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地区稻田不同轮作制度下的氮肥减量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乔俊 颜廷梅 +2 位作者 薛峰 杨林章 卢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31,共8页
通过设置不同轮作制度及施氮量,研究其对稻季的田面水氮素含量、氮素径流损失、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宜兴地区,冬季种植紫云英或黑麦草替代小麦种植,从而减少稻季化学氮肥的施用是可行的。紫云英或黑麦草参与轮作还田,... 通过设置不同轮作制度及施氮量,研究其对稻季的田面水氮素含量、氮素径流损失、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宜兴地区,冬季种植紫云英或黑麦草替代小麦种植,从而减少稻季化学氮肥的施用是可行的。紫云英或黑麦草参与轮作还田,提高了土壤的供氮水平,促进了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产量显著提高,且冬季种植无需施用氮肥,减少了冬季旱地土壤的氮素损失,降低了环境负荷;在总施氮量相等的情况下,提高肥料中有机肥比例可以降低稻田田面水中的总氮含量,降低了因田面水外排导致的氮素径流损失,且绿肥种植成本低,尤其是紫云英对无机氮肥的替代性强,可以有效降低稻季的施肥成本。在江苏宜兴地区,如适当地将传统的小麦-水稻轮作制度改为紫云英-水稻轮作制度,并在稻季减少120kg·hm-2的纯氮投入,则可兼顾经济效益、产量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制度 太湖地区 稻田 氮肥减量 有机肥 氮径流损失
下载PDF
太湖地区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刘红江 郭智 +3 位作者 郑建初 陈留根 张岳芳 童红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3-718,共6页
为明确太湖地区高产稻田适宜施氮量,以减轻农田化肥过量投入所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本研究在调查农户稻田氮肥施用量的基础上,采用基肥机械深施和秸秆还田,设置不施氮肥(N0)为对照,当地习惯施氮水平360 kg·hm^(-2)(N1)以及在此基础... 为明确太湖地区高产稻田适宜施氮量,以减轻农田化肥过量投入所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本研究在调查农户稻田氮肥施用量的基础上,采用基肥机械深施和秸秆还田,设置不施氮肥(N0)为对照,当地习惯施氮水平360 kg·hm^(-2)(N1)以及在此基础上减少氮肥施用量的10%(N2)、20%(N3)、30%(N4)等5个处理,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和农田地表径流养分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2处理水稻产量与N1处理大致相当;N2处理水稻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经济系数较高;N2处理较N1处理地表径流总氮流失量减少9.2%;从N1到N4处理,减少氮肥施用量,减少了农田总氮流失率,但N2和N1处理差异不显著;从水稻氮素偏流失率来看,每生产百千克稻谷,N2处理的氮素流失量最少。认为通过基肥机械深施和秸秆还田,在太湖地区习惯施氮水平的基础上减氮10%,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减少了农田地表径流总氮流失量和水稻氮素偏流失率,并使稻田氮素流失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氮肥减量 水稻产量 地表径流 氮素流失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技术的太湖近15年面积动态变化 被引量:33
3
作者 殷立琼 江南 杨英宝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9-142,共4页
本文利用80年代后期以来不同时期的LANDSAT卫星遥感图像,研究了近15年太湖的面积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从1988年到2003年的15年来,太湖面积共减少9.0226km2,其中湖泊围垦了4.4584km2,湖滩地面积0.6968km2,取土围堰面积3.8674km2.
