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国语”词汇与大陆普通话趋同现象调查 被引量:21
1
作者 刁晏斌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8-285,288,共8页
在海峡两岸语言差异与融合的对比研究中,人们主要谈论台湾"国语"对大陆普通话的影响,以及大陆向台湾靠拢的各种表现,而对另一个方面,即大陆普通话对台湾的影响以及后者向前者靠拢的情况却报道不多。近年来,大陆普通话对台湾&q... 在海峡两岸语言差异与融合的对比研究中,人们主要谈论台湾"国语"对大陆普通话的影响,以及大陆向台湾靠拢的各种表现,而对另一个方面,即大陆普通话对台湾的影响以及后者向前者靠拢的情况却报道不多。近年来,大陆普通话对台湾"国语"的影响持续加大,后者与前者趋同倾向明显,这在对岸的语言规划、工具书收词、科技术语选择和确定以及一般的日常语言运用中都有较多表现。对不同类型大陆词语在台湾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海峡两岸民族共同语的融合已经由最初主要是大陆向台湾靠拢,发展到目前基本均衡的双向互动交流,并且正在加速向真正意义、更高层次上的双向互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普通话 “国语” 词汇
原文传递
海峡两岸语言融合的历时考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刁晏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8,共12页
海峡两岸民族共同语既有差异也有融合,就融合方面来说,着眼于大陆,大致经过了大量引进和趋于饱和这样两个阶段;着眼于台湾,则经过了贬损性引进和中立性引进两个阶段,并且有一个明显的从引进到吸收这样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两岸民族共同... 海峡两岸民族共同语既有差异也有融合,就融合方面来说,着眼于大陆,大致经过了大量引进和趋于饱和这样两个阶段;着眼于台湾,则经过了贬损性引进和中立性引进两个阶段,并且有一个明显的从引进到吸收这样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两岸民族共同语融合的天平,由最初大陆向台湾一方倾斜,到现在基本平衡,普通话与台湾"国语"处于一种积极的双向互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共同语 普通话 台湾“国语”
下载PDF
台湾大学生语言生活中三大反差现象的思考 被引量:7
3
作者 苏新春 方慧 张期达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120,共8页
台湾大学生语言生活中有三种反差较大的现象,即语言能力与语言情感的反差、族群背景与母语认定的反差和乡土语言学习与乡土语言价值的反差。他们有较强的国语使用能力,而对乡土语言有较高情感认同;族群身份上闽、客为多,但选国语为母语... 台湾大学生语言生活中有三种反差较大的现象,即语言能力与语言情感的反差、族群背景与母语认定的反差和乡土语言学习与乡土语言价值的反差。他们有较强的国语使用能力,而对乡土语言有较高情感认同;族群身份上闽、客为多,但选国语为母语的占多数;对在学校强力推行乡土语言教学异议多,但对乡土语言价值肯定居多。在台湾,国语已高度普及,语言统一的倾向相当突出,可语言政策却在刻意冲淡主流语言的影响和地位、混淆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别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语言生活 国语 闽南话 客家话
下载PDF
深化两岸语言对比研究,促进民族共同语的融合统一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行健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0,共9页
构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语言文化基础,需要深化两岸语言对比研究,促进民族共同语在两岸的融合与统一。首先要正确定位两岸标准语的相互关系,在"一语两话"的视角下建立全方位的现代汉语通用语的体系。促进两岸语言的融合与统一... 构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语言文化基础,需要深化两岸语言对比研究,促进民族共同语在两岸的融合与统一。首先要正确定位两岸标准语的相互关系,在"一语两话"的视角下建立全方位的现代汉语通用语的体系。促进两岸语言的融合与统一,也是遏制"语言台独"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语两话 普通话 台湾国语 融合
下载PDF
两种不同类型的缩略词语:用语缩略与造词缩略——兼论海峡两岸缩略词语的类型差异 被引量:4
5
作者 刁晏斌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1-7,共7页
现代汉语缩略词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集合,可以根据其产生动机和生成过程等的差异,分为"用语的缩略"和"造词的缩略",前者因着眼于对已有相对固定语言形式的便捷使用而生,后者则是不与某一相对固定的原式严格对应的、... 现代汉语缩略词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集合,可以根据其产生动机和生成过程等的差异,分为"用语的缩略"和"造词的缩略",前者因着眼于对已有相对固定语言形式的便捷使用而生,后者则是不与某一相对固定的原式严格对应的、利用缩略性构词材料构成的组合形式。二者的着眼点不同,对应物不同,产生机制和过程不同,在表义上也有差异。在这个二分的框架下,可以看到台湾"国语"缩略词语与普通话的明显差异:就用语缩略来说,是数字略语少、合称多、三音节词的简缩多;就造词缩略来看,则是固定词少而临时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略词语 普通话 台湾地区“国语”
下载PDF
海峡两岸离合词使用情况对比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刁晏斌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第4期435-446,共12页
