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对应性选辑传播形态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小琪 《华文文学》 2009年第4期7-12,共6页
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的选辑性传播形态较为丰富。其中,时尚性与经典性相对应的选辑性传播形态尤为令人瞩目。从选辑方法的视角来看,大陆出版的当代台湾流行小说选本呈现出时间性、规模性、通俗性三大特点,而当代台湾经典小说选本则... 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的选辑性传播形态较为丰富。其中,时尚性与经典性相对应的选辑性传播形态尤为令人瞩目。从选辑方法的视角来看,大陆出版的当代台湾流行小说选本呈现出时间性、规模性、通俗性三大特点,而当代台湾经典小说选本则体现出精神向度上的发散性、艺术开掘上的独创性、思想层面上的影响性三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小说 流行小说 经典小说 选辑性传播
下载PDF
专题研究:深化台湾新文学研究的最佳路径——以“1926-2016:台湾小说中的‘中华叙事’研究”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钧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2-130,共9页
书写整体性的中国新文学史的前提,是对台湾文学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并在两岸文学平行研究基础上完成文学史编年对接。通过梳理1926 2016年间台湾小说的代际特征我们发现:台湾新小说的题材变化、艺术进步、文体嬗变、观念变革等具有明显... 书写整体性的中国新文学史的前提,是对台湾文学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并在两岸文学平行研究基础上完成文学史编年对接。通过梳理1926 2016年间台湾小说的代际特征我们发现:台湾新小说的题材变化、艺术进步、文体嬗变、观念变革等具有明显阶段性,既有面向世界艺术的开放性,也与大陆文学形成了源流、融会、反哺与互动关系,总体上与大陆文学发展历程同步;台湾"中华叙事"小说的中国意识和中国文化精神从未中断,其代表作品也具有超越时代、地域、党派和阶级意识局限的审美经典性。总之,两岸文学历史并非异质且可以化约,以生态文化学为方法论,以穿越思维勘察思潮流派,以人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三维坐标来发现和评审经典作品,即可展开两岸文学的平行研究和编年对接,书写真正具有整体观念的中国新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史 台湾小说 专题研究 中华叙事 生态文化学
下载PDF
边缘突围中的多种叙事:1950年代的台湾小说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万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129,共8页
1950年代的台湾小说,不仅在"反共抗俄"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边缘产生了现代主义、女性叙事、台湾乡土等小说形态,也在某种"主流"形态内部产生了疏离官方意识形态的小说形态,形成了多种"边缘"形态。小说自... 1950年代的台湾小说,不仅在"反共抗俄"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边缘产生了现代主义、女性叙事、台湾乡土等小说形态,也在某种"主流"形态内部产生了疏离官方意识形态的小说形态,形成了多种"边缘"形态。小说自身发展的动态格局与僵化的政治体制及其意识形态之间的抗衡使台湾小说在政治高压的1950年代仍获得了较多的个人空间,并在1960年代迎来了台湾小说乃至中国当代小说的丰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台湾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政治叙事 乡土叙事 女性叙事
下载PDF
论海峡两岸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情人形象
4
作者 王萌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93-97,共5页
在海峡两岸女作家的笔下,女性情人形象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痴情女子,深陷感情的漩涡难以自拔;二是欲望女人,或为释放性欲而放纵自己,或因金钱、权势而出卖青春和肉体。此外,还有一类事业有成的女性,仅仅为了弥补感情的寂寞空虚而不得不去... 在海峡两岸女作家的笔下,女性情人形象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痴情女子,深陷感情的漩涡难以自拔;二是欲望女人,或为释放性欲而放纵自己,或因金钱、权势而出卖青春和肉体。此外,还有一类事业有成的女性,仅仅为了弥补感情的寂寞空虚而不得不去做情人。尽管这些女性性格各异、境遇有别,但是大多数都是依附于男性,缺乏独立意识。在她们身上,既反映了女性精神成长历程的曲折性和艰难性,也展现了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女性小说 女性情人 依附心理
下载PDF
“文学增产”动员与抵抗:《决战台湾小说集》的反殖民叙事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娟芳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2年第3期105-122,共18页