关键词 太湖 遥感技术 面积变化 判读标志 水环境
下载PDF
太湖地区稻田氮素损失特征及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赵冬 颜廷梅 +2 位作者 乔俊 杨林章 吕寒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9-1154,共6页
通过氮肥减量小区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稻田氮素径流损失、渗漏损失、氨挥发损失以及氨挥发通量的动态变化特征,阐述了氮素损失量、水稻产量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稻季氮素径流损失和氨挥发损失均随施氮量的增加不断增加,而渗漏... 通过氮肥减量小区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稻田氮素径流损失、渗漏损失、氨挥发损失以及氨挥发通量的动态变化特征,阐述了氮素损失量、水稻产量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稻季氮素径流损失和氨挥发损失均随施氮量的增加不断增加,而渗漏损失与施氮量没有显著相关性。综合整个稻季,氨挥发损失以分蘖肥期最高,基肥期次之,穗肥期最低。稻季氮素总损失为13.7~59.8 kg·hm-2,占总施氮量的16.5%~22.2%,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其中氨挥发损失占42.2%~72.0%,径流损失占22.2%~38.4%,渗漏损失占5.8%~22.7%。稻季181 kg·hm-2的氮肥用量,较常规施氮量减少了33%的氮肥,增加了10.3%的产量,降低了48.5%的氮素损失,较好地兼顾了粮食产量和环境效应;而对于重要环境区域或高污染区域,还可以尝试更低的氮肥投入,以达到更好的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太湖地区 氮素损失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太湖大浦湖区近百年来湖泊记录的环境信息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建军 吴敬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59-563,564,共6页
通过对太湖TJ-2钻孔的137Cs、粒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及化学元素等多指标综合分析,探讨了太湖大浦湖区近百年来的环境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前,沉积物中大部分金属元素如Al、Mn、Cu、Cr、Ni、Zn与粘... 通过对太湖TJ-2钻孔的137Cs、粒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及化学元素等多指标综合分析,探讨了太湖大浦湖区近百年来的环境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前,沉积物中大部分金属元素如Al、Mn、Cu、Cr、Ni、Zn与粘土含量具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74~0.82之间。此阶段湖泊生产力不高,水环境较好,沉积物以较低的营养元素含量为特征。50—90年代,是太湖向现代湖泊环境转化的显著时期,湖区生产力大幅提高,人为活动对湖泊系统严重干扰,湖区迅速达到富营养化。在沉积物中表现为Fe/Mn值下降,有机碳、总氮、总磷与重金属元素急剧上升,且重金属元素变化明显不同于沉积物粒度及Al元素变化曲线。90年代以后,湖区一直持续着富营养化状态,富营养趋势渐缓,沉积物中粘土含量上升、营养元素稍降及重金属指标变化不明显的趋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征。TJ-2钻孔显示的环境信息与湖泊实际环境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大浦湖区 沉积物 湖泊富营养化
下载PDF
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流程探讨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鹏峰 郑兴灿 +8 位作者 李激 何伶俊 孙永利 吕贞 隋克俭 王燕 杨敏 郭亚琼 李家驹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4-19,共6页
《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2/1072-2018)于2018年6月1日颁布实施,明确要求江苏省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在一级A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再提标。结合我国一级A提标改造经验及新一轮提标改造要求,通... 《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2/1072-2018)于2018年6月1日颁布实施,明确要求江苏省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在一级A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再提标。结合我国一级A提标改造经验及新一轮提标改造要求,通过对江苏省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调研和问题梳理,提出了提标改造的基本工作流程,流程涵盖了开展技术评估、提出优化措施、强化源头管控、优化运行管理、提出工程措施、编制工程方案、论证工程方案、工程设计、施工建设、运转调试、优化运行管理等工作,并重点对污水处理厂提标前的技术评估工作内容进行分解和说明。该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流程已纳入《江苏省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DB 32/1072提标技术指引(2018版)》,用于指导江苏省新一轮的提标改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水污染排放限值 提标改造 工作流程 技术评估