离合词是汉语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类词,在两岸的使用中有较大的差异。调查显示,大陆普通话离合词的数量以及可离析形式的种类远多于台湾"国语",使用频率也高出许多。两岸离合词使用中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趋向"类... 离合词是汉语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类词,在两岸的使用中有较大的差异。调查显示,大陆普通话离合词的数量以及可离析形式的种类远多于台湾"国语",使用频率也高出许多。两岸离合词使用中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趋向"类离合词以及当离合词与补语和与动态助词"过"共现时的用法差异。离合词的口语性比较强,与普通话通俗化、大众化整体精神和表达取向的切合度较高,而与台湾"国语"的"守旧"取向切合度较低,这是造成其两岸差异的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普通话 台湾地区“国语” 离合词
下载PDF
普通话及台湾国语舌尖音与卷舌音的声学比较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严菡波 Allard Jongman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1期322-344,381,共24页
文章对普通话和台湾国语的舌尖([ts]、[ts^h]、[s])及卷舌([ts]、[ts^h]、[s])辅音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频谱动差分析探索两个问题,一是不同元音对这两组辅音发声参数有何影响,二是哪一组辅音在普通话及台湾国语中的声学差异最小。结果... 文章对普通话和台湾国语的舌尖([ts]、[ts^h]、[s])及卷舌([ts]、[ts^h]、[s])辅音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频谱动差分析探索两个问题,一是不同元音对这两组辅音发声参数有何影响,二是哪一组辅音在普通话及台湾国语中的声学差异最小。结果显示,元音的位置前后和发音时嘴唇的圆展均影响舌尖音、卷舌音的发声。同时,辅音是否送气对其发声位置的对立程度有影响作用,其中送气的舌尖音与卷舌音之间声学参数差异最小,而元音位置的前后与发音时嘴唇的圆展均对普通话及台湾国语舌尖音、卷舌音的生成有所影响。最后,声学参数显示普通话中舌尖音与卷舌音的差异较大,而台湾国语这组对立的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台湾国语 舌尖音 卷舌音 频谱动差分析
原文传递
传播与吸收——台湾词汇在内地的传播情况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泽鹏 张梦玲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0-14,共5页
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海峡两岸词语的相互影响也在不断加强。在内地传播及被吸收的台湾词语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收入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的台湾词语;第二类是在内地使用但未被收入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的台湾词语。... 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海峡两岸词语的相互影响也在不断加强。在内地传播及被吸收的台湾词语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收入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的台湾词语;第二类是在内地使用但未被收入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的台湾词语。进入大陆的台湾词语具有的特征:从形式上看以双音节为主;从内容上看,包括:与大陆存在相对应词语的"同实异名"词、与大陆词形相同但意义有差别的"同名异实"词语、台湾特有词语。台湾词语能够进入内地传播使用主要有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以及心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词语 内地传播 普通话
下载PDF
词汇转类及类推——以台湾地区华语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菘霖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9,96,共8页
本文主要讨论台湾地区华语实词的转类及类推。其中包含了动词及物性的转换、虚化,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动词、量词等。这些用法大多出现在网络媒体、日常口语,借此呼应学者"词类活用"是在某个时空下临时借用,增添语言的生动及... 本文主要讨论台湾地区华语实词的转类及类推。其中包含了动词及物性的转换、虚化,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动词、量词等。这些用法大多出现在网络媒体、日常口语,借此呼应学者"词类活用"是在某个时空下临时借用,增添语言的生动及活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华语 词类活用 类推
下载PDF
台湾国语的助动词“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8-71,共4页
台湾和大陆在助动词"会"的使用上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台湾国语和大陆普通话的助动词"会"在语义类型上基本相同,但在使用上却有明显差别。台湾助动词"会"的使用频率很高,其中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用法... 台湾和大陆在助动词"会"的使用上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台湾国语和大陆普通话的助动词"会"在语义类型上基本相同,但在使用上却有明显差别。台湾助动词"会"的使用频率很高,其中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用法又占了绝大多数,部分用法语义已经虚化,具体使用方面也有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独特之处,这主要是受到闽南语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国语 助动词“会” 闽南语的影响
