木材进行了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秃杉和杉木的木材密度及主要力学强度均随树龄增加而增大。秃杉木材... 对采自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8年生、14年生和28年生的秃杉Taiwania flous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木材进行了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秃杉和杉木的木材密度及主要力学强度均随树龄增加而增大。秃杉木材的气干密度(含水率为12%)、基本密度、径向干缩系数、弦向干缩系数、体积干缩系数、弦面硬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径面抗剪强度和弦面抗剪强度的平均值与杉木相比分别低2.3%,4.4%,1.6%,2.6%,1.5%,3.6%,3.8%,3.4%,17.5%和14.4%,但其端面硬度、径面硬度、抗弯强度、冲击韧性、径面抗劈力和弦面抗劈力的平均值与杉木相比则分别高6.6%,6.1%,3.4%,2.3%,15.0%和16.3%。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秃杉与杉木人工林的木材密度、硬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剪强度和抗劈强度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但干缩系数和冲击韧性均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 秃杉 杉木 人工林 木材 物理力学性质 比较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引种秃杉试验初报 被引量:13
15
作者 连勇机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139-141,152,共4页
在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引种栽培秃杉,并与杉木、柳杉、福建柏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8年生秃杉在海拔550 m8、00 m9、80 m与1 650 m的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在不同海拔高度,秃杉与杉木、柳杉、福建柏的生长... 在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引种栽培秃杉,并与杉木、柳杉、福建柏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8年生秃杉在海拔550 m8、00 m9、80 m与1 650 m的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在不同海拔高度,秃杉与杉木、柳杉、福建柏的生长差异显著,秃杉的单株材积增幅达19.3%-49.3%。说明秃杉宜在海拔500-1 000 m引种,其生长量最大,效益最好,是福建省中高海拔山区杉木采伐迹地的优良更新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引种栽培 海拔高度 对比试验
下载PDF
秃杉与杉木、木荷混交林林分生长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元品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9-221,共3页
通过秃杉×杉木、秃杉×木荷混交试验,并与秃杉纯林、木荷纯林、杉木纯林、杉木×木荷混交林对比,15a的试验结果表明:秃杉与杉木、木荷混交后,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混交林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都大于秃杉纯林。增益可... 通过秃杉×杉木、秃杉×木荷混交试验,并与秃杉纯林、木荷纯林、杉木纯林、杉木×木荷混交林对比,15a的试验结果表明:秃杉与杉木、木荷混交后,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混交林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都大于秃杉纯林。增益可达18%~28%以上。其中秃杉×杉木、秃杉×木荷混交林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并且具有较高生产力的混交模式,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混交林 林分生长 杉木 木荷
下载PDF
秃杉混交林生产力和林分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卓梅 郑郁善 +3 位作者 黄先华 王舒凤 董林水 陈礼光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对秃杉杉木檫树混交林、秃杉杉木混交林以及秃杉、杉木纯林的生物量及其空间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秃杉混交林比秃杉纯林具有更高的生产力 ,混交林中又以秃杉杉木檫树混交林的生产力最高 ,林分总蓄积量达 87.59m3·hm-2 ,总生物... 对秃杉杉木檫树混交林、秃杉杉木混交林以及秃杉、杉木纯林的生物量及其空间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秃杉混交林比秃杉纯林具有更高的生产力 ,混交林中又以秃杉杉木檫树混交林的生产力最高 ,林分总蓄积量达 87.59m3·hm-2 ,总生物量达 77.58t·hm-2 ,分别比秃杉纯林高 43 .3 %和 3 2 .4% .混交林林分具有一定成层性 ,林分结构比秃杉纯林更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 ,而且秃杉的生长比杉木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混交林 生物量 林分结构
下载PDF
秃杉优良种源的层次选择 被引量:9
18
作者 连勇机 陈元品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4-87,共4页
在对福建省德化葛坑林场收集的云南、湖北秃杉11个种源17个家系种源试验林的调查基础上,应用层次选择决策方法,进行秃杉优良种源选择,综合筛选出了适合福建中高海拔山区生长的10个优良种源,这些优良种源不仅在原区域生长表现优良,而且... 在对福建省德化葛坑林场收集的云南、湖北秃杉11个种源17个家系种源试验林的调查基础上,应用层次选择决策方法,进行秃杉优良种源选择,综合筛选出了适合福建中高海拔山区生长的10个优良种源,这些优良种源不仅在原区域生长表现优良,而且在福建也有很强的生长潜力和增产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优良种源 层次分析 种源选择
下载PDF
秃杉种源苗期地理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晓储 黄利斌 +8 位作者 杨继明 陈冬荣 李阳春 季晓波 许兆华 黄在仁 华自忠 卢洪霖 梁占贵 《江苏林业科技》 1993年第2期1-8,共8页
对云南、贵州、湖北等10~11个秃杉种源,57个单株子代的两次苗期试验研究表明,种源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子代间)性状均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变异与产地纬度、经度、海拔高度的线性关系不密切,但有经向相关强于纬向相关的趋势。产地日照... 对云南、贵州、湖北等10~11个秃杉种源,57个单株子代的两次苗期试验研究表明,种源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子代间)性状均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变异与产地纬度、经度、海拔高度的线性关系不密切,但有经向相关强于纬向相关的趋势。产地日照和温度是产生变异的主要作用因子。经度偏东的贵州种源比偏西的云南种源种子质量好,生长最高,生物最大,成苗数多,封顶早,寒害轻,适应性强,湖北利用种源适应性优于云南种源,生长与其相近。这些地理变异为秃杉选择育种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种源 地理变异
下载PDF
禿杉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贺竹梅 杨貌仙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16-323,共8页
本文详细报道了从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离体胚诱导不定芽、不定根及从无菌苗茎端培养再生植株的过程。诱导不定芽要求较低的蔗糖浓度(以3%最好);同时BA是必须的,在附加0.1—3 mg/1 BA的White培养基上,从离体胚的子叶或胚... 本文详细报道了从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离体胚诱导不定芽、不定根及从无菌苗茎端培养再生植株的过程。诱导不定芽要求较低的蔗糖浓度(以3%最好);同时BA是必须的,在附加0.1—3 mg/1 BA的White培养基上,从离体胚的子叶或胚轴上诱导了不定芽的发生(以1 mg/1最好);NAA与BA结合使用,对不定芽诱导无促进作用;适当提高光照有利于不定芽的诱导。在诱导不定芽的同时,在子叶表面还观察到有许多无结构的“不定突起”。不定芽起源于子叶表皮下1—2层细胞。IBA对诱导离体胚上产生不定根效果较好。在有或无生长素的培养基上,从生长1月龄的无菌苗茎端培养获得了不定根的产生,在加有细胞分裂索的培养基上,从无菌苗上产生了腋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