原文传递
太湖地区氮肥减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红江 郑建初 +3 位作者 郭智 陈留根 张岳芳 王鑫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960-2965,共6页
为了明确太湖地区高产稻田适宜施氮量,以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减少稻田氮素流失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在调查当地农户稻田氮肥施用量的基础上,通过秸秆还田和基肥机械深施,设置不施氮肥(N0)为空白对照,当地习惯施氮水平360 kg... 为了明确太湖地区高产稻田适宜施氮量,以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减少稻田氮素流失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在调查当地农户稻田氮肥施用量的基础上,通过秸秆还田和基肥机械深施,设置不施氮肥(N0)为空白对照,当地习惯施氮水平360 kg·hm-2(N1),以及在此基础上减少氮肥施用量的10%(N2)、20%(N3)、30%(N4)等5个处理,研究其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量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稻田土壤速效氮含量明显下降;在当地习惯施氮量水平的基础上,减少10%的氮肥施用量,使水稻产量增加1.9%;与当地习惯施氮量水平相比较,N2处理水稻氮素累积量差异不明显,N3和N4处理则表现为显著下降;随着氮肥减量幅度的增加,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逐渐增高;在当地习惯施氮量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基肥机械深施和秸秆还田等技术的应用,减少10%的氮肥施用量,能够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并使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生理利用率以及氮肥偏生产力均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水稻 氮肥减量 土壤速效氮 氮素累积量 氮肥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2017年太湖水华面积偏大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朱伟 陈怀民 +3 位作者 王若辰 冯甘雨 薛宗璞 胡思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1-632,共12页
太湖流域及湖区经过一系列综合治理之后,截至2015年,水华面积逐渐减少,治理效果初见成效.然而,2017年太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积水华(1403 km2),其原因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1-2017年,在太湖贡湖湾和梅梁湾布置的6个采样点,每... 太湖流域及湖区经过一系列综合治理之后,截至2015年,水华面积逐渐减少,治理效果初见成效.然而,2017年太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积水华(1403 km2),其原因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1-2017年,在太湖贡湖湾和梅梁湾布置的6个采样点,每月2次分层采集水质和微囊藻密度数据、全太湖的营养盐和微囊藻密度数据、气象数据和水华面积数据,进行了水华面积偏大的原因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7年期间,全太湖总氮(TN)的7年平均浓度为1.89 mg/L,总磷(TP)为0.076 mg/L,而2017年TN浓度为1.60 mg/L,TP浓度为0.083 mg/L,比7年平均TP浓度回升了9.0%.气温方面,2011-2017年7年平均气温为17.3℃,2017年比7年平均气温高出0.7℃.全太湖7年平均微囊藻密度为0.53×108cells/L,而2017年为1.18×108cells/L,比7年平均值高出1.21倍.在这样一个数据背景下,全太湖年均值和风速区间比例冗余分析表明TP的回升、气温的偏高与水华面积也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5-9月1~2 m/s弱风天数与水华面积呈显著正相关,而风速超过4 m/s则会显著造成水华的消失.综合以上数据及分析,2017年出现巨大面积水华是由于全湖TP浓度的上升和气温偏高使微囊藻密度增长,为微囊藻聚集形成水华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而在微囊藻大量繁殖季节风力较弱,1~2 m/s左右风速易于使微囊藻聚集形成薄层大面积水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华面积 风速 气温 总磷 微囊藻密度
下载PDF
河岸带土壤磷素空间分布及其对水文过程响应 被引量:13
9
作者 钱进 沈蒙蒙 +4 位作者 王沛芳 王超 侯俊 李昆 刘晶晶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8,共8页