《决战台湾小说集》是日本殖民当局文化收编的最极端产物。本研究挖掘以往未曾被研究者注意到的史料,并与日本作家的相关文本作对照,认为:杨逵描写了“产业战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窘迫;吕赫若的书写中农人的劳动被放置在主要位... 《决战台湾小说集》是日本殖民当局文化收编的最极端产物。本研究挖掘以往未曾被研究者注意到的史料,并与日本作家的相关文本作对照,认为:杨逵描写了“产业战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窘迫;吕赫若的书写中农人的劳动被放置在主要位置,足以体现其关怀农工的倾向;张文环回避描写“产业战士”“增产报国”的主题,抽离了“产业战士”,模糊了焦点;龙瑛宗有意祛除了日本军国主义意识形态,选择性地记录了两个青年在海军训练所的生活,可见对军国主义的反感以及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怀。在文学被强权收编、几乎没有反抗空间的特殊境况下,台湾地区作家敷衍殖民当局的书写要求,转为书写乡土、民俗传统,歌颂劳动之美,体现了他们反殖民的抗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战台湾小说集》 中华民族文化 农工书写 去政治化
下载PDF
对台港“现代”小说泛性现象之透析
6
作者 戴绘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2-124,共3页
以两性之爱来构架文学作品 ,古今中外不乏其例 ,但台港现代小说的性爱小说 ,则把焦点聚集在个性性爱心理的透析上 ,它不但拓展了小说题材的领域 ,更引发了小说文体的重大变革。因此 ,探讨其人物主题及审美价值 ,则有着独特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小说 性爱心理 审美 伦理道德 香港小说 台湾小说 文学评论 人物 泛性现象
下载PDF
台湾抗日小说的一道奇异景观——台籍原日本兵的南洋战争见证叙事
7
作者 陈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5-101,共7页
台湾青少年在"二战"中被"志愿"到南太平洋参战是一段苦难的历史,台湾抗日小说中的《猎女犯》和《少年上战场》等见证了这段历史。作者以当事人的身份见证叙事了战争对台湾人民肉体和精神的无辜伤害、战争给殖民地... 台湾青少年在"二战"中被"志愿"到南太平洋参战是一段苦难的历史,台湾抗日小说中的《猎女犯》和《少年上战场》等见证了这段历史。作者以当事人的身份见证叙事了战争对台湾人民肉体和精神的无辜伤害、战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的苦难,并由此生发了对战争的人道主义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抗日小说 南太平洋战争 《猎女犯》 《少年上战场》 见证叙事
下载PDF
“失焦”的乡土叙事——台湾新世代乡土小说论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家洋 《华文文学》 2009年第1期51-57,共7页
与前行代相比,新世代乡土小说不再聚焦于现代化/乡土之间的内在紧张,作家的价值判断被悬置,作品的沉重感随之消失,"失焦"成为新世代乡土叙事的整体表征。"失焦"状态不单体现在叙事内容上,还体现在叙事形式上。主观... 与前行代相比,新世代乡土小说不再聚焦于现代化/乡土之间的内在紧张,作家的价值判断被悬置,作品的沉重感随之消失,"失焦"成为新世代乡土叙事的整体表征。"失焦"状态不单体现在叙事内容上,还体现在叙事形式上。主观性、魔幻性、颓废性等现代主义叙事形态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狂欢化叙事风格,使新世代乡土小说在叙事上不同程度地"失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乡土小说 新世代 失焦
下载PDF
流寓与离散:20世纪中叶台湾女性小说叙事转型 被引量:1
9
作者 钟希明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第10期63-68,共6页
身份认同、差异理论和承认的政治等研究在当今学术界仍然是一个热点问题。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女性小说关于民族叙事与文化身份认同的书写主要有两个重要面向:一是1950年代重塑家园图景的“怀乡文学”书写;二是1960年代转向无根、漂... 身份认同、差异理论和承认的政治等研究在当今学术界仍然是一个热点问题。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女性小说关于民族叙事与文化身份认同的书写主要有两个重要面向:一是1950年代重塑家园图景的“怀乡文学”书写;二是1960年代转向无根、漂泊审美主题的“留学生文学”创作。这些关于个人和利比多趋力的文本,以民族寓言的形式折射出急剧动荡的国族命运,为家国叙事论题延伸出性别思考与文化认同的面向,不仅揭示了战后台湾知识分子集体性的身份认同危机,更推动了中华民族主义思想在台湾乃至世界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女性小说 流寓与离散书写 中华民族叙事 文化身份认同
下载PDF
从台湾小说中“城市”形象流变看社会演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银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3期72-74,87,共4页
本文通过对台湾现当代小说整体扫描,分别以台湾日据时期乡土文学、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现代派小说、七十年代的主流文学和八十年代新世代都市小说为对象,探讨小说中“城市”形象和城市意识的演变过程,进而捕捉在台湾现代化进程中,都市小说... 本文通过对台湾现当代小说整体扫描,分别以台湾日据时期乡土文学、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现代派小说、七十年代的主流文学和八十年代新世代都市小说为对象,探讨小说中“城市”形象和城市意识的演变过程,进而捕捉在台湾现代化进程中,都市小说的形成脉络和“人”对“城”态度变化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小说 “城市”形象 “城市”意识 思维模式
下载PDF
从台湾客家小说看“大地之母”形象塑造 被引量:1
11
作者 樊洛平 《创新》 2008年第1期91-94,共4页
透过台湾客家小说的阅读视野,最能体现客家族群文化性格的人物,当属有着"大地之母"美誉的客家女性。这种族群形象与性格的生成,一是与客家女性在移垦社会生存方式中的族群角色定位直接相关,二是与她们爱乡爱土的大地情感和生... 透过台湾客家小说的阅读视野,最能体现客家族群文化性格的人物,当属有着"大地之母"美誉的客家女性。这种族群形象与性格的生成,一是与客家女性在移垦社会生存方式中的族群角色定位直接相关,二是与她们爱乡爱土的大地情感和生命意识分不开,究其根源,皆来自于客家女性对农耕文化的生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客家小说 “大地之母”形象 农耕文化认同