下载PDF
PEOPLE & POINTS
11
《Beijing Review》 2019年第49期10-11,共2页
NEW SPOKESPERSON FOR TAIWAN AFFAIRS Zhu Fenglian,the new spokesperson for the State Council Taiwan Affairs Office,made her first public appearance at a press conference on November 27.She greeted journalists in Mandar... NEW SPOKESPERSON FOR TAIWAN AFFAIRS Zhu Fenglian,the new spokesperson for the State Council Taiwan Affairs Office,made her first public appearance at a press conference on November 27.She greeted journalists in Mandarin as well as the Hokkien and Hakka dialects,all three of which are spoken in Taiw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wan JOURNAL mandarin
原文传递
台湾语言政策研究综述
12
作者 李雪 吴晓芳 《闽台文化研究》 2022年第4期104-111,共8页
梳理2000年以后两岸学者的台湾语言政策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可以分为“国语”政策、“乡土语言”政策、“华语文”政策和外语政策四个方面;从研究层次来看,涉及宏观与微观、共时与历时研究;从研究结果的形式来看,专著类成果主要从宏观... 梳理2000年以后两岸学者的台湾语言政策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可以分为“国语”政策、“乡土语言”政策、“华语文”政策和外语政策四个方面;从研究层次来看,涉及宏观与微观、共时与历时研究;从研究结果的形式来看,专著类成果主要从宏观层面进行政策沿革的梳理,论文类成果主要以微观的、单一的政策分析为主。文章发现,当前的台湾语言政策研究存在两个薄弱点:一是台湾语言政策的社会实践研究,二是016年以后台湾语言政策的实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语言文字政策 “国语”政策 “乡土语言”政策
下载PDF
普通话和“台湾国语”在语流中的节奏特征——以《还珠格格》为例
13
作者 张凌 《中国语音学报》 2020年第2期123-130,共8页
本文采用自然语料,截取电视剧《还珠格格》大陆和台湾演员的录音文档,通过Praat软件进行声学语音测量,研究普通话和"台湾国语"在语流中的节奏特征。实验数据显示,"台湾国语"比普通话有更强的句末延长效应。普通话和... 本文采用自然语料,截取电视剧《还珠格格》大陆和台湾演员的录音文档,通过Praat软件进行声学语音测量,研究普通话和"台湾国语"在语流中的节奏特征。实验数据显示,"台湾国语"比普通话有更强的句末延长效应。普通话和"台湾国语"在轻声音节时长方面也有差别,这与在句子里的位置有关。在句中,普通话和"台湾国语"相若,轻声皆"轻",即轻声音节时长皆明显短于非轻声音节。在句末,普通话的轻声也较短,是"真轻";而"台湾国语"的轻声发得较长,轻声"不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台湾国语” 节奏 句末延长 轻声
原文传递
基于口语库统计的两岸华语语气标记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方清明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58-65,78,共9页
本文的两岸华语指大陆普通话和台湾国语,它们在语用标记方面的差异尚未得到学界深入的比较研究,其中尤其是语气标记的差异更未得到应有的挖掘。语气标记诸多差异表现在:第一,从宏观层面上来说,普通话、台湾国语有着各自的语气标记系统,... 本文的两岸华语指大陆普通话和台湾国语,它们在语用标记方面的差异尚未得到学界深入的比较研究,其中尤其是语气标记的差异更未得到应有的挖掘。语气标记诸多差异表现在:第一,从宏观层面上来说,普通话、台湾国语有着各自的语气标记系统,它们在灵活性、泛用性、语篇功能、位置等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第二,从微观使用风格来说,台湾国语里"啦、的啦、喔、耶"颇具特色,是台湾腔的代表,尤其是"喔、耶"更给人以流行的、亲昵的意味,甚至到了无"喔"不成话,无"啦"、无"耶"不成剧(电视剧)的程度;普通话里"呀"自成特色;"是吧、好吧、对吧"等标记用法也非常丰富,而台湾国语则无此用法。第三,从情感倾向来看,台湾国语里"啦、的啦、喔、耶"等标记体现更多的礼貌低值,因此显得亲昵、密切。两岸语气标记的诸多差异可以从语言环境、语言接触、语言政策等方面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华语 语气标记 台湾国语 普通话
下载PDF
论普通话研究的国语/华语视角 被引量:9
15
作者 刁晏斌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33-41,共9页
普通话研究应以国语及海外华语为视角,由此会给其在共时与历时两个方面带来极大助益。在共时方面,有助于对普通话基本面貌及特点的了解与认识,有助于研究范围的拓展,有助于相关研究的深化与细化;在历时方面,有助于理清百年汉语的发展线... 普通话研究应以国语及海外华语为视角,由此会给其在共时与历时两个方面带来极大助益。在共时方面,有助于对普通话基本面貌及特点的了解与认识,有助于研究范围的拓展,有助于相关研究的深化与细化;在历时方面,有助于理清百年汉语的发展线索,有助于进一步明晰普通话形成及发展的过程,有助于具体现象的历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国语 华语 共时研究 历时研究
下载PDF
论海峡两岸语言对比研究中的融合取向
16
作者 刁晏斌 孙朝阳 《现代语文》 2024年第7期13-22,共10页