野外观测太湖地区典型农业河岸带——浯溪荡河岸带土壤总磷(TP)和溶解性总磷(DTP)含量以及当地降雨量、河水水位和地下水水位,探讨了丰水年条件下该河岸带土壤TP和DTP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水文过程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水平... 野外观测太湖地区典型农业河岸带——浯溪荡河岸带土壤总磷(TP)和溶解性总磷(DTP)含量以及当地降雨量、河水水位和地下水水位,探讨了丰水年条件下该河岸带土壤TP和DTP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水文过程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水平方向上,土壤TP和DTP含量从远岸向近岸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在深度方向上,各断面TP和DTP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减少的变化趋势。2不同月份河水水位均低于地下水水位,地下水补给河水。河水水位和地下水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降雨量的相似,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3降雨是土壤水分运动的主要驱动力,降雨、河水水位以及地下水水位对河岸带土壤磷素空间分布的影响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空间分布 水文过程 丰水年 太湖地区
下载PDF
农村面源污染与建设环境管理体系问题研究——以太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磊山 姜冬梅 陆根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11170-11171,共2页
以太湖地区为例,指出农业生产的传统模式、农民生活的意识形态及环境科学知识的匮乏是目前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认为建设新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应从机制建设、体制建设和文化建设3方面进行。
关键词 农村 面源污染 太湖地区 环境管理体系
下载PDF
太湖地区绿肥还田模式下氮肥的深度减量效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冬 颜廷梅 +3 位作者 乔俊 杨林章 汤芳 宋云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73-1678,共6页
通过绿肥还田条件下免施基肥的氮肥深度减量试验,研究了稻季田面水氮素含量、氮素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太湖地区绿肥还田模式下,追施150 kg·hm-2无机氮,与施基肥相比,不施基肥可以大大降低田面水的氮素浓度,减少了... 通过绿肥还田条件下免施基肥的氮肥深度减量试验,研究了稻季田面水氮素含量、氮素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太湖地区绿肥还田模式下,追施150 kg·hm-2无机氮,与施基肥相比,不施基肥可以大大降低田面水的氮素浓度,减少了17.2%的氮素径流流失,且作物产量提高了2.8%.无机氮肥仅作追肥的施肥方式是可行的,但过量减施或增施无机氮肥均不能获得最高的产量.在太湖地区尝试紫云英还田条件下免施基肥,同时补充133 kg·hm-2无机氮作追肥,既可以大大减少无机肥的投入、保证水稻产量,也可以减少稻田氮素的排放量,实现水稻产量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绿肥还田 无机氮追肥 免施基肥
原文传递
试论马桥文化与中原夏商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曹峻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0-45,共6页
夏商时期位于东南太湖地区的马桥文化,同中原夏商文化在文化内涵上存在着许多相关性,但在更深层次的思想、制度乃至政治关系上,马桥文化则还未纳入中原夏商王朝的势力范围内。尽管如此,夏商时期的马桥文化正处于太湖地区从良渚时期较为... 夏商时期位于东南太湖地区的马桥文化,同中原夏商文化在文化内涵上存在着许多相关性,但在更深层次的思想、制度乃至政治关系上,马桥文化则还未纳入中原夏商王朝的势力范围内。尽管如此,夏商时期的马桥文化正处于太湖地区从良渚时期较为封闭的对外关系、到吴越文化时期全方位同外界进行交流的中间结点上,因此在太湖地区早期古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过程中,马桥文化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桥文化 夏商文化 太湖地区 对外关系 地位
原文传递
太湖敞水区鱼类种间关系现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圣法 臧增嘉 +1 位作者 邓思明 詹鸿禧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4-48,共5页
太湖敞水区鱼类群落组成,除人工放流的种类外,河湖洄游性鱼类已基本消失,以湖鲚、银鱼、虾类和小型鲤科鱼类种群占绝对优势。8种优势种种间协调系数显示,湖鲚、银鱼类、白虾、似、九州等相互关系较为密切,其中太湖新银鱼和寡... 太湖敞水区鱼类群落组成,除人工放流的种类外,河湖洄游性鱼类已基本消失,以湖鲚、银鱼、虾类和小型鲤科鱼类种群占绝对优势。8种优势种种间协调系数显示,湖鲚、银鱼类、白虾、似、九州等相互关系较为密切,其中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之间除产卵期有先后外,时空分布和食饵对象基本一致。从太湖敞水区鱼类食物关系来看,随着食物链中高层次的掠食性凶猛鱼类减少,有利于被食者种群的发展,但也伴随着它们种间竞争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敞水区 鱼类 种间关系
下载PDF
太湖地区绿肥还田与无机氮追肥配施的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冬 颜廷梅 +1 位作者 乔俊 杨林章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1-167,共7页