下载PDF
地方性、存在感与魔幻色彩——中国台湾地区新乡土小说管窥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俊超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93,共9页
中国台湾地区新乡土小说明显背离了传统乡土小说的书写路向,在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状态,在书写意蕴和操作技术上进行新开拓。新乡土作家的创作体现了在"本土化"社会环境中对"地方性"的建构;... 中国台湾地区新乡土小说明显背离了传统乡土小说的书写路向,在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状态,在书写意蕴和操作技术上进行新开拓。新乡土作家的创作体现了在"本土化"社会环境中对"地方性"的建构;这批作家注重在现代化与现代性负荷下对更加隐秘和私人化的存在感及精神体验;同时其作品又笼罩了一层魔幻色彩,隐含地标示着对自我、现实与历史的指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地区新乡土小说 地方性 存在感 魔幻色彩
下载PDF
从语言实践角度看台湾现代派小说的文化身份表征——以李永平和王祯和为观照中心
13
作者 朱立立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01-105,115,共6页
对台湾现代派小说而言,其语言形式追求不仅是作家个人化风格建立的重要指标和基础,也隐含了美学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内涵,而这一点通常容易被忽略。台湾现代派小说的语言实践包括纯化和杂化两种,但这两种有些极端化的形式追求并非纯形式主... 对台湾现代派小说而言,其语言形式追求不仅是作家个人化风格建立的重要指标和基础,也隐含了美学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内涵,而这一点通常容易被忽略。台湾现代派小说的语言实践包括纯化和杂化两种,但这两种有些极端化的形式追求并非纯形式主义,相反,其间不乏与社会现实的敏锐对话和对存在语境的美学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现代派小说 李永平 王祯和 语言实践 文化政治
下载PDF
历史病体与主体重构——论1980年代以来台湾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情欲书写
14
作者 倪玲颖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54-60,共7页
1980年代以来,情欲书写以其强烈的反叛意识和非理性特征成为台湾现代主义小说家的基本书写策略。藉由情欲书写,现代主义小说家得以建构一系列为理性权威和主流价值所压迫和侵害的历史病体,并由此逐步破除理性桎梏,省视内在灵魂,实现对... 1980年代以来,情欲书写以其强烈的反叛意识和非理性特征成为台湾现代主义小说家的基本书写策略。藉由情欲书写,现代主义小说家得以建构一系列为理性权威和主流价值所压迫和侵害的历史病体,并由此逐步破除理性桎梏,省视内在灵魂,实现对日常经验世界的反叛,进入精神的彼岸世界,最终完成精神主体的重构和自我救赎。同时,情欲化的书写策略也使得台湾现代主义小说的后殖民叙述获得了新的叙述角度,产生了新的美学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现代主义小说 情欲书写 历史病体 主体重构
下载PDF
新世纪台湾女性小说的文化内蕴
15
作者 王璐瑶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87-92,共6页
新世纪以来,在各类话语思潮相交织的文化环境下,台湾女性小说在1990年代文学传统的滋养中锐意求新,刻下鲜明独特的时代烙印。女性作家主体意识明确,以敏锐的女性眼光观照性别、历史等文化议题,在21世纪创作出全新的小说佳作,融汇出繁复... 新世纪以来,在各类话语思潮相交织的文化环境下,台湾女性小说在1990年代文学传统的滋养中锐意求新,刻下鲜明独特的时代烙印。女性作家主体意识明确,以敏锐的女性眼光观照性别、历史等文化议题,在21世纪创作出全新的小说佳作,融汇出繁复多元的艺术流向。性别议题上,更注重本色的性别文化探求,并进一步思考女性自我与外界错综的关系变化。历史言说上,运用女性立场的叙述策略书写家族史、生命史、心灵史,在对日常、民俗的呈现中颠覆男性中心神话。新世纪台湾女性小说回归本真的性别立场,作为世界华文女性小说的一支流脉,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台湾女性小说 性别 历史 民俗
下载PDF
论目前高校港台通俗小说之传播效果
16
作者 周登宇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0-22,共3页
目前港台通俗小说在高校的传播效果由强而弱,主要由四个因素造成: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载体、受传者。
关键词 高校 港台通俗小说 传播效果
下载PDF
品尝“苹果的滋味”的前后——析黄春明小说创作的转变
17
作者 李国磊 《淄博师专学报》 2009年第1期68-71,共4页
作为"小人物代言人"的乡土文学代表作家黄春明,时刻关注着台湾由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的转变给"小人物"带来的命运和心态的变化,以其强烈的人道主义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体现着对这一"弱势群体"的终极关怀。随... 作为"小人物代言人"的乡土文学代表作家黄春明,时刻关注着台湾由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的转变给"小人物"带来的命运和心态的变化,以其强烈的人道主义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体现着对这一"弱势群体"的终极关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自己居住地点的变更,黄春明所描写的小人物也随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春明 台湾乡土小说 创作转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