两岸语言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但相关研究滞后问题十分突出,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愈发凸显。首先对近年来海峡两岸的语言融合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其中,语言事实的发掘涉及共时与历时两个维度,理论研究的进展体现在对融合... 两岸语言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但相关研究滞后问题十分突出,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愈发凸显。首先对近年来海峡两岸的语言融合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其中,语言事实的发掘涉及共时与历时两个维度,理论研究的进展体现在对融合度及其他相关理论的思考及探索上。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海峡两岸的语言融合研究。不仅明确对两岸语言融合研究的应有认识,而且从事实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在事实发掘方面,既要进行拓展研究,横向拓展研究范围、纵向拓展历时考察,又要进行深化研究,深入挖掘融合事实。在理论探索方面,取精用宏,博采众长,同时立足语言事实,锐意创新,不断完善和发展相关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共同语 语言融合 普通话 台湾地区“国语” 事实发掘 理论探索
下载PDF
海峡两岸趋向动词的用法差异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刁晏斌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8-107,共10页
海峡两岸趋向动词在用法上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这一点无论在单纯趋向动词还是复合趋向动词都有比较充分的表现,就台湾"国语"一方来说,上述差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袭传统用法、受方言影响以及为了保持"庄雅"的语体风... 海峡两岸趋向动词在用法上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这一点无论在单纯趋向动词还是复合趋向动词都有比较充分的表现,就台湾"国语"一方来说,上述差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袭传统用法、受方言影响以及为了保持"庄雅"的语体风格。由此来看两岸语法差异的研究,以及全球华语的研究,会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普通话 台湾“国语” 趋向动词
下载PDF
语言中的政治:台湾光复初期的国语运动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学磊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2-77,共6页
语言是一个民族认同的工具。台湾光复初期,国民政府大力推行国语运动,以期消除日语影响,弘扬民族文化。推行之始,因筹划得当,激发了民众学习国语的热情。但由于执行者急功近利,一味地追求速度,更有甚者,强制性地将语言与政治结合,将语... 语言是一个民族认同的工具。台湾光复初期,国民政府大力推行国语运动,以期消除日语影响,弘扬民族文化。推行之始,因筹划得当,激发了民众学习国语的热情。但由于执行者急功近利,一味地追求速度,更有甚者,强制性地将语言与政治结合,将语言视为身份的象征,加剧了台湾民众与大陆入台者的政治对立,导致"国语热"逐渐沉寂,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光复初期 国语运动
下载PDF
台湾“国语”的生动表达形式及其特点——海峡两岸言语风格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刁晏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共8页
海峡两岸言语风格对比是两岸语言对比研究中非常薄弱的环节,亟待加强。从风格的角度研究两岸语言差异,可以获取一个新的认识角度,形成一些局部的整体观,给两岸语言对比研究找到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更接近于两岸语言对比研究的"终极&q... 海峡两岸言语风格对比是两岸语言对比研究中非常薄弱的环节,亟待加强。从风格的角度研究两岸语言差异,可以获取一个新的认识角度,形成一些局部的整体观,给两岸语言对比研究找到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更接近于两岸语言对比研究的"终极"目标。台湾"国语"的生动形式就是整体言语风格特点的重要表现之一,它主要是通过修辞性的新造词语以及对已有词语的修辞性使用,来追求并达到生动效果的,它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主要借由比喻手法,多用于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有明显的拟人化取向,具有普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台湾“国语” 言语风格
下载PDF
魏建功与台湾光复初期“国语运动”再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晓婉 《台湾历史研究》 2022年第2期53-66,共14页
“国语运动”是台湾光复后消除殖民影响、重建民族语言文化工作的重点。魏建功作为光复初期台湾地区“国语运动”的主要负责人,提出“从台湾话学国语”的纲领原则。这一政策构想与魏建功在中国内地时期的师承背景、学术研究、“国语”... “国语运动”是台湾光复后消除殖民影响、重建民族语言文化工作的重点。魏建功作为光复初期台湾地区“国语运动”的主要负责人,提出“从台湾话学国语”的纲领原则。这一政策构想与魏建功在中国内地时期的师承背景、学术研究、“国语”工作经验等息息相关,明显传承自五四以来中国内地“国语运动”的理论脉络。然而,台湾地区“国语运动”在实际推行中,必然还要面对台湾地区特殊的历史问题与具体的语言环境,需要克服日本殖民统治遗留下的日语的强势影响和台湾地区方言使用信心与能力的退化,以及重新恢复“台湾话”与“国语”之间的血脉关系等多重难题。“从台湾话学国语”不仅仅是一种过渡手段,而是深具意义与价值,有助于清除台湾地区在语言、文化、心理上遭受的殖民影响,使台湾地区重新融入祖国现代语言文化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光复 “国语运动” 魏建功 “从台湾话学国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