通过太湖地区绿肥还田与不同用量的无机氮追肥配施小区试验,研究了水稻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田面水氮素不同形态的变化特征、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结果表明:绿肥还田后,水稻苗期田面水中总氮浓度出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总氮浓度增加的... 通过太湖地区绿肥还田与不同用量的无机氮追肥配施小区试验,研究了水稻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田面水氮素不同形态的变化特征、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结果表明:绿肥还田后,水稻苗期田面水中总氮浓度出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总氮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有机氮浓度的增加,而无机氮浓度先升后降;分蘖肥和穗肥施用后,田面水氮素浓度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升高,田面水总氮和有机氮在施肥后第1天达到最大,随后快速下降,而无机氮在施肥后则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稻季氮素径流损失不断增大,无机氮是氮素径流损失的主要形态,且径流水中无机氮以铵态氮为主,故应将铵态氮作为农田排水污染检测的主要指标;绿肥还田模式下,施用氮素基肥可大大提高田面水的氮素含量,增加氮素流失风险,而不施氮素追肥或者过量减施均可影响作物的产量。绿肥还田,稻季配施140 kg hm-2无机氮追肥,可减少48%无机氮肥投入,降低38.5%氮肥流失率,实现水稻产量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协调,是水体污染严重地区值得尝试的一种农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绿肥还田 田面水 无机氮追肥 产量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蚕桑业发展及其原因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328-332,共5页
明清时期在全国蚕桑业普遍衰落的情况下 ,太湖地区的蚕桑业生产却得到了长足发展 ,种桑养蚕已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生产活动和经济来源。这一时期蚕桑业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1 8世纪前蚕桑业仅局限于太湖以南和苏州府的部分地区 ,1 8世... 明清时期在全国蚕桑业普遍衰落的情况下 ,太湖地区的蚕桑业生产却得到了长足发展 ,种桑养蚕已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生产活动和经济来源。这一时期蚕桑业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1 8世纪前蚕桑业仅局限于太湖以南和苏州府的部分地区 ,1 8世纪后 ,扩大到太湖以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巨大的经济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太湖地区 蚕桑业 商品经济
下载PDF
大别山太湖地区榴辉岩岩石学、矿物成分和P-T条件特征及其所揭示的构造含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石永红 王清晨 林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4-432,共19页
根据对大别山太湖地区1:10000地质填图,以及对榴辉岩的精细的岩石学、矿物成分和P-T条件的研究分析表明,该地区的榴辉岩可分为:高压榴辉岩,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和超高压榴辉岩。从高压榴辉岩至超高压榴辉岩,石榴石中钙铝榴石、镁铝榴石... 根据对大别山太湖地区1:10000地质填图,以及对榴辉岩的精细的岩石学、矿物成分和P-T条件的研究分析表明,该地区的榴辉岩可分为:高压榴辉岩,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和超高压榴辉岩。从高压榴辉岩至超高压榴辉岩,石榴石中钙铝榴石、镁铝榴石组分,多硅白云母中的Si^(4+)逐渐增加,峰期变质P-T条件则从T=535℃~652℃和P=1.50~2.26GPa,T=625℃~777℃和P=2.41~3.04GPa,逐渐增加到T=767℃~942℃和P=3.49~4.09GPa,显示了区域上的连续变化特征。结合构造几何学的分布特征和榴辉岩的共生围岩,应用石榴石-单斜辉石温度计和石榴石-单斜辉石-多硅白云母压力计,计算建立了一条近于“5℃/km”的地温梯度线和两条T=650℃,P=2.50GPa和T=750℃,P=3.00GPa温度和压力等值线,并将南大别变质块体从南自北分为三个变质单元:高压带,高压-超高压带和超高压带,从而表明该变质块体连续的特征。本次研究建立了三条P-T轨迹,并尝试性地探讨了这些榴辉岩的不同的抬升速率,推测不同类型的榴辉岩在地下40~50km的深度发生了强烈的缩短,“焊接”成一整体缓慢抬升到地表,从而导致现今榴辉岩的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太湖地区 榴辉岩 P—T条件 抬升速率
下载PDF
太湖流域土壤微生物基因组总DNA分离纯化及其质粒文库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6
17
作者 饶志明 赵有玺 +4 位作者 李辉 王正祥 沈微 方惠英 诸葛健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74-777,共4页
采用研磨 /冻融和SDS/蛋白酶K热处理以及CTAB处理等理化方法 ,直接从太湖流域土壤样品中抽提得到微生物总基因组DNA .所得粗DNA用透析袋法以及NucleaotrapsuspensionDNA纯化试剂盒进行了纯化 .纯化过的DNA能够满足常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采用研磨 /冻融和SDS/蛋白酶K热处理以及CTAB处理等理化方法 ,直接从太湖流域土壤样品中抽提得到微生物总基因组DNA .所得粗DNA用透析袋法以及NucleaotrapsuspensionDNA纯化试剂盒进行了纯化 .纯化过的DNA能够满足常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细菌 16SrDNA通用引物和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的要求 .将所得纯品DNA经过EcoRI部分酶切之后与酶切并脱磷酸的pSK-空载体连接 ,再以大肠杆菌JM10 9为宿主细胞初步构建了土壤微生物基因组文库 .图 6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土壤微生物 DNA分离纯化 质粒文库
下载PDF
太湖流域大尺度洪水分析中对圩区影响洪涝分布的模拟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静 喻朝庆 +1 位作者 程晓陶 胡昌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1-96,共6页
本文以流域DEM、土地利用、圩区空间分布和堤顶高程及河网外多边形分布为数据基础,按照未受保护区低洼地和保护标准较低的圩区先受淹、保护标准较高的圩区后受淹的原则,建立了各河网外多边形的水位与蓄水量关系,通过与河网模型及水文产... 本文以流域DEM、土地利用、圩区空间分布和堤顶高程及河网外多边形分布为数据基础,按照未受保护区低洼地和保护标准较低的圩区先受淹、保护标准较高的圩区后受淹的原则,建立了各河网外多边形的水位与蓄水量关系,通过与河网模型及水文产汇流模型耦合,可以更合理地反映主干河网洪水出槽、圩区内涝或两者皆存在的情形下洪涝水量的空间分布。该方法可用于建立大尺度水力学模型的淹没分析模块,为太湖流域未来洪水预见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大尺度 洪水分析 圩区 洪涝水量 DEM
下载PDF
多样性技术路线实现更严格排放标准--以江苏省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瑛 赵欣萍 +1 位作者 张新彦 商莉莉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81-186,共6页
江苏省《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2/1072—2018)2018年6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据此地方标准要求,省内某污水处理厂于2020年年底完成了全厂提标改造,目前出水达标且高效稳定运行。该厂污水处理设... 江苏省《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2/1072—2018)2018年6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据此地方标准要求,省内某污水处理厂于2020年年底完成了全厂提标改造,目前出水达标且高效稳定运行。该厂污水处理设计总规模为30万m^(3)/d,已连续运行30多年,期间历经2008年一级A升级改造,部分设施设备建设及运行时间长,实际处理规模有所下降。本次提标改造工程,全面深入地开展了工艺运行效能评估与优化运行调研技术研究,多方案比选并采用因地制宜的多样性技术路线,通过有针对性增容提标、设备设施更新等全方位提标改造工作,在厂区不停产正常运行情况下,克服用地紧、工期短、改造难度大等各种困难,实现了设计处理水量和高排放标准出水的双提标处理实效。文中介绍了该污水处理厂的工程改造设计概况、改造工艺流程及难点特点、主要设计参数,分析了其运行效果和经济指标,可为类似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太湖地区 排放限值 提标改造 技术路线
下载PDF
1990-2019年江苏片区入太湖水量变化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胥瑞晨 逄勇 胡祉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7-805,共9页
为了对江苏片区主要入太湖水量的原因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基于1990-2019年的气象数据、遥感数据以及沿江引水量数据,借助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突变检验法、Envi5.3以及Pearson系数法分别对近30年入湖水量、建筑用地、降雨量和蒸发量... 为了对江苏片区主要入太湖水量的原因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基于1990-2019年的气象数据、遥感数据以及沿江引水量数据,借助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突变检验法、Envi5.3以及Pearson系数法分别对近30年入湖水量、建筑用地、降雨量和蒸发量与引江水量进行了突变检验,并以入湖水量为因变量,对各因素间的相关性和贡献度做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入湖水量近30年来上升趋势达到了95%,城市化率、气象条件和沿江引水量都是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人为干扰(城市化率和沿江引水量)与自然影响(气象条件)的贡献度各占50%.未来建议强化海绵城市的建设,合理科学地对沿江水资源进行调度使用,以降低城镇化率上升与外部引水增加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江苏片区 入湖水量 突变检验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